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如何选择浮漂以及调漂

2021-04-21

多数的初学钓鱼的人都是从养鱼塘、黑坑慢慢学起的。在刚接触钓鱼时,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调漂手法,例如:调低钓高、调5钓3等,把简单的事情都弄复杂了。而且最重要的则是,这些调漂法在野钓时并不适用。所以接下来就为初学者分享一下野钓时如何选漂及调漂!请各位往下看:

一、野钓时如何选漂

野外的环境复杂,并且水域中水情变化多端,而且鱼类吃口较为凶猛。因此灵敏度并不是选择鱼漂的原则。在野钓选择鱼漂时需要遵循两点原则,分别是:牢固、清晰。通常情况下,漂尾偏粗的中型鱼漂在野钓中更加适用。

在野钓时选择粗尾鱼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野外水情较为复杂,钓远水处时使用粗尾鱼漂便于我们观察漂相;

2、漂尾偏粗,便于调整鱼漂。这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十分关键,也不会因为减铅过多而导致钓目发生变化。

3、漂尾较粗,在遭遇树枝、草丛等复杂现象时,难以发生断漂的现象。经常进行野钓的钓友,对这点应有很深的感触。

4、野外水域中小鱼的数量偏多,使用粗漂尾的鱼漂垂钓,可以使漂相的稳定性更强,便于我们抓准鱼口。

二、野钓时调漂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到的则是调灵敏、调迟钝,这些都是指信号传递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铅坠、双钩呈悬浮状态的线组为调灵敏,这样的线组中脑线时呈绷直的状态。只要鱼儿咬钩,鱼漂就会产生较大或较小的漂相。

铅块、上饵钩呈悬浮、下饵钩呈躺底状态的线组,为半灵敏;铅块悬空,双饵钩呈躺底状态的线组为半迟钝;铅块、双饵钩同时呈躺底的状态为调迟钝。其实在野钓过程中,鱼漂呈半迟钝的状态为宜。

三、野钓两步走的调漂技巧

第一步,空钩挂重铅,调平水。这时双饵钩呈躺底,铅块呈触底的状态。漂尾与水面刚好持平或者露出水面一小部分,但不必过于精确。

第二步:将鱼漂向下调整约0.5个短脑线的长度,接着开始修建铅皮。当鱼漂在此与水面持平,铅块呈悬浮、双钩呈躺底的状态时,在此修剪铅皮,直到鱼漂在水面露出约3-5目,这是铅块呈悬浮、双钩呈躺底的状态,鱼漂也露出方便读漂的目数。即可停止修剪铅皮,调漂完成。

可能大多数的钓友看到这会不仅产生质疑,觉得这过于草率,准确度不够。但是野钓时调漂,不需要过于精准。这是因为水底地形不够平整,无法保证准确度,而且野外水域中的鱼类在咬钩时虽然小心谨慎,但咬钩的力度是比养殖鱼类的咬钩力度大。因此,野钓时主抓黑漂、移漂的漂相。

小编推荐

在浅水和深水钓鱼时如何选择浮漂


在浅水钓鱼时由于水浅,可用小漂轻坠,灵敏度高,也能很快使钩坠沉底。钓深水则不然,如用轻坠配小漂,由于钩坠轻,半天也沉不到底,白耽误许多等待的时间,甚至钓饵在半路会招致白条等小鱼的劫食。所以在深水钓底时,要设法使钩坠迅速沉底,可取的办法就是加大坠重,坠子重了与之相匹配的漂子自然也要加大。还可用加大饵团的办法,促使钩饵快速沉底。

当然钓远也要用大漂,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漂子远了看不见,如用9米长的竿,配齐竿线,全长18米,如用细尖风漂,恐目力不及。

每位钓手的视力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根据各自的视力来配漂。

钓大鱼和钓小鱼的漂子也有区别,钓小鱼讲究漂子的反应灵敏度要高,当然这可以通过调整坠子的轻重来取得灵敏度,但这种调整也只限于这支漂的调整范围之内,而不可能超范围的调整。而且有些粗笨的漂子很难调出精确的灵敏度,那只有更换漂子。

有时在钓大鱼时为了防止小鱼捣乱,有意将漂调得迟钝一些, 滤掉一些小鱼夺食的微弱信号,而大鱼咬钩动作大,即使迟钝一些的漂子,也会有反应。这种调迟钝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换漂来解决。

冬季用红虫饵钓鱼时如何调漂?


冬季野钓中使用最多的就属蚯蚓和红虫了,因为它们个体的体重很小,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调漂时可以忽略不计。在靠近鱼钩的脑线上加一个代替面饵重量的小坠,即可形成双坠线组。鱼儿在吞饵时很容易触动小坠,从而打破漂坠平衡,把渔汛迅速反应给作钓者,有效提高了浮漂的灵敏度。

1.基本调法

首先调第一坠,选择略重一些的铅皮,然后把漂子完全沉入水中开始剪铅皮,使得漂逐渐上升,直到漂尾全部露出即可。接下来在脑线上缠上第二坠铅皮,把漂子沉入水中开始剪铅皮,漂子逐步上升直到漂尾顶点至平水时即可。在垂钓时,需要根据钓位水的深浅上下移动漂座,使得漂尾露出一目就可开始垂钓,这种调法钓鲫鱼时送漂上升幅度大、信号也比较明显。

2.其他几种调法

如果遇到水深2.5米以上需要使用大漂时、冬季使用小漂需要提高灵敏度时、老钓友因为视力差使用粗漂尾的鱼漂时等这几种情况时,调第一坠重量时不用让漂尾全部露出水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露出四目或者三目,第二坠仍然需要调至使漂尾顶端平水,第二坠也不可太大,不然灵敏度下降明显。

3.用七星漂

调法与上述相似,仍然可以使用双坠提高灵敏度。先半水调漂,选择重量略大一些的铅皮,让七星漂全部沉入水中,然后开始剪铅皮。这时散漂会逐渐上升,直到最上一粒漂平水,漂即可调好。最后将铅皮按2:1剪成一大一小两块,小坠占总量的三分之一。把大块铅皮缠在距钩20cm处,把小块铅皮缠在距钩2~3cm处,一副双坠七星漂就调好了。作钓时根据具体水深上下移动七星漂,只在水面留一粒漂,其它沉入水中即可。

野钓时如何选择好的钓点详解


选定垂钓的位置是钓鱼不可少的知识,是钓鱼效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鱼在水中活动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活动有它一定的巡回路线,停留有它一定的停留处所,觅食路线地点也是有规律的。为了更好的找到一个好的钓点,我们要更好的往熟悉鱼类的各种规律,才能更好的把握各方面的知识点。

村庄:是人生活的地方,媾的河边,经常有人洗菜淘米。村民喂养家畜剩余食物,丢弃粮米等被水一冲,流入河边。鱼游至这里,恋食不走,积年累月,在村边吃,住,生,越来越多。所以,经常听人这样讲,钓鱼钓村庄,一钓一箩筐。

水草处:草是鱼栖息,生育,觅食的最佳场所,但不是什么草都好钓鱼。要找有草不太密,草多有空隙,水面草盖严,草下空一片的有草水面。这样的水面,是鱼喜欢栖息的地方,水草密集区往往是鱼儿(特别是鲫鱼)喜欢藏身之处,鱼儿在水草丛中往外看,应该视线很好,就如同我们人类躲藏在青纱帐里往外看一样。因此水草丛边上落下饵料,很容易被鱼儿发现而出来吞食,一旦有危险鱼儿再逃回水草丛中躲藏也很方便点。

树多处:河边浅水处往往有些野生的小树棵或人工栽植的树木。鱼比较喜欢在这些地方活动。另外,树上的虫子掉下来,是鱼的美味佳肴。所以,树多,特别是大树多的河边,是汇集鱼的地方。夏秋两季这样的地方是首选钓点。

渔船久停处:近几年来,不仅钓鱼人数越来越多,下河搞运输的船民和打鱼的渔民也逐年增长。他们的船停在河边,经常固定在一处,在船上住,在船上生活,他们刷锅洗碗丢的饭粒,扔的菜叶把鱼诱来。鱼吃饱了在船下藏身,天热了鱼在船下乘凉,天冷了鱼在船下避寒。在这久停不动的船边垂钓,经常收获不错。

网箱养鱼处:这些网箱,多数是悬浮式,养殖户投向网箱的饵料,鱼吃不完沉入箱底,网箱下面就成了鱼停留觅食的好地方。

休闲野钓调漂不用太精准-野钓调漂技巧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

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

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从实践中的体会,慢慢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漂。我选用立漂,以漂尾直径约2毫米、价格低廉(几元钱一支)为宜,原因有六:

1.漂尾粗且醒目,不费眼力,尤其是钓远的时候,对老年人比较合适。

2.漂尾较粗,调漂比较容易。

3.漂尾较粗,漂相比较沉稳,利于钓鱼人看漂和把握提竿时机。

4.漂尾虽然稍粗,但在野钓时,灵敏度已经足够。

5.野钓适宜钓钝,需要稍粗的漂尾。

6.野钓环境复杂,常常遭遇水草、树枝,容易断线丢漂。丢失几支廉价浮漂不会心疼。笔者很少参加竞技比赛、又不是收藏家,没有必要在野钓中使用名贵的高档漂。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严冬近钓轻口鱼,如果要用立漂,当然也可使用超细漂尾。

调漂的原则和调漂的简单方法

在野钓中,立漂悬坠的调钓方法应该追求四个字:简单实用。

很欣赏一位朋友的一句话: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太讲究、太认真,不需要过分去追求高灵敏度。

实践证明,野钓最适宜钓迟钝,而不是钓得很灵敏。当然,钓迟钝是在悬坠前提下的迟钝,这种迟钝可比较卧底坠灵敏多了。

为什么野钓要钓得比较迟钝呢?我认为有下列几个原因。

1.一般说来,野生鱼比池塘的饲养鱼警惕性要高。钓灵时,钩饵悬浮多,子线绷直绷紧,鱼儿吞饵时直接拉动坠子和浮漂,感觉到坠子和浮漂的反作用力,心存疑虑,吞吞吐吐,甚至弃而逃之。钓钝,钩饵卧底,子线弯曲松弛,隐蔽性较好,吞饵障碍小。所以,野钓更适合钓钝,钓钝中鱼率更高。

2.自然水域的鱼有小有大。比较大的鱼,见多识广,老奸巨猾,尤其需要钓钝,迟钝钓大鱼已经在很多钓友中形成了共识。

3.自然水域里白鲦、麦穗等小杂鱼特别多。如果钓灵,浮漂上蹿下跳,把你忙个不亦乐乎。只有钓钝,漂相才比较沉稳。

4.野钓最普通、最常用的饵料是蚯蚓之类虫饵。鱼儿吞食这类饵料,时间比较长,吞得比较深,钓钝恰好与之完美配合。

5.钓灵敏适合钓快鱼,勤抛钩,打频率,两眼紧紧盯住漂尾,时刻捕捉微弱信号,显得十分紧张。钓钝节奏慢一些,更适合休闲。

适当的钓钝,我觉得是野钓调钓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了这样的思路,调漂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

空钩,半水悬浮状态,调平水(O目)钓1目,调1目钓2目,调2目钓随你习惯。水底不平整,多钓、少钓一两目何尝不可,差不多就行了。宽松的钓法,轻松的心情,真正的休闲。

这样的调漂方法十分简单、容易掌握,不必在家中调漂筒中进行,也不需要反复精确找底。因为,钓目大于调目,已经说明钩饵受到地面支撑,钩饵肯定已经到底了。没必要所有事情都搞到整齐划一,差不多就行了。

上述一些想法,是一个老年钓翁的体会,对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有些参考价值。那些酷爱竞技钓、技术高超的年轻人在野钓中要玩得更精、玩得更刺激,当然又是一种情趣。

说明:1.不需要找底那样的麻烦操作,而且肯定已经触底了。因为钓目大于调目,这本身就证明了钩饵重量受到水底地面的支撑。

2.经验证明,野钓适宜钓得稍微迟钝,而又不宜太迟钝,A+1目正符合这个要求。如果饵轻(如用蚯蚓),钩饵卧底少,悬浮多;如果饵团大,则卧底多,悬浮少。虽然灵钝状态有点差别,但无关紧要,差不多就行了,都容易上鱼。

3.实际上可灵活应变,钓更钝还可钓A+2目、A+3目,钓A目更灵些,钓浮就要小于A目了。

认识浮漂-漂的作用漂型以及吃铅量详解


1、漂的作用。

其实在我看来漂的作用无非是两个。其一:调整双子线和双饵(单子线单饵)在水底(离底)的状态。其二: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

调整好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任何一只漂都能做到的。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关键在于钓者,而不是漂。钓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饵 重、钩距、子线柔软度、水底酱层状况、鱼情等等等等。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合理,是能否钓好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钓友在钓鱼时 没钓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漂啊漂,你明明只是个调整双子线和双饵状态的工具, 大神们却什么都往你身上扯,子线弯曲过多了信号不好,怪你不灵敏;饵还没到底提竿空枪,怪你信号不真实。。。你真的比窦娥还冤啊!当然不灵敏或者提竿空枪 与漂无关的因素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是稍加举例,用意就是友情提醒某些考虑不周全的钓友,调钓真的不是漂一个人的事。我计划过几日会作一篇《你所忽略的调 与钓--探究调校双饵状态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另外讨论这个话题。

2、关于漂形。

上面说到,漂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这就必须要说到漂形了。不同的漂形在同样的鱼情中产生的漂讯会有不同的细节差异,于是依据不同鱼 情需要会有各种不同漂形的漂。比如底钓漂,要求快速到底,那么她的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此时流线型身材一定是必备的。而专门用于打接口的漂,与底钓漂的要 求恰好相反,所以身材短粗,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漂形的不同还关系到她的翻身速度,这方面我在上一篇里面已经粗略说了,这里再补充两点:第一吃铅量大的翻身肯定快;第二,如图: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经验丰富的用漂人看一眼就知道哪个翻身快哪个翻身慢。

3、关于吃铅量。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只漂的吃铅量,而漂的排水量和材质就是关键因素。排水量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漂身体积,同样的材质,肯定漂身体积大的那一只 吃铅量大,因为排水量大。而材质呢,同样的漂身体积,肯定是漂身越轻的吃铅量越大,也就是说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漂吃铅量越大。同样漂型的芦苇漂肯定比木质 漂吃铅量大,因为芦苇的密度比木质小。

那么,到底是吃铅量大好还是吃铅量小好呢?这里要分两头讲,关键是你着重于哪个角度去用漂,这句话很关键,下面开始细说。

用漂的时候,是哪些因素决定你去选择不同吃铅量的漂呢?大家都知道,竿子越长,乱风越大,水越深,杂鱼闹得越厉害,肯定要求漂的吃铅量越大。为什么呢,竿 子越长,铅皮多一些好抛竿;有乱风作怪的时候也一样;水越深,双饵到底时间越长,铅皮重一些利于快速到底;有杂鱼闹的时候也是要求双饵快速到底,同理。比 如说现在打算钓5米4,水深两米好几,微风,也有一点杂鱼闹,那么我计划用个吃铅量为2克多一点的漂比较合适。又比如现在钓3米6,水深一米多一点,无 风,杂鱼也少,此时用个吃铅量1.2克左右的已经绰绰有余了。那么现在你选漂的标准就是着重于吃铅量了,站在这个角度选漂,就是选材质轻巧的漂比较有优势 了,也就是常说的吃铅量大的漂。为什么呢,两只吃铅量同样为2克的漂,材质轻巧的那一只可以做到体型更加纤细,这样的话她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 所以有鱼吃口的时候灵敏度自然就高了,如图:

那么,同样漂形同样体积的两只漂,只是因材质密度不同而导致吃铅量不一样,他们谁优谁劣呢?这里又要分两头讲。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因竿长水深杂鱼闹而达 不到抛竿顺畅快速到底的要求,那么肯定是吃铅量大一点的那只漂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在外界因素并不太恶劣,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些要 求的时候,又是谁优谁劣呢?他的劣势还会是劣势吗?这里不急于找出答案,接着做如下分析:

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小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A),铅皮用量越小。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大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B),铅皮用量越大。当这样两只漂同时 入水作钓的时候,谁灵敏?这个时候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说到这里,可能就是争议比较多的时候了。一般一方认为,吃铅量大的B灵敏,因为这是常识。而另一 方认为,吃铅量小的A灵敏,因为铅皮重量越小打破惯性需要的力量就越小,所以就灵敏。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要我说就是:相差无几。首先我们分析一下 漂和铅皮在水中的情况。当A和B链接铅皮在水中达到平衡的时候,实际上可以认为他们加上铅皮的排水量的重量等于他们自身的重量加上各自铅皮的重量。由于A 和B的漂形和体积一样,所以他们的排水量也一样,所以A的重量+A携带的铅皮重量=B的重量+B携带的铅皮重量。他们区别只是一个头重脚轻,一个头轻脚重 (相对而言);而他们和各自携带的铅皮重量加在一起实际重量差不多。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他们的漂形和体积因素而带来的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大小问题,而现在 他们的漂形和体积是一致的,所以灵敏度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去除了一些极细微的影响因素,比如B所携带铅皮的体积肯定比A所携带铅皮的体积大,但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B所携带铅皮的重量大于A的,是不是鱼就难以吸饵入口一些呢?子线是软的,这一点也要忽略不计。还有就是B的主线因为铅皮重一点 而要拉得紧一点,理论上这样更有利于信号传递,但实际上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最后再说说漂吃水导致目数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烦人,但是目数变化的原因不止吃水一个,除了因漂身和油漆材质的质量以及工艺因素外,温度变化导 致漂身空腔内的气体的密度变化也会导致目数变化。一般解决办法有:用制作材料和工艺比较好的漂;垂钓一定时间后验一下漂;尽量不使用空心漂身的漂;定期保 养漂等等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