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向与风速对矶钓的影响

2021-04-28

对于海钓来说,风天的风向与风速对矶钓的影响可真不少,东、南、西、北这四个主要风向影响著海洋的生态环境,对我们海钓人也极具意义,简单来说四种风会改变海況,亦带来不同的养份,所以也会带来不同的鱼种。

一、东风

一般在冬季较为常见,这方向的风素来以强力见称,怎么说呢?

同样是45级的风力,它较別的风向更能牵起浪头,钓友们在坐快艇时会达〞到PP开花的主凶就是它。在岸边也较常做成巨浪危害到我们。而且连续吹东风两三天后,水色会变得偏白,在以往潜水时发现这种水色时大部份鱼都不愿离巢太远的,对钓況甚有影响。

可是有些钓点可能因为水不深色太清,平常甚少成为鱼族固定到访的鱼路〞,在这种日子反而鱼类会借风浪与水色变更而靠近,大嘆这平常难以靠近的餐厅〞。(平常少有掠食者的位置生态自然较丰盛,食物也较多囉)。东风的湧与浪都不少,每个岛屿向东的方向,都不难观察到礁石上其到此一遊〞的痕跡,而向东的方向水下钓位亦通常较深,其威力可见一斑。

二、南风

一般很少只有正南风的天气,有的话都不用太擔心,因为4级以下的力度只勘称老鼠尾生瘡〞。「大极有限」!

而南风是由太平洋吹过来的,除了含水量非常大。(试想回南天〞那种潮湿的日子),所含的养份、微生物也较多。以捕食这小蝦咪〞为生的中小型掠食者自然会跟随。而较大型的掠食者亦不会錯过,食物链嘛,君不见像是「南海油田」等以一眾体型庞大的掠食者为目标,又或是夏季沉底夜钓石班、紅鮋、海鯉等等。都是在吹起南风才进入迅期的。

南风的特徵是浪小湧口大,一般普遍认为吹这种风较为安全,在外海也确实如此,但5级以上的净南风,特別是近岸處常会莫名其妙的牵起特大浪头,要注意安全啊。

三、西风

在珠江口一带,甚少甚少吹净西风,有的话亦应该是台风天,比较常见的是混和了南风,也就是夏季最常见的西南风〞。一旦吹起这种风,近岸水色一般都较为偏啡混濁,本来对于垂钓很多鱼种都是很有利的。(像是黄腳〞等较精明的鱼)。但这种海水会较平常的偏淡,像赤鱲、白鱲等起好大咸水的鱼种就会渐渐远离海岸线,追逐它们所喜好的高盐份环境。

西风犹如是南风的加速器,两者加在一起时其威力绝对不会亚于东北风,只是夏季吹6级以上的大西南机会不多,万一遇上了必定要很小心啊。

四、北风

前面三种风对大海的温度只有少量影响,除了南风天会稍稍把水温提升,其余升温影响都以太阳功劳较大吧。(珠江口这边在夏季较接近太阳嘛),唯是由内陆吹来的冷空气,只要够持续就会直接降低水温,要小杂鱼收口〞还真少不了这項因素呢!

北风天最大特色除了冻以外,就是水色清澈,因为这时不少怕冷的浮游生物都离开了。而水温降低亦是不少鱼族要靠岸交配产卵的时机,所以冬钓期〞亦迎运而生。和缓的北风是大家认同和期待的,但可惜的是她经常混和东风一起出现,加上东风的威力,就变成了可怕的组合。相信不少资深的钓友都应该领教过吧。

不管是吹那种风,以浮游矶钓而言,无论是开船、渡礁、以至垂钓6级或以上的风力都足以构成相当的大威胁,而这种风力下不少理想钓座都变得异常凶险,即使勉强出船亦只能够选择背风浪的钓座,欠佳的收获是可以预期的了,所以小弟强力建议取消行程。(留得性命在。那怕沒鱼钓)

可惜的是过于风平浪静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对大鱼、掠食鱼等来说,是缺乏了好些对猎食有利因素。天地万物恆久不变的定律就是平衡,任何事物太强或太弱都必定不是好事,垂钓更加不能例外,如何在波平如镜与巨浪涛天的日子中,与及自身的能力作出平衡,就留待大家去取舍吧。

在興风作浪的日子垂钓,由于环境变得更复杂,难度自然更高。诱饵调制、钓组设定、两者落点、与及之后的操控,都肯定是大异其趣的。而且每个精彩的冬钓期,都无可避勉要与它们对壘,与期老是抱怨被风浪所误,何不反过来好好利用这些因素,来达至自身目标,这是每位慾进阶者的必修之路,也可说是高手与庸手之间最大差异。

ps:大自然是一台奇妙的机器,加上鱼类是有移動能力、思考能力、行为模式的生物,偶发的特例是必定存在的,小弟只能用过去30年钓龄所虑得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若是所写的与阁下经历过的有所出入也不足为奇,毕竟只有鱼才能了解鱼嘛!!qiant

延伸阅读

海钓入门之光线与水色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海钓入门之光线与水色对浮游矶钓的影响。近岸的矶钓对象鱼都希望既能够取得食物又能够保护自己不受天敌和人类的伤害,因此,它们对光线和水色都非常敏感。

在光线方面,弱光环境更适合它们隐蔽地接近猎物发动突然袭击,因此,几乎所有矶钓对象鱼在黄昏、拂晓或者阴雨天都显得更加活跃。这一点经常夜钓的人体会很深,比如钓黑鲷,夜间不但上鱼多而且上大家伙的机会也比白天多。而光线充足的白天,鱼类的活动水层则更深一些、离岸边更远一些。

同样道理,良好的水色也为鱼提供了必要的掩护,使他们敢于更靠近水生动植物丰富的潮间带岩礁区等浅水寻找食物。但对于水色来说,太清不行,太浑浊更不行。太浑浊的水里由于含有大量淤泥杂质,这些东西会附着到鱼腮上从而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另外,如果在非常浑浊的海水中,鱼也不容易找到食物。比较理想的水色是清中微浊

水色同光线在钓鱼时是互为影响的关系。在具体选择时,如果光线比较暗淡,即使水色清也没什么关系;如果水色稍微浑浊,透视率低,光线明亮些也能期待理想的收获。但实际上我们也经常会碰到光线充足、水色清澈的环境,那就只能在做好自己隐蔽的情况下尽量钓深、钓远,降低人活动对鱼造成的影响。

海钓入门之季节与温度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海钓入门之季节与温度对浮游矶钓的影响。浮游矶钓活动受很多大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季节、温度、潮流、风、浪、光线、海水浑浊度等几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认真研究这些影响,对于我们在什么时间出钓、到什么地方钓、钓什么鱼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季节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一年四季中,什么时间适合钓鱼、钓什么鱼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就鱼而言,春夏秋冬的四季决定着它们繁殖、生长、育肥、避寒的不同阶段,这种现象在海鱼身上体现尤为明显。海不同于水库湖泊,海里的鱼生活习性也不同于淡水鱼的生活习性,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海里的鱼会根据季节进行长距离洄游,而淡水鱼只能在同一水库的不同水深间移动。

一、春季

春季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是繁殖的季节,同样,大多数海鱼也有类似习性。但不同海区根据纬度、水深、水温的差异,鱼的繁殖时间却有相当大地差别,而且,有些鱼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甚至按照食物链的要求并不选择这个季节进行繁殖。

多数矶钓对象鱼的繁殖活动都会发生在近岸水域,这就给钓鱼人提供了机会。以中国北方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来说,春天,各种鱼近岸繁殖的季节集中在4月到6月,因此有谷雨前后百鱼靠岸的说法。而在港、澳、台、浙、粤、闽等南方沿海,由于所处纬度高、有些地区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到了钓鱼的黄金季节。

二、夏季

是多数海水鱼的主要生长季节。在这个季节,海洋浮游生物丰富,为生物链的完整性提供了保证。这个季节各种鱼都大量进食,生长速度很快。

但对于矶钓活动,夏季却并非一个好季节。一是夏季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浅水区并非鱼的最佳活动场所。二是海中食物丰富,鱼可选择的食物很多。三是海里大量充斥着各种小杂鱼,钓鱼时它们盗饵非常猖狂。四是炎热天气对人的生理提出严峻考验。五是天气多变,台风施虐,雷雨天比较多,海上钓鱼不利于安全。这五条原因给夏季垂钓增加了不少难度。

三、秋季

是各种鱼进一步生长育肥的季节。

这个季节沿岸水温适宜,食物丰富,鱼也需要在秋季储存体能为迁徙过冬做准备,因此索饵积极性非常高,再加上秋高气爽,天气稳定,垂钓活动相对变得非常轻松,是多数地区矶钓活动的旺季。

四、冬季

纬度较高海区的鱼类已经洄游到深水暖流中,低纬度地区沿岸仍有相当数量的鱼。

这个季节在北方的黄、渤海水域,沿岸冰天雪地,海里的鱼也迁徙到深水暖流中,适合沿岸的浮游矶钓活动基本结束,只能乘船到深海进行船钓。而南方低纬度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仍然在鱼生理可以承受的范围,而且小杂鱼骚扰降低,矶钓活动却仍然可以如火如荼地开展。特别是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的海区,这个季节甚至是浮游矶钓黑毛的旺季。

其实,季节的更替对浮游矶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上。由于我们上面已经进行了讨论,我们就不再多罗嗦了,这里只对局部温度变化对浮游矶钓的影响进行讨论。

温度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变化时并不能像人一样增加或减少衣物,也不能像很多哺乳动物一样利用体毛调节体温。鱼类适应温度变化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迅速找到适宜的水温环境,二是将自己的体温调整到接近外部温度。但这两种调整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说体现了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完成前,鱼就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这种情况下它们就会缺乏主动吃食的欲望。

鱼的这一生理特点对钓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地:如果我们在水温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突然降温)这段时间去钓鱼,钓不到鱼就丝毫不应该感到意外。而如果在一段水温持续稳定的时间段钓鱼,鱼的进食欲望就会很强。

但如果我们只能选择水温发生变化的日子去钓鱼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找水温变化小的水域。比如初冬冷空气过境时,找本流能够影响到的区域就比钓沿岸浅水区要有利得多。这里应该注意,前面关于温度的一些词语我只用了水温而没有用气温。二者有什么不同?一般人理解会认为,气温变化一定会影响到水温变化。

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短时间的气温剧烈变化对于淡水水库等小水域的水温影响可能会立即显现,但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就不是十分明显,海的面积很大,调节温度的能力很强,而且海水会有海流不停地进行置换,因此,短时间的急剧温度变化只能对表层海水起点作用,只有持续一段时间的气温急剧变化才能真正对沿岸较大区域的海水造成影响。

如09年11月中旬,北方经历了一场持续20多天的剧烈降温,但在降温的前十天内,我连续冒着大雪出钓了3次,每次都可以钓到10条左右大黑鲷,而且鱼出水时身体热乎乎地。而半个月后再到同一地点下竿,只有小杂鱼偶尔中钩,而且鱼体冰凉。

既然气温对水温的影响并不能马上显现,也就是说海水温度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变化,哪我们讨论水温这个话题还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持有这种疑问的人是对大海没有深刻地认识。虽然气温对水温的影响不会立即显现,但海流却可以使局部海区的温度短时间内发生变化。不同的海流具有不同的温度,这个问题对于经常在海里游泳的人来说丝毫不觉得意外,有时候游到某条海流边缘时会立刻感到温度的明显差异。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水温对于浮游矶钓的意义。比如:有时候我们感觉各种条件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却出现了头天爆钓第二天一口不咬的现象。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水温,也就是说某股潮流流经钓点使钓点水温迅速发生了变化,导致鱼离开钓点或者不开口。

风力、风向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介绍


空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而形成风,风刮动水面.促使水体溶氧度增高.鱼类显得更为活跃。所以.刮风对鱼摄食有较大的影响。和风细雨或1-3级风乃垂钓的好天气.唐代诗圣杜甫对这种自然规律观察很细,并作了生动的描述。他在《水槛遣心》诗中写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烟波钓徒张志和在《渔歌子》中也有青薯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名句。

水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风的夭气,并非垂钓最佳天气。尤其是夏季往往因无风而引起水体缺氧,鱼儿浮头而不思食.风力过猛亦不适宜垂钓,因风急浪高难于看清浮漂.鱼亦藏于底层很少活动.风向对鱼摄食影响更为明显。一般而言,刮东南风是钓者最忌讳的,投钓率低。尤其夏季最忌南风,故有钓翁钓翁,勿钓南风风起东南,赶快回转之谚.气象学知识告诉我们.东南风往往造成大气中水分增多而气压变低,致使鱼类产生不适之感,很少游动。西风干燥,亦对垂钓不利.刮北风,包括冬季刮北风.均对鱼类活动有利,鱼虽减少了在上层活动,但仍在中下层频紧游动觅食.这是因为北风造放气温与水温差,使水体中溶氧度增多,鱼类感到异常舒适。所以北风凉飕飕,下钩好垂钓.

一个地方热得厉害,不久便产生大风。冬季天气回暖,热得反常便会有冷空气来临,称寒潮风.寒潮前后冷热温差较大,引起较大气压差,气温上升或下降激烈。鱼对变化着的气温、气压感觉异常灵敏,加快游动速度,因此摄食机会相应增多。故潮前、潮后适宜垂钓.

此外,逆风钓优于顺风钓,原因有三:一是迎风面水中氧气充足,鱼活动颇获;二是风浪往往将水面的浮物刮向迎风面.杂物碎屑缓慢沉落,易于诱鱼集群,三是风浪使浮漂颠簸不定,带动饵钩,易于招惹鱼儿上钩。

海钓入门之潮流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要想搞清楚潮流对浮游矶钓有什么影响,就必须首先对海水潮流有一定的了解。

海水潮流的成因是受风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潮汐现象、密度差异造成的对流、陆地轮廓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潮流是洋流,而洋流则主要包括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一、风形成的潮流。

一定强度的风从海面吹过后会使海水表层产生移动,表层海水的移动带动下层海水同时移动就形成了潮流。潮流的强度和方向取决于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稳定持续的风会形成方向稳定的潮流,而小范围短时间的风对潮流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

我国所处的北太平洋海域最典型的因风作用形成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它的形成是在赤道附近常年吹拂的东北信风和地球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北赤道的温暖海水由东向西流动,经亚洲大陆阻挡后流经太平洋沿岸的台湾、日本并一路北上,最后降温为寒流,经由美国西海岸返回赤道海域。

由于洋流是从赤道形成,因此海水温度比较高,造成了洋流经过的海域海水温度普遍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的现象,这也就是高纬度的日本有很多海区冬季钓况仍然非常好的原因。

局部短时间的风虽然形不成洋流,甚至连近岸海流的方向都不容易改变,但它同样具有增加或减缓潮流的作用,仍然对潮流的速度甚至方向有一定影响。

二、潮汐形成的潮流。

潮汐是指海水的涨落现象。发生在白天的涨落称为潮,发生在夜晚的涨落叫做汐。潮水涨落时大量海水涌入和退出在沿岸地形的影响下形成了潮流。这种由潮汐形成的潮流是沿岸最主要的海流,其方向、速度随着潮水的不同涨落阶段有不同的变化。为便于掌握这种潮流的规律,我们必须对潮汐现象有进一步了解。

1)潮汐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亮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万有引力),这两个吸引力的大小不同。对于呈流体状态的海水,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向吸引力大的一方聚集,使得这一地区的海平面要高于其它地区的海平面。

但不幸地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使这一地区所处的位置并不固定,这就将问题搞复杂了。由于地球每天24小时自转一圈,对于同一个海区来说,每天海水就要经历2次补充到别的地方和两次被别的地方海水所补充的经历,这就形成了每天的潮汐涨落。也就是说,万有引力和地球自转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潮汐的成因。

2)潮汐的大小。

除了地球的自转外,月亮还要绕着地球转、地球还要绕着太阳转。在三者运动的过程中,它们的位置关系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时候三者运动到了一条直线上,而多数时间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夹角。

由于相互位置关系的不同,使得对海水的吸引力也不同,在三者呈一条直线时吸引力的方向也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吸引力最大,海水的涨落幅度也最大,而在三者位置关系呈直角状态时吸引力方向是直角方向,吸引力互相抵消使得对海水的吸引力最小,涨落幅度最小。

每个月三者呈一条直线的时间有两次,即农历的十五和三十,这两个日子理论上讲应该是最大的潮汐日;每个月三者呈直角状态的时间也有两次,即初八、二十三,这两个日子是理论上最小潮汐日。

实际上,最大潮汐日和最小潮汐日往往能延后2、3天,也就是最大潮汐日可能出现在农历初二、三或者十七、八,最小潮汐日出现在初九、十或者廿四、廿五,而最大潮汐日同最小潮汐日中间的时间是潮汐逐步减小或者增大的日子。

3)潮汐的周期。

按照每天24小时两次涨落计算,自干潮到满潮的时间段应该是6个小时,但实际上真正需要的时间是6小时12分种。也就是说,每天干、满潮的时间并不一样,一天能相差48分钟。比如今天早晨是4点干潮,明天早晨就会是4点48分干潮。

另外,理论上每天都应该有两次涨两次落,但实际上有些海区受地形等外在因素影响,其中有一次涨、落潮发生的非常不明显,海水涨落仅仅在十几厘米的幅度,给人造成的错觉就像是一天只有一次涨落。我们将每天有规律的两次涨落称作半日潮,而后者则叫做全日潮。

4)潮汐形成的潮流规律。

潮汐的每次涨落给具体海区带来的结果是海水的增加或减少。涨潮时海水涌入,落潮时海水流走,在涨潮和落潮的转换阶段有一个不涨不落的时间段(称之为平潮)。这种现象使得沿岸主要海流(本流)呈现涨潮流向一个方向、落潮流向相反方向、平潮海水停止流动的固定规律,而且在海水流动过程中,每一个时间段的流速也不相同。

通常是潮流自平潮后开始流动起一直到涨、落到一半(称之为半潮)的阶段流速呈逐渐加快趋势,自半潮开始到平潮这个阶段流速又呈逐渐减慢趋势,到了平潮阶段,海水就不流动了(称之为停流)。而停流的时间长短也随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日子而不同,有时候会停1、2个小时,有时候则很快转流。

三、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的潮流。

海水由于含盐量、温度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密度上的差异,这种密度上的差异同样也会形成流体运动而形成潮流。比如说,地中海海水密度比大西洋密度高,表层海水就从大西洋流到地中海去,底部海水则由地中海流进大西洋。

四、潮流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在所有的外界条件中,潮流对钓鱼活动的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除了像大的洋流会影响到整个流程范围的生态环境外,沿岸因潮汐涨落形成的潮流对浮游矶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潮流影响鱼的吃饵时间。

假如某一特定海区的流速很急,鱼如果选择潮流最急的时间段出来找东西吃就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这显然得不偿失;反过来,假如某一海区水流很缓,海水只有在潮流最急的时间段才具备将远处的食物冲过来的可能,鱼在这个时间段就会表现的索饵积极性很高。并非说鱼只在涨潮时吃食而退潮就停口,常年生活在特定海区的鱼对于潮流的把握已经形成了自然反射,它们会选择适合自己吃食的潮时开饭,有的地方涨潮鱼活跃,有的地方退潮鱼活跃,而且一般是不会违反这一规律的。

2)潮流影响鱼的觅食地点。

鱼都清楚海流会带来食物,同样也清楚不同方向和速度的海流会将食物带到不同的位置。因此,鱼会根据不同海流找到食物容易聚集的位置,却不会傻到漫无目的到处乱跑或始终呆在一个地方。比如本来潮水自左向右流,在右面某个位置形成洄流区,鱼就都跑到那里去开饭,但海流转变为自右向左后,鱼还会继续等在那里开饭吗?

3)潮流影响水温,水温又影响到鱼。

这一条我们前面已经说过。

4)潮流影响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又影响到鱼。

如果岸边被大浪翻搅成浑水,这时有潮水带进来深海的清水就会迅速改变岸边的水色;反过来也是同样道理。

5)潮流影响鱼的活性。

大潮日(也叫做活汛或生流)外海的鱼会选择背流点躲避流水,吃饵欲望低,而近海岸的鱼则吃饵欲望非常旺盛;小潮日(也叫做死汛或死流)海岸附近的鱼不愿意活动,外海的鱼却非常兴奋。

6)潮流的搬运能力影响矶钓的操作。

浮游矶钓的诱饵、钓组都需要借助海流力量运输到某个设定的区域或位置,潮流的方向、速度、大小对此具有决定性影响。

海钓入门之风、浪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前文我们了解了潮汐的影响,后续我们会接着讲风、浪与光线、海水浑浊度对浮游矶钓的影响等等,现我们就接着聊聊影响海钓因素的风、浪来了解对浮游矶钓会有什么影响吧。

风、浪对浮游矶钓的影响体现在风对鱼的影响和风对人的影响两方面。

一、风对浮游矶钓的影响1)风对鱼的各种影响

导致鱼活性差异。

由于风是由空气运动引起的,因此,不同的风会影响到水中的融氧量,并继而影响到鱼的呼吸。

风会导致温度的变化。

根据风的不同成因,有的风会带来暖湿气流,而有的风就会带来冷空气。这些不同的风会直接影响到海水温度的变化,而温度变化对鱼的影响我们前面已经研究过了。

风会影响到潮流的方向、强度。

潮流对鱼的影响上面也已经涉及到了。

风会带来浪。

浪对鱼造成的影响我们下面将会提到。

2)风对钓鱼人的各种影响

风对钓鱼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理方面的影响和对钓鱼过程的影响。对生理方面的影响无非是身体的感受,这里我们不多谈。

风对钓鱼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风会使矶钓的难度明显增加。主要包括:影响钓组抛投的距离和准确度,影响抛撒诱饵的距离和准确度,风吹动主线会使钓组不容易下沉或将钓组提离钓棚,风吹动浮标或者吹动上层流水发生方向变化会使钓组偏离正确的航道,风吹动鱼竿会造成持竿困难、操竿控线技术无法正常发挥等等。

二、浪对浮游矶钓的影响

浪是由风、海底火山爆发或者地壳变动等原因引起的海水振动。其中因风引起的浪最为常见,而因火山爆发或地壳变动形成的浪则往往会形成海啸等严重灾难性事件。在常见的因风而起的浪中,则以台风形成的浪影响力最大。

因风而起的浪实际上是风对某一区域海水施加外力造成的海水波动。在风区的浪叫风浪,这时,浪的高低长短不等,波面较陡;离开风区后逐渐形成排列整齐、波面平滑、波峰线较长的规则外型,被称为涌浪;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线,随着海水变浅,其行进速度减慢,传播的动能开始转化为势能,波型发生明显变化,前侧变陡后侧平缓,其高度不断增加,这时的海浪被称作海洋近岸波。

海浪的运动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其行进中的动能和浪高产生的势能二者的力量之和非常惊人。特别是海浪抵近岸边所形成的近岸波,其高度随着海水的变浅而不断升高,甚至可以超出尚未近岸时的几倍,因此,其对钓鱼活动的影响不言而喻。

1)从鱼的角度分析。

由于近岸浪头的增高使得海水搅动比深水更加激烈。在中等浪况以下,海水的翻搅使近岸区域融氧增加,浪的搅动还会造成浅水区水色变浑,便于鱼隐蔽藏身,同时,由于浪反复冲刷海岸,能将一些有机生物卷入海里,使得近岸可食物质增多。因此,中等浪况以下,鱼会非常喜欢在近岸浪区里活动。

但是,如果海洋近岸波造成的浪头非常大情况则相反,激烈翻搅的流水使鱼在近岸活动时需要付出极大地体力,甚至有可能被浪打到礁石上受伤,另外如果大浪使海水变得非常浑浊就会影响鱼的呼吸,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鱼选择留在近岸。

2)从人的角度分析。

浪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海洋近岸波是否对安全构成了威胁。中小浪况下在岸边选择适合的位置当然没有问题,但大浪下如果继续站在海边就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拼命了。很多人对海浪没有足够地认识,特别是在无风天气下对外海传递过来的涌浪形成的海洋近岸波重视不够。表面上看,外面的涌浪平滑规矩甚至显得非常温柔,可一旦它贴近岸边转化成近岸波,可能就会立即露出狰狞的面目,而且越是规则平滑、波峰距离很远、看似平淡无奇的涌浪其实越凶险无比。

在海洋近岸波增大时,有些人想当然地选择比较高的陡岸就自认为很安全,其实这种做法更是自寻绝境。要知道,每个浪头的大小并不相同,有时候涌浪会突然出现几个异常高的大浪,这时即使你站的高也难逃脱。况且水下深度变化越突然、岸边地形越陡峭浪头会爬得越高,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层楼高,这种巨大浪头蕴含的能量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人冲走或卷入水中。这一点笔者是有亲身经历的,上文提到的笔者于07年10月7日被大浪打飞的经历至今还历历在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