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摄食和停食温度,识别鱼的动向

2021-05-15

一、摄停食温度

摄食温度:432℃、532℃、1132℃、1132℃、1132℃、1032℃、1535℃最佳摄食温度1525℃ 1525℃ 2028℃ 2028℃ 2028℃ 1530℃ 2230℃。

停食温度:4℃以下、5℃以下、11℃左右、11℃左右、11℃左右、8℃左右、14℃左右。

从上表可以看出,鲫鱼耐低温,鲢鱼喜高温,不同鱼种适应水温的能力不同,各自都有最佳摄食温度和低温下的停食温度。鱼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哪儿水温适合它的需要,它就会游向哪儿(即适温游动),而不会长期局限在某一个位置上。

因此,我们垂钓也要随着鱼适温而动,尽量使饵钩的落点和鱼儿的适温游向相吻合,才能获得较好的垂钓效果。就淡水鱼中的温水性鱼类而言,伴随着它们适温动向的垂钓时间应该是:

1、初春水温较低时,以太阳照到水面后的916时为好,底钓水深宜12米,午间鱼儿上浮时,也可酌情浮钓。

2、46月是一年中的黄金钓季,此时气温宜人,水温鱼跃,各种鱼胃口大开,应只争朝夕,全天垂钓。

3、夏季和初秋的白天,气温常在30℃以上,除了漂鲢子外,以钓深钓阴为佳,抓住金早晨,银黄昏和皎洁的月夜出钓,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遇阴雨或突然降温,鱼儿可能从下层转移到比较凉爽的上层活动,适时调整深度和钓法,效果会更好。

4、910月是一年中的又一个黄金钓季,抓住秋高气爽的有利时机全日垂钓,很可能心想事成。

5、晚秋时节,随着日照时间减少和寒流入境,气温水温一天比一天低,鱼儿上钩率下降。此时垂钓与早春有些相似,但鱼儿经过夏秋育肥后,已不像刚复苏时腹空,进食不够积极,饵料的香甜腥味浓一点,才能更好地聚鱼上钩。

6、立冬后,在晴天和温度偏高的日子里,钓阳岸23米深的水边,仍有耐低温的鲫鲤上钩;但冬至后气温水温进一步下降,除鱼塘和个别得天独厚的水体外,自然水域中的鱼大都进入冬眠和半冬眠状态,除非饵钩甩到它的嘴边,基本上无鱼问津。

以上六点,均指正常晴天、多云天、阴而不闷天和小雨霏微天而言,若遇中到大雨,五级以上大风、低气压、骤冷骤热和严重的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时,则要区别对待,一般不出钓为好。

二、趋氧

鱼儿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水中的氧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体外的空气中。当氧足时鱼儿食欲旺盛,吃得多,长得也快;缺氧时相反,轻则呼吸困难,身体不适,不思食欲,重则出现神经麻痹,身体失去平衡,甚至浮头、泛塘,以致大批死亡。正因如此,鱼儿趋氧的动向和适温一样,哪里含氧量高,它们就会向哪里游动。适应鱼儿的趋氧动向,我们垂钓时也选择有利的时机和钓场钓位,采取灵活多变的办法,才能尽量减少缺氧给垂钓带来的负面影响。

1、由于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少,当我们听到本地区在高空低压范围内,有南风暖湿气流和33℃以上高温的天气预报时;看到湿云低暗山戴帽,雾霾不散,水管出汗,鸟儿、蜻蜓低飞和雷阵雨将临时;感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或关节伤疤疼痛时,最好不要出钓,以免侥幸而去,扫兴而归。

2、由于活水流水中水温稍低,水分于上下混合较充分,可减轻缺氧程度,寻找江河流水和湖库进出水口作钓点,必然比静水和一潭死水中垂钓效果好。

3、由于风浪扩大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加速了水体上下对流搅动,使水中溶解氧增加,选择水阔浪大和顶风、侧风处下钩,当然比小水面和无风处上鱼率高。

4、由于水中溶氧量是分层的,通常上层氧足,中层次之,下层经常处于缺氧状态。在温度高或气压低时,浮钓可能好于底钓,尤其是夏天阴雨和突然降温时,鱼儿可能向比较凉爽、溶氧量多的上层转移,此时浮钓优于底钓。

5、由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白天将水草、藻类的空隙和附近作钓点,比光水面垂钓效果好(但夜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后相反)。

6、由于肥水中往往有残余植物、饵料、粪便、杂质,透明底低,并且鱼的密度大,鱼和浮游动物争氧,天气热、气压不正常时,可钓瘦水不可钓肥水。

三、觅食

在适温和富氧的前提下,鱼儿生理机能正常,新陈代谢加快,主要动向就是到处找食吃,满足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其特点和方式是:

1、不同鱼种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居游在不同的水层觅食,如鲫、鲤常居下层,草、鲂常居中层,鲢、鳙常居上层等。但条件变化时也有例外情况,鲫鱼可能到上层觅食,鲢鱼可能在下层吞钩。

2、鱼儿觅食的类型有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多种,它们摄食既受其祖先留下的遗传性的影响,也受长期偏食某种食物的习惯性和地域性的影响,还受环境和季节的制约,在饵钩面前常常表现食不对口不吞咽。

3、鱼儿除了在栖息场所和回游途中摄食外,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的倾向特别明显,即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由暗变明或由明变暗的光照转化期间,多数淡水鱼会游到岸边进早餐和进晚餐,此时正是垂钓的有利时段。

4、鱼儿游动与觅食,有生命在于运动的含义,也有珍惜自己体能的反应。饥不择食时,可能拼命追逐、获取食物,反之,可能对食物漫不经心、视而不见。它不会为了一点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而作活动量过大的游动,否则,所消耗的能量不能从获取的食物中得到补偿,收支不平衡,就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成长。

5、多数鱼类的嗅觉灵敏,味觉分辨力强,视觉较差,对香、甜、酸、臭、腥味反应敏感。白、黄、黑、粉红等颜色在水中显而易见。它们通常用嗅觉探测食物源,用视觉确定具体目标,用触须和味觉器官品尝食物滋味,然后才决定取舍。根据上述情况和特点,我们施钓时,应把饵钩投向鱼儿适温、趋氧、觅食的游动路线和栖息场所,要在选位、用饵上多下功夫,选择有利窝点,投入色味俱佳的饵食,准确地掌握提竿时机,才能钓有所获。

四、繁殖

延续后代,保持自己的物种是一切动物的本能,鱼儿也不例外。多数淡水鱼中的温水性鱼类是冬天孕育,春天产卵。如鲫鱼、鲤鱼在45月份的1825℃产卵,鳊鱼在56月产卵,鲶鱼、黑鱼在57月产卵。产卵中鱼儿无心摄食,产卵后腹空,需补充养分,食欲很旺盛。有的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常在卵和小鱼旁边活动,捕食小动物与别的鱼类,很容易钓获。只要我们抓住时机,看准目标,针对不同鱼种用饵,在产窝或附近水域下钩,一定能得到较好的收获。

五、避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鱼类属于弱者,经常被人类和其他凶猛动物所猎取或捕食。面对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严酷现实,鱼类养成了喜静怕扰、愿隐不露、求安避敌的本能和习性。在遇到药炸、电打、网捕和大的声响、震动以及暴风骤雨、冰雹袭击时,为逃避敌害,其动向往往是游到自以为安全的深潭、沟底、洞穴、石崖、水草、木桩、树丛中躲藏。因此,在原来的钓位被破坏,无鱼问津时,把钓点转移到上述部位,很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鱼类的摄食特点及对鱼饵的偏好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鱼类的认知仅限于生活在水中,除此之外,恐怕并不了解鱼类的其他情况。鱼类的生活规律,以及不同鱼类的具体特征,会深刻的影响到钓鱼的成果,了解鱼类的知识,最终还是钓鱼人受益。

鱼类的生理特点

关于鱼的形体特征,大家基本都有初步的了解,我就在这里介绍一下鱼类那些不常为人熟知,但却有能影响钓鱼成败的特点。

鱼类的眼睛和人眼不同,它们的可视光谱与人类差异巨大,对于特定波长的色彩比较明显,比如红黄白三色,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强调饵料用色的缘故。

除此之外,鱼类的视力并不是很好,可视范围大概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间,而且越是深水鱼类,视力越差。这一点,可以影响到钓鱼人的钓点选择,以及钓竿长度的选择。

另外,鱼类的听觉比较特殊,它比人类的听力更加敏感,不但判断位置清晰,针对低频声音更加敏感精确,远超过人类的听力范围。所以,钓鱼人在岸边不要随意的走动,可能有些声活动音自己听不到,但是经过土地,水体的传导,水中的鱼类可以很清晰的听到钓鱼人的动作。在挑选钓位方面,钓友也应该选择安静的环境,靠近公路,施工地的钓位都要避开。

人和鱼的对比中,人类的鼻子更复杂一些,有着呼吸和嗅觉的作用,而鱼类的呼吸不在鼻子,在鱼鳃。鱼类虽然有鼻子,但作用主要是闻味道,钓鱼人想要饵料发挥作用,全靠鱼类的鼻子发现。

鱼类的摄食特点

大多数的淡水鱼类没有牙齿,它们咬食猎物,或者吞吐鱼饵主要依靠磨,或者直接吞咽。和普通的动物依靠牙床磨碎食物不同,鱼类更多依靠的是鱼鳃的肌肉运动。它们会先张开鱼鳃,大量的吸水,在水进入鱼嘴的同时,食物也进入鱼嘴,之后水被鱼鳃排除,留下食物在嘴里。

在这个过程中,鱼类的动作也很典型,它们多是头朝下,尾巴朝上,整个身体呈现一种水平的状态。如果发现嘴中有异物,会快速的上抬,试图吐出饵料,而从漂相上看,则是上送漂的表现。

鱼摄食的动作,深刻影响了钓鱼人的上鱼效果,对于它们的吃食动态,应该是每一位钓鱼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鱼类的食物偏好

虽然在多数人眼中,鱼都是一个样子,但鱼和鱼之间的差别,就如同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一样,看似相似,实则差距巨大。不同的鱼类,外观上可能相似,但是在具体的生理生活规律上,差距确实巨大的,尤其是食物偏好。

以常见的鱼类为例,鲫鱼喜欢甜食,而鲤鱼喜欢味道香醇的食物,鲢鳙则喜欢酸臭食物,在垂钓时,针对鱼类的偏好选择鱼饵,鱼类才会上钩,选错了,它们是看也不看。

除此之外,它们脾气还特别大,喜欢吃规规矩矩的食物,那些棱角分明,有尖刺的食物,它们也不吃,所以才会有人强调挂饵时的造型要素,捏饵要标准。有腐臭味的食物不吃,味道多的大杂烩不吃,有辣味的不吃,怪味不吃,反正要求是多种多样,钓鱼人应该全面重视才行。

面对鱼类的种种要求,以及生理规律,钓鱼人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规矩选择适当的钓法,才有上鱼的希望。

鱼儿异常咬钩和停食的原因分析


在正常天气和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鱼种都会按照自己的生物习性正常摄食。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实际垂钓过程,很多鱼儿会出现异常咬钩或者停食的现象,这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就将一些钓友们的分析结果分享出来给大家了解一下。

(1)鱼在水中分层是相对的概念,上、中、下层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初春日晒水面时,鲫鲤可能到上层游戈、取暖,寒冬降温时,鲢鳙也潜入下层猫冬。哪里食物充足,它们就游向哪里。当对口的饵钩落在嘴边时,低温下也会咬钩,有时还会饥不择食,违反祖宗的遗传习性,甚至误食发光的空钩。

(2)鱼的生存环境水体是不断变化的,升温与降温,清洁与污染,有食物与缺食物,水位高与水位低都对鱼的生存、摄食有直接影响。

雨过天晴,表面看很好,但雨后常处在高空低压圈内,有云雾,鱼很少摄食;水位突然上涨,水体浑浊,甚至含有害物质如气体,鱼的正常生理机制未调整过来,影响食欲;农田、村舍、沟沟汉汉的微生物、虫类、草、叶冲进湖库里,鱼儿饱不思食,必然对饵钩漫不经心。

(3)水中溶氧量多少对鱼的生存、摄食极为重要。无风、闷热、雾田笼罩、暴雨来临前如南风带来暖湿气流的时候,都会形成低气压,这时水体从大气中吸收氧的主要来源被堵,水中溶氧量少,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水体,溶于水中的氧更少。

(4)水温过低或过高接近该鱼种适应限度时,鱼的代谢水平低,导致消化和吸收率低,必然食欲减退或停止援食。

此外,冰雹、雷电、暴风雨、巨大声响、水位大幅度下降和炸鱼、网鱼造成鱼恐慌,也是影响鱼儿摄食的因素,不须赘述。

钓不到鱼?来看看南方冬季钓鱼的9个鱼类进食温度表!


钓鱼肯定是先要了解鱼性才能选对鱼种适合的饵料,而了解鱼性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同的鱼收到气温等因素影响,摄食情况也会不一样,现在分享一下南方冬季9种鱼类的进食温度表,别再看别人爆护自己却总是空军啦。

鲤鱼进食温度16-42度不进食温度7度以下气温高于10度以上全年都可以钓,一般气温10度以上水温部分区域可达8度左右,都能够钓到。

鲫鱼进食温度10-40度不进食温度5度以下鲫鱼基本上冬天都钓得到,一般水温在5、6度以上,会开口吃的,是冬季主要垂钓鱼种。

塘鲺进食温度8-43度不进食温度6度以下塘鲺和鲫鱼类似,冬天可以钓到,不过注意的是,塘鲺适合夜钓,白天口少。

草鱼进食温度18-39度不进食温度10度以下如果空气温度在15度以下,不建议钓草鱼,虽然偶有鱼获,但真心不多。

鲢鱼进食温度30-40度不进食温度16度以下冬季就别想钓鲢鱼了,除非20多度的气温你可以试试,温度它都会冻死。

白条鱼进食温度8-38度不进食温度5度以下白条鱼真的是生猛,冬季这么冷也能钓到它,很抗冻。

鳙鱼进食温度20-40度不进食温度12度以下鳙鱼比鲢鱼温度适应稍微强点,所以冬天偶有鱼获,但是依旧稀少,不建议钓。

罗非鱼进食温度20-45度不进食温度10度以下当空气温度低于10度时,你会发现连罗非都不吃,这时候你就该换鲫鱼饵啦。

鲳鱼进食温度15-45不进食温度12度以下鲳鱼是热带食人鱼的近亲,冬季偶尔钓到,但是线一定要粗,不然会被咬断。

​很多人抱怨钓不到,15度左右气温,水温预估大概在8-12度的样子,大冷天的你带着草鱼、鲢鱼、青鱼鱼饵去钓,有鱼吃才怪,应该换成鲤鱼、鲫鱼、罗非等鱼类鱼饵,若温度再低,建议你还是回家和老婆孩子聚一聚,别大冷天的丢下家人去湖边受冻还钓不到。

除了天气原因,如何选择钓点、如何调整饵料配比、如何观察浮漂等都是我们应该要关注的问题,上面的进食温度表多看看,可能对判断鱼情有所帮助。

鱼星的形成与鱼的种类、大小识别


鱼群在水体活动必然会张开嘴巴进食,而这一动作就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而冒出水面,形成一种粘性的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我们所谓的鱼星,也就是鱼泡,而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鱼的大小以及种类,学会识别鱼星是对钓鱼极其有帮助的。但是往往就连一些钓鱼的好手都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鱼星,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怎么通过鱼星来识别水下鱼种及大小。

首先具体的讲讲鱼星的形成过程,我们都是知道的,鱼类的呼吸作用,并不是通过鼻子和肺(鲸鱼是个例外的),而是通过口腔不断去吸水。当水流经过鳃孔排出的时候,由鱼鳃中的毛细血管与溶在水中的氧气进行碳和氧的交换而进行的。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鱼星的形成是与鱼的呼吸毫无关系的。然后,我们需要知道,当鱼发现食物并且准备觅食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就必须先把鱼鳃关闭,然后再张开最,这个时候自然口腔中就会含有碳的气体了。而这种气体是轻于水的,自然就会从口中吐出形成一个个形状不同的小气泡,慢悠悠的浮出水面。这就是鱼星形成的整个过程。

当鱼群比较集中的时候,它们会互相争夺食物,抢食的速度也会加快,自然也就会像开锅的米粥一样气泡停不下来。这是进你的塘窝中觅食的鱼类会特别多,其中甚至包括龟、鳖、虾、蟹。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种类泛出的鱼星都是有一定的特征的,而当你钓鱼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很自然的通过鱼星就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而且就连大小你都能基本判断出来。

接下来就该给大家总结下,常见的鱼种都是什么样的鱼星了。

1、鲫鱼

泡稍微有点不均匀,有大有小,但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常单泡或者双泡存在,也就是它每次只会吐出一个大一个小的泡,不会一连串的吐出。

2、罗非

罗非鱼的泡就比较的密而且通常都是比较的小,这里也可以用泡的连不连串判断出罗非的大小,大的罗非泡成串,而小罗非基本是不成串的,而且数量会很多,片状比较明显。

3、鲤鱼

鲤鱼一般就是七八个小的如同黄豆大小一样的,大的有小葡萄那么大,而且泡的大小也比较的均匀,就像水烧开了的时候的碎泡。

4、草鱼

通常是单个或者双个甚至有时也有5、6个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并拢在一起上浮,气泡的大小如同枣子那么大,不会成串的。

5、鲮鱼

泡泡小而且密,不会成串,多数是一小片的杂乱无章的浮出。

6、青鱼

泡泡密而且小,就像小珍珠一样的,数量比较多,同时比较碎。

7、鳊鱼

气泡比较的小,范围也比较的小,是陆续的上浮,比较分散的不够集中。

8、鳝鱼

泡泡的个体如同红豆那么大,三四个的出现不等。

9、鲶鱼

这个和鲤鱼的泡泡差不多。

10、甲鱼

泡泡成带状的,中心大一些,边缘小一些,缓缓的移动。

钓小鲫鱼的真假漂相识别和扬竿时机


鱼漂的作用是将水下鱼儿吃饵的信息传递给我们钓鱼人,那么钓小鲫鱼的时候,怎么真假漂相识别和扬竿时机呢?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1)抛钩至饵的最远落点,坠饵下沉,浮漂从横躺状开始立起时,迟迟不直立而躺在水面上轻轻跳动,很少移位,这是小白鲦等小鱼在水的上层接钩吃饵、或是小鲫鱼被引至水体上层的咬钩反应。此时,应该在见到鱼漂连续数次跳动后即轻轻扬竿。如中小鲫鱼,则可能鱼群已离底上浮,有经验的好手可用浮钓法争取多上鱼。

(2)抛钩后,钩饵刚入水一两秒钟,就见浮漂躺着或斜着较快移位。这现象一般是池内上层杂鱼抢饵而去。如塘中有小鳊鱼,小草鱼也会在上层抢饵。遇此,钓手应将钓鱼竿朝着漂移的相反方向轻扬。因为万一碰上条250克左右的小草鱼,向正上方扬竿会使钓鱼竿、鱼线、鱼钩成一直线、钓鱼竿失去弹力而容易造成断细线、折小钩。

(3)抛竿后,钩坠下沉鱼漂开始立起,但到调目就不再下沉,时而还会有上浮现象。这是小鲫鱼在中、下层咬钩的反应。遇这种情况应该是见鱼漂有短促有力下顿就立即扬竿。在鱼漂不断轻轻跳动着上升至停顿时再扬竿中鱼率更高。

(4)钩抛出后,浮漂正常立直、下沉,但在还未至钓目(以调4钓2为例,下同)即在沉至3目时就见短促下顿信号,这是小鲫鱼在水底层咬钩,按照悬坠底钓的规范化操作这是扬竿时机。但钓小片子鱼时是鱼见饵游来,在啄探中出现浮漂下顿,其实饵还未入口,一般应放过第一信号,看是否接着再下顿、应在第二、第三咬钩信号时扬竿,上鱼率才高。

(5)钩抛出平稳到底,浮漂稳定在钓2目位置。有时会发现缓慢的小幅度摇摆,时而还会慢慢上升至4目、4目半,甚至还会出现突然压入水中或快速向上抬升的信号。这很可能是混养池中的鲢鳙被雾化饵引入窝点。这时,应依据大鱼到,小鱼跑的经验,在吃准鲢鱼擦线、吃饵的信号时及时扬竿,把这些无效鱼钓起,惊吓它离窝。

(6)抛钩后,钓鱼竿、鱼钩、鱼漂平稳到位,接着鱼漂缓缓上浮半目、1目,有时甚至更多一些,而后转变为短促有力的下顿这是标准的小鲫鱼试饵、吞饵信号,应及时扬竿。若连连中鱼,则应抓紧时间抢钓。如果信号很正常,扬竿不中鱼,则应把饵料改小、改软些,或把浮漂调迟钝点,必会有大收获。

浅谈钓鱼鱼漂与真实鱼讯的识别


对于传统钓转型学悬坠钓的人来说,一开始都不习惯钓鲫鱼时鱼漂有力一扽的鱼讯,而是希望鱼漂能出现抬升的动作。直接学习悬坠钓且视力又好的年轻人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一条黑格目线的细微鱼讯。在他们的眼里,每一次的下扽鱼讯都有中鱼的希望。而高手们不管抬漂还是下扽,则是先找出鱼讯的真实性后,再定扬竿与否。如何判断鱼讯的真假,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虚假信号减少,中鱼率得以提高,这就不是每个钓手都能轻松做到的。

第一次在大风有水流的钓点垂钓,钓迟钝是必然的做法。没有下扽只有上浮鱼讯应理解为鱼吃饵第一阶段的小信号被风浪和弯曲的主线掩盖了,只有鱼儿吞钩后抬升吃口也变得很轻,下扽不会超过1目,而上浮鱼讯是鱼衔饵抬升的结果,幅度仍大,不受水温降低的影响。用最新的流行语就是:钓口动漂鱼讯幅度小,钓体动漂鱼讯幅度大。鱼漂调高钓低后,使口动漂讯增大,对提高上钩率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醒了钓者,同一支鱼漂,在鱼情适合时,有时可以同时调来有效抬漂和下扽鱼讯。

有一次钓大鲫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低档鱼漂在初学者手里钓得很好,而高档鱼漂在悬坠钓老手手里反而钓得十分窝囊。我的左邻是一位从未使用过立漂的初学者,鱼漂是我的一支自配的软尾漂,半水调平水钓2目。上午两小时竟连钓15尾大鲫,鱼讯全是抬漂,使全体同行者包括他自己都深感意外。右邻位是悬坠老将,用高档鱼漂也调高钓低,空竿率却很高,脱钩跑鱼也较多。同样是稳稳升2目的漂讯,新手是100%中鱼,老将却是90%不中鱼。真使人有点莫明其妙、搞不懂的感觉。

不过事后分析,这次的奇怪现象却是一个涉及人、漂、鱼这三者互相关联的问题。在这种底部有厚烂泥,大鲫咬钩又十分小心谨慎的情况下,高档轻盈的鱼漂常常被鱼游动的水流抬升几目;鱼身碰线,又使鱼漂大幅下沉,从而造成虚假鱼讯,所以老将也难有收获。而低档软尖子鱼漂由于钓组子线相对松驰,虚假鱼讯不会在漂尖上反映出来。虽钓迟钝,饵又不会深陷烂泥中。鱼儿一旦吃食抬头,易上浮的软尾即能抬升。所以鱼讯虽少了些,但中钩率却很高,即使新手也能把握时机扬竿中鱼。

综合二人用漂的效果是:新手调低钓高,放弃钓口动漂,专钓体动漂,鱼讯不多,中钩率高;老手同样调高钓低,但因鱼漂浮力小、太灵敏,虚假信号混在鱼讯中,钓大鲫的效果差。

钓鱼人常说:鱼漂是钓鱼人的眼晴,但这个眼睛并不能区分真和假。鱼漂是一端连着千变万化的鱼情,另一端是系着钓鱼人的纽带。钓手通过大脑分析判断各种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取真。或者调整眼睛,使其得到的都是真实信号。如果真正做到器适鱼、技为我,也许高手大师的称誉已经离钓鱼人不远了。

识别鱼情的三个步骤法


在完整的钓鱼过程中,识别鱼情是其他所有技术的出发点和依据。判断不清或凭经验来现摸 ,往往都会慢人一步,也就失了先机。 鱼是动物,除了本身的习性和应激变数外,还受具体的环境,天气、干扰等因素影响,发生很多变化。如果能知道鱼的状态,或能预判到鱼的变化,那么就把握了先机,这人肯定是个中高。当然了,鱼毕竟是鱼,没有我们这样的逻辑能力,所以通过实践我们还是能把握住一些规律,掌握一些方法来应对它们的。

第一步:找到目标鱼

无论休闲还是竞技,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要钓的鱼,一般都是采取访问钓友、池主来了初步了解的。通过试钓或确切信息,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技术特点,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鱼。

主要有两点依据;

1)个体最大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确定在相对大的群体上,这样钓起来手感好,乐趣浓,鱼获多。

2)数量上要有可钓性

这个水域里我们要选择的目标在数量上应该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所占比例应该足够大。一个水域里的一类鱼,具备了上面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把它做为我们的目标了。比如,一个池子里有4斤的鲤鱼1万斤,半斤的鲫鱼1万斤,都是生口状态下,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在谁身上呢?很多朋友都会把鲤鱼作为住钓对象,一条鲤鱼能敌住8条鲫鱼,这帐很明显么!而结果往往是主钓鲫鱼的拿了好成绩。

这是由于鲤鱼体型大操控很费力,而且大鱼很容易受到惊扰,开始可能很疯,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感觉鱼口几乎没有了。而鲫鱼首先在数量上占8倍,这样大比例可以让你钓到结束还可以连竿。这样算下来就对了。还是这个条件,如果前几场大家都拿鲫鱼说话,这鲫鱼具备一定的经验后,那么主钓鲤鱼就是正选了。因为很滑的大鲫鱼相当难对付,可以把他们做为无效鱼了。

第二步:找到最好钓的鱼

有的水域虽是同一类鱼,也会或多活少有些区别的。比如群体中大小差别;健康程度;抗钓经验等。这部分分起来是需要一点经验的。通过很多次实践后就会有自己的感觉。一般的来说小的鱼相对好钓,健康的鱼吃口就好,生口的就会更疯一些。在竞技池子里一般多是新老鱼混合,找到新鱼就抓到了机会。

当然在对象鱼池子里,新鱼比列不是很大,又经过几天的练竿后,我们在选择上就得慎重。尽管上层黑呀呀地都是鱼,一旦你对它们下功夫去钓,就会发现这可不是一般的鱼!真得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啊。因此不能被这现象所迷惑,耐心地搜索目标才是正道。

对象池子里,我们的目标也有两个条件;

1)中鱼率高

由于在数量上不用担心。所以提高中鱼率才是宗旨。因此,在混乱的鱼群中找到这一拨鱼也就找到了目标。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钓法上找原因、做文章。想尽办法去打听高手所采取的方法等,这是些做法其实是个方向性的错误。

高手是在分析鱼后才采取的方法,他们的分析方法和过程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详细的的就不多说了,只提醒朋友们,这里的鱼是群体动物,不同的群体在习性上是有差别的,在垂钓过程中耐心地找到他们在吃口上的区别就是找到他们的方法。

2)找到能与自己熟练技术对上号的鱼

这点完全是个人修为了。如果池子里有自己比较熟悉的鱼,那么胜算肯定就大些。休闲垂钓时;大鱼的确很诱人,但,如果不想当空军,那还是应该放弃钓它们的野心。因为,如果那些大也果然这样好钓,那他们就不可能活到今天了。千万不要低估了鱼的生存本领。

第三步:现象与实质

鱼类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到现在,说明它们是一个成功的生物群体。在我们满怀敬意地钓鱼时,多了解它们的生存本领,不但能帮助我们提高垂钓水平,其他方面一样值得我们借鉴。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鱼类不同的生活习性,种类之间具有明显差别。来自不同环境的同类,在习性上也同样存在着差异。

比如,每一类鱼都有它们自己适宜的温度范围,和最适合的温度。反过来看,从垂钓时的温度上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的目标鱼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积极活跃、艰难求生等;再比如,风对鱼的影响。小鱼是抗不了大风的,在大风天钓大鱼就应该是个好的选择;还比如,水的涨落。涨水钓边,落水钓潭这几乎谁都知道。说明水的变化对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池子里影响是一样的。比赛前封塘后,有的池子会些加水。到比赛时,很多人都会感觉到这鱼和自己练时有很大变化。而慌了手脚。

以上三个步骤,是把复杂鱼情简单化的方法。找到要钓的鱼种;区别开有效鱼;不同环境下有效鱼是什么状态。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筛选下来,我们的目标会更集中。钓法也就有了。

水质清浊决定了鱼摄食的状态


水质的清浊程度,完完全全是由水中的泥沙程度来决定的。水体的肥瘦, 则主要取决于在水中浮游生物的多与少。这几点因素都是决定了此水中鱼的摄食状态如何,摄食情况是怎么样的。

一场大雨过后,陆地上的泥沙与杂物冲进水体,使水体变得浑浊起来。如果水色浑而不浊,呈现淡黄色、橙黄色、青黄色、白黄色或是黄绿色、深青色,表明水色良好、肥痩适中。鱼儿在这样的水体中感觉舒适,十分活跃,食欲也好。

如果水体呈褐色泥浆,表明过于浑浊,这样的水体,鱼儿视觉受阻,难以发现食物。大多数鱼类(主要依靠触觉与嗅觉 器官觅食的如鲶鱼等除外),不习惯这种环境,便会逃往与此相连接的其他水域之中。

如果水体绿褐色,说明水质太肥,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太高,浮游生物太多。尤其是投放人畜粪的池塘,水质过肥,微生物大量繁殖,水色变得青绿或墨绿,水面上漂浮一层黑乎乎的东西。几乎隔断了空气中的氧溶于水的路。故水质过肥的池塘大都缺氧,尤以入夏以后更为突出。水中缺氧,鱼儿憋闷难受,不想吃食。在肥水中钓色,饵食必须对路,且优质上乘, 还要选择适宜的天气与时间,否则难以奏效。

如若水体呈黑紫色,腥臭气熏天,水面I上漂浮着一 层黑色的油脂,说明污染严重,鱼儿性命朝不保夕,不可能有胃口。

如若水色过清,眼望见水底,说明水质太瘦,水体中藻类植物与微生物含量很少。太瘦的水域有鱼也不会很多。况且水过清,人影竿影会把鱼儿吓跑,不敢上前索饵。

综上所述,凡纯净的水质、浑如泥浆的水体、清澈见底的水体、绿褐色的水体以及污染严重的黑紫色的水体均不适宜垂钓

了解影响鱼摄食的几大自然要素


鱼类除了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以外,其正常游动、觅食和避敌、避害的逃逸以及鱼类抗恶劣环境、抗击病原体侵袭、受伤和患病时修复被损害组织等都会大量消耗体内的营养物。因此,鱼类会不停的摄食以补充自身的需要,但这只是鱼类在正常环境下的生存模式。那么,鱼情、水质和气候究竟会对鱼类的生长和我们的垂钓都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说一下鱼情:

垂钓是在水中有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那么,最基本的外出垂钓条件就是要确定所去的垂钓水域是否有鱼!在确定有鱼之后,还应该对鱼的种类、大小及密度做些详细的了解,其次还要对已经钓到的鱼的健康状况进行目检,看看鱼的皮毛是否完整?是否患有各种常见的鱼病?因为身体不健康的鱼类摄食力较低,会直接影响到垂钓的效果!

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和蛀腮、竖鳞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通常表现出黏液过多、出血、羽点状或块状的孢囊;疥疮病则表现在病变部位的发炎和脓肿;白皮病是在病变部位发白、黏液少等等。

因为我们是为垂钓做准备而不是去搞养殖,所以知道这些简单的对鱼病目检的常识也就足够了!

其次再说一说水质:

水色标志着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同时也反映出水体的清洁与污染的程度!有经验的钓手一般都可以通过查看水色来分析和判断水质:

1、黄褐色水

(包括褐色水和褐绿色水):

此种颜色的水体所含的藻类以硅藻、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会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垂钓的上等水色!

2、黄绿色水、草绿色水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比较稳定的。以上两种水色的水质都比较适应垂钓!

当水体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发现水色太绿(如墨绿色)时,说明水质已经不适合垂钓了!

3、黑绿色水

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提中的浮游植物较多。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为主,这些都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品种。这种水质也不适合垂钓!

4、红棕色水

池塘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的也不均匀。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体会呈酱油色,是水质变坏的标志!这种水质更不适合垂钓!

5、蓝绿色水

水体的颜色呈蓝绿色,水体的透明度较低。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蓝藻,以微囊藻和螺旋藻为主。其中微囊藻也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这种水质仍然不适合垂钓!

6、灰白色水

此种颜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较多,它们是鱼苗的优质生物类饵料。但当这些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高密度时,它们就会与鱼类挣氧,造成鱼类浮头,从而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这种水质还是不适合垂钓!

除了观察,我们还可以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看看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与垂钓:

一: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鲤、鲫、草鱼等主要的鲤科鱼类所适应的最佳PH值范围是7~8。如果水体中PH值偏低,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造成鱼类的生理缺氧;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类的鳃部组织,使鱼类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二: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较强,是诱发鱼类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类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类慢性中毒,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

三:氨氮产生主要原因是投放饲料过多和鱼类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及过度施肥而造成。正常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如果超过0.2毫克/升就会对鱼类造成危害,而且氨氮的毒性与水体中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氨氮所产生的毒性就愈强。

四: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如果超过0.1毫克/升,鱼类就不进食了!

最后说一下气候

我们去垂钓的水域一般都是一些面积不太大的鱼塘或小型水库,水的流动性不大且封闭性强,因此其水体环境很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天气变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包括气温、日照、风、雨等,使水体的温度缺乏稳定性,对鱼的摄食、消化和生长都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与水温相差只有0.5~1℃。所以,鱼的生理活动和生理过程是受水温制约的。鲤、鲫、草鱼等主要的鲤科鱼类的生存温度大致是0~40℃,适宜温度大致是25~28℃。在这个适宜温度范围内,鱼体内的消化酶最多,消化酶的活性强,因此,鱼的摄食最旺盛,消化力强,消化率高,并且其代谢水平也最高。随着温度的下降,鱼体内的消化酶数量减少,消化酶的活性急速减弱,所以,鱼的消化力迅速下降,对食物的消化速度明显减缓,其结果便是摄食量急剧下降!这就是在天气骤然降温或在有些往鱼塘里放地下水时钓不到鱼的真正原因!

相反,如果温度升高则会加速水中和水底的有机物分解,有机物分解耗氧在水体中一般占40%以上!至使池塘、小水库等在高温期很容易出现缺氧状态,鲤、鲫、草鱼等用鳃呼吸的鱼类,它们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只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正常情况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是很低的(水温25~30℃,水中溶解氧饱和量为每升水8.11~7.53毫克),而且,水温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少。

然而,水温越高,鱼的生理活动越旺盛,需要的氧越多,耗氧率也就越高!鱼的生理活动增强,但新陈代谢水平却下降,消耗的营养物质多可吸收的营养却少了很多!再加上缺氧,同样会造成摄食量下降!所以在天气闷热时垂钓同样很难有好的渔获!

通过了解各种因素对垂钓的影响,我想渔友们该不会再草率地外出去垂钓了吧?

根据浮漂的动向准确分析漂相


如何获得鱼儿上钩的信号呢?都是根据浮漂的动向来分辨的,那么如何才能了解什么样的漂相才是中鱼的反应呢,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一下。

一、缓慢的上升

这时的漂相一般表现为,浮漂到了钓点之后,慢慢的向上漂,如果在这个时候钓鱼人提竿的话,就会出现扬竿而不中鱼,出现空杆的状况。这是因为饵料太过松软了,没有粘度,鱼儿还没有吃呢,饵料在水中已经散了。解决的方法就是,重新把饵料的粘度增高,让饵料在水中挂饵的时间加长。

二、顿口

顿口的漂相一般都会是比较有力的向下沉。如果鱼儿能够正常的进入鱼窝里吃饵,一般就可以扬竿中鱼了,这时钓鱼人就可以保持这种节奏继续的钓鱼;如果在窝里有小鱼闹窝或者使用的线组比较的粗,钓具不合适,饵料使用的不太恰当,就会造成钓鱼人提竿也不会中鱼,而且总是提竿而不中。如何解决呢?
可以在钓点适当的增加一些窝料,或者是把钓具更换为比较合适的钓具,把饵料弄得块小一些。

三、浮漂上下浮动比较小

这种浮漂的浮动还是比较小一些的,如果这时钓鱼人提竿的话,大概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中鱼,但是子线被切断了,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就是鱼饵进入鱼嘴之后比较深。如何解决呢,可以把线组和鱼钩的大小调大一号,把铅皮的重量减轻一些,同时浮漂也可以调的稍微高一些。一种情况是空杆,没有中鱼,原因就是饵料使用的比较硬一些,鱼儿无法吃进嘴里。如何解决呢?

可以把饵料更换一下,使饵料柔软一些,适口更好,如果还是没有变好,就要考虑是不是小鱼闹窝了。最后一种情况是,鱼儿虽然上钩了,但是还是出现了跑鱼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就是钓的鱼太大了,有大鱼进入鱼窝了。如何解决呢,一般是大的青鱼进入鱼窝了,这样就不能够再看小幅度上下跳动的浮漂了,这种飘香已经不准了,主要应该看出现力量不叫大的向下的顿口的漂相了。

四、左右摇晃的浮漂

漂相的反应为,浮漂下降的时候,或者浮漂到达钓点之后,浮漂出现了左摇右晃的反应。这说明有大鱼进入鱼窝了,而且很有可能是鲢鳙进来了。解决的方法是,不要轻信这种信号,要静下心来,等待浮漂向下沉的信号。如果目标鱼定为鲢鳙了,可以使用鲢鳙喜欢的饵料;如果想要钓底层的大鱼的话,可以使用一些雾化能力比较低的饵料,注意饵料的味道不可以太香了。

五、下降的时候浮漂出现加速或者停顿

如果浮漂在下沉的时候钓鱼人感觉到浮漂出现快速下沉或者停顿的情况。出现这种漂相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一般出现在黑坑的时候,大多都是有新鱼进塘了,都是养殖的鱼儿,这些鱼儿都习惯抬起头来吃东西。如何解决呢?

可以向上推一推铅坠,等到饵料下降的速度减下来,可以增多鱼儿吃饵的机会,或者增加更换饵料的次数。第二如果是在水库里出现这种状况,大概就是出现了白条鱼或者是小鱼。如何解决呢?

可以把饵料的雾化能力减小一些,增加饵料的黏性,子线也应该使用短一些的,使用比较大的浮漂,加快饵料下降的速度,减少杂鱼和小鱼对饵料的啃食。

这是钓鱼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漂相和一些应对的方法,希望对钓鱼人有所帮助。

钓鱼鱼线的10种识别方法


相信大多数的钓友对于鱼线的识别基本上是来自身边的钓友与渔具店老板的介绍,但是小编今天教你知识,在以后的用线方面,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为你出去钓鱼准备线组,给你更有力的保障。

一:鱼线同属一款,但为何有时强度大而有时强度小?

一方面钓者混淆了鱼线线径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商品的真实线径或号数有所差别,导致与正常使用时的感觉不一样。出售的商品鱼线有很多存在超标的现象,再加上用惯了哪一种线径心理的期望值会有点偏高,如果换成了标准的商品鱼线或者使用了稍细的鱼线,就会觉得鱼线的强度太小。

二:怎样才能看出某款鱼线是标准鱼线?

怕麻烦的人可以直接将两根同型号的鱼线放在一起比较,眼看手摸只能得出大致的判断。细心的人可以使用仪器来测量,用一样的方法来测型号不同的线,通过对比可以判断准备购买的鱼线是否标准。使用机械式螺旋千分尺时要注意旋钮的松紧程度,测量的结果要比数显式的精确度高,至于一般的游标卡尺就显得精度较低了。

三:如何得知钓线的拉力是否正常?

简易的方法是将号数相同的线对拉,方法简易但是判断的结果不太准确,因为鱼线的真实线径限制了找到同样粗细的鱼线的可能性,对拉也就不匹配,结果也就不准确。鱼线的拉力还表现在打结的强度,主线与子线分别进行打结对比,对拉之后还要模拟水下的状态,将鱼线打湿水之后再对拉,如果忽略鱼线在水下的状态,测出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往往低劣的鱼线会将较好的鱼线拉断。

四:鱼线实际号数怎么计算?

完成了鱼线粗细的测量之后,再来计算鱼线的实际号数,公式是直径乘以直径之后再除以0.0273.将数值带入计算即可得出鱼线的实际号数。

五:鱼线的粗细如何选择?

根据鱼情或粗或细,粗线对付大鱼快鱼与吃口重的鱼;细线对付小鱼慢鱼与吃口轻的鱼,说起来的确很清楚,操作时最好还考虑一些其它因素。

六:出钓野外用什么线对付大鱼?

野外自然水域中的大鱼虽然钓获较慢,但是一旦中钩它们的冲劲很大。想野钓大鱼需要耐心守候,所以主线的切水性能一定要好。特别是钓点较浅且较远的时候,鱼线的切水性能要更强。野外水域的大鱼吃口是很重的,子线虽无太特别的要求,但是一定要结实,我们要使用粗一点的线,保证能出口和打结、能将钩子绑紧就达到了要求。

七:使用粗线的注意事项

粗线只有在拉力值超过的它的弹力极限值时,才不会恢复原装。换句话说,拉力没有过度时粗线会马上恢复原状。我们在打结与绑钩时就要注意,一定要将线结收得很紧,力度要大一点,一般情况下不必担心会伤线。最好在绑钩时多缠几个圈,粗线在二号以上的可缠十二圈。较粗的子线要用仕挂存放让它带有张力。

八:不必担心使用细线会被绑钩器伤线

手动绑钩技术不太好的话,可以使用绑钩器,只要能夹住钩柄就能使用绑钩器。绑钩器的效果是较好的,线结的强度较高。其实不必过分担心绑钩器会伤到线,因为即使是伤了的线也比较松的线结强度高。

九:对于绑钩,能绑得很紧而又不伤线吗?

这是能够实现的。对于粗线胆子要大而不必担心伤线,因为粗线回弹性能很好。对于细线,那种表面柔软顺滑的线一定要绑紧,那种表面不够顺滑好像有点阻塞感的可以适当松一点点,因为这种线的表面摩擦力还是稍微大一些。

十:质量上乘的高档鱼线表面有些不平是否正常?

是正常的。质量好的鱼线表面不平是线轴绕线时,线圈相互交叉重叠而产生的,当我们把它绕到线盘上后又是交叉重叠在一起,有点不平的凹凸感是正常的。这种现象,不会存在质量的问题。

温度和季节对路亚鲈鱼有什么影响?


鲈鱼是一种很奇怪的鱼,有时我们去钓鲈鱼,一整天都不见咬钩,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到同一个钓点,却能一条爆护。当然并不是过一段时间鲈鱼就从别的地方游到这个水域的,它本来就在那里只是你没有钓到而已。鲈鱼是多变的,在某一天它会非常活跃,但是过段时间可能就沉寂下去了。但是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水温或者是季节变化所导致的,这两个因素在影响作钓鲈鱼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鲈鱼会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一年的某些时候,它们更容易被钓到,因为它们更容易被找到,也更愿意吃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春天、初夏和秋天,都是钓鱼的好时候。但一位退休的渔业生物学家、职业钓手肯库克(KenCook)表示,鲈鱼一个特定的温度范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鲈鱼是冷血动物,所以他们在温暖的水中更活跃,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更快。他们的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他们需要吃更多的食物。这位1991年Bassmaster冠军解释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冷水中不活动。他们冷的时候吃得少这和人类是相似的,因为当我们更活跃的时候,我们需要吃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们消耗了更多的能量。

水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温度和季节变化在鲈鱼行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两者是有联系的。我们都知道,湖泊、河流和池塘在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在春天和秋天之间比较适中,但是你知道鲈鱼在季节和温度变化的时候移动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在浅水里,有时在更深的水里钓到它们。

困惑吗?没关系。即便是Cook,一个14次参加Bassmaster经典赛的钓手,也不能完全理解天气和季节的自然变化是如何影响鱼的。没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基于他作为一名职业钓手和生物学家的长期作钓经验基础上,他很好地理解了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水温的上升和下降。在哪里可以找到鲈鱼。

他们真的不会走那么远。它更多的是上下运动。他解释说:它们在季节变化的时候,会在同一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在深水和浅水之间活动,但它们不会从湖的一端迁移到另一端。

随着冬天离去,春天的到来。日间时间越来越长,温暖的天气使水变暖,鲈鱼开始思考产卵,所以它们会进入浅水,因为鲈鱼需要阳光和温暖才能孵化。鲈鱼在温暖的水中吃得更多,这使得钓获它们看起来很容易。在炎热的夏天水温升到25度以上前,它们通常生活在浅于2.4米的水层。当温度更热时候,它们开始向更深的、更冷的水域移动,直到秋天到了,浅水的温度再次降低。

食物才是真正主宰着鲈鱼生活的东西。在春天和秋天,食物通常靠近岸边,周围覆盖着水草、岩石和码头。小鱼、小龙虾、青蛙和其他生物是浅水区最丰富和最活跃的饵料,所以这就是鲈鱼喜欢待的位置。

他们在夏天和冬天去更深的水域的主要原因是那里的环境更稳定。德克萨斯州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AllenForshage说:温度和氧气水平的波动更少,鲈鱼并不喜欢大幅的波动。鲱鱼(Shad)也会去更深的水域,它们是鲈鱼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果一个湖有鲱鱼,鲈鱼会在夏天和冬天跟随它们。在那些季节里,即使是蓝鳃鱼(Bluegil)也会移动到更深的水域去。

他们有多深?这取决于湖,只要但凡浅水水域能满足鲈鱼的一些基本需求,它们还愿意待在浅水,否则它们可以下到7.5米甚至更深的地方。库克在阿肯色州一些深而清澈的湖泊18,米深的地方钓到过斑点鲈鱼,但Forshage说在夏天的德州大部分湖泊中深于4.5米的地方就几乎没有氧气了。

氧气是一个限制因素。鲈鱼和所有的鱼都需要它生存,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不会跑到比4.5米更深的地方。当然这取决于湖泊和所在的区域。

他补充说,那些在夏天待得很浅的鲈鱼在热的时候会寻找相对更暗、更凉的水。这可以是一个码头,水生植物或倒树提供的阴影。库克说,在清澈的湖水中,鲈鱼通常会在夏天隐退到深水中阴凉的地方,只要那里有食物和氧气。但是,生活在比较浑浊的水中的鲈鱼,通常会整个夏天都待在离岸边比较近的地方。

在一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温度真的不那么重要。鲈鱼可以很好地忍受高温和低温。库克说,只有当非常热的时候25度或者非常冷低于8度,他才会关注船上的水温显示。但是如果温度在8度到25度之间,温度对鲈鱼的影响并不大。它们通常在浅水中。

记住,空气温度对鲈鱼没有任何影响。

随着水在秋天开始冷却,像shad这样的饵料鱼会待得很浅,所以鲈鱼也会跟着。在很多情况下,Shad会向支流和河湾的深处移动,所以bass也会在相同的地方。

随着日间时长的缩短和气温的下降,水开始变冷。一旦温度达到8度,鲈鱼开始向更深的水域移动,在那里它们将度过大部分的冬天。虽然鲈鱼在冬天吃得少,但他们还是偶尔吃点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冬天钓鲈鱼很困难的原因;但这不是不可能的。Cook在冬天钓鱼时,他喜欢在温暖的阳光下待上一会儿,等水温升高了一点,几度的差别真的可以让鱼开始进食。

你必须记住,在冬天,鲈鱼根本不需要进食太多,所以别指望能钓到很多鱼。如果你能在一天之内钓到三两条,你就做得很好了。当然,如果你每次出去都能钓到鱼,你肯定很幸运。毕竟,要理解鲈鱼与水温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不仅仅是运气。这需要大量的练习。你作钓频率越高,你就越能找到鲈鱼,无论在一年的什么时候。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类的摄食和停食温度,识别鱼的动向》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的温度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