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双钩子线钩距多少合适

2021-05-11

钓鱼时用得最多的是双钩,但如何确定钩距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多大的钩距最适合钓鱼呢?双钩的钩距是直接影响中鱼,有钓友钩距一成不变,在栓子线时用统一规格,对此谈个人意见;

1、春冬天主钓鲫鱼,钩小线细,这时双钩距离一钩半至二钩为宜。

2、夏季钓草,青,鳊,鲤鱼时钩线较粗,饵也挂大了,如钩距不变两饵相近,尤用蚯蚓会交织在一起,下水分不开,此时钩距应变二钩半至三钩;浮钩鳙鲢鱼,线钩更大,这种鱼口也大,钩距应变为5--7公分适宜。

3、秋季是钓大体鱼的黄金期,此时鱼的力量也最大,钓友用钩线都是最粗时期,钩距要针对钓的对象鱼合理调整。可参考上述参数灵话运用。

精选阅读

台钓双钩子线长度多少合适


一直以来,子线长度成了众多垂钓爱好者关心的话题。但是也有很多钓友不以为然,认为子线长度,跟钓鱼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其实不然,一般来说,我们垂钓对象鱼的大小,跟子线长度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子线长度这个话题。

曾经初学垂钓,对子线钩子什么的,全然不了解,到了渔具店之后,直接买已经绑好钩线的组合,垂钓的时候,也是直接拿出来使用就成了。好像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对劲的地方。后来垂钓知识慢慢丰富起来,对子线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渔具店自己买好钩子,然后交给渔具店老板,他会给你绑好子线。可是子线长度要多长他们不会问你,直接按照定律来绑就行了。如果是说要某种特别要求的子线长度,这还让人难为了,而且一时半刻还绑不好。如果是在垂钓的当天买钩绑线的话,多半是拿不到的,想要特殊的长度的子线,还得提前去定好。即使是这样子,我们那时候也是跟风走,认为子线长度其实跟垂钓没有太多的关系。甚至有时候,干脆买个几包鱼钩,然后每包绑一种长度的线组。记得笔者最有一次,一共绑了四种长度子线的钩子,直接绑钩的那位店员想吐了。那时候是10cm,15cm,20cm,30cm每种规格一包。虽然那时候有意识的去调整子线长度,可是却也不知道,多大的鱼使用多长的子线。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是一群外国友人在中国某地一湖里垂钓青鱼,一开始使用打下重窝后,选伊势尼12号钩,开始子线长度选择28~~32厘米,一直抓不到口。后来改用35~~38厘米还是有滑口,最后用到了48~~52厘米的子线,就开始上鱼了,而且基本都是死口。从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子线长度,和对象鱼原来是有直接关系的。

再后来在一资料上看到,具体什么资料忘记了。资料上所说的是,在进行野钓的时候,使用的子线长度,一般情况下与自己所要垂钓的对象鱼的长度相当比较好。如果是竞技钓的滑口鱼的话,一般子线长度在30cm左右比较理想。对于钩距,一般是一个半钩距。看了这份资料之后,我自己在垂钓之时,钓小鲫鱼一般是使用8-10cm的子线,钓大鱼一般使用30cm以上的子线。而我自己,现在也是准备好几种长度的子线,最短的8CM,最长的达半米长。通过不断的实践垂钓,效果还是非常不错。

钓大鱼的双钩究竟多少钩距合适


关于钓具搭配这件事,调什么鱼,用什么钩,多长的线,钩距多少,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公理或者定律,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摸索。有人认为一个钩距和三个钩距之间是最为合理钩距,钩钜太小,饵团不易分开,钩距太大,容易搭桥断线跑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窍门,来整理一下供大家交流参考。

就北方的鲫鱼和鲤鱼来说,鲫鱼体型较小,动作轻,口腔短,吸食距离短,所以钓鲫鱼时,常规情况子线一般不长于20厘米,钩距一般在三个钩子大小左右,钩距太近会造成上鱼钩子线相互缠绕。但是钓草鲤时,常规情况不短于30厘米、一般的选择都是三个钩距,而且一般钓鲤鱼都选择在黑坑,黑坑酱层都很厚,钩距太近很容易把双钩都送去酱层。

钓距的长短有时是根据要钓的鱼来确定的,钓快鱼时,鱼口好,灵敏度高,可加大钩距,减少两钩相互干扰,便于中双尾,而慢鱼通常索饵不积极,灵敏度差,就要求钩距短些。钓大鱼一般不建议用调整钩距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因为钓大鱼用的饵很大,调目,钓目可调整范围大,合理调整调目、钓目可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再说钓大鱼季节跨度没有鲫鱼长,主要在夏秋季,水温所致鱼的活力不会差很多。

如何能够招引鱼,单纯增加摆动其实起不到作用,吸引鱼主要靠气味和声音。鱼饵的气味、落水的声音以及鱼群争抢鱼饵的声音等,子线长点不是关键。要靠这样引鱼过来,说明鲫鱼是不活跃的,鱼口肯定不会好,长子线灵敏度就会不够。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把铅坠上移一些起到相同的作用, 8字环也不会影响灵敏度。钓鲤草等大体型鱼时,因其动作灵敏,狡猾,偷食力量大,所以信号会大,灵敏度不会因为子线长受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长子线。溜大鱼时,子线受到的力和主线是一样的,但子线更细,本就易断,子线短了,伸缩弹性很小,更容易断,我们就不能不让子线长些,这是钓大鱼须用长子线的主要原因,而钓鲫鱼等小型鱼一般就不用有担心断子线的问题。

钩距的大小首先受制于灵敏度的要求,其次是钩饵之间的互相干扰,日常钓鱼时,长子线因弯屈失去拉力,短子线直立承受部分钩饵重量拉力,两钩在水底顺势摆开,与铅坠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鱼吃下钩的时候远多于上钩,钩距越长,下钩灵敏性越差,因此搭桥和钩距、子线长短都有关系。钩距越大越容易搭桥,子线越长越容易搭桥。反之亦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钩距大子线短不容易搭桥,钩距小子线长不容易搭桥,钩距大子线长就容易出现搭桥。钩距多少要根据对象鱼以及用的饵料黏散情况来调整,来调整,钓鲤鱼2.5个钩距、鲫鱼一个半、草鱼四个钩距、鲢鱼要加大,饵大散加大钩距,饵小黏减小钩距。

钓鱼没有固定的规律,钓法,需要你掌握基本的常识和规律,然后灵活应用。善于思考,总结,能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钓的越多,技巧越多。考虑灵敏度是基础,解决垂钓中影响收获的主要问题是着眼点,然后才兼顾次要的有利因素,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把鱼钓好。

台钓子线长短与钩距多少合适


关于子线长短和钩距之间的调整有不少的文章都有介绍,对初学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不过每一篇攻略技巧都有偏重点,比如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子线的长短或者什么情况下钩距的远近都会有提及,只是具体为何要使用这样的长度,如何使用更合理,其中有什么规律就比较笼统了,这里就说下子线长短和钩距在实践中的运用,希望对众钓友有适当的启发。

一、钓鲫鱼和草鲤的常规长短和距离

一般来说正常垂钓的子线和钩距常规标准是子线长度在20厘米以下,钩距在2厘米左右;垂钓草鲤时,子线的长度不低于30厘米,而钩距在3厘米左右,具体情况可根据水情鱼情来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鲫鱼子线和钩距的具体原因分析

1、鲫鱼,这种小型的鱼类,是广大水鱼中最为常见的鱼种,性情比较温和力度较小,在觅食的时候力度较弱距离较近,所以短子线传递的信号比较灵敏真实,而是用长子线的话传递信息很慢,而拥有足够的灵敏度才是垂钓的最基本最重要点,钓鲫鱼是用短子线才能保证浮漂线组的合理性。

2、灵活变化,天气温度会随时变化,而垂钓的手法技巧也同样需要相应调整,比如在天气温度突然下降,鱼儿觅食力度较弱时就要降低钓组的灵敏度,在使用跑铅或者滑铅钓等一类特殊钓法时就要缩短子线来配合钓组达到钓钝的目的,一般除了钓混养鱼之外,以鲫鱼为对象鱼使用20厘米以上长度的子线基本不可取。

3、有些人说使用长子线能够加强钩饵在水中的摆动,使钩饵活性增加起到更好的诱鱼效果,需要知道的是真正的诱鱼因素是饵料的气味,鱼饵入水的声动和小鱼闹食的声响,而长子线虽有一定的活性,但是需要靠活性来吸引鱼儿吃钩,就说明此时的鱼口不佳,长子线对漂相的传递有很大影响,就会造成读漂困难。

三、草鲤情况分析

1、长子线钓草鲤,草鲤这种大型鱼比较的狡猾,在吃饵时会有很多的假动作来试探,若是子线过短就会有很多的虚假漂相产生,频繁提空杆难免影响心情还会惊扰到大鱼,所以长子线能过滤掉虚假的信号,并且大鱼吃饵比较迅猛,信号比较大,长子线对漂相没有什么影响。

2、溜大鱼,在大鱼中钩后溜鱼时,子线和主线的承受力度是一样的,但是子线会比主线型号要小,很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而子线长的话延伸性也好,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所以钓线也要尽量使用高档优质的鱼线,才能避免断线的情况发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鱼中钩后,钓线的质量是要点,溜鱼的技巧也非常的重要,需要有合适的钓竿来增加操控的手感和技巧,才能避免途中会有小错误出现。

3、钓大鱼的线体都比较的粗,如果子线过短又粗的话鱼儿吃饵时很容易被线体阻挡,造成入口困难引起大鱼的警觉。

4、小杂鱼闹食,在野外水域垂钓,小杂鱼的闹腾程度真是烦不胜烦,而钓鲫鱼是为了讲究速度并且抵抗小杂鱼抢食故而子线短而灵敏,而钓大草鲤时,大鱼进窝小鱼就会绝迹了。

5、需要注意的是钓大鱼子线需要改善,而饵料的味型状态也要改善,饵料的比重要大,状态也较硬,都是为了避免被小杂鱼闹食,所以饵料方面需要注意。

四、钩距

1、钓小鲫鱼,钩距方面主要考虑到灵敏度的问题,钩饵的干扰是次要的,在鱼情较好,鱼口不错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加大钩距减少两钩距之间的干扰,中双尾的几率很大,而鱼情不好鱼口弱时,为了增加灵敏度钩距就要适当缩短,各种鱼情都可以根据这种方法调整。

2、而钓大鱼时由于饵料比重大,调钓目数的范围就比较大,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调钓目来提高钓组的灵敏度,所以一般很少用钩距来调整钓组的灵敏度。钓无定法,通常说的经验技巧只是一个借鉴的作用,而实际中的应用是需要根据情况情况来调整的,只有学会变通才能提高钓技提高渔获。

台钓双钩钩距多大才合适?老钓鱼人这样说


台钓,即台湾钓鱼技法,是从台湾传到大陆的。台钓在大陆已经风靡10年,对于台钓而言,可以分为休闲钓和竞技钓两种。休闲钓提倡的是简单的钓具,竞技钓则提倡钓手的装备精良。由于台钓的简易上手性,是大部分初入钓圈新手最佳选择。但最近新手们都碰到同一个问题,台钓基本都是双钩,钩距是该小一些还是大一些呢?那么久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

一、取决于鱼所处的位置。如果目标鱼大部分在水底,双钩就可以调得近一些,有2~3钩的距离就可以,此时钩饵的状态一般是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二、鱼上浮或离底,钩距最好也大一些,使双钩状态变为一钩触底或躺底,另一钩悬浮,便于钓到离底的鱼了。

三、双钩均触底,状态不是一躺一触,是以八字形分开,鱼拉一个钩时,另一个钩有阻力,鱼吸不动漂,漂相就不明显甚至没有,抬竿换饵时发现鱼已经被挂上了。此时要缩短两钩距离,一躺一悬或一躺一触,漂相就会明显。

更多精彩渔汛尽请关注好钓鱼,一个贴心的垂钓私人助手。

台钓子线固定钩距的打结方法


台钓子线固定钩距的打结方法图解,先将子线对折,定好上钩与下钩的距离,将对折点打一个松动的线结,不要拉紧。如下图所示:

将两根大头针,一根剪去针帽,插入泡沫板,将单线扣扣入有帽的大头针,将双线扣扣入无头的大头针

在捏紧子线的同时(捏紧是为了防止双钩距离滑动,影响结果距离),慢慢拉紧线结。

最后的子线双钩的结头如图所示。

自制防止双钩子线缠绕的方法


台钓在某些水域确实要强过传统钓法,子线在台钓线组的制作中是很关键的一环,子线双钩在垂钓的过程中很容易缠绕,让很多新老钓手头疼不已,前面给大家介绍了绑钓鱼钩的方法,在这里给大家说说我防止双钩子线缠绕的方法,用太空豆来分开两条子线。

具体制作方法是:

1、截取4060厘米长的子线一根,对折后分别绑上鱼钩。

2、双子线合并穿上一颗太空豆置连接环处。双子线合并在太空豆下打一结。两根子线再分别穿上一颗太空豆置结下,两子线自然张开成八字形。

3、在这里要注意了,可以购买橡胶子线分离器(如图所示),来分开双子线。

这一种双钩分离器还是挺实用的,价格也很实惠,解决了这个以后,在钓鱼的过程中就可以少一些烦恼啦!

压风线鱼竿入水多少合适呢?


压风线大家都知道怎么做,这是让提竿刺鱼时不会因鱼线的松弛而浪费时机的一个保证,也是防止风浪干扰的处理办法,但是,压风线时竿稍要入水多少才合适大家考虑过没有呢?可不是随意地想插多少就插多少哦,本期小渔我来教教大家。

一、插入水中过多的坏处。

小渔我曾见过有钓友把竿稍插入水中足足有2节,风线是进入水中一大截了,抬竿时也会发出更响的赏心悦耳的嗖的一声,但这样做的坏处可曾遇见到呢?首先会让鱼竿受到的阻力加大,长此以往会伤竿,然后就是未必见得速度就快,水阻对竿的阻力要远大于主线。

二、插入水中多少合适?

在一般的情况下,鱼竿竿稍插入水中大约有1015厘米就可以了,也就是第一节之内的长度,这个长度在起竿时水阻的作用时间会很短,基本上能达到最快刺鱼时间,当然对鱼竿也没什么损坏,即使时间长了会有所磨损,但也只是第一竿节,不行换掉就行了。这个看似不重要的小方法,大家都掌握住了吗?

好,希望本文能帮到各位钓友,如您有不懂的不清楚的请及时留言发问,如您有不同意见或更好的技巧,也请尽情吐槽和指导。

台钓子线的长度与钩距的长度分析


大家有没有发现,底钓时,多数时候钓上来的鱼吃的是底钩饵。而顶饵与底饵距离如此之近,鱼为什么就喜欢吃底钩饵呢?关键的原因就在双子线的钩距不同使得两钩饵在水下的状态完全不同,鱼的适口性就差别很大。

钩饵的悬浮状态按说是最灵敏的状态,鱼吸饵带动子线的下沉量是完全转化到漂目的直接变化上。前提是鱼得吸饵入口足够的距离。而实际的情形却是,一方面悬浮状态的饵与底层鱼寻找和吸食落底食物的习性相悖,另一方面,悬浮时钩饵子线与鱼就饵的位置关系决定了悬浮是最容易引起鱼警觉的一种状态。特别是近底悬浮的钩饵。鱼嘴距离底面有较大距离,(三四两鲫鱼高6至7CM,则正常游弋时嘴唇距离地面3CM左右)鱼需要前倾身体,伏嘴就饵。在鱼唇还未挨着钩饵时,上唇就已经先挨着子线了。鱼只要稍微吸饵品尝,子线就绊住鱼的上唇,鱼就明显感到异物。若它再使大点的劲吸饵,子线就会在鱼唇上贴紧滑动。若鱼猛吸一口,子线就如细刃在鱼唇上划拉一刀一般。子线与鱼唇的摩擦力增加了鱼吸饵入口的难度,而且这个摩擦力足以引起鱼的警觉,很可能就马上吐饵而去,狼狈逃窜了,捎带惊跑了窝里的其他鱼也未可知。鉴于钩饵悬浮的不良表现,我们的口号是,远离悬浮,杜绝跑鱼!

如图1所示。(原谅我实在画不出惊窝之鱼逃窜的景象。)

(有没有好心人借我几粒美术细胞,让我把这条鱼画得像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看了知道我这是在说钓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在钩猪。)

由此可知,仅仅靠线组搭配合理使理论上鱼吃钩的动作能及时准确且数值损耗最少地从漂目变化上反应出来的灵敏,在实际中往往大打折扣。提供钩饵和子线的合适位置状态让鱼舒服无惧地将钩饵吸食入口才是让漂目发生足够变化也就是灵敏的关键。那么,是不是子线倾斜或者稍微弯曲就行了呢?见图2。

这个看上去就舒服了些。起码鱼在俯身就饵时,上嘴唇还没挨着子线。但是只要它去吸饵,子线还是会绊住鱼上唇。但是这个力道要小了点。子线倾斜或者弯曲幅度的增大都会增加鱼的适口性。

有没有一种子线的形态,使鱼从试饵到吸饵的全过程,都几乎感觉不到子线的存在呢?答案是乐观的。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如何确定子线的合适长度,以使它在水下垂钓时,具备最小的存在感。

见图3。

图3里这个长子线看上去相当圆润,鱼吃钩饵相当舒服,都吞咽到喉咙了也几乎没发觉子线。(至于它发现鱼钩了没有,这个问题我选择性忽视了。)那么,这个神奇的子线怎么得来?形态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在水下实现?

我们做个小实验。先从子线盒里拉出一段子线,1号的先剪下15CM就行,3号的大约30CM吧。捏住子线的一头,让子线竖直向上,它会弯下来的。但是要让你捏住的那一小段保持垂直。你观察子线弯曲下来的另一头(自由端),如果弯到与手持端几乎持平,就是长了,再剪掉一小段。直到另一头(自由端)刚好达到水平。那么,一个对鱼来说隐身性能堪称完美的子线就新鲜出炉了。

仔细观察它的形状,手持端是垂直的,自由端是水平的,两端之间是非常圆滑地过渡的。它是什么形状?毫无疑问,它就是个四分之一圆弧。它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呈现最舒适的自然弯曲状态的让鱼失去警觉的最佳子线。(做实验的这一段扔了吧,还要绑钩,就不够长了。何况我们要绑双钩,就是需要超过两个实验子线的长度才够用。悟空,我给你说过了不要乱扔东西的,乱扔东西是不对的,砸到了小朋友怎么办?就是没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什么?真的扔了,再把它从垃圾桶里找回来。现在捏住这段子线的一端让它平躺地面,然后慢慢向上抬升并向自由端逐渐横移,使这段子线成为近似的四分之一圆弧。如果你动作足够温柔,就会发现,子线的自由端在地面上没有位移。意味着,弯曲到如此程度的子线,内部没有力的存在。就像一只懒猫弯着身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打瞌睡,简直不要太舒坦了!这种状态其实与实验子线刚成功时的状态是完全等效的。那么,如果你捏子线处是连接子线的铅坠,子线另一端(刚才的自由端)就是连接到底的鱼钩,是不是说明,子线就完全处于很舒服的自然弯曲状态了呢?鱼吃钩饵时是不是就几乎对子线毫无察觉呢?我都懒得分析了。但是,要看到,这个子线本身虽然无内力,但是鱼吸饵时,子线需要克服水阻,鱼吸饵力道越大,这个水阻的就成平方增加。这也是所有子线都难以避免的。所以,世上真没有完美的事。

这么神奇的子线,该怎么搭配它的伙伴,就是另一根子线呢?很简单,请再看图3。它就是这个神奇子线弯成的四分之一圆弧对应的圆的半径。如果这个短子线长度为r,则神奇子线长度为2r4=r2=1.57r。实际上我们是先根据实验确定了长子线R的,变换一下得r=0.637R。也就是短子线差不多是长子线的三分之二。如果实验得到的长子线的长度为15cm,那么短子线取10cm左右就是合适的。

可能有性急的钓友会追问,怎么保证你一杆子打下去,这俩子线就那么听话,偏偏按照你画的图那样的形状往底面摆放呢?这个问题很尖锐。要不是我早有准备,就丢人现眼了。再请看图3。(虽然图上那条鱼实在难看。你也可以选择性忽视那条妖怪鱼,它存在不了多久了。我正在想办法把它钓上来吃掉。)我们发现,漂目与水面的交点与长子线带的底钩的连线,短于实际的水线加长子线的长度和。这个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你看到的长子线带的钩饵的最后落点,并不是它从水面开始一路降落下来与底面接触的第一现场。应该落于前方稍远一些。然后铅坠带着短子线和另一个钩饵继续回落。由于长子线已经到底,会牵拉线组减速。长子线也会带着钩饵沿底滑行。如果严格按照我调目的确定方法一文的调钓方法使钩饵达到B状态或者B后状态,(就是公式T=D-G+xE中,x取值为0到0.5。)则短子线将在垂直于漂的正下方到底停驻。而铅坠由于重量大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减速回荡至稳定位置的左侧(就是近岸方向)并做了一个短暂的停留,使长子线的钩饵沿底滑行至最终位置。此刻长子线在钩饵与铅坠之间绷直,而短子线绷直带着钩饵左倾并未移位。(但是漂目会有一个少许的下降。可以用几何方法来证明。)然后,铅坠返程至稳定位置,就是漂的正下方。(此时漂目恢复到钓目。)在铅坠返程的过程中,原来绷直的长子线变成弯曲。在这个特定的双子线长度搭配的条件下,长子线除了弯成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别无选择。(如果长子线的钩在刚到底时正好被草棍绊住了呢?,如果饵在降落途中雾化了呢?如果鱼半路截杀了饵呢?。。。。。。好吧,好吧,你赢了。我除了装聋作哑,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

由于双子线是不等长的,所以只能保证一个子线躺得很舒服,鱼吃起它带的钩饵来也很顺利。引起的漂目变化就很明显清晰。另一个子线只好委曲求全,要么躺得不自在,要么垂的很累。让鱼吃起它的钩来就有点别扭费劲。有人可能觉得,让两个子线等长并都达到自然弯曲,然后让它们到底后分开,不就提高了双飞概率了么?事实上,对于同饵同钩,它们的入水过程几乎同步,最大的结果是两钩饵落在一个点,或者相当接近。本来鱼很舒服地吃一个钩,现在近处的另一个钩却碍事了。所以这是一个无法两全的事。

至此是不是就功德圆满了?是不是就可以去睡大觉了?非也。有时候我们想放长线钓大鱼。想尽量让钩饵远离铅坠让大鱼不易发现,而且还要让鱼舒服地吃钩,同时具有良好的减少水阻的性能。这样在鱼吸饵过程中,不但初期感觉不到子线的存在,在后期也只能感觉到比其他状态的子线少得多的水阻影响。有没有这样的子线搭配来满足这么苛刻的条件呢?当然是有的,要是没有,我咋呼出来不是招人烦么!如果你请客,吆喝道,有没有想吃老虎肉的?大家激动了,大声回应说,有!你又吆喝,有没有想喝茅台的?大家兴奋了,大声回应你,有!然后,你哭丧个脸来了句可是我没有。会是什么下场就尽在不言中了。

先来看个图。但是我不想画图了,今天画的图极大地摧残了我的信心。有兴趣的钓友可以百度搜索最速曲线。也叫等时曲线。关于这个曲线的来龙去脉原理典故我就不说了,我们只需要了解它的性质,并合理地运用到钓鱼大业中去就行了。如同拿到驾照的不必去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一样把车开得行云流水;不懂钢琴构造的人,一样听到钢琴曲就如痴如醉。

我们能派上用场的最速曲线的性质有这么几个:

1,在曲线上任意位置固定摆放的的小球,如果同时让它们开始滚动,那么,所有球体同时到达下端。就是等时性。

2、曲线的长度等于旋转圆直径的4倍。

3、百度上没有说到,但是隐含其中,被我发现的一个性质。从等时性可以看出,各个小球由于在最速曲线上的位置不同,它们到达下端时的速度是不同的。而它们在曲线上的初速度都是零。逆推的说法就是,以不同的初速度从曲线下端发射的小球,它们将在曲线上确定的某一点,速度降为零。如果从运动的相对性来说,这些速度本来为零的位于曲线上不同位置的小球,如果让曲线以合适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这些小球在曲线上都不会移动。这个按说不难理解。如果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斜着的拍子上,然后你以合适的速度奔跑,乒乓球就停留在拍子的固定位置上不会掉下来。速度加大,它就从拍子斜面的上端飞走了。速度减小,它会从拍子斜面滚落。而这个曲线竟然让它上面不同位置不同曲率上的所有小球都保持相对这个曲线的静止,的确是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还有个图比较便于表达。见图4。

鱼(嗯,我画的那个怪物你就假装它是鱼好了)嘴巴咬着的钩饵就是一条等时曲线的下端,这条等时曲线的上端连着铅坠。如果把子线上附着的水分子看成一个个小球,在鱼吸饵引起这条曲线在水体里运动的瞬间,这些小球相对子线来说,相当于是从曲线上各处发射的小球。而且距离下端越远,由于子线变形越小,水分子的初速度也相应减小。根据性质3的以不同的初速度从曲线下端发射的小球,它们将在曲线上确定的某一点,速度降为零。那么,这些水分子会在子线上的某点停止,停止的位置与鱼吸饵的力道有关。如果刚好合适,则这些水分子将正好在子线连接铅坠处速度为零。水分子在子线上停止的含义是什么?就是水对子线没有水阻!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结论。子线就是在水体里顺滑地移动,让鱼可以在吸钩饵的时候,只感觉到到底的钩饵,而感觉不到子线的牵拉。同时,水分子如果正好在子线连接铅坠处速度为零的含义,就是,铅坠没有移动!也就是说,鱼吸饵的瞬间,不但感觉不到子线的牵拉,更不受铅坠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最大适口性的子线状态。

当然,这也是一种很顿的状态。因为鱼吸饵瞬间没有带动铅坠的有效移动。但是,这种最佳的适口性极易让鱼吸饵更深导致死口,正是守大鱼的利器。

根据性质2,可以很方便地得出,长子线是短子线的2倍长度的结论。(因为这里的等时曲线是摆线的半段。)先试验得到长子线的长度,减半就是短子线的长度,这样的双子线搭配,用到垂钓中,长子线的钩饵具备更好的隐蔽性和最佳的适口性。但是是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的。不过,好在还有那个短子线,保留了足够的灵敏度。

本来还要分析漂目变化的。发现漂目变化无需分析了。我已经费了这么大的劲让鱼那么舒服地好好吃钩饵了,都吃到嗓子眼了,漂目的变化还是问题吗?(其实是我今天画这个鱼的图,画得我筋疲力尽生不如死,实在没精力去管漂动不动和怎么动和动多少了。况且,我为这篇文章,连续奋战一整天加半夜了。哦,都后夜了!)

有人可能会想,这个太麻烦了,还不如找个神饵,鱼远远闻到了就争先恐后跑来抢着吃,一口就吞了死钩,不是一劳永逸?但是我们要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这样的神饵哪里去找?即使找到了,就像露老师那样的,用大半辈子失败的悲痛和血泪的教训得来的视若珍宝的配方,会轻易传给你?就露老师本人来说,他一窝子饵料打下去,附近八丈开外的人都无鱼可钓。天长日久累年经月,大家都敬而远之了。他就一两天无人唠嗑,上巨物了也无人帮忙抄鱼,更无人喝彩,跑鱼了也无人喝倒彩,深切地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和落寞,岂得渔之乐乎?

做个简短的总结。

1,钩饵的悬浮状态是最小适口性的一种子线状态。不利于鱼吸饵入口至足够距离以带动漂目变化至可视目数。(浮钓吃口猛的鱼除外。)

2,长子线是短子线的1.2至1.57倍。随着钩距加大,适口性越好。并保持了足够的线组灵敏度。但是吸饵后鱼仍然能感觉到部分子线的存在。水阻是子线受力使鱼感知的重要因素。

3,长子线是短子线的1.57倍。长子线在水底弯曲成无内力的四分之一圆弧。在鱼吸饵初期具备最好的适口性。吸饵后期由于水阻,鱼仍然可以感知子线的存在。

4,长子线是短子线的2倍。长子线在水下呈现最速曲线特征,是一种适口性相当好,水阻对子线影响最小的子线状态。虽然是一种很顿的钓组状态,却最有利于大鱼吃死钩。

5,让长子线在水底具备特征曲线的条件是,漂钩饵按照钓目公式搭配使线组具备B或者B后状态。

双钩钓鱼的钩距以及子线长度技巧


不同的钓鱼人有不同的玩法,钓鱼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随心就好,这里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这样传统钓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还是有点好处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首先钩距指的就是上钩门底部到下钩柄顶的距离。见下图:

钩距

子线板

如果朋友想玩台钓,玩得细一点,那么还是建议入手一个子线板,自己DIY也可以,不是很复杂,却是很实用的工具。好处是所有子线以及钩距确保差不多长,台钓中换子线组也无需重新找底。

钓无定法,根据个人习惯以及水情、鱼情、天气等变化来确定子线长短与双钩距离。下面的一些内容可以看看当参考。

一、巨物vs鲫鱼,双钩距离以及子线大概长度

钓大鱼时候子线首先得长,一般区间为,40到100CM对折,钩距离为二到五个钩距。钓鲤鱼草鱼等正常情况下2个到3个钩距子线50到60CM对折就够,现在天气热了,钓鲢鳙的黄金季节来了,因为鲢鳙是通过吸入含有钩饵的水,然后过滤来吃食的,钓鲢鳙就得加大钩距,且上钩小于下钩,下钩主要作用的起锚鱼的作用,这边就不细说了。钓乌青巨草的时候一般放到1米对折,有几个作用,一是全水层抓口,第二是很多黑坑限主线长度,那么我就子线放长一点,第三是大鱼冲击大,长子线可以起个缓冲作用,防止切线跑鱼。

钓鲫鱼子线区间一般为20到40cm对折,具体长短可以根据季节变换以及钓法做调整。春天40cm对折,子线稍微长点降低鱼的警惕性,因为鲫鱼刚过冬过来,索饵胆小但又贪食而且聚鱼相对还是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起到斗鱼引鱼的作用。

夏天我个人一般是30CM对折,这个季节鲫鱼吃口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

走水等一般极端情况下,重铅钓滑铅跑铅的时候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放10到15cm对折就差不多了。

钓滑鲫鱼的时候,30到40CM对折,既考虑到漂座的隐蔽性又考虑到信号的鱼吃饵时候的信号传导。

钓鲫鱼钩距一般钓小鱼一钩半距离;钓大鱼双钩距离,没一个具体准则,全看个人习惯。

长子线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切线跑鱼,但是信号慢一拍,基本是钓巨物时,抓大黑漂抓死口。子线短,信号传导快,一些轻微的动作都能捕捉到,可以钓滑口鱼,缺点是隐蔽性差,假信号也比较多,影响判断。

钩距优缺点跟,子线长短有类似的地方,双钩距离过信号迟钝,双钩距离过小鱼信号又会比较紊乱。

台钓双钩钩距大小对钓获的影响


影响渔获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时常能听到钓友研究从钓竿的性能到线组的搭配,又或者是浮漂的形状到子线的长短粗细,还有饵料的使用以及垂钓环境钓位选择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的关键,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对钓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仔细研究钩距对垂钓的影响,不少朋友以为钩距对钓获没什么影响,在垂钓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有的双钩之间比较整齐,而有的表现的参差不齐,到底是无心的忽略了钩距还是有意而为之,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里要说下钩距的大小对钓获方面的影响。

一、探查鱼口后调整钩距

经验老道的钓手初到一处水域后,不会急着寻找钓位开始下杆垂钓,会在钓场附近认真的观察并询问当地的人对这个钓场有一个初步了解,根据鱼情状况选用合适的线组,和钓钩的钩型以及钩距的大小,他们都知道一个钩距调整的技巧比如说,在钓猾口以及慢鱼时可以把钩距调短一些,而钓开口较大的生口鱼时钩距调的大一些。

二、钓生口鱼快鱼时

需要把钩距调整的大一些,在2-3厘米之间,因为钩距加大之后钩饵在水中会变得更自然,摆动的时候会更加明显,就容易引起鱼儿的注意力,最主要的是中双尾的几率会提高很多,但是距离调整的不能太大,在钓鲫鱼的时候,如果钩距超过3厘米的话,很容易出现假口动作,所以钩距的距离要适中,另外在钓猾口慢鱼的时候,保持1.5-2厘米的钩距即可,钓快鱼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合适调性容易操作的钓竿,能够快速有效的应对快鱼,提高钓获。

三、钓混合鱼情时

由于鱼儿种类不一样,要考虑到鱼情状况不同,鱼嘴会偏大,饵料也需要适当加大,所以钩距的距离也要适当的加长,这样的话加大饵团之后也更容易引起鱼儿的注意,钩距增加之后能够减少鱼儿大口吞食时吞双钩饵的几率,避免在摘鱼的时候比较麻烦浪费时间,最好多准备几幅钓钩,若是摘钩困难时可以直接更换新鱼钩,免除摘钩时浪费钓鱼时间。

四、在垂钓鲫鱼的时候

如果鱼口比较快并且是生口鱼的话,可以把双钩之间的距离加长,若是滑鲫鱼比较多的时候就要根据情况减小钩距,需要注意的是两钩的钩距太大的话,会出现上钩太灵而下钩很钝的情况,此时如果下钩有鱼儿吞饵的话,浮标很难显示出有效的信号,而上钩太灵,有鱼儿蹭线或者探饵的时候,浮漂的信号动作会很大,这样的话下钩鱼儿吞饵浮漂没动作,上钩鱼儿蹭线浮漂动作加大,也就导致了频繁提空杆并且错过多次鱼讯,钓猾鱼的时候,线组的型号也要适当减小一些,可以增加入水后的隐蔽性,减少水阻力,有利于猾鱼吸食钩饵。

五、钓混养鱼时

钓混养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饵团的比重比较大,鱼嘴也比较大,所以需要把钩距的距离调整的大一些,如果钩距过小的话,双钩饵可能都是卧底的状态,如果垂钓的水域泥浆层较厚的话,钩饵就会陷入泥浆层中,鱼儿闻到饵料味道却找不到钩饵,就会影响上鱼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钓混养鱼把钩距加大的时候,同时也要把浮漂的目数调高一些,加大浮漂的浮力之后会拖动饵团,让下钩在接触到水底之后能够有一个支撑,会增加钓组的灵敏性,此时有鱼儿吃钩浮漂就会快速的反应出来,能够有效的提升钓获,当然选用一款质量好,漂相动作准确有效的浮漂也是必不可少的。

子线钩距大小是否影响野钓上鱼?解析野钓自制子线的钩距


钓鱼是非常好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尤其是野钓,很多钓友都喜欢野钓,野钓有很多的魅力。经常野钓的老钓友,其实钓鱼主要看重过程,并不在乎钓获多少,大多数老钓友不怎么喜欢吃鱼,但热衷于野钓的过程,经常起早贪黑,顶着烈日去钓鱼。

喜欢野钓的老钓友,主要热衷钓鱼的过程,不少钓友喜欢自制钓具和饵料等,随着台钓的普及,子线成为了野钓消耗最快的钓具之一。自制子线需要鱼钩和鱼线材料,对钓鱼人的钓技也有一定要求,绑钩就是最必要的技巧,而很多新手钓友往往会忽略钩距,到底野钓的钩距要多大,有什么样的讲究呢?

对于野钓的子线的钩距,很多钓友没有什么概念,大多都不知道子线钩距对于钓鱼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这也跟野钓的鱼情有关系,野钓针对的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鱼口通常不会太好,野钓时钩距对于鱼获的影响也比较小,而当你到鱼情好的自然水域野钓,子线的钩距能影响你的中鱼和中双尾的概率,尤其野钓小鲫鱼时,子线适合的钩距直接影响钓获双尾的概率,从而影响野钓的鱼获。

野钓根据水域的鱼情不同,很多钓友会选择钓小鱼或者守钓大鱼,当然也可能作钓鲢鳙这类特殊鱼种,那么选择制作子线钩距也要因钓而定。野钓最多的是钓鲫鱼这类小个体鱼,由于鲫鱼的个体小,通常选择的细线小钩作钓,为了提供钓组的灵敏度,通常自制的子线较短,大致在8CM到25CM不等,钩距主要根据鱼钩大小,控制在2到3个鱼钩大小的钩距。

野钓的鱼情复杂,并非想塘钓一样,知道坑塘的鱼个体的大小,根据鱼大小来自制子线钩距大小,从而来提高中获双尾的概率,野钓主要根据子线钩距和调钓的灵敏度,观察漂相控制抬竿的时机,从而提高中双尾的概率,这样能提高野钓的收获!

钓友们在大型的湖库野钓,通常会把鲢鳙作为目标鱼,鲢鳙的特殊进食习性,靠鱼鳃过滤觅食,子线的钩距也有所不同,野钓鲢鳙最常见的钓法是上钩挂饵,下钩空钩作钓,这类钓法最主要控制钩距和钓饵的雾化快慢。野钓鲢鳙的子线钩距,很多钓友都会适当加大,我自己野钓通常会控制5CM左右,主要是野钓鲢鳙的鱼情慢,饵料雾化也不会太快,因此我个人会控制较小钩距,提高鲢鳙的钓获率。

野钓自制子线的钩距,主要是根据野钓的目标鱼和水深有关系,对于子线的长短和钩距,野钓钓友们要不断实践,毕竟不同的水域鱼情不同,重要的在野钓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制作出最适合的子线,最好合适的钩距。以上是我个人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更多钓友。

钓鱼子线的长短与钩距搭配问题


有不少文章都探讨介绍过子线长短与钩距的选择问题,钓什么鱼用多长子线、多大钩距,什么情况下长,什么情况下短、什么情况下钩距大,什么情况下钩距小,供初学者学习,说得基本是正确的,但基于什么原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里面的规律是什么,却很少有说的、或说得清楚的,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

钓鲫鱼时,常规情况子线一般不长于20厘米,钩距2厘米左右,钓草鲤时,常规情况不短于30厘米、钩距3厘米左右,可以考虑以此为基准加长或缩短子线和钩距。

鲫鱼是小体型鱼,性情温和,动作轻缓,吸食力量小,口腔短,吸食距离也就短,所以信号会小,子线越长,信号传递越差,而满足灵敏度够是钓鱼第一位的,既是选用浮漂线组也是调整浮漂的先要满足的条件,要不就根本无法钓了,所以钓鲫鱼子线就不会很长。这是钓鲫鱼子线会相对短点的最主要原因。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懂得灵活变化,比如水冷、气压低等因素使得鱼口轻时,走水降低了钓组灵敏度时,需要采用跑铅、滑铅等特殊钓法时,等等,子线就要缩短。至于用到20厘米以上的情况,主钓鲫鱼时我没用过,除了是钓混养。

有人说可以增大摆动,招引鱼,其实招鱼主要靠饵的气味、鱼饵落水声音和小鱼争食的声音,子线长点起不了多大作用,要靠这样引鱼过来,说明鲫鱼是不活跃的,鱼口肯定不会好,长子线灵敏度就会不够。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把铅坠上移一些来达到同样目的,这样还能有8字环起作用而不大影响灵敏度。

鲤草等大体型鱼,吸食力量大,口腔深,吸食距离大,又常有偷到食转身就跑的习性,所以信号会大,子线长点灵敏度也能够用,这就给了我们能用长子线的机会。加上大鱼狡猾,反复在窝点转悠、侦察、试探,易引起浮漂误动,频繁扬竿又惊鱼,因而我们也不愿浮漂灵敏度太灵。

溜大鱼时,子线受到的力和主线是一样的,但子线更细,本就易断,子线短了,伸缩弹性很小,更容易断,我们就不能不让子线长些,这是钓大鱼须用长子线的主要原因。而钓鲫鱼一般就不用有担心断子线的问题。

另外,钓大鱼所用子线比钓鲫鱼粗多了,线一粗,柔软度就差很多,入口性变差,线挡嘴还容易引起狡猾程度更高的大鱼的警觉,加长些就改善多了,这也是用长子线的重要原因。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灵敏度需要(上面已列举了一些),不建议用到30厘米以下,灵敏度条件许可应该用到40厘米以上。

野生水域鲫鱼数量上远多于大鱼,一般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小杂鱼,只是密度有大有小。很多情况下钓鲫鱼是要讲速度的,为求快速到位,或抗小杂鱼抢食而缩短子线,这道理很好懂,就不细言。

主钓大鱼一般不用缩短子线,大鱼进窝,小鱼就吓跑了,对付办法主要是加大饵料(钓大鱼饵料的大和钓鲫鱼饵料的大不是一个概念,要大得多)和加硬饵料、加大抛竿频率,除非是杂鱼太多,影响严重。至于有人说长子线铅坠离钩远,隐蔽性好,那基本是主观想象,传统钓那么短的子线不是没法钓鱼了?铅坠到了20厘米开外,对鱼没什么影响了。

钩距的大小其实也是受制于灵敏度的要求,第二才是考虑两钩饵的相互干扰因素。常规垂钓,长子线弯屈失去拉力,短子线直立承受部分钩饵重量拉力,两钩在水底顺势摆开,与铅坠构成一个三角形,鱼吃下钩的时候远多于上钩,钩距越长,下钩灵敏性越差。

钓快鱼,鱼口好,灵敏度就不成问题,可加大钩距,减少两钩相互干扰,便于中双尾,而慢鱼通常是鱼索饵不积极、口轻的表现,灵敏度就要求钩距短些。各种水情、鱼情都可以按这个原则去考虑。

钓大鱼一般不采用调整钩距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因为钓大鱼用的饵很大,调、钓目可调整范围大,合理调整调目、钓目可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再说钓大鱼季节跨度没有鲫鱼长,主要在夏秋季,水温所致鱼的活力不会差很多。当然这只是通常,也会有例外的。

钓无定法,胜于应变,败于教条。灵活应用,就是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考虑灵敏度是基础,解决垂钓中影响收获的主要问题是着眼点,然后才兼顾次要的有利因素,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把鱼钓好。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台钓双钩子线钩距多少合适》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水深多少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