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什么对气泡和声音有趋向性?

2020-05-28

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大灭绝,其中与鱼类相关的是最后两次,目前我们见到的鱼类都是大灭绝之后的幸存者。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鱼类是怎样生存的呢?这不仅是解开生物之谜,也对世界核战争之后人类如何延续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逐渐找出鱼类在氧气缺乏,阴暗水底存活下来的原因。

一、鱼的习性

第一是味觉,鱼类拥有发达的嗅觉神经,可以闻到远处新鲜血液的味道,拥有这种能力的鱼才能在大灭绝中及时赶到食物周围,攫取营养。

第二是触觉,海水缺氧,水底海藻光合作用减弱,偶尔产生的气泡与水体产生的摩擦带来的声音,标明此地水质有氧气,拥有对气泡和声音感知能力的鱼才能追逐到气泡的源地,成为存活的有力条件。

当然了,鱼类还存在视觉、味觉、记忆力等,但是在严酷条件下的,这些能力并非鱼类独有的,所以不能真正作为鱼类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因为具备了对味觉和触觉的特殊敏感性,鱼类在记忆中一直保持对气泡和气泡形成的声音敏感,并记录在基因中。经过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有些海水成为陆地,有些陆地沉降为海水,鱼类不断适应环境,出现了淡水鱼和海水鱼,但是鱼类的基本生存功能没有变化,依然保存,并指导我们现代垂钓技术的发展。

二、鱼为什么对气泡和声音有趋向性?

有很多钓鱼的朋友打窝后看到鱼星过来,认为是诱鱼剂在起作用,实际上,鱼类对诱食剂趋向性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是窝料产生的诱食剂、小药、氨基酸气味那么简单。目前已知的鱼类并不具备较高的智商,很难依靠气味浓度的高低,判断出诱食剂气味的准确方向。

有一种看法,认为是多维因素起作用的。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有经验的钓鱼者都能尽快把鱼聚集到钓点,依靠的无非是腥味剂、氨基酸、香味剂、小药、中药、化学药等物质,那么,远方的鱼为什么能聚集过来?

笔者认为,气泡和声音是聚鱼的重要原因。

各种气味的诱食剂入水后,总有随机的一群小鱼,或少数大鱼来吞服,因为吞服的动作产生了声音和气泡,声音和气泡在水下快速传播,造成了附近或者远处的鱼赶了过来,达到聚鱼效果。有喂养过锦鲤的人士可以证明本结论。

鱼类趋向气泡和声音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过数亿年鱼类进化过程中,对食物和气泡声音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记忆,已经铭刻于基因中,不会被磨灭。

鱼为什么对气泡的记忆这么深刻呢?主要原因如下:diaOyu007.cOM

有气泡的地方更多是水草产生光合作用较多,鱼虾活跃的地方。

水下有腐食性食物的地方,产生气泡量较大。

地球表层含硫量高的地方,产生气泡量较大。

氨基酸丰富、动植物蛋白多样的地方,容易产生气泡。

鱼类争食的地方必然产生气泡。

鱼类聚集、追逐的地方产生大量气泡。

因为鱼终生生活于水中,可能食物有变换,但是气泡是永远不会改变,跟随鱼的一生,因此,鱼对气泡的感情非常深厚。

声音对鱼类的吸引力与气泡同样重要,也是亿万年的经验积累的结果。比如钓海鱼者利用鱼趋向声音这一条件反射,钓鱼之前使用鱼竿大力拍打海面,达到聚集鱼群的效果,非常有效。也有钓鱼的朋友开快艇到海面钓鱼,也是利用快艇与水面的摩擦产生的声音诱鱼。在国外的路亚钓鱼中,最先进的路亚饵是内部空间带有震动的小球,路亚小球震动的声音是吸引鱼觅食的必要条件。

所以,钓鱼爱好者在饵料和窝料上不断研究的同时,要利用好气泡和声音诱鱼,也许可以成为鱼获丰收的重要技巧。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为什么对钓鱼人有偏见


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是不喜欢钓鱼的人对“钓鱼人”的普遍偏见。仔细想想,很有道理。

为什么对钓鱼人有偏见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生存,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在钱途和仕途上有所收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尊重,这需要时间。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大好时光浪费在钓鱼上,除了自己能得到放松、获得乐趣外,对社会发展也没什么好处——如果大家都这样,还不回到原始社会了?所以,现代社会中的普通百姓对钓鱼不太热衷,甚至瞧不起“钓鱼人”(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有其功利和现实的一面,无可厚非。

主要针对哪一类钓鱼人群

通过这些年对身边钓友的观察,也很大程度上佐证了这种观点,比如痴迷钓鱼的人大致分为这三类:

第一类是他们经过一番奋斗现在拥有自己事业、有相当经济基础,闲暇时开着高级越野车,带着女友,呼朋唤友一起到百里外租船出海钓,每次费用多达数千元,他们钓得开心、钓得舒心、或者是一种真正享受。

第二类是目前拥有一份相当好的工作,收入稳定,但是得过且过,闲暇时,不是混迹在各个钓鱼群,就是拿着手机看钓鱼视频或者直播。整天研究钓鱼而不是工作,自然会失去事业上的发展机会,这样迟早都会沦为第三类。

第三类多数是失意之人家境恶劣,是在现今激烈的经济大潮中被淘汰下来,下岗失业而闲赋在家中、这些苦闷的心情再加上钓隐难耐整天没日没夜的垂钓作为麻醉自己,把眼前的困难搁到一边以逃避现实,从始便一蹶不振。

钓鱼运动本身只是一项普通的运动。但结合到具体钓鱼人身上,就存在高雅和低俗之分。对此,不同意也不行,这就是现实,第一类钓友他们是成功人士,地位尊贵,衣食无忧,他的钓鱼,在人们眼里,是在享受生活,甚至可以成为美谈,令人羡慕。第二类,第三类钓友,事业无成,经济困难,那他的钓鱼,会被认为是生活颓废、无所事事,不求上进,被人瞧不起。而现在的现实恰恰是,后两类钓鱼人比前一类多得多。我们这里许多人没工作、没事干时经常钓鱼,找到了工作,便再也不见人影。似我等工作安定又真正喜欢钓鱼的人夹在其中,难免会被人误解。

面对偏见该怎么办

一般认为钓鱼人不务正业的,都是钓鱼人的亲朋好友,正验证了那句话:不是爱你,谁愿意说你。父母、长辈们对钓鱼人(一般年纪较轻)有较高的期盼和要求,毕竟钓鱼不能当饭吃,也没什么“前途”。另外就是钓鱼人的老婆们“ 钓鱼要有节制 不能影响工作”, “老婆叫我和鱼过”, “你应该搬张床到塘边上去,要不你在找一个有鱼塘的女人去”。这样的话想必每个成家的钓鱼人都有听过。因此,钓友要多理解才是。还是应“先立业,再钓鱼”。如果能做到工作、赚钱、钓鱼三不误,那就最好了。过于沉迷于钓鱼,也是“玩物丧志”,确有不务正业之嫌。说到底,如果收入低,连增添些渔具都要反复掂量,这钓鱼的爱好,恐也难以持久。

钓鱼既然是一项高雅的体育活动,他就必然要有很多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而奢谈休闲,试问,能休闲起来吗?我反对年轻人沉迷于钓鱼而无所作为。上班——拼命的工作,休息——尽情的垂钓。当然,钓鱼也可以是一种职业,如果你愿意,说不一定还很不错。

钓鱼有什么乐趣?你为什么喜欢钓鱼?


钓鱼到底有什么乐趣能让你如痴如醉,你为什么这么喜欢钓鱼?我想说说我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触动到你呢。

1、在钓鱼过程中认识、收获了一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遇到各种各样的钓友,不断的交流,约钓,比赛,交流等,学到更多的钓鱼知识。

2、感受自然,感受自己身边美丽的风景

伴着初升的太阳,驱车穿过一道又一道安静的道路,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水库边,或者夕阳西下,独钓溪头,有或者独钓寒江雪,在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一眼望去,仿佛仙境,这时,耳畔传来阵阵鸟鸣,抬头望去,一束灿烂的阳光映入眼帘,照在青翠的草地上,冰冷的绿色顿时多了一份温暖。风儿仙子从水面上徐徐吹来,深吸一口气,浑身的疲惫烦恼顿时消散。

3、对器材、工具的选择、收集、完备、升级、使用、精通,充满成就感

对于各跟着鱼竿的了解,各种鱼竿的收集与使用,各种鱼线的选择,各种鱼钩的绑发等等,由刚开始的不会,慢慢的精通,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

4、鱼咬钩后提竿收线的那一刹那,以及溜鱼的快感。

抛竿入水,静静地凝视着浮漂,看似平静的湖面水底确是暗潮汹涌,不知何时,浮漂轻轻下降了一目,可再精明的鱼儿也逃不过钓友鹰一般的眼睛,竿尖迅速一扬,只见鱼竿弯出美丽的弧度,一会功夫,鱼儿束手就擒。刚刚激荡的湖面恢复了平静,大鱼已在护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多么的美妙!

5、最后就是获得大丰收或者钓到大鱼后那种无以名状的满足感。

当钓者双手吃力地捧着这条巨物时,心中的幸福感通过灿烂的笑容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这次,是人战胜了鱼,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事情啊!因为,每个钓者心中都有一个大鱼梦。在实现这一梦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太多的时间、汗水、金钱,也曾失落过,也曾懊悔过,但从不曾放弃过,因为,钓鱼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懂得人生就像钓鱼一样,要学会坚守,敢于付出,笑看得失。

初冬为什么窝点有鱼不咬钩?野钓窝点有鱼不吃饵原因


立冬以后,气温不断的下降,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不怕炎炎烈日,也不怕风雪寒冬,就怕有鱼不吃饵。现在正值冬季初期,很多地区的气温都不太寒冷,这也是钓友今年最好的钓鱼时期,好多钓友最近都经历了窝点有鱼,鱼儿却不咬钩的情况,这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呢?

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尤其是自然水域,鲫鱼是最常见耐低温的鱼类,鲫鱼常年觅食吃饵,随着立冬后降温,钓友们野钓当然首选钓鲫鱼。而自然水域的鱼情和水情都比较复杂,通常不同地区不同鱼情,最近野钓发现窝点明明有鲫鱼的鱼星,鲫鱼就是不吃饵或者钓一条就没有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疑惑。

1.水温骤变

冬初的天气变化大,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变化,水温的变化太大会降低鲫鱼的觅食欲望,这就不难解释初冬野钓鲫鱼不开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知道:北风呼呼一夜知冬冷,这足以证明冬季的气温变化快,钓友一般都知道冬季骤然降温,鲫鱼不太会觅食,鱼口会变差,通常会选择暖和的深水区或者草洞水域作钓,气温的突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变低,而深水区和草洞等水域,水温变化较慢,但也会对窝点鲫鱼的食欲有所影响,就会出现窝点有鱼不咬钩的情况。

立冬后的天气并没有太过寒冷,天气的变化幅度大,不仅有寒风一夜降温,也会出现大晴天的太阳,这往往是很多钓友最容易忽略的天气因素。初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温度还维持在15度左右,当太阳出来时,大型的自然水域水皮的水温升高很快,导致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大,而深水区就出现水面温度高,水底温度反而低,这也导致鲫鱼的食欲不佳,也同样会出现窝点有鲫鱼的鱼星,鲫鱼照样不吃饵或者鱼口较少的情况。

对于冬季骤然升温,大型的自然水域水表面的水温较高,而水底的水温反而低,鲫鱼会出现上浮觅食,或者到浅水区觅食,而一些比较深的水库,鲫鱼会出现溜边的情况,这时钓友不要一味钓深钓远,尽量不要守钓深水区,而是温度高时作钓浅水区,温度下降时作钓深水区,不然很难有好的收获!

2.因水质用饵

冬季自然水域作钓,钓友们都喜欢用虫饵作钓,尤其是红虫和蚯蚓是冬钓首选,钓友们普遍认为红虫是冬钓鲫鱼最好饵料,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也经常遇到冬季用红虫,蚯蚓鱼口少,而换成商品饵料却有不错而鱼口,这与气温和水质有关系,并非冬用虫饵野钓,鲫鱼就的鱼口就好,也会出现窝点有鱼,鱼却不吃饵的情况。

我国南北方的冬季气温差异很大,最近南方气温有二十几度穿短袖,而北方的气温才几度,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当然不同的地区性气温野钓用饵也有所不同,天冷大多数用虫饵野钓鲫鱼效果好。而南方地区的气温高,用饵就不一定是虫饵好用,那就要根据水质来选择饵料,不然就出现你用红虫,蚯蚓冬钓,窝点有鱼也不要咬钩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的破坏和化工业的污染,导致自然水域的水质越来越差,很多水域都出现水草疯长,水不再清澈,鱼资源也越来越少,很多自然水域的鱼相对少,而且有些水域的水比较肥,水域中有大量的营养和食物,水中的含氧量不高,由于立冬后的水温并没有太低,鱼儿的活性不高,像这样的油腻的水域,浓腥的虫饵很难激起鲫鱼的食欲,也会出现窝点鱼星四起,作钓时鲫鱼就是不吃饵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清淡的饵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冬时节的天气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自然水域中作钓,窝点明明有鱼星,鱼儿却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水域,水温和水质都有所不同,用饵要灵活,切记不要盲目使用虫饵,毕竟还没有到寒冬腊月,钓无定律,不同的鱼情要随机应变!

你为什么要钓鱼?有什么理由不钓鱼?


掐手一算,还记得自己钓了多少年吗?还记得自己当初是如何迷上钓鱼的吗?还记得第一支鱼竿长啥样吗?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用的饵料吗?

小编写着写着,满满的都是回忆!好吧我们喜欢钓鱼、痴迷钓鱼,总结起来也有那么几点:

一、钓鱼可以远离尘世的烦恼

人生在世,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有许多的烦恼和郁闷,要规避、消解这些烦恼和郁闷是人的本能。因为人是追求快乐的。唯有钓鱼,可以将身心完全放松,于是,各类不同脾气的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重要任务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规避方式,而我们自然就选择了钓鱼,并且乐此不疲、终生不悔。

还有一部分人是腻烦了与人打交道时的尔虞我诈,干脆就扛着竿子告别人群、远离尘嚣,在水边寻得一片清净,呼吸着新鲜的自然空气,手拿一竿一线挥舞于天地间,那份休闲、那份洒脱、那份豪迈、那份不羁,终于使得身心放松。

二、钓鱼可以唤醒和消解自己的挑战欲望

人,尤其是男人,心里总是在压抑着一种挑战的欲望。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得不到有效的释放,自然就要寻找另外的途径去消解这种冲动。表面看起来钓鱼是一种很优雅和温和的活动,其实当中也蕴涵着钓鱼人充满野性的挑战心理。除了那些醉心于竞技钓鲫的专业人士们,好多的钓鱼人不都是在期待着大物的光临吗?降伏 大物也就成了钓鱼人永远的梦想。当光临的大物被降伏以后,那种自豪和满足是无法言表的,于是,你便开始期待着下一次的搏斗;当光临的大物在升腾起复仇和重新较量的欲望,于是,你在好长的一段时间内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次次地到鱼塘边守株待兔,期待着它再一次光临。

三、钓鱼可以享受到自己的成就感

社会的残酷竞争,不可能让每一个人以成功的喜悦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在工作和家庭中都不受待见的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创造出什么成就感。如果你去钓鱼,一条不大的鱼儿,就会让你高兴地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成就感油然而生!当然,钓鱼人当中不乏成功人士,但又有谁会拒绝更有多的成就感呢?

四、钓鱼有益于身心健康

钓鱼活动比任何运动都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试想一下,背着一个竿袋,一个钓箱,一袋鱼饵,少说也有二三十公斤吧!攀登于凹凸不平的悬崖峭壁间,少点体力行吗?当你设定钓组,投入钓组,引诱鱼儿上钩的时候,少份专注能行吗?

五、钓鱼可以探索未如期待未来

人们总是对求知的事物充满兴趣、充满向往。钓鱼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求知的过程:水下有没有鱼你不知道;有多少鱼你不知道;有多大的鱼你不知道;是什么鱼你同样也不知道。这一切都会在你耐心的期待中明了结果。一条鲫鱼上来了,你期待着下一条鲤鱼,一条小的上来了,你期待着下一条大的;整个钓鱼的过程,你会经历高兴、惊喜、郁闷、诧异、失败、胜利、满足、遗憾、愤怒、悲伤、等等各种感受,而这些感受,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六、钓鱼让夫妻间和睦共处夫妻间和睦共处

因为醉心于钓鱼,彻底 杜绝了灯红酒绿,一掷千金,只要跟老婆讲一声去钓鱼,她已经放了100个心,知道是去钓鱼就只有钓鱼,没有其他什么不轨行为,就因为自己有时间就去钓鱼,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陪家人,所以不去钓鱼的日子多半是陪着家人的,这样一来就乐融融了。

七、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钓鱼呢?

当然也有不少钓友或朋友,在说钓鱼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睡觉呢,我想或许你有许多不去钓鱼的理由,但你真的没办法吗?

▼有人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钓鱼。
无臂少年洋洋:人家可没耽误钓鱼,同时钓鱼给他的生活还带来了更多色彩!
▼你不是觉得钓鱼没意思,不喜欢钓鱼?
喵星人:没意思吗?它们都不知道自己钓上来的是啥!
▼你不是觉得钓鱼是老年人游戏,自己太年轻?
三岁孩子 :还穿着开裆裤呢,你看别人这拉力!
▼有人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去钓鱼啊!
总统钓鱼 :难道你比他们还忙?
▼有人说钓鱼太辛苦,太累!
唱歌、拍戏、演电影:难道你比他们还累?
▼有人说 外面太冷了,钓鱼太遭罪!
饥寒交迫:想说,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有人说最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钓鱼。
打着点滴也钓鱼这叫轻伤不下火线!
▼你不是不想钓鱼,是没钱钓鱼?
野钓不花钱、不花钱、不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最后想说:

钓鱼你需要的不是借口,是体验!

钓鱼钓的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享受!

钓鱼来吧,钓鱼人在等着你,哪怕天气再冷,我依然在原地!diaoyur.com

钓来的鱼,为什么吃起来有柴油味


吃野生鱼有没有危险?

我一直爱吃鱼,也喜欢钓鱼,可是一直有一个疑惑,我们平时在市场买到的猪肉、牛肉等一般是经过检疫的,但水产类好像没有听说检疫一说,那么它们会带有一些对人有害的寄生虫、病毒之类的吗?还有,如果是我们去自然水域钓来的鱼,那是更没有人为大家做检疫了,还能不能吃?常见的淡水鱼类到底有没有危险?

钓上来的鱼有股“柴油味”

目前各地区有许多被污染的水域,例如前些年我经常到东莞的水濂山水库钓鱼,我喜欢的钓点在荷池区,荷池区岸边的田埂高度适中,后面是宽阔的大堤,喜欢时可以直接将钓到的鱼往身后甩,让朋友去捡鱼;前面十米开外是一大片荷花,即使有风也总是水面平静,垂钓时可谓心旷神怡。可惜的是在那里钓到的鱼大多有一点汽油柴油味,附近有时有船经过。曾经钓到一条5斤多的鲤鱼、一条2斤多的塘虱,养了两个星期之后吃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汽油柴油味。

虽然我钓鱼纯粹是为了享受过程,但家人喜欢享受战果。变味的战利品总让我感觉不爽!

“柴油味”到底是什么?

钓上来的鱼有股“柴油味”这是很多钓友都有过的遭遇,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的?

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哪位专家有明确的说明。在我看来有柴油味的鱼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汽油、柴油这些燃料油污染了水体。而是苯系物污染,并进入鱼体富集造成的。人吃后同样会在人体富集,达到一定量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中,苯酚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晶体,但有毒、有腐蚀性,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石油化工废水及钢铁、机械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石油烃类及其化合物,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这些污染物排入河湖池塘,都容易使水体含有苯酚。而苯酚在水体中挥发很慢,生长在这类水体里的水生物,就会带有柴油味了。

其实有柴油味或者其他异味的鱼,最好不要吃,这也是大自然给我们发出的警报,水体污染,当我们真的没有干净的水之时,我们也只好吃“柴油味”的鱼,或者带“柴油味”的粮食。

如何分辨被污染的鱼?

垂钓多年,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总结出一些观察污染的体会,在此提出浅见,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受到污染的鱼,比常见的同类鱼,身型有不同的变化。最常见的是头大身小,或脊梁弯曲(被电过的鱼也有此现象),鱼鳞带有暗红颜色,没光泽。污染严重的鱼,在杀鱼的时候,就可以闻到一股柴油味或下水沟的气味,更不用说下锅,有如此气味的鱼,是不能食用的,应该丢弃。

有时候不能直接通过鱼来识别,可以借助其生活的水质。

无污染:水质透明,能见度极好,水草长势很好,此水域多为河流上游的水库和水源保护地,鱼种丰富。

污染:水质颜色变深,变黑或变灰,能见度稍差,水中有鱼虫,水中水草长势不好,只有黑鱼、鲶鱼等适应力强的鱼勉强生存。

重度污染:水质五颜六色,水中无水草存活,无鱼可钓。

当然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污染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污染,比如塑化剂污染水源,在鱼体内的存留,又比如各类激素、抗生素的残留问题。这些都已经接近我们的生活了,大家真的要注意环保,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为什么提前打好窝子 窝里有鱼却钓不上钩


鱼儿上钩,对于垂钓者来说总是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提前打好窝,进行钓鱼前也能看到窝里面有很多水泡,但是当饵料扔下去之后,等了很久,鱼儿就是不上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鱼儿喜欢诱饵,但不喜欢钓饵

鱼和人是一样的,只有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才会凑过来吃,自己不要吃得,不好吃的,就是再好的食物,也不会去碰它。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往往是因为在做窝投放的诱饵时比较随便,只是为了吸引鱼儿过来,当进行垂钓时,为了能够提高上钩率,在钩饵上费了很多心思,最后导致钩饵和打窝时诱饵在气味方面产生差距,导致寻味而来的鱼儿不领情,它喜欢的是打窝时的饵料的味道,并不是你进行垂钓时钩饵的味道,从而鱼儿不去咬钩。所以,在你钓鱼时,一定要记住,用来钓鱼的钓饵与打窝时用的诱饵味道一定要统一。你可能会挑好的吃,但是鱼儿支持对口的。

2、窝里有鱼,但都是小杂鱼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虽然打好窝之后看到窝里有很多水泡,但是很有可能是小杂鱼在其中乱窜乱跑,导致气泡不断,实际上窝里并没有什么大鱼。你看到水泡多只是一个假象,仅仅是因为小杂鱼多,闹窝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对于经验丰富的高手来说,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至于一些新手,只能在实践中多积累一点经验了。

3、进窝的鱼并非是要钓的鱼

不同种类的鱼对食物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鲤鱼喜欢香甜口味的,鲶鱼爱吃肉,鲢鳙喜欢吃酸臭,草鱼鳊鱼爱吃草。钓鱼和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你要掉鲤鱼、鲫鱼,就投香甜型的诱饵,可以用酒泡上小米、颗粒饲料或者碎豆饼打窝,这些东西在投入水中后,会沉到河底,撒发出来的香气会引来鲤鱼和鲫鱼在水底觅食,从而留住它们。一样,如果你想钓鲶鱼,就用动物内脏,小泥鳅作为诱饵,应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用草打窝,那引来的只能是食草性的草鱼和鳊鱼了。所以说,打窝一定要投鱼所好,这样才能引来你想要的鱼。

4、其他因素

水的温度,阳光,水中的含氧量都是影响鱼儿咬钩的关键。水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都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欲,使它们对鱼饵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咬钩率。不咬钩还有可能是因为鱼儿根本就不饿,可以采取一些逗鱼措施,提起鱼儿对钓饵的兴趣,使其咬钩。

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再想出有效地应对方法来促使鱼儿咬钩。

鱼性分析:钓饵下降速度对鱼吃饵有什么影响?


钓饵在水中下沉的速度快慢对于鱼就饵进食有没有影响呢?很多钓友都提到过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复杂,但是也不外乎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我们选用钓法钓位的限制,二是钓饵下沉的速度,三是钓饵对于鱼儿的吸引力。说到钓饵下降的速度,我们首先可以从鱼儿摄食的习惯来看。

钩饵下落的速度越慢,鱼就饵就越便利,反之钩饵下降的速度越快越不利于鱼类的摄食。钩饵自水体表面入水至钓点的水底。

鱼漂的浮力与钩饵的重力之间的比例越小,钩饵下降的速度就越慢。因此鱼漂调灵时,钩饵落底过程时间就长,这样鱼咬钩的机会就越多,特别是在钓取不耐低氧的鱼类,如草鱼、鳊鱼,翘嘴鱼白,鲢鳙时适当地控制钩饵的下降速度对提高钓获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对温度、溶氧敏感的不仅仅是不耐低氧的鱼类,鱼类的趋温,趋氧习性在鲤鱼,鲫鱼身上也有体现。

我们在钓鱼时,常常钩饵离底约有一二十厘米时,就遭到鱼的接口(截口)。这能说明鲤鲫等下层杂食性鱼类也有因温度、溶氧的原因,改变泳层出现底浮的行为。

鱼类因自身的原因,使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泳层中,正因为有了泳层的差别,所以才衍生了长尾漂和短尾漂,在悬坠钓中,很多钓手总喜欢用长尾漂缓缓下落的过程来迟滞钩饵下降的速度,在正常的下降中,捕捉异常的动作(即鱼咬钩)俗称逮过程。我们知道鱼类的行为受制于温度的变化、溶氧的高低。

每一天中都存在不同的温度差异。特别是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这些温差高低和溶氧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构成鱼类食欲的差异和鱼类行为改变。

有些较小的差异,人类无法感知的,而对鱼而言,这种差异很可能导致鱼类的趋温、趋氧而改变泳层,一旦底层鱼上浮,那么沉入钓点的钩饵对鱼毫无作用,尤其是在温差较大的春秋两季,鱼类很容易受到温差的影响而变得不咬钩或鱼讯涩滞。

特别是在钓中上层水域生活习性的鱼类,上层鱼潜底,底层鱼上浮都需要控制钩饵下降的速度才能钓获。

原因是钓手提供给鱼类就饵的时间相对较长,鱼对落至嘴边的钩饵需要有一定的反应和时间(这个观点,笔者通过对老鬼生态鱼池的观察中得到证实)。如今长尾漂的鱼漂的盛行,表明有更多的钓手对钩饵下降速度的认识。

子线长短对钓鱼有什么影响?


新手钓鱼人跟老钓鱼人之间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老钓手会懂得如何根据现实的鱼情进行调整,其实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变化,就体现出这个钓鱼人对于垂钓的洞察,他能够用脑子去钓鱼,遇到问题知道怎么去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且能够想出方法去应对,所以说,还要我们用心才能更好地成长。

之前我在钓鱼的时候就遇到了已经开竿很久了却没有鱼吃,这时一般人要么等要么走,而我隔壁有个老钓友却将之前的短子线换上了更长一点的子线。当时我就很不明白,这种细节的调整真的有用吗?于是就向他请教了一番。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长时间没有鱼吃饵时,将短子线换成长子线是非常有利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你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的!老钓手不会无缘无故的让自己受累,吃力不讨好,他们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的。

那么将子线换成子线有什么优点呢?为什么换成长子线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有鱼吃呢?这其实要从饵料的一个状态来说起,那就是雾化状态。很多钓鱼人朋友不明白为什么主线要比子线要粗,细一点的子线在水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第一点:灵敏度高,鱼在水底吃饵时子线越细,浮标的反应就越明显,这样我们不容易错过鱼口和提鱼竿时机,提高中鱼率。

第二点:子线在入水后,鱼饵会在随着子线在水中左右飘荡,子线越长,飘荡的范围就越大,而鱼饵所过之处,雾化的范围也会更大,大面积的雾化会吸引更多的鱼前来进食。

总结:很多钓鱼人一直看着其他人用的饵料和自己一模一样,钓具一模一样,但是为什么别人的就有一直有鱼吃可自己的却没鱼吃呢?这其实是我们在垂钓时除了要换长一点的子线外,还要注意饵料的味型,是否符合当地的鱼情,你选择的钓点是否有鱼,好的钓点应该具备水深1到2米,周围有水草,而且较为安静的弯道,或者水底结构复杂的位置,水周围要最好含氧量高一点例如入水口,而且当天垂钓时天气也很重要,例如垂钓鲢鱼时阴天就不太合适,但是垂钓鲫鱼和鲤鱼时,往往那种阴雨天反倒会有不错的鱼获。

所以我们在垂钓时不光要看子线长短,还要从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到每次都不空军!

水位变化对钓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钓位的选择有一些原则和技巧,但是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选对一个钓位随随便便就能钓上鱼来,而如果屁股坐不正,很可能坐一天都没有收获。在钓位选择的影响因素里面,水位的变化是我们需要密切留意的。一些自然水域,水域是不断在变化中的,随着季节的不同,水位的高低和涨落都对鱼儿的游动和摄食有比较大的影响。

而且鱼儿对水位变化非常敏感,水位上涨时,很多食物都会流失,所以鱼儿会有些紧张感,生怕没有东西吃。所以鱼儿在水位上涨时,会急迫并且大量到岸边觅食,并且因为水位上涨,水的溶氧量增加,鱼儿也会变得异常活跃。

不仅水位上涨会有紧张感,当水位下落的时候,鱼儿也有一种惊慌感,因为害怕被搁浅。所以鱼儿会在水位下降的时候急迫躲到深水区。可能鱼儿怕自己一旦游得慢,游的速度跟不上水下降的速度,就会留到了岸边。

鱼越大,逃得越快,而且在逃的过程当中,根本不会觅食,而且一头往前冲,但是一些小鱼,会在逃的过程当中,还会边逃边觅食。这就是看大鱼与小鱼有没有经验的区别了。

其实一个水域,水流速度快慢,对鱼类的游动有很大影响。如果在一些水面广阔的湖泊、江河、水库里,鱼一般在0.5到1米/秒流速的水域里活动,如果水流速度过快或者过慢,鱼儿都不会过于活跃。

所以如果在一些水流过大的自然水域,鱼儿会躲在支流或者是河湾处,这些流速较小的地方觅食。如果水流速度过慢,鱼儿一般会在中下游水流较快的地区活动。

所以在水位变化的季节垂钓,一定要先综合考虑,只有选好钓位,才能有爆护的可能性。

有口不上鱼是为什么?三个破解招式来帮你


所谓十提九空,其实就是暗指有口总钓不上鱼,但无论怎么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就那么几个,不过之前,本人也在发愁想办法解决,不过碰巧在网上遇到以下这3个破解招式,你还别说,试用后,一根竿都够你忙,效果确实好到没话说!当然如果你不信,也可试试看哦。

野钓

1、饵料状态没调整好

众所周知,一款好饵料不仅味型要对,同时状态也要比较好,因为饵料的味决定了鱼咬不咬钩,而状态却决定了上鱼率。就以夏钓鲫鱼为例,由于此时气温高,小杂鱼的活性又比较强,所以即便饵料味型对路,如果饵料过度雾化的话,也可能会招来大批鲢鳙或小白条,小麦穗等杂鱼。

而这时漂相就会显得很杂乱,势必会造成有口总钓不上鱼的情况,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饵料划散,然后通过打揉来控制它的雾化,当然有口不中鱼,也还与饵料大小,硬度有关。

饵料选择

2、浮漂调钓过于灵敏

所谓“十次扬竿,九次空”,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浮漂调钓,因为有些新手总觉得,像钓鲫鱼这种小型鱼,浮漂调钓以及线组搭配都要很灵敏。虽然有时钓灵会比钓钝好,可如果钓的太灵,调钓目数相差太远,肯定会造成有口钓不上鱼的局面。

所以再次提醒,台钓玩的不是灵敏度,而是最终的上鱼率。当然如果遇到有口不中鱼时,可以上推浮漂钓钝一些,这样两子线在水底处于弯曲或躺底状态,出来的漂相也会相对真实一些。

剪铅调漂

3、鱼钩选择过于偏大

当然有口钓不上鱼,也很有可能是鱼钩或上钩后的饵料过大,虽然小钩确实可以钓上大鱼,可如果要想利用大钩来钓小鱼,难度也就相应的变大了。因为鱼钩选用的过大,相应的饵料也会用大,而窝中的鱼体都比较小,所以鱼吃饵也就不容易轻松入口。

所以要想提高上鱼率,并且不跑鱼的话,最好还是要根据所钓目标鱼的特别,以及个体大小来灵活用钩用饵。

野生大鲫鱼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户外野钓的过程中,有口总是钓不上鱼的3大原因以及破解招数,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也还请多多指教。

野钓鱼钩有什么讲究,用对鱼钩上鱼快一倍


不入那行不知道那行的技巧,其实鱼钩的讲究太多了,钓什么鱼就要使用什么样的鱼钩。鱼钩的种类都有10多种啊。下面给大家介绍三种鱼钩的使用,和钓鱼对象,让你有选择的使用鱼钩,才能收获多多。

第一野钓鲫鱼钩,鲫鱼多采用钩条较细的红袖钩。鲫鱼口小,个体小,在使用鱼钩方面,小鱼钩更容易上鱼。在野钓鲫鱼时若鱼钩使用过大,很容易有口不上鱼,或者是容易跑鱼。

第二野钓鲤鱼钩,鲤鱼个体较大,鱼唇较厚,小鱼钩不易刺透鱼唇,使用小钩时即使上鱼,因鱼钩无法刺透鱼唇,经常导致脱钩。很难钓起鲤鱼。在钓鲤鱼的时候应该使用6号伊势尼鱼钩。这种鱼钩钩条较粗,钩尖向里弯曲。一旦挂上鲫鱼就能轻松钓起。

第三野钓草鱼,草鱼个体一般在三到五斤左右,大的10几20斤都有,鱼钩的抗拉性要好,绑钩要牢固,多采用世丸7号鱼钩,这种鱼钩上面自带转环。有效防止溜鱼过程中绕线。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什么有口不中鱼?这四个方面你考虑到了吗


漂动,提竿,中鱼,遛鱼,上鱼,入护,这是钓鱼人最喜欢的流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常常到到了提竿,就没有然后了,意思就是说没中鱼。那么先排除掉小鱼闹的情况,窝里有鱼吃饵,提竿却没有中鱼是是为什么呢?

1.调漂

调漂这个技巧,不是固定的,你在垂钓前想好的目数,调好之后也不一定能上鱼,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漂仍然没什么反应,那么你就需要根据鱼口情况再去调整灵顿。首先调的太灵,是最容易出现提竿不中鱼的情况的,钓的灵鱼一动饵料,浮漂就有动作,当鱼仅仅是触碰到饵料,还没入口,此时浮漂已经出现动作,提竿当然不中鱼。排除小鱼因素后,在鱼口好的季节,鱼只要吃饵果断,灵一点也是可以的。但是最怕冬季钓灵,因为冬季水温低,鱼吃饵多会多次试探,非常不果断,如果还钓灵几乎就中不了鱼。所以钓顿一些,过滤掉触碰和试探饵料此类小动作,抓实口才是正理。

2.饵料

饵料种类繁多,有商品饵,荤饵,还有自制的饵。形态各异,软的,硬的,方的,圆的,那么怎么选择呢?通常来说,饵小而且软,是最好下口的,使用此类饵料会极大的减少鱼试探过程,可以理解为实口出的早。而使用硬饵,鱼就难免会去试探,尝尝味道,然后才真正吃下去。提竿不中鱼的情况在使用硬饵和大饵的时候居多。再以冬季为例,千万要使用小饵、软饵,否则鱼吃的不顺畅,漂相乱七八糟,提竿不提竿都不合适。饵小而且软,尽量让鱼一口吞下,这样就能抓到实口了。

3.线组

一般来说,线组的粗细搭配是和目标鱼的大小成正比的,当然鱼钩也是这样。咱们提竿不中鱼,线组上原因都是因为鱼钩过大过重导致的。首先鱼钩过大,不管拉饵还是搓饵,饵团都比较大,对于小体型的鱼来说,根本吃不下去。小钩可以钓大鱼,但是大钩钓小鱼的成功率就低很多,所以提竿不中鱼的现象非常正常。以冬钓鲫鱼为例,通常0.4-0.6的子线,搭配2、3号的袖钩,袖钩首先是细条的,比较轻,其次这个大小在冬季通杀鲫鱼。也有钓友说鱼钩用鱼嘴大小的三分之一,这个首先不好衡量,其次就是冬季鱼开口动作小,鱼钩小点也不会出现滑钩的情况。

4.鱼

鱼受到季节的影响,水温低的时候开口小,吃饵不果断。除此之外还有人为的因素,比如经常有人垂钓的钓点,鱼经过不少钓友的训练,变得吃饵非常狡猾,也是我们常说的猾口鱼,钓滑口鱼如果方法不当,空竿几率很大。猾口鱼并非不吃饵,而是不敢吃鱼钩上的饵,喜欢吃散落下来的饵料。应对这种情况有2个方法,首先调漂要钓顿,调低钓高,保证饵料雾化完鱼钩还是在水底的,其次可以使用雾化好的搓饵,这样饵料到底后慢慢散落雾化,在水底成一小团,猾口鱼在吃水底散落饵料的时候很容易把水底的鱼钩吃进去。延伸一下,钓鲤鱼通常也是这种套路。

咱们在垂钓中出现不中鱼的情况时,不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进行调整,基本都更改善中鱼率。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为什么对气泡和声音有趋向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