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自制鱼饵应注意的事项说明

2020-11-20

俗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钓饵。钓饵在垂钓中的重要性相信广大钓鱼爱好者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当你手中有一款好饵的时候你不会针对今天的鱼情恰当的使用,那么再好的东西也是浪费。

该如何使用好商品饵呢?那就是要在了解你手中饵料的基础上,针对鱼情搭配出适合的饵料,并在应用上注意不同鱼种的不同用法。通常鱼饵的大概配比率是:主食80%,副食18%,调味料2%.

一、饵料的颜色

鱼类的视觉相对来说较迟钝。但在常钓的淡水鱼中,如鲫鱼,鲤鱼,草鱼等,在清水中也能见到数米,十几米远处的食物。鱼最敏感的颜色是红、白、黄。利用鱼类偏爱的各种色泽,刺激其条件反射,钓取对象鱼,亦是垂钓高手的重要一招。

1、深褐色,咖啡色

杂食性鱼类中的鲤鱼,由于长期习惯在池底,河浜底端、湾子口的淤泥里觅食,故对以上色泽的饵料感兴趣,菜籽饼粉,发酵过的酒糟,烘过的麦麸等饵,其本身的自然色泽较为接近褐色,咖啡色,故引诱鲤鱼效果特好。

2、黑色,暗红色

相近这些色泽的饵也比较多,如螺蛳肉,芝麻粉,蚯蚓粉,猪肝,商品颗粒料饵等等,这类饵其天然色泽对青鱼,鲤鱼,鲶鱼等有很大的诱感力。

3、白色

对淡水鱼来说,喜欢白色饵的比较多,特别是鲫鱼,草鱼,湖泊中,溪流中白鱼,餐鲦鱼等,它们可能由于习惯生活于水的上,中层干净水域,所以对食物的色泽也偏向白色和淡色,以大变,小麦粉,玉米面为主配制的饵料均近似白色,引钓上述几种鱼效果极佳。高手们时常在本身不太白的粉料中添加点白粉,把饵料染成白色。在肥水,深水体垂钓中常能起到现奇制胜的效果。

4、绿色

以青草色为代表的草绿色,也许是草鱼,鳊鱼经常吃青草,菜叶,树叶等缘故,因此它们特别偏爱此色,不少商品饵中均添加了海藻,水藻植物,使其饵与天然草绿色十分接近,加上它的天然青香,草鱼,鳊鱼见饵就有吞上钩率明显比其它色饵要高。

5、淡黄色

小米,玉米磨成的粉一般是淡黄色,以这类原料为主,经加工的商品饵市场上也已不断出现,象老鬼九一八鲫鱼饵,锦龙鲫帅饵。用这些饵在肥水和水色较浑浊的水区垂钓,鱼儿在数米远就能见到,刺激它们的索食兴趣。淡黄色,黄色,黄色的饵也是鲫鱼,草鱼,鳊鱼,喜爱之色。

总之饵料的应用,也要因水、因鱼、因地而宜。不同的水质、天气、鱼情,特别是平常鱼吃的食物之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水质较肥的池塘鱼喜食清香素食,而水质较清瘦的江、河、溪、库里的鱼偏爱荤食,冬春季宜用鲜活的荤食,夏秋季宜用素食。配料一定要新鲜,不能有霉变味;

形应圆润,不能有尖刺和棱角,便于鱼吞咽;色以黄、白、红三色为佳,浑水深水用浅色饵,清水浅水用深色饵;味要有针对性,一般鲫鱼喜香甜,草鱼嗜淡酸糟味,鲤鱼爱香腥,鲢鳙偏酸臭,钓手能泡制出本处鱼喜爱之色的饵,很快引鱼竞吃。也是制胜一着。

二、饵料的软硬

传统钓法中采用动物性钓饵的选手均有这样的体会:用煮熟了的发硬的虾仁,以及螺蛳的头段远不如活虾仁和活螺蛳当场碎壳去头段后的尾段软肠挂钩钓上钩率高。可见,饵料软硬这一物理性能对上鱼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智商较高的鲫鱼的吃食咬钩过程来看,在正常情况下,它见饵不会冲过就吞,要经过探,试,尝,吞几个程序。鱼儿被引诱进窝点后,即使合口味的饵也是先探,哪些是可食之饵,哪些饵吃了没危险,确为安全之饵再试吃,尝吃,一切正常才开始吞吃。例如我们在垂钓中装钩之饵较硬,只见窝中层层泛出鱼星但少咬钩,时而有几次轻微点动,这就是鲫鱼在探试吃饵。有时即使钓上几尾也不会连着上钩,而且吸饵时浮标信号不够明显。而当钓者装钩之饵换上软饵时,可见不同的效果,鲫鱼吸入口中大胆无虑,浮标短促有力的下顿幅度也大得多,说明这些不懂事的小家伙对饵料的软硬也十分敏感。

三、饵料的松散度

初学台钓的钓手对饵料的这一物理性不会很重视,他们体会不深,可以说还未找到这方面的感觉。在看见高手们连着快速上鱼时,还以为他们的饵料对口,添加剂起作用。当高手们送给他们一包饵料在相邻垂钓时上鱼率却不高,细看才发现饵料制作的松散程度也是垂钓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饵料松散度在垂钓中的应用,其侧重点不在于钓,而在于引。台湾已故钓鱼名人廖心阳先生说过:引鱼比钓鱼更为重要,引不来鱼,就谈不上钓鱼。台湾钓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诱钓合一,边钓边引,引钓结合。

饵料泡制好了,特别是膨化类饵,可起到越钓越多的效果。当然这类饵的泡制有不少技术要求;如东峻鲫鱼饵,其水与饵的比例是1。2:1为适当。水,饵稍加拌合后应停放几分钟,让饵吸足水分,再拌和几十下,同时用力压挤,排出饵中空气,需粘者则复挤压几下,要松散者则少拌压。

高手们在泡制时,把饵一开始拌压就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少拌和的作为底饵诱鱼用,其入水很快化散漂荡于水的中下层,引鱼入窝。一部分为挤压拌和作为装钩钓饵,化散较慢。如以钓鲢,鳊为主,则将松散的饵抖落在水体的上,中层,引鱼汇集而钓之。要垂钓底层的鲤鱼,鲫鱼,那要将饵料多拌压几下,让饵沉底后再抖散。

竞钓高手们对饵料泡制的松散程度均视上鱼的情况作不断调整,易散化的饵料会引来太多的鱼汇集钓点,鱼多了会在钓区打架,反而钓不上鱼。太粘,少化散的饵料虽中钩率高但引鱼汇集效果差,鱼进窝的密度差,钓得少,成绩肯定不会好。以鱼情正常,鱼密度不是十分高的钓池为例:

1、装钩饵粒在落入1、5米水深过程中,沉底之前中途应能散掉三分之一。

2、所挂饵粒应在2分钟左右化散完较适宜。

3、以黄豆般大小的饵粒不专门补大团饵的情况下,饵落底五秒钟内浮标即有鱼信反应,上鱼且持续不停。

如钓上了几尾,十几尾后出现停止鱼讯,这除了饵粒太小外就是饵料太粘,不易化散。所以才引鱼不够

1、先说鲫鱼

(钓鲫重状态)

鲫鱼是垂钓的时候最常见的施钓对象。钓鲫鱼的时候一般我们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到饵的状态!我们常说的饵的状态主要指饵的大小,比重,粘散,软硬,雾化,是否返水等物理状态。那么我们在配置鲫鱼饵料以及开饵的时候就要注重这些方面,不仅要知道我们手中主要饵料本身的组成,还要了解搭配用的饵料的物理组成。

比如在使用颗粒类主饵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知道你用的这种颗粒饵的本身组成状况,是否很粘以及颗粒的大小。在搭配的时候要考虑加入调节状态的饵料。例如老鬼的5号鲫,丸九的感叹和可揉小麦蛋白,三元的独步,天元的猾口鲫以及天元可揉拉丝粉。

这些状态类饵料在加入到颗粒饵中后能很好的改善颗粒本身的粘散度和更好的在饵中组织出一张网控制已配置好的饵料入水后的散落,来更好的适应鱼口。

在使用麸素一类的饵做主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加入小麦蛋白还要加入一定量的增粘物质,如寒梅粉和粘粉。麸素本身没有粘度,利用加入的增粘状态饵使饵料在我们要求散化掉的时间脱落完毕。

而在使用薯粉一类的饵料的时候,因其本身有一定的粘度,所以如果不是特殊的情况不要加增粘剂。只是根据鱼情适当调节饵的软硬雾化等状态来适应鱼口就可以了。

钓不同的水深饵的状态也不能一样。钓浮的时候的饵一定要快速雾化散落,比重要轻。这时不论拉饵还是搓饵如果需要加入纤维饵来配合在钩上装饵的时候一定要加入短丝的纤维饵(如丸九的黄鲫),确保饵入水后的规则伸展和较容易入口的特性。

钓底的时候要根据水深在饵中加入长短不同的小麦蛋白纤维以便安排它们在水中的脱落顺序,达到快速到位的目的。如果水比较深就要加长丝的蛋白纤维(老鬼的小麦蛋白和丸三,丸五,阿法21都是这种长丝的),使饵到底才开始脱落。水不是太深的时候一般为了适口性好些都加入中长丝的小麦蛋白(天元的拉丝粉比较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饵料的返水问题。返水主要是因为饵里的组成结构被破坏掉才产生的现象。这对装钩上饵是很不利的,到了水下鱼的吃口也不会那么好。要调整饵料的返水,只有在配置和开饵上下工夫了。一般在配置饵料的时候加入些麸素系列的饵料,(如丸九的GTS,、老鬼的麸香鲫,或是钓鱼王的烤麸饵等)麸素由于本身的组成与水的亲和力比较好,和饵料中的其他元素也较容易交织在一起。能比较好的控制饵的组成,抑制返水。如果没有麸素加入,那么在开饵的时候最好用温水开饵,这也能较长时间的维持饵的良好状态;如果以上办法都没有用,那么建议您开饵的时候少开点,发现有返水现象,马上换饵。你糊弄水下的鱼,它们就会糊弄我们,状态不行的饵上钩的状况一定不会好。

钓100克以下的小鲫鱼的时候,饵料一般不能开的太硬,拉出的饵团一定要小而均匀。搓饵也要小。这就是常说的饵料要适口。开始做窝的时候饵的雾化一定要强,散落一定要快,以达到快速引鱼到位的目的。钓浮时如上鱼的速度正常可以直接持续雾化,较慢则以搓饵钓浮。如果是钓底就要换上入水后散开状态比较规整的饵避免乱窝。

大鲫鱼一般都活动在离开水底一段的距离。我们根据它的这种生活习惯可以用大而松散的饵团钓浮标快到钓目位置的接口,这时配置饵料一般需要长丝蛋白。但在自然水域饵不要太多的雾化。这里的个体较大的鲫鱼比较喜欢干净些的水域,过多的雾化会使他们感觉到危机而渐离钓点。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大鲫鱼一样可以浮到上层,在有一定密度的混养池用短丝散化均匀的饵打节奏钓浮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在杂鱼中钓鲫鱼或是小鲫中拿大鲫的时候,饵的状态就更尤为重要了。这个时候一般可以开两软硬两团饵。但制作过程中和开饵手法上一定要控制饵不要过度的雾化。

小鱼对雾化的细小颗粒太感兴趣了。垂钓时要看所钓水域里的鱼喜欢吃哪种饵,如果硬饵也可以钓到鱼,那么这种状态的就是首选,软饵备用!!但硬饵也要硬的散些,既硬又粘的饵的引鱼和垂钓效果都不会很好。在杂鱼不是很多的水域不要加太多的纤维饵。

而且可以在配料中加些丸九的尺上或1:1调节这种饵的粘散,并使其入水后有微弱的到底雾化,但一定要多打,打饵是为了控制饵的中途雾化,到底后稍微的雾化会引来不太多的小鱼杂鱼,但随之而来的大鲫会驱散小鱼使我们达到小中钓大的目的。垂钓过程中如发现硬饵有动作但中鱼率很低,那么就要换上软些的饵,但软饵开的一定要粘。要禁得住小鱼的啄咬。

如果是在小杂鱼较多的水域,避免它们吃饵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这时的饵一定要加*量的纤维蛋白,多打狠打,而且水不要加多,饵到位后要让饵在水中停留较长的一段时间。等大鱼吃饵。

最后在钓鲫鱼的时候钓手比较头疼的就是猾鱼了!猾鱼因其吃饵较刁滑而不容易上钩,这不仅要求我们在钓组上要有一定的变化来应对。更重要的是饵的状态。猾鱼之所以难钓是因为它们在吃饵的时候大多只是啃咬饵的边缘或是在冲散钓饵后吸食散落的细小颗粒。

根据它的这个吃饵特性可以加一些蛋白纤维类饵,但是一定要注意加入量。钓猾鱼之所以大都使用搓饵,这是为了使饵到位后的形状较整齐,猾鱼吃不到饵边缘的絮状物,就只有吃钩上的钓饵了。

2、在说鲤鱼

再说一下钓友们都比较喜欢钓的鲤鱼。 (钓鲤重窝子)

鲤鱼的吃口一般都较重,吃饵也比较谨慎,一定要引鱼到位才会有好的钓获。不论是在竿塘还是在比赛的混养塘,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和维护好窝子。

竿塘中的鲤鱼一般密度都不是太大,而且常有小鱼和鲫鱼在塘中穿梭。钓这里的鲤鱼首先要打窝。最好是用钓饵来做窝,因为你使用其他的窝料做窝的时候,引来鱼后,即使钓饵优于窝料,进窝的鲤鱼也要有一段认识钓饵的时间,这对在竿塘想用有效的垂钓时间钓取更多的鲤鱼是很不利的!所以最好要用钓饵直接抽窝,不停的定点抛竿。

使饵料在水中钩饵的运动轨迹上散落雾化,并在水底形成一定堆积区扩散诱鱼。如果饵料做的比较成功,那么一般拇指肚大小的饵打十几竿的时候水底就应该有直径30--50公分的堆积范围区。开始做窝的时候饵一定要干散,要求一入水就开始有细小颗粒雾化脱落。鲤鱼之所以能进窝并不只是靠的它的味觉,更重要的是视觉因素。

虽然鲤鱼大都是水底贴底拱食饵料,但他们在游动的时候都是在离底一段距离的位置,还有好多特定水下环境的水域里的鲤鱼会在水的上层和中层出没。所以饵入水后细小颗粒的缓慢飘散是很重要的诱鱼手段。鲤鱼见饵追饵是好多钓友还没注意到的很重要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以我们在开始抛竿做窝的时候,饵入水后的雾化脱落能在大线的下滑轨迹上以及子线的直径圆范围内造成很好的视觉效果!使钓点附近水域的鲤鱼能对这些不断飘落的细小颗粒产生兴趣,而游向窝点。然后饵料中的一些化学诱鱼剂才开始发挥作用,使得鲤鱼产生摄食欲望,进窝吸食窝饵。

又由于打窝的饵料散落在水底,它们一下子根本无法吃进太多的饵料颗粒,才能长时间的在窝里逗留觅食。这样做窝的工序就完成了!当我们发现浮标有大幅度的动作后,就要在上饵的时候把饵料多搓几下,使钓饵在水中能停留较长的时间让窝里的鲤鱼发现细颗粒饵堆中的大团饵料并吃进钓饵。

在竿塘钓鲤鱼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控窝。所谓控窝就是在我们在保持一定的频率打进饵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旁边的钓友,观察你在打下饵料的同时你附近的钓友的上鱼情况。当发现你的窝里有鱼后,在你旁边的钓友除了比较会控窝的高手外,其余的都应该基本停竿。

如果别人还是上鱼,那么你的窝子就做的不成功,鱼引的还不到位。那么就要继续抛竿引鱼。在开始上鱼后也是一样,控窝也不能忽视。如果你上了几条停口了,那么一是你的窝子的续诱不是很成功,再就有可能旁边的钓友把你的鱼引走了,看看别人的上鱼情况然后根据判断维护好你的窝子才能保证继续有鱼问钩。m.diAOyU007.cOm

在自然水域钓取鲤鱼窝子就更重要了。这里的鲤鱼密度很小,多打窝才能引来鱼。而且要注意的是窝里要有实实在在的颗粒。在打饵做窝的时候最好在加水的搅拌后的饵里加入一定量的干饵,商品鲤鱼饵用来野外垂钓的品类里面一般都有较多大颗粒。

这个在野外做窝的时候很是重要。野外小杂鱼很多,做大窝不要怕引来的小鱼。先被饵引来的小鱼在窝中吃饵,要有更多的颗粒供它们啃食,它们在窝里游动的时候身上的鳞片折射的光线会被远处没有进窝的大鱼看到。

这样没有看到窝料散落和没有感觉到饵中的化学诱鱼剂的作用的大鱼会被这种窜动的折射光吸引过来,所以在野外光诱也是很重要的手段。进窝后的大鲤不象竿塘中的鲤鱼,对商品饵比较熟悉和比较留恋,进来吃完就走,窝里要有实在的东西才能留住它们。

竞技钓混养池的比赛里第一场开始做窝和在竿塘中垂钓是一样的,都要尽量的重雾化散落做好窝。因为钓位间距很近,抢鱼很重要。但从第二场开始往后的几场里,做窝就要小心了,换好钓位后 到了别人的窝子里,由于第一场都尽力的打饵做窝诱鱼,那么每个窝里都有一定还有鱼,这时只需少打几竿做个小窝维持一下窝子就可以开始垂钓了。

特别在后几场混养赛的时候,一般倒数第二场和最后一场上来的时候都不要做窝了,这时的鱼都比较慢。前几场的铺天盖地的打饵使水底的饵料堆积很严重,什么味都有,鱼的食欲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只要能拿上来几条鱼就应该不会丢分了。开硬散软粘两种饵,如果发现散饵钓离底不行,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粘饵糗鱼了,不过时而的提竿逗引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商品饵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用,用对了就上鱼。到了钓场,凭借对饵料的了解根据你自己的实战经验结合手中掌握的水情和鱼情资料一定可以搭配出一款适合这里的鱼的饵料。

小编推荐

使用中药配制鱼饵的注意事项说明


现在市面的鱼饵五花八门无论是各种商品鱼饵还是钓鱼小药在到中药鱼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钓更多的鱼。下面就中药鱼饵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能不能用中药配制鱼饵?此问题在钓友中有两种看法:

同意用者认为中药系人吃的药,又是自然植物,有毒甚微,用亦无妨。反对者认为是药三分毒,不应用药物做钓饵。我认为现在特别强调保护环境,凡有碍此者,不用为宜。尤其是一些毒性较重物质,更不可使用。

2.现在一些人所说的当鱼饵的中药,大都是指花椒、大料、丁香和山奈等这些带芳香味的东西,它们有药物作用,但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将它们当调味品。如果仅是使用这类东的效果较好。但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随着条件的变化,鱼的口味也不一样。例如某种香料在这里用特灵,换个地点就不灵了。鉴于此,就不应将某种香料看成万能饵,每到新地方垂钓,应先进行试钓,以免误事。

钓友们常提到的一种中药阿魏钓鲢鳙。它是一种外用的中药,有一股烂葱味,可将其泡水,滴入饵中使用。由于此药既有微量毒素,且产量低,一般中药店都没有,再者用此药入饵绝非神效,不用它照样可以钓到鲢鳙。这种味道也不难仿制,如用洋葱头或大葱,将其切碎,用水泡沤几日,即可获得同样的味道。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供参考。

配制香味鱼饵技巧及注意事项说明


怎样配制香饵?使饵料含有香味是从古至今配制鱼饵的一种方法,很早以前就有香其饵的说法。由于鱼的嗅觉器官特别灵敏,水中的各种气味鱼是可以通过嗅觉辨别的,而香味,是许多鱼十分喜爱的气味。如鲫鱼,鲤鱼,鳊鱼,对香味饵特别钟爱。现在,许多钓友都十分注意在配制饵料时添加香味,但是,在配制和使用香饵时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在选料上,使用的量上都应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

(一)哪些香料可用来配制香饵?

1、酒类:因为酒类本身就有醇厚的香味,因此,可以用白酒直接兑到饵料中,这样饵料就有了香味。使用酒类配制香饵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并非越香越好。也就是说,要注意香气的浓淡度,闻着应该是略有香气,而不是浓的刺鼻的香气;二是不要同时使用几种酒,混合多种就的酒香肯定是不纯正的,是一种怪怪的香味,这种香味鱼并不喜欢,钓鱼效果肯定不好;三是酒的质量也并非越高级越好。钓鱼毕竟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不必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如果你用200多元500克的五粮液来泡饵料划算吗?工薪阶层的普通钓鱼人不会这样做的。当然,若酒质太差也不好,劣质酒是用酒精勾兑的,香气并不纯正,有刺鼻的苦辣味。用普通曲酒就行了。

2、果酱类、果汁类:有些果酱和酱类有香气香味,也可用来配制饵料。如芝麻酱及榨过油的酱渣都是很好的香料。凡是有香味的果汁也可用来配制饵料。小磨香油特别香,是配制饵料的上等香料,钓鲤鱼、钓鲫鱼效果都很好。

3、香水类、香精类:香水、香精用于配制饵料,使用效果尤佳。食用香精的品种很多,香型也不一样。如橘子香型、香蕉香型、苹果香型,荔枝香型、香精浓度越高,香味越浓,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用得最多的是香草香型和香兰素香型。有些香水的浓度比香精还要高,因此要特别注意用量,用量过大其效果适得其反。为了把握浓度,可用白水稀释一下,以降低其浓度,用时容易掌握。香精、香水也可用来蘸饵。在曲酒中滴一些香水,等于稀释了香水,用来蘸饵料,香度合适。

4、粉末类香料:使用粉末类香料最大的优越性是随用随取,用多少取多少,剩料易长久保存,既实用又方便。粉末类香料就是把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粉碎成粉末状。许多中药材都有香味,如山柰、丁香、细辛、木香、大茴、排草等。粉碎的办法是回家用微型绞轧机,也可请集市上卖胡椒、辣椒面的小贩加工。用量大的话,可请中药店代为加工。豌豆、胡豆(蚕豆)炒熟后也都有浓郁的香味,炒熟再粉碎、粉碎后再炒熟均行。然后拌到麸粉、饼粉中使用、钓鲫鱼的效果最为突出。这些粉也可做蘸饵粉。市场上出售的许多调味品也可用做配饵的香料。如五香粉、十三香、等。还有许多糕点也有很好的香味。因为这些糕点是用面粉制作,又加有香料,其香甜味十分醇厚,如满口香,香糕,寿糕等。芝麻炒熟后香味纯正。许多钓友都是把芝麻炒熟再碾碎成粉末状,拌人饵料中,无论是做诱饵,还是做钓饵、蘸饵都非常有效。

5、鲜植物香料:许多植物都含有香味,这些植物也包括人们食用的蔬菜、瓜果。如:香草、鲜紫苏、荆芥、大茴叶、香瓜(瓜瓤)等。把这些植物剁碎(或取其汁水)掺人饵料中,从而增加了饵料的香味。香瓜瓤(甜瓜)特别香,又有黏液,易于配制面粉类饵料。大蒜或糖蒜都有很突出的蒜香味,这种蒜香味(甚至有些臭味)是许多鱼喜欢的气味,尤其是拌入诱饵中诱鱼效果十分好。笔者的一位亲戚说在饵料中加蒜瓣汁的方法,笔者近几年一直使用该方法,诱鱼效果突出。同在一口塘中钓鱼,笔者的钓绩往往好于其他钓友,这与使用蒜瓣是有很大的关系。使用蒜瓣的方法是:在配制好饵料后,用2~4瓣新鲜生蒜,捣碎出汁,然后连汁带渣倒进饵抖中,再拌一拌,扎紧袋口就行了。春夏季一般在临出发之前的早晨在家拌好。到了钓点,解开袋口,香气十分浓郁。

配制香饵的方法

1、拌和法:有些含有香饵的物质可以直接拌到饵料中。如曲酒、啤酒、香精、芝麻酱、芝麻粉等,中药材如丁香、细辛、山柰等先粉碎成细粉状,然后拌人饵抖中。米酒也可以直接拌人饵料中。

2、先泡后用:用曲酒泡小米、细碎米。用酒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现泡现用也可以,但效果不如长时间浸泡。当然,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情况。气温低时(如在15摄氏度以下)浸泡的时间应长一些(10天以上),气温高时(25摄氏度以上)浸泡的时间可短一些(一周左右即可)。中药材先切成小颗粒,然后用酒浸泡。浸泡时间应比泡小米的时间更长一些,但用量很小。通常的用法是将饵料拌好后临使用之前向每料中滴几滴即可。因为香味很浓,饵料的香味会有刺鼻的感觉,反而不好。桂花、茉莉、蒜末也可以先用酒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使用。

3、捂闷:无论是将香料直接拌入饵料还是先用酒浸泡,使用之前都应扎紧袋口,捂闷一段时间。气温高时,捂闷时间短一些;气温低时,捂闷时间应长一些。其原理是让香味完全渗到饵料中,其香味持久,增加诱色,钓鱼的效果好。大蒜香味独特,使用时将蒜捣碎,略加一点水拌和,然后倒进饵料中。

4、烘炒:麸皮粉、糠粉、饼料粉、芝麻粉、豌豆粉都可以先用文火慢慢烘炒,炒后的这些物质便有了香味。

5、熬煮:有香味的中药材除了用酒泡,还可以用水熬煮,经过熬香后,药味溶于水中,将此水倒人饵料中。此法简单,随煎随用,比用酒泡方便快捷。不足点是未用完的香液不易存放,过几天会变质。就存放讲,不如用酒泡。另外煎煮时宜用小火,像人们熬中药一样,煮开以后就用文火,不宜用大火快煮。

配制香饵应注意的问题

1、选材宜精不宜杂:含有香味的配饵原料很多,配制饵料时只宜选用少数几种,不是越多越杂越好。如用中药材,只用其中的2~3种即可。药材的量只占酒液量的1/5或1/10即可。否则药味太浓,使用效果并不好。使用香精作添加剂也是如此。只用某一种香型。至于用什么香型,要看所钓的对象鱼喜欢什么气味。什么鱼喜欢什么香味的饵料,要在实践中摸索,找出规律。如:鲫鱼喜欢酒香型,草鱼、鲤鱼所喜欢的香型比鲫鱼喜欢的香型更浓一些。

2、香味的浓淡应适宜:配制香饵并非越香越好,应掌握其用量。尤其是使用香精更应注意其用量。为此,可先将香精滴入清水中,用鼻子闻闻,淡了再加香精,浓了再加水。当你认为恰到好处时再倒人饵料中,这样把握自然大一些。用酒泡的中药液也是如此,应掌握其浓淡度。气味的浓淡,在不同的季节使用方法也不一样。通常的做法是:夏天,气温高时,香味宜淡一些。冬季,气温低时,气味应浓一些。另外,还应根据水面的大小使用香饵。水面大、水域宽阔,饵料的气味应浓一些;水面小时,如村庄的小池塘,用饵的气味应淡一些。有风时,水中有波浪,香味应浓一些。水面平静时,香味应淡一些。

3、并非价钱越贵越好:食用香精的价格差别很大,选用时不一定是价钱越贵的越好,关键看是什么香型,用来钓什么鱼。麝香较贵,1克纯正的麝香至少在200元以上,若用此物化水配饵,确实不划算。瓶装香精有重量上的区别,有小瓶装,也有大瓶装,购买时宜选用小瓶装的。若瓶太大,一时用不完,时间长了会失效。现在渔具店出售的成品香精品种很多,无论是购买或是使用,都很方便。

使用中药配制鱼饵的注意事项


现在市面的鱼饵五花八门无论是各种商品鱼饵还是钓鱼小药在到中药鱼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钓更多的鱼。下面就中药鱼饵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能不能用中药配制鱼饵?此问题在钓友中有两种看法:同意用者认为中药系人吃的药,又是自然植物,有毒甚微,用亦无妨。反对者认为“是药三分毒”,不应用药物做钓饵。我认为现在特别强调保护环境,凡有碍此者,不用为宜。尤其是一些毒性较重物质,更不可使用。

2.现在一些人所说的当鱼饵的中药,大都是指花椒、大料、丁香和山奈等这些带芳香味的东西,它们有药物作用,但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将它们当调味品。如果仅是使用这类东的效果较好。但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随着条件的变化,鱼的口味也不一样。例如某种香料在这里用特灵,换个地点就不灵了。鉴于此,就不应将某种香料看成万能饵,每到新地方垂钓,应先进行试钓,以免误事。

钓友们常提到的一种中药“阿魏”钓鲢鳙。它是一种外用的中药,有一股烂葱味,可将其泡水,滴入饵中使用。由于此药既有微量毒素,且产量低,一般中药店都没有,再者用此药入饵绝非神效,不用它照样可以钓到鲢鳙。这种味道也不难仿制,如用洋葱头或大葱,将其切碎,用水泡沤几日,即可获得同样的味道。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供参考。

配制爆炸钩糟食鱼饵配方的注意事项


海竿爆炸钩是钓大鱼的利器,但是关键的一点就是爆炸钩饵料的配制,爆炸钩饵料讲究诱鱼、留鱼、状态等。下面就讲解一下配制爆炸钩饵料的注意事项。

很多钓友配制爆炸钩饵料一般使用商品料,比较省事。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在商品料中掺一些小鸡饲料。

因为鲤鱼的食谱非常广泛,自制的话可选的原材料很多,比如玉米粉、麸皮、菜子饼、碎玉米、小鸡饲料等等。制糟食的方法很多,糟食的成分也不尽相同。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制的思路。一般来说,糟食需要包含下面几种成分。

粘结成分:将各种成分粘结在一起,保持饵团的形状。这是糟食必须要有的成分。例如:商品料、面粉、红薯或米饭等。

残留成分:饵团投入水中后开始溶化,诱鱼成分等细小的粒子散开,如果饵团没有有效的残留,即使鱼被引诱来,那么鱼就饵咬钩的概率也会下降。所以在钓组周围要有一定的饵料残留。例如:颗粒饲料、黄豆、玉米粒或小鸡饲料等。

诱饵成分:味道刺激或粒子细小的,能够在水中扩散,把鱼从远处引诱过来的成分。例如:麦麸、鱼粉、白糖或蜂蜜等。

综上所述,通过粘结成分保持了饵团的形状,投入钓点后,诱饵成分负责把鱼引诱过来。然后,来到钓点附近的鱼会被残留饵所吸引,或者在吸食残留饵的同时将鱼钩吸入口中,或者发现了钩子上单独挂的钓饵并就饵。

至于各种成分的比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作为一个参考,粘结成分:残留成分:诱饵成分=3:3:4。

千万不可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你所选材料的性质和当地具体的水情鱼情来调节。粘结成分太少,饵团在抛投过程中容易空中解体;相反,太多的话,饵团又长时间不溶化散开,起不到诱鱼的效果。

一般来说饵团在10分钟左右化开是比较理想的。在流水的河川施钓或者小鱼比较多的夏季,就要适当提高残留成分的比例。而冬季,鱼的活性下降,就可以相应减少残留饵的比例。

配制鱼饵过程中加水量的控制说明


目前商品饵的使用已经是一种趋势而且日益横行,稍有一点研究的人出门垂钓都要开一款拉饵出来亮一亮,但是真正能开好饵料的人却不是很多,且不说现今饵料的五花八门、花样繁多,搭配起来就是一件很难选择的事情,单单是饵料中的加水问题就会困扰很多人,看似简单的加水其实却是饵料状态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在这里提一点我自己的建议,希望对广大钓友有所帮助。

一、饵料的加水方法

一般般来讲饵料的加水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向饵料中加水;另一种是向水中加饵料。

第一种办法用的比较多,主要是将需要的一种或多种粉状饵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并混合均匀,量出适量的水一次性添加到混合好的饵料中,然后均匀的搅拌,值得注意的是搅拌好的饵料一般要松散的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攥成团。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如果手法稍微欠缺,开好的饵料中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硬的小硬块。

第二种办法是将饵料均匀混合好后,添加到量好的水中,一边向水中倒饵料一边晃动饵料盆,饵料全部倒完之后进行搅拌。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但是解决了饵料因吸水不均匀而产生的硬疙瘩。

二、饵料的加水量

这个应该是大多数钓友特别是新手最关心的话题。每一种饵料都有自己最适合的加水量,当然因为垂钓环境和鱼种以及鱼的特点的不同,同一款饵料的添加水的量也不是完全一定的,这里面有一个参考,那就是买饵料的时候,饵料的外包装袋上的加水量标示。一般的加水量都是在1:0.8到1:1.5之间,比较常见的都是在0.8到1.0之间的。这个加水量是在饵料的研制初期进行测试,成品之后再进行验证得到的中间值,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最佳加水量,但是因为一款饵料使用的地域、水域、温度的不同,饵料的加水量的最佳值就会改变(最佳值并不是垂钓的最佳,而是指饵料状态的最佳)。假如想开一款相对比较硬又不失雾化状态的饵料,实际加水量就要比商品标识上的加水量少,从1:0.8调整到1:0.7,从原来的1:1.2调整到1:1.1甚至是1:1.0。

一般来讲,饵料包装上的饵水比可以显示饵料的吸水性,如果标示上提示的加水量大,就表示这款饵料的吸水性强,那么加水之后需要静置,使饵料完全吸水的时间久越长。一般鲤鱼饵的加水量就比较大。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加水量和饵料的雾化状态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加的水越多饵料物化的越快,其实不然,饵料加的水越少,饵料越硬,但是雾化更快,大家一般习惯将饵料开的比较软来增加滑鱼的适口性,将饵料开的硬来增加诱鱼效果。

三、饵料加水的影响因素

1、水温:主要针对颗粒的浸泡,很多钓友喜欢去鱼塘钓鱼,经长时间的总结之后大家都找到了最有效的饵料,就是原塘颗粒。很多人喜欢用开水将饵料泡开后使用,这样可以增加饵料的香味,但是却会使饵料变粘,持钩性降低,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开水变成凉水,但是要把泡饵料的时间延长。

2、气温: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天气炎热的夏天开好的饵料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状态,深秋或初春就不行,原因就是温度对饵料有影响,除了调整开饵的水温外还要注意,一般气温高的时候稍微少加水,气温低的时候可以相对稍微多加一点水。

3、垂钓对象鱼:一般来讲,鲤鱼和鲫鱼饵要比较软,开饵的时候加的水要稍多一点,草鱼需要的饵料就没有那么讲究,其他鱼种也一样,要根据鱼的需要来改变饵料的加水量。

4、钓点水深、是否流水:主要还是要归结到饵料的雾化状态上,根据需要的雾化状态和持钩性来决定加水的多少。

四、已经开好的饵料的水分调整

很多人开的饵料,特别是初用商品饵的钓友开的饵料,可能水加的不是很很合适,开好的饵料不达标,扔了可惜,用着效果不好,这时就需要调整水分。一般分为加水和去水两方面。

加水:一般分为拉饵和搓饵两种饵料的水分调整。搓饵一般是将饵料在饵料盆中压成饼状(片状)用手背沾水对饵料进行挤压,然后再打成团,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几次,绝对要避免直接打碎饵料加水后再揉搓的现象,会严重影响饵料的雾化。拉饵的加水一般是将饵料团从中间掰开,截面上沾水少许,再按原状压实,调换位置重复此操作,直到水分合适。

去水:有人把干粉直接加到水分过大的饵料中,这是不可取的,我的办法是岀钓的时候带一些卫生纸(不要带香味的)或者是吸水性强的吸水纸,如果饵料水分过大,就用纸巾将饵料包裹,稍作挤压,这样纸巾就会将多余的水分吸收掉了。

五、避免返水

饵料的返水是垂钓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情况,最好的饵料也会返水,只是开始返水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饵料开好30分钟后就有反水情况。尽量延迟饵料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是用温水开饵,但是垂钓条件有限,可能不好实现,此外,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开很多的饵料,随用随和,虽然麻烦,但是可以保证饵料的最佳状态。开饵的时候不要将所有的饵料都打成团,可以散状放置,随用随打。开好的饵料可以一分几份,暂时不用的饵料用湿毛巾盖好也能有效的防止饵料返水。

最后,饵料的加水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佳值,也不是看看帖子就能成高手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努力才能随心所用,才能找到一款饵料的最佳状态的加水量,才是钓鱼的高技。同时欢迎广大钓友相互探讨和指正

影响鱼饵配制的六个因素说明介绍


配制饵料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考虑的因素是:

1、所钓的鱼种是什么:配制饵料的目的是为了钓鱼,因鱼种的不同,他们所食的饵料种类也不同,如基于喜食蚯蚓,小米,麦麸和有香味的饵料,鲢鱼喜食有酸味的饵料,鲤鱼喜食有甜味的饵料,所以在配制饵料时首先要考虑所钓的对象鱼是哪种,然后再选料上,气味的调拌上因鱼而异,当然,有时不只是单纯为钓某一种鱼,在一处水域中混养着多种鱼,因此所准备的饵料也是多样的,通常的做法是准备多种干料,到时随用随配,灵活调配,有许多鱼也不是单一的食性,既食荤饵,也食素饵,一种饵料会适应好几种鱼的食性,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2、气温、水温情况:鱼的生活受着气温、水温的影响,鱼也像人一样,有它合适的生长温度。大多数鱼最适宜的气温是20~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鱼基本上不吃食(少数鱼除外)。气温低于5摄氏度也很少活动,气温在0摄氏度时基本停止摄食,鱼食欲旺盛时食什么都有滋味,食欲差时,对食物就格外的挑剔,鱼也像人一样,天热时想吃素食,天冷时想吃荤食。所以,配制使用饵料时要考虑气温,水温的状况,气温高时,饵料多用素料,即多用植物性质的饵料,气温低时,多选用蚯蚓,红虫及家禽的内脏做饵料。不过,草鱼,鲢鱼是不怕高温的鱼种,气温在37摄氏度时照样十分活跃,食欲不减,荤食素食都吃,当然食素食的量大于食荤食的量。

3、水质因素:水质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影响食欲,生活在不同水质的鱼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钓鱼人常把不同的水质分为肥水和瘦水,所谓肥水,就是水中所含的腐殖质较多,可供鱼食用的微生物,小昆虫,软体动物较多,瘦水中这些物质相对少一些,鱼常常缺乏食物,这两种不同的水质会影响到鱼的食欲,肥水中的鱼由于不缺食物,因此对饵料比较挑剔,因为他们的食性有习惯性,其他食料可能使他们感到生疏,因而拒食。瘦水中,因食物缺乏,鱼儿可能饥不择食,比较贪食,尤其是对动物性质的饵料尤为喜爱,像人们的饮食一样,吃素饵多了也想吃些肉食。在肥水塘中的鱼吃荤食多了也想换换口味,吃些素食。

因此,钓鱼人在肥水塘垂钓多用素饵,而在瘦水塘垂钓多选用荤饵。不过,若水质过肥,水中腐殖质太多的话,水中的溶氧量低,氧气不足会影响到鱼的生活,自然也影响到鱼的食欲,因此说,在肥水塘钓鱼配制饵料尤为重要,要精心,要多准备一些不同物质成分的饵料,以供鱼选择食用。

4、季节因素:季节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不同的季节也就有不同的气温和水温。气温和水温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鱼的食性的变化,不同的季节使用的饵料截然不同。

5、水面的面积大小:水面的大小与配制使用饵料也有关系,水面大选用饵料的成分是粗放型的,水面小,选作配饵的原料是精致型。这是因为水面的大小与饵料的用量成正比关系。水面大,用料自然多,若在水库湖泊中钓鱼,常常是一次使用10多千克,20多千克的玉米,豆类,饼块,这些原料价格便宜,若用麝香米,麝香水或酒泡小米是不划算的,而在小池塘中垂钓,自然用质量较高的饵料,因此说,水面的大小关系到饵料的用量和质量,到什么水域钓鱼,就准备配制什么饵料,水面的大小是配制饵料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6、水的深浅度:水的深浅情况与使用饵料也是有关系的。

水浅,如2米以内的水深,饵料入水后部分会沉入水底,悬浮在水的中上层的饵料较少,投放诱饵时,对使用什么样的打窝器没有特定的要求,篮式打窝器,锥形打窝器均可。

若是水深超过3米,必须使用锥形打窝器,因为锥形打窝器可以沉到水底,只有打窝器的尖部触及水底的泥沙时,打窝器才张开,此时,打窝器中的饵料完全沉入水底,在水的中上层是没有饵料的,此时若用篮式打窝器就不行,篮式打窝器接触到水面后就翻到了,饵料便倒入水中,饵料慢慢往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部分粉状饵会四处扩散。若是水中有波浪,饵料分散的更快,沉到水底的可能就只是很少的饵料了。

水的深浅鱼使用饵量的多少也有关系,水浅,可以少用一点,水深就应用量大一些,这是因为深水的光线差,鱼饵很难被鱼尽快发现,饵料量大些,影响力就大些,诱食的效果自然好些。即使是钓饵,饵团也应大于在浅水区垂钓的饵团。

自制的钓鲫鱼饵料配方及注意事项


不管在什么水域,鲫鱼都是常见的一类鱼种,它一年四季都有,因此我们大部分钓鱼人从新手阶段到老手阶段,都是从钓鲫鱼开始的。这里给钓友们介绍一款自制的钓鲫鱼饵料配方,希望它能够给钓友们垂钓带来一些帮助。

一、自制钓鲫鱼饵料配方

(1)原料

黄豆粉、玉米面、花生饼粉、面粉、细麸、动物血粉(虾粉)、红糖(蜂蜜)、味精(草莓香精)。

(2)比例

25%:30%:10%:15%:10%:6%:2%:2%

(3)制作方法

(1)首先将花生饼粉放到洗干净的锅里用小火炒香(不要炒糊);

(2)然后将炒香的花生饼粉放到料理机里打磨得更加细腻一点后搁置在料理盆里;

(3)将黄豆粉、玉米面分别放到洗干净的锅里用小火炒香(同样不要炒糊);

(4)将炒香的黄豆粉、玉米面放到饵料盆里,并加入面粉和炒香的花生粉混合均匀;

(5)用量杯接入适量的开水一边浇烫,一边用筷子快速搅拌成糊状;

(6)将糊状的饵料倒入一个稍大的碗中,然后准备一只蒸锅,将其蒸至八成熟;

(7)将熟面从碗里刮到饵料盆中,按比例加入细麸、动物血粉(虾粉)、红糖(蜂蜜)、味精(草莓香精)后,揉搓均匀成为软硬适中的面团;

(8)将面团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即可出钓使用。

二、注意事项

(1)这款饵料最好现做现用,如果状态不佳,可以准备好豆粉、玉米面、面粉在钓场里现取原塘水进行调整。

(2)该款饵料中的红糖(蜂蜜)可以多加一点,但味精(草莓香精)是宁少勿多。

(3)制作饵料的时候,可以凭手感估摸比例添加,也可以用量杯、电子小称精算添加。鲫鱼没有鲤鱼那么叼口,饵料随便用就能够伺候好。

(4)该款钓饵中的豆粉、玉米面、花生粉、细麸具有自然香味,加上红糖(蜂蜜)的甜味,以及味精(草莓香精)的诱食效果,对夏季的鲫鱼有着强烈的诱惑力,能够促使鱼口不佳的鲫鱼开口吃饵。

(5)这款钓饵中添加动物血粉(虾粉)的目的是为了添加动物蛋白和腥味,对于鲫鱼也有着较强的诱惑力。

(6)面粉的作用是为了调整鱼饵的状态,这个可以用拉丝粉或小麦蛋白代替。

(7)该款饵料的适口性好,不仅对鲫鱼有着诱惑力,对鲤鱼、鳊鱼也有一定的诱惑力。

三、血粉的自制方法

在配置饵料前,我们可以先准备好动物血粉,这个可以提前制作,量可以多一点,因为以后配置饵料还会用到。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新鲜的鸡血、鸭血、猪血、羊血(PS:现在城市的猪血,尽量少用,听笔者的一个老友说:杀猪场杀猪取血都是倒吊着猪,然后下面放一个盆,一刀杀下去,血和屎尿都流入盆中。区分猪血是不是干净的,闻下猪血味,如果腥中带臊就不可用),将动物血放入一个稍大的碗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或者麦香早餐奶,将其装入大塑料袋中,留个大空间,用橡皮筋将口子扎实,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一个星期后,用捣药杵将大点的血块研磨成细粉。将血粉用玻璃罐储存后,即可开始我们的饵料配置(还有一种晒血的方法,取一张纸,用小针扎孔,盖在碗上,放太阳下晒到晚上,用塑料袋装好,第二天重复下操作流程继续晒,直到血晒干为止)。

四、虾粉的自制方法

自制虾粉比自制血粉要简单很多,但是腥味没有血粉浓郁,这一点需要钓友们注意。

从市场上购买虾皮或者虾米回来,将锅子洗干净后,点小火,将虾皮一次性导入锅里,然后摊平慢慢烘干,等虾皮的颜色开始变深了,我们翻炒几下确保大部分虾皮颜色都变了,就把火关了,然后等虾皮晾凉。

等虾皮稍温不烫手的时候,取出料理机,将虾皮加进去,将虾皮打磨成粉。这个操作可以多来几次,确保虾粉很细腻为止。然后用干净的玻璃罐将虾粉储存好既可以。这里有个小技巧,将虾粉倒在薄纸上,然后折下纸慢慢倒入玻璃罐中,如果有粘在纸上的虾粉,用手指轻轻弹下纸即可确保大部分的粉不会浪费。

小贴士

这款饵料适合大部分水域进行台钓,但想要用好,还需结合实际水情进行调整,如果水里小杂鱼过多,那么就将饵料弄的粘一点。如果在浮萍较多的池塘钓鱼,那么可以用将浮萍捞出洗去杂物,然后晒干磨碎加入鱼饵里调整味型。

这款饵料也可以改为窝料,保留炒香的豆粉,将玉米面、花生饼粉改为玉米渣、花生饼渣,细麸改为粗麸后适当调整比例即可作为打窝的诱饵使用。

自制鱼饵的味道要趋于自然说明


饵料之味,追求自然,自然之味才会为更多的鱼所接受,何为自然之味,有如下之说:

一、青草之味,很多鱼,特别是草食性鱼类对植物散发出来青草味有很强的敏感度,诱食专家通过如黄瓜醇的稀释及勾对其它物质可以达到草味几倍的效果,以求得更加逼真的效果和应对水中扩散带来的损失.也增大了诱食半径

二、发酵之味,有酸味,臭味,鲜味,酒味,这些味都来源于自然,也会为鱼所接受.但对像鱼的不同,应当选择合适的味别,如鲤鱼,喜欢甜味,腥味.草鱼喜酸甜味.酒味物质适于大窝聚鱼,可以通过饵料硬度及大小来选择性的钓取对像鱼.

三、香精之味,香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或者根及果实等,算自然之精华,.其味自然,香精运用人工合成,人工模拟自然信号,可以将气味适当加大,以弥补扩散带来的损失.

四、纯自然之味,生臭味,甜香味,腥味等,这些来源于自然,生臭味来源于植物,如豆类,,甜味来源于果实,根茎,腥味给鱼一个可食性的动物体味如虾,水蚯蚓等.

五、合成之味,运用现在生物技术,合成香精,合成独特的性味,以迎合鱼之需要,如腥香味,酸臭味,等

饵料之味,在做饵的过程中也要适当的控制一个度的问题,最高上限的接受度为饵味的几个峰值点,量太大,会导致鱼不进窝,或者鱼进窝不食饵,西铝运用外加新技术,通过在特制的石头或者砖块等上浸入诱食物质投入窝点附近,让其扩散速度保持在一个水平,可以使味传播得更远而衰减量减少,达到平时窝料达不到的诱食半径,再加上鱼能接受浓度的窝料,就可以起到少补窝次数,多上鱼的效果,这是一项诱食方法的突破,

味之控制,对像鱼对哪种物质敏感,对哪种物质趋避,可以很好的运用到鱼身上,如对抗杂鱼的干扰,在选择对像鱼的诱食物质的时候可以运用少对杂鱼有引诱力的诱食物质,和加大对杂鱼使用有避让性物质,这是饵料世界的难题,也是众多商家和钓友梦想的秘笈.有条件的钓友何不试试.杂鱼在对某些趋赶鱼的物质的敏感度大得多,而较大个体的鱼明显要迟钝得多,所以只要掌握好了这个量,你就可以制作出较合于你所在水域的好饵料来.

味之变化,四季不同,鱼的需要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味应当随季节,随鱼之需要而变化,不可一种饵料钓四季,从鱼之需要可以知道一点,冬春季节寒冷,宜用高蛋白味的物质,而其它季节鱼的活性增大,食量增大,应当以氨基酸味与其它能量食物味并存如甜味,微酸味,长期用植物如豆类,粮食类喂养的鱼需要的氨基酸应当为三大限制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适量的加入有助于提高鱼的活性.长期喂动物性饵料的则不同,如饲料,需要加大饲料中的诱食成分一倍的物质以求得更大的味儿.水质之好坏,氧气之含量,鱼之活性,外界的干扰,鱼呆的深度等等,都是选择味之关键,香气上溢,臭味性浊,下传较多,腥味多挥发,能刺激平层和上层杂鱼的食欲.粮食之本味,最正最自然,其味如水中幽香,可引来较大个体的大鱼,合成之味最次,因多为人为想象,所合成之味往往不太自然,为大鱼所拒绝,小鱼之疯狂,不要以人的思维去想象鱼,做比较自然的东西,味在水中传播,与空气中完全不一样,空气没有酸咸度,而水中有,气味物质在水中传播的时候会遇上重重阻碍,可能与水中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质发生反应,而降低了扩散效果.一般水流是气味最好的带路人,本人做过试验,分别是0.001米每秒为0.01米每秒的流水中做过甘氨酸的扩散试验,在0.001米秒的时候上十分钟后,上游有鱼进入窝点,而达到0.01米秒的流速后,就基本无鱼了,可以测算出其扩散速度为0.003到0.01之间.这种实验只是个实测, 能引起水流的原因很多,如风,阴阳水面的热量交换,及水体的水位落差自然流动等,

一、不能聚鱼,不一定是味之过,钓位附近有无鱼是关键,除此之外,饵料之味占据主要原因.实例,有的防腐剂加入到饵料中后会明显的影响诱鱼的效果,曾遇上爆炸的朋友将多种饵料混合后一团一团的打入窝点,结果鱼就在窝边转,而不进窝,怀疑是他的饵料问题.让鱼取舍都难.初步检查后发现他和入的蚕蛹粉有问题,此粉极易变质,商家一般加入大量的防腐剂,以保持其性味,不料鱼却不接受.

二、怪味多半无效果,有的朋友想独出心裁的制作出自己的饵料,要么其味的刺激性太浓,如加入太多的超量的甜菜碱等,要么加入香精的成分太多太杂,鱼根本无法适应,一闻味特别怪,再尝特别刺舌,这是肯定引不了鱼的,就是引过来也会不吃.求之接近自然为饵之根本.

三、以人的感觉去测试,只能是一个初步的感觉,真正的实验来应在水下,人的感觉比鱼迟钝几百倍,何况鱼为水中,人在空气中,人闻味都不自然,鱼何来也

蚯蚓饵钓鱼技巧之应注意事项


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即将进入夏季,但是也不像夏季那么的热。在夏季钓鱼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夜钓,因为白天太热。但是现在这个时期是爆护的好时候,因为没有夏天那么热,很多人都会和好基友一起去钓鱼。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蚯蚓饵往往都很管用,所以它被称之为万能饵。因为蚯蚓饵的独特的腥味是对鱼来说是天然的诱饵窝料,那么在使用万能饵的时候,如何可以使得自己的鱼货自然的翻倍,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选择蚯蚓饵的时候应该如何挑选,有时候我们挖到蚯蚓就直接挂到鱼钩上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刚挖出来的蚯蚓也要经过保鲜的,那么如何保鲜呢,就要往它里面加上一点泥土、因为如果饵料太干,它的腥味就会减少,这样诱鱼的效果就不会太好,所以在挑选的时候首先要肥一点的,另外就是要保鲜。

用蚯蚓泡酒效果会更好,当我们在钓鱼之前的时候首先将它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将它放到药酒里面,泡一个小时左右,这样药酒的香味会很好的融合到蚯蚓的体内。这种做法好处也很多,药酒的味道和蚯蚓的腥味结合在一起,这样诱鱼的效果就会更好,钓鱼时候得到的鱼货会翻很多倍。

如何加工蚯蚓使它的诱鱼能力更强?我们可以提前将蚯蚓放到丁香油和药酒里面,这样会使蚯蚓的诱鱼能力更强。或者也可以放到丁香油和香精里面,也可以在装蚯蚓的喷子当中放一些红糖水,这样也会使蚯蚓的诱鱼力变强,并且它吸收了红糖水的味道后,香甜结合,会使诱鱼能力变得更强。这样钓鱼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哦。并且这样制出来的蚯蚓的颜色很漂亮,色彩很丰富以及滋味也很浓郁,不管是野钓还是水库钓鱼,这样的作用都是很好的。

还有一种方法非常的简单,用茶叶水来养蚯蚓。首先呢,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野钓,养上大概一周的时间就可以了,用喝剩下的茶水来养蚯蚓的好处是这样会使得蚯蚓和茶的香味相结合,这样诱鱼的作用更好,好处是也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所以相比较来说这个是比较适用的,并且很适用野钓。

还有一种使用蚯蚓饵的方法,将蚯蚓磨成粉,钓鱼时我们可以直接将蚯蚓挂到鱼钩上,也可以将蚯蚓切成段来挂到鱼钩上,也可以使用脱水蚯蚓来进行垂钓。但是减晒干的蚯蚓磨成粉也是很一种很好的诱鱼方法。将抓到的蚯蚓晒干,然后磨成粉,随后放到阴凉的地方来保存,用的时候就取出来,将它放到你的自制饵料里面,这样钓鱼效果也很好。

前面也说到过蚯蚓饵被称为万能饵,哪怕再冬季,不好钓到鱼的时候用蚯蚓饵也有可能会有不错的鱼货。以上就是和大家分享的一些饵料技巧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最好祝各位大鲫大鲤。

钓饵的配制原则及用饵注意事项


钓饵又称作主饵,它是鱼饵的主体。它是在诱饵把鱼儿诱集起来以后,再发挥作用的钓饵,所以在用料的质量上、色泽上、形态黏度和味道等方面,必须优于或超过诱饵,制作也要更加精细认真,如果喧宾夺主,就会造成无鱼上钩的结局。

有句古话说“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钩”说的是香喷喷的鱼饵中藏得是锋利的鱼钩,才能让贪婪的鱼儿被钓到。

钓饵的钓备原则

1.要投其所好

因为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域,不同鱼儿的食性、食欲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钓饵的配方不适合特定环境中鱼儿的吃食习惯,往往事与愿违,不能奏效。比如在垂钓草鱼时,在自然条件下,它是以草为食,但长期在池塘中养殖后,颗粒饵料成为了它的主食。所以在吃塘垂钓草鱼,就应该使用颗粒作钓饵,上钩率才高。从季节上看,自然水体中四季的食物不同,在江河湖库中垂钓,就要因为季节不同,使用相应的钓饵,这样上勾率才能较高。

2.钓饵一定要鲜活

钓饵比诱饵更富于可食性,但是最好是新鲜和鲜活的,当然也不能忽略要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又具有特色和个性。

3.钓饵在选配制作中,要达到色、形、味、动四个要求,这也是衡量钓饵优劣的重要原则。

这里讲的色,就是指钓饵要有鱼儿喜欢的颜色,要尽量把它制作成或接近黄、红、白三种颜色,这类颜色鱼儿喜欢吃,也最容易被它们发现,这样咬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形是指的外观,有些鱼儿,特别是肉食性的鱼儿,十分注意食物的形态,只要是形态似昆虫、蠕虫它们就会前去捕食。国外很多垂钓商店出售的拟饵们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它们以逼真的外观,似真物一样的柔软,甚至有真物一样的动感,以塑料制作处类似小鱼、小虾、昆虫、羽毛等拟饵,将鱼钩巧妙的藏在小动物的尾部,诱鱼吞饵咬钩。味,就是指钓饵要能散发出持久的、特殊的香味。就像人们喜欢独特的味道。比如鲫鱼喜欢甘芳,也就是又甜又香,也就是又甜又香;草鱼么,喜欢淡而酸;鲢鳙鱼则喜欢酸臭味;甲鱼则专找猪肝的肉腥味。所以在垂钓不同鱼类时,就应该注意钓饵味道的配制。活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自然界中生活的许多肉食、杂食鱼儿,就是捕食活物为生的,一看见活动的食物,就马上会去咬。所以垂钓者在钩上栓挂蚯蚓、蚱蜢、蝇蛆等钓饵时,尽量让它们是活的、让它们在鱼钩上不断扭动,要是栓拟饵,它们在水流作用下,也让它动起来,垂钓效果会倍增无疑。

制备钓饵要注意的事项

除了拟饵之外,几乎所有的钓饵,都可以为鱼儿吞食,而且其原料、制作都是一流的。制备钓饵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口味,其形状不能有尖刺、棱角,而且其大小要适合鱼的口径,尽量要把钓饵做的便于鱼儿去咬、去吞,从而上当上帝呀。另外,切记采用腐烂变质的动、植物做钓饵的原料,避免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在调配钓饵的颜色上,要与垂钓水体相适应,一般浑水配浅色鱼饵,清淡一点的水配色泽深一点钓饵,比如红色和黄色其目的就是让鱼儿不容易被看见。钓饵的颜色切记用灰色或黑色,因为它与泥土相近,不易被鱼儿发现。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诱饵和钓饵在味道上、色泽上要有截然的区别,只有此相差甚远,才能提高鱼儿的上钩率。从气候与饵料的关系来看,水温低时,以荤饵为主;水温高时,则以素食为主,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初学垂钓者不妨试验一下。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