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又快捷地找到目标鱼所在泳层?

2020-03-13

要知道目标鱼在哪一个水层,以及怎么找水层,在了解到具体水层后又如何把鱼儿聚在同一泳层上,这都是钓鱼过程中很关键的环节。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精准又快捷的找到目标鱼所在的泳层,以及如何将鱼聚在一起。

一、在什么情况下知道鱼儿们调皮了?

1.气压、水温原因。鱼都有趋氧、趋温特点,泳层经常都是因为气压、水温这些因素让鱼儿来改变的,才会导致鱼儿经常游到水的上层、也会在下层游来游去,它们也是很聪明的,会在水层来寻找比较有利于自己生存的那片水域。

2.饵料的问题使它们改变。通常在钓鱼的过程中,因为饵料的状态、还有味型的不同,会经常出现鱼儿乱层的情况,因为鱼儿比较多,看到食物鱼儿们都会纷纷的游到上水层来抢食,会出现截口的问题,泳层会发生改变。

3.观看浮漂的现象。在底钓时候没有实口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观看浮漂信号会不会有不正常的现象,比如说是出现浮漂在站立之前横在水面的时间比较长、浮漂站立后未出现不正常的停顿感、下沉速度比较缓慢、如果浮漂在站立或者是下沉的过程中有抖动的现象,就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二、怎样来判断鱼儿们在哪个泳层?

想知道鱼儿在哪个泳层也不难,如果说是底钓的钓组不变或者是先找底,就要按照每次五到十厘米左右的距离来下拉浮漂,从下往上拉,直到找到浮漂顿口的信号出现了,如果有了实口鱼的情况下也就说明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三、这些鱼儿是怎样改变泳层的?

1.看天气来判断问题。在天气突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像是天气无比的炎热,没有一丝丝风,非常闷热,还有气压比较低或者就是温差过大的时候会出现鱼儿改变泳层这种现象。

2.遗传基因及鱼的生活习性。大家要知道不一样的鱼种、体积大小不一样的鱼儿都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性还有觅食的地方,像是鲤鱼、鲫鱼这些底层的鱼。上层鱼有草鱼、鲢鱼、体型较大的鲫鱼比较喜欢去水底找食物,一般小型的鲫鱼会游到水的上层来找食食吃,这些都是鱼儿自己本身生活习性来决定的。

3.在截口上来判断问题。钩上的饵料没有到底之前,如果多次出现截口的问题,明显的说明鱼儿已上浮在水面。再就是,在水面的波浪水纹来判断。如果钓点在水面上有鱼儿不停游动的波纹或者是鱼儿若隐若现的的身影,也可以判断说鱼儿已上浮。

四、怎样能把鱼儿们聚在一个泳层?

1.浮漂换大一点的,来增加一下浮漂吃铅量,能快速到底。

2.把饵料的状态调整好,黏性增加一下,雾化的时间也一定要给控制好。

3.拉饵钓改成钓搓饵。diAOYU007.cOm

4.饵料搓的要大一些,饵料重点能压底。

5.调低钓高,主要来钓钝。就是先空钩不着底,调节铅皮平水漏出1目左右,再把浮漂往上拉,漏出2目的时候就差不多到底了,在挂上饵,调节浮漂漏出个2目或3目。

6.打窝用颗粒料或者谷物料,可以沉到水的底层,诱导鱼儿去底层吃饵。可以用自制酒米来打窝诱鱼,酒米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取一斤小米,一斤玉米渣,放锅里炒香,然后加4两曲酒及40克蜂蜜,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装瓶密封保存两天就可以使用。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夏季钓鱼,这样找水层既精准又快捷


要知道目标鱼在哪一个水层,以及怎么找水层,在了解到具体水层后又如何把鱼儿聚在同一泳层上,这都是钓鱼过程中很关键的环节。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精准又快捷的找到目标鱼所在的泳层,以及如何将鱼聚在一起。

一、在什么情况下知道鱼儿们调皮了?

1.气压、水温原因。鱼都有趋氧、趋温特点,泳层经常都是因为气压、水温这些因素让鱼儿来改变的,才会导致鱼儿经常游到水的上层、也会在下层游来游去,它们也是很聪明的,会在水层来寻找比较有利于自己生存的那片水域。

2.饵料的问题使它们改变。通常在钓鱼的过程中,因为饵料的状态、还有味型的不同,会经常出现鱼儿乱层的情况,因为鱼儿比较多,看到食物鱼儿们都会纷纷的游到上水层来抢食,会出现截口的问题,泳层会发生改变。

3.观看浮漂的现象。在底钓时候没有实口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观看浮漂信号会不会有不正常的现象,比如说是出现浮漂在站立之前横在水面的时间比较长、浮漂站立后未出现不正常的停顿感、下沉速度比较缓慢、如果浮漂在站立或者是下沉的过程中有抖动的现象,就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二、怎样来判断鱼儿们在哪个泳层?

想知道鱼儿在哪个泳层也不难,如果说是底钓的钓组不变或者是先找底,就要按照每次五到十厘米左右的距离来下拉浮漂,从下往上拉,直到找到浮漂顿口的信号出现了,如果有了实口鱼的情况下也就说明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三、这些鱼儿是怎样改变泳层的?

1.看天气来判断问题。在天气突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像是天气无比的炎热,没有一丝丝风,非常闷热,还有气压比较低或者就是温差过大的时候会出现鱼儿改变泳层这种现象。

2.遗传基因及鱼的生活习性。大家要知道不一样的鱼种、体积大小不一样的鱼儿都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性还有觅食的地方,像是鲤鱼、鲫鱼这些底层的鱼。上层鱼有草鱼、鲢鱼、体型较大的鲫鱼比较喜欢去水底找食物,一般小型的鲫鱼会游到水的上层来找食食吃,这些都是鱼儿自己本身生活习性来决定的。

3.在截口上来判断问题。钩上的饵料没有到底之前,如果多次出现截口的问题,明显的说明鱼儿已上浮在水面。再就是,在水面的波浪水纹来判断。如果钓点在水面上有鱼儿不停游动的波纹或者是鱼儿若隐若现的的身影,也可以判断说鱼儿已上浮。

四、怎样能把鱼儿们都在一个泳层?

1.浮漂换大一点的,来增加一下浮漂吃铅量,能快速到底。

2.把饵料的状态调整好,黏性增加一下,雾化的时间也一定要给控制好。

3.拉饵钓改成钓搓饵。

4.饵料搓的要大一些,饵料重点能压底。

5.调低钓高,主要来钓钝。就是先空钩不着底,调节铅皮平水漏出1目左右,再把浮漂往上拉,漏出2目的时候就差不多到底了,在挂上饵,调节浮漂漏出个2目或3目。

6.打窝用颗粒料或者谷物料,可以沉到水的底层,诱导鱼儿去底层吃饵。可以用自制酒米来打窝诱鱼,酒米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取一斤小米,一斤玉米渣,放锅里炒香,然后加4两曲酒及40克蜂蜜,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装瓶密封保存两天就可以使用。

泳层


在江河湖库等自然水域中,不同水层的温度,溶氧量和食物种类不同,不同鱼种的适温范围,耗氧量和摄取食物的种类也不同,这几个不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鱼类在水中常居的泳层也不同。

泳层

在通常情况下,鱼类在水中的泳层是相对稳定的,但条件变化时,鱼类会适当调整泳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如果钓鱼人能够了解并把握鱼的泳层,尽可能将饵钩送到鱼的嘴边或附近水域, 那就会大大增加满载而归的可能性。

毋庸置疑,鱼在水中是自由的,分层只是理论上的分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理论与实际往往不一致,违反常 规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我们下底钩也能钓到鲢鱼,浮钓也有鲫鱼上钩,甚至 某些活动量大,上浮下沉频繁的黑鱼, 罗非鱼等,往往在不同水层都能钓到。

正因为如此,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天时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尽量找到鱼的泳层和在水中的大体位置,有针对性地投饵下钩,对提高钓绩是至关重要的。

在长期垂钓的实践中,笔者摸索了一些找泳层、探鱼踪的窍门,归纳起来主要是六看:

一、看鱼类品种

不同鱼种在水中游动的泳层, 在通常情况下, 于底栖鱼类,常在下层游动,鲫、鲤偶尔到中层活动;草、鳊、鲂、黑属于中层鱼类;鳊、鲂中层偏下;黑鱼上中下层都去;鲢、鳙属上层鱼类;鳙鱼上层偏下。罗非鱼、翘嘴白和一些小型鱼类, 上、中、下层都有其踪迹,它们到处游 窜,找食吃,是水中的自由战士。

二、看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是促使鱼类改变泳层的重要原因。寒冷的冬天, 当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时,多数鱼类都蛰伏水底,甚至钻进洞穴,或在泥草中冬眠。但耐低温的鲫、鲤仍有一定的活动与进食能力。

早春、晚秋以至初冬,当平均气温在1015摄氏度时,多数鱼类的泳层都在水底;晴天中午前后,可能有少数鱼趋温游到中上层。

仲春、仲秋前后,当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时,各种鱼活跃起未, 胃口大开,按它们常居的泳层投饵下钩,必有可观收获。

但是,到了炎热的夏天, 除了好天气的早晚和夜间外,当白天气温高于30摄氏度时,多数鱼类都潜入深水区避暑,只有喜高温的鲢、鳙仍然进食, 此时,在浮钓宽阔的水面,收获顿佳。早晚凉爽时, 饵钩距水面70100 厘米,中午烈日下距水面150200 厘米,最贴近鱼的泳层。

气温、水温较高的仲春至仲秋期间;小雨霏霏时或小到中雨后,水体增加了新的成分,热度有所缓解,底层鱼往往趋温趋氧上浮,若及时调整饵钩的泳层落点,不在无鱼区死守,也许能败中取胜。

三、看溶氧量多少

水中溶氧多少, 是鱼类摄食与否及改变泳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溶解氧虽然是无色无味,看不 见,摸不着的物质,但通过天气、物候,、鱼讯和人的感知,也能大体上判断水中含氧量。在气压低、闷热、空气湿度大、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于2 毫克/升的情况下,鱼儿已无力游动与摄食,只好把呼吸放在第一位,它们蛰伏水底,即使下底钩也很难奏效。在氧浓度偏低,鱼仍有一定进食能力时,如果饵钩接近鱼的泳层, 上钩率也不高。

一般来说,水中溶解氧是分层的,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鲢、鳙耗氧大,故常在上层;鲫、鲤耗氧少,故常在下层。在下层严重缺氧时,底栖鱼类也会上浮,若饵钩跟着鱼走,一般不会当空军。

四、看风力、风向

风,是促使鱼儿摄食吞钩和改变泳层的另一个因素。由于风浪扩展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加速了水体垂直对流和横向混合, 在气温较高时可降低水温,还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有23 级风时鱼儿很活跃,纷纷在正常或偏上的泳层游弋,、觅食,上钩率较高;风力过大时,胆小怕事、机警的鲫、鲤等鱼类往往藏在水底不进食,中上层鱼 也会因躲避狂风大浪而下沉,泳层紊乱。

气温、水温较低时,水中一般不会缺氧,小南风或东风对钓鱼有利,鱼的泳层多在下层,钓绩不菲;气温、水温较高时,水中溶解氧往往不足,有北风或偏北风时,多数鱼仍在常居的泳层,少数散兵游勇可能改变泳层。假如对新钓场鱼的泳层不了解,或老钓场鱼的泳层发生改变,可用不同深度试钓,了解泳层后再对症下药,效果更明显。

五、看水情地貌

鱼的泳层同水环境密切相关,同一种鱼在深邃辽阔的水体中,泳层也深些;在浅水和小水面水体中,泳层相对浅一些。

鱼儿为了隐身避敌,也会改变泳层,所以,有阴沉阳浮,清沉浑浮之说。越是有水草、树丛、砖石或其他障碍物以及地形地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越能藏鱼,留住鱼。所以,我们找鱼的泳层要灵活一些。

六、看食物

各种鱼都有自己的食谱,既有共同点,也有其独特性。如鲤鱼底栖、食性杂,有拱泥觅食的习性;青鱼必须在底层;鲢、鳙爱滤食浮游生物,在中上层浮钓效果好。

春钓滩,是因为浅水水温稍高、动植物多;冬钓深,是因为深水水温稳定,鱼有可食之物,钓鱼人用的诱饵和钓饵,除少量被中途截走外,最终都沉落水底。

鱼类按自己的习性洄游、索饵,我们按自己的判断在天然食物多的地方下钩或布窝守钓,当 然见效快、收获大。

鱼起浮了你还在钓底?怎样找到鱼的泳层?


钓友们都知道,鱼种类不同,它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不同。像是鲤鱼、鲫鱼这些底层的鱼,中上层鱼有草鱼、鲢鳙等。体型大的鲫鱼比较喜欢在水底觅食,一般小型的鲫鱼会游到水的上层来找食物,这些都是鱼儿自己本身生活习性来决定的。当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像是天气无比的炎热,没有一丝丝风,非常闷热,还有气压比较低,或者温差过大的时候,会出现鱼儿改变泳层这种现象。要知道目标鱼在哪一个水层,以及怎么找水层,又如何把鱼儿聚在同一泳层上,这都是钓鱼人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否则持续钓底会导致空手而归的结局。

底层鱼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上浮?

天气原因。鱼都有趋氧、趋温特点,经常是因为气压、水温这些因素的变化,让鱼儿感到不适,才会导致鱼儿离底上浮,到水域的中、上层溶氧充足或温度适宜的区域活动。

人为的原因。在钓鱼的过程中,因为饵料的状态松散,入水就开始雾化,因为鱼儿比较多,看到食物鱼儿们都会纷纷的游到上水层来抢食,导致饵料在半水就散开了,这样就把窝里底层的鱼诱到半水来了。

怎样判断底层鱼起浮了?

仔细观看浮漂的动作。在底钓时候没有实口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观看浮漂在下降到位的中途,有没有异常现象,比如说是出现浮漂在站立之前横在水面的时间比较长、浮漂站立停顿时间过长、下降速度比正常情况慢、浮漂下降的过程中的加速、浮漂在站立或者是下沉的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就说明鱼儿在半水抢食饵料,已经上浮。(排除小杂鱼闹钩的情况)

怎样来判断鱼儿在哪个泳层?要怎样来钓起浮的鱼?

想知道鱼儿在哪个泳层也不难,如果说是底钓的钓组不变,更换稍微大点浮力的浮漂,或减小钓饵的大小,按照每次十到二十厘米左右的距离来下拉浮漂,直到浮漂到位的顿口的信号出现,就说明找到了鱼儿的大概泳层。

大致找到鱼儿的活动水层,重新上饵抛投入水后,仔细观察浮漂动作,如果浮漂到位后出现大幅度的黑漂,抬杆空竿率高,就说明现在找的水深还是稍浅了一点,就稍微向上推浮漂五直十厘米,再试,直到浮漂到位出现顿口,抬杆中鱼为止。如果浮漂即将到位出现接口,说明我们钓的有点深了,就把浮漂下拉五到十厘米,再试,直到浮漂到位出现顿口,抬杆中鱼为止。

人为原因导致的鱼起浮,怎样能把鱼儿压在底层钓?

1.浮漂换大一点的,通过大的吃铅量,能将钩饵快速到底。

2.把饵料的状态调整黏性大一点,降低饵料中途的雾化。

3.上饵方式改变,拉饵钓改成钓搓饵。

4.窝料选用大颗粒状的,尽量保持在半水没有雾化、散落,可选择玉米、麦粒、大颗粒等。

人为导致鱼离底起浮的时候,很容易乱口,导致空竿率高,尽量把鱼压在底层钓,如果窝里的鱼过多,就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入量,将躁动的鱼儿稳定下来,比较容易抓到实口,减少蹭线的概率。

想钓上鱼,得先找到鱼层,分析鱼层浅见一二


钓鱼这事,不认真的话也就这么回事,认真的话就不一样了,内练基本功,比如从最基本的绑钩帮线组,调漂,打窝,抛竿,刺鱼,溜鱼,上鱼,开饵,搓饵,拉饵,散炮,自制窝料、钓饵,面子就要靠银子了。

今天主要聊下鱼层,什么叫鱼层呢,就是鱼习惯待着的水层,比如我们说现在台钓的悬坠双钩钓法也好,传统钓法也好,都有个共同之处,钓底,但是钓什么底呢?是因为这两种钓法主攻鲫鲤,鲫鲤是底层鱼,而且是最广泛的,用这个钓法钓个鲢鳙试试,基本上不现实,为啥,鲢鳙是水皮子上的鱼,就爱在上水层上游,不是说钓底钓不上,几率太小,所以说想钓鱼,先要知道鱼在水的哪一层,也就是鱼层在哪里。

鱼在哪个水层,事实上是不固定的,比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归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爱贴底寻食,小型鲫鱼有上浮寻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本身的生理习性所决定的;但是一旦出现气压变化,水层水温变化,气温发生变化,请注意,水温和气温不是一回事,有可能水温变高,但是气温不变,也有可能水温降低,气温正常,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能混淆。

譬如气压变化,高低气压转换之间,这种转换人一般从温度感应,但是鱼总能比人早一步感应,相应会调整在水层觅食;再譬如,夏季只要天气不变化,鱼层的变化很少,但是在秋季鱼层变化很常见,因为秋季早晚凉,中午热,晴天热,阴天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从哪些迹象上,能看出鱼层发生变化了呢?那么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判断:

从截口上判断,比如饵未下底,漂还没有翻身就有口,一次两次很正常,但是如果连续几口都这样,那就说明鱼层开始上浮,需要调整底钓了,改为钓半水了。

从窝点附近的水纹来判断,如果底钓无口,而窝点周围的水纹相对整体水域频繁而且浪花比较大,那初步可以判断鱼层整体上浮,可以打一阵半水试试。

从漂相上判断,当底钓无实口时,留意调查浮漂语言是不是呈现不正常情况,比如呈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刻无故延伸、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呈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显着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进程中有颤动等情况,表明鱼儿现已上浮;

当下雨雪前后,大风过后,升降温前后,不用判断都知道鱼层必定发生变化了;

那么,该怎么找鱼层呢?方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步减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语言呈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底钓时,若因人为要素致使鱼儿上浮,可自动操控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寻食。其实,钓鱼这事,认真就真的很麻烦,但是我么钓鱼人,偏偏都这么认真。

浅析夏钓鲫鱼的钓层、钓时与泳层关系


夏天并不是一个好钓鱼的季节,尤其是钓鲫鱼的时候,鲫鱼的泳层会随着钓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即时改变自己的钓层,那么空军回家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下夏钓鲫鱼的钓层和钓时、泳层的关系。

钓时、泳层及钓层的关系

泳层是指鲫鱼在水体中活动所处的深度,而钓层是指钩饵在水体里所处的深度。泳层与钓层的统一,通俗地说,就是鲫鱼在哪个深度层活动钩饵就应该置于相同的层面,只有这样鲫鱼才有觅食的机会,你才能钓获它。

鱼类泳层的高低既与鱼种有关,也与当天的气温、气压、光照、水体含氧量以及食物引诱等有关。从鱼种的习性方面来看,鲫鱼属于底层觅食类鱼种,但它也会受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层觅食行为。一天中的光照、温度、气压、风力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鲫鱼为了找到更舒适的环境,其泳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我们要钓取它们,钩饵设定的钓层深度就要与鲫鱼的泳层一致,这个一致性可以是泳层不变通过改变钓层来达到(通过试钓找到鱼层),也可以是钓层不变而泳层改变而达到(鱼群在不同深度找食物),但结果必须是泳层与钓层的统一,否则就钓不到鱼。

从以上三者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钓时影响着鲫鱼泳层的深浅,而鲫鱼泳层的深浅又决定着我们设置钓层的深浅。要想处理好这些因果关系,就要求我们不单要了解鲫鱼的基本习性,而且要具备根据天气变化对鲫鱼的影响准确判断泳层高低的能力。

钓场实战检验

今年5月11日,当日天气阴转多云,天气预报温度在1424℃。早晨7时左右我到达水边,虽身着冲锋衣但迎风依旧感觉有些凉意。作钓的水域是一野沟,水深平均约1.5米,水质较肥,鲫鱼个体多在50克左右,偶尔能遇到超过500克的但密度不大。

因经常有钓友在此垂钓,鲫鱼狡猾不好钓,但是抛了不到10竿就开始上鱼,并且鲫鱼的吃口动静大,上钩率高。可是这样好的鱼口并没有持续下去,未到11点时,随着天空逐步放晴,感觉温度也明显上升,体感温度远不止24℃了。这时,我发现自从太阳出来温度上升后,鲫鱼的吃钩频率逐步变慢,到11点30分左右底部基本停口,我就怀疑鲫鱼已经改变泳层离底了,于是开始下调浮漂拉饵找鱼层,调了二次钓层后,浮漂又开始有了动静,但好景不长只钓了不到1个小时,任我上下调整浮漂怎么找鱼,鱼情仍不见好转,只是偶尔钓得几尾小白条,再也没见鲫鱼的踪影。留意了一下周边,不论是台钓还是传统钓都是很久不见上鱼,有的钓友已经开始收拾装备回家。

没办法,我找了一处很浅但有缓流的钓点垂钓,结果约20-30克的小鲫鱼疯狂吃钩且经常双飞,钓到下午4点半时已收获几十条小鲫鱼,由于个体较小只捡大的留了几条其余均放生,但心里仍想着早晨的钓点,趁着时间还允许且看水面起风了,估计鲫鱼不久要下底觅食,于是我抓紧收拾装备又回到早晨的钓点。

考虑此时温度、光线不同于早晨,鲫鱼泳层可能还没完全下底,开始我就试钓离底约10公分左右,抛了有10多竿后,在浮漂接近钓目时看到一个小顿口提竿飞上一条鲫鱼,就这样,我将钓层设在离底5-10公分的深度,发觉鲫鱼的吃口明显好于中午。在钓了10多条鲫鱼后,感觉由于风力的作用有些走漂,我开始试探性地钓底。此时,感觉鲫鱼觅食速度提高口又变得干脆,到了傍晚6点,通过底钓又钓获20多条鲫鱼,看看天色不早了才开始收拾装备回家。

分析总结得规律

回家后对当日的作钓过程进行认真的总结,通过自己常年垂钓经验及与众钓友的交流发现,当天的经历在夏钓鲫鱼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及规律性。究其原因多数钓友认为,早晨空气凉爽,水温适宜,水体密度较大,含氧量正常,加之此时水生植物逐步进行光合作用而向水体释放氧气,水体里的含氧量较高,此时鲫鱼的活动活跃,食欲旺盛,因此早晨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觅食小高潮,底钓鲫鱼效果较好。

而从上午10点后开始至下午4点之前,温度高阳光强烈,1-2米的浅水区水温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水体含氧量会随着水体密度的降低而下降(活水的含氧量高,对鲫鱼的影响要小一些),这样的环境常逼迫鲫鱼离底趋氧觅食,水底基本无鱼,此时就不宜再坚守钓底了。

如果用传统钓的长竿短线在水草的缝隙里钓浮,可能还有一定收获的;如果在明水中鲫鱼有轻微离底但仍有食欲时,用台钓法也要看鲫鱼泳层的具体情况而定,倘若鲫鱼的泳层不定,我们可以用浮钓法垂钓,钓劫口钓行程全泳层搜鱼。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过30℃,水面艳阳高照光照强烈,此时鲫鱼已经感受不适,会忙于向2米以上的深水区或水草下躲避酷暑而停食。

钓鱼要讲究策略,此时就不宜硬拼坚守了。一般情况下,要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气温下降后,浅水区温度下降早降温快,水体的密度增加含氧量上升,鲫鱼才会从深水区迁移至1-2米的浅水区活动觅食,而躲藏在水草中的鲫鱼此时也才会下潜到水底觅食。所以,你此时再钓底会感觉到鲫鱼的上钩率明显提高,但效果一般还是没有早晨好。

从全年的垂钓效果看,夏季不是钓鱼的好季节。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注意总结夏钓鲫的经验并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做到随着钓时的变化寻找发现鲫鱼的泳层,根据其泳层高度设计钓层的位置,以达到最佳效果。钓鱼的过程就是个应变的过程,夏钓鲫要因时而变因泳层而变,做到了这些,你的浮漂一定会动起来。

浮游矶钓如何找底?找到底等于找到鱼


很多钓鱼人在平常钓鱼找底就找得不准确了,到了水底情况更加复杂的矶钓钓场里面,就更加不知道该如何找底了。找底其实本质上就是在找鱼,找到底我们才能更加好地上鱼,因为浮游矶钓是根据对象鱼活动的水层来设定钓棚的,如果你连水底都不知道在哪里,又怎么能知道如何选择水层呢?所以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个在浮游矶钓当中找底的一些技巧。

一、找底铅坠选择方案

找底的基本方法是在已经调整成水平状态的钓组下方增加一个铅坠使钓组下沉,通过多次入水测试并反复调整棉线结来标记钓棚,当钓组上的铅坠触底时浮漂正好与海面齐平,这时就可以认为找底成功了。在找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挂底。

1.咬铅挂在钩尖

将咬铅直接夹在钩尖找底,这样钩尖被隐藏了也不容易发生挂底;在这种方法中也可以使用橡皮来代替咬铅;

2.细线找底法

用小号尼龙线或者普通的钓线来代替作钓时要使用的碳线,这样如果发生挂底,只要拉紧钓线,子线就会先断开,这样对主线的伤害很小,不会影响主线的拉力;

3.使用舍弃铅

在适当大小的中通铅穿线孔中穿过一根橡皮筋就可以做成一个舍弃铅。使用时将铅坠上推就可以将其固定在钓钩上,将铅坠下拉就可以从钓钩上取下。如果发生挂底,使劲向上提,中通铅就可以脱落,这样钓组就可以顺利拉出,而且中通铅中的橡皮筋还能够起到保护子线的作用;

二、注意点

1.扇形搜索为最优

找底时可以按照扇形进行反复测试,包括不同方向和距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的摸清海水下的地貌,越充分就越利于施钓过程中对钓况的掌握;

2.识别浮漂的信号

水流较缓时,当浮漂不再下沉即铅坠到底;水流较快时,即使铅坠已经到底,浮漂在水流的冲击下仍然会逐渐下沉,因此需要认真识别浮漂的信号,当看到浮漂快速下沉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停顿并稍稍向上反弹,则说明铅坠已经到底;

3.选择适合的铅坠

大多数钓友会选择较重的铅坠进行找底,但其实在水流较缓的钓点施钓只要使用3B或5B的咬铅即可,只有在水流较快的钓点才需要使用较重的铅坠,否则铅坠下沉速度太慢,钓组又随流漂出,铅直接就不到底;在任何情况下,加上铅坠后的钓组总重量不能超过竿子的锤负荷,否则容易对竿子造成损害;

掌握以上的妙招可以使找底的过程变得既轻松又准确,对海底有了充分的把握就能够找到对象鱼活动的水层,也为作钓过程中操作的变换打好了基础,上鱼指秒可待。

浅析2020夏钓鲫鱼的钓层、钓时与泳层关系


夏天并不是一个好钓鱼的季节,尤其是钓鲫鱼的时候,鲫鱼的泳层会随着钓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即时改变自己的钓层,那么空军回家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下夏钓鲫鱼的钓层和钓时、泳层的关系。

钓时、泳层及钓层的关系

泳层是指鲫鱼在水体中活动所处的深度,而钓层是指钩饵在水体里所处的深度。泳层与钓层的统一,通俗地说,就是鲫鱼在哪个深度层活动钩饵就应该置于相同的层面,只有这样鲫鱼才有觅食的机会,你才能钓获它。

鱼类泳层的高低既与鱼种有关,也与当天的气温、气压、光照、水体含氧量以及食物引诱等有关。从鱼种的习性方面来看,鲫鱼属于底层觅食类鱼种,但它也会受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层觅食行为。一天中的光照、温度、气压、风力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鲫鱼为了找到更舒适的环境,其泳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我们要钓取它们,钩饵设定的钓层深度就要与鲫鱼的泳层一致,这个一致性可以是泳层不变通过改变钓层来达到(通过试钓找到鱼层),也可以是钓层不变而泳层改变而达到(鱼群在不同深度找食物),但结果必须是泳层与钓层的统一,否则就钓不到鱼。

从以上三者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钓时影响着鲫鱼泳层的深浅,而鲫鱼泳层的深浅又决定着我们设置钓层的深浅。要想处理好这些因果关系,就要求我们不单要了解鲫鱼的基本习性,而且要具备根据天气变化对鲫鱼的影响准确判断泳层高低的能力。

钓场实战检验

今年5月11日,当日天气阴转多云,天气预报温度在1424℃。早晨7时左右我到达水边,虽身着冲锋衣但迎风依旧感觉有些凉意。作钓的水域是一野沟,水深平均约1.5米,水质较肥,鲫鱼个体多在50克左右,偶尔能遇到超过500克的但密度不大。

因经常有钓友在此垂钓,鲫鱼狡猾不好钓,但是抛了不到10竿就开始上鱼,并且鲫鱼的吃口动静大,上钩率高。可是这样好的鱼口并没有持续下去,未到11点时,随着天空逐步放晴,感觉温度也明显上升,体感温度远不止24℃了。这时,我发现自从太阳出来温度上升后,鲫鱼的吃钩频率逐步变慢,到11点30分左右底部基本停口,我就怀疑鲫鱼已经改变泳层离底了,于是开始下调浮漂拉饵找鱼层,调了二次钓层后,浮漂又开始有了动静,但好景不长只钓了不到1个小时,任我上下调整浮漂怎么找鱼,鱼情仍不见好转,只是偶尔钓得几尾小白条,再也没见鲫鱼的踪影。留意了一下周边,不论是台钓还是传统钓都是很久不见上鱼,有的钓友已经开始收拾装备回家。

没办法,我找了一处很浅但有缓流的钓点垂钓,结果约20-30克的小鲫鱼疯狂吃钩且经常双飞,钓到下午4点半时已收获几十条小鲫鱼,由于个体较小只捡大的留了几条其余均放生,但心里仍想着早晨的钓点,趁着时间还允许且看水面起风了,估计鲫鱼不久要下底觅食,于是我抓紧收拾装备又回到早晨的钓点。

考虑此时温度、光线不同于早晨,鲫鱼泳层可能还没完全下底,开始我就试钓离底约10公分左右,抛了有10多竿后,在浮漂接近钓目时看到一个小顿口提竿飞上一条鲫鱼,就这样,我将钓层设在离底5-10公分的深度,发觉鲫鱼的吃口明显好于中午。在钓了10多条鲫鱼后,感觉由于风力的作用有些走漂,我开始试探性地钓底。此时,感觉鲫鱼觅食速度提高口又变得干脆,到了傍晚6点,通过底钓又钓获20多条鲫鱼,看看天色不早了才开始收拾装备回家。

分析总结得规律

回家后对当日的作钓过程进行认真的总结,通过自己常年垂钓经验及与众钓友的交流发现,当天的经历在夏钓鲫鱼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及规律性。究其原因多数钓友认为,早晨空气凉爽,水温适宜,水体密度较大,含氧量正常,加之此时水生植物逐步进行光合作用而向水体释放氧气,水体里的含氧量较高,此时鲫鱼的活动活跃,食欲旺盛,因此早晨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觅食小高潮,底钓鲫鱼效果较好。

而从上午10点后开始至下午4点之前,温度高阳光强烈,1-2米的浅水区水温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水体含氧量会随着水体密度的降低而下降(活水的含氧量高,对鲫鱼的影响要小一些),这样的环境常逼迫鲫鱼离底趋氧觅食,水底基本无鱼,此时就不宜再坚守钓底了。

如果用传统钓的长竿短线在水草的缝隙里钓浮,可能还有一定收获的;如果在明水中鲫鱼有轻微离底但仍有食欲时,用台钓法也要看鲫鱼泳层的具体情况而定,倘若鲫鱼的泳层不定,我们可以用浮钓法垂钓,钓劫口钓行程全泳层搜鱼。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过30℃,水面艳阳高照光照强烈,此时鲫鱼已经感受不适,会忙于向2米以上的深水区或水草下躲避酷暑而停食。

钓鱼要讲究策略,此时就不宜硬拼坚守了。一般情况下,要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气温下降后,浅水区温度下降早降温快,水体的密度增加含氧量上升,鲫鱼才会从深水区迁移至1-2米的浅水区活动觅食,而躲藏在水草中的鲫鱼此时也才会下潜到水底觅食。所以,你此时再钓底会感觉到鲫鱼的上钩率明显提高,但效果一般还是没有早晨好。

从全年的垂钓效果看,夏季不是钓鱼的好季节。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注意总结夏钓鲫的经验并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做到随着钓时的变化寻找发现鲫鱼的泳层,根据其泳层高度设计钓层的位置,以达到最佳效果。钓鱼的过程就是个应变的过程,夏钓鲫要因时而变因泳层而变,做到了这些,你的浮漂一定会动起来。

钓鲤鱼需根据习性选择泳层与钓法


钓鲤鱼大家是最不陌生的,与之相关的钓法与技巧是数不胜数,其中也确实有些说得很有道理,值得借鉴。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总结,我也积累了一些钓鲤鱼的经验,每每出钓还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饵谱广泛,荤素兼食,对腐蚀发酵的食物特别喜爱,常拱泥摄食。鲤鱼的摄食总量不大,但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补充体能;随着气温升高,鲤鱼的摄食量也变大,故而饵的质量已不是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

从春季到秋季,鲤鱼基本以素食为主(并不是只吃素食)。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在较大水域它有洄游的习惯。鲤鱼生性胆小喜欢安静,一有响动立即逃之夭夭。以上是鲤鱼的一些基本习性,了解它的习性,才能有针对性的钓好鲤鱼。

钓大鲤最好选择水深2-3米左右的滩,滩外有斜坎或水底有障碍物最好,大鲤鱼喜欢在这种地方寻找食物,有异常它能迅速折回深水处躲避。竿用5.4米以上(带上失手绳),一是离岸远点不容易惊鱼,二是便于遛鱼,用鸡肝效果更好。子线用1.5-2.5号的尼龙线,如果用大力马线最多0.6号,因为要考虑不能断竿;子线的长度可以放到30厘米左右,因为子线粗,长一点入口性要好些。

浮漂用吃铅量2克以上的长身漂,到底迅速,稳定性好。调浮漂可以带钩调2目钓5目或6目,这样即使饵料溶散后也会把钩包住,鲤鱼吃食时口朝下,饵料躺底便于鲤鱼就食。

抛竿入水后饵料到位,你只需静静观察,刚开始小鱼可能会进窝骚扰,浮漂会有忽上忽下的小口动作,有时还会顶漂,这些动作都不用管;感觉没饵了或到一定时间你就换饵。如果你发现窝子周围开始出现鱼星或者小鱼停口的现象,这是大鱼来了的信号,此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耐心盯住水面的浮漂。

静止的浮漂突然出现四分之一目到一目的点动,这是鲤鱼在试探,此时不能扬竿,扬竿会惊跑鲤鱼;等鲤鱼试探过后竿尖安全了,它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饵料,然后扭头游走,浮漂上显示是一个有力的一目左右下顿,然后开始斜水埋漂(我们称为走漂),差不多黑漂的时候,你再来一个有力的扬竿(用力不能太猛,如果鱼大容易切线)就十拿九稳了。

大的鲤鱼会打桩或向深水猛冲,这时就要看控鱼技术,所以抛竿不能太满,最多8分,这是为了增大控鱼概率,减少拔河。遛鱼时间要足,不要急于抄鱼,大鲤鱼后劲很强,一个猛力的翻身很容易切子线,要等鱼发力后鱼嘴能拉出水面再抄。

野钓大鲤鱼要有充分的准备:要知道鲤鱼的洄游和找食习惯,在它的路上和停留点打窝进行截杀;天气对鲤鱼的影响不是很大,只要气压不是很低,水温在20℃以上均可钓获,往往是小雨和太阳天鱼获更好。钓鲤鱼要安静,它对声音非常敏感,胆子很小,受惊吓后哪怕窝里饵料再好也不会回来。以上是我钓大鲤鱼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钓友们带来一点启示。

长得像鲶鱼,身上有花斑,钓鱼人又爱又恨的“爬地虎”鱼


在钓鱼过程中,钓鱼人身心投入自然,悠然自得其乐,心境像水一样恬静。这可能就是钓鱼独有的魅力吧。然而,最能破坏我们这美好心情的就是这水中的小杂鱼了,小鱼闹钩是垂钓者最感头疼的一件事。不少钓友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对付小鱼的招数,但总感到有些顾此失彼。

爬地虎就是这么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小鱼,爬地虎俗称麻波鱼(笨的意思),模样像鲶鱼,身上有花斑,很小,我见过最大的也不过一指长。它生活在水底,是潜伏的鱼。垂钓的时候,如果钓到爬地虎,可以说,鱼钩已经落底。落地垂钓是冲着鲫鱼、鲤鱼来的。可往往是鱼漂起伏,想要的鱼没来,它却不停地光顾,所以让人心烦。因为它太小了,肉又不多,实用价值不大,即使钓到再多,都会弃之不要。但它却不理会人的蔑视,亦然非常贪吃,厚着脸皮不停地光顾,令人无可奈何。因此垂钓的人都讨厌它。

我常去钓鱼的野河离我很近,骑摩托车大约五、六分钟,我这两年别的地方没去过,因此这条野河可算是我的淡水钓鱼启蒙的钓点。常言道:有鱼的地方道不好走,道好走的地方鱼少,在我想来,在这条河里能钓上单尾重量五斤左右的鱼就算是彩票中奖了,起初总是想中奖,甚至于想天天中奖,所以每次都是重型武器背来背去,可一晃两年过去了,除了那么一两次以外,大部分是飞来飞去的做空军。随着岁月的增长,年龄的增长,对钓鱼的理解增长,逐步理解了那句钓的是心情,钓的是过程,对于那些够分量的大鱼,或许是机缘巧合才会钓的到,亦或是功到自然成,而我的功力不行,机缘也没到,还是只钓小杂鱼好。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炎热其繁殖速度较快的原因。每次钓鱼时,扬竿出去未等漂站稳爬地虎就开始前来抢食,鱼漂一会儿急速下沉,一会儿顶上来,一会儿横向移动,总之热闹非凡。为了确保中鱼率,我专抓鱼漂明显下顿或鱼漂横移时起竿,中鱼率还是不错的,甚至多次出现中双尾的情形,由于我的细竿比较软,手一抖则钩就牢牢挂住鱼嘴,因此虽然用的是无倒刺的钩,鱼脱钩的情形倒并不多,由于爬地虎吃食凶猛,我忙得不亦乐乎。

爬地虎嘴里含着蚯蚓,瞪着眼睛看着我。已经有了七八条爬地虎。我握住它小小的身体,把鱼钩从它的嘴中退了出来,我没有怪这只爬地虎的贪吃,感谢它的好意,随手把钩上的蚯蚓赛进它的大嘴里。它竟明白似的咽了下去。我让垂钓的朋友欣赏了这只可爱的爬地虎,直接把它轻轻地放到了水里。

路亚全泳层VIB拟饵的使用指南


路亚拟饵中的VIB为Viberation的缩写,意思为颤动、振动、震动,它是模仿鲱鱼科的小型鱼类的形态。材质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是硬质塑料、木质和金属,还有现在流行的软胶VIB。身体大多呈菱形和长条形,繫线环在背部,无导水板,是利用头部的平面微凹部份造成水阻,形成左右快速的颤抖前进。

VIB由于比重大于水的关系,所以能靠操竿的技巧可以搜寻表、中、底层水域,所以又有人称全泳层拟饵,它是一种可以完全沉水的路亚饵,靠拖动时身体的左右摆动和声音来引鱼,是攻击中层或底层鱼不错的选择,适用于水中较少障碍的广阔水面大范围搜索。

一、装备配合:

VIB在水中水阻较大所以一般我们使用较长的硬调性竿子。至于使用枪柄竿还是直柄竿完全是钓手个人爱好,没有一定。

二、使用方法指南:

VIB由于比重大于水是沉降型拟饵很容易挂底,所以不适用于浅场。操作手法在海水和淡水都一样,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固定的速度收回来,十分简单,但小心在差不多收到回来时挂底,所以接近岸边时要举起竿头来收。第二种就是N字形行进。包括跳底钓法。

第①种,平拖:

仔细看看VIB你会发现他的头部一半是微凸的平面,这也是VIB在水中摆动的关键,其实每款VIB由于制造的不同,所以它的摆动频率也不同。只有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知道每款VIB最佳的状态。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试水并记住让它摆动的速度,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竿子传递回来的振动来掌握它。这是使用VIB的关键。VIB由于比重大于水是沉降型拟饵我们更要知道它的沉降速度,这也是在水中定层主要技巧。不然你会失去许多咬口。

还有VIB用来攻击水中较大障碍旁躲藏的鱼也很有效。比如海水中的桩柱,先投在柱的后面,待其沉至中层,但要注意流水,否则容易钩住桩柱,沉至预设的深度后便在柱子旁边回收,那埋伏在柱边的海鲈便上钩了。

第②种就是N字形行进:

在我们不知道与所在的水层时我们就用到第二种钓法,很简单,抛出VIB待其落水沉底后向上扬动竿尖收线,然后下压杆尖让其自由沉降。重复作出N字形行进的动作。这是一种主动找鱼的有效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三、什么叫VIB跳底钓呢?

当你去到一个钓场,发现鱼的活性不高,这时候就是使用VIB跳底的时机了。因为当鱼活性低时,需要把食物送到它嘴边它才会开口。那我们就把食物送到它嘴边吧!把VIB抛出后等它沉到水底,一点一点前进跳跃,一尺一尺慢慢搜索,把食物送到鱼嘴边激发它的进食欲望。还有就是在鱼的繁殖期,跳底可以对它繁殖领地区域进行最大的骚扰从而激怒它进行攻击。

VIB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路亚拟饵,有很大适用范围,熟练的掌握它会带给你很多乐趣。

钓鱼20年经验老手告诉你 这样打窝方便又快捷


野钓中打窝是一个必备的过程,自然水域的密度小,河流范围广,如果不通过打窝捕鱼,很可能只有一个结果空军。打窝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随随便便的在河边撒窝料就行了,打窝其实是非常需要技巧的。打窝主要就是需要注意四个地方,牢记这四个要点,那么鱼获自然也会变多。

要点一:多

大家第一眼看到这个多字,肯定是以为窝料的量要多,其实并不是指的窝料,而是指窝点。也就是说我们在外出野钓时,打窝要多打几个,不要死守一个地方,尤其是冬天,鱼的活性比较低,根本就不喜欢乱跑,我们在一个窝子里面只有那么些鱼,钓完就没了,因此我们要多打几个窝点,这个没有鱼就钓下一个,这样不至于空手而归!

要点二:准

经常野钓的钓友,都知道打窝千万不能打得太散,不然聚鱼的效果就会弱很多,而且鱼在吃窝料的时候,是从边缘开始慢慢的往里面吃,如果窝子打的太大,鱼还没有从边缘处吃到窝子中间来,就已经吃饱了,这样怎么钓得到鱼呢?

而且冬天钓鱼打窝,尤其不能打得散,不然鱼随便吃一吃就吃饱了,也不会继续寻觅食物,这样我们就只有空军的份了。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冬季钓鱼的时候,借助打窝竿来进行精确打窝。

要点三:轻

冬季钓鱼,我们一定要记住,任何动作都要轻,因为早晚钓鱼的比较少,而选择太阳天出钓,基本上都是钓浅水,因为浅水区升温较快,鱼一般都会到这种地方休息,而水浅一些声响对鱼的影响就更大了,很容易使鱼受惊,因此我们在打窝的时候,要尽量的轻一点,抛洒窝料的弧度一定要小,不然入水的声音会很大,同样我们还是建议用打窝竿进行打窝,这样不仅声音小,而且打的精确。

要点四:精

其实任何时候打窝,窝料都要少一点,但条件是要质量精一点,因为窝料越多的话,鱼特别容易吃饱,从而导致开口不好。而少又精的窝料,鱼永远吃不饱,而且越吃越想吃,这样他的开口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非常有利于我们垂钓,这就是窝料精的好处!

窝料精不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味型,留底量,雾化状态等等。

其实野钓我们可以提前一天打窝,第二天直接去钓就可以,也不用补窝,这样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大家有没有这样做过呢?

如何应对鱼层的变化分析


鱼层的变化是钓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特别是在竞技比赛和钓快鱼时。有时鱼层是按照我们的设计改变的[即人为把鱼控制在某个水层],有时是自然改变的,不管怎么改变,我们都要及时调整钓法,应对这种变化。这里只就鱼层的自然改变做简单阐述。

在我们垂钓过程中,尤其是钓鲫鱼时,经常遇到鱼不在底部的情况,鱼的位置就是所说的鱼层。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找对鱼层才能有所收获,鱼层大致可以分为底层、中层、上层[水皮]。

在垂钓的过程中,一般首先要钓底,底层鱼又有生口、滑口、口轻、口重之说。粗略地说生口鱼可以用硬尾票,调4-5目钓2-3目。滑口鱼用软尾票可以有效的过滤一些虚假的信号,调3目钓3目。口轻可以选择小号漂调灵,口重可以用大些的漂,也可以钓的钝些。

在钓底过程中,如果发现抛竿入水后中途有鱼接口,反应到漂上就是突然加速,或者漂不到位,就要考虑鱼已经不在底部了。这时就可以钓浮,在钓浮时,用饵、用漂都要有所改变,钓浮的饵料和钓底是有区别的,钓浮的饵料要求比重轻、雾化好,并有适当的残留。漂用长脚短身长尾的钓行程的漂,调整相对简单,一般不考虑调目,只考虑钓目即可。

一旦鱼到了水皮,就可改用水皮漂,有动作就提杆,主要是打快。

不管鱼在哪个水层,首先要准确判断,这是调整钓层的基本原则。有时鱼层在钓的过程中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就需要我们注意观察。如果在钓浮时浮漂已经到位,但却没有鱼讯,就要考虑鱼是否已经向下移动了。如果继续出现接口,就要考虑鱼还在向上移动。

总之,鱼层是变化的,随机应变,及时准确地调整钓层,是加快钓速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如何精准又快捷地找到目标鱼所在泳层?》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如何找鱼层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