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

2021-02-18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

扩展阅读

饵料的味型介绍,香饵与腥饵的详细介绍


鱼饵的味道非腥即香,腥是动物鱼饵本身的气味,腥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虾粉,然而现在很多腥味都能用添加剂替代,香除了植物本身散发的气味,主要是炒、蒸、煮、榨、烹过程中产生的。

1、本味饵

区别于添加剂形成挥发性的香味,钓鱼人把鱼饵本身具有的气味和制作过程产生的气味称为本味。如**火炒制的麦麸、榨过油的芝麻饼豆饼、煮熟的红薯等等都是本味。原塘颗粒是指池塘经常喂的颗粒饲料,也可称本味饵。

本味饵多用于传统钓和休闲钓鱼。因时间限制,竞技钓快鱼为了达到招鱼快的目的,一般不用本味饵,就是用也是在添加剂的配合下增强了浓度。然而一天3或4场比赛,鱼的嗅觉迟钝了,浓香浓腥饵的效果反不如原汁原味的本味饵了,所以竞技钓鱼有个规律:首轮浓腥浓香,二轮之后不是香改腥,就是浓改淡,有的干脆改本味饵了。

用本味饵是为了唤醒鱼的记忆。在大多数池塘都是喂麦子、菜籽饼、豆饼的时候,吃惯了这些东西的鱼就认这个味了。然而,除了味型的认同可以减少鱼的戒备外,尚未驯化的幼鱼以及赛前投放的新鱼则很可能不认本味,于是除钓综合鱼用本味饵,钓时速100--200尾的快鱼都已不用它了。区别于味型多样、性能各异的商品饵,本味饵成本低、制作简单,一口锅、一把铲就能完成。可是鱼饵成为商品后本味饵变了,包括味型、状态都是在添加剂的帮助下得到的。

因此无论休闲钓还是竞技钓一定要把握好饵料的味道,饵料的腥香浓淡大都可以通过添加剂或者小药来控制,但是在大型水域垂钓多年生的大鱼时本味型的粮食类饵料效果往往会更好。

2、腥饵

腥饵里一般都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以及贝类或海洋生物的提取物,这类饵主要用在低温的天气和钓小体形的鱼类,或是加在其他饵中调节饵料的总体味道,也可以在做窝阶段用来快速引鱼。

钓小鲫鱼时需要注意一下,浓腥饵招鱼迅速,但容易让鱼过度兴奋导致乱窝,而且留鱼效果没有腥香饵好,会出现吃口疲惫的现象。留鱼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有如大鱼大肉一般的浓腥饵是会使鱼很感兴趣的蜂拥而至,但正常的垂钓条件下,鱼的吃口正常,一味的大鱼大肉,鱼便会受不了的,吃着吃着会就有些吃腻了,浮标上的动作会比刚一开始缓慢,而且吃饵力道也大不如先前了。

腥香饵在针对小鲫鱼垂钓后阶段,表现要比浓腥饵好些,吃口即使会变慢也要比浓腥饵好得多,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劲足,腥中有香味的调节,聚来的鱼就不容易散,而且一般不会产生乱窝的情况。因此短时间的钓小鲫鱼比赛常用浓腥饵,而长时间的垂钓最好使用腥香饵。浓腥饵料还多用在引鱼抢鱼阶段,而腥香饵则多用于正常垂钓,腥香饵中的香可以看做是来冲淡腥的味道,钓鱼人常说的浓引淡钓中的浓引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在钓大鱼的时候加腥饵一般是为了快速引鱼和为了更好的适应鱼对饵料味道的挑剔,到底加什么味道的腥饵,要看所钓的大鱼的吃饵习惯,考虑它们加入和它们喜欢的腥味或是喂养料的腥味相近的饵。

臭腥味的饵料一般含有动物肝脏较多,或是含有鲜赤尾青,多在钓罗非鱼时使用;钓鲤鱼和大鲫鱼时有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会导致鱼口很慢,那么加些臭腥味的饵料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就是有些池塘会有牲畜粪便注入,在这种附近养牲畜的池塘垂钓可以在钓饵中加些臭腥的饵来适应鱼口。

3、香饵

香饵多在钓大鱼时使用,或是为了留鱼而加入。但味比较浓的也可以用来钓小体形鱼。麦香和本味香型饵多在搭配钓饵时做主要原料使用,它们的味道比较纯正,比较容易和其他味道的饵融合在一起。

甜香型在钓某些水域的大鲫鱼时会用到,也可以加在鲤鱼饵里,来增加饵料的适口性。

水果香型和奶香型对大、小鲫鱼都很有诱惑力,水果香型饵针对大鲫鱼使用时要看当地的鱼口偏好,添加量也要注意,加多了会很招小鱼;

奶香型饵的加入量则随意些,钓鲤鱼也会用到这两种香型的饵,但都是用做辅饵来添加的,目的也是为了调整我们做出的饵料的总体味道,或是为了刺激某些特定环境下鱼的吃口。

香精香型的饵料基本都是以添加剂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用的时候要看好说明来使用。清香型的饵料也可以在搭配时用做主饵,但更多的是在高温季节使用,或是鱼类喜香的水域钓比赛后几场的鱼,或是在闹小鱼的钓场择时使用,味道相对较淡的饵会有效的缓解闹小鱼的状况。

酸香型饵料多是针对鲢鳙的,但在北方碱性较大的水域,夏秋季节针对鲫鲤使用也会有不错的效果。香型饵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感觉所钓的鱼有些变猾了,空钩率高,那么马上在饵里加上些香饵,情况就会有所好转,这点特别是钓鲫鱼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4、清淡饵

清淡的饵料也多是在高温季节使用,或是针对猾口鱼类使用,也可以用来钓比赛后几场的糗鱼,有时钓浮也会用这类饵料做主料,然后添加对应所钓对象鱼的味道饵。前边说到的这些都是一般的饵料使用规律,我们在选择饵料的味道时最应该想到的就是要适应所钓对象鱼的鱼口偏好。

拿我们常钓的小鲫鱼为例,如果当地的小鲫鱼喜欢香饵,可我们根据正常饵料使用规律选择了腥饵使用,那么在垂钓过程中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饵料的味道不对口,很少见到浮标的动作,另一种是小鲫鱼见到没怎么吃过的腥饵,突然胃口大开,疯狂进食,但出现后者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为了达到我们单位时间钓上更多对象鱼的目的,还是要选用对口的饵料。越大的鱼对饵料的味型越挑剔,对它们出生开始吃到的饵料的味道记忆越深刻,我们在搭配选饵时一定要注意。

蚯蚓饵如何选用以及怎样挂钩


蚯蚓作为钓鱼的饵料是最为普及的,我们儿时钓鱼基本上是用蚯蚓,现在在很多临场使用蚯蚓作为钓饵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因为出钓时间与水情鱼情的不同,蚯蚓的选用、备用与装钩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该如何选用蚯蚓及怎么样挂钩的。

一、蚯蚓的选用

1、鱼情不同,选用的侧重点不同

如果某一自然水域鱼种多而杂,一般用荤饵比较合适,蚯蚓理当是首选。我们掌握了水域的鱼种,用饵就有针对性。当水域中的鱼多为肉食性的鱼时,可用蚯蚓或小虾、青虫及蚌肉做饵。如果偏要使用素饵去垂钓,就会错过钓获这些肉食性鱼的机会。当钓场内鲫鱼鳊鱼黄颡翘嘴混杂其中时,素饵可钓到鳊鱼鲫鱼但是不能钓获黄颡翘嘴。对于养殖鱼塘,一般混养着鳊鱼草鱼与鲫鲤,使用蚯蚓就适口性强一些。如果用深绿色甚至黑色的蚯蚓垂钓江河中的鲶、鳗、黄颡及河豚,效果明显要比使用素饵好。当我们知道江河水域的鱼多为刁滑之鱼时,要先进行试钓后再选饵,不管荤素,对路就行。

2、季节不同,选饵大小不同

季节不同,鱼的进食会因水温的改变而改变。刚刚开春,鱼的进食还不够凶猛,适合用小钩细线垂钓,配之以体型较小的蚯蚓。如果用体型较大的蚯蚓,鱼会吸食钩饵有困难,导致有漂讯而扬竿为空。到了春末夏初,鱼儿觅食积极,要选用较粗的蚯蚓做饵。而秋季鱼儿觅食最为积极,适合选用粗蚯蚓,用来引诱并垂钓大鱼,效果明显。当然,除了考虑季节的因素,还要综合天气、鱼情、水情等重要条件。

3、水情不同,大小与色泽不同

一般来说,面积较大的水域大鱼多,适合用较粗的蚯蚓;面积较小适合较细的蚯蚓。水质偏肥或偏瘦均比较适合用小蚯蚓挂钩,若水域具有流动性,鱼儿吃食又凶猛,必须选用粗蚯蚓;反之则要使用细小的蚯蚓,老钓位也要使用细小的蚯蚓。人工养殖池塘里的鱼不很挑食,可用粗蚯蚓施钓。水位深且透明度不高,就要采用颜色比较鲜艳的蚯蚓,粗一些的最好;反之就要用细蚯蚓。雨后以及气温陡降之时,鱼儿吞钩凶猛,要用粗蚯蚓。钓水色较清的水草区,要用细的红蚯蚓;水草稀疏的区域,一般都是掠食性的鱼,要用粗大的蚯蚓。

二、蚯蚓的备用

我们可以在出钓之前准备三种型号的盒子,来装三种不同大小的蚯蚓。到达钓场该粗则粗,该细则细,灵活使用,未能钓完的蚯蚓就带回家继续养着。小鱼多使用小蚯蚓,中等体型以上的鱼多则用较粗的蚯蚓,总之对象鱼的大小决定饵料蚯蚓的大小,钓效才会好。

三、装钩技巧

蚯蚓装钩主要有三种方法:

(1)整条蚯蚓穿钩。可从头部穿入,将钩体包住,多余的可挂在钩尖外。还可以在蚯蚓头部一厘米以下穿入,让尾部挂在勾上。

(2)只装蚯蚓的尾部。按照钩的大小,截取两倍钩长的蚯蚓尾部穿钩,让尾端挂于钩尖外。

(3)均分蚯蚓成段装钩。均分的段长要稍长于钩体,将第一段的头部穿钩,其它几段从断面穿入,也让尾端挂在钩尖外,尾部的一段蚯蚓效果是最好的。

上面是一般情况下的装钩方法,碰到一些特殊情况,也有不同的装法。

(1)对象鱼是小鱼的时候,要选直径1.5毫米左右的蚯蚓,从钩尖穿入直至装满钩体(穿入到后弯处最好),保证蚯蚓尾部与钩尖齐平。

(2)针对刁滑的鱼,我们可选用长三四厘米颜色鲜艳的小蚯蚓挂在小钩上,也是从头部刺入,让多余的尾部留在钩尖外,用来诱鱼。注意蚯蚓饵使用时间稍长的话要及时更换。

另外,用丁香油拌蚯蚓钓效比较好,可以试一试。将活的蚯蚓5两拌丁香油2钱搅拌好,注意时间不能过得太长,可在早钓或晚钓之前加丁香油搅拌后立即施钓,避免丁香油挥发后没有效果。

开饵手法技巧很重要 鱼饵的配制基础常识


鱼饵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活,看似简单,实际需要很多的程序和技巧。虽然很多的常用素食饵,或者天然饵都可以直接使用,但如果能够进行二次加工,味道必然将会好很多,鱼类也会更加的喜欢,诱鱼效果有所提升。

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将会影响到鱼饵最终的性质和效果,所以需要很多的配制鱼饵的常识才行。

加水顺序很重要

配制鱼饵当中,加水是最重要的一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不知道为什么不少人都喜欢提前加水,在饵料还没有混合好的情况下,已经把水倒进容器中了。这种方式不能说错了,但是出来的效果必然是要有问题的,而钓鱼用的饵料最不能有的就是问题。

在配制鱼饵时应该是先把饵料配置好,然后再进行加水,水不要急着加。饵料提前配置好,搅拌均匀之后,再加水,则会保证饵料在最后形成时,其中的配料是均匀的。而反之,提前加水,水对于饵料有一个粘性,加水后的搅拌,效果就会差很多。

当饵料团中饵料的分布不均匀时,钓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我们捏成的饵料团,某一个部分的某种饵料味道过大,或者配比过重,鱼儿过于敏感就会避免吃饵。

所以后加水,才能够保证饵料的状态是均匀分布的,这个时候均匀分布的饵料团入水后才能够长时间保证良好的效果。

水量同样关键

前面提到了加水的顺序,但是加水作为最关键的一步,当然不止这一点要求,加水的水量同样重要,它干系到了饵料最终会呈现的干湿度,或者入水后的雾化效果。通常情况下,饵料团想要雾化好,出来的饵料呈稀状,质地较软,就可以多加入水。而反之,则是少加水,出来的饵料团就更硬一点,雾化也会较差,当然了适口性就变差了,小鱼一般不会靠近。

必须要说的就是加水应该是一次到位,避免二次,甚至三次添加,后期加水或者增加干粉是非常麻烦的一种方法,容易干扰到饵料的均衡性。

揉搓的程度

加水会干扰饵料的雾化,软硬,但可以通过水量多少来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揉搓饵料时的力度,时间等来控制。

在使用饵料,包括制作饵料时,揉搓的时间都会影响到饵料的效果,因为饵料的黏度和雾化最终是受到含水量的影响的,而揉搓的时间越久,含水量则越低。

这也就决定了,随着揉搓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则饵料的雾化效果越差,黏度则会变得更加的大,适口性也会更差。而适度的揉捏,将饵料轻轻的拍制即可,没有必要向做馒头揉面一样。

多实践,多练习

这句话虽然有点废话,但是多试验几次自己的饵料,才能够真正了解到配置一个饵料需要的步骤和水里,包括饵料本身的配比。一次饵料的制作,包括了加水,搅拌,调制成团,吸水等很多步骤。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步骤当中,比如吸水这一步来说,虽然饵料已经成团。但是在实质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雾化效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将饵料团放置,直到其中的水分和饵料结合好,达到了吸水的饱和度,在掰开已经做好的饵料团时,可以看到拉丝粉的丝才行。

而这种时间的把握,就需要多练习才能够掌握,通常一款好饵料,一个制作中都需要很多的失败之后,才能够做出来一流的,可以使用的饵料。

冬季钓鱼配制活饵与香饵效果好


以笔者近几年的冬季钓鱼经验而言,在冬季配制鱼饵时,一定要在饵料的活和香两字上多做文章。这是冬季钓鱼时制作鱼饵的重中之重,甚至是直接决定渔获多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春夏秋三季中钓友们在配制鱼饵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话,那么如果照搬这种鱼饵思路到冬季野钓时,则不一定灵验了,这是因为鱼类的习性使然。冬季气温和水温太低,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的死亡,导致鱼类的生存都成问题,它们也就不会有太高的活性和摄食欲望了。所以冬季制作鱼饵时,唯有活和香两字方能奏效。下面笔者就简单的聊一聊这两个字如何体现在冬季鱼饵的搭配上。

一、冬季鱼饵要用活饵

上面已经说过了,冬天里鱼儿的活性很差,它们很少再进行大范围的巡游和觅食,常常会藏匿在某一个温度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而且它们的摄食欲望非常低。我们在制作鱼饵时,要尽量的使用活饵来刺激鱼类摄食的本能,因为活饵在水下有非常鲜明的动态诱鱼效果,鱼儿对于会动的物体,是非常有兴趣尝试的。所以冬天在鱼的活性本就不高的情况下,依旧使用不会动的鱼饵,那结果往往是人受罪还钓不爽。适合冬季钓鱼使用的活饵大概有蚯蚓饵、红虫饵、蛆虫甚至是蟑螂和一些昆虫等等。这些虫类在水底会拼命的扭动身体,活脱脱的一块鲜美饵料,鱼儿当然会来者不拒啦。

除了使用自身鲜活的饵料以外,我们还可以人为的通过操控钓竿来赋予饵料动的特性。这就是提拉钓竿、引逗等操作,我们通过轻轻抬放钓竿,使得钓线和饵料被牵引起来,鱼饵会再一次进行缓慢下落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赋予饵料的动态效果。当然在冬季配制鱼饵时,如果使用商品饵的话,一定要尽量多的选用腥味、鲜味的饵料,比如虾粉、红虫粉、蚯蚓粉甚至是蚕蛹粉等等,这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鱼饵,在冬季对鱼类的吸引力也是远远超过其它鱼饵味型的。

二、冬季制作鱼饵时要提升香味

在众多鱼饵中,笔者认为哪种味型都可以称之为香,只是这些香味我们人类觉得异样而已。比如常见的植物香、谷物香、动物腥香、酵香、酸香甚至是臭味等等,我们在制作鱼饵时,需要通过不同的组合,按照鱼类对这些味型的喜爱程度来合理的使用。在冬季配制鱼饵时,这里说的用香,指的是一定要让饵料有足够强的味型,用这些味型去刺激鱼类进窝和摄食。比如自制鱼饵时常用的谷物类粮食,我们可以把他们用火炒制一下,味型就会浓烈数倍;把饵料微微发酵之后,酸香和酵香也会变得非常突出;当然还有就是直接选用商品饵来制作鱼饵啦。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浓香型或是浓腥型的商品饵来诱鱼,笔者比较喜欢选用浓香的商品饵,比如果香类、奶香类甚至是麝香类,麝香至少我自己在冬季或是低温季节里,使用的频率会很高,因为它的穿透力极强。

好了,今天关于冬季制作鱼饵的技巧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再次强调一下哦,鱼饵一定要尽量选用活饵和味型浓烈的饵料。

冬季垂钓的饵料腥香搭配和小药使用


冬季垂钓的饵料腥香应如何搭配,小药又该如何使用?是每个钓鱼新手都关心的问题吧?由于初冬季节,天气转凉水温降低,鲤鱼的摄食要求和能力均有所下降。在饵料的搭配上与夏季、初秋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从清淡、香型转变过来。首先加腥是一般的规律 虾粉是熟知的添加剂,但好的虾粉价格较高,且不易于保存,往往是用的少扔的多。除了虾粉之外,丸九的无双、荒食、蚕蛹液等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价格也较高。同时老狼平时所用到的国产饵料中,老鬼的天下鲫,替代一下无双,天元的鲤之煌替代一下荒食,也会有不错的效果,价格也比较平民化,用于休闲再合适不过了。

饲料加工用的鱼粉等当然就更便宜了,就是一般人不好弄到。尝试过一种喂养翘嘴鲌等肉食性鱼类的漂浮颗粒,象药片一样的,其腥无比,到有这饲料的塘口要一点打碎了,也可做添加剂用。但要注意的是,上述的饵料在腥味之外,均存在的杂味异味,一是本身就具有的,而是稍微放置一段时间就会产生的。老狼的朋友常用的做法是加丸九#3,实惠一点的就是加点草莓香精或草莓香的饵料,可以把腥味提纯一点,相当于做菜的味精,不需要太大的量。

不过,觉得除了加腥,在香味上也有浓郁一点,因为冬季水温低,味道传递较慢,再加上需要大腥大香的饵料刺激鲤鱼开口。天香鲫、伏鲫香等等,味较大,比较合适冬季添加。尤其伏鲫香,香味独特,不易造成死窝。伏鲫香是老狼常年使用的饵料,也因为这款饵料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身边不少钓友也开始接受和使用伏鲫香。

为了更好地发挥饵料的腥香作用,加点药酒有利于饵料味型的散发。香精就不多说了,因塘口、钓点不同,适当添加吧。一般休闲最好就不加了,环保一些。饵料的比重一定要轻,因为鱼吸食的力度小了,重了不利于入口。雪花粉、轻麸、太空粉都能起到降低饵料比重的作用。饵料中加入四季(老化的新四季也行,便宜)、可揉一类,适量添加拉丝粉,制成拉饵,更适于冬季鱼的进食。鱼即使不大爱吃的时候,饵料在嘴边划过时,还是会本能的叨一口,所以饵料要轻、松软、残留状态好,线组、钩子要细小,选择下降速度慢、降讯信号多浮漂,子线要加长,延缓二摆的速度,保持合适的抛竿频率,往往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轻饵与重饵的作用以及技巧分析


开饵这么久,技巧应该练得差不多了。但是你有没有注意过饵的轻重?就是老钓鱼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轻饵和重饵,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用?

比重,这个词来自于物理学科里一个专业名称,意思是相对密度意思,后来被钓友们引申到钓鱼的行业术语里来了,意思就是在水中,饵料在相对体积下的重量;体现到实战里,比如我们钓鲫鲤,就要求钓饵的比重必须要调整到能沉水,因为鲫鲤是底层鱼;但是同样是开饵,我们钓鲢鳙,因为鲢鳙是中上层鱼,喜欢滤食,所以饵料的重量就不能太大,得让其重量不至于沉水,最好是能在水皮之下,半水以上,这就水所谓的比重的轻、重之分,往往饵料的比重都是通过状态粉、水比来进行调整的,饵料比重的具体意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根据鱼情水情,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饵料的比重来控制饵料的重量及进水状态。那么饵料的比重最主要的实战意义在哪里呢?

饵料的比重调整,一是可以控制饵料进水后的状态,是沉底、还是上浮,还是在半水,是雾化、还是黏软,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整状态粉的比例和调整水饵比来做到,倒是不用多加阐述,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调漂,因为没有漂相指导,所谓的饵料在水面下的状态基本上就是自言自语的笑话。

调漂时,比重轻的饵料和比重大的饵料思路和方法是不一致的,以双饵带钩调漂来举例说明,粗找底定水深之后,调漂让双钩离底,单钩挂饵,在通过修剪铅皮到平水,此时双钩都挂饵那肯定浮漂是沉水的,然后带双饵精准找底,浮漂平水或者露出1目就应该是精准底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拉饵和活饵找底。还有一种调法则是典型的调低钓高,则可以双钩不带饵粗找底,调平水后挂饵继续修剪铅皮露出2目这样就比较简单一些,因为不管多轻,总会沉到底,哪种更好一些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那么调整比重大一些的饵料调法,这个就比较常见了,毕竟底钓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一种钓法,也就是空钩半水调漂和不带钩找底调漂这两种调法,在这里就不多做具体阐述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季、秋季,天气比较暖,所以我们一般定调目一般最好都是漂目的一半,比如漂目15目,那调目定到7~8目都可以,这样的设定可以让漂处于不灵不顿的一个状态。但是如果是晚秋和冬春作钓,因为气温低,鱼口慢,则多建议调底钓高,这样方便抓口。

自制鱼饵-香饵的选择和使用


在探讨使用香饵的问题上,首先应明确地回答一个问题:鱼能嗅到香味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国古代钓者,就曾提出以桂为饵,芳其饵等,指的都是钓饵要香。鱼的感觉就是凭视、听、嗅和触等感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嗅觉功能相当灵敏,许多钓友都知道鲢鱼喜酸,鳙鱼喜酸臭,鲤鲫爱甜,草鱼喜微酸等。在可钓的大多数淡水鱼中,都有嗜香的习性,只是对香的浓淡和香型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香,就成了众钓友寻觅的对象,总要千方百计地找一些带香味的钓饵。

香气的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天然香料,据说可供提取香料的植物就有三千多种;第二类是化工合成香料;第三类为调合香料,它是由天然和化工的香料调合而成。以上各种香料已有不少为钓友用于钓饵。

在这里介绍一些香料的选择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带芳香味的中草药入饵,这类植物数量很多,如钓友们常用的有山奈、丁香、香茅、香薷、木香、肉桂、花椒等,使用这些香料,大多以钓鲤鲫为主。

从这些香料中提取香味的方法有磨、泡、煮三种。磨:就是将香料碾磨成粉,将香粉掺于钓饵中使用。此法制作麻烦,但使用方便,不过刚开始使用时,极易过量。泡:一般都是用曲酒浸泡,药香酒香其味更醇厚。通常泡制的三香酒,即用山奈、丁香和香草合泡(也有用其他香料组合),如用500克曲酒,不必用价高的优等酒,有曲香的就可以 。将这三种香料各放少许,万不可一瓶酒泡半瓶药,否则泡出的酒苦涩难尝。

也可单用一种原料浸泡,如泡成山奈酒、丁香酒效果也不错。不可将许多种香料泡于一瓶之中,变成十三香,谁都不领情。泡香酒一般三五日就可使用,泡的时间长或药物放得多,其味愈浓,使用时就要少放。

煮:将香料加水用锅熬成香汤,此法主要用于调制钓诱饵大量时使用,一般一次熬2千克,原料可用花椒、大料和桂皮,也可熬成丁香山奈汤等。这种汤的特点是味香而不浓,用量容易掌握。

用生鲜带香味的植物,其中包括人类食用的一些蔬菜,都可直接掺入钓饵之中,例如紫苏,它干鲜均可作饵,取鲜紫苏叶搓碎,揉入饵中,使饵料带较浓的香味,可钓鲤草鱼。

生韭菜捣碎掺于饵中,可钓鲤草鱼。

生蒜,有特殊蒜香,近年来不少钓友用它来钓鲤鲢鲫,效果不错。使用的方法是:将生蒜剥去 外皮,砸碎,最好是用蒜捣子将蒜捣成蒜茸,蒜汁全部渗去,比切碎的味道浓得多。

鲜玫瑰也可掺入钓饵中使用,玫瑰香味醇和,取花瓣搓碎入饵,钓鲤鲫效果不错。

还有鲜桂花、茉莉等,均可将鲜花瓣揉入钓饵中增添香味。

也有些钓友他们使用食用香精,通常选用的有香草、玫瑰等香型,在用量和香型对路时,有较好的效果。

现在还有专用于垂钓的香料,如奶香、香兰素等,对钓鲫鲤等鱼效果明显。

使用香饵最讲究香型对路和用量适中,各种鱼对香型是有选择的。再者使用香饵也不是愈香愈好,掌握这个量十分重要,它又和气压水温和水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这要求钓手多作试验,要求达到使用香味的浓淡与时、地相宜。

钓饵搭配的基础料、主攻饵、状态饵的使用建议


我们知道,钓饵的配置主要由基础料、主攻饵,还有状态饵及添加剂组成。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实际配置时需要考虑具体的水情鱼情,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不能没有根据地随便配置。饵料配置得好,其作用是与钓具的选择和调漂技巧处于同等地位的。下文就谈谈饵料配置的建议。

建议一、对象鱼在不同时节喜欢的味儿不同

鱼种不同,其喜欢的饵料味型也不同。饵料的味型主要有腥香型、香腥型、香型、腥型与淡型,也可以说分为腥、香、甜、酸、臭的味型,主要是根据淡水鱼而分的几种味型。

但在实际垂钓中,腥味与香味的搭配是最为普及的,因为腥香的味适合的对象鱼较广,适合的季节或时节也多。那么作为钓者,就一定要投其所好,对象鱼在什么时节喜欢吃什么味型的饵料,就要使用哪种饵料。
大致来说,多数鱼种在冬春喜欢吃腥味较重的饵料,在秋季偏好香味浓郁的饵料,在夏季则一般使用清淡型的饵料挂钩施钓。

建议二、浮钓与底钓用饵不同

不同的商品饵料有不同的比重,浮钓与底钓采用的饵料比重是不同的。浮钓一般采用比重较轻的饵料,底钓一般采用比重较大的饵料。

通常来说,雾化比较好的饵料,其比重一般都较轻。我们在施钓时,如果对饵料的比重不把控好,就会难以顺利进行。比如我们进行台钓时,其双钩是一钩躺底,一钩轻触底的,如果我们将双饵比重不调控好,就很难把调钓关系处理得当,使调漂过灵或过钝,漂相也会极其不准确。而鱼讯主要靠读漂来判断,钓者就会错过很多中鱼的机会,抓不住鱼的吃口。所以在配置饵料时,要重视饵料比重的合理搭配。

建议三、了解颗粒饵与粉饵各自的作用

适合鱼口的饵料,才叫配置得当的饵料,所以饵料一定要适合鱼情。饵料中的各种成分,其作用是各有不同的,其中颗粒饵留鱼的效果突出,而粉饵诱鱼的效果占主导,这两种饵料只有各占一定成分,才能起到综合性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许多钓友比较重视粉饵,而不重视加入足量的颗粒饵,这样配置是不正确的。颗粒饵是商家通过流水线生产的商品饵,粮食类的饵料也属于颗粒饵,在竞技钓中,钓友们喜欢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原塘颗粒的类型,可见颗粒饵在饵料中处于基础的地位。熟悉了这一特点,我们在搭配饵料时,就不要有失偏颇,重这轻那的,一定要将颗粒饵与粉饵在一起搭配好。

建议四、饵料要能被鱼轻易吸入嘴中

饵料做得好,能被鱼儿轻易地吸入嘴中。如果太硬或太大,鱼嘴难以将其吸入;如果太软太黏,也不利于钩子刺入鱼嘴。所以钓者在配置饵料时,在保证饵料有较好的雾化性的基础上,也要饵料有适当的附着性,软硬要适中,饵料大小可根据对象鱼的大小与季节而定。

饵料的软硬取决于和水的量,和水时要看水深与鱼情,控制好饵料的雾化时间,一次加水一次就成功地和出饵料,能反复地加水,不然调不出状态最佳的饵料。

适合鱼口的原则是,要让饵料去迎合鱼嘴,而不是让鱼嘴来适应饵料。说起来当然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时钓者往往就会忘记这一客观性原则,很主观地、想当然地去配置。常在某一钓场施钓的钓友,日子一长,就会十分熟悉水下的鱼儿好哪一口,什么样的状态最适合鱼口。

建议五、调节饵料的状态与适口性

钓饵的配置主要由基础料、主攻饵,还有状态饵及添加剂组成。判断好鱼情,确定好基础料与主攻饵后,就确定了饵料的主食与味型,还要适当加入状态饵以及添加剂,来调节饵料的状态与适口性,使饵料趋于完美。
状态饵比重轻而雾化效果好,而添加剂具有较浓的气味,主要用来提高诱鱼的效果。

小药也属于添加剂,但不可过量使用,也不可用得杂乱,否则破坏了饵料的自然性,鱼是不会吃味道怪怪的饵料的。

基础饵料之诱钓结合的麸类鱼饵


传统钓鱼先诱后钓,诱饵用米糠、麦麸、豆饼、菜籽饼、豆粕,一个窝用量0.5~1千克。麸,小麦磨成面粉后筛选出来的麦皮、胚芽等碎屑,泛指粮食、油料作物加工后的下脚料。作为鱼饲料,麸松散,不容易装钩,所以都作诱饵,作钓饵需加入面粉才能揉捏成团。

呈碎屑状的麸轻,在吸足水分前容易被水冲走,作为饲料和诱饵时要先湿水。然而鱼一搅,散落水底的麸就悬了起来,形成雾状;另外,烘炒后的麸有清香味,容易招鱼,用麸做诱饵就是利用了这两个特点。

麸松散,但加一点面粉它就粘了。所以早期商品饵简单,一只大锅两把铲,九成麸皮一成粉,稀里哗啦炒几下,加点香料就成饵。以麦麸为主料的麸类饵招鱼快、松粘易控,广谱性强,包括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在内的有鳞鱼都会闻香而来。

海峡两岸的钓鱼交流让我们见识了“台钓”的威力,知道了商品饵。之后,先是以台资企业以台湾技术、大陆原料生产适合搓饵钓底的麸类和薯类商品饵。以后大陆鱼饵崛起,按原料就近、经验指导、配制简单为原则生产渔饵,其中早期产品都是以麦香为特点的麸类饵。随着拉饵的出现,钓快鱼不用麸类饵了,用比重小、雾化和持钩性统一的薯类饵。然而搓饵钓底攻混养、钓慢鱼以及休闲、野钓还是用麸类饵。识别麸类饵主要看兑水量,一般为1:0.7~0.8。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