轻饵与重饵的作用以及技巧分析

2020-10-06

开饵这么久,技巧应该练得差不多了。但是你有没有注意过饵的轻重?就是老钓鱼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轻饵和重饵,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用?

比重,这个词来自于物理学科里一个专业名称,意思是相对密度意思,后来被钓友们引申到钓鱼的行业术语里来了,意思就是在水中,饵料在相对体积下的重量;体现到实战里,比如我们钓鲫鲤,就要求钓饵的比重必须要调整到能沉水,因为鲫鲤是底层鱼;但是同样是开饵,我们钓鲢鳙,因为鲢鳙是中上层鱼,喜欢滤食,所以饵料的重量就不能太大,得让其重量不至于沉水,最好是能在水皮之下,半水以上,这就水所谓的比重的轻、重之分,往往饵料的比重都是通过状态粉、水比来进行调整的,饵料比重的具体意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根据鱼情水情,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饵料的比重来控制饵料的重量及进水状态。那么饵料的比重最主要的实战意义在哪里呢?

饵料的比重调整,一是可以控制饵料进水后的状态,是沉底、还是上浮,还是在半水,是雾化、还是黏软,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整状态粉的比例和调整水饵比来做到,倒是不用多加阐述,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调漂,因为没有漂相指导,所谓的饵料在水面下的状态基本上就是自言自语的笑话。

调漂时,比重轻的饵料和比重大的饵料思路和方法是不一致的,以双饵带钩调漂来举例说明,粗找底定水深之后,调漂让双钩离底,单钩挂饵,在通过修剪铅皮到平水,此时双钩都挂饵那肯定浮漂是沉水的,然后带双饵精准找底,浮漂平水或者露出1目就应该是精准底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拉饵和活饵找底。还有一种调法则是典型的调低钓高,则可以双钩不带饵粗找底,调平水后挂饵继续修剪铅皮露出2目这样就比较简单一些,因为不管多轻,总会沉到底,哪种更好一些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那么调整比重大一些的饵料调法,这个就比较常见了,毕竟底钓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一种钓法,也就是空钩半水调漂和不带钩找底调漂这两种调法,在这里就不多做具体阐述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季、秋季,天气比较暖,所以我们一般定调目一般最好都是漂目的一半,比如漂目15目,那调目定到7~8目都可以,这样的设定可以让漂处于不灵不顿的一个状态。但是如果是晚秋和冬春作钓,因为气温低,鱼口慢,则多建议调底钓高,这样方便抓口。

小编推荐

蚯蚓饵如何选用以及怎样挂钩


蚯蚓作为钓鱼的饵料是最为普及的,我们儿时钓鱼基本上是用蚯蚓,现在在很多临场使用蚯蚓作为钓饵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因为出钓时间与水情鱼情的不同,蚯蚓的选用、备用与装钩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该如何选用蚯蚓及怎么样挂钩的。

一、蚯蚓的选用

1、鱼情不同,选用的侧重点不同

如果某一自然水域鱼种多而杂,一般用荤饵比较合适,蚯蚓理当是首选。我们掌握了水域的鱼种,用饵就有针对性。当水域中的鱼多为肉食性的鱼时,可用蚯蚓或小虾、青虫及蚌肉做饵。如果偏要使用素饵去垂钓,就会错过钓获这些肉食性鱼的机会。当钓场内鲫鱼鳊鱼黄颡翘嘴混杂其中时,素饵可钓到鳊鱼鲫鱼但是不能钓获黄颡翘嘴。对于养殖鱼塘,一般混养着鳊鱼草鱼与鲫鲤,使用蚯蚓就适口性强一些。如果用深绿色甚至黑色的蚯蚓垂钓江河中的鲶、鳗、黄颡及河豚,效果明显要比使用素饵好。当我们知道江河水域的鱼多为刁滑之鱼时,要先进行试钓后再选饵,不管荤素,对路就行。

2、季节不同,选饵大小不同

季节不同,鱼的进食会因水温的改变而改变。刚刚开春,鱼的进食还不够凶猛,适合用小钩细线垂钓,配之以体型较小的蚯蚓。如果用体型较大的蚯蚓,鱼会吸食钩饵有困难,导致有漂讯而扬竿为空。到了春末夏初,鱼儿觅食积极,要选用较粗的蚯蚓做饵。而秋季鱼儿觅食最为积极,适合选用粗蚯蚓,用来引诱并垂钓大鱼,效果明显。当然,除了考虑季节的因素,还要综合天气、鱼情、水情等重要条件。

3、水情不同,大小与色泽不同

一般来说,面积较大的水域大鱼多,适合用较粗的蚯蚓;面积较小适合较细的蚯蚓。水质偏肥或偏瘦均比较适合用小蚯蚓挂钩,若水域具有流动性,鱼儿吃食又凶猛,必须选用粗蚯蚓;反之则要使用细小的蚯蚓,老钓位也要使用细小的蚯蚓。人工养殖池塘里的鱼不很挑食,可用粗蚯蚓施钓。水位深且透明度不高,就要采用颜色比较鲜艳的蚯蚓,粗一些的最好;反之就要用细蚯蚓。雨后以及气温陡降之时,鱼儿吞钩凶猛,要用粗蚯蚓。钓水色较清的水草区,要用细的红蚯蚓;水草稀疏的区域,一般都是掠食性的鱼,要用粗大的蚯蚓。

二、蚯蚓的备用

我们可以在出钓之前准备三种型号的盒子,来装三种不同大小的蚯蚓。到达钓场该粗则粗,该细则细,灵活使用,未能钓完的蚯蚓就带回家继续养着。小鱼多使用小蚯蚓,中等体型以上的鱼多则用较粗的蚯蚓,总之对象鱼的大小决定饵料蚯蚓的大小,钓效才会好。

三、装钩技巧

蚯蚓装钩主要有三种方法:

(1)整条蚯蚓穿钩。可从头部穿入,将钩体包住,多余的可挂在钩尖外。还可以在蚯蚓头部一厘米以下穿入,让尾部挂在勾上。

(2)只装蚯蚓的尾部。按照钩的大小,截取两倍钩长的蚯蚓尾部穿钩,让尾端挂于钩尖外。

(3)均分蚯蚓成段装钩。均分的段长要稍长于钩体,将第一段的头部穿钩,其它几段从断面穿入,也让尾端挂在钩尖外,尾部的一段蚯蚓效果是最好的。

上面是一般情况下的装钩方法,碰到一些特殊情况,也有不同的装法。

(1)对象鱼是小鱼的时候,要选直径1.5毫米左右的蚯蚓,从钩尖穿入直至装满钩体(穿入到后弯处最好),保证蚯蚓尾部与钩尖齐平。

(2)针对刁滑的鱼,我们可选用长三四厘米颜色鲜艳的小蚯蚓挂在小钩上,也是从头部刺入,让多余的尾部留在钩尖外,用来诱鱼。注意蚯蚓饵使用时间稍长的话要及时更换。

另外,用丁香油拌蚯蚓钓效比较好,可以试一试。将活的蚯蚓5两拌丁香油2钱搅拌好,注意时间不能过得太长,可在早钓或晚钓之前加丁香油搅拌后立即施钓,避免丁香油挥发后没有效果。

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

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介绍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

搓饵的开制上饵方法及软黏饵作用分析


搓饵是垂钓的一种用饵技巧,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如何开出一款好的搓饵?软黏搓饵又有着什么作用?要如何上饵呢?下面钓友分享了一些相关的经验,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饵水比:

在开饵过程中,饵水比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饵料的状态,甚至决定开饵的成败。一般商品饵的包装上,都会标注该款饵料的饵水比,而将饵料混合起来使用时,就一定要综合考量,取相对平均的比例。根据开饵公式,基础饵加味型饵再加状态饵,综合下来饵水比大概是1:1,再通过打揉达到需要的状态。

适用鱼情:

软黏搓饵,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适于钓底。因为软黏搓饵,相较干散的搓饵,雾化性要小,到达底部后,钓钩上依旧有饵料附着。

其次,适于钓轻口鱼。软黏搓饵,入水后适口性更佳,当鱼吃口轻、吸食力度小时,可以降低鱼吸食的异物感,便于吞饵。而在黑坑,由于猾鱼吃食谨慎,不会大口吸食,如果使用软黏饵,就算只轻轻一吸,也会被吸入鱼嘴,作钓底部的猾鱼会有很大的优势。

上饵手法:

在上搓饵时,如果掌握好每一步的动作要领,就会捏出大小均匀的饵团。第一步,右手捏在子线距离下钩十厘米的位置;第二步,左手取适量饵团搓成圆柱形,一分为二;第三步,取其中一份将钓钩轻按上面,拇指轻按钓钩,右手向后拉子线使钓钩埋入饵料中;第四步,将饵团回拢,捏出水滴的形状。

鱼饵诱食剂的作用及自制饵技巧分析下


从《鱼饵诱食剂的作用及自制饵技巧分析上》中了解了鱼饵中诱食剂对鱼的吸引作用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自己搭配出一款饵料。

经验告诉我们底层的鲫鱼喜欢甜味、香味,底层的鲤鱼喜欢甜味、腥味,鲤鱼与鲫鱼相比更喜欢甜味、更喜欢包谷粑,鲤鱼更是螺蛳的天然杀手;中层的草鱼介于两者之间,属于五毒俱全、荤素皆食型,更喜欢表皮无绒毛的绿色叶子(对表皮多绒毛的叶子如南瓜藤、冬瓜藤、麻叶等则兴趣不大),了解这些特性后,咱们就应该对症制饵。

怎么对症制饵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制饵的原则。

制饵原则=基础饵+对象饵+颗粒型窝饵+状态饵+调料。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忌大杂烩,做出的饵料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

基础饵:包谷粑或发酵包谷粑、颗粒饲料等。(注:颗粒饲料为动植物蛋白,因鱼粉而本身腥味较重,其中更添加有所谓的诱鱼精,包谷尤其是嫩包谷具有天然的香甜味道,鲤、鲫、草鱼等皆喜食。)

对象饵:根据鲫鱼和鲤鱼两种对象鱼而定。鲫鱼,鲫鱼型商品饵如疯钓鲫、黄鲫等,生胡豆粉、炒黄豆粉等;鲤鱼,鲤鱼型商品饵如螺鲤等,甜红苕、螺蛳肉粉等。(注:鲤鱼是螺蛳的天生第一杀手,特喜欢吃螺蛳。)

颗粒型窝饵:起留鱼作用,如鲫鱼用酒米,鲤鱼用酒泡麦子或发酵麦子。(注:麦子(发酵麦子)是钓鱼的好饵料,基本上能避开小杂鱼,鲤鱼、草鱼喜食;秘招,做发酵麦子时,在用温水泡胀后应蒸制而非煮制;做发酵包谷子或麦子时、不能整得太耙(烂),因发酵的过程中能自然软化。)

状态饵:调整粑粑散化的时间,炒香的麦麸、炒香的包谷面等。(注:主要作用是对粑粑收水。)

调料:调整饵料的味型、增强诱食性,改善适口性。如酒味(白酒、药酒等)、甜味(蜂蜜、红糖等)、腥味(螺蛳粉、虾粉等)、香味(奶香、果香等)、酸味(果酸等)、臭味(臭豆腐、阿魏等)等,以及改善饵料适口性的复合氨基酸等。(注:酒味、甜味都可以有,至于其他味道、自己酌情处理,绝对不要做成大杂烩,一定要有针对性,注意控制气味的浓度。)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