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类吃口不好的饵料选择技巧

2020-10-22

最新出钓的钓鱼人都有这样的一件困惑,气温高,鱼类吃口不好,也不活跃。夏季想要钓好鱼,最关键的点还是在饵料,饵料的使用,以及饵料的组成选择上。夏季的鱼类固然吃口刁,且吃饵的几率下降的情况,但是饵料相对于水中的天然食物,仍然拥有着巨大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用饵,依然能够上大鱼。

1、时鲜很重要

夏季的鱼类对于天然性味道非常看重,对于饵料的时鲜性也提出了考验。

通常来说,排除掉发酵后的饵料,多数饵料的时鲜保质期都较短,比如红虫肉浆,保质期只有四十八小时。

钓鱼人制作的饵料主要分为素食和肉食,而素食饵料中,又分为处理过和未处理两种。处理过的素食饵料的保质期更短,比如各类煮熟的谷物饵料,它们更需要冷鲜保存。未处理过的素饵保质期相对较长,但是在制作成成品饵料后,和其他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夏日高温滋生各类的霉菌,同样不能长久的保存。至于肉食饵料,保质期就更短了,除非放在冰柜冷冻处理,否则逃不过几个小时,就会变臭。

制作饵料时

第一点就是合理的选择每次的产出,不要太多,也不能不够用。

第二点就是选择合适的环境,打算发酵的饵料,就放在太阳下暴晒,普通的肉食饵料,就放在冰箱中冷冻,等到合适的天气再将饵料取出使用。

第三点则是出了问题的饵料就要撇弃,比如发霉的饵料,不要想着把霉掉的部分扔掉不用就可以了,鱼类的嗅觉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灵。

2、大颗粒饵料是主饵

夏季打窝,大颗粒饵料是绝对的主体存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颗粒饵料可以避开小鱼闹窝。

夏季是小鱼闹窝的高峰季节,在制作饵料时,必须要考虑到小鱼闹窝的可能性。选择大颗粒饵,小鱼吃不到口中,时间稍长,自然避开鱼窝。而大颗粒饵料恰好合适大鱼的吃口,节省大鱼觅食时间,鱼类喜欢聚在窝子内。

第二,大颗粒饵料提升留窝效果。

颗粒饵料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窝料的持久诱鱼效果,防止在一些雾化较高的饵料散化后,窝子内没有足够的食物引诱鱼群。大颗粒饵料在水中雾化的较慢,且分布在窝子内的各个角落,需要鱼类进行寻找,延长了鱼类在窝子里的时间。

3、钓饵的针对性

夏季鱼类虽然会出现吃钩不积极的情况,但在实际的鱼类生存规律上,夏季是鱼类的觅食高峰季节,吃口进食的频率和欲望达到了一年的高峰期。

之所以会出现吃口欲望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季节的气候原因,比如高温,低压。

其二则是钓饵的选择针对性不强。

常见的淡水鱼类,虽然口味多有交叉,但是具体口味范围同样也有偏差。比如鲢鱼,鲫鱼,鲢鳙鱼,草鱼,均是杂食性动物,但是在口味上,鲫鱼喜欢香甜的味道,而鲤鱼不喜欢甜味过重,草鱼喜欢清香味的饵料,鲢鳙喜欢酸臭馊的饵料。而且,野钓和池塘还有不同,池塘当中的鱼类口味更受人为影响,直接套用野钓的口味也要出错。

扩展阅读

鱼饵使用问题饵料雾化和鱼吃口的分析


商品饵是伴随“台钓”出现的。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核心的“台钓”用鱼儿爱吃、引诱力很强的鱼饵将鱼引聚在一起。其中引鱼是关键,可分三步走:1.按一杯饵料一杯水开饵,以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状如饵垂为准,要求饵入水后膨胀并扩散成粉末状。然后搓大饵抛钩,一般抛钩5次后鱼就能凭嗅觉发现扩散的鱼饵了。2.改搓小一点的钓饵,连续抛钩10次,完成做窝。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提,以免惊鱼和造成鱼对钓饵的警觉。3.进一步缩小钓饵体积,搓得更小些,以迎合鱼的吃口达到规范鱼讯的目的。

不难看出,以上三步骤从招鱼开始到引鱼上钩都是嗅觉刺激在先,招鱼进窝;随后是味觉刺激,把鱼留住;然后以饵形和状态起着顺鱼口、安鱼情、抑烦躁的作用。不然鱼多了,留不住;饵大了,一次吸不进嘴,势必有二口、三口,这样口乱了,空钩率就高了。然而此步骤适用钓底、钓成品鱼(尾重100~250克的鲫鱼),快是有限的,时速40~60尾。如果鱼小(尾重50~75克)、密度高,则有时速100~140尾。拉饵出现后,首先是缩短了装饵时间:其次是配合钓快鱼降低了鱼的尾重,由100~250克的成品鱼降为50克左右的幼鲫;三是密度高了;四是幼鲫的生活习性使雾化成了钓快鱼的先决条件。其中,起决定作用是雾化。钓鱼从上饵开始到脱鱼入护一个周期,拉饵钓幼鲫9—20秒,搓饵钓成品鲫60~100秒。也就是说搓饵钓60尾的时候,用拉饵可钓180尾,省时2/3。同样面积,如投放大鲫10000尾,幼鲫则可放50000—100000尾,密度越高鱼的咬钩率越高,当然钓的鱼就越多了。另外,尚未被大多数钓手了解的是幼鲫、稚鲫,它们的的生活习性不同于成品鲫。鱼苗从孵化长到13~16毫米前,都采用豆浆泼饲。由于豆浆呈悬浮乳状,所以稚鱼都有悬浮摄食的习惯。长至体长16毫米后才开始喂粉末状饲料,但这时喂的数量很小,2~3千克/亩。因此鱼体越小越容易上浮,也更愿意接受雾化饵。钓快鱼用雾化饵就是看准了鱼小,尚未脱离悬浮摄食,保留着主摄粉末状饲料的习惯。可是引鱼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多多益善。例如谁都知道“把鱼装到管子里”,但装多了鱼浮躁,层层叠叠,虽钓法多变也难免蒙鱼:装久了自己没找准主泳层却给下一轮进入这个钓位的对手垫高了摘取胜果的台阶。

引鱼要恰到好处必须控制雾化,做到引则稳定泳层、不乱不躁,钓则均衡上鱼、鱼讯一致。

道理虽然明白,实际操作却很复杂,总是把握不好诱鱼的度。比如不管鱼多鱼少、口猾口稳,把钓一标深当成钓快鱼经典。殊不知钓一标深是以对鱼情的透彻了解为基础,有取有弃的。吉彦军总结钓一标深是在天津,掌握的情况是:老鱼虽多,却因伤嘴和受惊而变得分散,并有口猾、口乱的特点。为此,钓场赛前放了3000尾新鱼。于是专取上层3000尾,放弃底层老猾鱼,以10~15秒一竿的频率在钓棚一标深范围内用雾化饵诱新鱼,至赛程一半还未上鱼时仍坚持诱鱼就成了以吉彦军为代表的河南钓手的选择。还是吉彦军,2002年“泛宇杯”钓鱼比赛就不再坚持钓一标深了。.理由是:气压低,泳层乱,虽从上到下都有鱼咬钩,但前程拉松散饵打浮导致上层鱼口乱,往下一点,钓两标深鱼口就稳了。另外,前15分钟打浮溶化的雾化饵有的已吸足水,开始下沉了,造成中层雾化多于上层和下层,致使离底60~80厘米成了鱼的主泳层。由是舍拉饵打浮,改搓拉结合钓中层并注意浮标下行中的接口。雾化是为了诱鱼,可是诱到什么位置不是主观意识能决定的,要根据鱼的泳层变化不断修正钓棚才行。

钓快鱼离不了雾化,然而不是把鱼装进“管子”就完事了。雾化带来困惑主要是泳层乱、吃口乱,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如搓拉结合,鱼少用搓,鱼多用拉;口稳用搓,口轻用拉;击底用搓,离底用拉;主诱用搓,主钓用拉等等,可是总是一段时间有效,过了那个时段就失效了。钓鱼人都有如下经验:钓成品鱼钓大鱼,诱饵用米、麦等颗粒,虽然鱼进窝慢,但钓的鱼大。如果钓小鱼钓杂鱼,诱饵用米糠、麦麸,则鱼进窝快,并能促成离底鱼追着诱饵下沉水底,或因底层鱼搅动而使碎屑浮起时离底争食。雾化饵以薯粉为主,细松碎轻,入水后除钩口有一部分残饵,其他或快或慢都会化为粉末了。抛钩越快,饵团越大,被水溶化和从钩上脱落的粉饵越多,于是形成前面一竿溶散的粉料尚未沉底,后面一竿又跟着来了。如此一竿连一竿,在钓点就形成了由雾状水体组成的“管子”。为食所诱,鱼总是不停地寻找食物,故一进入“管子”就不走了。然而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鲫鱼在行为上是有差异的。身长25~50毫米的幼鲫、稚鲫不沉底,多离底摄食:介于幼鱼和成品鱼之间,尾重30~75克的鲫鱼尚未形成固定习性,时沉时浮:150克以上的成品鲫则因品种和养殖条件不同,有的沉底,有的上浮,甚至上浮高度都是有区别的。钩快鱼以鲫鱼为对象鱼,在鱼情统一为稚鲫、幼鲫时,招鱼用雾化饵是因为鱼小,本身就有上浮习性。现在钓大鲫的规格降低了,尾重100~150克就称大鲫了,其实有半数是幼鱼,故仍可用雾化饵把它装进管子。除专为钓鱼比赛投放单一的高密度大鲫可取下层雾化,把鱼控制在离底20厘米范围内钓抬头鱼外,混养鱼中攻大鲫都是沉底雾化,很少有垂直雾化的。稚鲫、幼鲫缺乏生活经验,虽习性相同,却处于模仿阶段,一尾上浮了其他鱼模仿,于是层层叠叠,哪里悬浮饵多就聚在哪里,这就是主泳层。如果鱼特别多,挤不进去的就只能在外围或主泳层上下争食了。

泳层乱是把鱼装进“管子”后的必然现象,只要垂直雾化就无法避免,钓手能做到的是利用浮标探寻主泳层,避免在副泳层上同鱼纠缠。钓快鱼用长脚长尾枣核标就是因为它宜搜索。不过聪明一点,在试塘中摸准鱼的上浮规律,事先设定钓棚也不失为一种办法。鱼口乱,人和鱼各有一半责任。比赛时打浮、击底、钓行程的都有,鱼饵五花八门,二轮后渐渐统一了。可是第三轮又乱了,大边钓底钓离底,中间打浮钓行程,介于边位和中间位之间则没了主意,忽而钓中忽而打浮,枪法乱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找不到主泳层,一个层面钓两三尾就没鱼了,换一个深度又钓两三尾。然而不为鱼惑,换一种钓饵效果就不同了。鱼口乱是鱼烦躁了,祸起满塘雾化。在鱼游到哪里都有饵又对吞饵中钩记忆犹新时,拉得浮标七上八下、乱象环生是常见的,对此应减少雾化,还鱼一个安静环境,同时降低鱼饵的刺激性,这样鱼安定了,咬钩就正常了。

有人说钓快鱼就是拼钓饵。可是雾化的泳层纠结制约了钓快鱼,五花八门,味型、状态不同的鱼饵又制造了鱼口乱象,前者虽难以避免却有主泳层可找,后者在规定使用公饵后是否会有转机,尚待观察。

鱼饵使用问题饵料雾化和鱼吃口的分析说明


商品饵是伴随台钓出现的。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核心的台钓用鱼儿爱吃、引诱力很强的鱼饵将鱼引聚在一起。其中引鱼是关键,可分三步走:1.按一杯饵料一杯水开饵,以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状如饵垂为准,要求饵入水后膨胀并扩散成粉末状。然后搓大饵抛钩,一般抛钩5次后鱼就能凭嗅觉发现扩散的鱼饵了。2.改搓小一点的钓饵,连续抛钩10次,完成做窝。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提,以免惊鱼和造成鱼对钓饵的警觉。3.进一步缩小钓饵体积,搓得更小些,以迎合鱼的吃口达到规范鱼讯的目的。

不难看出,以上三步骤从招鱼开始到引鱼上钩都是嗅觉刺激在先,招鱼进窝;随后是味觉刺激,把鱼留住;然后以饵形和状态起着顺鱼口、安鱼情、抑烦躁的作用。不然鱼多了,留不住;饵大了,一次吸不进嘴,势必有二口、三口,这样口乱了,空钩率就高了。然而此步骤适用钓底、钓成品鱼(尾重100~250克的鲫鱼),快是有限的,时速40~60尾。如果鱼小(尾重50~75克)、密度高,则有时速100~140尾。拉饵出现后,首先是缩短了装饵时间:其次是配合钓快鱼降低了鱼的尾重,由100~250克的成品鱼降为50克左右的幼鲫;三是密度高了;四是幼鲫的生活习性使雾化成了钓快鱼的先决条件。其中,起决定作用是雾化。钓鱼从上饵开始到脱鱼入护一个周期,拉饵钓幼鲫920秒,搓饵钓成品鲫60~100秒。也就是说搓饵钓60尾的时候,用拉饵可钓180尾,省时2/3。同样面积,如投放大鲫10000尾,幼鲫则可放50000100000尾,密度越高鱼的咬钩率越高,当然钓的鱼就越多了。另外,尚未被大多数钓手了解的是幼鲫、稚鲫,它们的的生活习性不同于成品鲫。鱼苗从孵化长到13~16毫米前,都采用豆浆泼饲。由于豆浆呈悬浮乳状,所以稚鱼都有悬浮摄食的习惯。长至体长16毫米后才开始喂粉末状饲料,但这时喂的数量很小,2~3千克/亩。因此鱼体越小越容易上浮,也更愿意接受雾化饵。钓快鱼用雾化饵就是看准了鱼小,尚未脱离悬浮摄食,保留着主摄粉末状饲料的习惯。可是引鱼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多多益善。例如谁都知道把鱼装到管子里,但装多了鱼浮躁,层层叠叠,虽钓法多变也难免蒙鱼:装久了自己没找准主泳层却给下一轮进入这个钓位的对手垫高了摘取胜果的台阶。

引鱼要恰到好处必须控制雾化,做到引则稳定泳层、不乱不躁,钓则均衡上鱼、鱼讯一致。

道理虽然明白,实际操作却很复杂,总是把握不好诱鱼的度。比如不管鱼多鱼少、口猾口稳,把钓一标深当成钓快鱼经典。殊不知钓一标深是以对鱼情的透彻了解为基础,有取有弃的。吉彦军总结钓一标深是在天津,掌握的情况是:老鱼虽多,却因伤嘴和受惊而变得分散,并有口猾、口乱的特点。为此,钓场赛前放了3000尾新鱼。于是专取上层3000尾,放弃底层老猾鱼,以10~15秒一竿的频率在钓棚一标深范围内用雾化饵诱新鱼,至赛程一半还未上鱼时仍坚持诱鱼就成了以吉彦军为代表的河南钓手的选择。还是吉彦军,2002年泛宇杯钓鱼比赛就不再坚持钓一标深了。.理由是:气压低,泳层乱,虽从上到下都有鱼咬钩,但前程拉松散饵打浮导致上层鱼口乱,往下一点,钓两标深鱼口就稳了。另外,前15分钟打浮溶化的雾化饵有的已吸足水,开始下沉了,造成中层雾化多于上层和下层,致使离底60~80厘米成了鱼的主泳层。由是舍拉饵打浮,改搓拉结合钓中层并注意浮标下行中的接口。雾化是为了诱鱼,可是诱到什么位置不是主观意识能决定的,要根据鱼的泳层变化不断修正钓棚才行。

钓快鱼离不了雾化,然而不是把鱼装进管子就完事了。雾化带来困惑主要是泳层乱、吃口乱,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如搓拉结合,鱼少用搓,鱼多用拉;口稳用搓,口轻用拉;击底用搓,离底用拉;主诱用搓,主钓用拉等等,可是总是一段时间有效,过了那个时段就失效了。钓鱼人都有如下经验:钓成品鱼钓大鱼,诱饵用米、麦等颗粒,虽然鱼进窝慢,但钓的鱼大。如果钓小鱼钓杂鱼,诱饵用米糠、麦麸,则鱼进窝快,并能促成离底鱼追着诱饵下沉水底,或因底层鱼搅动而使碎屑浮起时离底争食。雾化饵以薯粉为主,细松碎轻,入水后除钩口有一部分残饵,其他或快或慢都会化为粉末了。抛钩越快,饵团越大,被水溶化和从钩上脱落的粉饵越多,于是形成前面一竿溶散的粉料尚未沉底,后面一竿又跟着来了。如此一竿连一竿,在钓点就形成了由雾状水体组成的管子。为食所诱,鱼总是不停地寻找食物,故一进入管子就不走了。然而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鲫鱼在行为上是有差异的。身长25~50毫米的幼鲫、稚鲫不沉底,多离底摄食:介于幼鱼和成品鱼之间,尾重30~75克的鲫鱼尚未形成固定习性,时沉时浮:150克以上的成品鲫则因品种和养殖条件不同,有的沉底,有的上浮,甚至上浮高度都是有区别的。钩快鱼以鲫鱼为对象鱼,在鱼情统一为稚鲫、幼鲫时,招鱼用雾化饵是因为鱼小,本身就有上浮习性。现在钓大鲫的规格降低了,尾重100~150克就称大鲫了,其实有半数是幼鱼,故仍可用雾化饵把它装进管子。除专为钓鱼比赛投放单一的高密度大鲫可取下层雾化,把鱼控制在离底20厘米范围内钓抬头鱼外,混养鱼中攻大鲫都是沉底雾化,很少有垂直雾化的。稚鲫、幼鲫缺乏生活经验,虽习性相同,却处于模仿阶段,一尾上浮了其他鱼模仿,于是层层叠叠,哪里悬浮饵多就聚在哪里,这就是主泳层。如果鱼特别多,挤不进去的就只能在外围或主泳层上下争食了。

泳层乱是把鱼装进管子后的必然现象,只要垂直雾化就无法避免,钓手能做到的是利用浮标探寻主泳层,避免在副泳层上同鱼纠缠。钓快鱼用长脚长尾枣核标就是因为它宜搜索。不过聪明一点,在试塘中摸准鱼的上浮规律,事先设定钓棚也不失为一种办法。鱼口乱,人和鱼各有一半责任。比赛时打浮、击底、钓行程的都有,鱼饵五花八门,二轮后渐渐统一了。可是第三轮又乱了,大边钓底钓离底,中间打浮钓行程,介于边位和中间位之间则没了主意,忽而钓中忽而打浮,枪法乱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找不到主泳层,一个层面钓两三尾就没鱼了,换一个深度又钓两三尾。然而不为鱼惑,换一种钓饵效果就不同了。鱼口乱是鱼烦躁了,祸起满塘雾化。在鱼游到哪里都有饵又对吞饵中钩记忆犹新时,拉得浮标七上八下、乱象环生是常见的,对此应减少雾化,还鱼一个安静环境,同时降低鱼饵的刺激性,这样鱼安定了,咬钩就正常了。

有人说钓快鱼就是拼钓饵。可是雾化的泳层纠结制约了钓快鱼,五花八门,味型、状态不同的鱼饵又制造了鱼口乱象,前者虽难以避免却有主泳层可找,后者在规定使用公饵后是否会有转机,尚待观察。

根据鱼类习性来选择鱼饵的技巧(上)


钓鱼的饵料十分关键,俗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钓饵。”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饵料不对味,鱼连钩都不会咬,何谈钓到它们。当然,饵料行不行,钓鱼人说了不算,商家说了也不算,主要还得看鱼。配制饵料时,要充分了解鱼儿的吃饵习惯,有针对性地调配,只有这样,才能钓获丰厚。

通常来说,鱼儿的吃饵习性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杂食性、素食性和肉食性。这三大类又可以分作先天性和后天性。下面一条条来说。

1.杂食性

杂食性,从字面意思来讲,可分两个,一是杂乱,不拘什么饵料都会吃,二是复杂,说白也即今天偏好吃这个东西,明天又变成喜欢吃另一个喜欢。在我国,大部分的淡水鱼都属于杂食性鱼,比如鲫鱼、鲤鱼、鲢鳙鱼、罗非鱼、泥鳅等等,它们的食性都很杂,主要食物为浮游生物、软体水生动物、植物碎屑、腐殖质、藻类等等。

其中,鲫鱼和鲤鱼在初春以及秋末冬初时,较为偏好高蛋白的荤饵,而在气温较高的春末到初秋这一段,又改为对高等植物类碎屑素饵较为偏爱,因此在夏季钓鲫鱼和鲤鱼的话适合选用素饵挂钩施钓。

鲢鳙鱼为典型的滤食性鱼,对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较为喜爱。初秋季节,除了浮游生物,腐屑类饵料也会吞食,因此钓鲢鳙,可选发酵类饵料。

罗非鱼、马口鱼、桃花鱼等虽然对植物碎屑并不挑剔,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更喜荤饵,因此钓罗非鱼、马口鱼、桃花鱼的时候,适合选用腥味较重的荤饵下钓。

白鲦属典型的杂食性贪嘴鱼,垂钓时,既可用素饵,也同样可选腥味重的虫饵,当然,效果的话,还是虫饵会更好一些。

2.肉食性

肉食性鱼在我国也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只要是荤腥的肉食,它们都会吞食,当然,有些也会比较挑剔,只吃活饵,对死物却是不闻不问。常见的肉食性鱼有黑鱼、鲶鱼、鳜鱼、黄颡鱼、青鱼等等。

其中黑鱼、鳡鱼、翘嘴鲌、狗鱼、鳜鱼等属凶猛类鱼种,主要以水中的中小型鱼或小动物为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对鲜活饵感兴趣,作钓时,用逗钓法效果较好。

鲶鱼和黄颡鱼的嘴没它们那么刁,通常来说,只要是荤饵,无论是死是活,它们都会吞食。因此在钓鲶鱼和黄颡鱼的时候,可选蚯蚓饵、动物内脏等,效果都很好。在水质不太好的地方,甚至可以动物的腐尸来引诱鲶鱼。

青鱼同样属于肉食性鱼,但是它跟上面讲到的几种鱼又有一些区别:跟水生昆虫类饵料相比,它更为偏爱甲壳类软体动物,因此钓青鱼的时候,可选螺蛳、河蚌、河蚬做饵料下钓,效果会比河虾、蚯蚓好很多。

3.素食性

素食性鱼在我国同样很多,像鳊鱼、草鱼、鲴鱼、鲮鱼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它们有的偏爱藻类,有的对高等植物根茎嫩叶较为喜爱,有的则对植物碎屑及腐殖质毫无抵抗力。钓者作钓时,根据它们的喜欢选择对应的素饵类型即可。

以上给大家讲了配制饵料时,掌握鱼儿的吃饵习性的重要性,在下一期的文章中,笔者会接着给大家讲讲垂钓时的用饵规律,希望大家喜欢。

鲤鱼吃饵谨慎又狡猾 钓鲤鱼饵料的选择很关键


鲤鱼在中国大多数的水域里面都能够见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淡水鱼,在全国的水域范围都很常见。鲤鱼的数量虽多,但是想钓鲤鱼并不容易,它们生性多疑,谨慎,对于不明来源的饵料总是审慎再三才会下手。

想要钓鲤鱼的钓手,首先就是要变的比鲤鱼更加的谨慎,比它们自己更懂鲤鱼,在钓鱼的全程中能够考虑到足够多的细节。

钓位

找鲤鱼并不是简单的事,因为它们生性谨慎的态度,所以在选择活动范围时通常也会去一些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或者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它不像草鱼一样,只要有水草就行,指标相对单一。想要找钓鲤鱼合适的钓位,考虑的要素只会更多一点。

首先是水位深浅的问题,在不同的季节里面,鲤鱼根据春夏秋冬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水位活动。春冬季节多是在深水区当中活动,在冬天主要就是向阳的水域是它们的常去场所,而到了夏秋季节里面,水位并不是关键,而是水底是否有石块之类的障碍物堆积。

不过在白天它们并不是很积极的觅食,多是躲在水下面休息,想要钓鲤鱼就需要底钓才有成效。而到了夜晚,就可以在近岸一点的水域钓鲤鱼,尤其是夏天夜钓鲤鱼确实是一个好选择。

从野钓和池塘钓鱼来分析钓鲤鱼的钓位,可以发现,在野钓当中对于出入水口这种位置,是钓鲤鱼的较好选择。而池塘钓鱼当中,要考虑到经常有人钓鱼投喂饲料的影响,所以在一些经常有人钓鱼的钓位就是我们的选择。

关于选钓位最后提一个建议,因为鲤鱼在水中的耐缺氧的时间不足,所以在氧气含量较低时就会选择不吃饵。所以在一些气压较低的天气里面,钓鲤鱼的收获通常不是太好。而想要钓鲤鱼,最好的天气就是有风,水中含氧量较足,鱼儿吃钩的积极还是比较大的。

饵料的选择关键

鲤鱼的饵料其实很好选择,因为它的饵料选择范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不管是荤食还是素食,一应俱全都可以作为鲤鱼饵的选择。但是因为鱼类生长周期的原因,所以在鲤鱼幼儿时选择各种饵料是可行的,如果是较大的鲤鱼,就需要注意饵料的倾向性了。

因为鲤鱼觅食比较谨慎,所以我们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钓鱼的饵料选择,多因素增加诱鱼的几率是很重要的。比如可以从色泽的角度来选择饵料的使用,因为鱼类觅食时都会有一定的色彩倾向,而鲤鱼则是对于一些颜色突出的东西较为感兴趣。所以在钓鲤鱼时,饵料可以选择一些色彩较为艳丽的,入水后看起来明显,也容易被鲤鱼发现。

钓饵的口感是决定性因素,做到足够细腻的饵料才有被吃掉的价值,而鲤鱼最常吃到的食物就是各种蛋白质了,所以在选择鲤鱼饵料的时候,蛋白质高的饵料就成为首要的目标。

另外从野生和池塘俩个角度考虑,野生的鲤鱼更多的是使用一些自然饵料,而人们二次加工后的自然饵料正是它们的最爱。而池塘当中的鲤鱼,多是吃饲料长大,在选择饵料的时候相对注重商品饵的口味一点。

考虑到鲤鱼觅食的动作是一种吸食,饵料在脱落时动作更加的自然,普通的饵料并不是达不到这种效果。想要做出这种效果的饵料,最重要的是在水中加入的水量多少,多加水配置饵料,然后在治好的饵料团外面加上一次调节饵就好了,挺简单的。

秋季钓青鱼的钓饵与青鱼吃口动作分析


秋季适合垂钓,是钓鱼的黄金季节,理应是各类鱼类都能上钩,但实际操作中,依然是杂鱼,鲤鱼、鲫鱼等最易上钩。青鱼,黑鱼等鱼类仍然是难觅踪迹。

四季特点鲜明,秋季易于垂钓是优势,却并非优势到目标鱼会自动跳入渔网中。哪怕是在垂钓黄金季节,想要钓到大青鱼依然不容易,在野外、池塘中,青鱼的密度总是不高,运气差点根本遇不到。

青鱼饵料

秋天的青鱼食量大,吃口好,会不停的游动寻觅食物,在河蚌、螺狮多的地方,总能够找到一丝青鱼留存的线索。但是,现代环境破坏严重,鱼类资源越来越少,青鱼已然成为稀有鱼种,野钓青鱼仅靠找青鱼觅食场所远远不够。而在养殖鱼塘中,青鱼生长速度较其他鱼类慢,再加上混养,想要垂钓青鱼依然不利。

天运不够,人利来凑,做好饵料诱惑更重要。青鱼作为肉食性鱼类,虽然喜欢河蚌、螺狮等食物,却也不会对素食笔而不食,尤其是野外青鱼,对豆饼、菜籽饼、玉米等也很有兴趣,池塘中的青鱼也不会避开颗粒饲料。

在秋季垂钓青鱼,首先要打重窝、大窝,增强窝料影响范围,一次做窝用料量在十斤左右,面积达到一平方米才够。多使用颗粒饵料,颗粒物占比超过半成最好,延长鱼窝发效时间,经得住水泡,长时发窝。辅以各类菜籽饼、麦麸等易雾化饵料,虚实结合,扩散窝子影响力范围。

青鱼嗅觉不佳,扩散处的味道不足以吸引到青鱼,所以才不会使用穿透力更强的酒米。但是青鱼的味觉很好,它们三五成群,吃到了什么合口食物,就会招引来一群青鱼。又因为食量大,窝子小了,窝料少了,根本不足以支撑垂钓青鱼需要。

钓饵也是如此,味型要求低,持钩性和饵料状态要求高,不易溶散很重要。常用玉米粒、麦粒等谷物饵料,红薯、面团等不易溶散饵料,或者去壳后的河蚌、螺狮、虾仁等做钓饵。

秋天的青鱼体力足,游动在水域中的各个水层,晴天时,出没鱼深水区,阴雨天气,则悄然上浮至一米左右的水层。因为力气大,中鱼后反应强烈,钓鱼人若跟不上反应,动辄脱钩断线,重则断竿跑鱼。

明辨青鱼鱼口

进入秋季之后,知道冬季之前,都适合垂钓青鱼。在晴天去深水区,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左右,以及午后到黄昏之间,用长竿垂钓。阴雨天气,青鱼游到浅水区,短竿垂钓,重点抓黑漂漂相。

由于青鱼较为少见,很多人分辨不清青鱼和其他鱼类的鱼口区别,就算是有青鱼入窝,也会茫然不知。

想要确认青鱼入窝,最好是靠鱼星,青鱼吐泡频繁,鱼星有硬币大小,每个半分钟一次小气泡,中间不会出现密集小气泡。只要有类似鱼星出现,多半是青鱼入窝了,若是能够发现窝内小鱼避散,基本十拿九稳是青鱼入窝。秋季的青鱼吃钩迅猛,看到鱼星后不会超过十分钟,必然会有咬钩。

青鱼经常使用河蚌、螺狮等食物,所以养成了吐壳的习惯,抓住顿口是关键。它们咬钩后,会快速逃窜,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发现逃离无望,就会扎在沟坎中动也不动,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硬拉硬拽,适当放松鱼线,静静等待即可。我也见过有些人会拿着石头朝咬钩处砸去,试图惊动青鱼。另外一种,青鱼发现有鱼钩,立刻转身原路返回,钓鱼人照着日常溜鱼流程即可,高高举起钓竿,保持提起的状态溜鱼,顺顺当当的溜鱼入护。

选择鱼饵的味型 解决鱼类的偏食性


人类的小孩子喜欢偏食,不吃青椒、红萝卜是常态,而水里的鱼类的偏食则不太一定,虽然它们的名字都是鱼,但是种类之间的区别就像人跟猩猩之间的区别一般大。有些鱼类爱吃的东西,另一种鱼类却很讨厌吃也很常见,这些偏食的情况是由于先天习性造成的,可以对我们钓鱼的饵料选择提供筛选。但是有一种后天造成的偏食,就不好解决了,会成为我们钓鱼的阻碍。

鱼类偏食

从鱼类的天性来说,鱼类的种类有所区别,所以在口味上存在着必然的区别,草鱼的口味就比较偏酸,而鲤鱼就喜欢甜味,不同的饵料口味,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找到目标鱼。从季节上来看,春夏秋冬用饵的特性不同,也是一个钓鱼人不断学习饵料的一个过程。其他的还有区域性因素,这些都是具有较大的共性,容易被人所把握。

而另一种情况,诱鱼人类的干扰造成的后天因素,就不好把握了。主要的影响途径,就是通过长期的投饵,造成的鱼类养成喜欢某种饵料的习惯。就比如在黑坑当中,饲料主为了节省投入成本,对于一些肉食性的鱼类选择投放加工过的饲料,虽然黑鱼之类的肉食性鱼类喜欢吃肉。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习惯之后,在选择肉食饵料投放,反而上鱼效果较差。

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钓鱼人的困扰,特意调制出来的饵料反而成为了负担。不光是在池塘中如此,在野钓当中也有,一些经常有人光顾的钓位里,鱼类的觅食习惯就会随着野钓人的饵料所改变。

池塘和野钓遇到偏食鱼怎么办

在池塘钓鱼当中,鱼类偏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因为从鱼苗的生长开始,都是在人类的养殖范围内,投放的都是选择过的饵料。进入池塘中后,鱼塘的老板也会延续饵料的选择,持续的喂养饲料。

以鲶鱼为例,本是淡水鱼当中少有的较为凶猛的淡水鱼,但是人工养殖后的鲶鱼对于肉食却兴致缺缺。这是因为从小到大的食物范围内,就很少出现过正经的肉食,自然不会去选择。而如果是长期被颗粒饲料喂养,普通的颗粒饲料反而比肉食饵效果更好。

但是这件事钓鱼人懂,鱼塘老板同样也懂,老板不会傻傻的让你知道用的饲料是什么。一般老板会选择偷偷的投放饲料,或者不带商标直接投放。有心人可能会偷偷藏上一点饲料,然后自己研究这个饲料到底是什么做的,更有甚者会跟踪鱼老板,看看他们去哪里买饲料和鱼苗。

但是鱼老板也会有对策,他们也会欲盖弥彰,购买一些不用的饲料作为伪装。钓鱼人信以为真,选用了他们事先准备的假饲料,收获自然不会太好。

所以鱼塘钓鱼,真的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各种欢乐。

而在野钓中,如果遇到了鱼类偏食的现象,本地人可以采用的就是坚持打窝,将窝料做的质量好一点,持续几天的打窝就能够改变鱼类的口味,形成新的偏食倾向。如果是初到某地,最好还是和当地人多聊一下,从当地钓友的口中进行了解,对当地的鱼类的口味,以及当地人常用的饵料,以及经常去的钓位进行仔细的考察之后才方便下手。

如果是农田旁边的钓位,最好是考察一下农田里种的作物是什么,选择当地的作物制作饵料绝对是一个好选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