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钓鲢鳙最关键的是找准泳层和饵料选择

2021-06-08

鲢鳙一般是夏季的时候最好钓,因为鲢鳙比较喜欢温度高一点的季节,很多钓鱼人都喜欢在夏天的时候钓鲢鳙,但是当然不是说一到夏天鲢鳙就会很好钓了,对于任何一种鱼种,我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我们自身去提升钓技,而不是要恰巧碰上鱼情特别好的时候才有比较好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夏天鲢鳙要怎么钓才好钓。

1、找准泳层

夏季垂钓想要获得好的渔获,垂钓者在垂钓之前就要通过仔细观察其垂钓水域的水情、鱼情及其周边情况,以此来确定最佳的垂钓泳层。泳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看做水里面某种特定的鱼类比较喜欢聚集的地方。而且,通常某种鱼儿喜欢聚集的地方是不会随便发生变化的,除非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只有垂钓者在垂钓之前找到正确的泳层之后,垂钓者在具体垂钓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在鲢鱼这种鱼类相对聚集的位置进行垂钓。而我们又知道,鲢鱼这种鱼类是比较喜欢聚集在水域中上层的一种鱼类,这也是很多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选择钓浮的主要原因。

但是到了夏季,由于气温整体偏高,可能会迫使鲢鱼游向水域的中下层。若此时垂钓者还是使用钓浮这种垂钓方法的话,那么垂钓者最终的渔获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有时候鲢鱼这种鱼类在夏季的时候也会选择待在水域的中上层,而不是水域的中下层。这其实就为垂钓者找到正确的泳层增加了难度。

我的做法就是在垂钓之初,首先选用钓底这种垂钓方法。若经过一段时间的垂钓之后,没有鲢鱼上钩或者是其最终的诱鱼效果特别不理想的时候,垂钓者就可以相应地提高其钩饵距离水底的距离。这也就是说,垂钓者可以按照钓底钓离底钓半水钓浮等的垂钓过程来进行试钓。一旦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垂钓时,获得了一些渔获之后,垂钓者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就可以在此垂钓。

当然,有时候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原先可能诱鱼效果比较好的水域环境会出现诱鱼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这其实就是暗示垂钓者要及时变换其垂钓方法,以此来适应夏季鲢鱼这种鱼类的变化。总之,垂钓者夏季想要顺利捕获鲢鱼这种鱼类的话,其不仅呀选用合适的饵料,而且还要找到正确的泳层进行垂钓。

2、饵料选择

虽然鲢鱅这种鱼类有着一定的耐热性,但是这并不说垂钓者在夏季总是能够成功垂钓到鲢鱅。垂钓者在夏季想要顺利捕获鲢鱅,其必须要在饵料的选择上下功夫。一般来说,鲢鱼这种鱼类是比较喜欢酸味和臭味的,因此垂钓者在已经配制好的饵料上还要另外添加一些酸性的和臭味的东西,以便可以吸引到鲢鱼的注意力。

当然,垂钓者也可以将其配制好的饵料密封一段时间,通过发酵来增加饵料的酸臭味,来最大限度地增加饵料的诱鱼效果。垂钓者垂钓鲢鱼的饵料除了要保障其酸臭味道之外,对其饵料的松散程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若垂钓者配制出来的饵料在入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不可以迅速雾化的话,那么其诱鱼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垂钓者使用的饵料可以在入水之后短时间之内就雾化的时候,其才可以利用其饵料的雾化性来吸引到鲢鱼的注意力。

扩展阅读

钓鱼中如何判断鱼的泳层以及找泳层


常言道:新手怕乱口,老手怕无口,它揭示的是钓鱼过程中因同一原因而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渔事心理现象;其中,乱口也罢、无口也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的泳层发生变化,底钓时,窝内明显有鱼,本来好好的吃口却突然出现乱口、无口,常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没有找到鱼儿的垂钓泳层。

有关鱼的泳层问题非常复杂,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解析,本文试就钓鱼过程中的一些亲历现象作一粗浅探析。

1、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

从钓鱼过程中看,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鱼儿的生理原因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嬉息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第二:天气的原因

鱼有趣氧和趣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泳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第三:人为的原因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泳层发生改变。

2、怎样判断泳层变化

当底钓无口或乱口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鱼儿泳层是否改变:

第一:从漂相上判断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浮漂语言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二:从截口上判断

在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三:从水面波纹上判断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第四:从天气上判断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泳层。

3、如何找到鱼的泳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剪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语言出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4、控制鱼的泳层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

(1)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

(2)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3)调低钓高,主钓钝;

(4)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

(5)搓大饵,重饵压底。

饵料状态泳层详细分析


上周六,我去老钓点钓鲢鳙,到钓点的时候,发现自己习惯的钓点旁边10米远已有人在钓鱼,本来以为他是在钓鲫鱼,等我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开始做窝的时候,才看见那人也在钓鲢鳙,从用漂和挂饵的大小就能看出.他在我的下风10米,而且已经钓了好一阵了,窝子里已经风起云涌了,不时有鲢鳙在窝子里打花,一看就是鱼群疯狂的样子.

忙询问上鱼情况,答曰:有口打不到,刚才挂住一个没拿上来.我本想搬家另觅钓点,但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现在搬家起码又需要10-20分钟.于是决定就在这个钓点将就着钓钓看.

20分种不到就有口,我这里也出现几次漂动没打到鱼.赶紧调整深度,反复寻找鲢鳙的泳层,终于在10分钟后中一条3斤左右白鲢.旁边那人依然没有上鱼,仔细看他钓几竿,漂还定在我来的时候看到的深度.一直未变.

我的窝点慢慢的有了鲢子泡,接着又中一条3斤左右花鲢.旁边那人依然没有上鱼.后来,他的一位朋友也来跟他同钓一个窝,两人一下午硬是一条没上.我这边却屡屡中钩,中钩起码有15次以上,钓上来大约十一二条,2斤以下的全放生,留了5条.

按理说他早到那么久,而且窝子里聚鱼很成功,说明饵料没问题,线组和漂都应该没问题,这么好的鱼情,怎么也得中几条啊.我的窝子做得比他晚,也没他那边星多,也不见鱼打花,反儿中了不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反复琢磨,初步判定是他在饵料状态上和找鲢鳙的泳层上出了问题。

下面我就这个典型案例简单分析一下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和泳层搜索:

饵料状态: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也是直接影响最终收获的重要因素。从这个人抛竿的频率和鱼群聚集的程度上来看,他开的饵料,雾化效果觉得达到了,但为什么就一条没钓上来呢,原因很清楚,正是因为他的饵料雾化快,在鱼群聚集过来之后,又没及时调整饵料的持钩性,饵料一到水面迅速雾化,到漂到位,鱼还没来得及吞饵,他的饵料就已经溶散脱落殆尽,一看饵料化完了,他不得不起竿换饵继续下一竿,这样周循环往复,鱼是聚集了不少,而且多到冲到水面抢食打花的地步。这种情况,出现复杂漂象不中鱼,偶尔挂鱼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而我那边呢,情况就比他简单多了,有口之后,迅速调整饵料状态,大大加强了饵料的附钩性,延长饵料的待空时间,鱼虽然没聚那么多,但吃口比较沉稳,所以鱼获反而更好。

浮钓鲢鳙的饵料状态,应该开得软硬适度,开好后不要打成团,以便挂钩的时候随时调整饵料状态。挂钩做窝时,轻捏饵团上钩,轻轻丢到钓点,20秒左右化完比较好,一旦鲢鳙进窝,要及时调整饵料状态,挂钩的时候捏紧饵团,增强饵料的附钩性,延长待空时间,一般保持饵料1-2分钟左右雾化完为好,这个时候因饵料状态改变,雾化减弱,可能导致聚鱼引鱼力度不够,可以用手抛饵团到钓点的办法弥补,手抛饵团的状态要散,雾化要好,一般钓三四竿手抛一颗饵料。

泳层搜索:在浮钓鲢鳙的时候,泳层的搜索特别重要。那天我旁边这个钓友,始终钓一个深度,没有针对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钓棚深度,其实因为他的饵料雾化快,鲢鳙已经到他的钩子上方的水层活动,他看见的口大都是鱼蹭线,或者鱼鳍碰划到线,提竿屡屡不中,这样的次数多了,他也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鱼吃饵,根本没搞清楚导致怪异漂象的原因。而我那边是从上往下逐次搜索鱼层,相当与把饵料送到鱼嘴边上了,所以收获可观。

泳层的判断比较复杂,也是浮钓鲢鳙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是根据漂象反映的情况和星的分布情况以及起竿效果做综合判断。有气泡冒起,说明与进窝了,有的时候鱼进窝了也不一定有气泡,出现气泡的原因,大都是因为鲢鳙改变泳层导致的,气泡冒起,是鱼下沉的信号。如果发现漂晃动,一般上鱼蹭线,说明鱼在钩子上方。如果出现漂无力的幅度较大下滑,提竿不中,或挂鱼现象,也说明鱼在钩子上方。有零散大气泡冒起,不见口,说明鱼在中下层,鳙鱼的可能性大。有细散阵阵气泡冒起,如果不见口,也说明鱼在下方,而且白鲢的可能性大。最难判断的是顿口不中鱼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复杂,有可能是因为大参条造成,也可能是因为鱼撞线,还有可能是鱼在钩子下面距离比较远,吸水时钩没进嘴信号就已经出现,还有可能是饵料太大。遇到这种漂象,我一般是先往下找5-10公分,如果中鱼,说明判断正确,如果还是同样的口不中,继续往下找,直到中鱼或者漂象出现别的变化。如果在往下找的过程中出现口消失或者挂鱼或者漂晃动,说明我们的第一判断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要及时调整,大幅度下拉浮漂,往上面找鱼层。另外,适当调整铅重量,减小饵团大小也是应付这种现象的一种尝试,有时候也会起到很好效果。

总之,浮钓鲢鳙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名堂还很多,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饵料状态和泳层的判断是具体施钓中两个相当关键的环节。钓的时候多留心观察、多分析总结原因、多作有针对性的调整,总会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个人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不当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