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星的形成与鱼的种类、大小识别

2021-05-26

鱼群在水体活动必然会张开嘴巴进食,而这一动作就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而冒出水面,形成一种粘性的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我们所谓的鱼星,也就是鱼泡,而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鱼的大小以及种类,学会识别鱼星是对钓鱼极其有帮助的。但是往往就连一些钓鱼的好手都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鱼星,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怎么通过鱼星来识别水下鱼种及大小。

首先具体的讲讲鱼星的形成过程,我们都是知道的,鱼类的呼吸作用,并不是通过鼻子和肺(鲸鱼是个例外的),而是通过口腔不断去吸水。当水流经过鳃孔排出的时候,由鱼鳃中的毛细血管与溶在水中的氧气进行碳和氧的交换而进行的。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鱼星的形成是与鱼的呼吸毫无关系的。然后,我们需要知道,当鱼发现食物并且准备觅食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就必须先把鱼鳃关闭,然后再张开最,这个时候自然口腔中就会含有碳的气体了。而这种气体是轻于水的,自然就会从口中吐出形成一个个形状不同的小气泡,慢悠悠的浮出水面。这就是鱼星形成的整个过程。

当鱼群比较集中的时候,它们会互相争夺食物,抢食的速度也会加快,自然也就会像开锅的米粥一样气泡停不下来。这是进你的塘窝中觅食的鱼类会特别多,其中甚至包括龟、鳖、虾、蟹。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种类泛出的鱼星都是有一定的特征的,而当你钓鱼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很自然的通过鱼星就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而且就连大小你都能基本判断出来。

接下来就该给大家总结下,常见的鱼种都是什么样的鱼星了。

1、鲫鱼

泡稍微有点不均匀,有大有小,但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常单泡或者双泡存在,也就是它每次只会吐出一个大一个小的泡,不会一连串的吐出。

2、罗非

罗非鱼的泡就比较的密而且通常都是比较的小,这里也可以用泡的连不连串判断出罗非的大小,大的罗非泡成串,而小罗非基本是不成串的,而且数量会很多,片状比较明显。

3、鲤鱼

鲤鱼一般就是七八个小的如同黄豆大小一样的,大的有小葡萄那么大,而且泡的大小也比较的均匀,就像水烧开了的时候的碎泡。

4、草鱼

通常是单个或者双个甚至有时也有5、6个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并拢在一起上浮,气泡的大小如同枣子那么大,不会成串的。

5、鲮鱼

泡泡小而且密,不会成串,多数是一小片的杂乱无章的浮出。

6、青鱼

泡泡密而且小,就像小珍珠一样的,数量比较多,同时比较碎。

7、鳊鱼

气泡比较的小,范围也比较的小,是陆续的上浮,比较分散的不够集中。

8、鳝鱼

泡泡的个体如同红豆那么大,三四个的出现不等。

9、鲶鱼

这个和鲤鱼的泡泡差不多。

10、甲鱼

泡泡成带状的,中心大一些,边缘小一些,缓缓的移动。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浅谈钓鱼鱼漂与真实鱼讯的识别


对于传统钓转型学悬坠钓的人来说,一开始都不习惯钓鲫鱼时鱼漂有力一扽的鱼讯,而是希望鱼漂能出现抬升的动作。直接学习悬坠钓且视力又好的年轻人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一条黑格目线的细微鱼讯。在他们的眼里,每一次的下扽鱼讯都有中鱼的希望。而高手们不管抬漂还是下扽,则是先找出鱼讯的真实性后,再定扬竿与否。如何判断鱼讯的真假,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虚假信号减少,中鱼率得以提高,这就不是每个钓手都能轻松做到的。

第一次在大风有水流的钓点垂钓,钓迟钝是必然的做法。没有下扽只有上浮鱼讯应理解为鱼吃饵第一阶段的小信号被风浪和弯曲的主线掩盖了,只有鱼儿吞钩后抬升吃口也变得很轻,下扽不会超过1目,而上浮鱼讯是鱼衔饵抬升的结果,幅度仍大,不受水温降低的影响。用最新的流行语就是:钓口动漂鱼讯幅度小,钓体动漂鱼讯幅度大。鱼漂调高钓低后,使口动漂讯增大,对提高上钩率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醒了钓者,同一支鱼漂,在鱼情适合时,有时可以同时调来有效抬漂和下扽鱼讯。

有一次钓大鲫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低档鱼漂在初学者手里钓得很好,而高档鱼漂在悬坠钓老手手里反而钓得十分窝囊。我的左邻是一位从未使用过立漂的初学者,鱼漂是我的一支自配的软尾漂,半水调平水钓2目。上午两小时竟连钓15尾大鲫,鱼讯全是抬漂,使全体同行者包括他自己都深感意外。右邻位是悬坠老将,用高档鱼漂也调高钓低,空竿率却很高,脱钩跑鱼也较多。同样是稳稳升2目的漂讯,新手是100%中鱼,老将却是90%不中鱼。真使人有点莫明其妙、搞不懂的感觉。

不过事后分析,这次的奇怪现象却是一个涉及人、漂、鱼这三者互相关联的问题。在这种底部有厚烂泥,大鲫咬钩又十分小心谨慎的情况下,高档轻盈的鱼漂常常被鱼游动的水流抬升几目;鱼身碰线,又使鱼漂大幅下沉,从而造成虚假鱼讯,所以老将也难有收获。而低档软尖子鱼漂由于钓组子线相对松驰,虚假鱼讯不会在漂尖上反映出来。虽钓迟钝,饵又不会深陷烂泥中。鱼儿一旦吃食抬头,易上浮的软尾即能抬升。所以鱼讯虽少了些,但中钩率却很高,即使新手也能把握时机扬竿中鱼。

综合二人用漂的效果是:新手调低钓高,放弃钓口动漂,专钓体动漂,鱼讯不多,中钩率高;老手同样调高钓低,但因鱼漂浮力小、太灵敏,虚假信号混在鱼讯中,钓大鲫的效果差。

钓鱼人常说:鱼漂是钓鱼人的眼晴,但这个眼睛并不能区分真和假。鱼漂是一端连着千变万化的鱼情,另一端是系着钓鱼人的纽带。钓手通过大脑分析判断各种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取真。或者调整眼睛,使其得到的都是真实信号。如果真正做到器适鱼、技为我,也许高手大师的称誉已经离钓鱼人不远了。

钩大小与跑鱼的关系分析


很多人都认为小钩容易跑鱼,包括许多老钓手都这么认为。而我十几年的体会是大钩大饵才容易跑鱼。

当我钓鱼老跑鱼时,就会换更小的钩,而不是象许多老钓手那样换上更大的钩。换上更小的钩以后,跑鱼现象立即得到遏止甚至完全消失,信号变多、变大、变实,中鱼率与上鱼率都能提高。除了鱼吃口凶并且鱼群乱口时迫不得已换大钩塞满鱼嘴逮死口,我是不会换大钩钓鱼的。跑不跑鱼,关键是看鱼是否吃得深。大钩重且大,鱼吃口刁滑时不容易深入鱼嘴,提竿后钩子来不及翻转刺牢或者是根本无法刺中鱼唇内部,这样才容易跑鱼。鱼只要吃得深,多小的钩都不容易跑鱼。

我甚至用0.5的鲇钩,可以钓虾的那种,连连钓上2斤多的鲤鱼。在赌塘多数人光头时,鱼太滑,不用极小的钩是很难拼出成绩的。我搓干散的料铺在水底一片,鲤鱼过来很快就会把极小的钩随饵料一起喝进嘴里。鲤鱼的嘴圆阔,极小的钩都还能钩牢,其它鱼就更不在话下了。

一般夏天我不使用超过伊势尼1号大小的钩,冬天不使用超过伊豆1号大小的钩,数斤的大头、鲤鱼或者是孟加拉鯪照杀。是否担心钩子被拉开呢?1.2号的子线能拉开伊豆1号钩吗?拉不开的,而我几乎从不使用超过1号的子线。过份追求细线小钩那是变态,过份担心而一味使用粗线大钩是愚昧,合适就好。跑鱼就换更小更轻的钩,慢鱼空竿也换小钩,乱口空竿才换大钩。

鱼类的鱼星特点与垂钓关系


钓鱼人钓鱼时都会留意到一样东西,就是水面上有大小不等的水泡泛起。这是鱼类在呼吸、游动、觅食、逃跑或触动水底泥沙等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水泡,它也可以被称作为气泡。这些气泡,便是鱼星。

一、鱼星在垂钓中的作用

从气泡中可以通过鱼星的形状较为直观的发现,鱼类的品种、大小、密度的高低及鱼类的游动方向。在水体较为平静时,当看到某处水体颜色与临近水体颜色形成反差,水体颜色中呈现较黑并出现大小不等成团成片,不易消散的气泡;说明水体上层浮动鲢鱼、鳙鱼,其范围越大鱼的聚集量越高,水体颜色最深处便是鲢、鳙鱼活动中心区。

鱼星又称作鱼讯,是鱼类在活动中产生的上升水泡。这种气泡是鱼在张开口腔摄食时,所形成的一种冒出水面含碳的粘性气泡。当鱼类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状况下,首先会把鳃盖关闭,然后再张开口腔,此时口腔内已形成含碳气体。这种气体上升后浮出水面不久会破裂。

发现鱼星出现说明该处有鱼的存在,鱼星多说明鱼也会多,通过对鱼星的识别可判断出鱼的种类及觅食状况。鲫鱼的鱼星,在觅食品尝界段会发出,星星点点、大小相同在原地小范围,气泡会慢速许许上升。当受到惊吓逃走时,气泡会突然产生移动,改变成大小不齐整气泡。

二、不同鱼种的渔汛

鲤鱼喜欢栖息在水底有淤泥水域,在拱动水底污泥寻食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大小不均的密集水泡同时上浮;出现在水面呈现出成片状态,同时伴有浊水,其鱼星细密并连成串状缓慢移动。当受到惊吓逃走时,气泡会迅速冲出到水面。

草鱼来临水面首先出现几个大的气泡而后有几个较小气泡会陆续浮出水面并呈现出片状泡沫状态。当受到惊吓逃走时,气泡会直接冲出水面,并会出现明显波纹。

淡水鱼种类繁多,在垂钓中比较常见鱼类,其鱼星的浮现会有所差异。

青鱼:鱼星中除有小碎星外,气泡位置变换没有规律,会有数个较大的气泡,拌随植物碎屑浮起一般泛起后随即消失。

鳊鱼:气泡小而且分散,个体如同黄豆大小,无规律陆陆续续浮出水面。

乌鱼:又称黑鱼气泡小而切密集,上升速度很快,呈条形状上升到水面后会很快消失。

鲶鱼:气泡浮出水面仍呈现条形状,又细又密,同时气泡在不断地移动。

甲鱼:在水底爬行时会产生,二条密集成双气泡,其大小不等并在缓慢地移动。

黄鳝:它的气泡只有在头部伸出水面后呼吸时产生的,每个气泡个体如同豌豆大小,其数量只有数个。

三、区分鱼星与沼气

在江河湖库水体中,还常常会见到有许多沼气泡浮出水面,容易同鱼星相互混淆。鱼星和沼气泡是二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气泡,沼气泡大多出现在天气炎热的夏季。

在水底有淤泥的水域,水下物质在遇高温时极易腐烂而会发酵,产生大量的水泡浮出水面。

其气泡特征:散乱无规律可寻并到处出现,大小不等、出水后会很快破裂;

其位置不变固定在同一地点,而鱼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即会立刻消失。鱼类在天热时期的活动量大,需要吸入大量氧气自然排出的气泡增多。进入寒冷冬季鱼类很少游动,新陈代谢变得缓慢,气泡除冰中可见,在水上难以再寻找到气泡的踪影。

鱼星与地星的辨识及施钓五要素


鱼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水面上看到气泡。当鱼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张开嘴,此时口腔内形成含碳气体。这种气体轻于水,会悠悠浮上水面而破灭。鱼群越集中,争食诱饵的现象愈激烈,摄食速度愈快,鱼泛星的现象也就愈盛,而不同的鱼类和水里的动物,包括龟、鳖、虾、蟹,都能泛出代表它们特征的鱼星上来。根据这些特征,就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

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

在自然水体中,还常常会看到有许多地星冒上水面。没有经验的钓者,往往会把地星与鱼星相混淆,造成失误。地星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流水中也有),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遇到空气即逝,此即是地星。

地星有两个特征:一为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一;二为固定,即在同一地点。 地星与鱼星的区别在于鱼星集中,具有个性特征,而地星散乱细碎,垂钓者要加以注意。

鱼星的种类和辨识:

1. 鲤鱼:鱼星细密,有大有小,成团出现,在水面成片或带状,伴有浊水,移动缓慢

2. 鲫鱼:小而少,大小接近,三三两两,大多数是单个的,位置不固定

3. 鳊鱼:小且分散,黄豆大小,东一个西一个,陆陆续续冒出

4. 草鱼:较大,成串冒出,大小夹杂,比鲫鱼的大而多,但不及鲤鱼多而成团,有时也有单个或成双

5. 青鱼:位置变换没有规律,鱼星中除有小碎星外,总有数个大泡搀杂植物碎屑同时浮起,一般泛起一两片后就消失了

6. 乌鱼:小而密,上升快,长条形,消失较快

7. 鲶鱼:条状,细细密密,又细又多,不断移动

8. 黄鳝:它的鱼星是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的,每个如豌豆大小,3-5个不等

9. 甲鱼:是其在水底爬行产生的,密集,成双行带状或圈状,大小不等,移动缓慢

10. 翘嘴巴:单个小泡,绿豆大小

11. 鲢鳙:与鲤鱼相近,但是大小泡更加不均匀,数量更多成团成片,不易消散

12. 泥鳅:细密,成串上升,泡沫状

地星:水底淤泥中的沼气,大小不等,但是和鱼星相比:破裂快,位置固定,不移动,受到外界干扰,鱼星会停止,地星不会,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无鱼可钓。

追鱼星施钓五要素:

一、要看

一看气泡上浮的特点,鉴别鱼星的真伪。观察气泡时,必须把鱼星与地星加以区别。鱼星上浮的表现特点是气泡大小不等,浮现水面破裂慢,泡源位置不固定,时有方向性位移,闻声而停;地星是塘底腐殖质受热发酵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沼气泡,其特点是气泡大小相近,

通常成串冒出水面,表现形态单一,持续时间长,浮现水面即逝,泡源位置固定,不受外界干扰。

二看气泡上浮的表现形态,分辨水下鱼的种类、大小和密度。鱼的品种不同,鱼星上浮的表现形态不尽相同。比如鲤鱼的鱼星,通常在无风无浪时,水面浮现出呈圆形泡团,气泡大小不等,时而原地泛起,时而缓缓向前移动;单个气泡越大、气泡团直径越大,鱼体越大;鱼星浮现面积大,乃至形成气泡群,说明水下鱼越集中。垂钓者如能分清了水下鱼的品种、大小和密度,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鱼钩的大小、钓线的粗细、钓饵的类型和大小等。

二、要快

追鱼星施钓必须以快取胜。因为鱼星常常时隐时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有时一现即逝。这对垂钓者来说,追星施必须操作迅速。一是选择接近鱼星的钓位要快;二是操竿的动作要快。不论是长竿短线还是齐竿线,都要事先有准备,一旦发现鱼星,就可以迅速出击,不失时机地获取对象鱼。一般来说,在追鱼星施钓中,长竿短线递饵比扬竿式抛饵的钓效相对好一些。

三、要轻

鱼是通过内耳及其侧线的交互作用,感觉水体中高低频振动声波,辨别声源方向。声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招引鱼觅食,当声波超出一定范围,将迫使鱼逃逸,以躲避敌害。因此,鱼的警惕性很高,对声音异常敏感,稍有惊动,就会向深水逃窜。根据鱼的这一习性,在追鱼星施钓时,就要求垂钓者,始终坚持以静为主,每个操作环节的动作都要轻。首先是接近钓位的动作要轻,切忌以沉重的脚步慌忙到位。再就是投递钓饵的动作要轻,严防钓饵、铅坠、竿尖击打水面。

四、要准

由于鱼星泛起的持续时间较短,欲从速上鱼,就要求钓饵落点准。准,对于长竿短线式递饵施钓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扬竿式抛饵施钓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操作,如果钓饵一次落点不准,势必多次反复抛投钓饵,这就很有可能使水下鱼闻声而逃,贻误良机。因此,追鱼星施钓钓饵落点一定要讲究准确性,力求一次成功。钓饵落点准,还要及时把握鱼星的移动方向,也就是抓住鱼在水下觅食时向前游动的方向,判明鱼头所处位置,及时、准确地将钓饵施向鱼头的前向,以提高钓效。就鲤鱼水下觅食来说,在平静水面,鱼星成团状向前移位时,垂钓者直觉明显,准确施饵较容易些。而在二、三级风天气,鲤鱼的鱼星一般是持续性单泡出现,并有位移方向。因此,垂钓者在有风力干扰、而鱼星浮现又不很明显的情况下,必须敏锐地察觉水下鱼的游动方向,若能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钓饵落点,恰当选配饵料,时值夏秋季,其钓效是尤为明显的。

五、要引逗

鱼具有敏锐的运动视觉能力,在光线暗淡、水体混浊的水下,能机警地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运动,甚至是微小的动作,以满足觅食和逃避敌害的需要。垂钓中时有发现,在钓饵尚未沉落塘底时,鱼则半路抢食上钩,说明鱼的运动视觉起作用。因此,追鱼星施钓时,还要注意视情引逗,招引鱼的运动视觉,提高钓效。有时在鱼星密集、钓点准确、钓饵又对路的情况下,往往浮漂较长时间毫无反应,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钓饵嵌入塘底乱石间、杂草缝、凹坑处、淤泥中,致使钓饵自然隐蔽,可能不易被鱼发现;二是由于气温、水温、气压等外界因素影响,可能鱼的觅食需求一时减弱。对此,垂钓者可采取间歇性提竿引逗的方法,上下轻微地提动钓饵,也可以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缓慢地拖动钓饵,促其动感,以引起鱼对移动目标的注意力和诱惑力,唤起鱼的吞食欲望,从而达到提高钓效的目的。

看图识别淡水鱼种类大全


一、鱼类常识

1、几种常见淡水鱼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活动水层及食性。

A 白鲦,分布极广,江河湖库各大水系都有它的行踪。活动于水的中上层,体形不大,但性情凶悍,属杂食性鱼种,我国东南部区域是它活动的主要水域,也是钓取的主流地区。

B 赤眼鳟,又称红眼晴鱼,鳟科亚属。南北两方都有它的身影,爱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息,在江河湖库的中下层游戈,杂食性鱼类,温暖的水域是钓获它的主要区域。

C 黄尾鲴,因其尾鳍为黄色,故而得名黄尾。我国南北皆有分布,喜在江、湖、溪库中生息,适应温冷水体,在水的中下层活动。食性杂,在我国的东南部,洞庭湖、山海关以西的广大水域均可垂钓。

D 团头鲂,活跃于江淮、长江、长江支流、湖库水质较好的水域中,活动在水的下层,喜温水,属草食性鱼类,湖南、湖北各水域都能寻其行踪,也为当地钓友提供了获鱼的便利。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讲的就是它。

E 鳢,称马鳢,又叫黑鱼,分布较广,河江湖塘,沟渠湾汊,水泡子,草塘子,都是它活动的区域。它常隐藏在水的底层,不失时机地偷袭来犯者。性情凶悍,食肉性鱼种。福建、云南、江西、广东、浙江、台湾、东南亚等地都属于它的栖身之地,它有十几个品种的同类,搏击此鱼,十分刺激。

F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福寿鱼,吴郭鱼。外来物种,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已遍布南方各大水域,喜温水,全水层都有它的影子,超强的繁殖力,属杂食性鱼类,江河湖库溪塘均可钓获。

G 鲮鱼,南方各大水域皆有,在水下层活动,喜温水,性杂食,华东、华南、西南水域均为它的活动范围。此鱼中钩后力大无比,钓起来手感特爽。

H 鲻鱼,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台湾一带沿海皆为鲻鱼活动水域,多在水的中下层活动,喜温水,多以藻类、屑碎、残渣、同类尸体为食,属杂食性鱼类。喜爱游弋在咸淡水交会处,在我国东南沿海放养池塘、水库均可钓获。

Z 鳡鱼,我国中南部水域是它存在的水系。栖息于水的中下层,觅食时常在水的中上层活动,肉食性鱼类,喜温水。性情凶猛异常,有百鱼首恶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水中霸王。

M 鳜鱼,我国的华东华南广大区域是它的生息繁衍之地,常活动于水的下层,喜温水,趋光,肉食性鱼类,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都有它的影子,此鱼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如做城臭鳜鱼,那可是味折四坐、令人垂涎三尺,以上地域江河湖汊、沟壑库渠均为获点。

K 鳊鱼,酷似团头鲂,南北分布,江河湖塘库溪是它活动的水域,它在水的中下层游弋,喜温水,杂食性,荤素不拒,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

L 鲌,又称翘嘴,在国内各水域均有分布,喜温性水体,爱在流动的水体中捕食生存,江河或大的湖泊都是它的栖身之地,食性较杂,荤素不拒,有翘嘴的水域均可钓取。

N 鲶鱼,在我国有较广分布,活动在水的下层,华中、华南、华东大部区域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喜温冷水系,肉食性鱼类,喜食腐,性凶猛,劲十足,华东华南居多,台湾、东南亚国家均有分布。

P 鲫鱼,分布大江南北,属杂食性,性温和,喜温冷水系,活动在水的中下层区域,适应性强,有水的地方,就有鲫鱼的踪影。

Q 鲤鱼,分布极广,湖库、江河、坑渠、塘溪、处处可见,喜温冷、性杂食,胆小易惊,即属淡水最聪明的鱼类,又属十大淡水名鱼之列,而且独占两种(黄河红鲤、滇池大头鲤)。

R 草鱼,国内水域均有分布,活动于水的中下层,草食性鱼类,关于草鱼的食性,近年来倍受争议,在此不予多论喜温水,全国各地水域都能钓获。

S 鲢、鳙鱼,我国东西南北广为分布,不论春暖花开的南国,还是冰封大地的北国,江河湖库都是它们活动的区域,喜温水,滤食浮游生物和植物,属滤食性鱼类,是我国的经济鱼种之一,也是大众餐桌上的美味。

T 青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很广,在水的下层活动觅食,多以贝类、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食,但对谷物类食物也情有独钟。喜温冷水体,多出没于江南以南的广阔平原地区和江河中,现在的湖库也有大量养殖。搏击巨青是钓手一生的莫大幸事。

2、鱼体各部位名称

3、鱼体测量法

鱼类的摄食和停食温度,识别鱼的动向


一、摄停食温度

摄食温度:432℃、532℃、1132℃、1132℃、1132℃、1032℃、1535℃最佳摄食温度1525℃ 1525℃ 2028℃ 2028℃ 2028℃ 1530℃ 2230℃。

停食温度:4℃以下、5℃以下、11℃左右、11℃左右、11℃左右、8℃左右、14℃左右。

从上表可以看出,鲫鱼耐低温,鲢鱼喜高温,不同鱼种适应水温的能力不同,各自都有最佳摄食温度和低温下的停食温度。鱼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哪儿水温适合它的需要,它就会游向哪儿(即适温游动),而不会长期局限在某一个位置上。

因此,我们垂钓也要随着鱼适温而动,尽量使饵钩的落点和鱼儿的适温游向相吻合,才能获得较好的垂钓效果。就淡水鱼中的温水性鱼类而言,伴随着它们适温动向的垂钓时间应该是:

1、初春水温较低时,以太阳照到水面后的916时为好,底钓水深宜12米,午间鱼儿上浮时,也可酌情浮钓。

2、46月是一年中的黄金钓季,此时气温宜人,水温鱼跃,各种鱼胃口大开,应只争朝夕,全天垂钓。

3、夏季和初秋的白天,气温常在30℃以上,除了漂鲢子外,以钓深钓阴为佳,抓住金早晨,银黄昏和皎洁的月夜出钓,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遇阴雨或突然降温,鱼儿可能从下层转移到比较凉爽的上层活动,适时调整深度和钓法,效果会更好。

4、910月是一年中的又一个黄金钓季,抓住秋高气爽的有利时机全日垂钓,很可能心想事成。

5、晚秋时节,随着日照时间减少和寒流入境,气温水温一天比一天低,鱼儿上钩率下降。此时垂钓与早春有些相似,但鱼儿经过夏秋育肥后,已不像刚复苏时腹空,进食不够积极,饵料的香甜腥味浓一点,才能更好地聚鱼上钩。

6、立冬后,在晴天和温度偏高的日子里,钓阳岸23米深的水边,仍有耐低温的鲫鲤上钩;但冬至后气温水温进一步下降,除鱼塘和个别得天独厚的水体外,自然水域中的鱼大都进入冬眠和半冬眠状态,除非饵钩甩到它的嘴边,基本上无鱼问津。

以上六点,均指正常晴天、多云天、阴而不闷天和小雨霏微天而言,若遇中到大雨,五级以上大风、低气压、骤冷骤热和严重的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时,则要区别对待,一般不出钓为好。

二、趋氧

鱼儿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水中的氧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体外的空气中。当氧足时鱼儿食欲旺盛,吃得多,长得也快;缺氧时相反,轻则呼吸困难,身体不适,不思食欲,重则出现神经麻痹,身体失去平衡,甚至浮头、泛塘,以致大批死亡。正因如此,鱼儿趋氧的动向和适温一样,哪里含氧量高,它们就会向哪里游动。适应鱼儿的趋氧动向,我们垂钓时也选择有利的时机和钓场钓位,采取灵活多变的办法,才能尽量减少缺氧给垂钓带来的负面影响。

1、由于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少,当我们听到本地区在高空低压范围内,有南风暖湿气流和33℃以上高温的天气预报时;看到湿云低暗山戴帽,雾霾不散,水管出汗,鸟儿、蜻蜓低飞和雷阵雨将临时;感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或关节伤疤疼痛时,最好不要出钓,以免侥幸而去,扫兴而归。

2、由于活水流水中水温稍低,水分于上下混合较充分,可减轻缺氧程度,寻找江河流水和湖库进出水口作钓点,必然比静水和一潭死水中垂钓效果好。

3、由于风浪扩大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加速了水体上下对流搅动,使水中溶解氧增加,选择水阔浪大和顶风、侧风处下钩,当然比小水面和无风处上鱼率高。

4、由于水中溶氧量是分层的,通常上层氧足,中层次之,下层经常处于缺氧状态。在温度高或气压低时,浮钓可能好于底钓,尤其是夏天阴雨和突然降温时,鱼儿可能向比较凉爽、溶氧量多的上层转移,此时浮钓优于底钓。

5、由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白天将水草、藻类的空隙和附近作钓点,比光水面垂钓效果好(但夜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后相反)。

6、由于肥水中往往有残余植物、饵料、粪便、杂质,透明底低,并且鱼的密度大,鱼和浮游动物争氧,天气热、气压不正常时,可钓瘦水不可钓肥水。

三、觅食

在适温和富氧的前提下,鱼儿生理机能正常,新陈代谢加快,主要动向就是到处找食吃,满足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其特点和方式是:

1、不同鱼种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居游在不同的水层觅食,如鲫、鲤常居下层,草、鲂常居中层,鲢、鳙常居上层等。但条件变化时也有例外情况,鲫鱼可能到上层觅食,鲢鱼可能在下层吞钩。

2、鱼儿觅食的类型有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多种,它们摄食既受其祖先留下的遗传性的影响,也受长期偏食某种食物的习惯性和地域性的影响,还受环境和季节的制约,在饵钩面前常常表现食不对口不吞咽。

3、鱼儿除了在栖息场所和回游途中摄食外,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的倾向特别明显,即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由暗变明或由明变暗的光照转化期间,多数淡水鱼会游到岸边进早餐和进晚餐,此时正是垂钓的有利时段。

4、鱼儿游动与觅食,有生命在于运动的含义,也有珍惜自己体能的反应。饥不择食时,可能拼命追逐、获取食物,反之,可能对食物漫不经心、视而不见。它不会为了一点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而作活动量过大的游动,否则,所消耗的能量不能从获取的食物中得到补偿,收支不平衡,就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成长。

5、多数鱼类的嗅觉灵敏,味觉分辨力强,视觉较差,对香、甜、酸、臭、腥味反应敏感。白、黄、黑、粉红等颜色在水中显而易见。它们通常用嗅觉探测食物源,用视觉确定具体目标,用触须和味觉器官品尝食物滋味,然后才决定取舍。根据上述情况和特点,我们施钓时,应把饵钩投向鱼儿适温、趋氧、觅食的游动路线和栖息场所,要在选位、用饵上多下功夫,选择有利窝点,投入色味俱佳的饵食,准确地掌握提竿时机,才能钓有所获。

四、繁殖

延续后代,保持自己的物种是一切动物的本能,鱼儿也不例外。多数淡水鱼中的温水性鱼类是冬天孕育,春天产卵。如鲫鱼、鲤鱼在45月份的1825℃产卵,鳊鱼在56月产卵,鲶鱼、黑鱼在57月产卵。产卵中鱼儿无心摄食,产卵后腹空,需补充养分,食欲很旺盛。有的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常在卵和小鱼旁边活动,捕食小动物与别的鱼类,很容易钓获。只要我们抓住时机,看准目标,针对不同鱼种用饵,在产窝或附近水域下钩,一定能得到较好的收获。

五、避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鱼类属于弱者,经常被人类和其他凶猛动物所猎取或捕食。面对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严酷现实,鱼类养成了喜静怕扰、愿隐不露、求安避敌的本能和习性。在遇到药炸、电打、网捕和大的声响、震动以及暴风骤雨、冰雹袭击时,为逃避敌害,其动向往往是游到自以为安全的深潭、沟底、洞穴、石崖、水草、木桩、树丛中躲藏。因此,在原来的钓位被破坏,无鱼问津时,把钓点转移到上述部位,很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鱼的年龄大小如何判断?观察鱼的鳞片


当我们钓上鱼经常会议论,这条鱼有几年?这只是一种粗劣估算。其实看看鱼体上的鳞片,便可知道鱼的年龄。

生物依赖一定的生活条件而生存,环境的变化必将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也必然在生物体上留下印迹。树木的年轮是人们熟知的自然印迹,它一年增加一圈,持续不断地增长着,直到树木枯萎为止。在动物中,也有这样记载年龄的年轮,像马的牙齿,龟鳖的甲背,但这都是一些特殊的年轮。

鱼类同样会产生年轮,大多数的鱼类在生命开始的第一年,全身就长满了细小的鳞片。鳞片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薄片构成,好像一个截去了尖顶的圆锥一样,中间厚,边上薄,最上面一层最小,但是最老;最下面一层最大,但是最年轻。

春夏时节,鱼类的食饵丰富,水温较高,正是生长旺季,鱼类长得快,鳞片也随之长得快,产生很亮很宽的同心圈,圈与圈之间的距离远,称之为夏轮。进入秋冬后水温开始下降,鱼类觅食活动减少,生长速度变得缓慢。鳞片的生长也随之缓慢起来,从而产生很暗很窄的同心圈,圈与圈之间的距离近,称之为冬轮。这一宽一窄,就代表了一夏一冬。

等到翌年鱼类的宽带重新出现时,窄带与宽带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分界线。这就是鱼的年轮。

其实我们可以从鱼体取一片完整的鱼鳞,如在野外用水洗净用肉眼直接观察。数出暗带有多少圈后、再加1即测出鱼的年龄。

如在家中用稀碱水洗去鳞片上的粘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夹在二玻璃片中,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则更为精确。有的鱼类身上没长有鳞片,鱼类年龄的辨别是利用鱼的脊椎、鳃盖、耳石等等作为观察的材料。

虚假漂相的形成原因与适合提竿刺鱼的漂相


漂相是决定我们垂钓者是否提竿刺鱼的关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接收到漂相后去提竿刺鱼反而什么都没有,出现了空竿的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垂钓的时候也是屡见不鲜的。

因为我们在垂钓的时候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很多的情况下浮漂产生的漂相也会是一些的虚假漂相。

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为了我们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的时候能有个好的垂钓效果,大家就要学会分辨真正的鱼儿上钩的漂相和一些其它原因造成的假的漂相。

所以,垂钓爱好者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好好的观察漂相。

今天呢,小编就具体的跟大家讲一讲造成虚假漂相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在遇到什么样的漂相的时候需要我们及时的提竿刺鱼。

第一、造成虚假漂相的原因

经常垂钓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造成我们出现虚假漂相的原因无非就三种,一种是我们垂钓线组的搭配问题,一种是我们浮漂的调漂问题,还有一种就是我们使用的饵料的问题。下面,就一一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三种情况。

首先我们所说的垂钓线组的问题并不是单单的指垂钓的主线和子线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我们的钓组,比如铅坠、钓钩等在钓线上搭配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造成的虚假漂相就需要垂钓者调整自己的钓组来改善了。

其次,就是浮漂的调漂问题了。

造成虚假漂相的多数原因是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将浮漂调的太灵了,所以,水下的任何风吹草动就会显现在浮漂上了。

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总会有小杂鱼闹钩的现象,浮漂太灵,小杂鱼们一有动作就会有漂相,垂钓者提竿往往没有任何收获。

遇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建议垂钓者们调钝,只是希望垂钓者们根据具体的水情、鱼情来调整浮漂。

最后就是饵料的问题了。

饵料使用不当造成的虚假漂相多跟饵料的味型没有关系,通常都是饵料的状态问题,所以垂钓爱好者们在使用饵料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第二、适合提竿刺鱼的漂相

当我们抛竿入水开始垂钓的时候就要仔细观察浮漂的状态了,通常情况下适合我们提竿刺鱼的漂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刚刚抛竿浮漂还会处于一个正确的状态就开始频频活动,这多是我们的饵料在水域的中上层就被鱼儿们咬食了,不要疑惑,赶紧提竿刺鱼才是关键。

第二种是我们下钩垂钓时浮漂一直以平躺的姿势存在水面上,这多半是我们的饵料在半路被鱼儿吃了,这也是提竿的信号。

第三种是浮漂按照情形处于下沉的状态,但还未到达指定的地方漂尾就开始摆动,这也是提示我们要提竿的。

第四种就是浮漂稳定的存在水面上,但突然开始上升然后又下降,遇到这样的漂相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在浮漂下降的时候抓住机会提竿刺鱼。

鱼星


鱼星,也叫水泡。一些水面上的水泡是从鱼鳃里形成的逐渐上升到水面的有黏性的气泡,从这些水泡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钓鱼人垂钓是大有裨益的。

鱼星简介

鱼星,即是从鱼儿鳃里形成上升到水面的黏性水泡。通过观察鱼星可以了解到鱼类在水下的摄食情况,并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

在水中,也有误导钓鱼人的地星冒上水面,地星即为沼气,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没有经验的钓者很容易把地星跟鱼星混淆,造成失误。

鱼星的种类

1.鲤鱼:鱼星细密,有大有小,成团出现,在水面成片或带状,伴有浊水,移动缓慢;

2.鲫鱼:小而少,大小接近,三三两两,大多数是单个的,位置不固定3.鳊鱼:小且分散,黄豆大小,东一个西一个,陆陆续续冒出;

4.草鱼:较大,成串冒出,大小夹杂,比鲫鱼的大而多,但不及鲤鱼多而成团,有时也有单个或成双;

5.青鱼:位置变换没有规律,鱼星中除有小碎星外,总有数个大泡搀杂植物碎屑同时浮起,一般泛起一两片后就消失了;

6.乌鱼:小而密,上升快,长条形,消失较快;

7.鲶鱼:条状,细细密密,又细又多,不断移动;

8.黄鳝:它的鱼星是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的,每个如豌豆大小,3-5个不等;

9.甲鱼:是其在水底爬行产生的,密集,成双行带状或圈状,大小不等,移动缓慢;

10.翘嘴巴:单个小泡,绿豆大小;

11.鲢鳙:与鲤鱼相近,但是大小泡更加不均匀,数量更多成团成片,不易消散;

12.泥鳅:细密,成串上升,泡沫状。

怎样追鱼星施钓

要看

一看气泡上浮的特点,鉴别鱼星的真伪。观察气泡时,必须把鱼星与地星加以区别。鱼星上浮的表现特点是气泡大小不等,浮现水面破裂慢,泡源位置不固定,时有方向性位移,闻声而停;地星是塘底腐殖质受热发酵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沼气泡,其特点是气泡大小相近,通常成串冒出水面,表现形态单一,持续时间长,浮现水面即逝,泡源位置固定,不受外界干扰。

二看气泡上浮的表现形态,分辨水下鱼的种类、大小和密度。鱼的品种不同,鱼星上浮的表现形态不尽相同。比如鲤鱼的鱼星,通常在无风无浪时,水面浮现出呈圆形泡团,气泡大小不等,时而原地泛起,时而缓缓向前移动;单个气泡越大、气泡团直径越大,鱼体越大;鱼星浮现面积大,乃至形成气泡群,说明水下鱼越集中。垂钓者如能分清了水下鱼的品种、大小和密度,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鱼钩的大小、钓线的粗细、钓饵的类型和大小等。

要快

追鱼星施钓必须以快取胜。因为鱼星常常时隐时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有时一现即逝。这对垂钓者来说,追星施必须操作迅速。

一是选择接近鱼星的钓位要快;二是操竿的动作要快。不论是长竿短线还是齐竿线,都要事先有准备,一旦发现鱼星,就可以迅速出击,不失时机地获取对象鱼。一般来说,在追鱼星施钓中,长竿短线递饵比扬竿式抛饵的钓效相对好一些。

要轻

鱼是通过内耳及其侧线的交互作用,感觉水体中高低频振动声波,辨别声源方向。声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招引鱼觅食,当声波超出一定范围,将迫使鱼逃逸,以躲避敌害。因此,鱼的警惕性很高,对声音异常敏感,稍有惊动,就会向深水逃窜。

根据鱼的这一习性,在追鱼星施钓时,就要求垂钓者,始终坚持以静为主,每个操作环节的动作都要轻。首先是接近钓位的动作要轻,切忌以沉重的脚步慌忙到位。再就是投递钓饵的动作要轻,严防钓饵、铅坠、竿尖击打水面。

要准

由于鱼星泛起的持续时间较短,欲从速上鱼,就要求钓饵落点准。准,对于长竿短线式递饵施钓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扬竿式抛饵施钓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操作,如果钓饵一次落点不准,势必多次反复抛投钓饵,这就很有可能使水下鱼闻声而逃,贻误良机。因此,追鱼星施钓钓饵落点一定要讲究准确性,力求一次成功。

钓饵落点准,还要及时把握鱼星的移动方向,也就是抓住鱼在水下觅食时向前游动的方向,判明鱼头所处位置,及时、准确地将钓饵施向鱼头的前向,以提高钓效。就鲤鱼水下觅食来说,在平静水面,鱼星成团状向前移位时,垂钓者直觉明显,准确施饵较容易些。而在二、三级风天气,鲤鱼的鱼星一般是持续性单泡出现,并有位移方向。

因此,垂钓者在有风力干扰、而鱼星浮现又不很明显的情况下,必须敏锐地察觉水下鱼的游动方向,若能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钓饵落点,恰当选配饵料,时值夏秋季,其钓效是尤为明显的。

要引逗

鱼具有敏锐的运动视觉能力,在光线暗淡、水体混浊的水下,能机警地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运动,甚至是微小的动作,以满足觅食和逃避敌害的需要。垂钓中时有发现,在钓饵尚未沉落塘底时,鱼则半路抢食上钩,说明鱼的运动视觉起作用。

因此,追鱼星施钓时,还要注意视情引逗,招引鱼的运动视觉,提高钓效。有时在鱼星密集、钓点准确、钓饵又对路的情况下,往往浮漂较长时间毫无反应,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钓饵嵌入塘底乱石间、杂草缝、凹坑处、淤泥中,致使钓饵自然隐蔽,可能不易被鱼发现;二是由于气温、水温、气压等外界因素影响,可能鱼的觅食需求一时减弱。

对此,垂钓者可采取间歇性提竿引逗的方法,上下轻微地提动钓饵,也可以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缓慢地拖动钓饵,促其动感,以引起鱼对移动目标的注意力和诱惑力,唤起鱼的吞食欲望,从而达到提高钓效的目的。

鱼星和地星的区别

鱼星简言之就是指鱼张开口腔摄食时所形成并冒上水面的一种含碳的粘性气泡。当鱼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张开嘴,此时口腔内形成含碳气体。

这种气体轻于水,会悠悠浮上水面而破灭。鱼群越集中,争食诱饵的现象愈激烈,摄食速度愈快,鱼泛星的现象也就愈盛,而不同的鱼类和水里的动物,包括龟、鳖、虾、蟹,都能泛出代表它们特征的鱼星上来。根据这些特征,就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

地星是水底淤泥中的沼气,大小不等,和鱼星相比破裂快,位置固定不移动,受到外界干扰,鱼星会停止,地星不会,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无鱼可钓。

夏季钓鱼的3个诀窍,鱼星与饵料


钓鱼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打了窝子,但是当窝点出现连串的鱼泡,自己习惯性地抛投钩饵作钓时,却没有鱼儿咬钩;第二种情况是浮漂有动静,但提竿又没鱼。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去处理呢?实际上,夏天钓鱼是有诀窍的,想要轻松爆护,渔获满满,就快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以下三个诀窍吧!

一、正确判断鱼星

对于很多新手钓友来说,想要鱼儿上钩,就必须要能区分鱼星和水底冒出的地星,不要以为窝点有气泡,就是鱼群进了窝。一般来说,鲤鱼的星泡较大,而且还会随着水下鱼体的游动而不断移动;而鲫鱼的星泡相对较小,而且比较单一;鲢鱼出现的星泡沫子较多,且移动的速度较慢;而地星就出现得规律多了,而且最大的特征是不会移动。所以在钓鱼前,一定要先正确判断钓场中是否是真正的鱼星,然后再开始作钓。

二、窝料不要打太多

想要把鱼诱来觅食,但又不能让它吃饱有心思咬钓饵,打窝使用窝料的量,是重要的关键。如果窝料用的太多,沉积在水底,窝料在高温的水里会慢慢发酵,这过程中会有大量氧气被消耗掉,造成鱼窝缺氧,鱼就会离开这里,就算偶尔进下鱼窝也不会咬钩。如果窝料在水下雾化太过,香味会吸引鱼,但是鱼多造成鱼窝过大过乱,加上水中的能见度过低,鱼只能闻到饵料的味道却看不见饵,所以不会咬钩。这时候赶紧重新调配窝料,降低饵料的雾化程度,控制鱼窝大小,鱼就能及时发现钓饵,然后上钩了。

三、钓饵的适口性

最后,钓饵也是鱼会不会上钩的一个决定因素,鱼一般都喜欢香味,拥有浓郁香味儿的窝料会让它们聚集过来,所以垂钓养殖水域时,最好能打听到平时喂养使用的饵料的味型,或是原塘颗粒,这种饲料会让鱼顺利上钩。黑坑钓鲫鱼可以用野战蓝鲫30%,加疯钓鲫本味20%,50%原塘颗粒,再加点麝香米。如果是野钓,夏季用清淡味的饵料进行垂钓,一般上鱼效果较好,钓饵大小要易于吞入口内,而且不能太硬,否则鱼不能顺利的咽下,或吞咽不深导致提竿被拽出;也不能太软,不然入水后会溶散,到预定水层时可能就剩下一个鱼钩,自然钓不到鱼。

识别鱼情的三个步骤法


在完整的钓鱼过程中,识别鱼情是其他所有技术的出发点和依据。判断不清或凭经验来现摸 ,往往都会慢人一步,也就失了先机。 鱼是动物,除了本身的习性和应激变数外,还受具体的环境,天气、干扰等因素影响,发生很多变化。如果能知道鱼的状态,或能预判到鱼的变化,那么就把握了先机,这人肯定是个中高。当然了,鱼毕竟是鱼,没有我们这样的逻辑能力,所以通过实践我们还是能把握住一些规律,掌握一些方法来应对它们的。

第一步:找到目标鱼

无论休闲还是竞技,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要钓的鱼,一般都是采取访问钓友、池主来了初步了解的。通过试钓或确切信息,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技术特点,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鱼。

主要有两点依据;

1)个体最大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确定在相对大的群体上,这样钓起来手感好,乐趣浓,鱼获多。

2)数量上要有可钓性

这个水域里我们要选择的目标在数量上应该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所占比例应该足够大。一个水域里的一类鱼,具备了上面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把它做为我们的目标了。比如,一个池子里有4斤的鲤鱼1万斤,半斤的鲫鱼1万斤,都是生口状态下,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在谁身上呢?很多朋友都会把鲤鱼作为住钓对象,一条鲤鱼能敌住8条鲫鱼,这帐很明显么!而结果往往是主钓鲫鱼的拿了好成绩。

这是由于鲤鱼体型大操控很费力,而且大鱼很容易受到惊扰,开始可能很疯,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感觉鱼口几乎没有了。而鲫鱼首先在数量上占8倍,这样大比例可以让你钓到结束还可以连竿。这样算下来就对了。还是这个条件,如果前几场大家都拿鲫鱼说话,这鲫鱼具备一定的经验后,那么主钓鲤鱼就是正选了。因为很滑的大鲫鱼相当难对付,可以把他们做为无效鱼了。

第二步:找到最好钓的鱼

有的水域虽是同一类鱼,也会或多活少有些区别的。比如群体中大小差别;健康程度;抗钓经验等。这部分分起来是需要一点经验的。通过很多次实践后就会有自己的感觉。一般的来说小的鱼相对好钓,健康的鱼吃口就好,生口的就会更疯一些。在竞技池子里一般多是新老鱼混合,找到新鱼就抓到了机会。

当然在对象鱼池子里,新鱼比列不是很大,又经过几天的练竿后,我们在选择上就得慎重。尽管上层黑呀呀地都是鱼,一旦你对它们下功夫去钓,就会发现这可不是一般的鱼!真得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啊。因此不能被这现象所迷惑,耐心地搜索目标才是正道。

对象池子里,我们的目标也有两个条件;

1)中鱼率高

由于在数量上不用担心。所以提高中鱼率才是宗旨。因此,在混乱的鱼群中找到这一拨鱼也就找到了目标。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钓法上找原因、做文章。想尽办法去打听高手所采取的方法等,这是些做法其实是个方向性的错误。

高手是在分析鱼后才采取的方法,他们的分析方法和过程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详细的的就不多说了,只提醒朋友们,这里的鱼是群体动物,不同的群体在习性上是有差别的,在垂钓过程中耐心地找到他们在吃口上的区别就是找到他们的方法。

2)找到能与自己熟练技术对上号的鱼

这点完全是个人修为了。如果池子里有自己比较熟悉的鱼,那么胜算肯定就大些。休闲垂钓时;大鱼的确很诱人,但,如果不想当空军,那还是应该放弃钓它们的野心。因为,如果那些大也果然这样好钓,那他们就不可能活到今天了。千万不要低估了鱼的生存本领。

第三步:现象与实质

鱼类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到现在,说明它们是一个成功的生物群体。在我们满怀敬意地钓鱼时,多了解它们的生存本领,不但能帮助我们提高垂钓水平,其他方面一样值得我们借鉴。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鱼类不同的生活习性,种类之间具有明显差别。来自不同环境的同类,在习性上也同样存在着差异。

比如,每一类鱼都有它们自己适宜的温度范围,和最适合的温度。反过来看,从垂钓时的温度上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的目标鱼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积极活跃、艰难求生等;再比如,风对鱼的影响。小鱼是抗不了大风的,在大风天钓大鱼就应该是个好的选择;还比如,水的涨落。涨水钓边,落水钓潭这几乎谁都知道。说明水的变化对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池子里影响是一样的。比赛前封塘后,有的池子会些加水。到比赛时,很多人都会感觉到这鱼和自己练时有很大变化。而慌了手脚。

以上三个步骤,是把复杂鱼情简单化的方法。找到要钓的鱼种;区别开有效鱼;不同环境下有效鱼是什么状态。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筛选下来,我们的目标会更集中。钓法也就有了。

鱼情与星标的排列变化介绍


过了冬天,鲫鱼咬钩就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了。我们地区的钓鱼人一直恪守着三粒浮子定乾坤的星标组合,即使有点儿改动也不过是将原来长5~7毫米、直径2毫米的鸡毛梗换成了长10~13毫米、直径3毫米的鹅毛梗。

与此相比,同是上海经济圈的苏、锡、常地区钓友使用的星标组合却是千奇百怪。苏州荡多水宽,这里的钓友把浮子增加到5粒,间距3厘米,无论冬春使用的都是粗鹅毛梗,沉3浮2,专钓陈年大鲫;无锡河多水曲,这里钓友的经验是流快钓湾,水缓钓角,所以多用长串星标细鹅毛梗浮子9~13粒,间距短、排列密,钓湾时抓抬标,钓角则认黑标,鲤鲫鳊草统统不分,见信号就提;常州则塘多水浅,这里的钓友坚守沉4浮3的七星格局,不同的是,浮子长短粗细多因人而异,间距更是由心,毫无定格。

跳出上海经济圈,各地的钓友都以七星为星标的基本组合,虽有大小长短的差别,但间距相同和沉4浮3的排列形式已成共识。

星标的三五七组合、浮子沉多浮少、间距或长或短,究竟是地域特色、习惯使然还是水情、环境决定了其排列变化?

上海特色的星标是浮1粒、沉1粒、中间1粒半沉半浮。三粒浮子从春钓到冬,不管鱼儿摄食快慢、张口大小,瞄准半沉半浮的那粒:浮起来、躺平了,提竿;沉下去或不等沉下去,也提竿。用这两种方法钓鲫鱼,可谓十拿九稳。春天的鲫鱼摄食慢、动作小,浮子沉不足也抬不透,此时可将浮子的间距缩短到2厘米,使浮子与浮子之间的钓线保持紧绷状态,一旦出现中间那粒浮子牵动浮着的浮子向前移动的标相,提竿必中大鲫。浅水区的鲫鱼咬钩快、动作大,可是鸡毛梗浮子的浮力太小,一旦黑标则所有浮子全部入水,提竿时就很少中鱼了。调整措施有二:一是增大浮子体积,使用粗鸡毛梗或压铸成型的大浮力弹性浮子,延缓黑标速度;二是加大浮子间距,使浮着的与半沉半浮的浮子之间的钓线松弛下来,减缓浮子的联动效应。用这种方法调整星标,虽然可以改善信号的强弱快慢,但主战场为河浜的海派钓法局限性太大,移之于水宽浪大的湖泊也就难定乾坤了。

沉3浮2的苏式星标便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春天风大,当风浪时不时把水面上的浮子压下1~2粒或把水下浮子托起1粒的时候,如果不给水线以较大牵引而任其随波逐流,标讯必然多了几分虚假。拿沉3与沉2相比较,如果后者浮上水面的中鱼率是50%的话,前者就会达到80%。之所以取沉3而不取沉2,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浪涌的上托能力有把浮子托起2粒的可能,而钓者更容易把这个信号误认为抬标。春天钓鲫,在池塘可以黑标、抬标都抓。在大水面,除了垂钓水草空隙的平静水面可以由黑标的快慢去推断信号真假外,一般是只抓抬标不抓黑标的,因为前一个浪使钓线走斜,后一个浪就形成黑标,以此为判断依据,难免错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鹅毛梗浮子用久了会渗水,所以沉3沉2要及时调整,应选择紧固性强的弹性浮子,否则提一竿移一下浮子实在太麻烦。

星标用7粒浮子、排列为沉4浮3是为了兼顾抬标和黑标两种鱼讯,即抬起1粒信号不实、2粒则似鲫似鲤,难以判断,3粒最稳,4粒却是另一种鱼情;黑标1粒是提醒钓者注意,2粒则鲤多鲫少,3粒是什么鱼都有可能。然而,常州星标对浮子形状的重视程度可以给人以启迪:浮子为圆柱形,这样在沉4浮3的组合中,第4粒浮子在星标90转弯时是斜的,如果不是圆柱形而是枣核形,那这粒浮子要么平躺冒出水面,要么沉下水,不能显示微弱信号,如果不是浮子被鱼拉下或抬起,单凭目力想要抓住春鲫对坠的轻微推动,则相当困难。用长2.4厘米的3号圆柱形弹性浮子、沉3浮3,使第4粒浮子斜立水面,就算鲫鱼咬钩动作极小,只要看到这粒浮子放平,提竿也可以中鱼。星标钓组都是钓钝,但考虑到浮子能不能尽量灵敏、鱼吃口能不能形成星标有较大起伏等因素,圆柱形浮子就有着明显的优势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星的形成与鱼的种类、大小识别》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抄鱼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