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鱼配制活饵与香饵效果好

2020-06-16

以笔者近几年的冬季钓鱼经验而言,在冬季配制鱼饵时,一定要在饵料的活和香两字上多做文章。这是冬季钓鱼时制作鱼饵的重中之重,甚至是直接决定渔获多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春夏秋三季中钓友们在配制鱼饵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话,那么如果照搬这种鱼饵思路到冬季野钓时,则不一定灵验了,这是因为鱼类的习性使然。冬季气温和水温太低,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的死亡,导致鱼类的生存都成问题,它们也就不会有太高的活性和摄食欲望了。所以冬季制作鱼饵时,唯有活和香两字方能奏效。下面笔者就简单的聊一聊这两个字如何体现在冬季鱼饵的搭配上。

一、冬季鱼饵要用活饵

上面已经说过了,冬天里鱼儿的活性很差,它们很少再进行大范围的巡游和觅食,常常会藏匿在某一个温度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而且它们的摄食欲望非常低。我们在制作鱼饵时,要尽量的使用活饵来刺激鱼类摄食的本能,因为活饵在水下有非常鲜明的动态诱鱼效果,鱼儿对于会动的物体,是非常有兴趣尝试的。所以冬天在鱼的活性本就不高的情况下,依旧使用不会动的鱼饵,那结果往往是人受罪还钓不爽。适合冬季钓鱼使用的活饵大概有蚯蚓饵、红虫饵、蛆虫甚至是蟑螂和一些昆虫等等。这些虫类在水底会拼命的扭动身体,活脱脱的一块鲜美饵料,鱼儿当然会来者不拒啦。

除了使用自身鲜活的饵料以外,我们还可以人为的通过操控钓竿来赋予饵料动的特性。这就是提拉钓竿、引逗等操作,我们通过轻轻抬放钓竿,使得钓线和饵料被牵引起来,鱼饵会再一次进行缓慢下落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赋予饵料的动态效果。当然在冬季配制鱼饵时,如果使用商品饵的话,一定要尽量多的选用腥味、鲜味的饵料,比如虾粉、红虫粉、蚯蚓粉甚至是蚕蛹粉等等,这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鱼饵,在冬季对鱼类的吸引力也是远远超过其它鱼饵味型的。

二、冬季制作鱼饵时要提升香味

在众多鱼饵中,笔者认为哪种味型都可以称之为香,只是这些香味我们人类觉得异样而已。比如常见的植物香、谷物香、动物腥香、酵香、酸香甚至是臭味等等,我们在制作鱼饵时,需要通过不同的组合,按照鱼类对这些味型的喜爱程度来合理的使用。在冬季配制鱼饵时,这里说的用香,指的是一定要让饵料有足够强的味型,用这些味型去刺激鱼类进窝和摄食。比如自制鱼饵时常用的谷物类粮食,我们可以把他们用火炒制一下,味型就会浓烈数倍;把饵料微微发酵之后,酸香和酵香也会变得非常突出;当然还有就是直接选用商品饵来制作鱼饵啦。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浓香型或是浓腥型的商品饵来诱鱼,笔者比较喜欢选用浓香的商品饵,比如果香类、奶香类甚至是麝香类,麝香至少我自己在冬季或是低温季节里,使用的频率会很高,因为它的穿透力极强。

好了,今天关于冬季制作鱼饵的技巧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再次强调一下哦,鱼饵一定要尽量选用活饵和味型浓烈的饵料。

相关推荐

钓鱼时用熟饵效果好,还是生饵效果好


钓鲤鱼,和钓鲫鱼、草鱼、鲢鱼相比,可以说钓法、钓技、开饵、调漂,思路和方向都不相同,别看鲫鲤草都是底层鱼,但是在食性、习性上,都有不同,比如说饵料吧,如果是黑坑钓、竞技钓,估计也没什么人用生饵,一则,规则不允许,也不让用,二则,池子内鱼的密度比较大,用生饵也没有熟饵的效果好。

那么在这里就要厘清一个问题,什么叫熟饵,什么叫生饵了;在钓鱼的圈子里,我们把未经熟化、膨化加工的饵料,统称为生饵,而经过膨化、熟化的饵料,统称为熟饵;生熟饵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被熟化工艺处理过,那么这个熟化工艺,具体是指哪些呢?

商品饵的原材料,主要是水藻、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红薯等,基本上都是通过烘、烤、煮,粉碎、混合、搅拌、膨化二次粉碎,若干流程之后,就形成了商品饵,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商品饵中,没有用生料直接粉碎、搅拌、混合处理呢?

商品饵的演变,其实也是从生到熟的一个过程,别看我们平时自制红薯、豆饼,甚至是葡萄、枸杞、花生一类的生饵,尤其是在诱钓草鱼时,干脆就是新鲜的嫩草做窝,鲜嫩的草根做钓饵,完全不用任何加工,其实从诱钓的实际效果而言,熟饵是优于生饵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生饵的状态不可控制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诱钓草鱼,新鲜的嫩草聚诱效果十分突出,但是被晒干的草捆,诱钓效果就很是一般;干枯和鲜嫩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生料中的水分有明显的变化;而商品饵,基本上都是熟化、烘干脱水之后再深加工,熟料中的水分很少;这里多提一句,除了状态粉,如拉丝粉、轻麸、雪花粉、粘粉等,是几乎完全脱水的,大多数商品饵是接近脱水,但是多少都带有一点水分。

这样处理的优势,是方便我们灵活的通过饵水比,来进行状态的调整,这是生料所无法媲美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自制饵,不管是种饵还是块茎饵,又或者是面粉之类的,配方中多会建议先炒烤,其实就是先把材料中的水分烘干,然后在使用时,状态可以调控,如果完全用生饵,除了原生态的做钓饵,无法做进一步优化。

二、熟饵的味道比生饵更浓郁

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一般商品饵的原材料,如玉米、红薯、马铃薯、水藻之类的,在没有熟化的时候,咀嚼起来有味道,但是在嗅闻的时候,近乎无味的,就算把生料粉碎,散发的味道浓度,也很是一般,但是经过烘烤、炒制,脱水等一系列加工流程之后,却能将材料的味道浓郁,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虽说生饵更本味,但有个极大的缺点,就是生饵不管是做窝料还是钓饵,诱钓效果,也就是发窝的速度,是很让人头痛的,除非对水域中的鱼情极为有把握,否则,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能等到发窝,进鱼;

三、低质的商品饵,效果是不如生饵的

熟饵有诸多优点,但是根据厂家规模不同,工艺投入不同,生长出来的熟饵,其实诱钓效果是很不同的,因为熟饵在制作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遵守工艺流程,是很容易批次不同,味型有明显区别的,举个例子,烘烤脱水时,小厂的工艺投入,饵料多会带有焦糊味,为了盖住这部分异味,又会添加香精,所以小厂出品的商业饵,要么就味型浓郁,但是料下水后不见鱼;要么就是味型素淡,效果还不如生饵;

最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自制饵也好,商品饵也好,生饵也好,熟饵也好,就各种饵料本身而言,并没有好用不好用的区别,只有用的好不好的区别,同样的饵料,经验丰富的高手,能玩出花活来,但是在新手手中,能不脱钩,安全的打到钓点就算不错,只能说各有优点,关键是看如何利用并发挥优点,规避缺点罢了。

自己动手配制鱼饵与窝饵的好方法


大家都知道,要想钓到好鱼、大鱼,除了浮漂和线组非常重要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鱼饵的配料。很多朋友都在说,每次我都是用的非常好的浮漂和线组,为什么别人的鱼总是不停上钩,我这边总是纹丝不动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鱼饵制作的问题,如果能在鱼饵制作上再完美一些,相信鱼儿也会上钩非常顺利的!

有的钓鱼者喜欢在春天打窝诱鲫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制作鱼饵配方时需要注意,鲫鱼本身是属于中小型鱼类,在打窝诱鱼时,它的鱼饵颗粒应当小一些,可以采用白酒泡小米、泡玉米渣之类的,如果自己身边没有窝料,倒是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临时性的鱼饵作为窝料,比如很多钓鱼者会选择将玉米渣加上红糖和曲酒作为原料。那么有了这些原料该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选择500克左右的玉米渣上锅蒸,完全熟透后能够明显感觉到渣已经非常柔软劲道,这个时候,要把红糖放进去,一般用两勺,之后加上曲酒并密封。放上两天左右再拿出来,启封时候一股香甜的玉米味道扑面而来,夹杂着红糖和曲酒香味,这个时候就能够用来打窝诱鱼了。

如果使用这样的鱼饵,可以多弄几个窝,并且养窝的时间稍微长点,确保让那些鱼在进窝之后,再轻轻地轮流进行。采取这样的方式,建议配置传统的七星漂,并且使用朝天钩钓组,使用长竿短线的玩法,因为这样非常方便,灵敏度基本上可以与台钓浮漂相比拟,感觉可以的话趁着这个季节试一试。

如果嫌麻烦不想自己制作鱼饵,那么在钓鲫鱼的时候,可以把红虫和蚯蚓作为饵料,效果非常不错,整个春季都可以一直使用。到了夏初的时候,因为天气逐渐炎热,鲫鱼的活性慢慢变得高起来,加上各种小鱼也开始活动,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沾小米或者是味型相对清淡一些的饵料,当然,也可以在饵料中加入一些拉丝粉、雪花粉等等对饵料进行调整,保证饵料比较好用。

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如果没有制作饵料而是使用商品饵料,建议进行台钓,而且使用荤饵料,这种做法适应鱼类生活习性,在垂钓鲫鱼时效果非常明显,如果能够在垂钓的时候加入一些酒米窝料,或者通过引逗、提拉摆动等一系列动作,那么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想为朋友们在这个季节垂钓的时候提供一些经验,如果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相关的规律,那么在垂钓的时候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相反,就会身手自如的处理一些问题,在钓鱼的时候为自己加分,胜算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鱼儿上钩也比较快,自然心情就愉悦了。

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介绍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

冬季诱鱼效果好的诱饵与钓饵配方


季节不同,诱饵与钓饵的使用方法不同。根据冬季气温水温低的特性,一般以诱钓鲫鱼为主,打窝料必须对鲫鱼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诱鱼进窝。正值隆冬季节,部分钓友或已收竿,但是仍有喜欢冒着严寒在冷风中施钓的发烧友,下面谨以几款诱饵与钓饵的配置,分享给坚持冬钓的朋友们。

一、雪花粉加酒米

用雪花粉加酒米制作一种比较松散的打窝料,雾化效果较好,香味十足,聚窝能力强且留鱼持久。具体做法,用七成的雪花粉做基础料,混合三成的酒米揉合成较为松散的饵团,酒米要用曲酒泡上七八天才好,没有小米也可用碎米代替或者碎玉米代替。做好后的饵团再一个一个地做成小饵团,每次抛投三四个小饵团入窝点即可。

酒米的制作可以这样进行,将煮熟后的一斤小米或碎米放入二两曲酒,密封于容器中,三五天后即可取用。其色鲜味香,是冬季诱鱼的好窝料,最宜搭配蚯蚓与蛆虫施钓。打窝时如果酒米显得比较稀,可以加点米糠或菜籽粉饼,能捏成团且抛投入水后能化散得开就行。

二、泥团裹住截断的红蚯蚓

先选取养殖蚯蚓的泥土备用,再将十条左右较大的红蚯蚓截断,每段两到三公分长,将截断的红蚯蚓用泥团裹住,再将这个大泥团一个一个地做成鸡蛋一般大的小泥团,捏的时候注意不能太散,但要能入水后化散得开,只须抛投两三个小泥团入窝即可。这种泥团入水后,由于化散的作用,使截断的蚯蚓在泥团表面挣扎蠕动,其腥味儿迅速扩散开来,对鲫鱼有致命的诱惑力,可谓又腥又活。

三、颜色鲜亮味儿浓郁的窝料

使用颜色鲜亮味儿浓郁的窝料,诱鱼效果略胜一筹。像红色和黄色的窝料就十分艳丽,在水中视觉效果特别好,使冬季感官较迟钝的鱼儿能轻易地发现诱饵的存在。浓香的窝料可以使用含酒味儿的槽食,也可使用自己制作的面食,还可选用商品饵作为基础料。虽然诱饵需要腥香,但不可乱加小药,使饵料的味儿过于刺激,反而不对鱼儿的口味。鱼儿嗅到如此奇怪的刺激性的香味,只会避而不食。

四、红薯亦可做诱饵

红薯可做钓饵,但也可做适合冬季垂钓使用的诱饵。冬季水温低鱼儿吃口小且轻,红薯做的诱饵入水后,鱼儿不会很快将其吃完,于是得花很长时间在那里撮食,味儿腥香的钓饵入水后,鱼儿就会吸食比较容易入口的钩饵。打窝时,可将红薯分为等量撒入窝点就行。

五、带有腥香味儿的素饵

冬季一般主钓鲫鱼,鲫鱼荤饵素饵通吃,而冬春季节偏于荤腥,夏秋季节偏于素饵,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季节来迎合鲫鱼的口味。冬季钓鲫最为普遍的是较细的红蚯蚓,如果钓者坚持使用素饵,则要使素饵带上腥香的味道。比如以下素饵的制作:

1、配合酒香味窝料的素饵。先准备适量的醪糟水混入干面粉中,再放入适量的白糖与味精,揉合在一起。使用时,用酒香味的窝料打窝诱鱼,钓饵做成黏饵时就用胡豆粉,当蘸饵使用时就用醪糟水配合使用。

2、甜香的面饵。准备少许蜂蜜和味精以及少量的奶粉,香油只要几滴即可,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加水搅拌,最后加入干面粉揉合成团。如果饵团比较稀,可加入一点芡粉再次揉合,揉好后置入冰箱冷藏几个小时。这种甜香的面饵特招鲤鱼鳊鱼的喜爱,做蘸饵时可将香油稀释后使用,做黏饵时可配合黄豆粉或胡豆粉。还可用奶粉与麝香面粉做香甜的面饵,准备五克奶粉混入二两麝香面粉中,加少许白糖后再用清水调和揉团。此饵不限水域均可施钓,配合使用的诱饵可用麝香米。

鱼饵配制之基础饵使用以及腥香饵料搭配


基础饵钓不败:从出现之日起,商品饵就标志了适钓鱼种、原料成分和使用方法。这样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就不会搞错了。然而,同一品牌的鱼饵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猾的鱼都能钓上来,可是换一个人却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就是勉强装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会倒也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却不吃腥改吃香了。

鱼咬不咬钩除了腥和香等化学感觉之外,还同鱼饵的物理状态有关,如粗和细、松和黏、轻和重、大和小、沉和浮、动和静等等。所以即使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还要精于炼饵,将鱼饵调制出合理的物理状态才能被鱼接受。然而一是传统钓鱼,诱钓两步走,常会遇到鱼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二是商品饵诱钓合一了,但免不了小鱼闹窝,形成要钓的鱼不咬钩,不想钓的鱼却疯狂抢钩。结合这两种情况商品饵扩容了,出现了以诱为主,有了超级诱饵,之后随着钓综合鱼的需要,并根据鱼塘普遍投喂粮食类饲料而将几种主要饲料粉碎、加工后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基础饵。由于原料天然,保持了植物的原味,以及具有状态可调的特点,基础饵成了一种没有个性却又能随时随地展现出个性的鱼饵。说它没有个性,是因为本色本味、清淡朴素,在色香味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然而,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亲和力,可以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对钓饵的轻重、颜色、松黏作任意调整,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钓鱼风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钓鱼需求,同时因钓饵没有刺激性,对留鱼和稳定鱼口有积极意义。其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钓手自由发挥,从饵入手,循序渐进,由用饵技巧提升钓鱼技能。另外,它兼顾传统用饵特点,能与不同结构的钓组配合,悬坠、底坠、手竿、抛竿都能用。

基础饵是一种广谱性全接触鱼饵,在使用中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不变,原色原味,搓饵钓底可以钓鲤、鲫、鳊、草、青等养殖鱼类,又能在水库湖泊钓取多达20种野生鱼类。变,从钓底到钓浮,基础饵的简单是对水量随需要自由调整,软硬可控。在钓饵由渐入佳境到不在状态大约就是1个半到2个小时的时间,基础饵不返水,不会因为钓时延长而不在状态,软了用吸水纸吸掉一点水分,硬了湿点水再搅拌一下,就恢复状态了。

基础饵以底浮为基本状态,不标志具体鱼种,可以在任何水域使用,故又称模糊型鱼饵。在鱼饵都标志具体鱼种却并不专一,如鲫鱼饵钓鲤鱼,鲤鱼饵钓草鱼几乎不可避免的时候,基础饵强调的是共性,即取下层鱼摄食特点,以鱼类熟悉的食物为基本原料,以近于完美的状态满足大多数人的钓鱼需要。如兑水量比较宽,1:0.6~1,由硬到软,兼顾了不同技术层次;以淡香为特征,降低对鱼类的嗅觉刺激,避免了闹小鱼;以适当的黏度和较强的吸湿性保证钓饵的持钩性,延续了钓饵状态。

钓饵越来越复杂,从三合一、四合一到这样那样的添加剂装满了钓箱,却都不能改变鱼越钓越猾的事实。

腥饵或香饵看对象: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人的食欲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鱼也一样。不过鱼的嗅觉和味觉都是由溶液状态的物质引起的,只是嗅觉是作用于鼻囊的结果,味觉器官分布得比较广而已。不过鱼聚窝是嗅觉反应,还是味觉反应却很难说。如在鲤鱼、鲫鱼混杂的水域,用麝香米打窝总是鲤鱼先来,鲫鱼后到,说明鲤鱼的嗅觉比鲫鱼灵敏,但用雾化饵诱鱼却是鲫鱼先到,是味觉先导。在多小白鲦的自然水域用松散饵,如果水不流动,那么不管腥香,甚至无味都会造成小鱼封锁。

从古到今,不管钓饵、诱饵,对味的认定主要是三类:腥(含膻)、香、酸。其中腥对应鲤鱼、青鱼和长有触须的无鳞鱼;香对应鲫鱼、鳊鱼;酸对应鲢鱼、鳙鱼。然而鱼是可以驯养的,青鱼吃螺蛳、蚌,但在池养环境下改吃颗粒饲料、糠饼、玉米、麦子、菜籽饼,吃香了;草鱼食草,可是池塘喂沤过的菜籽饼,钓饵要带点酸才行;水库、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吃浮游生物,只要钓饵雾化,不分腥香都吃。至于小杂鱼和众多野生鱼类,虽各有所好,但无论腥香都要在形状上同它吃惯的食物将近。

现代钓鱼把鱼分为养殖鱼和野生鱼两类,前者从喂什么出发并以香为主,后者腥香并用。商品饵出现之后也遵循这一原则,然后由鱼种和咬钩情况作调整,或腥或香或腥香混合。如池塘喂颗粒饲料,钓混养鱼就是腥香型饵,若选择钓某一种鱼,则区别腥香酸。钓对象鱼虽然也有腥香选择,在普遍为粮食性饲料时以浓香饵集鱼、招鱼,淡香饵作钓。冬天,北方的鱼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动量降低,与其刺激鱼的嗅觉不如刺激它的味觉更有效;南方气温高,鱼长年摄食,可以根据饲料区别腥香。水库湖泊,鱼吃惯了沉积的、腐烂的天然食物,故多偏腥,并因密度低、走水而不适合刺激鱼的嗅觉,就是诱饵也是以植物原香将鱼留住,钓饵则用腥或腥香结合型。另外,从养殖习惯出发,到12月许多池塘不喂鱼了,停饲之后鱼只能搜索自然饵料,所以池塘钓鱼有冬天用腥饵的规律。关于腥饵,过去是指水生动物,如虾、饵鱼、蚌、螺蛳、水蛭、水蚯蚓等,后扩大到蚯蚓、米蛀虫、蛆、蚂蚱等软体动物,再到禽类肠肝、家畜的肉和下水等等,将膻也归入了腥饵,以至商品饵有了肉味饵、腥膻饵,以及用肝粉和蚂蚱提取液配制的钓饵。

过去,钓鱼人将鱼饵分为植物性饵和动物性饵,俗称素饵和荤饵。商品饵将两者合二为一,并通过添加剂调整腥香比例,可是鱼吃荤还是吃素既有先天因素又因后天驯养而改变,特别是幼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不分腥香的,可是长大后有了生活积累,平时吃惯什么就有了倾向性。总结规律就是腥或香,看对象,鱼小味宜淡,鱼大味要浓。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