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子线导致跑鱼的原因总结

2021-04-18

子线一直在垂钓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春秋,还是在夏天和冬天,要想顺利的钓到鱼,就得重视子线。在平日的施钓中,有许多钓者都会因为没有恰当的运用子线而让鱼跑掉。要知道,跑鱼是钓者最不愿见到的事。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从子线方面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一、鱼的吃口情况不同,所用的子线也需不同

在不同的情况下,鱼儿的吃口情况是不同的。不管钓大鱼还是钓小鱼,鱼儿都会因为水质、水温等情况的不同,或者因为自身原因出现不同的吃口情况。

生口鱼,就是长时间没有被钩子钩住过的鱼。因为没有被吓到过的经历,所以它们的胆子往往很大,对鱼饵没有太大的警惕性,在吞饵之前压根不会试饵。因此,钓它们时,子线可以适当的短一些,也可以稍微粗一些。

轻口鱼,就是被钩子钩到过很多次的鱼。在这些鱼之中,有的是吃口浅自己逃脱的,有的是钓者放生的。不管是哪种,它们都会对鱼饵产生很大的防范心理。在钓这类鱼的时候,钓者不仅要巧妙用饵,还要恰当的选用子线。在钓这类鱼的时候,子线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短。此外,我们所选的子线还应当软一些,不能有太高的硬度。否则的话,鱼儿在就饵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困难。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高中鱼率。

滑口鱼,和轻口鱼相似,却比轻口鱼更谨慎。要想让它们吃饵,钓者可得花费一番心思。要想钓此类鱼,子线同样不能太粗,因为一旦子线过粗,它们很容易感知到潜在的危险。在水情允许的条件下,子线最好长一些。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让鱼儿的警惕性小一点。另外,钓滑口鱼时,又软又细的子线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子线,能够更快的将鱼讯恰到好处的传递到鱼漂上。

二、鱼儿的体重不同,所用的子线也不同

要想让所用子线的规格,和鱼儿的体重相符,钓者就得线对子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子线是有线号的。线号不同的子线,在线径上有一定的区别。线号越小,子线越细,线号越大,子线越粗。线号不一样的子线所能承受的冲击力也不同。当然,子线本身的轻度也不同。优质的子线一定是不容易发生变形、不容易出现涨号情况的子线。好的子线,大多能轻松的适应高温和低温的环境,而且摸起来很是光滑。

子线的硬度是有区别的。子线的硬度越低,子线就越软,这个道理钓鱼人都明白。一般情况下,硬度低的子线能降低鱼儿吸饵时的难度。反之,硬度高的子线能增加鱼儿吸饵时的难度。如果不是不得已,我不建议大家用硬子线来垂钓。不过,这并不代表硬子线没有优点。用硬一些的子线钓鱼的时候,鱼漂接收到鱼讯的速度非常快。

钓小鱼时,子线宜细一些。钓大鱼时,子线应当粗一些。毕竟鱼儿的体重和中钩之后的挣扎力,都是会施加到鱼竿和子线身上的。如果钓大鱼时,子线太细,很可能出现断线的状况。

三、钓鱼时,用多长的子线更科学

其实,子线的长度是没有具体标准的。有些钓者经常问钓某种鱼需要用多长的子线之类的问题。其实好多问题都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虽然有人会回答说:钓小型鲫鱼时,应当用15毫米的子线。钓大型鲫鱼时,应用28毫米的子线。虽说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其中掺杂了不少个人习惯。

钓者只要记得,施钓没有固定的法则,用子线也没有不可更改的标准。钓者要想有一个不错的渔获量,就得多观察施钓环境,多观察鱼情。

精选阅读

子线缠绕的原因分析与总结


对于台钓新手来说算是菜鸟一枚,一年来对钓法、饵料、小药之类的比较感兴趣,基本功不怎么重视,每次看别人钓鱼,上饵、抛竿的速度都很快,最近也想着练习一下加快上饵速度,但是每次我抬杆换饵的时候基本都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子线每次都是贴在一起的,有的时候甚至是麻花一样卷在一起,这样不管是对于上饵还是两根子线在水里的状态都没有什么好处。

前段时间,查了一下关于子线缠绕的解决办法,也在论坛里问了大家关于八字环的问题,学到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先感谢各位对我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总结一下子线缠绕的有关问题,希望可以给同样有这样问题的新手一点帮助。

一、子线缠绕分两块

子线缠绕我觉得应该分两块来看,一块是硬件,就是我们所采用的线组以及线组上的一些配件,其中和子线缠绕有关的有子线、八字环、太空豆、铅皮、钩型等。

(1)子线 :

有些钓线由于容易产生静电,在绑好双钩后由于静电的原因就会自然缠绕在一起;还有一些子线本身抗弯曲性较差,也容易缠绕在一起;子线越细越容易弯曲;所以我们选用子线要选择好一点的子线,而且还要适合鱼的大小,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绑钩子的时候不能过分的拉子线,否则也容易导致子线卷曲。

(2)八字环

八字环是主线和子线之间的连接器,我们在抛竿、抬杆以及饵料入水下降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子线旋转的情况,而八字环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抵消双子线旋转产生的缠绕,所以我们要选择旋转灵活高转速的八字环。

(3)太空豆

可能太空豆对子线缠绕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选用的太空豆的同心度不好的话,也容易在抬杆的时候产生一定的旋转加重子线缠绕。

(4)铅皮

铅皮如果卷的不均匀,或者我们在调漂的时候往里加的小铅皮过大,导致铅皮卷一边鼓起,这样抬杆的时候铅皮卷快速旋转会导致子线缠绕。

(5)钩型

厂家为了迎合容易中鱼和中鱼后不易脱钩的情况,而生产了一种钩尖弯曲的鱼钩,一种是钩尖内倾的钩,它对子线缠绕几乎无关,作用是中鱼后不易脱钩!如:伊始尼型。而影响缠绕最大的一种是钩尖往一侧方偏向的鱼钩,它在扬竿时产生的高速偏向旋转就会使子线缠绕,如:伊豆。还有如果鱼钩在钓的时间长了之后也要检查一下是否钩尖已经向侧方偏向,如果有,就要及时更换。

二、还有一块就是软件

也就是我们平时抛竿、提竿、上饵等一些手法。

(1) 抛竿的时候

子线一定要分开,手里就捏住一根子线,另一根自然下垂。

(2) 抬杆的时候

不能过分用力,如果未中鱼,鱼线在惯性及鱼竿的弹性作用下向上弹起,容易造成子线缠绕及打结。

(3) 上饵

a.挫饵:一手抓住子线的上部,如果发现子线缠绕可以用手指来回轻轻的辗动几下,这样缠绕的子线一般都会自动打开。

b.拉饵:拉饵的时候抓线要注意不要抓住八字环,最好抓在铅皮座的位置,然后把双钩吸在拉饵盘的磁铁上(要注意双钩不要吸在一起,要有一小段距离)。这时如果发现子线缠绕,可以拉动几下主线,利用8字环可随意旋转的功能解决之 。

以上是我最近学到的关于子线缠绕的一些总结,相信这些细节问题如果都能注意到了,子线缠绕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野钓鲫鱼,为什么总是脱钩、跑鱼、易缠绕,因为子线搭配不讲究


​钓鲫鱼,尤其是野钓鲫鱼,现在几乎已经混淆了台钓和传统钓的区别,尤其是在子线的使用上,台钓的子线双钩,具有增加上购率的优势,传统钓底钓守口,用来守钓本来就在底层的鲫鱼来说,效果自然是不用多提,那么小钩细线的搭配组合,在野钓中使用起来,貌似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其实不然,经常使用子线双钩野钓鲫鱼,比较常见的,就是未出水面易脱钩,未进鱼护跑鱼,子线易缠绕这几种常见问题。

要说子线加双钩,本来也没有几个钱,那么是不是这几个问题就可以忽略呢?其实不然,主要原因还在于子线搭配的不讲究上,可能也有钓友会说,短子线加小钩,也就是二十厘米到十厘米的差异,再讲究能讲究到哪里去,要说钩号讲究一下,可能还有意思,就这么七八厘米的差异,又怎么可能影响到脱钩、跑鱼、产然这样的情况呢,其实细细考究一下,还真有点讲究,根据钓法、钓技上的不同,野钓鲫鱼的时候,子线的长短是有不同要求的。

一、使用拉饵打频率的时候,子线长度不宜长过10~15厘米

我们在使用拉饵抽频率的时候,因为配套的鱼钩,普遍钩号也不大,所以钩加饵,也没有多重,所以抛竿甩出去的时候,往往是靠着铅坠的重量顺势把钩饵荡除去的,如果子线太长,比如15厘米以上,超过正常人一个手掌大小,就很容易导致子线和铅坠缠绕;如果子线太短,在铅坠入水的时候,很容易把鱼钩上的饵料甩出去,比较适合的距离,10~15厘米左右刚刚好,极不容易导致子线缠绕铅坠,也不至于铅坠进水后把钩饵甩出去。

二、打跑铅的时候,子线最好不要长过6~8厘米

我们在打跑铅的时候,因为太空豆锁住滑铅的距离,也就是15~20厘米,如果子线太长了,一则容易影响鱼在吃口时,拉到最上方,然后拉动铅坠时,漂讯的讯号,再一个,就是提鱼的时候,也有相当的几率让子线铅坠缠绕;如果是短子线,那就没有这种问题了,子线短,讯号传导也快,也不容易缠绕。

三、打浮、打行程时,用长子线比较有优势,但是也不宜超过20厘米

当鱼层上浮,亦或者我们就要打行程的时候,用长子线来操作,人为的增了钩饵落底的行程,有助于鱼群半途截口,这个时候,使用短子线,就很容易被铅坠快速拖到水底,就没有了打行程的优势了;但是最长也不宜超过20厘米,超过这个距离,行程的优势是增加了,但是收杆的时候,稍微抖动竿稍,就容易缠绕子线了。

四、鱼口快时,换短子线,鱼口慢时,用长子线

野钓鲫鱼很有意思,一旦发窝,就会连竿快口,这个时候很多钓友是懒得换子线的,其实有经验的钓友,会赶紧换上短子线,因为短子线讯号传导快,抓口也方便,别看耽误了点时间,但是相比较连竿快口,连续上鱼,万一子线缠绕,切线换线之后耽误的时间,其实也算不了什么了;但是等到鱼口慢的时候,最好还是换较长的子线,慢慢守口。

以上就是我们在野钓鲫鱼时,比较常见的子线长度组合选用原则,要是细数一下,其实倒也不复杂,无非就是针对鱼情、鱼口,做一些相应的准备罢了,除此之外,就要注意一下子线线径和主线的搭配原则,尽量采用主子2:1原则,也就是主线线号是子线的一倍,这样既护主线,鱼竿,也不至于主线子线线径差距太大,容易且切线

如何合理使用子线避免跑鱼?


子线一直在钓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是春夏秋冬,要想顺利的钓到鱼,就得重视子线。在平日的施钓中,有许多钓鱼人都会因为没有恰当的运用子线而让鱼跑掉。要知道,跑鱼是钓鱼人最不愿见到的事。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从子线方面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一、鱼的吃口情况不同,所用的子线也需不同

在不同的情况下,鱼儿的吃口情况是不同的。不管钓大鱼还是钓小鱼,鱼儿都会因为水质、水温等情况的不同,或者因为自身原因出现不同的吃口情况。

生口鱼,就是长时间没有被钩子钩住过的鱼。因为没有被吓到过的经历,所以它们的胆子往往很大,对鱼饵没有太大的警惕性,在吞饵之前压根不会试饵。因此,钓它们时,子线可以适当的短一些,也可以稍微粗一些。

轻口鱼,就是被钩子钩到过很多次的鱼。在这些鱼之中,有的是吃口浅自己逃脱的,有的是钓者放生的。不管是哪种,它们都会对鱼饵产生很大的防范心理。在钓这类鱼的时候,钓者不仅要巧妙用饵,还要恰当的选用子线。在钓这类鱼的时候,子线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短。此外,我们所选的子线还应当软一些,不能有太高的硬度。否则的话,鱼儿在就饵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困难。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高中鱼率。

滑口鱼,和轻口鱼相似,却比轻口鱼更谨慎。要想让它们吃饵,钓者可得花费一番心思。要想钓此类鱼,子线同样不能太粗,因为一旦子线过粗,它们很容易感知到潜在的危险。在水情允许的条件下,子线最好长一些。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让鱼儿的警惕性小一点。另外,钓滑口鱼时,又软又细的子线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子线,能够更快的将鱼讯恰到好处的传递到鱼漂上。

二、鱼儿的体重不同,所用的子线也不同

要想让所用子线的规格,和鱼儿的体重相符,钓者就得线对子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子线是有线号的。线号不同的子线,在线径上有一定的区别。线号越小,子线越细,线号越大,子线越粗。线号不一样的子线所能承受的冲击力也不同。当然,子线本身的轻度也不同。优质的子线一定是不容易发生变形、不容易出现涨号情况的子线。好的子线,大多能轻松的适应高温和低温的环境,而且摸起来很是光滑。

子线的硬度是有区别的。子线的硬度越低,子线就越软,这个道理钓鱼人都明白。一般情况下,硬度低的子线能降低鱼儿吸饵时的难度。反之,硬度高的子线能增加鱼儿吸饵时的难度。如果不是不得已,我不建议大家用硬子线来垂钓。不过,这并不代表硬子线没有优点。用硬一些的子线钓鱼的时候,鱼漂接收到鱼讯的速度非常快。

钓小鱼时,子线宜细一些。钓大鱼时,子线应当粗一些。毕竟鱼儿的体重和中钩之后的挣扎力,都是会施加到鱼竿和子线身上的。如果钓大鱼时,子线太细,很可能出现断线的状况。

三、钓鱼时,用多长的子线更科学

其实,子线的长度是没有具体标准的。有些钓者经常问钓某种鱼需要用多长的子线之类的问题。其实好多问题都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虽然有人会回答说:钓小型鲫鱼时,应当用15毫米的子线。钓大型鲫鱼时,应用28毫米的子线。虽说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其中掺杂了不少个人习惯。

钓鱼人只要记得,施钓没有固定的法则,用子线也没有不可更改的标准。要想有一个不错的渔获量,就得多观察施钓环境,多观察鱼情。

总结造成跑鱼的七大原因


在钓鱼过程中相信大部分的钓友或多或少会遇见跑鱼的现象,而且溜掉的大部分是大鱼,这使得钓友懊悔不已,有的可能对自己的钓技产生怀疑。小编在这里总结了一些跑鱼的常见原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能对大觉有所帮助。

一、面饵配制不当

一般情况下,钓友为了面饵能长时间可以在水中侵泡,能被鱼儿啄咬一段时间,大家将面饵制作的即硬又黏,但是却没有意识到鱼钩是需要穿过面饵来刺中鱼嘴巴的,如果面饵过硬,鱼咬钩后鱼钩刺入鱼嘴的程度会很轻,结果就是到嘴的鱼又跑了。所以制作面饵的时候,除了特殊需要外,还是建议面饵适宜散不适合黏,适合软不适合硬。

二、子线与主线不搭

钓鱼的初学者经常觉得在钓鲫鱼的时候线越细越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线过细,会使线组的搭配失去平衡,大鲫鱼上钩后会使线断裂;但如果线粗了,鲫鱼就会很容易发现,我们也就失去了获取它的机会。所以需要我们要关注是子线和主线适宜搭配的问题。

资深垂钓者的经验总结:在小区域垂钓的时候,主线直径比较适宜为0.22,子线的直径比较适宜为0.2;在大区域垂钓的时候,主线直径比较适宜为0.24,子线的直径比较适宜为0.21。另外子线不要过短,否则鱼吞入的饵钩就会很短,鱼很容易挣脱掉。如果钓大鱼子线最好长一点,这样鱼钩刺入鱼嘴的程度会加深,鱼也就没那么容易跑掉了。

三、扬竿时力气过大

钓者因钓到鱼的那种激动的心情,恐怕只有垂钓者才可以理解。对于刚开始学钓鱼的人来说,他们在面对鱼上钩的第一反应则是立马使劲将鱼提上来,但这种做法容易被没有勾住的鱼跑掉,也有可能会将鱼嘴钩破。另外,如果鱼钩成功将鱼勾住并被拉至水面,由于惯性,铅坠会对钓者或者旁边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在愉悦心情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到安全问题。初钓者需要重复练习靠手腕抖动来提竿的动作。

四、逗鱼方向不够准

在重量为500克以上的鱼咬钩时,短竿没有长竿的逗鱼范围大,一般造成与鱼拔河的现象,结果是线也断了鱼也跑了。对于书上的8字逗鱼法建议垂钓初学者不要轻易去尝试。有位资深的垂钓者总结:鱼冲的时候我就松,鱼停的时候我就去拉;鱼转的时候我也跟着转,鱼翻得时候我就去抄。总之要记住不能向鱼跑的反方向拉。

五、遛鱼操作不当

有一些垂钓者认为自己的钓组很硬,在大鱼咬钩后,直接跟鱼相互拉扯,结果不是将鱼唇拉开,就是拉断子线,最终到嘴的鱼被自己弄跑了。还有一些垂钓者在鱼咬钩后过于激动,直接要将鱼提出水面。由于见到光鱼受惊会拼命进行挣扎,鱼周旋几次会跑掉。所以提倡钓者要将鱼留在水面下多待会,将鱼的体力耗尽后再提出来也不迟。

六、选择鱼钩不当

选择鱼钩的时候过小,当鱼咬住钩饵的时候能钩鱼嘴的肉会比较少,如果碰到大鱼的时候,这样会使它们很容易就挣脱掉。所以在钓大鱼时要选钩门是鱼嘴的1/3宽的鱼钩,钩条也要相对粗些。

选择鱼钩的时候质量过差,鱼会很轻易的将它拉直或者拉断,结果就会出现跑鱼现象。所以钓者在购买钩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好鱼钩的质量。

另外有些垂钓者比较粗心,在绑钩的时候不够牢固,较大点的鱼一用力也就挣脱掉了。

七、其他跑鱼原因

钓鱼者应该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明显感觉到掉到了鱼,认真地在收线,突然不知道什么原因鱼跑掉了。其中的原因是中的鱼碰到了线中钩,鱼钩钩住的是鱼的身体,不是鱼的嘴,所以鱼跑掉是很正常的。

在垂钓过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百发百中,所以只要钓者多总结经验,可以大大减少跑鱼情况。希望大家在钓鱼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八种鱼况子线运用的总结,这下齐全了


长子线

优点:饵的摆幅较大,动态诱鱼效果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

缺点:是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

短子线

优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最大,

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判断不易准确。

八种场景下个例分析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cm--25cm,因这时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聚鱼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底前有个自然夹角,便于鱼口的吸入,故中鱼率较高。适用钓法为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

2.夏初钓鲫:子线长度15cm--20cmm,因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

3.拉饵钓快鲫:子线长度10--12cm,这时主要考虑鱼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适用钓法拉饵钓浮。

4.悬坠跑铅钓鲫:子线长度5--8cm,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

5.钓鲤鱼:子线长度20--30cm,因鲤鱼体较大,警惕性高,采用长子线可有效降低鱼体碰线等假信号,同时中鱼后,还可提高子线强度。

6.滑口钓鲫鱼:子线长度18--20cm,这时即可避开一些假信号,同时灵敏度又不至于太低。

7.钓草鱼:子线长度25--30cm,与钓鲤相同。

8.钓鲢鱼:子线长度25--50cm。

还有很多情况下的子线不同长度的用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深水底层钓快鲫15cm子线。浅水鲫12-15cm子线等等。钓鱼用多长的子线并没有定律,要视水域的深浅、鱼的大小、鱼吃饵的轻重、上鱼的快慢等决定。比如打浮钓快鱼时,为了加快两饵到位的时间,在不影响上鱼的情况下,尽量用长度短点的子线;又如钓点水很浅,也要把子线的长度适当缩短;再如水深超过4米,而且垂钓的又是大鱼,这时我们就应该用长一点的子线。

导致伤线与断线的五种常见原因分析


在日常的钓鱼过程中,钓友们都有遇到过断线跑鱼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鱼线容易发生断线呢?今天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总结归纳起来,发生断线跑鱼的现象总过有以下几点:

一、拉力超出了鱼线实际的承受范围

当钓获鱼时,鱼所发出的拉力远远超过了鱼线的受力范围,那么子线断裂。但有时也会有主线断裂的情形,这种情况多发于主线和子线搭配不当才会造成的。若两根子线都挂住鱼,同时发力,子线的合力超出主线的承受范围,必然断主线。

二、结节手法不当,导致鱼线拉力限度损失

当钓友采用的结节方式不对,就会造成钓线结节拉力的损耗,导致伤线。当鱼所发出的冲击力大鱼结节处的承受范围,就会出现断线跑鱼。所以要熟练掌握好结节的方式和手法,确保降低鱼线的拉力损耗。

三、鱼线使用频率过高,出现老化

钓鱼尼龙线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也会加速老化,从而容易造成断裂。且尼龙线的防腐蚀性能也比碳素线弱,在频繁的使用下,水的浸泡下,也使尼龙线造成腐蚀,最终造成断裂。

四、人为操作不当,致使鱼线提前衰弱

五、鱼线自身质量不合格

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没有做好保护钓线和保养钓线,而造成伤线,伤线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结节时手法不正确造成钓线的损伤

钓线打结对鱼线的损害非常之大,所以要勤加学习,练习结节技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钓线在紧绷受力的情况下,与其他物体发生摩擦,造成伤线

在垂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鱼线缠绕树枝、杂物,或者是与其他钓鱼装备发生摩擦,这样的摩擦直接损伤到钓线,减少钓线的寿命。

3、钓线受力程度频繁临近最大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垂钓过程中,频频发生极限拉力的情况,钓线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4、在其他情况下,与其他配件发生摩擦

当钓线在与其他配件发生摩擦时,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这种情况下,钓线已经受到了损伤,已来不及挽回。

5、使用钓线的过程中,反生缠线打结

通常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出现绕线、缠线,打结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在钓鱼过程中要多加留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钓鱼时,子线缠绕的5个原因


钓鱼钓具中的子线,又称脚线、脑线或口线。是钓鱼用具中(有时特指手竿线组)连接主线和鱼钩的一段渔线。子线使用的号数通常比主线(即道系)要小,一般是主线的0.4-0.8倍。使用子线的目的是保证在挂底或钓到较大的鱼时,保证主线不必要的拉断及拉伤(如主线为1.0号,子线可以采用0.6号或者更小的号值,钓组由于承受过大拉力将会断子线而保主线及主线配件)。子线和主线对线的质量要求不同:子线要求更耐卷曲、更柔软,使用中不易缠绕和更易于入口

因子线比较细小,自然子线就会容易缠绕。那子线缠绕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子线的问题

很多钓鱼人忽略了子线的材质问题,有一些子线较易产生静电,这样一来,就容易缠绕。还有一点就是,子线越细就越是易缠绕在一起。因此,建议各位钓鱼人选用优质鱼线的同时,还需注意实际的鱼情。另外,在绑鱼钩的时候,禁止用力拉子线,使其变形更容易缠绕。

2.8字环的问题

各位钓鱼人非常清楚,8字环是链接主线与子线的点。在钓鱼的过程中,子线会有旋转的状况,此时,8字环能够很好的消除2个子线互相产生旋转时缠绕的力道。因此,建议各位钓鱼人选用转速灵活一些的8字环为好。

3.太空豆的问题

一般来说,太空豆对于子线的缠绕程度是不大的,然而,若太空豆选择的并不合适,举个例子:同心度差,就会在钓鱼提竿时有一个异常旋转的过程,这样就会使得子线更容易缠绕。因此,建议各位钓鱼人在选择太空豆的时候,务必进行仔细的筛选。

4.铅皮的问题

在钓鱼时,各位钓鱼人免不了要对钓组进行调整,在调整的时候少不了会增加,或者是减少铅皮。在这个过程中,若各位钓鱼人操作出错,或者是大意的话,就会使得子线更容易进行缠绕。举个例子:各位钓鱼人在增加铅皮的时候,如果说小铅皮太大了,铅皮的另外1端就会起来。在提竿时铅皮很快扥旋转就会出现缠绕的情况。

5.钩形的问题

钓鱼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脱钩跑鱼的情况,因此,才会有钩尖内敛的钩鱼钩。的确,这和子线缠绕没什么直接的关系,然而,伊豆钩的钩尖向着一边的钩型,在钓鱼人扬竿的时,如果子线快速的偏向旋转,则会有子线缠绕。因此,在选择鱼钩的时候,建议各位钓鱼人仔细检查鱼钩是不是有偏侧方的情况。

子线打结的几个原因,简单分析下原因及对策


钓鱼人都明白,子线才是台钓中最为关键的东西,可如果使用不恰当,不注意一些细节,再好再贵的子线也只是浪费。比如有时子线缠绕难解,只是因为钓友一直忽视了以下这5个小细节。这5个小细节只是几点基本项,还有造成子线打结的原因还有很多,以后慢慢解释。

一、选择优质子线

正因为子线在台钓中很重要,所以在挑选鱼线时,一定要用优质子线。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尽管市面上有许多便宜的子线,可有些鱼线稍微用点力就会有弯曲的现象,而这种弯曲正是造成子线缠绕的原因之一。

二、注意绑钩方法

另外子线缠绕还有可能跟绑钩有关系,比如在绑钩的时候,不管是线头还是线尾都要从内侧通过,这样不仅不会造成断线跑鱼的尴尬,也避免了子线弯曲缠绕的可能。

三、子线加分钩器

另外要想减少子线缠绕的可能,也可直接在子线上加一个分钩器,只不过这种做法也会有一定影响,因为这些塑料分线器在入水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浮力,会降低整个钓组的灵敏度,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适,也可用太空豆来代替。

四、正确抛竿扬竿

在户外垂钓时,经常看到一些新手,在抛竿的过程中,喜欢把竿尖拉弯再抛竿,其实这种做法就是增加了子线缠绕的可能,通常情况下,正确抛竿就是要借助竿子的调性,一手持饵,一手窝竿,从而把整个线组抛出去。

五、控制子线长度

最后要想避免子线缠绕的尴尬,也需要控制子线的长短,尽管长子线有很强的诱鱼效果以及隐蔽性,可子线越长就越容易打结,所以要想提高上鱼率和避免子线缠绕,最好还是控制一下子线的长度。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避免子线缠绕打结的5个小妙招,如果钓友您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还请多多指教与补充。

跑鱼的原因及防止跑鱼应对技巧


一、跑鱼的原因

跑鱼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子线的强度不够;二是提竿方式错误。

1、子线的强度不够

在子线绑钩用力拉紧时,容易拉伤子线,留下后患。子线用得稍微久一点,慢慢老化,尤其是出现了打结、缠绕之后,强度降低。钓到特别大的鱼时,即使是新子线,太细或者质量太差,难免切线跑鱼。

2、提竿的方式

提竿方式至关紧要。跑鱼的原因大都是钓鱼人感觉鱼上钩后过分激动,狠劲提竿,提竿力度大、速度快。还有就是提竿的方式不正确。

二、如何防止跑鱼现象的发生

1、每次钓鱼都要检查一下子线,发现子线出现磨损,老化立即更换。

2、上鱼提竿的技巧

提竿的正确姿势是,将竿根在腕后长出尺许,用肘抵住竿根。拉线时,手腕向上一翘,同时肘部向下一顶,钩子就戳进鱼嘴,然后把鱼拉出水面。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1)近钓轻提,远钓猛提。

如果抛竿仅钓30-40米远,中鱼后,轻提竿手腕向上抖一下即可。因线短,距离近,手上提饨的力传导到钩子上速度 较快,力道不会减弱多少,鱼嘴可以穿透而不伤钩、线、竿。如果是抛远80~100米,中鱼后,应重提,不仅靠手腕,而旦连手臂皆要在瞬间后拉用力。线长, 提鱼的饨力传导会减小,速度也馒,提得猛且距离长些,钩子上才能得到力,穿透鱼唇。

(2)水浅轻提,水深猛提。

如果你抛远50米,那里的水深仅2米,中鱼后,轻提手腕向上抖一下即可。水浅,力道传导快,也不会减弱多少。如果拋远50米,水深在10米以上,那就要动用手臂向后重提,水深,线就长,深水阻力大,不猛提就会逃鱼。

(3)竿弯轻提,竿顫猛提。

如果是竿子弯得很厉害,挣扎感很强,手抓住竿柄有强烈的拖拽感,说明鱼已上钩,它自己挣扎的力已使鱼钩穿透鱼唇, 此时只需提竿轻轻向上一抖,就可凭鱼的力气大小采取收放线措施。如果只是竿尖不断颤动,竽梢不弯,说明鱼正在吃食,手握竿柄也有颤动感,这时提竿就需重 提,多用些力,以便穿透鱼唇,不使其逃脱。当然,除此三种情况外,还要看鱼竿的长短粗细,调性是硬是软,线的粗细及伸缩力,钩的大小,钩丝的粗细,龙门的 宽窄,坠的轻重等因素。其中竿的因素较重要,一般长硬竿轻提,短软竿猛提。

(4)竿弯要轻提,回线却要猛提。

何谓回线?抛竽钩饵抛出去后,都要收线将线拉直,以便反应灵敏。鱼吃钩时,多是竿颤动、竿 弯。也有极少数情况,是本来绷紧的线突然松弛,竿梢尖抬起来。这是鱼含着钩饵向钓者这里回游,钓鱼人称之为回线。这时应快速收线,收到手中觉得钩上有重物 或颤动挣扎感时,再猛向上提,使钩扎透鱼唇。

除了上述原因,跑鱼还有可能与鱼的大小,没有正确的溜鱼以及没有正确的使用鱼护有关。跑鱼的确让人苦恼,但只要掌握跑鱼的原因和防止跑鱼的技巧,还怕带不回家鱼吗。

野钓大鲤常脱钩,线组、水深都有可能导致脱钩跑鱼


在钓鲤鱼时,有一个说法,叫做鲤鱼只有三板斧,什么意思,就是鲤鱼中钩之后,只要能扛过三波比较强有力的拖拽,基本上就能把鲤鱼给溜乏了;但是这个说法,在野钓中并不适用,野生鲤鱼,甭管个头大小,只要超过1斤以上,在中钩之后,往往很难把杆子竖起来,要么切线,要么脱钩,就算不跑不脱,溜鱼时,对抗性也比较持久,真要相信三波拖曳之后就能溜翻野生鲤鱼,那就不太现实了。

至于野生鲤鱼为什么会这么大劲,除了生长环境,相比恶劣的生存条件,宽广的水域,稀缺的食物来源,都导致了野生鲤鱼耐力足、活力足、力气大,所以我们在野钓时,将目标鱼设立为鲤鱼时,多采用调平水钓1~3目,尽量不抛满竿,这样鲤鱼在中钩之后,因刺鱼穿透鱼唇带来的疼痛感,导致鲤鱼大力外窜时,这突然的拖曳力,会在子线绷紧、主线绷紧的瞬间,可以卸掉一部分力,但是在实战时,表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原因归结到线组搭配上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主子线的线号搭配上,要么太小,如主线线号和子线线号比,大于2:1,这种搭配,贸贸然遇到了较外力,子线是必切的;另一种情况,则是主线和子线的线号比,接近1:1,这样在受到较大外力影响时,八字环到鱼钩之间,就是最容易守外力影响,切线的主因。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到底什么样的搭配才合理,又或者说,是不是问题就一定出在线组搭配上呢?线组的搭配,其实只有跟着鱼竿的调性走,再讨论主子线搭配才有意义,如果竿身较硬,在28调往上,那主子线的线号比,多建议要接近1:1才比较合理,说白了,就是硬竿粗线,完全以鱼线的拉力值来对抗中钩鱼的拖曳力和提鱼时的水阻。

如果是软竿,三七调往下,那主子线的线号比,接近2:1都是合理的,因为较软的竿身,能将大鱼中钩后的拖曳力,和水阻,统统卸掉,这也是不少钓友们津津乐道的,鲫鱼竿、细线组溜上5~7斤以上大鲤鱼的原因了,但是,因野生鲤鱼中钩后脱钩、跑鱼的,除了线组搭配,还有这么几种情况,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水深

以目前的主流钓法,其实比较适合的钓深,也就是1~2米左右,但是这个水深也有问题,在野外水域,这个区间的水深其实并不安全,越浅越是如此,但是从开春到晚秋期间,这个水深又是食物来源较多的区域,所以野钓时,如果是这个钓深,会发现鲤鱼开口很慢,甚至是不开口,而中鱼之后,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竖杆,只感到水下传来较大的拖拽感之后,要么切线,要么脱钩。

其实这就是因为水深的原因,野生鲤在这种环境里,时刻保持着警惕性,不敢轻易开口觅食,除非是夜间,所以一般白天很不容易开口;就算是开口觅食,也是因为特别的饥饿,随时都保持着逃窜的势头,所以一旦中钩,势必强力逃窜;这种情况,建议将钓点放远,钓深最好在3~3.5米这个深度,在这个深度,鲤鱼不会时刻保持逃窜的准备,毕竟这种准备,也意味着新陈代谢的加速。

二、水草或者其他水底之下的因素

现在的调漂找底有这么一个小误区,就是精找钓点底,却不建议找大底,什么叫找大底,鱼在中钩的后的短短1~3秒,会快速逃窜,这个逃窜范围,至少是自身身长的2~5倍左右的直径,鱼的体型越大,这个逃窜的范围就越大,但是我们在打窝、设钓点时,往往强调的是,钓点为圆心,直径50~80厘米精找底即可,这就带来了一个弊端;在脱离这个直径范围内,万一遇到了水草、枯枝、乱石、树桩、桥墩等等,又能导致中钩鱼缠绕的地形,就直接抓瞎了。

在早期的传统钓比较流行时,是没有这个顾虑的,因为长竿短线的线组,留在水面上的风线很短,甚至都没有,一旦中鱼后,不管是溜还是提,给中钩鱼的空间很少;但是现在台钓为主的钓法,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给中钩鱼留下较大的逃窜空间,如果无法及时竖杆,缩小中钩鱼逃窜空间,那理论上,在中钩未提竿前,中钩鱼逃窜空间,直径就是鱼竿的长度,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如果野生鲤个头大点,稍微绕草一下,切线是必然的。

所以探大底,也就是说,以钓点为圆心,直径至少要1~2米范围左右,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事,但是往往很少有钓友愿意这样来做,一是麻烦,而是野外水域水情复杂,担心探大底的时候,挂草挂底,很是麻烦。

三、精找底没找对坡底,调漂方法有差异

我们在野钓时,有一个说法是尽量不要抛满竿,因为这很容易让线组提前达到应力值,一旦大鱼中钩,很容易切线,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比较难以避免,就是钓点放到了坡道上,其实坡是一个概念性的形容词,不是所有的近岸水底,都会像堤坝一样,从岸边到水底,有角度的光滑斜坡,实际上,大多数干枯的河道,会发现近岸是向下延伸,但是并不光滑,角度也并不是特别的陡峭,有些位置会比较平缓,面积也不小;

那么在这里做钓点,合适不合适呢?其实主要是和调漂方法有关系的,在野钓时,好些钓友喜欢用带饵半水调漂,因为简单易操作,在带饵半水状态下,向上推漂,只要超过调目,就说明下钩到底了,如果在抛竿时,稍微远离钓点一些,落到坡下一点,钓目实际上和调目一样,咋一看是没多大区别的,这样一旦大鱼中钩,就相当于满竿中鱼,也是很容易切线的。

那么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多探底,尤其适合坡底的水底,调漂时,尽可能打满竿调漂,然后抛竿打8~9分,这样钓目上可能会差1~2目,只要微调一下,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样可以避免被满竿,在大鱼中钩之后,也不至于满竿切线。

在野钓时,如果目标鱼是大鱼,第一不要慌,第二不要急,不管是线组搭配,还是探大底、找坡底,都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与其不停的切线跑鱼,不如耐心花上10~20分钟,把钓点周围的情况搞清楚,这样的话,就算跑鱼、脱钩,至少我们心里清楚是什么原因,这样,心中有数就不慌,只要心里不急不慌,就还有中钩的机会。

会导致跑鱼闹窝的几种因素


冬天到了,很多鱼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不太容易将鱼诱惑过来,但是停留不会太久就跑掉了。出现这种现象多了,不仅仅会影响钓鱼的上鱼率,还会影响你钓鱼的心情。下面我就跟大家讲讲一些关于避免跑鱼惊窝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丶扬竿操作

由于冬天的天气比较的寒冷,由于天气原因这个季节的鱼嘴比较的脆弱,稍有不注意就会将鱼的嘴拉坏。所以在冬天钓鱼的时候扬竿的动作一定要注意。在发现有鱼在吃食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双手提竿,而是通过手腕用力的去抖动鱼竿,之后再扬竿进行溜鱼,其中手腕所用的力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只有力道适中才能够保证中鱼率。

二丶溜鱼的方法

鱼友们在发现鱼上钩的情况下,一定不能快速扬竿,这样是很容易造成断线情况的发生,所以提竿的时候一定要稳重。利用鱼竿的弹性和鱼线的韧性将鱼先牢牢的控制住,再根据鱼在水中的情况慢慢把鱼溜到疲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等到鱼没有力气的时候再用手边的抄网进行抄鱼,从而有效避免在溜鱼过程中发生的跑鱼情况的发生。

三丶钓具的选择

在选择钓具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一定要考虑鱼地体型的大小,如果鱼的体型比较大的话,鱼竿要选择中性调以上的,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良好地控鱼性能,此时浮漂也要选择比较大一点的,以此保障沉底的快速性。如果在钓鱼之前,钓具很长时间没有使用的话,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钓具是否完好。

四丶开饵的状态

在饵料的选择上一定要软硬适中,太软或者太硬的话都会对钓鱼非常的不利,这时候即使浮漂有比较明显的动作,也会因为饵料的原因,从而导致鱼没有上钩,或者说上钩了但鱼钩只刺中了鱼嘴的边角部位,从而在溜鱼的过程中,溜不了多长时间,与就会脱钩逃走。所以饵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五丶跑鱼和惊窝两者密不可分

在跑鱼情况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的处理,不能狗发出比较大的动静或者声响,这样很可能让水中的其他与受到惊吓从而全部逃走。特别是上层游鱼受到惊吓是,下层水域的鱼就会显得特别的敏感从而迅速逃走,所以在整个钓鱼的过程中,鱼友们一定要注意避免惊窝状况的发生,例如在有鱼上钩的情况下,溜鱼要尽量远离窝点,越远越好。

当然跑鱼和惊鱼的原因可不止上述的几点,更多的细节还需要鱼友们在实战中鱼总结和发现。

解析主线和子线不能代替的原因


许多新手钓鱼人由于经验不足,时常会把子线和主线颠倒,傻傻分不清楚,甚至互相代替,认为垂钓过程中并无差异,感觉对垂钓的影响也不大,今天就和大家谈谈主线和子线到底的不同之处,究竟能不能互相代替呢?

各自的特点

主线:从竿尖到八字环或卡子那段称为主线,通常情况下是有颜色的,硬度较大,有以下几个特性:视认性、切水性、延展性、耐磨性、结节力。视认性,比较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能轻易找到和辨别哪个是主线,和下文说的看清是否切水,这也是为什么主线都有颜色的原因;切水性,就是线把水切开沉到水层中去,这点很重要,主线比重较大,大于水,正规主线线水比差不多为1.1:1,达到这点好处多多,有风有浪的天气能减小因线组的阻力对浮漂信号的影响,切水后中鱼提竿能增加刺鱼力度;延展性,简单的说能起到缓冲作用,毕竟鱼竿的钓线是一体的,需要互相承担来自大鱼的冲劲,不能光靠钓竿不是;耐磨性,正常使用也好操作不当也好避免不了和其他物体摩擦,耐磨性好,线组使用寿命就长,耐磨性差可以通过手摸线组感觉是否起毛刺来辨别;结节力,把主线打结之后所能承受的拉力,当然越大越好;

子线:透明,柔软,八字环以下部分与鱼钩连接称为子线,子线几乎都是透明的,原因是为了增加隐蔽性,消除鱼类尤其是大鱼对子线的戒备;子线柔软目的是让饵料更好入口,鱼吃饵时减小不必要的阻力;至于耐磨性和结节力主线和子线都需要的,因为子线要与水下的水草、树枝、石头接触,也需要绑钩和打结固定,但个人认为这两点的性能不如主线好。

互相替换的影响

主线代替子线,鱼类会有警觉,减少吃饵甚至不敢吃饵;主线硬,鱼儿吸食费力,造成多空杆;灵敏度差。子线代替主线,切水费力,子线比重小,颜色透明不能快速辨别是否切水;子线拉力值、结节力和耐磨性较主线差,结果就是常切线;

看了上面的分析,结论就很清楚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最好不要把主线和子线互相代替,弊大于利,还有一点自己绑线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子线要比主线小,至少一个号,否则就浪费了使用子线的意义,还有学习正确的打结、绑钩方法能增加线组的使用寿命。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对文章内容有什么疑议,欢迎指出,谢谢。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因为子线导致跑鱼的原因总结》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鱼线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