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距到底多大才好?视情况而定,最大可达一米

2021-04-18

​ 新手钓鱼人对自己钩距总是不够自信:要么觉得钩距小了,要么觉得钩距大了。其实钩距一般情况下对我们最终渔获影响不大,但是一些特殊的鱼种和特别的情况钩距影响那可就相当大了!

今天蓑笠哥会根据自己钓黑坑和野钓的经验以及结合不同的鱼来分享一下自己对适合当前情况适用的钩距。还是那句老话: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有不同的简介,蓑笠哥欢迎你在下面评论区提出,我们一起讨论。

钩距好会有更多双飞机会

先来讲讲几种特别的运用钩距的情况

特别的情况就是我们比较少遇到的情况,这种情况如何运用不好钩距,那么大概率不会有太好的渔获。只要你提前掌握,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会慌。

跨水层诱鱼大钩距;在我们钓鱼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太确定鱼儿的水层的时候就需要跨水层诱鱼了。在钓草鱼、鲢鳙、翘嘴这些鱼的时候跨水层诱鱼最为常见。跨水层诱鱼钩距最少要30CM,最大可以用到1M。尤其是在浮钓草鱼的时候,这样的钩距可以在两个水层同时诱鱼,哪个钩子先上鱼,我们就换子线调整到哪个水层。

跨水层诱鱼钩距应该加大

当然浮钓鲢鳙的运用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钓草鱼的钩距那么大,一般20-40CM左右就可以了。手竿掉过鲢鳙的朋友应该都清楚,鲢鳙每天的水层都不太一样,你需要上下搜索鱼层,大钩距可以让你搜索鱼层的时间变短。和草鱼一样,哪个钩子上鱼,就换子线调整到中鱼水层即可,这个时候钩距可以小一点:4CM-8CM即可。

灵顿结合的时候大钩距;钓双钩的可以钓灵顿结合:一饵触底一饵躺底。这个时候躺底的下钩就需要更长一点的子线。这种方法蓑笠哥在不确定鱼情的时候使用,黑坑滑鱼多的时候或者水域里面有鲮鱼的时候用这种方法有比较好的表现。如果躺底的频繁上鱼,那么立马加铅双饵料躺底,如果触底频繁上鱼那么减小钩距都钓灵一点。

钓鲤鱼可以采取灵顿结合

PE子线应该加大钩距;只要你用PE子线,缠线的概率就会加大,尤其是用吃铅大的浮漂的时候。但是钩距加大的话会大幅度减小你缠线的概率,这个原理还没有想清楚,但是这么多年实践结果就是这样。

钓极钝不适合大钩距;这样下钩的吃钩反应不容易反应在浮漂上,可能会有吐钩的风险,当然野钓没有太大关系,吃死口的机会比吐钩的机会大得多。

梅州钓法小钩距;梅州钓法钓鲮鱼的时候一般子线长度只有4-8CM,钩距2CM就可以了。

那么一般情况下钩距如何确定呢?

很简单,小鱼钩距就小一些,比如钓大板鲫的时候一般好几条鱼进窝。如果钩距过大那么双饵同时被吃的时候下钩的吃钩不容易反应到浮漂上面来。一斤以内的鱼1-2个钩身长钩距就可以了,一般1-3CM左右。

钓大鱼的时候钩距就应该加大,这样两个钩子落点不一样,抽窝散落的细碎颗粒和雾化在不相同的地方。大鱼吃食一般不会挨得很近,密度特别大的时候除外。一般情况下,目标鱼个体越大,钩距就越大,达到钩身十倍长度也没有关系。

鱼儿密度大,钩距要小;这是为了有更大的双飞的机会,如果你看过鱼儿在水底吃食的视频,很多情况下大板鲫都是撅着屁股围着窝点吃饵。如果钩距过大另外一个钩子可能在鱼儿屁股后面去了,不容易双飞,但是可能会挂到鱼。

浮钓钩距加大,钓底钩距减小;这是一个钩距变化原则,至于原因在上面的内容里面已经有提到不再赘述。

鱼儿密度大钩距相对小一些

还是那句老话:钓无定法,灵活变通。对于这个钩距没有一个标准的距离,也没有一个通用的准则。在钓鱼的时候多思考,多应变才能做到最好。

最后愿大家调整出有利的钩距大鲫大鲤钓爆护!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可以分享给其他钓友看看哦!如果你也喜欢钓鱼,欢迎你关注蓑笠哥。

延伸阅读

关于上下钩距的细节一定要熟练的掌握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恋上了钓鱼这项休闲运动,但是很多人虽然喜欢钓鱼,但是对于钓鱼中的很多技巧与相关的知识却是了解甚少,相信还有很多的钓友对于什么是钩距还搞不明白。

在今天的话题中我们将一同来学习、了解一下什么是钩距,关于钩距的哪些细节我们一定要熟练的掌握。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钩距,通常说的钩距是:从下钩的钩柄圆头到上钩的钩底的距离,相信比起文字介绍来说,这张形容钩距的图片会更加直观、易懂!

简而言之钩距就是两个钩子之间的上下距离。

有一些钓友们或许会问,钩距在钓鱼的过程中真的那么重要吗?不明白什么是钩距以及钩距中的那些细节我们就钓不到鱼了吗?

当然不能说的这么绝对,但是如果能很好的了解并掌握这些关于钩距的这些细节之后,对于你钓鱼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具体钩距多大才能更好的钓到鱼,这也取决于钓友们所采用的鱼钩以及想要钓的鱼的大小。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钩距,在操作中需要钓友们根据实际情况或自己的喜好结合多年钓鱼的经验来控制钩距。

在此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钩距调整不当所带来的的困扰都有哪些:首先钩距小,不容易挂住饵,而且也会在钓鱼时时常出现,两个钩同时挂进一个鱼嘴中,而无法起到打窝的效果的情况出现,其次钩距大也很容易出现一钩到底,一钩子线弯曲很大的现象。这样一来会为钓友们在钓鱼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们就一起该怎么调整钩距,才能使钓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钓友们一定要观察自己所用鱼钩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所采用的鱼钩大一些的话,钩距就会随之相应的要大一些;鱼钩小一些的话,钩距就会随之相应的要小一些,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让大家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上述所说:将10号钩和1号钩进行比对,看两者之间的钩距有多大,很明显,虽然都是一个钩距,但10号钩的钩距就明显要比1号的钩距大的多。

其次,在钓友们清楚的了解到钓小鱼,钩距短,钓大鱼;要钩距大之后,还要做到,在钓鲫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钩距的实际距离,以保障两条鱼分别吞钩时不会受到来自双方的影响与阻碍,钓鲫鱼对钩距的要求是最简单的,两个钩距大多是可以适宜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可以采用这一钩距,例如鳊鱼的钩距就要取决于钓友们所采用的饵料情况,当然饵料的不同,所采用的的钩距也会随着相应变化,只要钓友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商品饵或颗粒饵类与草类浮钓,所采用的钩距就有着明显的差距。总是不同的鱼类,不同的饵料,不同的鱼钩,所采用的的钩距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最后我们在一起来了解一下上鱼速度的快慢和调漂对于钩距都存在哪些影响。经过实践证明,上鱼速度越快时钩距也就会越大,最大时可达3~4个钩距,但是上鱼速度慢时则不用减小钩距,在钓底时则需要适当的缩小钩距来方便调漂。

台钓如何精确找底和鱼钩不到底的情况


精确找底是台钓底钓时浮漂真实反应鱼讯语言的首要前提,也是钓手准确研判浮漂语言和把握扬竿作合最佳时机的重要保障;没有精确找底的前提,就不可能有钓组系统有效运行的结果,更不可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调目和钓目之间的关系,浮漂的灵、钝将无从判别,渔事必将陷入僵局。

一、为什么要提倡精确找底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调漂的两个阶段和其目的,即分别确定调目和钓目的两个阶段以及寻找调目和钓目的目的;我们确定调目的目的非常单一,是为了平衡浮漂的浮力与浮漂漂座以下钓组的重力,从而实现它们在某种条件下的均衡,这里说的某种条件就是指浮漂露出水面的示目数;

那么,确定钓目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确定钓目的目的从表面上看是寻找浮漂漂座以下水线在水体里的张弛度,实际上是根据水情鱼情确定钓组的灵敏度,这里说的灵敏度是由具体的钓目数来确定,钓目数大于调目数就钝,水线就相对松弛,钓目数小于调目数就灵,水线张力相对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平常钓事中出现的下列渔事现象与没有精确找底有很大关系:

1、浮漂语言紊乱、抓不住口;

2、钓目时高时低、易变、难逮正口;

3、浮漂不稳定、移位、无口;

4、漂无鱼讯、但提竿有鱼;

5、浮漂语言明显、但空竿多;

6、有口无鱼;

7、跑鱼率高;

8、难见顿口、少有正口。

若出现上述情况,杂乱无章的漂相将伴随你心烦意躁地度过龟气弥漫的渔事活动,一旦出现类似问题,不要犹豫,重新找底吧。

二、精确找底时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谈到找底,大多钓友都可意会,但要做到精确找底却常常不易,时常出现一些致命的问题:

1、浮漂计重不穷尽:大多钓友忽视调漂环节中确定调目前的第一次找底,或者说在确定调目时根本就不找底,只是在确定钓目时才找底,殊不知这样的作法恰恰就违背了确定调目的目的;调漂操作中,部分钓友在确定调目时,未考虑钓位水深所需的实际水线长度,随意把浮漂撸到假象中的一定长度后就开始下水调漂确定调目,没有把实际垂钓时钓位水深所需的实际水线长度的重量提前考虑进去,这样调出的调目是不准确的;

2、二次找底不精准:在确定钓目时,要进行调漂中的第二次找底,在这次找底过程中相当部分钓友是对用上钩找底还是用下钩找底大而化之、稀里糊涂,一旦用下钩找底,也就忽略了上钩挂饵后饵重对浮漂的影响,实际垂钓时,原来确定的钓目由于受到上钩挂饵后饵重的影响会减少示目数,这样确定的钓目也就不精准了;

3、调漂找底不压线:调漂时,竿尖至浮漂漂座的风线不压入水体之中,一旦受风、水流、波浪、水面沉积物等因素的影响,浮漂会移位,同时,如果不压水线,垂钓中一旦风线变水线,水线就会对浮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调出的浮漂灵敏度会大打折扣;

4、首次找底不定位:部分钓友误认为调漂时会惊动窝中的鱼,故远离窝点进行调漂,特别是确定调目时大多在钓位之外进行,这样作的结果会导致浮漂无法准确承受钓位所需水线的重量,从而导致调目不准确;

5、一劳永逸不校漂:垂钓中,大多钓友一旦确定出调目、钓目,往往一直要按照事先确定的调钓搭配关系将钓事进行到底,不考虑随着钓事的进行,浮漂可能有吃水、移位等因素的影响,事中不进行必要的校漂,这样也可能出现浮漂语言不真实、调钓关系不准确。

三、怎样做到精确找底

实际上找到了渔事中调漂找底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相应找到了精确找底的方法。

1、在程序上要坚持两次找底

确定调目前要进行第一次找底,目的是为了准确寻找钓组的平衡点,把钓事中需要浮漂平衡的记重因素全部考虑进去,一定不能精简、不能草率,这是为下步准确确定调钓关系和浮漂灵敏度的先决条件;确定钓目时的第二次找底也是必经程序,找到了底才能找到鱼,也才能正确适配调目,同时也才能确定具体鱼事中是钓灵、环是钓钝;

2、在空间上要坚持在钓位找底

两次找底均要在钓位中进行,特别是第一次找底,当首次找底测定出钓位水深后,在空钩半水调漂确定调目时,浮漂向下撸510cm为宜,也就是说在钓组离水底510公分的半水状态下寻找调目,这样就基本上把实际水线的长度重量平衡到浮漂的浮力之中了;

3、在两次找底时要坚持压水线

为了确保浮漂在调漂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第一次找底和第二次找底时均要把竿尖到漂座的风线全部压入水体,以便求得调漂环节的精准性;

4、在第二次找底时要坚持上钩触底

上钩挂坠找底,方能保证双钩到底,把饵重的重量可能要下压浮漂的示目数提前考虑进去,也就使钓目有了稳定性,也才能让钓手在鱼事中准确判断钩饵在水体的状态,避免出现饵轻找不着底或饵早已脱落但浮漂无从反应等弊端的出现;

5、在钓事中要坚持校漂

随着钓事时间的延长,当钓目出现不准确、浮漂语言紊乱、有鱼无口等现象时,你就要考虑浮漂可能吃水了或漂座可能移位等外在因素的存在,那你应毫不犹豫地再次调校浮漂,重新确定调目、钓目,以保证鱼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精确找底是项技术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你要糊弄它,它也会作弄你,鱼事的结果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有人说,精确找底是竞技钓的技术活,野钓无需讲究,此话咋听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你能把竞技钓中精华的一面融入野钓之中,它会让你受益无穷,它也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一名野钓高手;要学会钓鱼非常容易,但要学会比高手多钓一条鱼却非常困难。

钓无定法,适者为佳,个人体会,仅供探讨。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