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小崔观点:温度低溶氧就会高吗?

2020-04-22

崔老师在小崔解读:气压水压与水深对钓鱼有什么影响?中介绍的有关于扬化肥的时候说但是深水温度低,同一水域,温度低溶氧就会高。我有不同的看法。

毋庸置疑,水温降低,确实会提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率,但是不能忽略一个问题界面。在自然水域,水中溶氧的来源是水面。空气中的氧气不停地溶入水中,水中溶解的氧气也不停的析出,回到空气中,这一切都发生在水面。在某一气象条件下,溶入和析出达到平衡时,溶氧浓度就是当前的溶解率。从水面溶入的氧气,会向水体扩散,这个过程遵循一个铁律高浓度溶解质(氧气)向低浓度扩散,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整个水体的溶氧量均匀。如果水中始终有生物在耗氧,那么水体中的溶氧量会始终低于水面。唯有如此,氧气才会经由水面(高浓度)源源不断的供给水体(低浓度)中的生物。

崔老师说到的深水温度低,同一水域,温度低溶氧就会高也有可能发生。

比如:

①:低温、高溶氧的水源不停汇入水体,由于低温水比重较大,直接补充到了水体底部,造成水底比水面溶氧量大。但是在钓鱼选点上对应这一条件的是有活水汇入的地方,带来氧气和食物,并不是水深、冷溶氧量大。因为离入水口远的地方,在扩散作用下,在水中生物的作用下,水体又会回到平衡。再远的地方就又是水面溶氧量大了。

②:在水底制造很多很多微小的氧气泡(或空气泡),这些小气泡内部气体和小气泡外部的水同样有界面,相当于在水底增加了界面,这时由于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水中溶解率较大,所以水底的溶氧量会大于水面。气泡微小是为了增加界面的面积,使得氧气快速溶入水中。这种条件在自然水域找不到。

所以我认为同一水域,底层水不会因为低温高压而比表层水含有更多的氧。欢迎钓友批评指正(已经抱头蹲好?)

延伸阅读

小崔解读:钓着钓着就停口?跟“溶氧”有关


近几年黑坑的全国流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向我问起关于黑坑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中,就有一个关于为什么刚开始钓的时候有口,太阳一出来了,就突然停口的问题而就着这个问题,我接着上篇继续聊关于水中溶氧的话题,在上篇中我说明了温度、活性、食量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水里的溶氧,这些条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尽量说清楚一些,钓友们可在实际作钓中,反复验证这些关键点,那么大概的关联是这样的:

温度高,鱼类活性就高,活性高,食量就大。但是,温度高了会有一个弊端,就是温度高了,水中溶氧就低,鱼密度大,鱼的体质差,或者水质很差,就会使鱼马上缺氧!相反,温度低,水中的溶氧就会增加,在水质差的地方鱼反而会好钓!也许这个时候你可能看的有些迷糊,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像黑坑钓友说的问题一样,早上出鱼很好,那么原因是:

1、新撒的鱼密度够。

2、经过一夜了,水温降下来了,水中溶氧也增高了,再加之有些鱼塘开竿前会打氧,水里溶氧充足,鱼很爱开口。

不开口的原因是:

1、大量的饵料与添加剂进入池塘,使水质快速恶化。

2、太阳出来后,水温迅速升高,溶氧降低,鱼马上停口。

那这种情况只有黑坑才能出现吗?其实不是,这些年我发现,水质相当好的地方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曾经做个一个实验,把一个清澈见底的水域中的鱼,钓起来带回家养,发现很难养活,原因是鱼在这种高氧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对水中溶氧要求太高了,稍微差一点就不行了,反而,我把水质极差的环境下的鱼,也带回家,发现简直太好养了,有点水就不死!

大家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呢?这些年我在自然环境较好的水库里钓鱼时,也发现了只要温度过高,即使水质很好,那么鱼也是不好钓的,所以,像上篇中我所讲的,温度、活性、食量,这三样是基础,但与溶氧还是矛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溶氧的问题拿出来单说的原因。

温度是基础,没有温度肯定没有活性,没有活性就没有食量,可是温度高了溶氧还会降低!那怎么办呢?这就要涉及另外的条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钓鱼的时候,会选择风向和严格选择水深的原因了。

举例:我来到了一个水质极其好的水域,大太阳天,温度很高,那么我首先是确定温度高了,鱼就会有活性和食量但是却没口,这时候,我就会打听这里的鱼情,是不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好钓,或者刮大风好钓,如果是,那么我的应对就会是要么选择下风口,如果没风!我就会重新找水深,因为水深了以后温度会低,相反的溶氧就高!没准鱼更好钓,那么这些就是钓鱼的基础,而除此之外,还有鱼类的状态和养成习惯共生鱼种的关系,都和你最终的钓获是有关系的!

但水中的溶氧,是在温度、活性、食量之上的又一个钓鱼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了解。我再拿黑坑举例:假设鱼坑老板拉来的新鱼有几种:

1、在水质较好的水库中网箱养殖的。

2、水质较差的水库中自然养殖的。

3、池塘中高密度养殖的。

4、拉回来的鱼在本塘养殖的。

5、自然养殖的拉回来,用网箱圈养的。这些都是有不同的状态差异,和鱼类不同的生长溶氧环境,这就又涉及到了鱼最终的开口状况的。

无奈!现在的钓友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我说的这些从来不考虑也不去想,就认为有什么神奇饵料,或者神奇小药就会让你钓的更多,还有自作聪明的人搞增氧颗粒,我特别好奇的想问问您,真的给你带来了神奇吗?把你打得半死,你还有心情吃东西吗?难道说把东西里掺上金创药你就吃了吗?别再认为钓鱼简单了,别再认为漂一动就提竿那就是会钓鱼,没有理解和基础,只能让你越钓越糊涂。

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鱼类即使是生存在我们不了解的水中,但它永远是生物,那么它就有永远改变不了的生物习性,那什么是生物习性呢?就好比人,炎热的夏天就要喝点冰凉的来解渴,寒冷的冬天就要喝点热汤来取暖,身体不舒服就吃点清淡的小菜,身强体壮就需要更多的肉食来维持平衡!生物习性是不可逆的自然进化法则,与自然、季节、气候等所有自然条件有关系,不会是因为某种特殊与神奇就会改变的。

那么,鱼类的生物习性都与什么有关系呢?我总结了以下这些条件:季节、温度、溶氧、水质、风力与风向、生存水深与地形地貌、活性、体质、食量、养成经历、多种鱼类共存关系等自然与人为因素,而这些也是我这些年无论去哪里,都要观察和分析的,所以我才会经常说不要认为看漂一动,就提竿,那就算会钓鱼啊以上的这些还不包括调钓策略,饵料的状态等。

希望钓友不要忘记,钓鱼这项运动是渔猎演变而来,原始点说,其使用的方法就是依靠诱饵来捕获,那么使用诱饵的基础是你的猎物饿了或者说你的猎物想吃东西了这个硬性条件来实施捕猎,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去了解你的猎物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能吃,与什么时候吃得多,什么时候吃的少等等,这也就是渔猎的基础,如果你非得等着漂一动,就抬竿有的时候就会像熊在冬眠,你在下夹子般的滑稽!钓鱼其实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它毕竟是生物,不是树上结的苹果,到日子准能摘到!

也许你现在会理解我说的话了,但是回头一看前面写的那些条件,会头疼!我还是多少能体会读者的心态的,文字太多了,看不下去,说实话,我写着也够累的!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徐徐渐进的来,虽然那些条件都是和钓鱼有关的,但有些是我们必须认知的,有些知道就好,但是大家必须要先搞清楚温度活性食量这三个关键词!因为对钓鱼来说,太重要了!

一、温度

鱼类是靠水里的温度来生长,每个鱼种都有适合的生长温度,拿常见的几种鱼来说吧,大个体的草鱼、青鱼在气温30度左右的时候开口最佳,鲤鱼在25-28度的时候最佳,鲫鱼最耐低温,几乎全年可钓,这就是最简单的鱼种温度区别。

请注意!我这里所讲的是最佳,而不是说低温的时候绝对钓不到,即使钓到也是极个别的环境与条件,那么也就是我在这里为什么强调温度而不突出说季节呢?那就是即使在季节合适的时候,昼夜温差过大,同样会有影响。

二、活性

温度低了,或是有变化,鱼的活性就会低了或者有变化这是永远不变的生物规律,活性是指鱼的活动状态,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鱼更喜欢运动或者说洄游寻找食物,活性高洄游到距离和速度就快!活性最低时,就像北方的冰钓,必须是人不停的打孔找鱼,找到鱼了就是一群,并且打孔的声音还不会惊跑鱼群,这个时候就是鱼活性最低时的状态,聚成一群在水底不动。

在夏季温度合适的时候,我们钓鱼人经常会不注意在岸边大声的说话,很多时候会惊跑鱼群的,但是温度合适鱼的活性高,一会没准儿还会回来的,可是在有些季节,钓鱼人一个错误的举动,很有可能惊跑鱼群,再也等不回来了。所以,但从鱼类的活性上,我们要注意很多!温度与活性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三、食量

那最后的食量也是最关键的精髓,不要忘记,渔猎的概念是利用食物捕获!猎物吃的多少也是关键,必须的条件是:温度、活性都具备的基础上,鱼的食量才会高!(当然还有溶氧,以后的文章中再阐述)吃的多和少才是我们好钓和不好钓的关键,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温度和活性的判断来决定饵料的投喂量。

这里以黑坑举例:夏天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公斤散饵,钓鲤鱼,可能大家都会有着差不多的钓获,如果是温度低时,还是这样的饵料投喂量,那很有可能这些人都钓不到了!我们再拿以能吃而闻名的草鱼为例:在温度与活性都合适时,一条草鱼每天都进食量,会是自身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但是温度低时几乎就不进食了!这其中是有一个过渡的量的。

所以:温度高+活性高=食量大,食量大,投喂量就要大!温度低,活性就低,鱼的食量就小,不论是打窝还是诱钓的量也要小!

选择溶氧量高的水域钓深钓远钓大鲫鱼


鲫鱼是我们在垂钓的过程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鱼类,但是在野钓的时候,体型比较大的鲫鱼却很少见到,如果要钓体型比较大的鲫鱼,不仅要选则合适的水域,而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春秋两季的鲫鱼体型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小编建议广大垂钓爱好者尽可能的选择在这两个时间进行垂钓。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些野钓鲫鱼的常用技巧,希望能给广大垂钓爱好者一点帮助。

一、把握出钓时机

在温度还没有明显下降的时候,尤其是夏末秋初那段时间要尽可能的在早晨垂钓。这主要是由于在早上的5:00-9:00这段时间里面,温度不是很高,水中的鱼儿会感到非常饥饿,一般食欲非常旺盛,因此,在这样的时间段是进行垂钓活动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想要获得良好的钓获,就要尽可能的早起一点点,而且造成进行钓鱼活动,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一般在早晨5:00左右的那段时间东方已经逐渐泛白,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尽早到达钓场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钓位。在寒冷的天气,尽可能的选择在晴朗的中午进行垂钓,因为在这样的时间里面,鱼儿通常会有比较好的食欲,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良好的垂钓技巧,一般会有不错的渔获。

二、鱼爱风雨,溶氧丰富

1、风浪使水体增氧

一般来说风比较大的天气,水面会有一定的波浪,但是也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氧气能够使得鱼儿活跃度提高很多,食欲大增。通常情况下,如果水域周围的是不超过四级的风,那么对我们的垂钓活动通常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如果是超过四级的风力,就会影响我们观察漂子的状态,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小编不建议大家去野外垂钓。

2、降水使水体增氧

温度比较高的时候,降雨会使得水体变凉,还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在下过雨之后,一般水体会变得十分浑浊,水中的鱼儿会利用这样浑浊的水体进行遮蔽,到岸边的水草附近进行觅食,这个时候往往会比较容易钓到体型比较大的鲫鱼。

3、流动的水体溶氧高

在这样的活水里面一般水中的溶氧量会非常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鱼儿会比较活跃,而且,在活水里面会有很多鱼儿喜欢吃的食物,鱼儿一般会逆水而上进行觅食,或者直接等在有食物流经的水域。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饵料,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三、适当钓深,适当钓远

体型比较小的鱼儿一般没有什么安全意识,但是大鲫鱼就会比较谨慎,它们在吃饵之前,一般会进行反复的试探,保证安全之后才会吸食。因此,体型比较大的鲫鱼一般很少在岸边活动。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钓到体型比较大的鲫鱼应该尽量的选择钓远,这样才会有大鱼上钩。

四、水质较肥,择机而钓

在水质比较肥的一些水域,水中的溶氧量一般不会很高,鱼儿一般没什么活性,这样的情况下想要钓到大鱼是比较困难的。可是,当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变化的时候,通常就是我们钓鱼的最佳时间。如果水域周围出现了微风,水中有了一些波浪,水中的溶氧量开始增加的时候,这个时候鱼儿就会变得比王城活跃很多;或者是下过一场雨之后,也会增加水里面的溶氧,这个时候垂钓,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小崔


小崔,真名崔秉亮。人称行者小崔,是中国最早的游钓行者,中央电视台CCTV-5频道户外钓鱼类栏目特约钓手,特约技术顾问。

小崔简介

崔秉亮,1975年,吉林省辽源市生人,祖籍山东省诸城市。影视编导专业,职业钓鱼人、电视栏目制片人。人称行者小崔,中国最早的游钓行者,年平均钓鱼200多天,2007年至今连续游钓中国,并策划组织拍摄四海钓鱼频道《渔我同行》栏目,并兼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CCTV-5频道户外钓鱼类栏目特约钓手,特约技术顾问。

人物经历

小崔自幼受外公影响喜爱钓鱼,十二岁就已经懂得自制竹制鱼竿等器具,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在家附近的小河里钓鱼,而外公每次都会将他钓到小鱼放回河里,大些的就为家里添餐,而多余的就放到自家的水缸里养着,得到外公的支持,从那时他就彻底的迷恋上钓鱼!

从参加工作,到下海经商从未放弃钓鱼。1997年举家搬迁至北京定居,与母亲经营餐饮娱乐行业,2001年转投房地产行业,一年后因投资失败公司倒闭破产。母亲回老家休养,独自一人留在北京的小崔,曾经开过黑车,一年后又前往天津开办水晶相框厂,当年又返回北京继续经营娱乐行业,并重新在北京购房安家。

生意与生活上的压力,他只能去用钓鱼来缓解,从而使他走向了竞技钓鱼的行列,2005年因经常参加比赛的小崔成绩优异,被国内知名团体聘为钓鱼教练,并使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影视编导专业上。2006年他离职走向全国游钓,2007年底加入四海钓鱼频道,任栏目制片人,继续完成他的游钓影视梦。

小崔参与的节目

崔秉亮参与的钓鱼视频主要是《渔我同行》栏目,该栏目主要是跟随主持人的脚步,游钓中国水域,讲解不同地域垂钓技巧和经历,同时崔秉亮还参与了部分《化氏训练营》节目的拍摄。

水温与溶氧量对浮钓鲫鱼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关于鲫鱼的生活习惯,一般情况下是会随着天气导致水温变化以及水域环境而改变活动的水层区域。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鲫鱼都是会在底层水域栖息。但是如果气温随之降低,那么鲫鱼的活动水层就会随之上升,具体上升多少还是要根据当地的水情和鱼情进行分析判断。

不管上升多少,此时我们都不适合再用底钓的方式进行垂钓鲫鱼了,所以为了这种情况的应对,我们也要适当的进行一些调整,将钓钩进行适量的上浮。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关于浮钓鲫鱼的一些经验技巧,来跟大家进行一个经验交流。

一、水中含氧量的多与少对垂钓的影响

1、因为肥水下有大量的浆层,发酵变质之后导致生活在这里的鱼儿会缺氧,为了能够呼吸它们大多数时候会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觅食,在这种环境下将钓钩下至中上层水域效果会比较好。

2、大家都知道一点,那就是在水草丛生的地方,白天水草因为光合作用会制氧,到了晚上就会停止制氧。所以在白天的时候,鱼儿为了寻找含氧量大的水域,多会在水草丛生的地方或者是中上层水域游荡。

3、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夏天阴天的时候,天气比较闷热,鱼儿为了透气就会游到中上层乃至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而且如果遇到了下雨的天气,那么鱼儿也多会游到中上层,因为雨水会带来丰富的氧份。

二、水温的变化对垂钓的影响

1、刚刚进入春天的时候和秋天快结束的时候,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差别会特别大。尽管白天的时候太阳升起来,但是水里的温度不会立刻上升,因为阳光温度导入水中的过程很漫长,而且能够导入的水层也有限。

2、一般到了中下层水温就会持续在一个点上,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所以中上层水域的温差变化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鱼儿是随着气温的上升逐渐增加活跃度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都会到上层水域活动觅食,这个时候该用什么垂钓法就显而易见,当然得是浮钓了,用饵需要注意,选好味型并调制好比重状态。

三、食物对鱼儿的影响

1、关于食物这个情况,并不是说人为方面对鱼儿的影响,而是鱼儿在水中天然的食物,比如说新鲜的水草嫩芽、水中的浮游生物、苔藓上的微生物等对鱼儿的影响。

2、夏天的时候水草丛中会有很多的小鱼虾、浮游生物以及刚刚生长出来的水草嫩芽,而且这些生物多以水域中上层为主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钓钩下潜至20-30公分垂钓即可,不过需要多准备几幅钓组防止挂钩。

3、在局限性很小的水域,有风的情况下最好对着风垂钓,因为风会将上层水域吹动,继而推动下层水域逆向流动,这样就造成了交替流动的状态,从而导致浮游生物或者是其他静止的食物会聚集在上层水域,此时钓浮效果非常好。

四、水下障碍物较多容易挂到钓钩

1、有些水域的水底是有很多障碍物的,障碍物是阻碍鱼儿发现食物的主要原因。鱼儿都发现不了食物,又怎么可能会上钩呢?所以在水下障碍物较多的情况下多会出现这种现象:明明水面有很多鱼泡往上冒,但就是没有鱼儿上钩。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难,如果能够清理掉水下杂物的话就尽量清理,如果不能清理我们就把浮漂往下沉,尽量避开障碍物去诱鱼上钩。

综上所述,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分析判断来统概一个水的深度,保持浮钓状态,这样一来可以探究鱼儿活动的水层,二来也能够让自己对使用什么样的钓法有一个直观的判断。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自己分析的水层有鱼上钩,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没鱼上钩,那我们就可以继续调整水深,视情况上升或者下潜,这个主要看自己如何把握了,最后提醒钓友要选好钓竿哦。

夏钓鲫鱼如何制胜?先从了解溶氧量入手……


夏季天气多变,气压经常起伏不定,特别是气压较低的天气,常会出现空气湿度加大,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减少的情况,这时,鲫鱼会因缺氧而感觉憋闷,从而引起食欲不振而趋氧上浮。

如果是轻微的缺氧而引起鲫鱼离底觅食,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钓取它们,如果水体严重缺氧,鲫鱼会停食甚至浮到水面吸氧,此时,任你用再好的饵料它也不开尊口。此时,顺畅的呼吸已经是鲫鱼生存的首要需求,水体含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上钩率的高低。

夏季鱼虽难钓,但并不是不能钓,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夏钓鲫鱼就不是梦。本文要讲的就是夏季遇闷热天气钓鲫鱼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弃底钓浮

既然天气闷热、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鲫鱼会趋氧离底变泳层,那么我们再钓底就是自讨苦吃了。这时,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弃底钓浮,开始钓一标深,观察鱼的离底程度和吃口状态,如果没有吃口,再逐步上调浮标,一标一标地往下找鱼层,直至有鱼吃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水体轻微缺氧而引起鲫鱼变层的情况,此时的鲫鱼仍有一定的食欲,只是不再在底部吃食,仍有一定的上钩率。

盛夏时节,水体含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上钩率的高低

二、弃深钓浅

我们知道,水体的含氧量与水体的深浅有直接的关系,水越浅,含氧量越高。既然知道了这一点,再出现水体缺氧影响鲫鱼食欲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弃深水而钓浅水。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中午温度很高,我多找相对较浅的水体下竿,效果明显高于深水区。

不过,钓友们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水较清的情况下,竿影、人影不能映入水中,否则会惊鱼;第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能钓太浅,否则鲫鱼不会进窝。钓者应根据当天的具体情况多进行试探性尝试。

三、弃死(静水)钓活(流水)

水中的含氧量部分缘于水的流动,流动的水体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氧气置换量,因此活水水域的溶氧量一般会高于静水水域。同样,低气压闷热天气,活水里的鱼缺氧状态要比静水轻。

某年夏天的早晨,我与单位另外两位钓友一道,来到一个排灌站大沟边,晨雾中感觉空气有点发闷,却听见水面的杂草边,鲫鱼的咂嘴声此起彼伏,通过声音判断,鱼的个体都不小。我们马上各就各位,排兵布阵,三把长枪直指对岸。

两小时不到,我的鱼护里已经有2斤多的鲫鱼被擒。这时,小陈拎着鱼竿和鱼护过来了,他只钓了几条鲫鱼,看到我的收获后很是意外。不久,另一位钓友小谢也过来了,他的成绩也不理想,大家有点疑惑诱饵、钓饵都是一样的,钓技水平也相当,鱼获怎么差得这样悬殊?他俩不甘心,于是赶往离此不远的另一个钓场,据说那儿的鱼密度很大。

为了不把我一个人扔在这荒郊野外,他们像绑架一样,拿着我的渔具,硬把我往沟上推。我只得顺着一条地沟艰难地爬到了沟顶。这时我才发现,这是一个鱼苗场的小排水沟,潺潺细流淌进我窝子边不远的水边,当时由于忙于打窝子没有发现。

天气闷热、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鲫鱼会趋氧离底变泳层,有效的应对办法之一是弃底钓浮

太阳在尽情地施展着它的威力,尽管我们都戴着草帽,但仍无时不被空气中的湿闷所笼罩。我们赶到了目的地,只见近30米宽的大沟两岸,人头攒动钓竿林立,可是看了很久就是没有一个上鱼的。我将鱼护先放入水中,再寻找没人的钓位。

走了很远,我被一道水沟挡住去路,水沟里的水很浑,只有不到1尺深。我趟过小沟,在离水源有1米远的近岸水草边打了窝子后,才回去提鱼护和背包。当我再回到窝子边时,我已经能明显看出窝子里有鲫鱼泡,下钩只有几分钟,一条2两重的鲫鱼就被我请上了岸。就这样,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我钓了8条鲫鱼,近旁的钓友看到后都很意外。

补窝子之后,我把小陈和小谢叫来,在我的附近也打了窝子。在我上鱼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同样一条鱼都没钓到。看到我的钓况后,他们又来了信心。只有三五分钟的工夫,他们的窝子里也开始上鱼了,其他人则都抱着竿子发愣。就在我们还沉浸在提鱼的喜悦中时,我开始察觉鱼头开始变稀,窝子里鱼泡渐少,身边的沟里水流也断了,只不过10分钟左右,我们也开始抱着竿子发愣了。

烈日下的水面像一面镜子,空气似乎已蒸腾成热浪,鱼情再没好转。我放下竿子点了一支烟,爬上坡顶的树下想凉快一会儿,这才看到上面是一片近百亩的水稻田,一个农民模样的男人正用铁锹挖土堵住刚才有水流的地方。经了解,刚才的水流是稻地里漏出的水,他们正指望着抽来的水插播秧苗。回到大沟的水边,我与他们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只得识时务地收竿打道回府了

很多年过去了,那次夏钓的经历给我很大启发。为什么在同一天同一片水域里,我的成绩总比他们好?并不是我的钓技水平高超,而是歪打正着,碰到了两处水体含氧量高的地方,流水给鲫鱼带来了氧气,也调节了水温,使鱼有了顺畅的呼吸,满足了它们的第一需求,才使它们有了觅食的欲望。

水中的含氧量部分缘于水的流动,流动的水体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氧气置换量

四、弃上(风)钓下(风)

盛夏时节,趋氧性已是鱼类生存的首要需求。如果遇到闷热的天气,水体出现缺氧情况,就会影响鲫鱼的顺畅呼吸。而风吹动水面,既能调节水体表层温度,又能扩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水体的表层与下层产生对流,使水体的溶氧量得到提高,促使鱼类增加食欲。此外,风力又能将天然饵料聚集于下风口,有利于鱼类集中觅食。

闷热的天气风力一般很小,但即使这样,下风处仍比上风处风力要大,水体产生的上下对流程度要高于上风处,水体的溶氧量同样比上风处高,鲫鱼就会停留于下风口。所以,在低压缺氧的天气垂钓,钓者要弃上风处找下风处迎风钓,就我几十年夏季钓鲫的体会,钓下风处的效果总是好于上风处。

盛夏时节,趋氧性已是鱼类生存的首要需求,钓下风处效果总是好于上风处

五、弃明水钓草窝

野钓自然水域经常能遇到有水草的水域,在低气压湿热天气如果有一大片的水草区,我建议你将其作为首选钓点。我们知道,水草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会向水体释放氧气,使水体的含氧量高于明水区,另外,水草可以阻隔部分热量及太阳的强光辐射,使水草下的温度及光线低于明水区,迎合了鲫鱼避光的习性。以上这几个方面对于鲫鱼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时候,我们通过仔细观察,甚至能发现鲫鱼在草下活动的痕迹,如冒泡、触动水草或咂嘴的声音。

当有鲫鱼在水草丛中活动时,钓者宜用长竿短线的传统钓法在草区的边缘或缝隙中钓浮,最好用既细又红的活蚯蚓作饵;至于钓多深的泳层,要结合当天的气温、缺氧程度、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当有鲫鱼在水草丛中活动时,钓者宜用长竿短线的传统钓法在草区的边缘或缝隙中钓浮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说钓草区要比钓明水效果好,但钓者不能钓过于稠密的水草区。水草如果过密,不仅阻碍水体与空气的接触,又不利于水体散热。所以,钓者要选择较稀疏的草区下钩。

六、弃肥(水)钓瘦(水)

常钓鱼的人都知道,肥水的鱼难钓。这是因为肥水里天然饵料丰富,使鲫鱼饱食无忧,再就是因为肥水里浮游生物、水生动物及藻类较多,它们的生存要消耗大量的氧分,加之高温促使水底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成和释放,也会中和掉很多氧气,致使肥水中的溶氧量大量减少,从而影响鲫鱼的呼吸及食欲,致其离底活动,从而影响上钩率。

相反,在新塘或瘦水中,浮游生物及水生动物少,鱼儿食源较匮乏,水下的腐烂物质少,在同等气压的情况下,瘦水里的含氧量要略高于肥水,鲫鱼的饥饿程度也高于肥水。因此,在可选择的情况下,钓者应弃肥水而钓瘦水,增加上钩率。尽管瘦水中的鲫鱼密度可能没有肥水中的大,但鱼少总比不吃钩强。

虽说钓草区要比钓明水效果好,但钓者不能钓过于稠密的水草区

综上所述,夏钓鲫鱼,不论是选钓层、选钓点,还是选水质,都要围绕着溶氧量这个决定夏钓成败的重要因素来进行,钓友们要提起重视。

水体溶氧量与秋钓杆塘的关系


由于家乡地理位置所限,野钓资源很是匮乏。曾经出鱼非常好的文裕河水库近年来人为的破坏,鱼类资源几近枯竭。而山西山体众多,家乡根本没有野河湖泊。所以杆塘成了钓鱼人的几乎唯一途径。就自己垂钓竿塘的粗浅认知,关于秋季水体溶氧量对杆塘的影响继续自己的看法。惯例声明,一些观点和理论不见的成立。

说是秋季,其实概述起来恐怕其他季节都可以影射到。而且对于杆塘的溶氧量,一些平时的钓鱼真理啊,定律啊,谚语啊都会有所推翻。造成这种原因就是因为杆塘的溶氧量所决定的。因此。钓无定式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万物生长靠太阳。杆塘水体会生长一些绿藻、青苔、水草等水体植物。阳光的照射会让水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白天释放氧气,而晚上却相反,会吸取氧气,进而消耗水体氧气。所以在水中植物多的地方夏天夜钓收获不好就是这个缘故。晴朗的天气适宜垂钓也是水体有所增氧的缘故。

而适宜的有风天气,吹动水面会增进水体溶量量,而且迅速使水面散温,造成水体上凉下暖,而水体只有上凉下暖,温度高的往上走,形成水体循环,上下水温趋于一致且水底溶氧量加大,自然适宜鱼儿索食。大热天尤其午时水面温度高,高到超出鱼儿难以接受的温度,鱼儿会避入深水区,但为什么不索饵呢?

就是因为在最适宜的温度,鱼儿活动量加大,耗氧量自然也加大,又没有氧气对水体补充,死水一潭,究其原因还是水体缺氧所致。而野钓鱼儿躲避的深水区域是手竿难易够到的范围,加上鱼的进食时间段,即使是野生的,也不是24小时不停的进食。

杆塘手抛做窝是杆塘一大特有的风景画。大家每次每天你一盆来我几团,唯恐打得少了诱鱼不够,鱼获不好。殊不知这些个过剩的饵料在水底需要分解和沉淀是需要靠水体的氧气来完成的。秋季经过了春季和夏季,杆塘水底累积了大量的剩余的发酵变质腐败的窝料和饵料。水底严重缺氧发臭导致鱼儿躲避保命还来不及,那会索食?

生物的本能让它在食物和生命的选择上毫无疑问的选择了继续生命。所以,在水底缺氧的情况下,夏钓深 就不再成立。因为越深的水域越缺氧。短杆钓浅虽违背规律但结合实际确是按照规律了,反而能有所斩获。而到了秋季,慎重打窝和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竿长就成了制胜的必要条件了。

为什么是慎重打窝呢?有的地方水体不缺氧,但一般杆塘面积都不会很大,且是死水,自身溶氧量的改善只有靠外部条件影响。天气啊,加水啊,增氧泵啊等等。诸位一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不打窝还能钓几条,打窝就没口。浮标如定海神针丝毫不动,或是只见小鱼闹漂,大鱼就是不到。这就是大量的窝料消耗水体氧气,因为缺氧想吃也无法下底了。

水体越浅,上下水温越发趋于接近,水体溶氧量相对又高。但浅是有个限度的。不同鱼种生活的适宜深度是不同的。太深了不好,过浅了会感觉不安全没有心思进食。所以掌握不同鱼种的适宜生存深度就又是一门知识了。短杆杆塘钓浅,其实就是专门找水底溶氧量相对高的环境来达到有所钓获的目的。

深中找浅 浅中钓深 也是有这样的含义的。而杆塘钓位的选择其实就是选择那个地方溶氧量高,最适宜鱼儿在此聚集。增氧泵附近啊,进水口啊,下风口啊等等这样的地方就是指水体含氧量相对高的地方。所以出钓杆塘,一个必须掌握的信息就是务必知道该杆塘整体地势深浅。而杆塘的水色肥瘦,也是判断水体缺氧与否的一个标准。当然也反映其他信息。

每次出钓,都需整理结合各种自然条件,做出最好的判断。选择合适的天气,占对最好的位置。把这些做好了,那你的钓技是否也能跟得上步伐呢?有人说,钓竿塘拼的是饵料。这样的说法是基于其他因素都正常和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只有把基础做好,才有资格去拼饵料

论调高钓低与调低钓高,看完反思一下,你真的会调漂吗?


调漂对于整个钓鱼的过程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渔获,通常情况下分为调高钓低与调低钓高。那么这两种区别是什么?在什么时候用?以下这些或许能帮你解惑。

一、两者区别

1、调目比钓目的大,统称调高钓低,反之较调低钓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钓目等于调目的,下面会说到。调高钓低就比如调4钓2,调目高,漂的浮力就大,剩下的浮力就全部靠饵重来平衡,所以,饵料的溶散、被吃、被触碰,调目都会立刻变化,也就会产生漂讯,所以这种钓法也就是常说的钓灵。

2、调低钓高。就比如调水平钓2,或者是调2钓4这些。这种时候漂的浮力很小,而且也需要用余下的浮力,部分钩重是由水底来承受,饵重就全靠水来承受,饵料在溶散、被吃、被触碰的时候,漂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动作,也就是常说的钓钝。只有在鱼拖动、拉扯饵料的时候,才会有讯号产生,一般这种钓法可以排除钓很多假口。

3、钓目原则:一、饵重决定钓目,打个比方,调5,一个钩饵重2目,双钩挂饵就是4目,所以钓目只能从1目开始。二、钓1目只是初步决定,因为鱼口的变化,同样还要根据鱼口的变化来改变钓目,可能会钓2钓3,直到信号准确。上面说到钓目会等于调目,这种情况就产生在两者之间,这种钓法,建议新手钓友使用,调钓都是一样的,优点就是无论饵料的重量怎么变化,就是能保证饵料到底但是不过底,子线紧绷,这种既不会灵也不会钝。

二、何时调高钓低?

1、平时垂钓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就根据鱼口来调整钓目,这是常用的方法。

2、在钓生口或者野外钓。野钓一般都是生口,吃饵的动作没有复杂,简单真实。并且在黑坑放鱼的那天,大多也都是生口快鱼,这些情况下,用这个方法一般鱼获都是有保证的。

3、水底泥层、水草多的情况。通常都是调高钓低,然后在减轻饵的比重,将饵料控制在泥层之上,方便鱼群找食,也能理解为真正的找底。

4、钓浮。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钓浮就要把饵料提起来,所以就一定要调高,调目数的浮力要将整个饵提起来,而且还要有剩余浮力。

三、何时调低钓高?

1、小鱼闹。如果钓的水域里小鱼闹的很凶的话,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铅坠相对来说比较重,能够很快的穿过小鱼所在的水层,而且饵重不是依靠漂的浮力,所在在小鱼吃饵的时候,漂相是没有明显的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假口。

2、守钓。因为饵没有收到漂的浮力,能够自然躺在水底,这样对于钓大鱼的警觉会降低很多,而且对于爱吸食的大鱼很容易入口,等待大鱼游走的时候,真实的信号就出来了,也就容易产生死口。

3、冬季钓轻口。冬季气温低,鱼群大多都张不开口,吞食的力度比较小,这种情况用这种方法的话,饵料不受漂的牵力,然后在调整饵大小、状态等,能够稳定的将钩刺入鱼口内。那么看到这,钓友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调高钓低不是更灵吗?确实灵,但是这样的话,饵料就受到漂的浮力,往上浮,鱼比较难入口。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每种调钓都是有其使用规律,而在实际垂钓中,这些都是不断变化的,总之能正确的将调钓应对正确的鱼口,这才是调钓的作用。

浅谈钓鱼与水中溶氧量与鱼的关系


鱼类的耐低氧程度要比人类强很多,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时候。但是鱼类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也坚持不了几个小时。由此可见氧气对于鱼类的重要性。我们在钓鱼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垂钓技巧,更要关注水中氧含量的问题。

其实水中的含氧量对于鱼类来说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鱼类和人类一样,如果周围环境氧气太少,它们就会食欲不佳,活跃程度较低。相反如果水中的含氧量较高,鱼类的精力就会比较旺盛,也才会有心思觅食。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水的固有特征对水中含氧量的影响。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它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水中氧气的来源

(1)一方面是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数据查证,水中一多半的氧气都来自绿色植物。

(2)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压的作用。由于大气压力比水面的压力高,空气中的氧气会渗透到水中去,当水中容纳氧气的量到达极限后,才会自动向外界大气释放。

在我们在明白了水中气体的来源之后,我们就把水的固有属性与含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四方面来具体说说。

一、水中氧气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氧气在水中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具体来讲就是温度越高,水中氧气的含量就越低,温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水里就可以溶掉5升的氧气。

水的温度越高,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谢、呼吸速率都会加快,氧气的含量就比平时需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水中氧气少,鱼类的活跃程度就会减弱,从而来应付氧少的情况或者直接浮出水面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头。如果水中缺氧十分严重,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大量的死鱼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常见的鱼翻塘。

高温天气水中的含氧量本来就少,加之消耗过快,水中的氧气就会所剩无几。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中午钓鱼难。

二、水中氧气含量与水深的关系

溶氧量与水的深浅有关系。因为氧气是由大气通过水的表层往下渗透,越往下渗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内部压力并不低于大气压,因此渗进深层的氧气含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作钓时要选择1~2米的水深,因为在这个高度的水中含氧量很高,鱼类经常会在此觅食。

三、水中氧气含量与水面积的关系

水中氧气的含量与水的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积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鱼翻塘经常出现在池塘这样的小水面,像湖泊这样的大水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水中氧气含量与水的流动性的关系

水面的波动会引起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比如刮风时水面的波浪接触空气,起伏的波浪面积要大于平时湖泊的表面积。因此刮风时水中的含氧量就要比平时高。所以垂钓者在选取钓位时,总是会选择有波浪的水域,这就是人们说的风吹水动,水动鱼动。

另外,鱼类还喜欢逆水洄流。因为这样反向游动会让食物与氧气自动进入身体,所以经常能够在进、出水口看到钓友们正在钓鱼。

夏季白天温度高 晚上钓鱼的五大技巧


初夏早已过去,高温天气中发现鱼儿越来越难钓,并且钓者也要承受烈阳的暴晒,总体来说白天垂钓效果是非常差的,除了早晚间好一点之外,就只有夜钓的收获令人满意了,只是夜钓环境和白天完全不同,虽然是鱼情好,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钓法技巧的话,也并不能保证有好的收获,这里就为钓友说下夜钓时必备的要点,希望对夜钓的朋友有所帮助。

第一、出钓时机

1、垂钓时机是关键,从盛夏到初秋的这个时间段,天气温度方面是大体相同的,白天温度高夜间要清爽很多,鱼儿在夜间会有两个进食高峰期,一个是在入夜的晚上七点到九点,另一个是在凌晨的两点到五点。

2、一般刚入夜的时候,鱼儿会有一个进食的高峰期,因为在白天高温的压抑下,鱼儿到了夜间凉爽的时候会非常的活跃,对食物需求很大,只要饵料搭配好,钓法技巧掌握好,收获是非常不错的。

3、到了凌晨的时候水温会进一步降低,鱼儿为了对抗低温需要补充食物,但是此时并不是很饿,所以吃口要比刚入夜差一些,但是还是非常适合垂钓的。

第二、钓位选择

1、最好在老钓场垂钓,因为夜间光线不好,到陌生水域垂钓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和不方便,而老钓场就好多了,鱼情水情都比较的了解,就算光线不好也很容易寻找一个好的钓位,鱼儿口味方面也容易搭配。

2、如果是去陌生钓场垂钓的话,要尽早去,要在天没黑的时候就到达钓场,多询问了解当地水情和鱼情状况,再选择钓点做窝,很多喜欢在陌生钓场夜钓的钓友图个新鲜刺激,但是如果鱼情没掌握好不上鱼的话,不仅新鲜刺激没享受到,还会因为不上鱼而郁闷。

3、要注意安全,夜间光线差视力范围非常低,而钓位离河边又近,如果钓位没选择好是非常危险的,最好携带一个小铲子,若是钓位比较好但是不平整有杂物的话可以修整一下,有大鱼上钩的时候可以遛鱼,并且把钓位周边修整之后,有蛇虫出现时能够提前知道并作出预防措施。

第三、钓具装备搭配

1、首先就是夜钓灯头灯以及夜光棒一类的照明用具,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不要把灯光直射到窝点中,尤其是在遛鱼的时候切不可用灯光照射,不然鱼儿受惊之后会突然发力挣扎,导致断线断竿的现象发生。

2、另外钓竿方面也需要注意,夜间鱼儿活性比较强,鱼儿挣扎力相对要大不少,钓竿要使用足够强度的,才能更好的应对大鱼挣扎逃窜,若是遛鱼的时候钓竿断了,不用想就知道会有多么的懊恼。

3、钓线型号搭配要合理,并且要多准备几副,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钓钩同样如此。

4、再说一个就是失手绳的问题,夜钓是必备失手绳的,用来预防钓竿被大鱼拖入水中,并且大鱼上钩突然往前发力逃窜的话,也可以直接把钓竿丢掉用失手绳来缓冲,这样获鱼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

第四、钓饵准备

1、野外水域需要用的饵料量比较多,并且鱼种多,搭配的饵料种类也要多一些,除了主钓的对象鱼之外,还要准备几副常见鱼种的饵料,有的钓友习惯只带原料,到了钓场之后根据鱼口再进行配置,另外添加小药时不可滥用,要注意分量和效果。

2、还有就是要考虑到鱼儿的食性,有杂食的也有肉食的,最好再准备一些荤饵,毕竟夜间也是肉食性鱼种大肆出动的时刻,备好了荤饵钓肉食鱼种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五、注意事项

1、夜间蚊虫比较多,钓位尽量选在开阔的地方,也要准备一些花露水和驱虫药,并穿上长衣长袖,能抵挡夜间的寒风露水和蚊虫叮咬。

2、如果是整夜垂钓的话,还要准备帐篷或者睡袋,另外替换衣服也要携带,还有就是充电宝食物等容易忽略的东西,都要考虑周全,比如说手机没电的话,相信很多钓友都难以忍受的。

3、最后就是夏季是雷雨高发期,要准备雨具,如果打雷的话要立即收杆回去,切不可恋战。

钓鱼如何调钓?调高钓低还是调低钓高


实战经验表明,鱼钩重量轻,我们应该调高目,保证子线的信号传递,来抓口,鱼钩很重,我们应该调低目,让鱼好入口。

线组关系体:铅皮越重向下拉力越大,浮漂调目越高向上拉力越大,子线跟鱼钩的关系体也是这样的,首先不管你钓浅钓深,走不走水,都必须保证主线垂直,子线可以根据鱼钩重量,以及鱼口调整垂直还是弯曲,下面解说。

浮漂大小选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浮漂,浮漂越大浮力就越大,浮力越大吃铅量就越大,上下拉力就越大,打破浮漂平衡的力量要到就越大。

1.大浮漂:

深水就应该选择大浮漂,原因一,保证主线到铅皮座这段线垂直,大浮漂吃铅量大,往下拉力比较大,大浮漂往上拉力也比较大而且可以根据调目来调整向上的拉力。原因二,线组的大小,主线用的大,浮漂用的小吃铅很小,深一点或者轻微走水,狠容易出现主线不直的情况,原因就是鱼线越大就越硬,浮漂小吃铅量小上下拉力不够主线拉不直。

2.小浮漂:

线组的大小跟浮漂的关系很大。原因一,大浮漂细主线,因为大浮漂拉力很大狠容易拉长主线,尤其是中鱼的一瞬间,主线容易受伤。原因二,鱼小,轻口鱼,病鱼,伤鱼,或者冬季鱼活性不好,用大浮漂,浮力过大上下拉力太强,打破浮漂平衡点的力量就越需要大。以上这几种鱼狠明显不适合,这时候我们换成小主线,小浮漂,上下拉力不强,浮力小,需要打破浮漂平衡点力量也小,很小的力量也能打破平衡。因为小浮漂的上下拉力不强,就限制了鱼线大小。鱼线过大(鱼线越大越硬),浮漂浮力过小,铅皮拉力不强,就会照成主线不直。所以小浮漂就应该配小线组,尤其是深水区,以及走水。小浮漂配小主线是正确的!

主线大小选择:

主线越大,水阻力越大,鱼线越大就越硬,主线的大小影响着浮漂选择大小,看上面浮漂的选择。

铅皮大小选择:

首先我们要知道铅皮重量越大,往下拉力就越大,铅皮越小往下的拉力越小。垂钓水深以及走水,直接影响铅皮跟浮漂的拉力关系。

子线大小选择:

子线的大小选择,跟鱼钩重量关系很大,你用二号袖钩,你子线1.0,鱼钩能把子线拉直么?不能!鱼钩重量太轻,往下拉力太弱,稍微有一点走水或者鱼游动,都会有影响。钓鲫鱼用细子线又怕遇到个体大一点鱼怎么办?其实可以加长子线,来解决,要知道野钓用的鱼线都是有延展性的,加上鲫鱼杆是软杆,只要不是满杆一般不会断子线,延展性很低的鱼线,竞技玩家用的很贵,而且低延展性鱼线也不适合啊野钓啊

鱼钩重量选择:

鱼钩很轻,用细子线,让鱼钩的拉力能把子线拉直,以免影响信号传递。鱼钩很重,往下拉力强,子线可以放大。

调钓四大关系体:

浮漂,浮漂的大小代表上下拉力的不同。

主线,首先我们要保证主线是垂直的,不管你是什么环境,主线垂直才能第一时间抓口,以免丢失信号。主线的大小,影响浮漂大小的选择。

子线,子线弯曲,垂直,狠大程度上,跟鱼钩重量有关系。实际做钓到底是弯曲还是垂直完全可以根据鱼钩重量,鱼情调整。

鱼钩,鱼钩重量轻,我们可以适当调高目,(鱼钩很轻,子线不直,调高目提升往上的拉力,争强信号的传递)。

鱼钩重量大,调低目,让鱼更好入口。鱼钩重量很大往下的拉力比较大,而我们没办法控制鱼钩的拉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主线往上的拉力,来解减少往上的拉力,为什么鱼钩重需要调低目呢?假设这是一支吃铅3克的浮漂,不带子线我们调15目,一枚鱼钩重10目,加起来就是二十五目,那么鱼来吃饵他需要打破25目的浮力才能把饵料入口,何况我们是双钩呢。而我们调低目就能减少往上的拉力,这样鱼需要打破浮漂平衡点就会小很多。就好像一个人他能狠轻松的推开十斤重的一袋大米,你要是挂一百斤大米,你叫推试试,而且这一百斤大米上面还有一条线狠狠地往上拉,不光需要推动这一百斤大米还需要打破往上的拉力,那么问题来了,鱼钩很重如何解决?很容易,那就是调低钓高。让子线严重弯曲,减少往上的拉力。这不是绝对的,鱼活性很好的时候既然说鱼钩很重,需要打破浮漂平衡的力量很大,但是鱼活性好的时候就是有力量如果我们调低目,浮漂老是轻微动作,感觉鱼口很轻,出不来口,你适当调高目,让子线拉直一点,让信号传递更好。如果我们鱼钩很重,调高目,浮漂有动作或者动作大就是打不着鱼口,你就加铅调低目,这种情况因为鱼活性不好,调高目需要打破浮漂平衡的力量很大,鱼吸饵入不了口,所以浮漂有动作但是打不着。

小崔独创的钓鲢鳙方法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要感谢一个地方!那就是千岛湖,从2008年我拍摄渔我同行开始,六年里我一共去了三趟千岛湖,而每次去千岛湖我都会待上半个月左右,而且一定是住在鱼排上,我感觉鱼排上是钓鱼人最好的家,想什么时候钓鱼都可以,而且不论刮风下雨。

记得那次是我第二次去千岛湖,又去了我原来住的鱼排,那个鱼排上只有一个人在养鱼,六十多岁的夏大爷,我到鱼排以后,我的朋友特意在岸上的小农庄里安排了一个厨师过来,每天为我们炒菜做饭,每天早上起来,就和栏目组开车在千岛湖附近钓鱼做节目,晚上回到鱼排吃饭,吃完饭了,就再钓一会鱼,然后睡觉,第二天继续栏目的拍摄。每天如此很是惬意!转眼过去了八天,我们每次的行程都是计划好的,这次千岛湖的计划是半个月,也就是说,我们离开的日子就剩七天了,也就在这第八天的晚上,我这一生中钓鱼钓到怀疑人生的时刻来临了!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千岛湖偷钓鲢鱼是违法的,但是我所钓的所有鱼最终都放掉了,但是这个经历太难忘了!因为太晚了,钓具都在岸上,现取很麻烦,所以我就拿了一根路亚竿,单钩调了一支漂,和了一点雾化饵,直接开干,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用单钩呢?因为我是在鱼排上,怕中鱼后鱼逃窜时另一支钩划坏网箱,但最兴奋的是我能看见鱼,能看见水中的饵,完全不用看漂,而且鱼还是那么大,关键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这样钓鱼,谁曾想,这一钓我直接怀疑人生了!

在我能看见鱼能看见饵的情况下,就是钓不到!每次抛竿后眼看着饵入水往下沉,水里的鱼先是快速往下沉,然后慢慢的上浮过来吸食散落的饵料,可是永远和钩保持一个距离,我钓80公分,鱼嘴在一米的地方围成一圈吸饵,我钓一米深,鱼就跑到一米二的地方吸饵,我调上来,鱼跟着上来,我调下去,鱼也下去,无论如何就是不吸食钩饵。懵了!

当时的状态就是懵逼了!这样来来回回到天亮,连个鱼鳞我都没有钓到!忍着困倦白天还得做节目,晚上回来从岸上准备好了饵料,继续作战,这里省略一万个心情第二晚又是白板!人生啊!现在回想起来都闹心呢!第三天照样起早去钓鱼,早早结束回来就准备继续干,那两天整个人真是都不怎么精神,心里全是钓鲢鱼的事,就是琢磨不透啊!

第三天晚上,怀疑着人生,鼓起勇气再拿起鱼竿,但是没有马上下竿,就坐那想以前是怎么钓鲢鱼来着?突然想起以前钓鱼是看不见鱼的,光看漂,打频率,可是我已经连续两天看水里的鱼习惯了,看漂忍不住就要看水里的钩饵和鱼,怎么办?强忍着不去看水里的鱼,只看漂,这一看,发现突然想起来了,原来钓鲢鱼是要有频率的,得了还按照以前的形式钓吧,抛竿、快到位了提竿、再抛竿、到位再提竿、抛竿、再提竿。

就在这时,我忍不住的看了一眼水里的鱼,天啊!终于出现了变化!每次抛竿提竿后,鱼就会往上来一点,提竿一次就往上再来一点,马上加快抛竿提竿,正当抛到第七八竿的时候,漂快到位的那一瞬间,浮漂轻轻的出现了一个小顿口,非常清晰!提竿,中鱼,那手感,真是久违了,瞬间泄力就发动了,一个冲刺,两个冲刺!几个来回以后,鱼进抄网,12斤半!放生,继续干!还是这个方法,持续中鱼了!全是十几斤以上的。

说到这里,我强调一下,为什么我会经常说,抛竿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抛准,这对钓鱼很重要!尤其钓鲢鱼!第四天还要继续做节目,晚上怎么也得睡一会,钓了九条后实在太累了,睡觉,终于睡好了,白天起来继续做节目,晚上依旧是继续研究钓鲢鱼,可第四天已经不像前几天了,我开始更多的观察鲢鱼在水中的形态,我发现鲢鱼根本不会主动的把饵料当作目标,直接吸食,而全部是在吸食饵料的时候误中口中,可是,我以前对钓鲢鱼的理解和我学钓鲢鱼的时候,都是什么上钩大饵,小钩上小饵呀!

直到后来的几年,我总结出鲢鱼有两种,一种是会吃饵的,比如水库有网箱或者水质有区别的水域。一种是不会吃饵的,就像我在千岛湖钓的这种,从那以后,我不论去哪里钓鲢鱼,都会先分辨这里的鲢鱼是会吃的还是不会吃的,那么在千岛湖的这次经历,我简短截说,在接下来的第四天到我走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一直在观察鱼的吃饵状态和习性,发现了很多以前未知的水下状态。

总结出鲢鱼主要是靠滤食误中钓钩,在吸食时,大嘴会不停张合,嘴越靠近钩饵,张合所产生的水流就会使饵料加速散落,可传统的钓鲢鱼方式,都是带饵调漂,利用饵料的重量来平衡漂目,可是这样做,漂的剩余浮力就太大了,而这种过大的剩余浮力正好与鲢鱼的习性是相违背的,鲢鱼的嘴越靠近钩饵,水里产生的水流就使饵料加速散落,饵料加速散落,浮漂的剩余浮力就会把饵往高拉,鱼想误中都没机会,而大多数都鲢鱼饵料,都是以强调雾化效果如何生产,散落速度极快,比重还大!

怎么能钓好鲢鱼呢?在离开千岛湖后,我经过多次的试验发现,鲢鱼真好钓了,那么第一步就是解决浮漂的拉力,就是浮漂的目数不能高了,因为如果高了,就还是会出现剩余浮力过大,鱼嘴刚到钩饵附近,漂就把饵拉离的现象,调五、六目左右,钓三、四目最好,因为鲢鱼是误吸进嘴的,目数不易太高,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饵料又没有办法,所以,后来我们研究出可以调整比重的轻芙,来调整鲢鱼饵,让鱼饵的比重正合适,到位入水后也就压掉浮漂一两目就行了,那么就可以实现调五目钓四目的鲢鱼钓法,但双钩也要改变,双钩的钩距是学问,要视鱼情调整,正常是十公分,碰到我说的那种不会吃饵的鲢鱼,就要调整钩距最终达到正口,而上饵则只需要上上面的一个钩即可,鲢鱼本身不吃饵,你上两个钩不是挡口不说,上饵速度又慢。

在我这几天的经历里,我说过,快速的频率也是钓鲢鱼的关键,每次你抛竿的时候,上一个饵就是比上两个饵快。所以目前钓鲢鱼的经验就是这些,我曾经在节目中也说过,很多钓友屡试不爽,并且其名叫崔氏撸鲢法我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我再次以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写出来,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喜欢钓鲢鱼的朋友们,至于叫什么,其实无所谓,但我也着重说明一下,这些心得与方法,是我在千岛湖七天七夜的真实经历获得,在我之前,我从没有听说过有人详细的阐述过钓鲢鱼的方法,无非就是饵料多神奇,和好了,挂钩上,钩又大又小的,调个几目,看口就锚!而已。

那么以上,是我详细写出的这些年的钓鲢鱼的心得,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了,钓正口很轻松,奉献给我亲爱的钓友们!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驳小崔观点:温度低溶氧就会高吗?》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小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