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提竿时机判断及遛鱼手法

2020-05-14

提竿是钓鱼的重要过程,关乎着钓鱼人的最终收获。提竿上鱼首先和看漂有着很大的关联,看漂在前,提竿在后,只有看漂看得准,我们钓鱼提竿才有意义。提竿的技巧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个是时机的掌握,一个是把握好提竿的动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遛鱼手法)。而下面笔者就和大家来说下钓鱼的提竿时机判断技巧和遛鱼手法。

一、提竿时机的判断技巧

(1)根据漂讯判断提竿时机

优秀的钓手都知道,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人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刹那。因为这时鱼钩正在鱼口中,及时提竿,往往十拿九稳。实际上我们在垂钓时,鱼儿的吞钩过程是看不到的,所以只能靠观察鱼漂来判断。

事实上,鱼咬钩也有一个过程,那就是看、尝、吞、走的过程。换句话说,鱼先是游近饵钩,用眼睛反复看一看是什么食物。而后再在饵钩边转一转,尝一尝食物表面的味道,时不时还会用身子或尾巴,去碰一下饵钩,只有切实感觉到触碰的食物没有什么危险后,才会大胆地去尝,继而吞下食物饵钩走开(其实它已很难走了)。由于鱼类品种不同,它们的吞钩动作也不一样,反应在鱼漂上也各不相同。

拿鲫鱼来说,吃食的特点是发现食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是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开。要是发觉吞进嘴的食物有点异样,它们会立即将食物吐出来。这个过程表现在鱼漂上是:漂上、下移动频繁,然后轻轻下沉,随即又明显上浮,这就是在送漂。有经验的钓手就是把握了这一时机而提竿,情况自然会令人满意。有时钩下沉重,不见鱼漂有反应,提竿时手感也沉重,这表明鱼已吞钩,而且可能是大鲫鱼吞钩,要立即提竿。

又如鲤鱼,鲤鱼属底层鱼类,一般个体要比鲫鱼大,发现食物后,多半会想都不想立刻将之吞人,然后准备游走,一旦发现食物有异样,又会马上吐出来。这一过程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上下抖动,幅度较大,然后鱼漂成斜方向运动,显得很沉重地慢慢沉人水中,此时提竿为最佳时机。

鲇鱼和乌鳢属于凶猛性肉食鱼类,口裂大,嘴馋,咬住饵钩后,会随即拖跑,这一过程非常迅速。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先向下栽,后急剧下沉。发现此状,要迅速采取措施,在鱼漂下沉时,立即举竿方能奏效。有时还出现鱼钩刚下水,凶猛鱼儿立即咬住拉跑,这叫抢钩,也应以快对快,立即举竿。

下钩以后,有时像鳑鲏、白条这类小杂鱼也会在钩边戏食,弄得鱼漂会微微地向下一动,立即又抬出水面,没有一点规律,这一点垂钓者要注意,正在闹小鱼,要设法解脱。

由上可见,因鱼而异,把握提竿时机,方能有所收获。

(2)根据钓饵判断提竿时机

如果饵料较硬,提竿可相对晚一些;如饵料较软,提竿要相对早一些。比如米饭粒,新鲜的、现做好的比较松软,垂钓时,发现漂动,应迅速提竿。要是经过一夜风干的米饭粒,外面结了一层硬壳壳,或以蚯蚓为钓饵时,提竿都要相对迟一些。

(3)根据季节、时令判断提竿时机

季节、时令不同,手法与时机也迥然各异。

寒冬远去,春季始来,经过一冬休眠的鱼儿开始活动,范围较小,摄食动作也轻。鱼儿在初春咬食时,很少出现大幅度沉浮,这时垂钓鱼漂有反应后,提竿宜早不宜晚,如太晚则鱼会因咬钩不实而溜走。

5月份,鱼儿大多进人繁殖季节,摄食活动旺盛,可按常规提竿,只要送漂,可随即提竿,不必过早。冬季鱼儿又进人相对静止期,摄食极少,垂钓提竿又要宜早不宜迟。

这就有了一个规律:早春、冬季提竿宜早不宜晚夏秋两季则宜迟不宜早。

(4)根据鱼坠轻重判断提竿时机

一般原则是,轻坠鱼漂反应快,提竿宜早;重坠鱼漂反应慢,提竿宜迟。在50厘米左右的浅水垂钓,提竿宜迟不宜早;深水中下钩,提竿宜早不宜迟。

二、提竿遛鱼技巧

除了要掌握提竿时机外,还要懂得提竿手法,这也是很重要的。其原则是,一不能让上钩的鱼给跑了,二是不能把水下的鱼给惊散了。提竿的正确姿势是:一手提竿,竿柄顶住肘部,肌肉自然放松。提竿时,肌肉突然收缩,肘往下压,小臂带动手腕往上一抖,摆幅不需要很大,但爆发力要强,动作果断、轻松、利落。只有脑、眼、手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动作连贯,才能手到擒来。

提竿动作有三要领:一是时间掌握得要准;二是要先顿一下;三是要注意遛鱼。

(1)时机掌握

所谓时间掌握得要准就是要在鱼儿吃饵进嘴以后,到吐钩前的一瞬间提竿。这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这得需要一个长期的、细心的琢磨与实践才能掌握得好,运用得当。

这里讲的及时,事实上是要实现一个早字,也就是在鱼将钩饵吃进嘴以后,在它还没有反应过来、吐钩以前,立即提竿,把鱼钩紧紧地扎进鱼嘴,这样鱼是逃脱不掉的。经常遇到的是,鱼儿正在吐钩,却贸然提竿,结果只能是空钩而回。

(2)顿一下

所谓先顿一下,提竿要利用肘、臂力。顿是用腕部力量,先顿一下是个规范动作,其目的是将鱼钩扎进鱼嘴。

(3)遛鱼的技巧

遛鱼是充分利用竿、线的弹性,来消耗上钩鱼的体力,使其乖乖就范的一种手段。提竿时,要使钓线始终带着劲,提竿后,要迅速使竿梢呈弓状,这样使鱼挣扎的力量都让弓起的鱼竿化解了。如果凭钓手的经验,提竿时,鱼儿挣扎有力,但仍能随手而来,说明鱼体不大,应该尽快收竿上岸,不必与之周旋。如若提竿时,鱼总是往深水里扎,那就要注意了,切莫强拉硬提,必须进行遛鱼。

遛鱼的第一步是不能让钓线松动,先将上钩的鱼拉出鱼窝,以免惊散窝内聚集的鱼群。第二步是要用腕方的寸劲抖竿,借把鱼钩在鱼嘴中刺深挂牢。第三步是扬竿,使竿梢指向背后方向,再左右牵动遛鱼,或者在岸边无障碍水域,跟着鱼儿来回走动,叫牵遛。

也可以不拉紧也不松线,屏住不动,靠鱼竿的弹力,鱼儿也难以发力,只能在原地兜圈子,等它兜得有气无力,挣扎的力量大大削减,再后扬鱼竿,手持鱼线,把鱼竿放在地下,用双手的拇指、中指、食指轻轻捏住鱼线,并把主线保持在径前掌臂掌心到三指间。鱼要线时,可以抽出;不要线时,双手一点一点地往岸边拉线。

当鱼儿靠近岸边,能见到人时,必然要调头往外窜。这时,要稍捏紧线,但又不要捏得过死,形成拔河态势,可以轻轻放线和鱼慢慢周旋。要把鱼遛到精疲力尽、白肚朝天时,再用网抄抄上岸来。当然也不是非遛到鱼死,只要是它无力挣扎后,就可以把它抄上岸来。

如果钓到的是一条大鱼,往往感觉有如钓到树根似的,此时,先不要急于提竿,要等上钩鱼动,才相机而动。如果鱼向西侧移动,可以顺着它的去向,沿岸跟着走,同时稍微向岸边用劲,使鱼儿距岸边稍近。但经常是鱼向河心深处潜去,这时应欲擒故纵,尽量把竿伸出去,抢在鱼前头,向河心牵动。牵动过程中,要渐渐改变牵的方向,使鱼远离河心,向岸边靠近。在遛大鱼时,切莫朝上用劲,只有到了浅水处,大鱼才不易脱钩逃脱。

扩展阅读

垂钓提竿收线及遛鱼的应对技巧


提竿收线遛鱼是钓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钓者能否上鱼基本就靠这环节里的操作是否正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大家简单的说下钓鱼提竿收线遛鱼的四个技巧,希望大家钓鱼开心,渔获满篓。

(1)当鱼儿上钩后,保持水平,轻抖鱼竿末尾,让鱼被钩深深地钩住,这样收线时就不会因为激烈挣扎而松掉了。但是抖的力度不要太大,不然会把鱼给甩出去。这样就会让我们的功夫白白浪费了。

(2)收线的时候还要时刻注意鱼的变化情况,如果鱼挣扎的力度很激烈,那么就不要收线了,此时我们要松线,如果硬收,那么鱼儿吃痛后挣扎的力度会更加大,这样鱼就更容易脱钩逃跑了。我们要慢慢的遛鱼,等到鱼儿被遛乏力了,不再继续挣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收线了。

(3)收线的时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鱼竿最好是竖直向上提,不要左右摇晃。因为水下的鱼儿可不是你想提捏就能随便提捏的,鱼儿也是要活命的,因此收线过程中,鱼儿还会挣扎几次,这个冲击力很大,钓友们不能忽视,只有将鱼竿向前抬,才可以抵挡住这股冲击力。如果钓友手持鱼竿左右摇晃,只会在鱼儿挣扎几次后,挣断鱼线或者折断鱼竿而跑路。

(4)当我们收线的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时候,也不能松懈,为了防止鱼儿最后的垂死挣扎切线跑路,我们最好将鱼头在水面处,上下浮沉几次,确保鱼儿不会继续挣扎,然后再抄网抓鱼。

提竿时机及渔具配置不当导致脱钩跑鱼


垂钓中跑鱼乃常事,鱼上了钩又跑掉,谁不懊恼?尤其是难得碰上一条大鱼上钩,甚至已遛了一会儿,结果给跑掉了,你说能不着急上火吗!钓友们凑在一起,除了津津乐道回味垂钓的乐趣之外,恐怕跑鱼就是另一大热点话题了。

如何保证不跑鱼或少跑鱼,是垂钓领域中一门比较复杂且涉及面广的新课题。这里有垂钓的技术水平的因素,有钓具问题,也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因素等。下面就常见的跑鱼症结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提竿时机未能因鱼而异

草鱼咬钩,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此时浮漂缓缓下沉,一般沉入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钓得深,钓得牢。若浮漂港下沉1~2目就提竿,则为时过早,此时饵钩刚进入口腔,甚至鱼还未闭嘴,即使已衔饵闭嘴,也只含钩在较浅部位,即以拉豁嘴皮,造成跑鱼。

鲤鱼胆小谨慎,要钩之前有一个窥探、品味的过程,浮漂反应是小幅起伏点动,此时提竿,十之九空,即使钩上,也钩的较嫩、以拉就豁;当探尝后觉得钓饵合乎口味开口吞食,浮漂开始向下沉,只有待浮漂稳定徐徐下沉时,提竿才比较稳妥保险。

提竿过早过迟都易跑鱼。鲫鱼咬钩有两种情况,生口鱼咬钩瓷实,浮漂一动,迅即抬头送漂,一般以送2目漂提竿比较稳妥;再一种是刁滑鱼,对其口味的钓饵方碰钩,浮漂有时点动4~5次,甚至7~8次后,方吞饵送漂。点动时切忌提竿,若不耐心待其送漂方提竿,即使中钩,跑鱼率也会相当高。

二、钓具的选用与配置不当

1、钩竿线配制不当

混养池中,鲤、草、鲢、鳙、鳊、鲫个体大小不一。而野生塘中则以标准的小型鲫鱼为主体。因此,钓者必须区别水情和鱼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钩、竿、线、坠、漂,即能提高钓获率,又能兼大小而钓之。

野塘钓鲫,宜采用1.5号主线,选用伊势尼3~6号钩,这样既可垂钓自如。但在混养塘中,应用7号或7号以上的大钩,3~4号线,这样既能兼顾钓小,又能防止大鱼逃脱。反之,若用细线小钩,碰到大鱼则十有八九会跑。

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竿、线、钩三者的强度要科学配置。如为钓大鱼一味加强钩线的强度,使其超过竿的强度,一旦钓到大鱼,钩线倒可无恙了,竿则非断不可。那怎么匹配为好呢?一般是竿要强于线,线要强于钩,有时在非断不可的情况下(如钩挂到水中的树茅石块上无法解脱,或钓到的大鱼大大超过竿、线、钩的承受力时),应有意识的先断钩,再断线,保住钓竿不断。

如果竿、线、钩配置适当,当遇到大鱼无法钓起时,为了保竿,应使竿梢下垂,有意造成竿线的拔河状态,使钩、线折断,确保竿不受损。因此,正确地配置钩、竿、线,是提高钓获、避免跑鱼的重要环节。

2、拴钩线错位

有时接连跑鱼,查看鱼钩才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左右两则了,这种情况叫拴钩线错位,它会使钓钩受力不好,刺嘴不牢而脱钩跑鱼。老钓友拴钩时会注意务必使拴钩线处在钩柄内侧,这样才符合购的受力要求,提竿会牢牢刺入鱼嘴上颚,极少失误。垂钓中一旦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两侧,应适时将其转到钩柄内侧来。用手转不动时,可用尖嘴钳捏牢拴线去转,但捏线时注意不要伤线。

3、钩尖与倒刺出毛病

抄鱼时鱼钩常会挂到抄网上,摘钩时有时就会损坏倒刺。另鱼钩挂底(石块、树根等)或鱼较大、鱼颚硬,钩尖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或钩条向外撇、或钩尖锋利度变钝,都宜造成脱钩跑鱼。所以,钩尖变钝要及时磨,如鱼钩变形或倒刺、钩尖受损严重,就不要对付着用了,应果断淘汰、更换为好。一些钓友尤其老年钓友,常因吝惜一只鱼钩而造成频频跑鱼,仔细一算帐其实是划不来的。

4、鱼线有硬伤

好不容易上条大鱼,钓线拉力值也原本足够,但因鱼线有伤而断线跑鱼,也是常见的失误。硬伤主要来自硌和踩,或在乱树枝、乱石堆中拉动时使鱼线出现了拉毛。因此钓线一定要经常检查,检查方法:硬伤常常有印,用手捋着钓线摸,能明显感到那个伤印,以眼也可察视出来。

拉毛更易用手摸出。若剪掉伤线所余钓线还够用就仍可继续用,不够用则应换新线,切忌将剪掉伤线后所余之线接起来,因鱼线中间系疙瘩,其弊端基本等同于硬伤。另外,垂钓中挂底,硬拉下来后最好也要将钓线更换掉,因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上大鱼后没有了弹性张力,是极易断线跑鱼的。

有钓友绝不用隔年线,一年一换,有的甚至只要钓上过一条大鱼(10斤以上),回来便将线轮上的钓线换掉,几百米线在所不惜。当然,这样做似有绝对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则是对的。

钓鱼时如何掌握正确的提竿时机分析


一、钓饵与提竿时机

总的原则是饵料较硬时,提竿可晚一些;钓饵较软时,则应稍早一些提竿。如果使用面团或饭粒作钓饵,漂只要往上一送,甚至仅上送3~5毫米,就要及时提竿。因为这类钓饵一入鱼口会立即破碎,鱼感到有异物,会马上吐出。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提竿晚了必然要贻误时机。

如果钓饵是蚯蚓,鱼需要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当鱼把蚯蚓嚼破,才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因此,当漂上升1.5~3厘米时,提竿并不过晚,提早了,由于没有吃稳,反而跑鱼。如果以颗粒为饵,或用较硬的面团,鱼儿要经过第一次吸吐,它还会回头再咬。

夏天用蚱蜢、青草钓草鱼时,提竿一定要晚,因为虫饵和草叶伸展较大,草鱼咬食时往往先叼住伸展在钩外的部分,再慢慢吸入带钩的主体,见到漂动,甚至拉黑漂,不必急忙提竿,真正让它咬上钩子,提必中钩。

二、水的深浅与提竿时机

所谓浅水深水并无严格界限。一般认为0.5~l米为浅水、1.5米以上为深水。在浅水垂钓时,由于水线短,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漂反应灵活,鱼一吞钩,漂立即上送或下托,漂上升3厘米左右时,钓饵才被吃牢。因此,提竿过早,极易跑鱼。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时,如漂上送或下沉就应提竿,如不早提竿,就要贻误时机。

三、母线长度与提竿时机

用长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要长一些,提竿宜迟;用短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四、漂与坠的匹配与提竿时机

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主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又在坠上及水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反映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传到漂上,上送程度高,提竿直迟些。

五、风线长度与提竿时机

在沟渠河汊等小水面垂钓,风线不要过长,留出1米左右为宜。有些钓友往往把风线留出3米以上,如此长的风线弯曲在水中或草上,当鱼吞饵,漂上升时,手腕的抖动力先使风线绷直,然后才能传递到钩尖。无疑,这就存在一个滞后时间。因此,需要及早提竿,否则会贻误时机。

六、季节气温与提竿时机

初春、深秋或者冬季,气温低,鱼食欲不佳,游动缓慢,不贪食,甚至不寻食,吞食时嘴张得小,速度慢,吞饵后抬头也缓慢,甚至吞饵后不抬头上浮。漂的反应为上送幅度非常小,上升速度也迟缓。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漂一动,就要马上提竿。

5月份后,鲤、鲫、草鱼等非常活跃,生长快,食量大,吞饵灵活,漂的反应也快,则可按常规提竿,送漂即提,不必过早,归结起来是:早春、冬季宜早不宜迟:夏秋两季宜迟不宜早。

七、不同水域与提竿时机

肥水水域,鲫鱼吃饵送漂缓且低,提竿宜迟;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提竿宜快;静水鲫鱼多送漂,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流水多为黑漂,发现黑漂应及时提竿。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猾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提竿宜迟;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规范,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

八、鱼的个体大小与提竿时机

大鱼和小鱼的吞饵动作不同,漂的动态也不相同,以鲫鱼而言,50克以下的小鱼吞钩动作灵活,使漂迅速上升,故可及时提竿。100克以上的鱼,吞饵沉稳,往往是先观察、品尝,然后才吞饵,缓缓地抬头上浮。这时漂缓慢上升,速度虽慢,但上升幅度较大。在此情况下,不要过早提竿,待其升高二目以上时,再提竿,钩得才牢、才稳妥。

九、鱼的饥饱程度、单漩群洲与提竿时机

鱼饥饿时,见饵就吞,漂讯快猛,故提竿应快;鱼儿饱时,见饵后似食非食,漂讯不太大,提竿宜慢。

钓鱼时掌握提竿时机的九要素介绍


提竿时机,是钓技中非常难掌握的一环,也是钓鱼成败的一环。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将要游走的一刹那。若错过这一时机则会失于早或失于晚

提竿时机,因诸多因素不同而异。其技巧难度虽大,但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掌握的。笔者经验是:首先要了解各种鱼的习性与吃钩方式和对提竿时机有影响的诸多因素,经过长期的垂钓实践,无数次从提空失误中去摸索、体验,从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

准确掌握提竿时机要掌握9个要素。

一、掌握鱼的吃钩方式

鲫鱼(底层鱼)摄食时俯头翘尾,吸入口内抬头上游,漂反应是轻微拌动,明显上浮。钓鲫宜在漂缓缓上浮时提竿。

鲤鱼(底层鱼)爱拱泥寻食,摄食谨慎,食前先品尝一番,感到无异时,才吸入口中,摄食后即游走,漂反应先晃动几下,后大幅度下沉(黑漂),漂没顶时提竿则可命中。

草鱼(属中下层鱼)摄食先缓后急,开始慢慢品尝,随后将饵吞入口中拉着走,漂的反应沉多于浮。等漂全部没入水中一两秒提竿为适合。

青鱼(属中下层鱼)摄食凶猛,见饵就吞,吸入嘴内,含着就走,漂反应急促上下大幅度抖动,继之迅速斜移下沉,这时提竿即得鱼。

罗非鱼(属中下层鱼)贪食,咬到饵料不松口,漂反应急促上下抖动,继而不动,或上升倾斜,此时提竿十拿九稳。

鲢鳙鱼(属中下层鱼)在水温17-20度时摄食特别斯文,饵料叼在口中,这时漂的反应为轻微晃动,此时,应立即提竿;盛夏咬钩叼着饵料扭头就跑,漂反应为提黑漂或拉倒海竿,此时应立即提竿。

鳊鱼(属中下层鱼)摄鱼动作类似鲫鱼,漂反应急促上下抖动,很快上升,以至倾斜横在水面,赶早提竿即可钓获。

二、掌握季节

初春鱼儿游动缓慢,摄食时,口张得小吃得轻,漂抖动也轻慢,有时不太明显,抖动即可提竿。

夏秋季,鱼儿活跃,游动迅速,摄食凶猛,漂抖动速度大,斜移,下沉(或上送)时,便可提竿。

冬季,鱼儿摄食减少,漂抖动即可提竿。

三、掌握水的深浅

在1米以内的浅水垂钓,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水浅水线短),鱼吃钩,漂马上往上送(或下沉),提竿宜迟些。

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漂与钩、坠的距离较长(水深水线较长),鱼吃钩,漂上送(或下沉)则慢,漂稍上升(下沉)就提竿。

四、掌握钓饵

素饵,质软体小,易吸入鱼嘴,漂抖动几下,及时早提。

荤饵,耐咬,漂抖动上送(或下沉)后,可稍迟提竿。

五、掌握脑线长短

用长脑线,鱼吞钩动作反应到漂的时间要长些,提竿宜迟。

短脑线,鱼吞钩动作反应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六、掌握坠的轻、重、高、低

一般卧钩用重坠,立钩用轻坠,静水用轻坠,流水用重坠,浅水用重坠,浅水用低坠,深水用高坠。

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脑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又在坠子上及水线上又消耗一部分,反应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就传到漂上,上送程度较高,提竿宜迟些。

七、掌握钓鱼水域

鲫鱼在不同水域摄食有四种反应:送漂、黑漂、浮漂点动和浮漂移动。

肥水水域,鲫鱼吃饵慢、送漂缓且低;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静水鲫鱼多送漂;流水多为黑漂。

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滑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很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

八、掌握鱼的大小

小鱼摄食,漂有两种反应:一是漂上下反复抖动,因抢食而又吞下进口;二是漂动的幅度大而快,有时拉着就走。

九、掌握鱼的单游、群游

单游鱼吞食速度缓慢,吞前要尝尝饵味,可口才吞食,吞食速度慢。群游鱼见食相互争,吞食速度就快。

钓大青鱼的提竿时机和溜鱼技巧详解


青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四大家鱼之一,也是四大家鱼中体型最为庞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青鱼生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食物以螺狮、蚌、等贝类软体食物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

青鱼力大性刚,中钓之后负痛逃窜的力量相当于体重的四五倍,而且十分沉稳,处变不惊,凭借良好的耐力,它们可以同钓者周旋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是众多垂钓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

成 熟期的青鱼体重一般可在15千克左右,而且目前中国最大的青鱼记录是2005年南京六合区牛湖附近的渔民捕捞到的一条大青鱼,体长1.86米,重达109 千克。青鱼一般不会到浅水区活动,越大的青鱼越是如此,它们往往沉浮于河底。别看青鱼的外表憨厚木讷,它们可是力大性刚的鱼种,中钓之后负痛逃窜的力量相 当于体重的四五倍,而且十分沉稳,处变不经,凭借良好的耐力,它们可以同钓者周旋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

大青鱼看似憨厚,实际上性格非常谨 慎,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们就会躲到远离岸边的深水区或障碍物中。青鱼咬钩的标相也与其他鱼类不同,由于它们的牙齿长在口腔深处,在吃饵时要将食物吞入 喉内才开始咀嚼,因此青鱼吃钩时的标相是稳而滞,有时候很容易误导钓者,使钓者频频空竿。即便钓者抓准了青鱼的咬口,但当青鱼负痛猛力逃窜时,还是很容易 酿成竿折线断的悲剧。钓者使用海竿直击深水大青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现有鱼咬钩,扬竿刺鱼也有感觉,但在收线时钩上却像空了一样。当钓者以为大鱼已 经脱钩,漫不经心的将钩子收到岸边时,往往会发现大青鱼正摇头摆尾而来,随之像一头牛犊一样扭头开溜。这也是大青鱼常玩的把戏,如果钓手没做好心理准备, 很容易让大青鱼逃之夭夭。

找到大青鱼的弱点,才会钓有所获。当个体较大的青鱼中钩之后,钓者千万不要惊慌,要采取以静制动的战术。大青 鱼中钩之后一般不会猛然逃窜,它们大多会平稳而悠闲地向深水区游走,其力之大犹如牛在耕地,很容易与钓者形成拔河之势。此时钓者应该打运动战,即及时变换 站位,或者跟着鱼沿岸边移动,并随时改变牵引方向。钓者在溜鱼时要不急不躁,循着鱼儿游动的方向使钓竿保持抛物线状态以防跑鱼。

青鱼吃钩的标相大多是浮标先缓缓起伏,随之便一沉不起。使用带壳的螺狮钓青鱼时,钓者发现鱼讯的时候要迟些提竿,要留给青鱼足够的吞饵时间;而在使用虾仁、蚌肉等钓饵时,则应在浮标上出现较大沉浮时立即扬竿刺鱼,否则大青鱼会在吃饵后吐钩逃跑。

如果钓者使用海竿钓青鱼,尤其在夜钓时, 若竿捎上的铃铛响了一次就再也不响了,那就说明竿捎被拉弯且一浮不起了,此时很可能是大青鱼咬钩了。有些性情烈的青鱼很可能在这时一头扎入泥中打桩,当钓 者正怀疑是不是钓底时,它们会一下子窜出来同钓者拔河,借机挣断钓线溜之大吉。因此,我们在使用海竿施钓青鱼时,一定要将轮子的泄力装置调整好,这样才会 抵御住大青鱼发起的攻击。

台钓钓鱼提竿时机与扬竿技巧分析


垂钓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到中鱼率,其中的提竿就是很讲究技巧的。中大鱼后,生拉硬扯,多半是断竿断线或鱼钩被拉直,却连鱼的影子都看不到;猛挥大臂扬竿,竿子破空之声呼呼,结果未见鱼踪,而钩子却挂到树上或钓线缠在了竿上。这些都是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动作,是需要慢慢加以矫正的。

一、提竿时机

漂讯分为两种,一种是鱼碰钩饵线组的虚假信号,一种是吞钩饵入口的真实信号。虚假信号提竿必然是空竿,而依据真实信号提竿才是有效提竿。虚假信号的表现形式:一是漂的动作下沉、上浮幅度不大,杂乱无章,没有连续性。猾鱼就有这种漂相。二是即使漂尖上蹿下跳甚至黑漂,幅度大速度快,但快拉快停,速度骤然变化。麦穗鱼就有这样的漂相。

提竿必须善于筛选出鱼吞钩饵的虚假信号,捕捉住鱼吞钩饵的真实信号。从漂相看,最典型的是黑漂(闷漂)和送漂(抬漂)。另外,漂或斜向下拽,缓缓下沉,或频频点动,或有力量有速度一扽,都是真实的信号。这些漂相尽管不同,但可以从中寻找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的特征。我的体会是,鱼吞饵的真实信号的特征是漂的移动具有匀速性和连续性。在漂尖(或漂体)匀速连续移动的过程中提竿,麦穗鱼之类的快拉快停的信号,正是缺乏匀速性连续性的表现。

当然在鱼口密度很大的时候,有时鱼漂刚入水缓缓下沉过程中,有鱼抢食,也就是所谓的截口,鱼漂就可能出现加速下沉或停顿或上顶等几种变化,有的时候甚至鱼漂还还未入水就平躺在水面上,这样的情况,也必须及时提竿。

二、提竿节奏

提竿最佳时机是在鱼吞钩饵入口且游动之时,在漂体上的反应是漂匀速连续移动之时。原则上说,在鱼吞饵进口到发觉情况不妙吐出钩饵之间的这段时间,提竿都是合适的。在实际操作中,提竿有快慢之分。什么情况下需要快提竿,什么情况下需要慢提竿?大体上说,养殖池竞技钓需要提竿快,野钓需要提竿慢。快慢是相对的,在野钓中,若钓白鲦或小鲫鱼提竿也较快。

竞技钓提竿快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竞技要求必须快,比赛就是比谁快。二是有快的条件。鱼密度大抢食猛,吞饵后不会轻易吐出,见漂动就提竿,钩饵十有八九在鱼口腔之内。野钓鱼情况大不相同。野生鱼直接抢食的情况较少,而试探、吞吞吐吐最后吞食的情况较多,加之小杂鱼干扰大,漂尖一扽的情况较少或不明显,或者是小杂鱼所为。若见漂动就提竿,十有九空。所以野钓提竿宜慢。鱼的大小、品种不同,水的深浅不同以及气候不同等,跟提竿快慢(早迟)也有一定关系。

三、提竿动作

提竿动作一般有抖腕式、扬小臂式以及挥大臂式等几种。抖腕的目的主要是刺鱼。应有一定的力度和速度,但不宜过大。一般轻抖腕就够了。大鱼嘴唇厚韧,提竿力度速度稍大一点。若提竿力度速度过大(初学者常犯的错),一是可能拉豁鱼嘴,遇小鱼常挂起一个唇圈;二是在遭遇大鱼时可能扯断子线,没有中鱼的感觉子线却断了。抖腕的幅度过小则主线可能未绷直,钩不能刺破鱼嘴;而幅度过大,空竿时线组和竿可能缠绕或挂在身后树枝上。幅度大小合适时,中鱼有沉重感,不中鱼时钩饵不出水面。

中鱼后伸小臂扬竿,或飞鱼或牵鱼或遛鱼,根据具体鱼情而定。鱼小或障碍物多,直接飞鱼上岸。鱼稍大,提鱼头出水面牵至岸边。对大鱼必须遛得肚皮朝天方可抄鱼。钓小鱼时,抖腕和伸小臂扬竿有时一气呵成。提竿的力度、速度、幅度的分寸的把握,须在实践中不断揣磨,力争做到恰到好处。初学者扬竿力度过在,很容易拉豁鱼嘴,选择一款弹性较好的钓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四、提竿心态

提竿中鱼时必然产生激动的心情。钓鱼之兴奋、快乐最集中地表现在这一时刻。激动是一种享受。但是,要注意激动中求平静,保持稳定的心态。通常有这种情况,一激动起来,就乱了方寸。操之过急,该慢提竿的却提得过快,未能钩上鱼。或用力过猛,断线折钩跑鱼。心态不稳,功亏一篑。激动而不急躁,才能准确把握提竿的快慢、力度、速度、幅度的分寸。

钓鱼时把握提竿时机的六个原则


怎样掌握最佳的提竿时机,这是钓鱼技术中最关键的一环,他直接影响上鱼率,也是所有钓鱼爱好者下功夫研究最多的,要准确掌握钓鱼的提竿时间,不妨掌握以下几个规律。

一、因鱼而异原则

各种鱼的进食习惯不同,吃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情形也很不相同,鲶鱼,黑鱼等你凶猛的鱼类,一般吞钩都狠,咬上一口拖着边走,鱼钩刺进喉部,很少能吐出来,即使提竿稍迟些也无妨,所以这类鱼的提竿时机是待漂子汉入水中,便迅速提竿。

而鲫鱼、鲤鱼、草鱼一类的鱼,动作文静,咬钩时不凶猛,见了饵食,总是慢慢靠拢,小心翼翼的把饵含到嘴里,试试,尝尝,吞吞,吐吐,反复几次,一旦感到有异物或是被钩尖刺痛,便立刻吐钩而去,因此,钓此类鱼的提竿最佳时机便是送漂或是黑漂,这一步整个过程大约只有1秒~2秒,钓手务必灵敏掌握。

二、因饵而异原则

钓饵有荤素之分,有酸臭,香之异,更有硬软之别,总的原则是要根据饵料的软硬度灵活掌握,饵料硬时,可晚一点提竿,钓饵软属的,提竿应快一些,比如米饭粒,馒头,面包,玉米面,茴香面等新鲜先做的软钓饵,垂钓时,发现漂动,应立即提竿,若使用豆虫,活蚕,蚯蚓,青虾等钓饵时,提竿可稍晚一些。

三、因漂而异原则

鱼饵吞食饵钓,必然会牵动鱼线和铅坠,从而使水面的浮漂出现不同情况的变化,浮漂的不同变化,就是鱼儿吃饵不同动作的反应,只有善于看漂,才能把握时机,比如现有送漂,黑漂,斜移漂,平移漂,反复漂,闹漂等现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掌握提竿时机,例如发现浮漂先呈点动状,紧接着沿水面一边倾斜移动,一边缓慢下沉,但漂体兵不完全没入水中,这种斜向移动漂,便是提竿的极佳时机。

钓荤饵和钓素饵,在提竿时机的掌握上也有所不容,素饵装钩,进了鱼口马上平、破碎,鱼感觉不对劲会;立刻吐出。这个过程很短,只有几秒钟,提竿稍有迟误,鱼饵便吐钩而逃,所以素饵钓提竿宜早,倘若是荤饵,以蚯蚓为例,鱼要分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吞进口嚼破了才能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一些,所以提竿稍晚些也无妨。

四、因季而异原则

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提竿时机也有所相异,严寒过去,春暖花开,经过一冬休眠的鱼饵,始初活动范围窄小,摄食动作也轻,初春鱼儿咬食很少出现大幅度沉浮,这时垂钓鱼漂反应微小,以早提竿为佳,春末秋初,鱼儿大多进入繁殖季节,摄食活动趋旺,此时只需送漂,便立即提竿,冬季鱼儿又进入休眠期,摄食稀少,垂钓提竿宜早不宜迟,另外,雨天和有风的天气,鱼吃钩快,风平浪静时,鱼吃钩动作就较为缓慢,钓者要根据这些规律掌握提竿时机。

五、因坠而异原则

鱼坠的质地材料不同,其轻重有所区别,一般原则是重坠鱼漂反应慢,提竿宜迟,轻坠鱼漂反应快,提竿宜早。

六、因水而异原则

水的深浅,对掌握提竿时机也有影响,深水垂钓,因水线长,漂的反应较迟,提竿宜早不宜迟,浅水垂钓,因为水线短,漂反应灵活,鱼吞钩尚未牢,漂已经送上来了,故提竿宜迟不宜早,尤其是在50厘米左右的浅水垂钓,提竿更千万不要心急,惊喜速提,不仅会落空,而且还会吓跑其他被诱引而来的鱼。

手竿传统钓法提竿时机如何把握


我国的垂钓活动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已有数千年。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好者不计其数,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就不胜列举,龙山古文化遗址更是出土了骨制的鱼钩,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我国垂钓活动的历史久远,其各种垂钓方法,也是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只是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地区的一种垂钓方法传入大陆以后,才被人们习惯性地分成了台钓和传统钓,现在又逐渐兴起了竞技钓。而在我国庞大的垂钓人群中,绝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我国故老相传的传统钓法,只是有很多钓友做了比较大的改进和演变。至于台钓和传统钓到底哪个更好更先进,在这里我们不必去深究,我现在所要介绍的,只是根据我本人多年的垂钓经验,对手竿传统钓法提竿时机如何把握的一点点浅见。

提竿时机的把握,在垂钓活动中可以说是至关紧要的,有很多钓友,特别是新钓友,不能很好地把握提竿时机,以至于造成鱼获极少和上钩后经常跑鱼的现象,而这个问题如无人指教自己摸索的话,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经验才能领会和掌握。

所谓的提竿时机就是在具体的垂钓活动时观察标象的变化,掌握好该在什么样的标象时提竿、什么样的标象最容易上鱼,抓住了这个标象提竿就是把握住了提竿时机。手竿传统钓法的标象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一、浮标轻微抖动之后上浮(俗称顶标);二、浮标轻微抖动之后下沉(俗称黑标);三、浮标轻微抖动之后横移(俗称领标);四、浮标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动。

我们首先来说第一种标象浮标轻微抖动之后上浮。

这种标象在钓鲫鱼时尤为明显和常见。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这种标象是鱼儿低头吃钩后抬头上游扯动铅坠造成的,出现这种标象时,我们应把握在动态中提竿,也就是在浮标上升到一定的程度,还在上升时就提竿,这时的中鱼率最高,而且鱼钩基本上都是挂在鱼的上嘴唇,千万不要等到浮标停止上升了或平躺在水面上再提竿,那时已经偏晚,虽然也能钓上鱼来,但中鱼率会大大下降,而且鱼钩会经常挂在鱼的薄嘴唇上,造成老是脱钩跑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鱼吃饵后抬头上浮,等想吞咽时忽然发觉钓线的异物感,会令其马上吐饵观察或逃之夭夭,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咬死钩吐不出来的时候,但前后的差别非常大,前者不但中鱼率高,而且节约了时间。

第二种标象浮标轻微抖动之后下沉。

这种标象任何鱼种都能出现,但以鲤鱼和鲶鱼等最为多见。针对这种标象我们要掌握一个宁晚勿早的方针,一定要等到浮标完全沉入水下之后再提竿。这是因为,这种标象大多都是鱼儿吸饵边向前游走边吞咽造成的,如提竿过早,饵钩还未进入鱼的口腔深处,极容易造成提竿无鱼或钓到后又脱钩,所以必须晚一点,等到饵钩进入鱼的口腔深处后再提竿,从而提高中鱼率。

第三种标象浮标轻微抖动之后横移。

这种标象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鱼缸中实验也未见结果,但在具体垂钓活动中碰到的这种情况却是以草鱼居多,鲫鱼、鲤鱼也偶有发生,其他的鱼种不多见,虾米吃饵很多情况下是这种标象。我的经验是碰到这种标象稍等一下就提竿,有意思的是,这种标象出现时,我几乎没跑过鱼。

第四种标象浮标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动。

浮标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动的现象大多数都是小白条等小鱼闹钩造成的,也有时是黑鱼或翘嘴鲢子等掠食性鱼类所为。遇到这种情况,不管什么鱼都应马上提竿,大鱼中之,小鱼则避其闹钩吃饵,否则极易饵去钩空干等,特别是在水底有杂物的水域,非常容易挂钩断线,这一点钓友们应切记。

以上介绍的几点提竿时机不一定很全面,但这些都是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体会,并且和我的一些钓友们经过了多次的实践和对比,效果的确很不错,现在写出来希望能给热爱钓鱼的朋友们一些微小的帮助。俗话说得好:鱼无定势,钓无定法。在实际垂钓中,很多奇特的标象也会随时出现,比如调好的浮标放下去却平躺在水面或正直向下沉去,这些就大多都是鱼儿中途接饵造成的,也应及时提竿。还有一些钓滑了的鱼,标象就更加复杂了,象这些奇特的标象就需要钓友们在实际的垂钓过程中慢慢地体会掌握了。

钓鲫鱼该如何掌握提竿的最佳时机


浮漂的不同反应,说明了鲫鱼在水下咬钩的各种状态,熟悉了它们动态以后还要能适时提竿,才能将含钩的鲫鱼钓上来。因为鲫鱼胆小多疑,稍有不对或受到惊动,便会吐出钓饵而逃之夭夭。因此,掌握准 确的提竿时机是垂钓鲫鱼的关键。提竿,一定要掌握好时机。过早,鲫鱼还没把钓饵含在嘴里,钓不上鱼、过迟,鲫鱼已将钓饵吐了出来,也钓不到鱼。

提竿的最佳时机,应当是鲫鱼将钓饵吸人口中,尚未吐出之时,这时提竿,必定十拿九稳。鲫鱼在觅食时,一贯吞吞吐吐,尝试再三,才能下定决心吞钩。这个觅食过程是通过浮漂的反应映人钓者的眼睛,钓者要善于根据浮漂的反应及时提竿。

当浮漂呈现顶漂、横漂、黑漂、拖漂等现象时,如果钓者未及时提竿,浮漂很快又恢复原状,这说明钓饵已离开了鱼嘴,此时不能再提竿。如果钓饵未 被吃掉,鲫鱼会再次将钓饵吸人口中,钓者应集中精力耐心等待,待再次出现吞钩信号时再提竿。如较长时间浮漂再无反应,说明钓饵已严重破损或不复存在,就需 要提竿换饵了。

由于鲫鱼胆小多疑,对钓饵总是吞吞吐吐,浮漂也时常呈现上上下下的逗漂现象,这时提竿难以上鱼,需要耐心等待。很多初学者性情急躁,看到浮漂稍微一动,即心跳加速,猛力提竿,往往十次九空。鉴于鲫鱼在吃食时的特点,准确地掌握提竿时机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对于鲫鱼咬钩,提竿的最佳时机有四:一是顶漂,浮漂徐徐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提竿;二是横漂,浮漂横卧水酉时提竿;三是拖漂,浮漂在 斜向徐徐走动时提竿;四是黑漂,在浮漂没干水面时提竿。在逗漂时一般不要提竿,但也不是绝对的,如在冬天或雨天垂钓时出现逗漂现象,此时提竿往往能钓到大 鲫鱼。

学会读懂浮漂信号 准确抓住提竿时机


如果你是一个钓鱼爱好者,那么提竿的时机准不准,这个尤其的重要,起竿时机抓不好,严重影响上鱼率,容易出现空竿现象,甚至跑鱼!

在整个垂钓过程中,钓友应该紧随环境的不同,而做出决策,关键也在于如何读漂来判断提竿的时机。对于老手来说,他们读漂的经验足以让他们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判断,而对于新手则应该在多次摸索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心得!

下面小编将分享三种情况下提竿的心得和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欢迎大家批评和更正!

一、钓场环境下该如何提竿

这里先说一个现象:提竿虽然讲究速度要快,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很多新手朋友一提竿,鱼钩和线都弹的老高的,手法和力度的问题,讲究的是经验,多练习就体会到!毕竟实践出真知的嘛!

1.下面先讨论见浮漂上浮或者下顿的讯号,就必须立马提竿!此时我们用的饵料一般都是比较软的,比如面饵,这种情况下只有快速提竿,才能刺到鱼嘴里去(我们常说的刺鱼),如果你稍有延迟,因为我们知道鱼吃食的时候是吸食的方式,鱼嘴一吸就会立即脱落,此时你打窝打的再好,只剩下赤裸裸的鱼钩了,鱼儿也不会再去触碰了。

2.相反的,有一种只见漂动但是不能过早提竿,要耐的住激动的心情,这只是有鱼在尝试咬钩,小编觉得这个层面来说新手们是比较难掌握!主要还是需要经验的累积和根据主攻鱼的习性来判断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钓饵一般是颗粒饵为主,或者是一些比较硬的面团作饵,很显然鱼儿在吸食的时候,鱼嘴在吞吐之间,钩饵却不能顺利入嘴,那么漂动就会有反应,然而我们也就不能贸然的提竿了。

所以综合在钓场的情况下,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常用情况下的判断方法,当你在垂钓的时候看到的浮漂一般是先有轻微的点动,此时我们应该明白有鱼儿马上要中钩了,我们必须要集中注意力,随即一看到浮漂上顶或迅速下沉就要立即提竿了。夏日逼近,外出垂钓的钓友们也深有体会,刺眼的太阳光强烈照射在水面,水面磷光太花眼,看漂变得非常的困难,可以佩戴一副效果好的看漂太阳镜,帮助我们去除磷光,使浮漂的目数变得清晰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二、钓深时如何提竿

前面说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提竿时机,下面小编要说的几种情况,也是见动就提竿,非常的实用的!同时小编需要说明的是我讲的只是自己的经验,但是不代表竿竿有鱼,希望大伙谅解小编没有那么牛!第一种情况,夏天天气比较沉闷,当你如果还是采用钓底的时候,由于水下缺氧,鱼儿吃食一般比较少,只要有明显的动静就要及时提竿。第二种情况当我们在深水域垂钓时,要钓深的话我们用的线肯定会比较长,那么鱼儿咬钩的讯息传递到漂上的时候就会有延迟,当你看到浮漂有动静时,其实是鱼儿咬钩在几秒前的动作了,所以你看到漂动就必须提竿。

三、夏季钓草鱼要晚一点提竿

小编这里要先限定下,这里针对夏日钓草鱼主要用饵是青草。大家选择青草的时候要选择带嫩尖,这样容易招引草鱼!当你看到漂动后一定要晚提竿,这是因为草鱼在吃食的时候,先咬突出的嫩尖,然后感觉安全了,才会一口咬住整个钩饵。而且草鱼劲大,这个吃嫩尖的过程浮漂动作很大,甚至直接黑漂,但是如果你忙着提竿,可能就把鱼吓跑了,应稍等上几秒后,等鱼将钩饵全部被吸入后才提竿,必会刺鱼成功。

四、看天气因素决定提竿时机

接下来说的内容跟上面说的略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小编也当作一个总结和大家一起归纳!天气因素跟温度的关联性最强,经常钓鱼的你一定会知道一年四季钓鱼的技巧都有千秋!时下是钓鲢鳙的追捧季节,那我们看漂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小编一直在说的一点,想钓目标鱼,你首先要懂它!鲢鳙它吃食的习性是吸饵的,不是直接咬饵!所以当你目标鱼是它的时候,你只要看到浮漂有轻微点动即可提竿!随时天天渐渐升温,水温也更加适合鱼儿们的活动,他们的游动频率和幅度都会变大很多,偶尔它们会快速的从钩饵的地方游过去,带动了漂动,这也就经常会从水中传出虚假的讯号,如果你猛然一提,就会惊跑鱼儿。那怎么判断是否是虚假信号呢,没别的办法,丰富的经验影响你判断!多观察浮漂讯号,掌握真正的鱼讯,达到一定程度后,你就可以判断出哪一种是虚假讯号的。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