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天气温度因素对野外悬坠钓的影响

2020-05-13

鱼儿的感官能力非常强,外界的环境变化对鱼儿有很大的影响,垂钓的收获跟天气变化有很大关系,这里就说下这方面的要点。

第一、温度

1、我国四季的气候温度差异非常明显,不同的季节水气温水温都不同,而鱼儿属于冷血性的变温动物,会在水温变化的时候来调节自身温度适应水温,所以说气温变化的幅度对鱼儿影响很大,正常情况下鱼儿体温和水温基本持平,鱼儿活性就不会受到影响。

2、但是在骤然变温的天气,鱼儿适应不了突然变化的水温,就会感到非常的难以适应,会在水域中寻找温度相对较适合的区域栖息,并会缩小活动范围,来慢慢调节体温尽快适应水温,所以这段时间鱼口是非常差的,不适合出钓。

3、不同的鱼种都有其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鲫鱼和鲤鱼一类温水性鱼种在15-25度之间的水温内活性最强,而罗非鲢鱅适应的水温会更高,鳕鱼等冷水鱼更喜欢低温,所以垂钓的时候要根据鱼种的季节性特点选择钓法。

第二、风力

风力对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这里说下风力方面的影响。

1、风力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春季常刮南风会让气温和水温快速升高,鱼儿活性会逐渐变强,但是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的话,就会大幅度降温,而夏季刮东南风的天气会非常闷热,偶尔有一阵北风就会非常的凉爽,在深秋和冬季北风刮来会让气温水温快速降低,但是刮3-4级的南风则比较适合垂钓,在有风浪天气垂钓选择好浮漂是关键。

2、风力会影响到溶氧量的多少,有风的时候会加大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空气更多的融入到水体中,而风向也会影响到溶氧量的多少,比如说在夏季刮东南风的时候会加大空气的湿度,气压会降低,溶氧量就会降低。

3、风力会影响水流出现暗流,在风浪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走漂,这是因为风力造成上下水层对流,造成水底的钩饵难以准确到位,这个时候可以钓钝一点,让双钩饵都卧底,减轻钓组的位移,还有就是可以钓灵,让下钩饵轻触底或者悬浮,把钩饵投放到上游处,让钩饵顺着水流游动到下游的时候再提杆继续抛投等等,钓法是多种的,选择合适的钓竿就可以了。

4、不少钓友认为迎风好钓鱼,其实这是因为鱼儿在水里追逐氧份和食物的时候,需要顶着下层的暗流,而游到岸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迎风面的下层水流能够让诱饵快速扩散,加快诱鱼的效果,当然使用合口的饵料是好钓鱼的关键。

5、风力大小对垂钓的影响,在风力大的时候,比如说5、6级以上的大风,会加大抛投的难度,影响到钩饵落点的准确性,还有就是浮漂动作的捕捉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水花四溅声响较大,对垂钓都是很不利的,这种天气想要有好的收获最好寻找背风处风力小的地方下钩。

第三、气压

1、气压对溶氧量的影响也很大,在高气压天气溶氧量丰富鱼儿活性强,但是在低气压天气,水中氧份缺乏,鱼儿呼吸困难,鱼情比较差,所以要避开炎热天气垂钓。

2、气压的检测有几个技巧,比如说观看天气预报,观察云层的高低,空气的能见度,也可以通过人体的感觉等,各方面都能感觉到气压的初步状况。

第四、光线

1、光线对垂钓的影响主要是视觉和温度方面,在光线强的时候水温肯定高,这也就是冬季钓阳,夏季钓荫的由来,阳光对水温影响非常大。

2、视线方面则是人和鱼的角度了,在早晚间钓者会感觉光线不好,但是鱼儿在这种光线中会觉得安全,另外垂钓的时候钓者和光线的角度对垂钓干扰也很大,如果背对着太阳,就会让杆影和人影投射到水中惊扰到鱼儿,所以这也是垂钓高手不会在浅水处背光垂钓的原因,除了注意这方面惊鱼之外,垂钓的时候也要尽量少走动避免惊鱼,出发前可准备宽松舒适的钓椅,增加垂钓的舒适体验。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悬坠钓野战攻略3:外界条件的影响


作为钓鱼人,想必都知道,外界的条件对我们渔业的收获往往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主要集中在季节、温度、风、光线、气压等上面,其中让我们钓友感受最深的则要属水温和气压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了。下面我们逐步分析上述外界条件对我们渔业的影响,了解这些对我们将悬坠钓用于野钓中,有一定的帮助。

一、季节变化的影响

随着季节的更替,天下万物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水中的鱼儿也相同,不同的季节同样也影响着鱼的繁衍生息。

(1)春季

春季万物复苏,在深水蛰伏一冬的鱼儿感受到春的呼唤,纷纷焕发出勃勃生机。

初春

初春时,虽然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仍然时不时的影响着季节的脚步,即便如此,由遗传基因传递的生命信号仍然提醒着鱼一个美好季节的临近,正所谓春江水暖鱼先知。这时,水的温度上升不快,深水处受地热影响温度比较稳定,深水温度仍然高于近岸潜水处,因此,要想钓到鱼,选择避风深水处下钩仍然是不二的法门(悬坠钓野战攻略:野外钓点选择)。由于冬季鱼很少进食,春天来临时,饥肠辘辘的鱼急需补充营养以恢复体力,因此在饵料方面要选择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动物性饵料,饵料要柔软松散,适应鱼吃食轻的特点,线组的选择要对应鱼活力不足的特点,使用细线小钩才能有很好的收获。

仲春

随着春天脚步的加快,仲春季节后,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逐渐成为这一季节的主流,近岸处水温上升很快,水草绽放新绿,水草中小动物渐渐苏醒,鱼也进入了繁殖季节,这时近岸处适宜的水温、良好的生态环境,既为鱼提供了很好的栖息觅食场所,岸边的水草也为鱼的繁衍提供了舒适的温床,深水中大大小小的鱼儿纷纷靠近岸边,为我们钓鱼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这一季节由于正值鱼的繁殖期,它们急需补充大量的营养完成生儿育女的使命,对蛋白质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各种类型的饵料虽然鱼都不会拒绝,但选择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饵料仍然优势明显。

在钓位选择上,近岸的浅水或水草附近是选择的主要方向。

晚春

季节接近初夏时,深浅水域的水温已经相差无几,各种鱼都已完成了传种接代的使命,原来的大腹便便变成了肚皮干瘪,饥饿整天困扰着它们,鱼进入了进食的旺盛期,这时,它们整日到处游动,寻找可口的食物,深处、浅处都可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在钓点的选择上,如果钓鲫鱼等小型杂食性鱼类,水草边缘机会更多,如果针对鲤鱼、草鱼等大型鱼类攻击,深些的水域机会更大一些。

这个季节的饵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香、甜、腥等各种饵料都有机会钓得不错。

(2)夏季

初夏时节,仍然是鱼的旺食期,在钓法上同春末相差不大,这里不多介绍。

盛夏

盛夏时节,在炎炎烈日曝晒下,水中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盛夏的中午,水温比较高,多数鱼会藏身深水躲避炎热,不爱进食,这时鱼对饵料的口味也有所变化,清淡的植物性饵料更容易引起鱼的青睐。在钓点的选择上,选择深水处或树荫下作为钓点比较理想。

夏季在炎炎烈日下钓鱼,对人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此应尽量避开中午的烈日进行垂钓。夏季的早晚凉风习习,再加上光线暗淡,万籁俱寂,近岸处水温下降后,躲藏在深水的鱼儿纷纷游近岸边觅食嬉戏,因此夏季应把握的出钓时间是早、晚两头,如果能抵抗蚊虫叮咬,夜钓则更容易收获大鱼。

当然,夏季的热浪对有的鱼种影响并不大,特别是鲢鱼、鳙鱼更适合在高水温环境生活,上班一族如果无法选择钓时,中午时节最好选择鲢、鳙、草等喜欢高水温的对象鱼作为垂钓目标。

雷雨天

夏季的另一个季节特点是经常出现天气沉闷并时常伴有雷雨天气,如果天气闷热,人感觉潮湿多汗,这样的天气说明气压很低,水中溶氧量不足,不适合出钓;雷雨之前天气更闷,雷雨瓢泼时电闪雷鸣容易发生危险,因此雨前和雨中不宜出钓。雨过天晴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雨水的注入既降低了水温又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同时雨水带进了大量的有机物,使近岸处饵料丰富,这时正是出钓的大好时机,选择进水口(洪水时除外)和近岸处会有很好的钓况。

(3)秋季

初秋时节各种外界条件同夏季没什么差别。进入中秋后,气温逐渐降低,秋高气爽的天气使鱼的食欲大开,这一季节又是一个垂钓的旺季,可以全天出钓,在钓法上也没有特殊要求。

霜降

霜降后,北方的冷空气时常袭击各地,昼夜温差明显,水温进一步降低,这时鱼为了过冬储存能量的需求,食欲仍然旺盛。

在钓点的选择上应将深水作为主攻的方向,饵料中的动物性成分也应该适当增加,在出钓时间上,应避开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将每天的钓时设定在气温、水温较高的时间段。

深秋

深秋季节,有时早晨会出现雾霾天气,这种天气如果出现在夏季,会造成水中缺氧不利于钓鱼,而深秋或冬季出现这种天气却表示当天的昼夜温差不大,水体温度变化不明显,倒不失为垂钓的理想天气。

另外,深秋冷空气来临的头一天和冷空气过境的当天,可能是由于动物有提前感知天气变化的能力,它们会积极储备能量应付到来的严寒,所以经常会出现顶着刚到来的凛冽寒风喜获丰收的钓况。

而冷空气过境后的几天内,水温迅速降低,冷血动物的鱼类适应不了水温的突然变化,它们会游到深水区减少活动躲避寒冷,在这种情况下出钓显然是不明智的。

(4)冬季

近年来,随着悬坠钓等先进钓法的普及,以往冬季不出钓的定律已经被打破,冬季不但能钓鱼,有时候钓况还出奇的好,而且钓上来的鱼种也不仅限于鲫鱼、鲂鱼等耐寒鱼种,鲤鱼、草鱼甚至鲢鱼、鳙鱼等鱼类也常有斩获,这说明只要钓法得当,冬钓同样不会使钓友郁闷。

钓点要向阳

冬季如何施钓呢?首先,冬季鱼活性最差,不喜游动,多数情况下会聚集在水温相对稳定的深水区藏身,从节约体能的角度出发,它们一般不主动四处觅食,只对放到嘴边的食物感兴趣,因此,在冬季,能否找到鱼的藏身处所将成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冬季好的钓点应选在背风向阳的深水区,如果碰到暖冬天气,连续一段时间的晴好天气会使一些背风向阳的浅水区温度升高,这时如果浅水钓点有水草等障碍物可以隐藏鱼,也常常会吸引不少鱼儿光顾。

用饵要合适

找到了鱼窝,下一步就是看你能否将鱼诱钓出来。冬季应注意的是,鱼的开口很小,对饵料也非常挑剔,只对那些味道浓烈的腥香饵料感兴趣,因此在钓组和钓法上要体现一个灵字,小钩、细线、小浮标是基本要求。饵料中的动物性饲料成份要高,以适应鱼对营养的需求,饵料比重要轻,状态要松散柔软,有利于鱼将其吞进口内,只有这种饵料才能适应鱼口弱的特点。

二、温度

其实,温度常常同季节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上面所谈到的季节话题时,温度对钓鱼影响的内容已经有所涉及。考虑到谈的不够细致,再进一步进行一些补充。

众所周知,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它们不能象哺乳动物或鸟类等高等动物利用皮毛的保护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不能象昆虫能够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活动或冬眠,它们只能通过调整自身体温和及时变换环境来适应外界问题的变化。

多数情况下,如果温度变化不是非常突然,鱼可以通过自身调整使体温同外界温度逐渐接近,如果外界温度突然发生剧烈变化,由于鱼自身调整体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对于突然变化的水温它们会无所适从,感到非常不舒服,这时它们就会很快的寻找到一处同自身体温接近的场所,并尽量减少游动,慢慢对体温进行调整,这就是一旦遇到温度突然变化鱼不好钓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鱼也有其最适应生存的温度,比如鲫鱼、鲤鱼等温水性鱼类最适宜的温度是15到25度左右,罗非鱼、鲢鱼、鳙鱼则喜欢更高一些的水温,而象鳕鱼等冷水性鱼类则对低温更加青睐,因此,不同的季节造成的不同水温变化使得鱼的活性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就是季节不同鱼情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淡水悬坠钓所针对的各种鱼类,哪一种鱼在什么时间比较好钓有其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三、风

毋容质疑,风对垂钓的影响非常直接,适宜的风力、风向会使鱼吃食欲望增加,对钓鱼非常有利,而夏季无风或秋冬季凛冽的寒风会造成鱼集体停口。

归纳起来,风对垂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风影响温度的变化

不同的季节,风对气温和水温的影响也不同。春季,如果一段时间内始终吹着和煦的南风,带来的暖湿空气会加速气温和水温的升高,使水中的鱼活力增加,而如果北方的冷空气频繁造访其结果则正好相反;夏季的东南风天气往往非常闷热,而偶尔刮来的北风会带来一丝凉爽,因此北风更有利于垂钓活动;深秋和冬季,在凛冽的北风伴随着过境的冷空气的共同袭击下,水体温度会急剧下降,鱼会迅速躲进深水藏身,而冬季3、4级的南方不但会给钓鱼人带来温暖,水中的鱼也会感到非常舒服。

(2)风影响水中溶氧量的变化

风力大小的不同,会造成水中的溶氧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风吹动水面形成层层波浪,使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风速又加剧了水面同空气的摩擦,有利于空气中的氧分子溶入水中变成溶解氧,使水中的溶氧增加。不同的风向,水中的溶氧也不同,拿夏季来说,东南风带来的暖湿空气往往会使空气湿度增大,气压变低,造成水中溶氧降低,而北风空气干燥,气压升高,水的溶氧量增加,鱼就比较好钓。

(3)风使水产生暗流

在野外大型水库钓鱼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风力大的天气里,常常会发生走标现象。这是由于风吹动水面对上水层产生一定的压力,使上水层的水向下风处流动,流动的上层水在下风方向的堤岸阻挡下改变方向沉入下层,并在下水层反方向逆风流动,形成了上层水同下层水流向相反的循环方式。实践中,我们在垂钓时如果碰上比较大的侧风影响,线组移动的方向正好同风的方向相反,这就说明了下层水一般是逆风流动,线组在下层水流带动下逆风运动。

侧风产生的水流对垂钓的影响是造成钓组不能定位,钩饵常常离开窝点。解决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钓钝,通过调整浮标使双钩饵都卧底,利用钩饵同水底的摩擦力减轻钓组的位移;二是钓灵,调整浮标使下钩轻擦底或离底,抛竿时将钩饵抛向水流的上游,当线组被带到下游1米左右时无论是否有信号都要起竿重抛,这种钓法实际上不是守钓一点,而是钓一线,在线组移动的轨迹上寻找信号;三是分两段配重。将铅坠上的一部分配重铅皮剪掉加到下钩处,利用下钩的重量稳定线组;四是钓跑铅。调整钓组使铅坠落底,将铅坠上面的定位太空豆打开10几公分使主线能够在铅皮座内移动,利用铅坠的重量使钓组定位,鱼吞钩时由于主线可以在铅皮座内灵活移动,钓组仍有一定的灵敏度。

(4)迎风和背风暗流的区别

迎风和背风时产生的水流同样对鱼情有很大影响,大多数人在实践中得出迎风好钓鱼的结论,但其中的道理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谈一下我的观点:选择迎风面钓鱼时,风将上层水吹向岸边,在岸的阻挡下,上层水向下层流动并从岸边折返向水域中间流去,这时除了被风吹落到下风头的有机物随水流沉入下层并向水域中间移动外,上层的高氧水也随之交换到下层并由岸向中间流动,水中的鱼为了追逐饵料和氧气,必然顶着下层暗流向岸边移动。

另一方面,从诱饵的扩散角度讲,迎风面的下层水的流向也比较容易带着诱饵的味道向深水区扩散,使鱼能很快的顺着饵料扩散的方向找到诱饵。相反,如果背风钓鱼,风顺着岸边向水中吹,上层水流顺风向里流,下层水流则从水中间流向岸边,诱饵的味道由窝点向岸边扩散,深水处的鱼就不容易感觉到诱饵的存在,另外,从鱼的习性看,多数鱼都是喜欢将头对向水流方向,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使水流过鱼鳃达到氧气交换的目的,也更容易得到水流带来的食物。

知道了上述道理,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季节条件下,什么时间应该迎风,什么时间应该背风垂钓?高温季节,影响垂钓的主要因素是水中溶氧量的高低,这时选择迎风面比较有利;低温季节一般很少出现低气压天气,水中溶氧充足,影响钓鱼的主要因素是水温的高低,深水处由于受地热影响,下层温度一般高于水面温度,这时如果选择迎风垂钓,一来人不舒服,二来风引起的水流将表层的低温水带入水下并向水域中间流动,鱼避之惟恐不及,又怎么会迎着水流靠近岸边?因此,冬季低温季节应选择背风向阳面垂钓。

(5)风力的大小对钓鱼的影响

6、7级以上的大风,不但会增加抛竿的难度,也会在水面掀起浪花,使鱼的索饵信号不容易被发现,浪花拍打岸边造成的声音,还会增加鱼的恐惧感,这时鱼会选择到深水躲藏,近岸处就不容易钓到鱼了。因此,在大风天气要想有所收获,也只有选择避风处才能达到目的。

四、气压

气压对钓鱼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了水体的溶解氧的浓度。气压高时,水中的氧含量高,鱼呼吸舒畅,活力充沛;低气压天气,水体缺氧,鱼呼吸困难,少吃少动,水体严重缺氧时,各种鱼纷纷浮头甚至死亡。因此,炎热季节,要尽量选择气压高的天气出钓。

了解气压高低有几种简单方法:一是收听气象条件预报;二是观察云层,如果天高云淡,气压一般较高,如果云层很低,证明当日气压较低;三是远望,如果能见度很高,气压不会太低,如果远处雾汽蒸腾,气压一般较低;四是感觉,如果人体感觉闷热,全身大汗淋漓,气压较低。如果是夏季,虽然烈日当空,但在树阴或太阳伞下会有丝丝凉风,这种天气气压不会太低。

气压的高低对于钓鱼人来说是无法选择的,特别是上班族往往只能在休息日才能钓鱼,如果出钓当日碰上气压低的天气时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如果气压不是非常低,只能在钓位选择和钓法上做点文章。在钓位选择方面,选择迎风面、进水口等溶解氧相对高些的水域是非常正确的,另外,白天的水草丛中,水草的光合作用会释放出氧气,对于改善局部水体环境也非常有利。在钓法上,由于水体上下水层的溶氧有一定的差别,下层缺氧但上层相对溶氧充足一些,因此在钓法上可以改底钓为钓半水、钓水皮。

五、光线

光线对钓鱼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上的影响,二是对温度的影响。

光线对温度的影响似乎不用多说,光线照射充足水温提高,反之则相反,因此有了冬钓阳,夏钓荫的鱼谚。

光线对视觉上的影响要从人、鱼两方面来认识。从人的角度看,早、晚的光线不足,中午正对的阳光刺眼。因此,无论早、晚还是中午,钓鱼时选择背对阳光的位置都有利于观标。但从鱼的角度讲,如果钓点水深不足,鱼的警惕性就很高,背对阳光会使人影、竿影倒映在水中引起鱼的警觉,因此在浅水处钓鱼选择背对着阳光垂钓不太合理。对于上面的这一对矛盾,要正确予以取舍。

另外,多数鱼类都喜欢弱光,这一特性也影响着钓时和钓点的选择,早晚光线弱,中午光线强,因此,除去寒冷季节外,选择早晚钓鱼或中午选择障碍物的阴影下钓鱼也是一条常识。

气温下降与水体温度变化的因素


由于倒春寒的影响,这几天气温降得特别历害,气温是降得很快,水温也在变,只不过有的水体变得快,有的水体变得慢而已。

是哪些因素影响水温变化的速度呢?

一、温差,冬季到了凌晨,气温下降到最低点,气温与水温的温差,决定水温变化的快慢。

二、风的影响,风将加速水体与空气温度的交换,风吹水流,可以将上下层的水体混合,让热量尽快的散失在空气中,在背风的地方,水温下降得慢,而在迎风和当风的地段,水温下降得快,风力的大小决定着热量交换的快慢,有的水体大风大浪,几天就可将热量交换过来,让水温接近气温。 特别是在下午气温上升到最高点,气温高过水温, 这个时候鱼就开口了。

三、水体的厚度和大小,如果水面太大,水深度太深,水体的温度能量是很大,其降温过程显得非常缓慢,这种降温过程中鱼的口较轻、较少,但也有可以利用的因素在里面,在天气晴朗之后,气温上升非常快,水的温度与气温接近时,鱼就开始猛口,这个时候水的温度比其它水域温度高,鱼的活性也高,开口幅度也大些。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缓慢变温的过程。而浅水型水库,水温下降得非常快,可以在几个夜晚的下降就达到和接近平均气温。

四、流动水体:河流,有较大水流注入的水库都是这个范围。流动水体的热量交换最快,水在流动过程中的不稳定,导致高温水体上升到表面与气体交换后再下降,这个过程可以比较快的降下水温,可以很快的将水温下降到气温附近。所以流水上的鱼的适应能力要强一些,开口要早一些。

五、向阳的地方水温高,而背阳面的水温较低。

六、地热的影响,我曾去过的一个水库,其下面有个泉眼,水温变化较少,这种水库冬天的口都比较好。气温影响不大。

除了以上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气压的影响。

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密度也升高,气压也随着上升,现已经上升到1000 hpa左右,高气压也会向水中溶入较多的氧气,所以这个季节也不要去着重考虑大气压对溶氧量的影响了。水中的溶氧量已经比较充足(除非气温很低,而水温很高,温差超过十五度),鱼感觉不是很缺氧了,这就是冬季鱼不缺氧上浮的原因。当然这个定律还是存在,水温接近气温的时候,较高的气压在水中的溶氧量要高些,鱼的活性也要高些。

天气与气温对冬季钓鱼的一些影响


进入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水温也不段下降,大多数鱼类开始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很少四处活动觅食,也难以钓到,而鲫鱼等少数鱼类耐寒性比较强,有时还可以钓到。不过,在冬季外出垂钓要注意选择天气,有时也要关注风向变化,否则很难钓有所获。

冬季外出垂钓鲫鱼,首先要排除气温忽高忽低、波动较大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气温变化比较大,气压也不够稳定,鲫鱼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条件,活动觅食不是很踊跃,这样的天气外出垂钓难以有所收获。

选择气温相对比较稳定、连续多日的晴暖天的天气出钓,效果会比较好。这样的天气气温大幅度上升,鲫鱼是变温动物,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常常会追温来到水比较浅的地方,此时就要在水位比较浅的地方选择钓点下钩。

冬季,阴天时昼夜温差较小,气温水温变化不大,鲫鱼活动觅食比较踊跃,也比较容易钓到鱼。

冬季,在小雨天和寒潮来临的前几天,气压稳重走高,云层释放热量,水体各层温度没有什么大的波动,非常有利鱼儿的活动和觅食,都是钓鱼的好天气。

冬季会有时间较长的大寒潮入侵,有时时间长达半月乃至一个多月之久,寒潮到来之后,导致水温持续下降,鲫鱼要进行自身的体温调节,在水温比较高的深水区是不觅食也很少活动的。而在寒潮后期,气温即将回升之时,鲫鱼的体温调节已经完成,为了补充抗拒严寒和体温调节时损失的能量,就会活动比较踊跃大量觅食,此时长能够钓获大鲫鱼,气温回升之后却钓不到鱼。

天降小霜的天气,温度变化不大,也是垂钓鲫鱼的好机会,而天降浓霜的天气,一般都是晴朗的尚好天气,光线明亮,鲫鱼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很难钓到。

在下雪之前1-2天鱼儿会格外的兴奋,活动觅食会十分踊跃。因此,冬天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遇到下雪的天气,一定不能错过钓鱼的好机会。

在大中型水库的深水区域,在下小雨雪的天气,因寒流入侵不强,对什么水区域影响不大,也是钓获大鲫鱼的上好时机。

冬季垂钓鲫鱼的最佳天气,是阴雨天和晴但多云的天气。天气晴得越好,晴空万里无云,外出垂钓的效果越不一定很好。如果要在冬季艳阳高照、气温相对稳定的大好晴天外出垂钓,最好是选择9-16时这个时间段。因为这段时间天气比较暖和,水温偏高鱼儿比较活跃。鱼儿明确知道这一好景不会太长,它们需要抓住时机积极觅食,补充自己的体能以便度过寒冷的冬天。

冬季,在水库尤其是大中型水库垂钓,最好选择倾城出钓为宜。因为早晨气温虽比较低而水底水温却比较高,鲫鱼在水底活动觅食积极,可以说一天的钓获量在上午8时之前就占去了一半以上,早晨上钩的鲫鱼比其他时间上钓的鲫鱼要大些。早晨起来高手特别暖和或水池里的薄饼逐渐融化之时,最好不要出钓,此时即使勉强出钓也很难有所收获。

此外,早上出行的时候天阴,但是中午的时候天气变暖和;早上有浓雾,但是很快散去,接着便是风和日丽,这些时候也是冬季外出垂钓的好时机。

冬季,一般选择无风的天气外出垂钓为宜,但要想钓到大鱼还是有点风为好。冬季避风好钓鱼,风力在5级以下的东南风或西南风为好。冬季刮的多是北风,寒冷北风会降低水温,这时氧气已不是影响鱼生活的首要因素了,所以不应迎风钓,而应背风钓。不过如果是水质很肥沃的小塘,迎风钓效果好于背风钓。

冬季多北风,南方一些肥水塘中的鱼儿最喜欢刮北风的天气,它们在这样的天气里胃口大开,如在此时出钓会有较好的收获。冬季刮南风或西南风使气温回升,那么在晴好天气里鱼儿的活动性仍然会很高。

在一般情况下,侧向风下钩垂钓总体效果会比正向风要好。但也要因季制宜,冬季刮东北风时,雨雪纷纷,此时一般不宜外出垂钓。

此外,风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鱼群的分布。在风里不超过5级的情况下,水碾的浮游生物或天然饵料总是随风飘动的,鱼群索饵多跟着风脚巡游,大多数的钓鱼爱好者遵循刮风钓风脚的钓谚下钩垂钓,常常能够钓有所获。

总之,在冬季外出垂钓鲫鱼要选择比较稳定的天时和合理的风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否则有鱼也难以钓到。

浅谈温度对垂钓的影响


钓鱼与温度垂钓是一项综合多方面知识的活动,除了调钓和用饵之外,还涉及气候、地形、水情、鱼情等诸多因素,也是钓鱼高手厚积薄发,随机应变的先决条件。野钓中有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之说。虽说三七开不完全准确(因为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但是足见客观因素的重要性。

从多年的实践中,我感悟到在诸多的因素中,天气条件是取决于垂钓成绩好坏的首要因素。我认识一位资深的休闲钓高手,除了钓技高之外,还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遇到不宜的天气,可以十天半月不钓。一旦遇到适宜的天气,他可以连续地出钓。我们很多人往往沉不住气,只要一高兴就顾不得其它了。我曾和他出钓几次,颇受启发,总结一二,分享给大家。

一、气温、水温和鱼的关系

鱼是变温动物。气温影响水温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它们之间的细微变化对鱼的影响,人类是不易察觉的,只有细心地从现象中去摸索、总结。

我的一位老乡曾回忆说四十多年前他和一位日本籍技师顾贺先生一起钓鱼,每次出钓顾贺总带一支温度计,测温度、量水温。估且不论此举是否可取,其严谨科学的态度还是可以令人深思的。

在钓鱼活动广为开展的今天,不少高手已经注意到气温与水温的变化对钓鱼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气温骤然下降,鱼类很敏感,即使在夏季,较急的北风使气温下降过快,气温低于水温时导致鱼停止摄食(在风向转变期间也会停止摄食)。本人在垂钓中有过几次明显的验证。

盛夏,急风冷雨过后,本觉应该好钓,但西北风过后气温骤降,身上凉得有些发冷,原来风中尚有的鱼讯,却在气温下降后变得一动不动。只可惜我没有带温度计的习惯,不能测得气温与水温之差的理论数据,只有感性认识。

两年前有幸看到湖北刘君亮先生也论及此现象,很有同感。但唯一不敢苟同的是在强冷风过后不是气压低水中缺氧,而是气压、气温急剧变化,使鱼一时难以适应,此时气温下降气压增高,而水温相对较高,在此提出这一现象供有心的钓友去进一步探讨。

二、气压、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之间关系及对鱼的影响

风力大小是受气压高低和气温变化影响的,除温度对鱼有很大影响外,气压变化的影响也很大。

气压变化较小时,人是感觉不出来的,而鱼却很敏感。近几年来,天气预报不再预报气压变化,即便是关于风力风向的预报也仅预报大概的风向。

我们也知道目前科技手段很先进,天气预报很准确,特别是在天气形势方面。但是在垂钓中不难发现具体到某一地区时,往往会出现预报的天气情况在时间上或提前或滞后,有时间差现象。这本无可非议,但是这阴、晴、风、雨的时间差,却足以影响当天的垂钓成绩。为此,我们应该学一点气象知识,从预报的天气形势中去分析、判断在本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特别是当天的阴晴变化(有时预报有雨本地却是晴天,结果第二天才变天,正如古诗所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风向和空气相对湿度情况。空气湿度大小受风和空气乱流的影响,空气稳定时蒸发慢,湿度大天发闷。这种闷热天气鱼类很不适应。

其中最敏感的鱼类是鲢鳙及草鱼。不少钓手都喜欢钓草鱼,但有时却不吃钩,其主要原因在天气上。本人出于某种原因,近几年每天要记录天气阴晴变化以及气温和空气湿度情况。经长期观察发现每逢能钓到草鱼的天气,除气温较高以外(有时气温低些也能钓到),其空气湿度很少超过70%,而湿度在50%~60%时草鱼特别好钓。

但是我们家中不可能都备有湿度表。我观察到在盛夏草鱼好钓的天气时,空调冷凝水很少滴或不滴,说明空气相对湿度小,天气热而蒸发量大。谭佛航老先生曾在一篇钓鲢的文章中写道:钓鲢外部条件很重要(主要指气候、水质、钓点)。而草鱼和鲢鱼一样,外部条件达不到时很少咬钩或根本不就食。鲤鱼和鲫鱼耐力稍强些,但也有不同的影响。

关于气压的认识问题,一致认为气压高时水中含氧量多,缺氧时鱼不爱咬钩。但是,什么情况下气压高,气压和气温及空气湿度又是什么关系?在认识上不见得一致。从地面情况上看温度高气压则低,温度低则气压高。气压高时,空气水分子蒸发的就比气压低时进行得慢,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就大。如果遇到高温,无风则必然形成潮热发闷的天气,其昼夜温差也不会很大,这样的天气里鱼是很难钓到的。

三、关于温差变化的影响

一年四季之中,每天昼夜温差不同。温差变化较小的季节往往是在冬季或盛夏。而春秋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也是钓鱼的旺季。昼夜温差过大影响鱼类活动。在北方,春秋季的温差往往在15度左右,而钓鱼适宜的温差变化在10度以内较好,当然不是越小越好(其实春秋季温差也不会太小,尤其是北方)。

在盛夏如果温差在5度以内或更小时,非但钓鱼困难,人也感到不舒服,夜间难以入睡,空气潮热。对于较小而水浅的肥水鱼塘往往会在凌晨翻塘。本人曾有过亲身经历,白天没能钓好鱼,继而夜钓。入夜天气无风潮热难耐,一夜漂不动,天将亮时鱼池骚动,塘中鱼突然乱窜,鲢鱼草鱼很快翻肚上浮而死亡。

综上所说不难看出昼夜温差、空气湿度、气压高低和风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水中含氧量(当然也和水质肥瘦有关)。需要我们在垂钓中善于观察,从偶然的现象中找出必然因素,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来积累自已的经验。

附:适合野钓的天气

1、气温:最适宜温度在20-26度。

2、水温:水温度在20度上下浮动。

3、温差:白天、夜里温差不超过10度,初春最低温度在5度以上鱼开始活跃。

4、气压:气压高,不闷。

5、湿度:湿度不超过50%。

6、日照强度:晴间多云天气,日光不是十分地刺眼,早晚好钓鱼就是这道理。

7、风力风向:冬日无风或吹南风,天气暖和;春、秋吹东南风或东北风,而秋日吹西北风时,虽然水面乍寒,但鱼为过冬拼命吃食,钓鱼效果更好。风力以一二级为宜,四五级以上则不佳。

关于温度、气压、风向、天气对钓鱼的影响,总结经验


每个钓友的钓鱼认知,和钓鱼技巧都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了高手和菜鸟一说。虽然都是钓鱼人,但是钓到的鱼就有多有少了。我说这些的话的意思,就是想告诉钓友,要想比别人钓得多钓得好,就得丰富自己平时要多学习。只有这样才有真本事。当然在说这些的同时,今天呢给钓友们分享一些心得,目的就是让钓友们钓好鱼。当然这里说明一点,这些心得呢不是我总结的。是一位具有多年垂钓经验的老钓友总结出来的。满满的都是干货,想学习就不要错过今天的分享。

关于温度:

一年当中有四季,一天当中有早晚,所以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温度对钓鱼的影响很大。通俗的来说,低温的时候比高温天好钓鱼。所以钓友垂钓的时候不要选择高温时段,虽然说低温的鱼好钓,但是钓友尽量不要钓降温当天,还有连续降温时候,这些时候垂钓,鱼基本也不怎么开口的。

关于气压:

气压高的时候鱼好钓,气压低的时候鱼不好钓,这些我相信钓友们也都清楚。它对钓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那么如何把握气压呢?往往天气预报就是大概的数据,所以建议钓友们自己准备一个测气压的手表,如果气压适中那么就出钓,如果气压不适合就不去钓鱼了。

关于风向:

钓鱼的时候有点微风适合钓鱼,风吹水带动食物带动溶氧量,而大风的时候就不适合到鱼了,因为不好抛竿啊哈哈!当然钓友看天气预报就能知道风的大小,其次钓友还要关注一点看风向,根据方向选择是否要出钓,一般是南风不好钓,北风比较好钓,当然这个因地制宜,仅供钓友参考。

关于天气:

天气的变化是无常的,可能阴天可能下雨可能晴天。所以天气变化对钓鱼的影响也比较大,那么什么样的天气适合钓鱼。首先看季节,冬季春季钓晴天阴天,而秋季和夏季适合钓雨天。冬季春季温度比较低,钓晴天水面温度会升高,夏季秋季温度比较高,钓雨天水温会下降,这样钓到鱼的几率就高。

上述内容就是老钓友总结出来的心得,希望看完的钓友有所受用。内容仅供参考哟,记得结合实际情况。

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对鱼类的影响


我们常常会忽略掉了一个对鱼影响极大的一个因素噪音.

对于噪音,不需要多说,大家都明白,多大的声音属于噪音呢?白天正常的情况下60分贝以上,晚上超过40分贝就是噪音,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我也不细数了,重点还是谈下噪音对鱼的危害,很多人感觉这就是个小事,其实不然,鱼的听觉要比人要灵敏很多,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鱼什么都听不见,因鱼不长外耳,从外面看鱼好像没有耳朵。实际上鱼止是有耳朵,且多数鱼听力甚好

鱼类大多数害怕惊扰,一有动静便逃散。鱼类的听觉器官相当灵敏,岸边人的走动、喧哗,往水里抛东西,机械震动的声响,凶猛鱼类的骚扰等等,都会引起鱼群的无序迁徙,危险消失后,隔上一段时间,又可回复原处。还有岸边众多人影和竿影晃动,通过光的折射映人水中,也会吓跑鱼群。此外,同伙被钓或脱钩逃走,鱼运用自身的侧线发出信号 通知伙伴赶快逃离险境。钓场上常常出现一鱼被钓,群鱼 皆逃的局面,恐怕就是这个缘故。

悬坠调钓的干扰因素:浮标与钓线


有钓友主张在家里调标筒中提前调好标,到现场后可以节省时间,不无道理。有钓友介绍用废旧日光灯管或手竿塑料包装盒等很细的管材自制调标筒,俺有点不同看法说说。

调标筒我也早用过:传统钓时用调标筒的目的--基本是在家里调好配铅(甚至精心修饰铅坠及钓组调至平水),到现场后不再校对就马上用了。接触悬坠钓后,这种提前准备工作不能再做了!原因是悬坠钓的浮标自身特性,钓组调钓灵敏度及实战灵敏度基本都是个变数,提前准备意义不大!现在我用的调标筒是直径25CM*1M高的钓具产品,主要用途是:观察新浮标吃水性、观察调钓钩饵状态、试验饵料性状、秤量钩重等;而不是在家里提前调标。因为:现场的水密度(比重)、水温、水深等都是影响精确调标的重要因素。

1.浮标吃水性干扰预防

任何浮标都有程度不同的吃水性,为避免遗憾,我习惯头天晚上提前把要带的几支浮标倒装进自制的25MM直径有机玻璃标筒内加水密封,以保证浮标提前吃饱,这样就不至于在钓鱼过程中有过多的调目改变而影响实钓。

2.水温变化引起浮标上浮力变化

到钓点后,随水温不同,应该在现场水中粗调后多泡一会再仔细校标!比如:早春冷水,到现场水域时初调3目,十分种后再看,由于水温很低,调目一般会降1目左右!然后才会稳定(原因是标筒与现场水温的变化影响)。我说的是一般巴尔杉木浮标,如果是孔雀羽等动物材质浮标,其自身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更加明显!早晨调好的浮标,中午温度上来以后,调目一般会增加!细心的钓友不妨注意一下。

有很多钓友不惜金钱主张用好浮标,其目的之一就是:质量好的浮标吃水性很小而且结实耐用灵敏度高(但其自身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是一样的),在鱼情不好、思考变化时起码可以排除这个因浮标不断吃水而晕钓的顾虑,把精力完全集中在鱼情调钓和饵料状态等变化中。

杂牌或国内分装的钓线,有两点提请大家注意:

1.普遍涨号

即实际线径比标称线径粗12个号别,比如:0.6号线标准线径应该是0.128MM,但某些杂牌线的实际线径可能是0.165MM(1号线)!商家有意增大线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线的拉力值(大材小用)!建议大家用外径千分尺量一下您的线,实径应用,心里有底!悬坠钓法---线径粗细对实钓灵敏度的影响非常之大!夏季大口鱼情用粗线还问题不大,但冬春冷水季节线径粗细对微弱信号传递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

2.线的延展性

尤其是作为主线(道系)的钓线,会大大影响调钓准确!举例:前几年我用一种线在开竿塘钓鲤鱼,新装的3.6米齐竿大线,刚钓了两条3斤来重的鲤鱼后,忽然感觉竿子短了!疑惑半天还站起身来与临位钓友比竿长,结果当然是一样的。后来终于明白是主线拉长了!大约长了30CM!可想而知:主线拉长,一是容易导致无故长钓目的无端迷惑(水深基本一致的塘);二是造成窝位前移等小失误!

悬坠钓:不在乎钓很多鱼;而在乎比别人多钓两条鱼!引申出:对待浮标与钓线,精则坦然,粗则迷惑的感觉,但也不一而论!点滴心得,奉献钓友!

野外悬坠钓的浮漂选择要点


在野外自然水域使用悬坠钓非常注重钓具装备的搭配,一个合理的搭配技巧能够让野钓边的更加轻松自在,这里就为大家谈一谈野外悬坠钓时浮漂的选择要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漂身坚固耐用就行

野钓中玩传统钓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以星漂为主,而悬坠钓则是以立漂为主,需要保证有较大的浮力和灵敏度,并且浮漂不会轻易出现吃水的现象。所以野钓最好追求质量,坚固耐用就行。

关于灵敏度,在竞技池比赛中垂钓猾口鱼、糗鱼或者是为了加快速钓的速度,通常会使用长身、短身、软尾或者硬尾以及各种形状大小的多套浮漂,而在野外悬坠钓的话就不需要这么精确了,因为野生鱼很少会有猾口鱼出现,基本上是以底栖的鲫鱼或者鲤鱼等鱼儿为主要垂钓对象,所以浮漂的选择会简单很多,只要具备良好的灵敏度,质量好一点就可以。

二、根据吃铅量选择浮漂

野外水域垂钓时碰到小杂鱼数量很多,或者是需要钓的比较深等一些现象时,都会选择较重的铅坠让钩饵快速到底,所以需要选用较大浮力的浮漂,搭配重坠才能实现,而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则需要根据情况决定。

比如说鱼口好的话浮漂可以略大,吃口弱的话可以略小,在天气温度溶氧量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以略大一些,反之温度环境不好的话略小。

在野外水域垂钓时会碰到风浪天,或者钓点有暗流等影响到浮漂定位观漂的时候,需要选择长身长漂尾这种比较稳定鱼讯真实的浮漂。

三、根据材质选择浮漂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浮漂材质主要分为孔雀羽、巴尔衫木以及芦苇和塑料等,漂尾分为软硬尾,粗细在0.6毫米以上,每种材质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在水库垂钓大鱼的话使用结实的巴尔衫木材质浮漂会比芦苇和孔雀羽浮漂更耐用,而塑料浮漂工艺简单价格便宜,适合传统钓使用,但若是垂钓鲫鱼的话,信号就会非常少。

注意:野外悬坠钓选择浮漂要考虑到灵敏度和清晰度,并且要根据水深水浅钓远钓近来选择合适的漂尾。

四、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浮漂也是各种价格都有,少到十来块多到几百块都有,在购买的时候要根据经济状况以及使用需求来选择,不可盲目选择贵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

气温对钓鱼的一些影响解析


尽人皆知,气温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活动。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气温水温的变化趋势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气温水温的变化,体现在月、日平均气温差及水温差,昼夜气温差,夜间气温差,水层温差,气温水温温差,等等。

为了观察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探索温差对钓鱼活动的影响,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去一家药店买了好几支温度计。营业员可能都有点诧异了。在水边测水温,有时忘了收拣,有时失手落水,有时一脚踩断,上了点年纪,糊涂啊。很想通过测量各种温度寻找些客观规律出来,但至今还没有重大发现。不过,通过零星的积累,也注意到一些不太成熟的小规律,公之于众,供钓友参考。

一、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

一天之中,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温度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在下把黄昏以后,晚上7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7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早晨5时可能更准确,但需一早起床,观测不便)。室内温差值较小,我用的是阳台窗外的温差值。

我注意到,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晚秋、冬季、早春,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很难钓鱼,很可能打白板(当空军)。去到塘边、河边,常常看到岸边的浑水变清了,甚至清彻见底。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不会游动到岸边,所以岸边水特别清彻。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动懒开口。出钓一天,常常是不见浮子动一下。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摄氏度,夜里降温很少,鱼儿不觉得特别冷,夜间仍四处游动,笫二天正常觅食。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

2005年2月20日,晚上室外4度,21日晨室外3度,夜间温差值1度。何钓友在一小塘钓获6斤。2月24日晨2度,头天晚上7度,夜间温差值5度,我和另一位钓友去该塘,效果极差,两人共获半斤。2004年3目26日,阴雨,降温天气,夜间温差值为4度(1614),去东兴一塘垂钓,蒋钓友获4尾鲫鱼(半斤),我和另一位获4尾,2尾。第二天,夜间温差值为1度,(1312),蒋又去该塘,据说获5斤。

虽然夜间温差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确实举足轻重。多次验证,该温差值大于5度时不宜出钓,出钓不是打白板也是难钓几条。而夜间温差值小于2度时,倒不一定定获丰收,因为影响因素多多。但可以出钓,收获或多或少。

可以推想,夏季夜间温差值也同样会对钓鱼有影响。不过,应是夜间温差值越大,笫二天越是好钓鱼。夏季夜间降温较多,鱼儿感觉凉爽,夜间活跃,笫二天早上适宜垂钓。常说的夏钓早,是普遍规律。夏钓早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夜间温差值的大小。这一点,只是推测,相信可以得到验证。

二、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最低值大约在拂晓前56时。24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越大,越难钓鱼。温差差值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晴天,大太阳。红日高照,使水表层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拉大,影响鱼的觅食活动。

天气预报提供的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可作参考。如果两者之差较小,比较适宜出钓。反之,如果昼夜温差值很大,出钓的收获可能不多。

2005年3月10日的钓况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头晚天气预报:晴转多云,720摄氏度(高低相差13度)。测得夜间温差值为2度(1311)。从夜间温差值看,似乎3月10日很好钓鱼,但去董家河垂钓,感觉上午还可以,中午以后极难钓,几乎不上鱼了。8时测气温为9度。由于太阳大,下午3时测气温为25度,升高达17度之多。上午太阳刚升起,对温差影响小,较好钓鱼,而下午温差增大很多,很难钓了。

冬日,无冷风的阴天或只有花花太阳(微有阳光)的多云天,之所以易上鱼,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值较小。相反,艳阳高照,晒得人脱衣服,昼夜温差大,鱼很难咬钩。

夜间温差值大,昼夜温差值也大,就简直休想上鱼了。2004年12月31日,前日夜间温差值为5度,当天又出大太阳。闫钓友等4人去东田坝一无所获。廖钓友等6人在汤家沟二道堰,竟无一人浮子动一下。

三、水层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水体各层次的温度不相同,而且随着季节、天气(阴晴风雨等)而发生变化。这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前述的昼夜温差直接影响着水层温差的变化,特别是光照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测定的一些数据中,笔者注意到水层温差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⑴一般情况下,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水表层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较容易升高温度。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底层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两年中,我只遇到过两次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例。一次是2005年2月19日,下雪天,在东田坝,10时左右,气温0.5度,水表4度,水底6度。因为气温急速下降,水的比热大,水温还来不及降得很低,水底层降温更是缓慢,造成水温高于气温,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这样的特例。

寒潮刚来临时,可能也是类似情况。另一次是3月13日10时,在黄家坝,气温7度,水表层9度,水底层11度。当天的前两日降雨降温。这两次,都明显地感觉到鱼获比平常多。还有一种情形,水底层温度比水表层要高,那就是水面结了冰。水表面结冰的温度在零度,而水底未结冰,当然温度高于零度了。破冰钓鱼效果甚好,其原因恐怕就是水底层温度较高。(最新资料:今年元月7日,钓不起鱼兄在江苏南通实测气温-5摄氏度,水表层0度,水下1.8米处6度)。

⑵水层温差与季节天气有关。在四川北部地区,一年中水表层最高温度达34度,最低7度;水底层最低温度6度,最高29度。水表层水底层温度差值最大为9度,最小为0(特殊情况下如下雪、结冰等有逆差)。大约在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较小,甚至可以趋于一致。大约在310月温差值较大。

一天之中,早晨气温通常低于水表层温度。随着太阳升起,阳光照射之下,气温比水温升高快,水表层比水底层升温快。中午以后,通常气温高于水温,水层温差增大。水层温差变化主要决定于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和强度。大晴天,大太阳,水层温差变化大。这可以解释冬季大晴天难钓鱼或大晴天上午尚可下午难钓。

说夏钓早是很有道理的,但夏钓晚就值得具体分析了。2004年8月17日,晴,在沙溪一塘几乎钓不上鱼。9.30时,气温27度,水表30度,水底(2米深)27度。下午6时,气温32度,水表34度,水底29度。期望太阳西坠时有点收获,但傍晚时候根本钓不上鱼。原因是傍晚时,仅管气温略有下降,但水表温度仍居高不下(由于水散热慢),水层温差又大,造成水体严重缺氧,鱼不开口。可见,在多数情况下,夏天只适宜钓早,不适宜钓晚。在阴或多云天气,或许亦可钓晚。当然,晚上9点以后的夜钓,又当别论了。

⑶水层温差变化呈梯形变化。离表层越近,变化幅度越大;离底层越近,变化幅度越小。

以一次日记片断为例,进行分析。2004年4目4日,晴,室温21度,相对湿度75%,昨晚室外21度,今晨14度,夜间温差值7度,说明夜晚寒冷。今日晴,水层温差大。下午4时,气温27度,水表24度,水下30厘米处21度,水底2米处17度,水表水底差7度。鱼浮水面,难钓。又测堰口4米水深处,温度与2米深处基本相同。

上例不仅说明了夜间温差值、昼夜温差值和水层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而且也说明各水层温度呈梯形变化。阳光照射下,水表面升温快,而光线穿透力不强,水导热本领小,所以下层温度变化小,这就导致表层水温较高而且变化较大,底层水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小。

在上例中,离水表层30厘米处下降温度3度,从30厘米处到1.5米处(深度差1.2米)下降温度只有4度,从1.5米到4米深处(深度差2.5米)温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总之,水层温差变化不是平均变化的,而是从上到下呈几何级数衰减的,在深水处温度变化甚微,甚至难以测定有什么变化。

笔者以前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水底冬暖夏凉,冬天鱼儿游向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更暖和。通过水层温差的测定,不得不否定在不结冰的日子水底冬暖的观点。

冬天鱼儿为什么要潜入深水处呢?可以这样解释:深水处温差变化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变化,最适宜鱼儿的生存和生活。

今年夏季,我和阆中市老年钓协几个朋友常在白鹤水库钓鲢。感觉立秋(8月7日)前后特别好钓。平常,一天能钓3、5尾3斤左右的白鲢。8月10日,王大禄钓友钓了20尾,创造了本地的最高纪录。8月6日,二流水平的我,也钓了11尾,创下了自已的最高纪录。其他钓友均获丰收。

究其原因,是秋凉降温,水表层温度降得较多,水表层水底层温差变小(约为4度),导致鲢鱼十分活跃。而立秋前,例如7月23日,水表水底温差高达7度,我钓了5尾。立秋以后,气温水温逐渐下降,即使水层温差变小,也渐渐难钓了。

四、当日平均温度与10日平均温度的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当日平均温度等于或略高于10日平均温度则比较好钓鱼,反之,低于10日平均温度则难钓。说得通俗点,就是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气温稳定,鱼儿已经适应,则宜出钓,反之,正在降温过程之中,鱼儿还不适应气温水温的变化,则不宜出钓。例如,寒潮来了以后,短时间不宜出钓,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温度比较平稳以后,方可出钓。不怕冷,只怕不稳。

五、几种温差对钓鱼有影响的理论依据

鱼是变温动物。鱼类的侧线能测知水温很微小变化(比人体敏感得多)。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鱼儿要调节自身体温去适应环境温度。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需要消耗能量,想来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温度变化越大,这个生理调节过程时间越长,越艰难痛苦。在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中,鱼儿有气无力,不吃不动,就象垂危病人,对山珍海味也不感兴趣了。

另外一个原因,水层温差对溶氧量影响很大。水里的氧气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气。空气与水表面接触,只有一点点氧气溶解于水。水表层溶解的氧气,主要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而转移到水底。水的上下对流的条件是上层水温低(密度大)下层水温高(密度小)。

前述下雪天仅管温度很低也好钓鱼,正是因为水底温度较高,容易对流,导致水底层含氧特别丰富。但是,一般情况下,表层水温高于底层,不利于水的上下对流,而这种水层温差越大,越不利于水的对流,换句话说,水层温差越大,水底层缺氧越严重。严重缺氧,鱼儿奄奄一息,还有什么食欲。

理论和实践都说明:夜间晚差大、昼夜温差大、水层温差大、时段温差大,以及气温水温温差大,不宜出钓。反之,温差小,鱼儿已经调节好了体温,精神来了,食欲来了,出钓必有收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注意从温度的变化趋势中捕捉出钓的最佳时机。在实际垂钓活动中,我们也可以不去测定各种温差,凭着对温度变化的感觉,对气象变化的观察,作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

温差对钓鱼确实有重大影响,值得研究和重视。但是,钓鱼与很多因素有关,温差趋势的影响不是唯一的因素。要想鱼获丰厚,还必须重视其他天气因素及水情、鱼情、地情及钓具、钓法等等。

在下虽然测定了一些温度变化,但是,断断续续,既不全面系统,又不精确,摸索的点滴规律未必正确。在下对温差与钓鱼关系的探索,才仅仅开始,但愿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浅谈野外和坑塘悬坠钓的不同特点


悬坠钓最初主要应用在竞技比赛中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发展,现在很多人把应用到野外休闲钓中,所以在自然水域不仅能够看到使用长竿短线玩传统钓的人,也能够看到不少使用改进版悬坠钓的钓友,收获也是非常好的。那么悬坠钓在野外和坑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悬坠钓的特点

悬坠钓通常情况下会使用齐竿长度或者是接近竿长的竿线并搭配灵敏的立漂,利用浮漂的浮力和铅坠的重力让钓组处于悬浮的状态,具体的调整需要通过增减铅皮来完成,最终让子线和双钩处于理想的状态,能够有效应对大范围水层的鱼儿,鱼儿吃钩后漂相动作真实有效反应迅速,并且刺鱼的时候更加迅速快捷,进而提高中鱼率,悬坠钓选择合适的钓竿是关键。

二、悬坠野钓的乐趣

悬坠钓的主要作战场合是在黑坑以及竞技池这类环境单一平整的水域,而野外则是所有的自然水域,不管是江河湖泊还是水库深潭,除了垂钓环境过于复杂的水域或者是水流速度过快的区域,一般悬坠钓都能够很好的施展。

竞技池一般都是人力修建的,所以岸边四周比较的规整,环境非常的单一,水深比较均匀水底也很干净,鱼种并不复杂,但是野外水域则不同,各种环境地形都有,钓点水位深浅不一,障碍物杂乱聚集,水生植物广为分布,并且岸边环境可能会很嘈杂也可能会非常偏僻,这种复杂性的野钓环境更能增加悬坠钓的乐趣。

三、钓位选择不同

在竞技池中比赛的时候,钓者都是分配的,所以垂钓环境基本相同,就算有利也只是经常投放食物的这些地方,所以钓手基本上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中,主要考验的是钓者的垂钓水平,而钓位对比赛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野外悬坠钓的话,影响鱼情的因素就非常的多,如果钓点没选择好,没有鱼儿聚集的话,就算是再大的本事也难以获得好成绩,在选择钓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鱼情状况,还要考虑钓者垂钓的角度,抛竿扬竿是否顺畅,遛鱼控鱼是否顺手,钓点深浅状况、周围地形环境,风力风向以及光线照射的角度等等,所以只从钓者选择钓位的好坏就能大致判断钓者垂钓水平经验如何。

四、鱼种不同

竞技池比赛的鱼种比较单一,在北方通常是以鲫鱼为主,南方则以罗非鱼为主,而混养鱼的话基本上是鲫鱼、鲤鱼、草鱼和鲢鱅以及青鱼等几种家常鱼,竞技池中鱼儿的个体大小种类都会有所掌握。

但是野外的自然水域中鱼种就非常的复杂了,很难预判下一竿上钩的鱼儿种类和大小,有时候垂钓小鲫鱼的时候也很可能碰到数十斤的大草鱼或者大青鱼,有时候使用粗线大钩垂钓大鱼的时候也可能窝点是一群小鲫鱼,并且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如牛毛一般的小杂鱼,对野钓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钓者要能够合理的搭配线组。

五、鱼情不同

竞技池中的鱼儿密度很大,所以外界的风向、温度或者是溶氧量等因素对鱼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野外水域中则大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钓位,也很容易受到风向、水温、溶氧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很大程度的鱼情变化。

水温会影响鱼儿活动的水层,风向水流会增加垂钓难度,深浅不同会影响钓深钓浅的决定等等,钓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来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对钓者的垂钓经验和应变能力有很大的考验。

六、钓者心态不同

在竞技池中比赛是以夺冠为目的的,所以有很强的的功利心理,而野外休闲钓则是以休闲为目的,虽然渔获量的多少会影响钓者的心情,但是气氛方面远没有竞技池那种严肃紧张,所以心态也是大不相同的。

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鱼类即使是生存在我们不了解的水中,但它永远是生物,那么它就有永远改变不了的生物习性,那什么是生物习性呢?就好比人,炎热的夏天就要喝点冰凉的来解渴,寒冷的冬天就要喝点热汤来取暖,身体不舒服就吃点清淡的小菜,身强体壮就需要更多的肉食来维持平衡!生物习性是不可逆的自然进化法则,与自然、季节、气候等所有自然条件有关系,不会是因为某种特殊与神奇就会改变的。

那么,鱼类的生物习性都与什么有关系呢?我总结了以下这些条件:季节、温度、溶氧、水质、风力与风向、生存水深与地形地貌、活性、体质、食量、养成经历、多种鱼类共存关系等自然与人为因素,而这些也是我这些年无论去哪里,都要观察和分析的,所以我才会经常说不要认为看漂一动,就提竿,那就算会钓鱼啊以上的这些还不包括调钓策略,饵料的状态等。

希望钓友不要忘记,钓鱼这项运动是渔猎演变而来,原始点说,其使用的方法就是依靠诱饵来捕获,那么使用诱饵的基础是你的猎物饿了或者说你的猎物想吃东西了这个硬性条件来实施捕猎,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去了解你的猎物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能吃,与什么时候吃得多,什么时候吃的少等等,这也就是渔猎的基础,如果你非得等着漂一动,就抬竿有的时候就会像熊在冬眠,你在下夹子般的滑稽!钓鱼其实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它毕竟是生物,不是树上结的苹果,到日子准能摘到!

也许你现在会理解我说的话了,但是回头一看前面写的那些条件,会头疼!我还是多少能体会读者的心态的,文字太多了,看不下去,说实话,我写着也够累的!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徐徐渐进的来,虽然那些条件都是和钓鱼有关的,但有些是我们必须认知的,有些知道就好,但是大家必须要先搞清楚温度活性食量这三个关键词!因为对钓鱼来说,太重要了!

一、温度

鱼类是靠水里的温度来生长,每个鱼种都有适合的生长温度,拿常见的几种鱼来说吧,大个体的草鱼、青鱼在气温30度左右的时候开口最佳,鲤鱼在25-28度的时候最佳,鲫鱼最耐低温,几乎全年可钓,这就是最简单的鱼种温度区别。

请注意!我这里所讲的是最佳,而不是说低温的时候绝对钓不到,即使钓到也是极个别的环境与条件,那么也就是我在这里为什么强调温度而不突出说季节呢?那就是即使在季节合适的时候,昼夜温差过大,同样会有影响。

二、活性

温度低了,或是有变化,鱼的活性就会低了或者有变化这是永远不变的生物规律,活性是指鱼的活动状态,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鱼更喜欢运动或者说洄游寻找食物,活性高洄游到距离和速度就快!活性最低时,就像北方的冰钓,必须是人不停的打孔找鱼,找到鱼了就是一群,并且打孔的声音还不会惊跑鱼群,这个时候就是鱼活性最低时的状态,聚成一群在水底不动。

在夏季温度合适的时候,我们钓鱼人经常会不注意在岸边大声的说话,很多时候会惊跑鱼群的,但是温度合适鱼的活性高,一会没准儿还会回来的,可是在有些季节,钓鱼人一个错误的举动,很有可能惊跑鱼群,再也等不回来了。所以,但从鱼类的活性上,我们要注意很多!温度与活性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三、食量

那最后的食量也是最关键的精髓,不要忘记,渔猎的概念是利用食物捕获!猎物吃的多少也是关键,必须的条件是:温度、活性都具备的基础上,鱼的食量才会高!(当然还有溶氧,以后的文章中再阐述)吃的多和少才是我们好钓和不好钓的关键,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温度和活性的判断来决定饵料的投喂量。

这里以黑坑举例:夏天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公斤散饵,钓鲤鱼,可能大家都会有着差不多的钓获,如果是温度低时,还是这样的饵料投喂量,那很有可能这些人都钓不到了!我们再拿以能吃而闻名的草鱼为例:在温度与活性都合适时,一条草鱼每天都进食量,会是自身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但是温度低时几乎就不进食了!这其中是有一个过渡的量的。

所以:温度高+活性高=食量大,食量大,投喂量就要大!温度低,活性就低,鱼的食量就小,不论是打窝还是诱钓的量也要小!

天气对钓鱼有哪些影响


最近有钓友信得过我,问了些我有关天气对钓鱼影响的问题,我也把自己多年钓鱼经验分享给他了。我自己今年21.还在西昌读大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和外公野钓,从此走上不归路,从那时起寒假暑假都在河边水库度过,到现在野钓也有12年了,这里我就把分享给他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先说明一下钓鱼经验没有绝对的,只能说是一般情况是那样。钓鱼谁也说不准今天这样的天气能不能钓到鱼。觉得我会说废话或者乱说的就不要再看下去了。

(1)夏秋季,白天只要不是闷热低气压,口就不会差,一般夏季都是晚上钓鱼,鱼口7:30-9:30是鱼口最好的时间,太阳出来后口就会变差。晚上钓鱼有月亮是好钓的,说明第二天有是晴天,也说明今晚不会下雨气压不会太低,鱼的开口不会不好,推荐夏季野钓河流还是钓流水。

(2)初春白天出太阳钓浅滩,水草边鲫鱼口很好,夜钓晚上有月亮是不大好钓的,因为初春气温还没有完全提升,白天太阳温度升起来了,看到月亮说明今晚天上云层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会下降很快;过了九点草上会有露水,水面会起雾,此时日晚温差变化大,鱼开口会很差。

(3)冬季夜钓要在阴天,云层厚,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差不大。虽说阴天冷,但是晚上和白天温差不大,鱼能适应,开口比有月亮的冬季晚上好。白天钓鱼出太阳过后连续两天阴天就好钓了,总的来说冬天钓鱼,不能温度变化太大,要么持续出太阳,要么持续阴天都好钓,只是冬天出太阳的天气夜钓不好钓,主要是日晚温差太大,冬季钓鱼,我还是推荐阴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像前两天阴天口怎么也比昨天出大太阳好吧。冬天突然出太阳嘛,鱼虽不好钓,但天气这么好,不要在乎钓多少,钓多大,能在山水之间晒晒太阳,放松疲乏的心态,静下心思考今年一年的得失。才是钓鱼人该有的心态。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外界天气温度因素对野外悬坠钓的影响》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的温度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