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谈浮漂以及枣核漂如何应用

2020-08-20

浮漂作为一种鱼讯传导工具,在钓鱼的过程中事关重大。一直以来,关于浮漂材质对浮漂信号的影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尔杉木中庸的说法,不知是不是一种传说。

我一直认为,浮漂材质无法决定浮漂信号的表现。任何材质制作的浮漂在水中的表现都等同于均匀密度的物理材质制作的浮漂。之所以以前有芦苇灵、羽毛稳、巴尔杉木中庸的经验感受,有人将之归结于,芦苇外壳重内絮轻,巴尔杉木密度均匀,羽毛漂因为都使用贯穿工艺而导致信号沉稳。这其实是牵强附会之说。真正的原因是以当时的浮漂制作工艺而言,芦苇的最轻,羽毛的最重,巴尔杉木的居中,从而形成三者的信号差别。比如有的漂信号灵敏,根本原因在于其自重较轻,吃铅倍数较高,羽毛漂信号沉稳,则是因为其自重较大吃铅倍数较低的原因。但现在随着浮漂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漂理念的发展,现在都倾向于把浮漂做的更轻更灵敏了。

理论上来说,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前提下,即保证浮漂结构耐用,不吃水、不涨目的前提下,浮漂吃铅倍数越高越好,并不存在什么合适的倍数说法。

要阐述这个观点,先要理清一个思路。比较浮漂,应该是在相同吃铅量的前提下比较。因为针对鱼情选择漂的大小,考量的主要指标就是吃铅量而非漂的体积。

有的人认为吃铅倍数高,就是铅重大,鱼不易拉动浮漂,这就犯了一个错误: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比较。相同体积不同倍数的漂实质上是大小不同的漂,比较灵敏度是不合适的。

下面就各种鱼情说明一下为什么越高倍的浮漂越好。

1.生口鱼情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太差的浮漂,都没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不过倍数高的浮漂,铅坠到位更快,动作出来的更迅速,对于提高速度是有好处的。

2.轻口鱼情,肯定是浮漂越灵敏越好。在同等吃铅的前提下,高倍漂的体积更小,钓组总排水量更小,钓组整体更灵敏。对轻口鱼情用高倍漂更合适是共识。比如,冬天要用芦苇漂。

最有争议的应该是乱猾的鱼情,这种鱼情,很多人认为高倍漂不如低倍漂合适,认为高倍漂假动作太多,不如低倍漂信号稳重。其实对于猾口、乱口鱼情,现在的用漂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猾鱼真正的入口动作是很小的,很多时候比轻口鱼情都小,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用漂越灵敏越好。用稍微笨点的漂,其实是在让漂代替钓者择口,很多时候抓的是死口。而从竞技的角度考虑,漂的功能应该是尽可能的反映一切动作,而观漂择口的任务不应该交给浮漂。对于猾鱼,用高倍漂,假动作肯定更多,但机会肯定也是更多的。这点在实战中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钓手认识,而且有钓猾鱼经验的钓手都很清楚,大部分时候,真正的猾鱼靠钓钝的钓法是不大容易真正钓好的,其实也是与此理念一脉相承。

还有的人觉得高倍漂浮力大,不容易入口,这更是想当然。同样的铅重,高倍漂的钓组体积更小,阻力更小,对于同样的鱼口吸力,高倍漂只会比低倍的更容易入口。这对钓猾鱼和轻口鱼这种吸食谨慎乏力的鱼情更合适。

另外,针对鱼情选漂,抛开漂型不谈,只谈如何选择漂的大小,则是在综合考量鱼口轻重、铅坠到位速度、抛投难易各方面后,来选择漂的大小的,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吃铅量。而从抛投的难易来说,同样的吃铅量,倍数越高的漂,漂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力越小,越容易抛投。大家都有感受,即使是很大的风,迎风抛投或者侧风抛投,只要把漂取下,都变的极易抛投,其实就是漂的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影响了抛投。从这点考虑,高倍漂可以选择更小吃铅的,从而达到和相对低倍的浮漂一样,从而使钓组整体灵敏度更大。

还有一点,高倍漂是可以兼容低倍漂的,如果真的存在某种鱼情需要使用低倍漂,只要在高倍漂的漂脚配重就可以成为一支低倍漂,而低倍漂是无法通过什么途径成为高倍漂的。另一种让高倍漂向低倍漂功能兼容的方式就是,通过延长子线和加粗漂尾从而人为降低灵敏度的方法。举例说明,高倍漂和低倍漂的区别就好像两辆汽车,一辆的最高速度是200,一辆是100,最高200的可以跑100,而最高100的却永远无法跑200。

也有人认为合适的倍数才是最好的,那么,多大倍数才是合适的倍数?简单的2.5或者3倍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某种漂型.比如细长身的长脚长硬尾小吃铅漂,也许做到2倍就已经算高倍了,而对于粗短身的软尾大漂,也许做到6倍也很普通。所谓高倍低倍是相对而言的,在漂型相同吃铅相同的前提下,没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在保证结构和物理稳定前提下,倍数越高越好。另外,从制作层面来说,能做高倍的,必然可以轻松做低倍,而反之不然。

关于枣核漂的流行,其实也基于用漂理念的变化,枣核漂这种比传统细长身漂更接近于球体的漂体,更容易做到高倍。这是枣核流行的真正原因。除开钓水皮的枣核,几乎所有的枣核都是长脚。枣核漂相对于传统细长身漂而言,相当于缩短了漂身,而把这一部分给了漂脚。虽然漂身直径变大了,但漂身接触水的面积反而减小了。这样使枣核漂兼顾了长身漂的稳定和短身漂的灵敏。

实际使用中,有一种鱼情对于枣核漂不是太合适,就是纯粹底钓的速度很快的鱼情。因为枣核漂普遍倍数较高,虽然翻身不慢,铅坠到位也不慢,但从铅坠到位到钩饵完全到位的过程要慢于传统的细长身漂。对于这种鱼情,选择一只短脚细长身短尾的漂,钩饵到位速度更快,会更合适。当然,用枣核漂调高钓高并使用短子线其实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制漂技术也有了很多发展,从而使材质完全无法决定浮漂的信号表现。随着在巴尔杉木浮漂中使用空腔的技术,将漂身中间掏空从而大幅降低自重以及高级轻量油漆的使用,巴尔杉木和羽毛的都可以做到很轻,特别是枣核漂,从个人使用感受来说,因为巴尔杉木一般都是用了空腔技术,所以比较不错;羽毛的制作技术,特别是去壳羽毛,可以做得非常轻;反而是芦苇的枣核,并无太多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自重,从而使芦苇在枣核漂型上并无优势可言。所以对于一般的钓友,如果选择枣核漂,选择巴尔杉木的,一般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反而是很多芦苇的枣核漂,并无巴尔杉木的枣核灵敏。

相关推荐

高粱杆diy枣核漂和牙签漂(附制作方法图文)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这里的钓友推崇枣核漂及牙签漂。枣核漂,是那种漂身短,中间肚腹大而两头尖,形似枣核。漂脚长(1012cm),漂尾更长(1620cm)。牙签漂,是那种漂身稍长(1012cm)而漂身直径小(34mm),漂脚也稍长(810cm),漂尾也长(1417cm),形似牙签。

枣核漂,具说网上和渔具商店有售。名牌的价格在120200元人民币左右。而牙签漂,好像还很少见。听说,这两种浮漂配重都不大(0.61g),而且都是硬漂尾,很能对付那种十分滑头的鱼,讯号十分灵敏、准确。

为此,自己DIY试一试。或许有兴趣、有条件的钓友,可以DIY,看看是不是好用。

一、制作加工小旋转床

由于高粱杆去皮后强度很差,因此,需要一种能高速旋转的小床子,以便在高速旋转中对漂体、漂脚、漂尾进行又快又好的打磨。这种小床子也是可以DIY的。

1.所需材料和部件(见照片一)

a.12V电吹风电机一只;

b.912V的小电源变压器一只;

c.桥式整流器一只,25V100F电解电容一只;

d.支承板、固定板及紧固镙丝若干;

e.可夹直径0.51mm的小钻夹头一只。

2.自制脚踏电源开关(见照片二)

a.电源插座板一只;

b.一只合适的塑料盒;

c.一只稍大一点的微动开关(机床上用的);

d.将电源插座板稍加改动,把微动开关加接进去。

3.将组装好的小旋转床夹在小台钳上(见照片三)

开关用脚来控制,以省去手频繁扳开关的麻烦。十分方便。

二、枣核及牙签浮漂的加工

1.漂身的加工

a.用直径1mm的钢丝捅针或直径1mm的碳纤竿尖子从高粱杆的中心捅过(见照片四)

b.将穿有去皮高粱杆毛坯的碳纤尖子或钢丝捅针的一头,夹在小旋转床的夹头上;

c.把0#1000#的砂纸(布),选择几种规格,粘贴在平面铁板(胶木板)上,在小旋转床的高速旋转中,由粗砂至细砂,砂磨成型(见照片五)

2.漂脚和漂尾的加工

a.分别将漂脚及漂尾砂磨至所需要的直径(见照片六)

规格:漂脚直径为0.70.8mm,漂尾元径0.7mm,漂尾先径为0.30.4mm。

b.分别加工漂脚、漂尾的凸头和凹槽,以便进行嫁接式的粘合(见照片七)

c.漂脚、漂尾用双份胶粘合,并用直径0.15mm的漆包线缠绕固定(见照片八)

d.当双份胶还未完全硬化(有点软,但不粘手)时,用带橡胶板的平面铁板压住粘接点,轻轻地来回搓动,将其校直(见照片九)

e.将嫁接固化的漂脚尾穿过漂体加以粘合,并及时调整漂脚、尾各自的长度直到自己满意(见照片十)

三、后续的加工(略)

1.枣核漂(见照片十一)

2. 牙签漂(见照片十二)

3.去皮高粱杆和巴尔杉(BALSA)木枣核漂(见照片十三)

四、枣核漂、牙签漂的测试

1.枣核漂的测试结果(平均值)

漂身长、漂直径、肩腰比、漂脚长、漂尾长、漂自重、漂配重、自重/配重比

68cm、68mm、1:1.21.8、911cm、1517cm、0.503g、0.998g、0.508

2.牙签漂的测试结果(平均值)

漂身长、漂直径、肩腰比、漂脚长、漂尾长、漂自重、漂配重、自重/配重比

1011cm、34mm、1:23、78cm、1214cm、0.460g、0.727g、0.656

五、结束语

根据上述的测试,枣核漂的配重值不大;牙签漂的配重值还要小。换算成所谓的倍数,枣核漂为1.6倍不到;牙签漂为1.5倍多点点。因此,漂的讯号反应,应该属于较灵敏的一类,如鱼轻轻就饵吞食,漂就会有明显的动作。在月赛的过程中,试用的体会也是如此。枣核漂、牙签漂好用!

野钓时如何选择浮漂以及调漂


多数的初学钓鱼的人都是从养鱼塘、黑坑慢慢学起的。在刚接触钓鱼时,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调漂手法,例如:调低钓高、调5钓3等,把简单的事情都弄复杂了。而且最重要的则是,这些调漂法在野钓时并不适用。所以接下来就为初学者分享一下野钓时如何选漂及调漂!请各位往下看:

一、野钓时如何选漂

野外的环境复杂,并且水域中水情变化多端,而且鱼类吃口较为凶猛。因此灵敏度并不是选择鱼漂的原则。在野钓选择鱼漂时需要遵循两点原则,分别是:牢固、清晰。通常情况下,漂尾偏粗的中型鱼漂在野钓中更加适用。

在野钓时选择粗尾鱼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野外水情较为复杂,钓远水处时使用粗尾鱼漂便于我们观察漂相;

2、漂尾偏粗,便于调整鱼漂。这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十分关键,也不会因为减铅过多而导致钓目发生变化。

3、漂尾较粗,在遭遇树枝、草丛等复杂现象时,难以发生断漂的现象。经常进行野钓的钓友,对这点应有很深的感触。

4、野外水域中小鱼的数量偏多,使用粗漂尾的鱼漂垂钓,可以使漂相的稳定性更强,便于我们抓准鱼口。

二、野钓时调漂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到的则是调灵敏、调迟钝,这些都是指信号传递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铅坠、双钩呈悬浮状态的线组为调灵敏,这样的线组中脑线时呈绷直的状态。只要鱼儿咬钩,鱼漂就会产生较大或较小的漂相。

铅块、上饵钩呈悬浮、下饵钩呈躺底状态的线组,为半灵敏;铅块悬空,双饵钩呈躺底状态的线组为半迟钝;铅块、双饵钩同时呈躺底的状态为调迟钝。其实在野钓过程中,鱼漂呈半迟钝的状态为宜。

三、野钓两步走的调漂技巧

第一步,空钩挂重铅,调平水。这时双饵钩呈躺底,铅块呈触底的状态。漂尾与水面刚好持平或者露出水面一小部分,但不必过于精确。

第二步:将鱼漂向下调整约0.5个短脑线的长度,接着开始修建铅皮。当鱼漂在此与水面持平,铅块呈悬浮、双钩呈躺底的状态时,在此修剪铅皮,直到鱼漂在水面露出约3-5目,这是铅块呈悬浮、双钩呈躺底的状态,鱼漂也露出方便读漂的目数。即可停止修剪铅皮,调漂完成。

可能大多数的钓友看到这会不仅产生质疑,觉得这过于草率,准确度不够。但是野钓时调漂,不需要过于精准。这是因为水底地形不够平整,无法保证准确度,而且野外水域中的鱼类在咬钩时虽然小心谨慎,但咬钩的力度是比养殖鱼类的咬钩力度大。因此,野钓时主抓黑漂、移漂的漂相。

认识浮漂-漂的作用漂型以及吃铅量详解


1、漂的作用。

其实在我看来漂的作用无非是两个。其一:调整双子线和双饵(单子线单饵)在水底(离底)的状态。其二: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

调整好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任何一只漂都能做到的。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关键在于钓者,而不是漂。钓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饵 重、钩距、子线柔软度、水底酱层状况、鱼情等等等等。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合理,是能否钓好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钓友在钓鱼时 没钓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漂啊漂,你明明只是个调整双子线和双饵状态的工具, 大神们却什么都往你身上扯,子线弯曲过多了信号不好,怪你不灵敏;饵还没到底提竿空枪,怪你信号不真实。。。你真的比窦娥还冤啊!当然不灵敏或者提竿空枪 与漂无关的因素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是稍加举例,用意就是友情提醒某些考虑不周全的钓友,调钓真的不是漂一个人的事。我计划过几日会作一篇《你所忽略的调 与钓--探究调校双饵状态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另外讨论这个话题。

2、关于漂形。

上面说到,漂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这就必须要说到漂形了。不同的漂形在同样的鱼情中产生的漂讯会有不同的细节差异,于是依据不同鱼 情需要会有各种不同漂形的漂。比如底钓漂,要求快速到底,那么她的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此时流线型身材一定是必备的。而专门用于打接口的漂,与底钓漂的要 求恰好相反,所以身材短粗,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漂形的不同还关系到她的翻身速度,这方面我在上一篇里面已经粗略说了,这里再补充两点:第一吃铅量大的翻身肯定快;第二,如图: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经验丰富的用漂人看一眼就知道哪个翻身快哪个翻身慢。

3、关于吃铅量。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只漂的吃铅量,而漂的排水量和材质就是关键因素。排水量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漂身体积,同样的材质,肯定漂身体积大的那一只 吃铅量大,因为排水量大。而材质呢,同样的漂身体积,肯定是漂身越轻的吃铅量越大,也就是说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漂吃铅量越大。同样漂型的芦苇漂肯定比木质 漂吃铅量大,因为芦苇的密度比木质小。

那么,到底是吃铅量大好还是吃铅量小好呢?这里要分两头讲,关键是你着重于哪个角度去用漂,这句话很关键,下面开始细说。

用漂的时候,是哪些因素决定你去选择不同吃铅量的漂呢?大家都知道,竿子越长,乱风越大,水越深,杂鱼闹得越厉害,肯定要求漂的吃铅量越大。为什么呢,竿 子越长,铅皮多一些好抛竿;有乱风作怪的时候也一样;水越深,双饵到底时间越长,铅皮重一些利于快速到底;有杂鱼闹的时候也是要求双饵快速到底,同理。比 如说现在打算钓5米4,水深两米好几,微风,也有一点杂鱼闹,那么我计划用个吃铅量为2克多一点的漂比较合适。又比如现在钓3米6,水深一米多一点,无 风,杂鱼也少,此时用个吃铅量1.2克左右的已经绰绰有余了。那么现在你选漂的标准就是着重于吃铅量了,站在这个角度选漂,就是选材质轻巧的漂比较有优势 了,也就是常说的吃铅量大的漂。为什么呢,两只吃铅量同样为2克的漂,材质轻巧的那一只可以做到体型更加纤细,这样的话她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 所以有鱼吃口的时候灵敏度自然就高了,如图:

那么,同样漂形同样体积的两只漂,只是因材质密度不同而导致吃铅量不一样,他们谁优谁劣呢?这里又要分两头讲。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因竿长水深杂鱼闹而达 不到抛竿顺畅快速到底的要求,那么肯定是吃铅量大一点的那只漂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在外界因素并不太恶劣,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些要 求的时候,又是谁优谁劣呢?他的劣势还会是劣势吗?这里不急于找出答案,接着做如下分析:

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小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A),铅皮用量越小。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大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B),铅皮用量越大。当这样两只漂同时 入水作钓的时候,谁灵敏?这个时候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说到这里,可能就是争议比较多的时候了。一般一方认为,吃铅量大的B灵敏,因为这是常识。而另一 方认为,吃铅量小的A灵敏,因为铅皮重量越小打破惯性需要的力量就越小,所以就灵敏。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要我说就是:相差无几。首先我们分析一下 漂和铅皮在水中的情况。当A和B链接铅皮在水中达到平衡的时候,实际上可以认为他们加上铅皮的排水量的重量等于他们自身的重量加上各自铅皮的重量。由于A 和B的漂形和体积一样,所以他们的排水量也一样,所以A的重量+A携带的铅皮重量=B的重量+B携带的铅皮重量。他们区别只是一个头重脚轻,一个头轻脚重 (相对而言);而他们和各自携带的铅皮重量加在一起实际重量差不多。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他们的漂形和体积因素而带来的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大小问题,而现在 他们的漂形和体积是一致的,所以灵敏度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去除了一些极细微的影响因素,比如B所携带铅皮的体积肯定比A所携带铅皮的体积大,但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B所携带铅皮的重量大于A的,是不是鱼就难以吸饵入口一些呢?子线是软的,这一点也要忽略不计。还有就是B的主线因为铅皮重一点 而要拉得紧一点,理论上这样更有利于信号传递,但实际上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最后再说说漂吃水导致目数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烦人,但是目数变化的原因不止吃水一个,除了因漂身和油漆材质的质量以及工艺因素外,温度变化导 致漂身空腔内的气体的密度变化也会导致目数变化。一般解决办法有:用制作材料和工艺比较好的漂;垂钓一定时间后验一下漂;尽量不使用空心漂身的漂;定期保 养漂等等

什么是拉丝粉以及拉丝粉的应用技巧


一、拉丝粉的介绍

最常用来调整饵料状态的添加饵就是拉丝粉,很多商品饵由于制作中考虑到垂钓时针对不同对象鱼和不同钓法,使得饵中纤维量很小或基本不含纤维,这就给很多钓鱼人制作饵料和上饵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钓不同速度、不同大小和位于不同水深的鱼,很多时候都需要加入拉丝粉来调整饵入水后的状态,或是把几种钓饵搭配之后为了适应我们垂钓中对饵料的要求,也必须在饵中加入拉丝粉。

应该说将拉丝粉加入饵料中来维持饵料入水后的状态是垂钓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随着拉饵速钓术的不断推广,拉丝粉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有这种维持饵料状态的辅饵,才会使饵料更好的为我们的垂钓服务,并能更好的诱钓结合。

拉丝粉也常被叫做叫小麦蛋白纤维,它是从小麦蛋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纤维。本身有一定的粘性,有很强的吸水性和亲和力,能溶解于水,混合到一些饵料介质当中后,遇水它会产生一种植物纤维---蛋白分子链,分子链能与饵料中的各种元素结合,并且这些蛋白分子链过多的互相接触后就会形成很粘的一团无法分开丝的纤维团。

在商品拉丝粉的生产中,由于提取基础料、提取工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会导致成品的拉丝粉饵料中小麦蛋白纤维占有的百分比有很大的区别,成丝后也就会有长短之分。一般外观颜色偏白的拉丝粉中小麦蛋白的含量会高些,加到钓饵中产生的纤维也比较长;颜色偏黄的商品拉丝粉中的其他杂质或是添加物比较多,产生的纤维会短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拉丝粉只有结合了饵料中的组成元素才会形成纤维丝,单纯的小麦蛋白加水后会是一团泥状物。不同的拉丝粉同饵中元素结合力的强度也不一样,结合力强的拉丝粉出丝快,也就是钓手们常说的出状态快,结合力慢的加入后需要一定时间才会在饵中产生纤维。

在饵料加水后,按一定的方向搅拌,拉丝粉本身的粘性会使拉丝粉形成的蛋白分子链结合的更紧密,产生的纤维更粗。而且拉丝粉在饵中产生纤维的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高时形成纤维会比较快。拉丝粉加到饵料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更好的结合并组织饵料的构成元素来维持饵料的入水后状态。

拉丝粉加到饵中混合均匀加水搅拌后,它本身的亲水性会使它吸水形成蛋白链纤维,并在饵团中结合不同的饵料组成元素,先从质量最轻的麸素开始,然后是稍重些的雪花粉、薯粉的颗粒和一些中等比重的藻类颗粒,最后才是大比重的麸类、蛋白类饵料颗粒。

随着水份的不断渗入饵料,饵中各种组成元素持续的分解,拉丝粉与水的亲和性也持续增强,形成的纤维持续增多,并在延伸的纤维上结合了更多的饵料颗粒。最终,在饵料吸水过程彻底完成后,拉丝粉在饵料中形成了一张紧密的网,网上粘满了饵料遇水分解开的细小颗粒,这样它加到饵中起到结合各种组成元素的作用就基本上体现出来了。

有了拉丝粉的结合,饵料在入水前饵团内已经构成了紧密的饵料元素网络,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蜘蛛网很是相象。这样的网状结构在入水后还能牵制饵料中分解开来的元素向水中散落,可以很好的延长饵料中分解颗粒的散落时间。

一团入水前已经分解彻底的饵料,只有当我们钩上饵团中的拉丝粉形成的纤维完全吸水后,失去了结合能力并随着水的浸泡而逐渐溶解在水中,纤维上粘结的饵料颗粒才会完全脱落;而入水前未完全分解的饵团,入水后粘结在网状结构上的饵料颗粒继续分解成细小的颗粒,直到拉丝纤维无法再继续结合分解出来的细小饵料颗粒,饵料上有效诱鱼颗粒便会脱落在水中。

这样拉丝粉纤维吸水溶解并继续结合分解出来的饵料颗粒的过程就有效的延长了饵在水底散落的时间,保证了饵在水下的持钩性。而且前边提到,拉丝粉形成的纤维经过一些物理处理,会更加的紧密,那我们在钓深水的时候为了让饵料快速击底,就需要把饵料在饵盆中多打,打饵的过程其实就是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有方向性的揉饵,揉搓会使小麦蛋白在饵中更多的互相接触,形成的纤维更加紧密和难以分解,这样在浮标到位的过程中会尽量的减少饵料的散落。

钩饵到位后才开始散落,有利于压住鱼层和迅速钓底。但过度的打揉饵团会使饵料中的纤维成团,无法分开,这种饵中拉丝纤维成团的饵要想做到我们垂钓中的很讲究的诱钓结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个打饵的过程一定要有个度,一切按照垂钓当时的鱼的需要来决定!垂钓观标的过程中一定不要随手揉搓钓饵,饵开好后的每揉一次就相当于重新开一次饵,没有哪款里边含有拉丝粉的饵是绝对可以一直揉不死的,如果饵中的形成的纤维经过多次的打揉,粘连到一起,形成纤维束,那么这款饵料就基本上无法使用了。

二、拉丝粉的特殊应用

以上我们了解了拉丝粉的基本作用,下面谈一下拉丝粉的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当拉丝粉在饵中遇水形成纤维后,我们就可以制作拉饵了。拉饵能很好的节省上饵时间,还可以更好的诱骗水中警惕性较高的鱼。钩子埋入饵团到拉出饵粒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把饵团中的纤维网络撕下来一块的过程,由于拉丝粉的粘合力,那么饵中的组成元素也就相应的被我们拉出一部分,这就完成了上饵的过程,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用饵料包住钩子的时间。

拉饵因为没有经过手的揉搓,饵中纤维网络比较分散,所以入水就开始散落,在下落的途中就呈轻柔的飘动状,到位后更是鱼类很感兴趣的随水流肆意变形的絮状,整个下落直到位的过场中都会在视觉因素上很好的吸引钓点附近的鱼。但由于拉出的饵团中,纤维结合力不是很强,饵中组成元素脱落较快,所以用拉饵垂钓时要需要注意窝子的续诱。

拉饵由于饵团较小,比重相对较轻,而且入水状态独特,会很受小鱼的青睐。如果我们在小鱼中钓取大物,就需要饵料在水底有一定的大小,并有一定的结合力,要耐得住小鱼的啃咬,给大鱼更多的就饵机会。

基于以上两点要求,我们在这种针对小中钓大这种鱼情上饵的时候最好是使用搓饵,但如果大鱼的吃口也很刁钻,或是钓场水底的一些因素导致真的只有拉大饵才可以钓得更好。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搭配饵料的时候注意加入哪种拉丝粉了。

要想拉出大团的饵,那就一定要加进去遇水产生长丝的拉丝粉(象老鬼的纯小麦蛋白,丸九的@21等),并不是在饵中加的拉丝粉的含量越大,拉出的饵团就越大,搭配时饵中一定要有大颗粒的麸素饵料(例如超级诱、老鬼大野战、众信大黄鲫等,或是加入颗粒粉),大颗粒的饵粘结在拉丝纤维网上占有的空间比较大,拉饵时钩子穿过饵团带出的有效纤维丝也就较长。

如果在饵料搭配中都是薯粉饵一类易膨化很细腻的成分,那么即使再加入长丝的拉丝粉,也不会拉出太大的饵团。拉出大团饵还需要在拉饵时的手法上注意,拉的一定要慢,并且最好是纵向的从饵团中拉出钩子,这是因为饵料中的纤维网络形成后,一般是交叉而不规则的网,又由于网间有一定的空隙粘结着饵料中的组成颗粒,所以纵向慢拉会使钩子上挂住更多的交叉蛋白纤维,也就挂住了更多的饵,这样较大的饵团就被拉出来了。

钓猾口鱼更需要注意饵中蛋白纤维的加入。猾鱼的天性就是涮饵很严重,反应在浮标上假动作比较多。针对这一特性,我们一般使用搓饵来钓取它们。搓出的饵由于在上饵时的揉搓,饵中产生的纤维丝会结合的更紧,在水中经水的浸泡,伸展状态也比较规则,这样猾鱼涮不到饵的分散颗粒,只有吃钩上的饵,中鱼率就会高些。

轻口猾鱼对于饵料的状态要求就更为苛刻了,吃口轻,对饵的吸力小,搓出的饵团由于重量和大小等因素影响,很难入口。那么最好是使用拉饵来钓取。拉饵钓轻猾口鱼的时候,搭配饵料时加的纤维一定要长短丝结合,拉饵在上饵时不经过揉搓这道工序,要想它在水中呈现规则的伸张状态,就要在饵中形成的网状结构上下功夫。

单纯短丝纤维的加入会使拉出的饵团较小,而且饵料在水中散落很快,猾鱼对钩饵都有一定的认识,在想去吃饵的时候如果鱼嘴碰到钩柄或是由于饵料快速散落露出的钩尖,那么它们会马上放弃,这也就出现了浮标展示给我们的假动作。

这种鱼情便需要使用长短丝结合的混合拉丝粉,可以用老鬼或锦龙的长丝拉丝粉配上短丝的众信拉丝粉或丸九黄鲫,或是在饵中使用短丝拉丝粉配上中长丝的天元、馨龙湾拉丝粉,这会使饵中的网络间隙更小,使得饵料中的组成颗粒排列的更有规律。

大小颗粒结合排列,饵料中的纤维网上单位面积结合的饵料更多,这样我们拉出固定大小的饵团在水下开始雾化散落的时候,由于短丝网络弥补了长丝产生的空隙,被钩子拉出的一小团粘有饵料颗粒的纤维网络在水下就雾化散落也不会有太多的絮状边缘,猾鱼在水下就很少能涮到饵,拉饵钓轻口猾鱼的中鱼机率也就会高些。

使用拉饵时常会出现双钩拉出的饵一大一小或是饵团挂在钩柄上的状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是子线不在钩柄内侧的因素,再就是拉丝粉和饵料的组成元素结合的不是很均匀造成的。这时可以把饵重新的在饵盆中打几下,或是把饵团在手中压一压;让拉丝粉纤维与饵料结合的更为均匀些;还有可能是拉丝粉加少了,使饵料中的网状结构不均匀,那完全可以把饵在饵盆中打散,在饵上均匀的撒一层老鬼5号鲫、@21或是可揉拉丝粉,然后根据饵料状态的需要淋上钓场水,成团即可。

不同的拉丝粉加入饵中后,本身的粘结力不同可以用来调整饵料中每种物质的雾化顺序。一般饵团入水后从亲水性较强但吸胀作用较差的麸素类饵开始散落,但如果我们钓浮时需要把水底的鱼拉起来,单靠比重很轻的麸素饵的缓慢散落是很难做到的,还需要饵中的大比重颗粒也从入水后就开始不断分散下落引鱼上浮。

长丝小麦蛋白对饵料的包裹粘结效果要强于短丝的,对大比重的颗粒饵也有更好的粘结力,使得大颗粒入水后不易散落,要想快速的把水底的鱼引起来,在加入拉丝粉的时候尽量要使用短丝的产品;而相反要钓底的时候饵中就一定要有长丝的小麦蛋白,并经过适当的打饵把饵料颗粒的周围缠绕上更多的蛋白纤维网络,这样饵料入水后在途中脱落的只是一些轻麸和薯粉,到底后钩上保留着较多鱼类喜欢吞食的颗粒,那些最后脱落的大颗粒饵还可以在钓点成窝,更好的达到留鱼聚鱼的目的。

目前市售的拉丝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含量比较高的纯小麦蛋白,另一种是混有部分薯粉类或麸素类物质的可调节型小麦蛋白。他们由于本身的小麦蛋白含量不同,组成不同,加在钓饵中显示出的作用便有分别,加入的顺序也不相同。

纯小麦蛋白大都是粉状物,这钟粉状拉丝粉最好是在搭配钓饵时就一次性按需要量加入,并要在加水前搅拌饵料,使拉丝粉和其他饵料混合均匀,如果是在饵料加水基本上成形后再加入这种拉丝粉,那么很可能因为撒入的不均,使饵中形成很多的拉丝粉团,俗称的那种死面疙瘩,这样的饵在入水后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诱鱼和垂钓目的。

而那种可调节性的混合拉丝粉加到饵中就很随意了,象老鬼的5号鲫,丸九的可揉、黄鲫,天元的可揉,可以在搭配钓饵时适量加入,也可以在垂钓过程中觉得饵料的状态不适合时随时加入。后加这种可调节型拉丝粉操作很简单,把饵团打散,撒上拉丝粉,淋水,搅拌,成团就可以了。

这种拉丝粉中含有一定量的薯粉或是麸素,即使在饵料开好后加入,撒的不均匀,遇水成丝也不会产生纤维团。可调节型拉丝粉本身小麦蛋白的含量就不是很高,而且不均匀的拉丝粉会被本身含有的薯粉和麸素分散开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含薯粉类的拉丝粉更多的做为临时调节用的状态饵来使用。

含麸素类的可揉拉丝粉最好加在饵料组成中有喂养颗粒一类的饵里,拉丝粉中含有的麸素可以很好的调整颗粒饵的粘度,以便更好的控制饵的整体状态。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诱钓合一的垂钓目的,可调节型拉丝粉最好是后加入钓饵,这样拉丝粉的吸水要较饵中其它元素晚一些,我们使用饵料时拉丝粉吸水还不是很完全,当饵料入水时拉丝粉产生的丝还处于继续伸展中,这样的饵团在水中显得更加的有活性,对鱼的诱惑力也更大,适口性更佳。

拉丝粉是一种蛋白饵,虽然经过一些处理,但比重仍然较大,加到钓饵中会影响饵的总体比重,如果在垂钓中重新加了拉丝粉,那么一定要重新检验半水单饵饵重,带饵调标的还要重新验证一下浮标的调目,然后适当的根据鱼情重新定钓目。

垂钓中一开始处鱼集鱼阶段时,最好不要在饵中加入拉丝粉,搭配的饵中也要尽量使拉丝粉含量较少的饵,即使是使用了本身含带拉丝粉的饵料,也要在开饵的时候注意少打饵。这时我们需要的是饵料在途中的雾化散落以及到底的完全散开,当多次抛竿,在钓点处的水底形成了一定的饵区并发现鱼进窝后,就需要使用快速到底的粘饵了,这时可以把原来的散饵在饵盆里打几下,或是在用来做窝的饵中加入鬼5、可揉等调节型拉丝粉来把窝饵调整成钓饵,或是干脆重新开一团含有拉丝粉的钓饵。使用含有拉丝粉的钓饵还需要注意即使搓饵上钩也最好从钩子的钩柄端把饵团挂到钩上,然后再搓,让钩子上挂住一部分拉丝粉纤维,从而保证饵料的到底后的持钩性。

好多钓手在搭配几种饵料后对于加了拉丝粉后饵的加水量一直感到是个难题,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先可按自己的对所搭配的饵料的了解和用饵经验在饵料中加入大致需要比例的水,但一定不要把饵团成团和进行打饵,快速搅拌后,如果发现水加少了,就可以向饵中淋入钓场水,然后在饵料充分吸水后再成团或是打饵。

如果水加多了,完全可以在饵上撒一层粉饵来收水,只是后撒饵的时候要注意后加的饵中是否含有拉丝粉,最好不要影响到原饵的状态。其实好多钓手在垂钓时有使用鬼5一类饵收水的习惯,其原理也是如此,先加多一些的水,让饵中的颗粒充分的吸水溶解,然后再撒上一层可调节拉丝粉或其他吸水很强的饵,来吸取多余的水分,并维持饵的入水状态。

拉丝粉在饵中遇水产生纤维时会破坏饵料原来的组成分布,会使饵中的淀粉产生糖化,并会导致返水的现象,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加了拉丝粉的同时要加入一定量的调整饵料组成结构的细麸素饵,象丸九的金鲫,鬼鲫。GTS等。如果手中没有这种饵,那就一次性少开点饵,发现返水立即重新开饵。

拉丝粉虽是一种很简单很好用的状态饵,但也需要我们平时垂钓多多使用,多总结经验,根据具体的鱼情,结合上边的论述来适时应用。

根据漂体的形态如何划分浮漂的技巧


漂体是浮漂产生浮力的地方,漂体的形态与浮漂的性能密切相关,漂体的形态稍有变化,就可能引起浮漂性能的变化。因此,按漂体的形态精确划分浮漂类型十分困难,只可大致分为长身漂和短身漂两个大类型。

长身漂

长 身漂以细长型的为多,典型的如达摩老款细长型。入水翻身慢些、鱼讯稳定、就饵前置讯号幅度小、就饵时钝点钝力大、准确。细长型浮漂通常适合底钓。入水翻身 慢,可把鱼压制在一定的水层,讯号稳定,空枪少,是求稳钓底的首选。但灵敏度略差,遇到滑头鱼可能会有出讯不良的情形。

短身漂

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翻身快、鱼讯灵敏、就饵前置讯号幅度大,就饵时钝点的钝力也大。入水翻身快,可把鱼打浮,接口的钝力和幅度都胜于细长型标,是截杀、钓浮的首选。但灵敏度太高,扬空多,讯号不易抓,受漂型限制而载重有限。

野外台钓的钓组配件选择以及太空豆应用


垂钓的钓具装备中,钓竿钓线和浮漂以及钓钩是大件,但是钓组中的太空豆、浮漂座和铅皮座以及铅皮连接环等等,这些小配件看起来小,但是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就说下钓组配件的搭配以及太空豆的应用。

第一、太空豆的选择

太空豆主要就是用来固定的,所以要求是紧,能够把浮漂和铅坠给固定好,但是只要求紧还是不够的,把用在1号线上的太空豆给装到2号线上就能够达到紧的要求,而这样搭配的话在移动太空豆的时候容易损伤到钓线,所以说除了紧之外还要有好一点的橡胶弹性,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把太空豆穿上之后要有好一点的同心度,如果偏心的话就不要使用。

第二、浮漂座的选择

1、现在的浮漂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钓经常应用的跟气门芯差不多,直接能够穿在钓线上,但是顺着主线直接穿很容易伤到主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浮漂站立不直的现象,所以悬坠钓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浮漂座。

2、还有一种就是在漂座下方的圆孔穿线,而上方插浮漂,悬坠钓中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浮漂座,现在漂座的材质分为纯橡胶以及橡胶和金属结合两种材质浮漂座,橡胶和金属结合的浮漂座穿线的部位是金属,是为了加快浮漂翻身的速度,但是个人觉得容易伤线,所以还是比较推荐纯橡胶做成的浮漂座,选好浮漂座之后别忘记选择合适的浮漂。

第三、铅皮座

铅皮座的材质分为金属和塑料两种,而金属铅皮座同样有伤线的缺陷,另外如果需要使用大浮漂搭配重坠的时候,选用的铅皮座不能太短,不然层层包裹之后会变得很臃肿,影响到钓组的灵敏度,最好选用比较长一点的形状。

第四、铅皮

选择铅皮的要求并不多,首先就是铅皮的宽度要和铅皮座的长度相吻合,然后就是铅皮的软硬度要掌握好,如果铅皮太硬的话卷制起来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修剪,而太软的话在提杆刺鱼的时候铅皮容易松开张口,所以软硬选择要适中。

第五、连接环

这个配件是用来连接子线和主线了,所以一定不能有毛刺,并且要保证转动灵活,这样才不会伤线,也能够减少缠线的几率,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连接环有很多种,鸭嘴环在竞技钓中钓快鱼时有优势,可以更快的更换子线,而野钓的话效果不突出,O型圈的转环经常活动,很容易让线组的调钓目数出现变化,所以说传统的八字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第六、太空豆的应用

1、不少人习惯使用六颗太空豆组合钓组,而本人习惯使用八颗,在钓竿和主线连接处使用一颗,在主线线端的20厘米位置折一下,把太空豆穿到双折主线上,双线的顶端就被太空豆给上顶出一个活套,上推之后就能够卡在超感竿线的凹槽中,取线组的时候直接下拉太空豆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并且不会出现线组和钓竿脱离的现象。

2、接下来就是在浮漂的上下位置各固定两颗太空豆,内部的两颗用来固定浮漂,外侧的两颗则是钓灵和钝的界限点,在底钓的时候能够根据这两颗太空豆的距离判定钩饵在水中的状态,还有就是野钓的时候要经常更换钓点,最外的两颗太空豆也可以用来标记不同钓点的水位深浅,这样的话就省去了多次反复调整浮漂的麻烦。

3、还有就是在铅坠的上方固定两颗太空豆防止铅坠上移,在下方处用一颗就可以固定了,这样三颗太空豆能够让铅坠在主线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也可以防止铅坠和连接在八字环的主线碰撞摩擦损坏线体,搭配的钓线质量要好,这样能够减少线体受损对钓获的影响。

4、也有不少人习惯把铅坠下方的太空豆紧贴着八字环上固定,而个人喜欢离八字环保持一厘米以上的距离,因为在垂钓的时候发现多次断线的位置是在八字环的地方,如果离的太近,断线时铅坠的冲击力会让下方的太空豆不能有效固定铅坠,导致铅坠脱落,所以最好保留一点距离。

这样钓组就已经搭配好了,在选上一款合适的钓竿开始野外的垂钓之旅吧。

根据漂脚的材质如何划分浮漂的技巧与介绍


按照漂脚的材质划分。浮漂可分为碳脚漂、竹脚漂、钢脚漂三类。漂脚的材质不同,漂的性能特点也随之而异。漂脚对浮漂灵敏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很大。漂脚越细,它的水阻力越小。漂脚密度大,可使浮漂的重心降低,就可以快速的反应鱼讯。

碳脚漂

制作碳脚的碳纤维棒的密度大于水,碳脚一般都很细,在水中阻力小,因而灵敏度一般都较高,讯号的上、下摆浮大。碳脚一般都较长,从而漂在水中的牢固点较深,在风浪中的稳定性较好。因为碳脚一般都较长,导致浮漂的重心偏上,从而入水翻身较慢。

竹脚漂

侄子的强度不够大,竹脚既不能做的太细,也不宜做得太长,因而竹脚漂多为做的较短的上细下粗的椎体,与漂体浑然一体,相当美观。竹脚漂的特点是浮漂重心低、入水翻身快;但竹脚一般较短,在风浪中的稳定性较差。

钢脚漂

钢 脚是近年出现的融竹脚、碳脚漂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脚漂。由于钢的硬度好,可以做的像碳脚一样又细又长,并能抛光以减少阻力,同时漂脚数量易于控制,可以调节 浮漂的重心位置,从而产生既像碳脚漂意向细长,阻力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又像竹脚漂一样入水翻身快的钢脚漂。钢脚漂入水时,其自己的力量几乎可以使自 己达到翻身的临界点,只要鱼饵一下沉,就快速直立,捕捉接口。如果没有接口,其细长的身体可以保持相当好的稳定性,为底部大鱼做好准备。如果水里的鱼层比 较单一,都是半水小鱼,或者都是底部大鱼,那这个时候用钢脚并不能显示出远远超过其他浮漂的优势来。当中部有追兵,底部有堵截时用钢脚,可大小兼顾, 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目前,钢脚尚未普及,市场上并不多见。

根据漂尾的特点如何划分浮漂的技巧与介绍


浮漂按漂尾的特点,划分为软尾漂、硬尾漂、龙凤尾漂三种类型。一般来说,硬尾漂的漂尾细而长。软尾漂因漂尾粗而醒目,观漂容易。硬尾漂因漂尾细,观漂困难。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龙凤尾漂是近年出现的新类型,是软尾漂和硬尾漂的结合产物。

软尾漂

软 尾漂多为塑料管或密度比水轻的弹性发泡材料制作,通常是空心的。软尾漂漂尾通常是带有浮力的。漂尾有浮力,加上漂尾粗阻力大,要使漂尾产生运动就需要较大 的力量。因此,软尾漂理论上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即反应比较迟钝。但是,软尾漂的钝是软尾漂的特点,而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缺点。就是因为软尾漂的钝,一些细 小、无作用的假讯号不会传递到浮漂上,也就是高手们常说的可过滤部分细小的干扰信号。由于要使软尾漂动,需要较大的力量,当软尾漂出现讯号,往往就已 是鱼在吞钩,而不是试探性吃食。软尾漂的信号比较准确,中钩率高,适合钓多次钓放和久经沙场的滑鱼等。

在钓鱼界,如果说浮漂反应迟钝,往 往是带有贬义的意味的。理论上,软尾漂的确比硬尾漂要钝一些,可软尾漂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具有良好的垂钓效果。高手在描述软尾漂时不用钝,而冠以稳定 性好。此外,软尾漂的钝仅仅是相对于硬尾漂而言的,从其灵敏度的绝对值来讲,软尾漂也是非常灵敏的。一支优秀的软尾漂,其钝是钝到了临界点,刚 好过滤掉无效信号,又能准确反映信息。

硬尾漂

硬尾漂的漂尾通常是实心的,而且很细。常用 的材质有实心尼龙棒、碳素棒等,其材质的密度大于水,因而硬尾漂的漂尾自身无浮力,加上漂尾很细,阻力小,稍有外力就可使漂尾运动,所以硬漂尾灵敏度高, 漂的动作比较敏捷、夸张。适合钓中上层及底层轻口等,尤其是当鱼讯微弱,受环境影响而不敢大胆就食的鱼时,要采用灵敏度高的硬尾漂。

由于硬尾漂灵敏度高,能反映出细小的讯号,在鱼吸食入口的瞬间了就能反映到漂上,而不是在鱼咬死钩后才反应,因而在垂钓时可抓第一口讯号,从而大大提高垂钓效率。

龙凤尾漂

龙凤尾漂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尾漂。所谓龙凤尾,即漂尾的前端是实心的硬尾,后端是空心的软尾。也就是说,龙凤尾是硬尾与软尾漂结合的产物,从理论上有效降低了硬漂尾的观漂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尾漂的灵敏度,其漂尾育由细变粗,外观怪异,现阶段普及率不高。

究竟鱼需要什么小药,由浅入深了解


小药,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的理解,小药就是一种添加剂。其主要目的是增加鱼饵的适口性,增加鱼儿的摄食欲望。

小药两个字完全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小,是指量不多;药,是指其具有药到病除的功效,神奇的力量。

事实上,小药这个概念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小药究竟有没有用处,一直在钓界争论不休,貌似正在逐渐达到公众的肯定。

小药过去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者偷偷摸摸,问之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它,其实小药很简单、不复杂!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先从人的生活入手来理解小药。

人的生活以食色为本性,性不谈,通俗的食,无非是谷肉果菜之类。上升到《营养学》的角度,也不过是蛋白质、脂肪、糖,这是基本的东西,称为三大营养物资。随着人类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到多种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纤维素对人体也很重要;

生活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类,不满足于现状,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越来越讲究口味,人类的各种小药应运而生。早期是油、盐、酱、醋、花椒大料、白糖、蜂蜜,现在是鸡精、味素、甜蜜素、肥肉粉、发酵粉、防腐剂、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不一而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酿的苦酒自己喝。

说到此,究竟鱼需要什么?我们拿什么给鱼做小药?目前,笔者认为钓鱼人无非是三条途径:

一是凭经验,譬如用白酒为小药,钓鲫鱼确实有效,这是经验;用臭豆腐为小药,钓鳙鱼也不同凡响,这也是经验;加入阿魏,加入氨基酸还是经验,这些经验存在着很多偶然性,不足完全为凭。

二是以人类的口味喜好来决定鱼的好恶,于是酱油,蜂蜜,大酱,咸盐等都成了小药。

三是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以科学的方法检验钓鱼的小药,目前几乎为空白。

科学的方法是首先设立一个样板,比如30人或100人,样板越大,人数越多越好,要求钓者技术水平相当,钓具相同,钓位相同,时间相同,钓饵相同。这时一部分人加入小药,一部分人不加小药,双盲对照,(参加者谁也不知自己是小药组还是对照组,只有实验者知之)最后经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才能得出用和不用小药的真正区别。

说了半天,个人感觉小药还是有生命力的,小药的蓬勃发展已证实了这点。但现在钓鱼人使用的小药,基本没有通过科学论证,科学的论证对一个钓鱼人也太难,看来这个任务还得靠鱼饵企业来完成了。

顺便强调一下:

小药的重点在气味,这点不可动摇;

小药的使用要动脑,因时因地因鱼制宜;

小药的使用要环保,切莫造成对鱼类和水质的污染;

小药的用量不要多,多了就会适得其反;

氨基酸:雨后,即水温较冷的时后,对鲤鲫草诱钓较好;加总量0.5-1%;

蛋奶香精:春秋,对鲤鲫鲢有效2-5%;

草莓香精:夏季,对鲤鲫鲢有效2-5%;

香虎:增强酸甜香,抑制苦涩味1-5%;

虾粉:水温低和嗜腥的地方(夏天不能用)5-20%;

蚕蛹:对鲤草鲫有效5-20%;

玉米(粉剂):对鲤鱼鲫鱼草鱼有效2-5%;

凤梨(水剂):对鲫鱼、鲤鱼、草鱼有效;0.5-2%;

蒜精(粉剂):对鲤鱼、鲢鱼效果好;0.03-0.05;

猪母奶(粉剂):对很多鱼有效,与不开口,效果佳;

农欢加酒加蜂糖泡碎白米,诱鲫和鲤。

台钓浮漂的结构以及材质组成详解


一支台钓的专用浮漂,由上往下可以分为漂脚、漂体与漂尾三个部分。

漂脚

浮 漂漂体一下的部分称之为漂脚。即浮漂通过漂座与钓线相连的部件,具有平衡整支浮漂中心的作用。漂脚一般用比较坚硬、牢固的材质制作,分为碳脚、竹脚、钢 脚、玻璃纤维脚等。其中钢脚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漂脚,玻璃纤维漂脚是早期产品。由于玻璃纤维漂脚的相对密度较小,质地较软,如今已经很少见了。漂脚材 质、粗细、长短等对浮漂灵敏性、稳定性、入水翻身的速度有较大影响。

漂体

漂体是浮漂的主体部分,是产生浮力的主要部位。一支浮漂的浮力大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漂体的体积来决定。漂体通常用浮力较大的巴尔沙木、孔雀羽、芦苇等材料制作。市场上还有塑胶浮漂,由于塑胶漂的灵敏度太低,在台钓中已基本无人使用。

漂 体的形状不同,在水中阻力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对鱼讯的反应也因之有所不同。漂体中有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部位,即漂肩。所谓漂肩,是指从漂尾连 接漂体的结合部至漂体最宽部之间的这一段部位,即漂肩。漂肩的形态对浮漂的性能特点有极大的影响。根据垂钓的不同要求,漂体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梭 形、橄榄型、水滴型等,在垂钓时要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选用相应漂体形状的浮漂。

漂尾

漂 尾又称漂尖、示漂、漂苗、漂信等,也就是浮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漂尾是浮漂直接反应漂讯的部位。垂钓时, 钓鱼人要通过对漂尾的变化来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漂尾的每一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即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划分漂目的作用 的。调漂时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

漂尾常用的材质有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和碳素棒等材料的硬度较好,便于研磨,可使得漂尾更细和更长些;而空心塑料管则缺乏上述的特点,制作出的空心漂尾较短、稍粗些。因此,硬漂尾的漂尾一般长、较细,而软漂尾的 漂尾一般略粗、较短。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