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有鱼不上钩,影响上鱼的因素要摸清

2021-04-19

在台钓的过程中,有些新手可能会遇到鱼窝里有鱼,但就是钓不上来的窘境。因为台钓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钓客一定要学会分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一,饵料配制的问题

在配制饵料的时候,不但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同时还要注意到它的黏度。单纯的追求雾化,黏度过低就会影响附钩性,钩饵入水以后雾化太快,鱼钩上的残留物过少或者没有,这就造成了鱼不咬钩的现象。反之,如果雾化过慢,入水不化,那么就很难把鱼吸引过来,同样不会有鱼咬钩。

第二,饵料的味型问题

一般来说,在配制饵料的时候要考虑到鱼情与季节。不同的季节鱼类的偏好也不一样。比如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鱼类偏好清淡型的。春冬则是应该选择味型偏重带腥味的饵料。

第三,饵料适口性的问题

在配制饵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鱼情以及水情,还要考虑到钓场里鱼类的吃食习惯。如果是在水库、养殖场,最好是使用原塘颗粒。野钓则是最好选择自然饵料,比较常见的有植物的根茎、叶子、粮食等。除此之外也要考虑的饵料的软硬程度。过硬不利于鱼类咬钩,过软入水容易成空钩。

第四,吃口状态的问题

鱼类的吃口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应该根据季节以及钓场的情况来判断。比如轻重口、生滑口,这种情况就应该把浮漂调整成相应的状态。重口以及轻口,就呀相对钝一些,滑口以及涮口则是应该灵敏一些。但是浮漂的灵敏度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判断。天气、鱼类大小等现象都会影响到鱼的吃口问题。

第五,吃铅轻重的问题

如果出现鱼窝里有鱼,但就是不咬钩或者是钓不上来。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水底的状况。如果是杂物过多、淤泥过厚,则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减少浮漂的吃铅量,这样能使钩饵平衡在淤泥上面。或者是用比重相对较轻的饵料,也可以使钩饵落在淤泥上面,方便鱼类吃饵。

第六,子线搭配的问题

在一般状况下,子线的直径应该是主线的一半而且一定要有足够的柔软度。如果直径多大、硬度过高,这样就会出现不利于鱼类吃饵的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野生鱼以及被钓多次的滑口鱼。所以钓客们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使用细线小勾。

第七,鱼钩大小的问题

在选择鱼钩线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鱼种、大小以及季节等问题。一般的淡水鱼,细线小勾足矣。如果鱼钩太大,鱼类吞不进钩。钩条太粗,鱼类吸不进钩。

第八,判断水层的问题

因为饵料会产生雾化,所以有很多人都会在钓鱼的时候遇到鱼层变化的问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尝试主动寻找鱼类所在的水层,尽量和鱼层保持一致。

第九,动作不规范的问题

有很多新手刚入门台钓的时候,总是会在抛竿、扬竿以及遛鱼的时候出现失误。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动作不规范。所以在抛竿的时候要注意钩饵不能脱钩,动静不能太大,遛鱼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勿着急。

第十,判断鱼讯的问题

影响钓客判断鱼讯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浮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多方面因素,包括钓具、饵料、季节、鱼情、天气等原因。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以及摸索以后,钓客才能对浮漂的鱼讯有着正确的判断。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为什么提前打好窝子 窝里有鱼却钓不上钩


鱼儿上钩,对于垂钓者来说总是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提前打好窝,进行钓鱼前也能看到窝里面有很多水泡,但是当饵料扔下去之后,等了很久,鱼儿就是不上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鱼儿喜欢诱饵,但不喜欢钓饵

鱼和人是一样的,只有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才会凑过来吃,自己不要吃得,不好吃的,就是再好的食物,也不会去碰它。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往往是因为在做窝投放的诱饵时比较随便,只是为了吸引鱼儿过来,当进行垂钓时,为了能够提高上钩率,在钩饵上费了很多心思,最后导致钩饵和打窝时诱饵在气味方面产生差距,导致寻味而来的鱼儿不领情,它喜欢的是打窝时的饵料的味道,并不是你进行垂钓时钩饵的味道,从而鱼儿不去咬钩。所以,在你钓鱼时,一定要记住,用来钓鱼的钓饵与打窝时用的诱饵味道一定要统一。你可能会挑好的吃,但是鱼儿支持对口的。

2、窝里有鱼,但都是小杂鱼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虽然打好窝之后看到窝里有很多水泡,但是很有可能是小杂鱼在其中乱窜乱跑,导致气泡不断,实际上窝里并没有什么大鱼。你看到水泡多只是一个假象,仅仅是因为小杂鱼多,闹窝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对于经验丰富的高手来说,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至于一些新手,只能在实践中多积累一点经验了。

3、进窝的鱼并非是要钓的鱼

不同种类的鱼对食物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鲤鱼喜欢香甜口味的,鲶鱼爱吃肉,鲢鳙喜欢吃酸臭,草鱼鳊鱼爱吃草。钓鱼和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你要掉鲤鱼、鲫鱼,就投香甜型的诱饵,可以用酒泡上小米、颗粒饲料或者碎豆饼打窝,这些东西在投入水中后,会沉到河底,撒发出来的香气会引来鲤鱼和鲫鱼在水底觅食,从而留住它们。一样,如果你想钓鲶鱼,就用动物内脏,小泥鳅作为诱饵,应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用草打窝,那引来的只能是食草性的草鱼和鳊鱼了。所以说,打窝一定要投鱼所好,这样才能引来你想要的鱼。

4、其他因素

水的温度,阳光,水中的含氧量都是影响鱼儿咬钩的关键。水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都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欲,使它们对鱼饵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咬钩率。不咬钩还有可能是因为鱼儿根本就不饿,可以采取一些逗鱼措施,提起鱼儿对钓饵的兴趣,使其咬钩。

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再想出有效地应对方法来促使鱼儿咬钩。

窝里有鱼不咬钩?原因分析


在钓鱼过程中,对于钓友们来说,最痛苦是事莫过于窝里有鱼却不开口,只能刚看着着急。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鱼,就说明窝点没有选错,没鱼口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分析具体原因之后解决问题。

首先在野钓中,窝里有鱼还是没鱼,一是看星,二是看花,因为不管新手老手,都容易将水底漂上来的氨泡误认为是鱼泡,但是氨泡是静止的,不会动,鱼泡则是飘飘忽忽的,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则是要看鱼花,氨泡是没有鱼花相伴的。如果确定了鱼花和鱼星,那么下面就需要对饵料、线组、鱼层等多方面进行排查了。

一、饵料

饵的问题无非就是香型、状态、比重两种,有些钓友估计是新人,人云亦云之下,什么饵料都混合到一起,无比例,无顺序,反正麝香、酒香、薯香乱七八糟的都加进去,做窝的时候因为香型浓郁,鱼到是能吸引过来,但是因为香型杂乱,鱼反而不敢下口。

其次则是状态,我们说状态主要就是说雾化程度,这是要分鱼种的,比如鲢鱼就不吃颗粒料,只吸食雾化料,鲤鱼喜欢吃颗粒料,雾化太好全然无爱么。比重则是强调了水层不同,鱼食口也多有不同,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塘就有明显区别,即使同样的人工养殖塘,不同的老板的习惯导致鱼食口比重水层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都需要一一实验,当然,老钓友的经验在这里就彰显出来了。

二、窝料

窝打的太厚,留在水底,气温一高容易发酵,鱼被吸引来了,但因为发酵的窝料周围严重缺氧,没口非常正常,这种情况就要想想别的办法,是不是加增氧剂之类的诱鱼开口。

三、水底状况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托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

四、线组问题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做些相应的调整即可解决。

五、因气温导致水层温度变化

钓友们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因为天气或钓法的变化改变了开始活动的水层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

六、气压气温变化

气候骤变,鱼儿缺氧,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有寻找水域中含氧量大的地方,使用前面总结的办法,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天道酬勤,坚持到底。

总而言之,钓无常态,会动用头脑去钓鱼,结合经验解决问题,当真上鱼了的那一刻开始,才能完美享受钓鱼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窝里有鱼星不咬钩的原因分析


钓鱼时,窝子发了有鱼星冒起,甚至鱼星很多,但钓了许久,就是没鱼咬钩。人们往往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换饵,认为鱼不咬钩的原因是饵不对口。这一点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鱼星直冒,说明有鱼进窝,而且在在吃饵,排除天气、水质、钓位等方面的原因,把注意力集中在饵料上是对的,但鱼星直冒是不是鱼一定在吃饵呢?在垂钓界,对此看法是不一致的。鱼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诱钓不统一

诱饵比钓饵更适合鱼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饵。最好的办法是诱钓统一,即用作诱饵的原料做钓饵。但有的钓友的诱饵不是粉状饵,而是硬饵,硬饵无法挂钩,可将其研磨成粉,再加-点黏合剂(以拉丝粉为好,面粉也可,但分量不可过多)作成面饵。这样,鱼就可能吃钩了。也可采取其他换饵的办法,即换味道更浓一点或者更新一点、更怪一点使鱼感兴趣的饵料。不过,也只能试,如果某些味道鱼不感兴趣的话,不但不会咬钩,甚至还会被吓跑。

2、对象鱼不对

进窝的鱼不是要钓的鱼,但和要钓之鱼吃同一种饵料,这是钓鱼时常见的现象。木来是钓鲫鱼,进窝的都是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甚至是肉食类鱼,而用的则是钓鲫鱼的钓饵。如果不是专钓鲫鱼的活,可用诱饵作钓饵,不管什么鱼都可钓上来,这在野钓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只钓鲫鱼不钓其他进窝之鱼,那就只能换钓位或者换饵。找那些没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出没的地方重新打窝设点;换饵就要从诱饵换起,换成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不爱吃的饵料。除此之外,耐心等待也是一个办法,即等非对象鱼走了再钓鲫鱼,但它们是不是还会再来呢?这就很难说了。

3、钓位不对

对象鱼对了,钓饵也对,只是钓位不对。窝子中的鱼聚精会神在吃诱僻,钓饵投下去它却没发现,所以鱼星直冒,但不咬钩。这时,不如把钓饵挪开一点,让窝子之外想吃而又吃不着的鱼去咬,窝子之外的位置要比窝子之中的位置好。还有一种情况是,窝子中聚了不少鱼在争抢食物,把窝子及其周围的水搅得像一团泥浆,鱼除了凭嗅觉发现钓饵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相反,距窝子远点或者窝子上方一点可能水就不浑,可钓开一点或钓高一点。除此之外,如果窝底淤泥多,乱草多,钓饵落在淤泥或者杂草里,鱼根木没有发现,当然也不会咬钩。解决的办法就是用钩下坠或上下双钩,让饵料落在乱草或淤泥之上。

夏季钓鱼窝里有鱼星却不上鱼的应对技巧


窝里有鱼星,我们都知道是鱼儿进了窝的节奏,此时施钓效果肯定很好。但是在夏季钓鱼,窝里有鱼星但是死活不上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笔者帮你支几招找对原因来解决问题。

一、区分真假鱼星

首先我们要区别下,是不是真的鱼星。鲤鱼泡通常是移动的大团泡,鲫鱼泡则是单个小泡,这两种泡都翻的比较大,沫子少些,鲢鱼泡沫子就很多,而且移动非常缓慢,沼气一类的泡通常比较规律,而且不移动。

确定是真鱼星,但是鱼儿不咬钩的时候,通常可以参照下面这几种方法来进行应对。

二、饵的原因

夏天缺氧,鱼挑食,饵料要小团,要清淡,状态要自然,有的时候玉米和颗粒能起到奇效。

三、调钓的原因

如果调的太钝,饵团钩子容易扎进淤泥,鱼发现不了,所以夏天钓鱼要稍微调的高些,我一般调6-7目,钓2-3目。

四、窝料太多

窝料太多,鱼不能发现饵团,这个季节鱼吃几口就不愿意动了,窝料很容易被塘底细菌发酵,造成局部缺氧,所以这个季节用含有小米的松散饵抽竿作窝,或扬洒一些颗粒玉米即可,窝料不能太重。

五、线组太粗

线组太粗,不容易发现信号,夏天鱼缺氧,吃口轻,吐口多,而且坑中老鱼滑鱼比较多,选择线组要尽量细一些,特别是子线,单根不能短于20厘米,一般2-4斤的鲤鱼用0.6-0.8的子线,1.0-1.2的主线即可,钩子用0.1的新关东或者1号伊士尼,或者4-5号的硬条袖钩即可,竿子软一点,轻轻抬竿刺鱼,慢慢遛,子线用粗用短了是真不咬钩,钩子用大了是真窜。

以上几点如果还是不能解决有泡无口的问题,那就只能尝试钓浮,钓半水了,总之要灵活应变,不能死守。

影响上鱼的几个重要因素


有的时候,我们明明可以看见窝子里面有鱼,但是它就是不上自己的钩,特别让人气愤,但是仔细想一下,出现这种状况又是因为什么呢?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可能影响我们上鱼的几个重要因素。

(1),你制作的饵料不能符合鱼儿的口味。我们都知道不同种类的鱼儿喜好的饵料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会针对鱼儿的种类来制作饵料,但是不要忘记了不一样的天气也是需要不一样的味道的饵料的,如果是在温度还比较低的春天以及冬天,要以香味、腥味或者是腥香味为主,这样的饵料可以将气味散播到很远很深,广泛吸引鱼儿;要是在温度比较高、天气比较炎热的夏天,就要以清淡一点的饵料为主了,气味不需要太大,等到了秋天,可以使用香甜味的饵料,就像是果香、奶香之类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天气、季节来调整饵料的搭配。

(2),饵料要适口。可能每种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饵料状态,我们就要针对这点来制作饵料,不能够太硬了,也不能太松了,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够让鱼儿不好下口,更不能太松散等到鱼钩到底的时候,已经没有饵料,只剩下一个空空的鱼钩了。这个度的拿捏,还需要我们自己平时在私下多多练习。

(3),饵料的状态要保持好。我们在开饵的时候要想到饵料在抛进水里面之后的雾化效果以及它的粘黏性,要是我们的饵料的雾化速度过于迅速,那么鱼儿们大概是只能够闻到饵料味道而吃不到,因为饵料已经四下散开了。但是如果雾化效果不好的话,那么饵料就会彻彻底底地变成一团面疙瘩啦,根本激不起鱼儿咬食的欲望。所以当你迟迟不上鱼的时候,可以看一下你的饵料状态,如果不好就赶紧重做吧。

(4),你的饵料并没有被鱼儿发现。如果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知道窝子里面有鱼儿,但是就是不上钩,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饵料落到了水底的杂物堆里面,鱼儿们并没有找到饵料,所以不咬钩。解决办法就是我们将浮漂调整一下并且使用轻盈的饵料,使之能够落在杂物的上面。

(5),你的浮漂与鱼儿的吃口并不搭配。鱼儿的吃口状态是我们需要重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不同的状态应该搭配不同的浮漂状态,当是重口或者是生口的时候,浮漂就要调的迟钝一些,如果是轻口、猾口就要调的灵敏一些。

(6),水层搞错了。鱼儿活动的水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前面的都没有出问题,但是还是钓不上鱼,那么可能是在水层的判断上出了错误,调整过来就好。

(7),解读浮漂错误。我们要准确的读懂浮漂,这个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主要还是靠自己实战摸索。

(8),动作不规范。如果我们在抛竿、扬竿时候动作不规范,就会把鱼儿们给吓走啦。

影响上鱼率的五大因素


垂钓是一种适合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项目,它因此也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大家经常会抽时间去钓上一竿,那么相信很多钓友在钓鱼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过出现空竿的情况。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相信很多钓友也都会从能想到的地方找原因,但问题并不是一次就可以解决掉地。今天小编搜集到可减少空竿情况出现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选择适合的细线组

当我们在垂钓时操作动作很了解,但当将竿提出后却出现空竿现象,这通常是因所用的线有些粗所至。比如钓100g左右的小鲫鱼时用的线组是2.0#的主线,这样是不合适的,有点大材小用的效果,线越粗在水中产生的阻力就会越大,这样不利于去观察浮漂的鱼讯,所以我们在选用鱼线,尽量选用所适合用的细线,这样可以减少空竿出现的几率。

2.子线的长度

当我们在垂钓时对操作动作很了解,所用的鱼钩和饵料没问题,子线细度也适合的情况下,出现空竿,一般是因选用过长的子线造成的。

比如,在自然水区的生活的鱼,它们都会不同程度的警惕性,当我们在4m的水深处钓鱼时,用下钩离8字环有15cm长的脑线,此处的大鱼在吃饵料时很容易碰到8字环和铅皮座从而传递给我们假鱼讯,也会有因害怕而不去吃饵,这最终的结果也就造成空竿的出现。

3.选择合适的鱼钩

在选择鱼钩时要根据所钓的鱼来选择,如你钓大鱼,就要选择大鱼钩,假如此时用小钩,很难将鱼刺牢固。另外选择鱼钩的钩距的时候,适合选择钩距小一些的鱼钩,因为如果选择大钩距的话,它的上下饵浮相是不一样,这样会很容易使自己做不出正确的判定,从而出现空竿的现象。

4.选择合适的浮漂

在钓鱼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浮漂,不建议始终使用一漂去钓。比如,钓小鱼时,适合用相对小的浮漂,但当想来守钓大鱼时,则需要选用大浮漂。另外我们在调漂时,需要对应鱼口的大小来调,当我们的造作动作很利索、幅度相对比较大时,适合将浮漂的目数调的多些,钓目的个数也多些。这样只要选的合适,便会降低空竿出现的几率。

5.提竿时机的把握

对于有些钓友来说,通常只要看到浮漂有动静时就去提竿,但将鱼竿提出却没有中鱼。出现的原因是当在其他条件满足时出现提竿时空的情况,主要是我们提竿过早或者过迟,因为有时当对大鱼刚到达钩饵那时一呼吸,浮漂上就有动静,如果这时就将竿提起,鱼其实还没有咬钩,也就会出现空竿,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要查看浮漂是否有顿口或上升,以便提高中鱼的几率。

上述所说的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大家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可照搬照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选择,另外上述的关键仅供大家作参考,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多多包涵。小编比较鼓励大家多根据自己钓鱼的经验,来得出适合自己钓鱼时用的方法,这也是钓鱼的乐趣所在。

漂相有鱼口不上鱼的具体原因


漂相是垂钓的指向标,它身在水面,心系水底,通过不同的动作表达出不同的状态意义,是水下活动的指南针。

不同的水情中,存在着不同的漂相,尽管有时水下并没有鱼类吃钩,却也不得不面对漂相变动的事实。浮漂本身就是一项灵敏的工具,在不断反应漂相的同时,轻微的变化都会造成长久的混乱,解决不稳定因素,是必须之举。

漂相探究

真漂相无用多言,真漂相的表现很多,最典型莫过于它们真的有鱼吃钩,提竿能上鱼,而假漂相则不能。深究其原因,假漂相之所以会存在,说明水下的鱼钩确实动了,只是晃动的原因不是鱼类吃钩。典型的假漂相有三种:灵敏度过高、用错饵料、线组问题。

调漂太灵多是新人常见错误,老手都精于调漂,也善于把控调漂的尺度,很少出现太过于灵敏的情况。浮漂太过灵敏,水下稍有动作就会反应上来,有鱼经过、鱼体挂线等,都会被真实的反应在浮漂上。带来的后果是提竿过于频繁,鱼类受到惊吓,窝子效果降低,最后影响了上钩。

饵料不当,包括了味型偏差、状态不对两个层次,这一点需要提前进行把握,现场调制饵料进行改良。总体来看,保证饵料与目标鱼、钓法之间的协调,就可以上鱼无碍。

线组搭配是所有问题中最为复杂,也最为常见的一个体现,线组包括了钓钩、浮漂、钓线,铅坠等等,每一部件之间,都有着不同的作用需要钓鱼人去协调。子线过长,会延缓鱼汛,太短则会干扰鱼口。铅坠太重,鱼汛不明显,太轻又调漂不易。线组风格走向,深切的影响到垂钓的最终效果。

日常的上鱼漂相很多、黑漂、送漂、直漂等等不一而终,抛竿入水,钓钩尚未触及水底,就已高高扬起,多半是小鱼闹窝,也算是上鱼,却不受钓鱼人待见。钓钩入水,浮漂还没来得及反应,就一直躺在水面不同,也是有小鱼闹窝。虽然有漂相,有鱼上钩,却也没人喜欢,所以漂相一门,都是大学问。

浮漂损坏和修复

浮漂作为灵敏性的调节部件,它在水下的一举一动,深切的影响着钓鱼人的未来选择。但是,它又是如此脆弱,在水中与树枝、石块来回碰撞,不停的受到伤害、损害着浮漂的稳定性。比如浮漂风里来雨里去,漆皮起泡剥落,重量的平衡性没有了,调漂自然失去准确,吃水就成为常态,漂相也不稳定。

浮漂吃水问题,常见的策略是使用油漆添补,通过轻质的油漆多层涂刷,改变失衡的浮漂状态。不过,这种方法的确定在于对浮漂重量的改变幅度过大,容易二次失衡。

其实,针对油漆龟裂,或者细纹瑕疵,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将浮漂晾干,仔细检查表面有无伤痕,以及伤痕位置。接下来找一密封容器,倒入石蜡油,将浮漂放入其中、侵泡全部,观察是否有气泡浮现。有气泡浮现,说明浮漂内部有伤,需要另行处理,若是没有,就将浮漂放在暖气片、热水处加热三天。在这一过程中,要时时观察有无气泡出现,没有就将浮漂取出,擦干、晾晒、然后就是挂钩、空钩调漂、加铅坠调漂,测试有无误差出现。

如果钓鱼人不想总是检查浮漂,最好是购买优质浮漂,牌子大、质量好的浮漂,也能多用几天,不至于经常更换,经常适应,减弱了使用效果,新手也不容易上手。

野钓有口不上鱼的原因及应对


不少钓鱼人热爱野外垂钓,不仅空气新鲜风景秀美,还可以享受野钓上大物的刺激。但是经常会遇到鱼儿各种吃食就是不上钩的情况,这是什么情况?此时又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

一、打窝下竿,浮漂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长时间浮漂没有动静,这个时候就该想想,是不是垂钓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1、钓位

在野外钓鱼,水域和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钓鱼人们误判选错钓点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更换钓点了。

2、饵料

选用的饵料与水域中的目标鱼不对口,自然不能吸引鱼儿咬钩,这个时候可更换鱼饵的味型,找找突破口。

二、扬竿不中鱼

当浮漂有了信号,提竿却没有中鱼。

1、浮漂

浮漂调得过于灵敏,鱼儿还没有完全将鱼饵吞入嘴里就扬杆,造成脱钩,这时可将浮漂向上移一目到两目。

2、鱼钩

扬杆不中鱼,也可能跟鱼钩有很大的关系。鱼钩过小,造成刺鱼不深、不牢,鱼儿就容易脱钩;鱼钩钝化,鱼钩不够锋利,也可能造成扬杆脱鱼,这个时候要及时更换鱼钩。

三、扬竿中鱼,突然停口不咬钩

1、中鱼后,突然停口不咬钩,可能是鱼群中混入其他大型的鱼类,例如鲤鱼或者草鱼,这个时候可针对性更换线组和饵料进行垂钓。

2、野钓鲫鱼时,鲫鱼一般都是成群觅食,当前的鱼群已经钓完时,可耐心等待下一个鱼群的到来。

3、钓鱼人们用手从鱼钩上取下鱼后,再挂饵时候记得清洗手,如果把鱼的分泌物带到饵料上,水下的鱼接受到讯息自然不会吃饵,逃之夭夭。所以,时常在身旁备一盆水,挂饵料前,把手清洗干净,这样才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垂钓。

野钓情况复杂多变,钓鱼人们要根据水情调整饵料、窝料以及钓法,这样才能鱼获多多哦!

判断鱼窝里是否有鱼的五个表现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都知道打窝诱鱼是钓鱼是否有收获的第一要素。而判断窝里是否有鱼则是我们下钩垂钓是否有功的关键。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鱼窝里是否有鱼的五个表现作为参考吧。

一、观浑水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在浅水区的浑浊地带,一般聚集着鱼群。因为相对浑浊的水体,水底光线比较弱,鱼类可以更好的去隐蔽自身,而不被捕杀,并且,鲫鱼、鲤鱼等底息鱼一般都会在水体中下层游动,经常将水底的淤泥搅动、掘食。

二、观水草

钓鱼要钓草。野钓的时候,钓友选择水生植物周边作为钓点。这是因为,较为密集的水生植物会成为鱼类天然的自我保护屏障,同时,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在此处,鱼类的食物也是最多的,很多鱼儿都会在此栖息觅食。

在这附近打窝诱鱼时,我们可以观看水草、水葫芦、浮萍的运动状态判断窝里是否有鱼,如果这些水生植物呈不规则晃动时,那么代表鱼儿已经到窝了。

三、观鱼星

鱼呼吸或者游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被称为鱼星。通过观察鱼星,钓友也可以判断窝中有没有鱼。所以首先钓友需要区分鱼星和地星。地星是水底淤泥、沉积物等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它会导致水底缺氧和鱼类起伏,地星气泡大小不等,露出水面后容易破裂,位置也相对固定。而相比较来说,鱼星自身含有鱼类的粘液,通常大小均匀,对于地气不言破裂,位置也不固定。垂钓时,窝子周围有慢慢移动的鱼星,钓友们就得做好钓鱼的准备了。

四、观水花

垂钓的时候,钓友们需要留意下钓点附近的水面。如果是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钓友们发现水面有大的水花翻动,波纹交织或者突然有较大的涟漪时,说明钓点周围的中上层水域有鱼类搅动水面或者翻花。

如果多加观察的话,钓友们可以区分鱼类的体型大小。一般水表层翻花的都是中上层鱼类,假如钓友想垂钓鲫鱼、鲤鱼等中下层的鱼类,着实需要下点功夫,从垂钓对象鱼的习性去分辨了。以鲤鱼为例,鲤鱼翻花的时候,会跃出水面,甚至整个水的表面,当它入水时候,会因为尾部击打水面而发出极大地啪啪声。

五、鱼漂反应

窝里有鱼的时候,浮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表现。这是因为鱼类在水下游动,搅动水体或鱼体刮蹭到钓线的漂相动作。比如,浮漂连续的颤动、抖动;缓慢的上浮或者下沉以及突然的黑漂,都说明窝里已经有鱼了。

当发现浮漂出现动作后,钓友们要打起精神来区分是小鱼闹窝还是对象鱼上钩。一般而言,闹小鱼时浮漂会出现反复上浮下顿感,哆哆嗦嗦等非常不稳定的漂象。如果闹的太凶,那么大鱼很有可能不会进窝,钓友们就要调整自己的窝料,减少小鱼闹窝。当然换个钓点打窝诱鱼也是不错的方法。

深秋垂钓总是不上鱼,原来是有原因的


秋季钓鱼本来应该是收获满满,但是这几天不停的有钓友反馈鱼不好钓,蚯蚓红虫不开口,软料之类的就更别说了,别说传统的味型,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大蒜、蚕豆也是统统都不行,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基本上有这么几个因素影响了鱼口:

一、天气原因

夏季垂钓,鱼口开口也就是早上7点到10点,下午6点8点这两个时间段,其余时间不是说不开口,口非常少。那么到了秋季,尤其是这段时间,匹配夏季时间段,恰恰要推迟2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秋季垂钓上午10点12点左右,下午4点6点左右的水温才接近夏季垂钓时间,按照夏季鱼口的时间来深秋垂钓那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是天气造成的因素,所以适当调整垂钓时间,那比然有一定的效果。

二、饵料原因

夏季垂钓,饵料主要味型都要求不要太浓、太重,但是到了秋季,一则鱼因为要过冬,急需在这个季节补充体内脂肪,所以食口打开,二是水温过低,味型不大不弄根本就传导不开,所以秋季饵料一定比夏季要浓、腥,香。

三、夏钓潭

说白了就是钓深,但是同样是水温问题,秋季垂钓钓位尽量选取向阳的位置,这样的水域水温有保证,才能保证鱼群因适应水温才能进钓点,这点尤其重要。

四、线组问题

夏季垂钓黑坑就不多说了,都是固定线组,但是野钓则讲究大线组配合来适应水中多鱼情,但是秋季则不然,尤其是深秋,大鱼基本上往深处游,钓的最多的反而是小鱼,如果为了钓大鱼,那就不多说了,但是如果是为了鱼获,那肯定是小鱼比大鱼多,鲫鱼体型小,太大的线组本身就自带浮力,即使鲫鱼吃口了,漂相也是纹丝不动,所以深秋钓鱼,如果为了钓鲫鱼,那么还是多用细线组。

最后则一定要强调一下,以上因素如果都规避了,那一定要判断目标水域是不是有鱼,没鱼多牛逼的技巧都是扯谈,有密度的情况下,钓技只是辅助,只有鱼密度一般,钓技才是关键。

分享几个影响上鱼率的因素,喜欢学习的钓友别错过


对于钓鱼人来说,大家来到钓场,比较看中的那就是鱼了,虽然大家不怎么吃鱼,但必须得钓大鱼,这关乎钓友的面子。虽然钓到鱼不吃但也很高兴,倘若是没钓到鱼很容易被人嘲笑为‘炮手’。当然钓到鱼人人都希望,可如果想钓得好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得看钓友有没有真本事了。今天不说如何能钓到鱼,咱们聊聊哪些因素会影响钓到鱼,掌握了影响上鱼率的因素了,通过这些就知道如何更好地去钓鱼了,如果你喜欢研究钓鱼,喜欢学习,那就别错过!

饵料:一款饵料要想拿来钓鱼,首先就得加水,然后才能拿来钓鱼,一般情况下如果水比不对,就会导致饵料太软或者太硬,这样都会影响上鱼。其次就是饵料的味型,季节不同鱼的喜好就不同,不要在低温季用香饵,不要在高温天用醒饵,不然味型不对就影响渔获了。

鱼口:现在的鱼都比较难钓,有些人把鱼钓上来又放掉,时间长了这样的鱼就比较滑,垂钓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有些时候是因为钓友没有摸准鱼口,没搞清楚这些是什么鱼。钓友没掌握这些,自然也就影响了上鱼率。所以钓友们搞清鱼口很重要,而且季节的因素会导致鱼口变轻,这些也不能忽略掉!

钓具:钓鱼的时候需要借助很多钓具才能把鱼钓上来,有些时候如果钓具搭配不合理一样会影响上鱼率。例如鱼钩太大了鱼吃不进去,鱼钩太小了大鱼吃了就能跑,浮漂选择的跟水域不对等,刮风的时候看不清浮漂,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上鱼率,所以钓友们在搭配钓具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不能随着性子来!

水层:钓友们应该都知道,鱼所处的水层一般情况都是固定的,但有些时候外界的因素会导致它们的水层发生变化,有些钓友在判断水层上出了问题,也就影响了上鱼率。比如鲤鱼它是底层鱼不假,但是在高温天水底缺氧,那么鲤鱼就会改变水层,来到满足自己的水层,水层变化了你还钓水底,想上鱼就不可能了。所以钓友要谨记,判断鱼所在水层很重要!

浮漂有动作不上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很多钓鱼人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浮漂有动作可是提竿就是不上鱼,造成这一原因的情况很多,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具体的情况:

1、鱼钩太大,导致鱼儿进食却吞不进去鱼钩,提竿经常空杆。解决方法:换小钩。

2、小鱼闹窝、抢食,有时饵料刚抛入水中,小杂鱼就开始抢食,直至鱼钩上的饵料吃完。解决办法:打重窝、换味型淡的饵料、将饵搓黏。

3、其他鱼种,俗话说钓鱼上虾,趁早搬家,意思呢是如果窝子里有虾,因为虾吃饵用钳子夹着,往它的巢穴拖拽,浮漂会出现很大的动作,一提杆,它就会松开,很多水域有虾、螃蟹、鲢鳙鱼,是很烦人的一件事,很难钓上来。解决办法:换钓位。

4、滑鱼假动作,黑坑易见,老滑鱼进入窝子后不会直接吃饵,它会一直在窝子里徘徊,鱼鳍和尾巴很容易扫到子线,造成浮漂的下顿,出现假口。解决办法:多放几口,用稍细的子线,减少鱼的警惕性。

5、水流,有水流的水域很难钓鱼,因为水流和主线有摩擦,增大主线受力,常出现于浮漂的动作为,缓慢下沉或缓慢上升。解决办法:把主线全部压入水中或换大漂重坠。

6、线组阻力,这一项也是黑坑最为常见,很多钓友抛杆后不检查主线,有时候主线会绕在浮漂座上,逗鱼时候会再散开,故而出现假动作,还有子线过长很容易缠绕,这就是很多人钓鱼明明调好漂,却出现浮漂时而三目时而两目的原因。解决办法:多检查主线、子线是否缠绕,抛竿后尽量轻微抖动一下鱼杆。

7、饵料松散,饵料过于松软,入水后,不规则的脱落,也会造成假的漂像,感觉像是有鱼吃饵,实则是饵料脱落,散炮除外。解决办法:饵料太松散可适量揉搓或者加入增加饵料粘度的商品饵。

8、鱼儿顶饵、挟饵,这种情况不多见,有些鱼种吃饵很特别,本人就遇见过一次,那次是钓武昌鱼,用的生猪肉,其中有一条鱼咬着鱼饵拖着浮漂游了半个坑,等到我提竿的时候却没鱼。解决办法:换小饵、活饵,适量逗鱼。

9、鱼饵过大、过硬,这个是很多钓友去黑坑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他们为了偷懒把搓饵搓的很大,很硬,鱼儿即使吃了你一提竿钩尖很难刺中鱼嘴,这里有个真实的笑话,之前有个朋友去钓鱼,空军收场,到家把剩下的搓饵给狗吃,狗啃了半天没啃动......解决办法:一般钓鲤鱼饵料搓至比花生粒稍大即可,切勿偷懒图省事。

10、浮漂吃水,有时候浮漂上有露孔,肉眼很难发现,抛入钓点后一段时间后,浮漂还会缓慢下沉,很像大鱼吃饵,解决办法不建议修补,如果修补不均匀,灵敏度会大打折扣,所以还是换一只浮漂吧。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窝里有鱼不上钩,影响上鱼的因素要摸清》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上鱼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