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夏钓黄尾鱼的三要素(选点、打窝、起竿)

2021-05-11

夏季的五六月份是紧水垂钓黄尾的最好时机,对酷爱垂钓黄尾的钓友来说,是个让人兴奋紧水黄尾季节。其实,在往年,紧水垂钓黄尾是没有黄尾季节这个概念的。因为从黄尾的生性来讲,在紧水这一水域,它是全年都可以垂钓,即便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也依然可以钓获,只是吃口轻而稀而已。自开春后至深秋,黄尾的食性基本上都是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差别不是十分的明显。所以,对在紧水垂钓多年的人来说,紧水垂钓黄尾有了季节之说,真的不知是悲还是喜?

近年来,对垂钓黄尾的兴趣日渐减淡,今年在黄尾季节也仅出钓3次,渔获也不尽人意。倒是居家听听钓友们叙说垂钓黄尾的经历有趣的多。听多了,自然会有一些思考。一直以来,人们对如何垂钓黄尾,把主要精力放在饵料上。很长一段时间,4+6是最经典也是最受欢迎的黄尾配方。

随着各种新颖饵料的面世,在用饵上犹如进入了战国时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垂钓黄尾在用饵上,是不必过于复杂与讲究。在我接触过的钓友中,曾有人将近十余种商品饵混杂在一起进行垂钓,有的为了达到饵料大腥大香的效果,甚至把各个品牌的浓腥浓香饵料混杂在一起,就如1+1=2的效果。

野外垂钓最易让人走进误区的就是用饵,饵料制造商们也正是抓住垂钓者的这一心理特征,将饵料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在用饵上我们的经验教训已经很多,但是我们就像是中了邪似得,执迷不悟!在紧水,垂钓黄尾最为关键的要素,我个人认为有三点:

一是选位

从垂钓的环境来说,紧水也许不是最好,但垂钓选位的条件却是十分便捷而优良的。尤其是在云和段。环库公路可以将你送达大部分的钓点,且沿路的农家乐也可将你非常快捷的送达对岸或某个库湾。因此,在紧水垂钓选位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而恰恰垂钓黄尾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选位。

一个好的钓位,可以让你满护爆箱,而一个差的钓位会让你日不见一口而彻底奔溃!即便是在同一地段的多个钓位,从岸上看区别不大,即便是几米之差,任凭你打多少窝料或尝试多种饵料,但是实际垂钓效果却会有天壤之别!是水底地形之别?还是窝料或是饵料之故?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原因还在于黄尾特有的生性与食性。

它喜集群活动,食性杂,这就决定了黄尾会在某个地段或点集群觅食,而且是对凡能食用的窝料或饵料,都不会轻易的放过,它们也不可能能够像人类那样对食物有挑三拣四的本能。因而,当它们在四处游弋觅食时,最先遇到的有窝料或饵料的钓点,便会在此处饱餐一顿。而对不远处也同样有窝料或饵料的钓点,它们不可能去判断不远处钓点食物的多少与优劣,不会舍近求远的去另一钓点觅食。偶有几尾或会脱离群体游向另一钓点觅食,然大部队是不会进行整体转移。

我判断,黄尾与其说对食物的气味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倒不如说集群活动对它们更具吸引力。这与人类的某些现象有着相似的本性。比如羊群效应。如果本人的分析有些道理的话,那么在垂钓时,与之相近的钓点频频上鱼,而所在钓点鲜见有口,换位并远离他人钓点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如果是扎堆垂钓黄尾,大家钓技相当,那必定是一场残酷的生死之战。其决定因素不是窝料,也不是饵料,而是运气决定你的成败!

二是打窝

在野外垂钓打窝是必须的,至于如何打窝却是很有讲究。在紧水岸钓,由于垂钓的鱼种比较单一(主要是黄尾),打重窝似没必要。只要你所处的钓点有黄尾活动,即便是几把普通颗粒也能将黄尾诱至窝中,之后的续窝则非常重要。许多垂钓黄尾的经验表明,窝料的轻重与优劣,对黄尾的聚窝影响不是很大。窝料量大质优也并不见得黄尾会从别的窝点转移到你的钓点。

就在昨天,一位云和钓友就遇到这样一件让他匪夷所思的现象。他上午8点钟抵达钓点,此前已有多位钓友已先期到达,并已下竿垂钓。他在就近处选了一钓点,当他看到其他钓友居岸用4。5米竿垂钓,便心想利用自己钓台,架上4。5米的钓竿取得优势。打下重窝后,近3个小时不见一口,其他钓友也是偶有吃口,钓得一二尾,以致众人竞相打窝。

将近午时,他无意之中发现,就在离钓台2米处有鱼星泛其。他立马换上3。6米竿子,不扬竿,而是将钓线随着竿稍垂直的轻轻放下,水深约2米多,立漂,下沉,接地,突然就一个黑漂,起竿,中鱼。开始他还以为是大头,当竿抬起,鱼将出水时才惊喜的发现是黄尾,且个头不小。再下竿,又现第一竿一样的情况,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连竿中鱼,到下午四时收竿,足足钓获黄尾50余尾,而其他钓友多者也仅十余尾。

有钓友分析,这一情况是由于当日水温或气压所致,而使黄尾游向近岸。我认为这一分析有些牵强。而可能的原因是,近期紧水退水较快,想必是在前一二日有人在此垂钓,也许基于当时的水位,当天黄尾大量聚集的窝点正是前一钓友那天下竿处(那天水深约有3米),并在窝点遗留了不少的窝料,甚至在临走前将剩余的窝料与饵料全部抛投到窝点,而将黄尾诱致浅岸。这一实例,足可证明了垂钓黄尾,窝料的轻重与优劣并不十分重要的观点。

三是起竿

黄尾是集群活动的鱼种。一般情况下,当窝中有黄尾进窝,即具有一定的尾数。有了吃口后,此时起竿的技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什么有些钓友能够频频中鱼,而有些钓友钓获一二尾后总会断口?关键在于起竿的技法,而非窝料、饵料或浮漂不对路。

所以,我认为,黄尾垂钓高手之所以能够渔获丰硕,他们的拿手好戏就是起竿得法,黄尾中钩的那一瞬间,能够以轻柔的提竿,并利用钓竿的调性顺势的将黄尾拖离窝点,而不惊动其他正在欢快而放心的觅食的黄尾,不使窝中的黄尾受惊而逃散。反之,如果中鱼后起竿过猛,鱼钩的突然刺入及猛烈而快速的拖动,必定使中钩的黄尾激烈而拼命的抵抗,这就势必惊动窝中的其他黄尾,因惊吓而四处逃散,有时候甚至会逃之夭夭,而彻底断口!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顿口,如是送漂中钩的话,情况也许会相对好一些。因此,正确掌握起竿技法,对提高黄尾垂钓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编辑推荐

高手分享提竿遛鱼抄鱼的起鱼三要素


一、提竿

之钓获目标鱼后,无论什么鱼,除点漂、原地摆动不宜提竿外,送漂、黑漂、拖漂及中途停顿都应提竿。提竿 的原则有二:一是用手腕的力量把竿往上抖,让钩子牢牢钩住鱼嘴;二是根据提竿时手感轻重判断鱼的大小,能直接拉出水面的是小鱼,就应直接拉鱼出水,手感重 甚至拉不动的是大鱼,应将鱼慢慢拉离窝子,不要把水下的鱼惊跑。此时还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①要掌握提竿时间

若钓鲫鱼、鳊鱼之 类,用钓饵只包住钩尖的方法垂钓,见送漂即可提竿。用整条长蚯蚓垂钓,见送漂后应默数2~3下才可提竿。浮漂中途停顿静止不动,很有可能是鱼截饵原地吞 食,应立即提竿。碰上鲤鱼、草鱼、鲶鱼之类咬钩,等黑漂后提竿也不迟,钓这类鱼只有把钩子吃得深才钩得牢。

②要判断鱼的种类

鲫鱼吃食文 雅,上钩后负痛逃跑,提竿能感到一股劲一股劲地挣扎;而较小鲶鱼在提竿时,尾巴乱甩头左右摆动,其手感是一扽一扽的;黄颡鱼上钩后鳍刺展开,挺直身子一动 不动,其手感沉重且无动感,像是挂上来一截树枝:黑鱼、鲌鱼吃食凶猛,其手感是冲劲很大,向前猛拉。

③要了解提竿感觉

手感与水的深浅、鱼的大小的关系。同样大小的鱼在不同深度的水中,提竿时手感的重量是不同的;同样,鱼的大小不同,手感也不同,这一点应注意。

二、遛鱼

钓大鱼用长竿长线,钓点选在鱼窝附近有大面积明水,岸边无障碍物易遛鱼的地方。大鱼上钩后,应绷紧钓线,抽出所有竿节向上举起,把钓竿拉成弓状(但不可把竿 拉直形成拔河,也不宜竖立高举让竿梢弯得对过头来而折断竿梢)。

要借助鱼势在岸边前后进退左右腾挪,鱼窜时就放放线,鱼不窜时就收收线,这样折腾几次鱼就 消耗了气力,变得老实了。遛鱼时间的长短要视情况而定,一般鱼前三次冲力很大,六七次已经元气大伤,到鱼筋疲力竭时会由水底逐渐上浮至水面。这时应将鱼头 提出水面,让它吸入空气,再适应松线让水淹没鱼头,这叫呛水,这样反复几次,直到鱼翻白肚像死了一样,再将鱼拉到岸边。

三、抄鱼出水

鱼 翻白时还有一二次逃窜的气力挣扎,这时切不可松线,也不能抓线提鱼,应用抄网,一手高举竿把鱼向近处拉来,一手执抄网入水,向鱼游来的方向把网圈对准鱼头 迎上去,让鱼钻进抄网,与此同时回竿松线。若无抄网,可将鱼牵至浅水斜坡,手持钓竿绷紧钓线缓拉,把鱼顺着斜坡拉上岸来。

2020冬钓鲫鱼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天寒地冻,从而地表温度和水体温度不断下降,各种水域中的淡水鱼一群一群地窝集在较深的水底冬眠。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这些鱼不怎么游动也很少离窝觅食,它们身体几乎是靠在一起的,不游动以减少体能的消耗。

但是,鲫鱼较鲤鱼、草鱼等其它鱼种抗寒能力要强得多, 只不过由于水体寒冷其身体僵硬活动能力大大降低, 大多藏身于深水下或草丛中, 真有可口的鱼饵送到眼前,哪有不吃之理。因此水库、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冬天一样可以钓鲫鱼, 只要把握好冬天鲫鱼的活动规律, 根据天气, 水情和鱼情等实际情况, 灵活施钓, 一样可以有较好的效果, 甚至获得丰收。

一、天时

冬天钓鲫鱼要排除气温波动较大的天气,选择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效果较好。冬天连续的晴天和阴天都可以出钓,甚至大雪天也可以有好的收获。忽晴忽阴的天气不要出钓,因为冬天日照时间短,水体表面 在日照的作用下温度上升时间也很短暂,随着阳光的消失水体表面温度也会很快下降,鲫鱼对气温水温的波动难于适应,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收获。

冬季的阴天气温和水温相对比较稳定,温差不大,鲫鱼比较适应也容易上钩。下雪天或寒流到来前夕,气压稳中走高,水体各层温度基本无波动,有利于鲫鱼的活动和觅食, 也是钓鲫鱼的好天时。冬钓鲫鱼, 选择温度稳定的天时出钓, 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利

冬天气温对水温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季节,水体表面受气温的直接影响温度较水体中、下层为低,我查过资料,一般情况下冬季水域水深增加一米温度提高一度,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它和水底的地貌地形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 水体下层水温整体上高于中上层, 所以在冬天, 鲫鱼大多深藏在水底活动。

据此, 冬天钓鲫鱼选择深水处可以肯定是正确的。但是也不是越深越好,冬天水的密度增大,水体太深了增大的压力又会让鱼儿受不了,所以钓深也有个度,在水的深浅差不多的平底水域,可以通过试竿,在浅中找深,平中找沟、找坎、找锅底坑的方法确定钓点,哪怕是稍微深一点只有20公分,往往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底塘的崖坎下、草丛边等处也可选作钓点, 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是鲫鱼的的藏身处。去年早春,在塔岗水库钓4米深无鱼问津,改钓6米鲫鱼连连上钩。前几天在延津沙坑,六个人一同去钓鱼,唯我用六米三的竿找深浅,钓1米5深,其他人钓1米或1米2,最后我收获鲫鱼7斤,其他人收获甚微,足以说明冬天钓鱼找深的重要性了。

三、人和

其一:结伴而行

冬天由于气候的原因各种钓场环境比较恶劣,出行时一定要结伴而行。冬季上鱼慢,长时间的蹲坐身体容易发硬,手脚发麻,容易发生事故,有伴可以相互照顾一下。再说了,人多撒的面积也大,下的竿也多,说不定谁找对了鱼窝,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深浅和环境而增加收获。

其二:轻车简行

冬天主要钓的是鲫鱼,出钓时手竿不必携带太多,3米6的就不要带了,带4米5和5米4的就够用了,最多再带根6米3的,少带点钓具多带点防寒的东西,事后你会认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

其三:多部窝点

冬天鱼不怎么游动,要多部几个窝,以45个为好,打的窝少了,所布的窝点无鱼时,还得重新布窝发窝,太 耽误时间。打窝要注意打小窝,窝大了太浪费,多打几个窝,可以走钓轮钓,选择机会多找到鱼窝的机会也多,窝点有没有鱼一下竿就知道了,在一个窝点钓1个小时,不上鱼就换另外的窝点。

在一个窝点上鱼后,就要坚持下来,很可能找到了鱼窝,连竿上鱼也是可能的。冬天有鱼的窝点,一般情况下56尾左右,碰上好的窝点十几尾也有可能。一旦上鱼,要坚持一钓到底。1个小时不上鱼,要赶快换地方,千万要记住不要死等。物以类聚,一个窝点鱼的个头大小差不多,深水窝点比浅水窝点的鱼个头要大一些。

其四:调钓要钝

冬天鲫鱼活动量小,行动缓慢摄食动作很轻, 因此要用与轻竿相匹配的线组,主线一般0.6的就够了,高手或你的竿属64调的软竿也可以用0.4的,竿硬的话就用0.8的。子线小一号0.3、0.4、0.6根据个人的习惯,线越细越软效果越好。有朋友说我就用1.5的怎么样,也可以,只是最后你的收获一定会比用细线的人少。

再就是小漂,小钩,小的什么程度,小到你能把竿抛出去为止。二、三两以下的鱼用1号袖钩,半斤的用2号钩足够了,小钩适应天冷鲫鱼摄食动作小和口张的小的特性。浮漂的调整也要遵循稍微钝一点的原则,水是自然界中唯一有逆向性的物质,水在4度时是个界限,4度以上温度越高密度越小,越热越膨胀,100度达到沸点。

4度以下时,越冷密度越大,越冷越膨胀,体积反而增大,到0度时结冰,冰的比重小于水,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沸水外溢冰能胀破容器的道理了。使用小号浮漂,调钓的钝一点,克服浮漂的上引力,减少鱼的吸饵障碍,一般情况下,多用调4钓3钓4,调2钓2,应调钓到长子线钩饵卧底,短子线钩饵轻触底的状态。不过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水底有浆淤层、水底枯草或落叶多等障碍较多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钓。

最后就是巧选饵料

春腥香、夏清淡、秋香甜、冬荤腥说的是鲫鱼一年四季的食性,冬天钓鲫鱼红虫为首选,蚯蚓次之。红虫不好挂,蚯蚓太费事,我多采用的是肉加馍,就是在开饵的时候干粉状态下把红虫撒进去,搓饵时有意搓进去一两条红虫,或用拉饵时拉上条红虫,效果非常好。

冬钓鲫鱼用荤腥是对的,但不是绝对的,12月2号钓鱼时我故意开了两种饵,分别是丸九的赤虫炼、水中星的黑蚯蚓和红虫做的肉加馍荤腥饵;龙王恨的蓝鲫、老鬼的金版九一八香甜饵,实验结果荤腥饵太招小鱼,换用香甜饵后鲫鱼连着上,吃口非常好。因此,冬季钓鱼也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上鱼是硬道理。

总结:冬钓鲫鱼关键在细,经济管理学中的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用在冬季钓鱼上在合适不过了。那些到了水域不找深浅不管三七二十一慌着下竿,使用粗线大钩,搓大饵摔大鞭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有它特定的规律,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天时、地利、人和中找出冬季钓鱼的规律,一定会有收获的。

冬钓鲫鱼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天寒地冻,从而地表温度和水体温度不断下降,各种水域中的淡水鱼一群一群地窝集在较深的水底冬眠。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这些鱼不怎么游动也很少离窝觅食,它们身体几乎是靠在一起的,不游动以减少体能的消耗。

但是,鲫鱼较鲤鱼、草鱼等其它鱼种抗寒能力要强得多, 只不过由于水体寒冷其身体僵硬活动能力大大降低, 大多藏身于深水下或草丛中, 真有可口的鱼饵送到眼前,哪有不吃之理。因此水库、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冬天一样可以钓鲫鱼, 只要把握好冬天鲫鱼的活动规律, 根据天气, 水情和鱼情等实际情况, 灵活施钓, 一样可以有较好的效果, 甚至获得丰收。

一、天时

冬天钓鲫鱼要排除气温波动较大的天气,选择气温相对稳定的天气效果较好。冬天连续的晴天和阴天都可以出钓,甚至大雪天也可以有好的收获。忽晴忽阴的天气不要出钓,因为冬天日照时间短,水体表面 在日照的作用下温度上升时间也很短暂,随着阳光的消失水体表面温度也会很快下降,鲫鱼对气温水温的波动难于适应,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收获。

冬季的阴天气温和水温相对比较稳定,温差不大,鲫鱼比较适应也容易上钩。下雪天或寒流到来前夕,气压稳中走高,水体各层温度基本无波动,有利于鲫鱼的活动和觅食, 也是钓鲫鱼的好天时。冬钓鲫鱼, 选择温度稳定的天时出钓, 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利

冬天气温对水温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季节,水体表面受气温的直接影响温度较水体中、下层为低,我查过资料,一般情况下冬季水域水深增加一米温度提高一度,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它和水底的地貌地形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 水体下层水温整体上高于中上层, 所以在冬天, 鲫鱼大多深藏在水底活动。

据此, 冬天钓鲫鱼选择深水处可以肯定是正确的。但是也不是越深越好,冬天水的密度增大,水体太深了增大的压力又会让鱼儿受不了,所以钓深也有个度,在水的深浅差不多的平底水域,可以通过试竿,在浅中找深,平中找沟、找坎、找锅底坑的方法确定钓点,哪怕是稍微深一点只有20公分,往往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底塘的崖坎下、草丛边等处也可选作钓点, 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是鲫鱼的的藏身处。去年早春,在塔岗水库钓4米深无鱼问津,改钓6米鲫鱼连连上钩。前几天在延津沙坑,六个人一同去钓鱼,唯我用六米三的竿找深浅,钓1米5深,其他人钓1米或1米2,最后我收获鲫鱼7斤,其他人收获甚微,足以说明冬天钓鱼找深的重要性了。

三、人和

其一:结伴而行

冬天由于气候的原因各种钓场环境比较恶劣,出行时一定要结伴而行。冬季上鱼慢,长时间的蹲坐身体容易发硬,手脚发麻,容易发生事故,有伴可以相互照顾一下。再说了,人多撒的面积也大,下的竿也多,说不定谁找对了鱼窝,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深浅和环境而增加收获。

其二:轻车简行

冬天主要钓的是鲫鱼,出钓时手竿不必携带太多,3米6的就不要带了,带4米5和5米4的就够用了,最多再带根6米3的,少带点钓具多带点防寒的东西,事后你会认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

其三:多部窝点

冬天鱼不怎么游动,要多部几个窝,以45个为好,打的窝少了,所布的窝点无鱼时,还得重新布窝发窝,太 耽误时间。打窝要注意打小窝,窝大了太浪费,多打几个窝,可以走钓轮钓,选择机会多找到鱼窝的机会也多,窝点有没有鱼一下竿就知道了,在一个窝点钓1个小时,不上鱼就换另外的窝点。

在一个窝点上鱼后,就要坚持下来,很可能找到了鱼窝,连竿上鱼也是可能的。冬天有鱼的窝点,一般情况下56尾左右,碰上好的窝点十几尾也有可能。一旦上鱼,要坚持一钓到底。1个小时不上鱼,要赶快换地方,千万要记住不要死等。物以类聚,一个窝点鱼的个头大小差不多,深水窝点比浅水窝点的鱼个头要大一些。

其四:调钓要钝

冬天鲫鱼活动量小,行动缓慢摄食动作很轻, 因此要用与轻竿相匹配的线组,主线一般0.6的就够了,高手或你的竿属64调的软竿也可以用0.4的,竿硬的话就用0.8的。子线小一号0.3、0.4、0.6根据个人的习惯,线越细越软效果越好。有朋友说我就用1.5的怎么样,也可以,只是最后你的收获一定会比用细线的人少。

再就是小漂,小钩,小的什么程度,小到你能把竿抛出去为止。二、三两以下的鱼用1号袖钩,半斤的用2号钩足够了,小钩适应天冷鲫鱼摄食动作小和口张的小的特性。浮漂的调整也要遵循稍微钝一点的原则,水是自然界中唯一有逆向性的物质,水在4度时是个界限,4度以上温度越高密度越小,越热越膨胀,100度达到沸点。

4度以下时,越冷密度越大,越冷越膨胀,体积反而增大,到0度时结冰,冰的比重小于水,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沸水外溢冰能胀破容器的道理了。使用小号浮漂,调钓的钝一点,克服浮漂的上引力,减少鱼的吸饵障碍,一般情况下,多用调4钓3钓4,调2钓2,应调钓到长子线钩饵卧底,短子线钩饵轻触底的状态。不过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水底有浆淤层、水底枯草或落叶多等障碍较多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钓。

最后就是巧选饵料

春腥香、夏清淡、秋香甜、冬荤腥说的是鲫鱼一年四季的食性,冬天钓鲫鱼红虫为首选,蚯蚓次之。红虫不好挂,蚯蚓太费事,我多采用的是肉加馍,就是在开饵的时候干粉状态下把红虫撒进去,搓饵时有意搓进去一两条红虫,或用拉饵时拉上条红虫,效果非常好。

冬钓鲫鱼用荤腥是对的,但不是绝对的,12月2号钓鱼时我故意开了两种饵,分别是丸九的赤虫炼、水中星的黑蚯蚓和红虫做的肉加馍荤腥饵;龙王恨的蓝鲫、老鬼的金版九一八香甜饵,实验结果荤腥饵太招小鱼,换用香甜饵后鲫鱼连着上,吃口非常好。因此,冬季钓鱼也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上鱼是硬道理。

总结:冬钓鲫鱼关键在细,经济管理学中的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用在冬季钓鱼上在合适不过了。那些到了水域不找深浅不管三七二十一慌着下竿,使用粗线大钩,搓大饵摔大鞭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有它特定的规律,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天时、地利、人和中找出冬季钓鱼的规律,一定会有收获的。

2020夏钓黄颡鱼的用饵选点及钓法的选择


到了夏天,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很多鱼的鱼口并不是很好,不管用精致的商品饵还是经典的传统饵,效果都差不多,唯有找对目标鱼,用恰当的饵去垂钓,才能一过手瘾。比如黄颡,由于夏天的鱼口不错,作为目标鱼,一般都能让你一过手瘾,下面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夏钓黄颡的选位用饵技巧及钓法。

黄颡在夏天的鱼口是非常好的,作为底层鱼,除电鱼躲不过,网子很少能捞到,因此各水域的黄颡质量很是喜人,能让钓鱼人一过钓瘾。

一、垂钓黄颡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夏季白天的气温实在是太高,很不适合进行垂钓。所以很多垂钓者都选择进行夜钓,而垂钓黄颡的最佳时间也是晚上,当然温度较低的早晨也是可以垂钓的。

另外,温度不高的阴天和雨天也是垂钓的好时期。

二、黄颡的钓点选择

黄颡同其他鱼一样,白天为了躲避高温会躲到深水区或者水底的石头缝里,所以白天可在水底有杂石的地方进行垂钓。而到了晚上,温度渐渐降了下来,黄颡就会活跃起来,到浅水区进行觅食,所以晚上要到浅水区进行垂钓。

另外,江河的汇入口、水库的排水口等位置也是垂钓黄颡的好钓点。

三、黄颡的饵料选择

黄颡鱼以肉食为主,多以水中的小鱼小虾为食,所以垂钓黄颡的饵料要是荤饵,最好还是活的。另外,作为万能之饵的蚯蚓自然也是很对黄颡的胃口的。

四、钓黄颡的方法

(1)早晨钓黄颡

垂钓黄颡时,我们一般选择用抛竿底钓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不打窝,并且不需要使用浮漂。但是,使用的铅坠一定要大一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垂钓黄颡时当感到钓竿的竿稍有抖动的现象,并且我们的手部也感到了颤抖,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黄颡鱼咬钩了。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扬竿收线。

(2)夜间钓黄颡

夏季进行夜钓,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防蚊工作。夜间蚊子比较多,建议各位钓友们最好长衣长袖出行,如果怕热那就带好驱蚊水。

由于夜间视线受阻,所以进行夜钓的钓点最好趁早选择好,并且需要准备夜钓灯。垂钓的工具、垂钓的饵料、鱼护等都应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去拿。

需要提醒的是,晚上鱼儿跟人一样视线受阻,所以黄颡觅食寻找食物主要靠的是嗅觉和触觉。因此,在晚上垂钓时垂挂钓饵一定要正确。

注意:

关于黄颡身上的刺有毒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及了,这里还是要说下,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敏感的人被扎到超级痛,因此最好用毛巾裹着手取鱼。最好准备一个取钩器,有时候黄颡吞钩很死,用它取刺很方便。

钓组使用的三要素(强度、速度、灵敏度)


在我的垂钓观点里,习惯把钓鱼的钩、漂、线在内的线组称为钓组;而线组只是大线和子线。

不同的鱼种、不同的鱼情、不同的钓竿、不同的环境,甚至个人不同的手法,对钓组的要求可谓千差万别。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垂钓四项技术(钓位、钓铒、钓具、钓法)钓具部分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内容。

钓组的性能包括强度,速度和灵敏度三个方面,它们是一个统一而又矛盾的连环套。要想结合实际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乃垂钓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下面先说说钓组的强度。

一、钓组的强度

主要是大线、子线和钩的关系,其中尤以大线和子线的关系最为突出。

请记住:钓组强度的核心问题在于各个环节强度的匹配!

1.5配1.0;1.0配0.6是极其常见的线组。如果我问:1.5配1.0和1.2配1.0,哪个结实?答案绝对是后者。那么1.5配1.0和1.0配1.0呢?答案更绝对是后者!因为子线通常是钓组的薄弱环节,大线与子线的强度越接近,拉力的分配就越均匀,对薄弱环节的保护性也就越强。

请记住:各个环节的强度越接近,匹配的程度就越好!

象1.5配1.0这类正常线差的线组,在休闲钓中是恰当的,目的在于保护心爱的浮漂和昂贵的钓竿,而且是多次使用。但在涉及到速度或灵敏度的竞技钓中就不应该出现了,丢个漂或折根竿与冠军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除非你是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去的--重在参与。

对于竞技钓来说,大线的粗细和子线的粗细毫无关系,二者的选择都只针对目标鱼。确定大线的原则是: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确定子线的原则是:在不影响目标鱼吃食的前提下越粗越好。

大线细好处多多,以后会多次提到。子线尽可能粗除了提高薄弱环节的强度外,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处在于,可以放大浮漂的动作。因为浮漂产生动作的动力源泉,是铒团移位过程中子线兜水时的阻力,子线越粗,兜水时的阻力就越大,浮漂下顿的动作也就越明显。

千万不要因为听到一些说法比较新鲜就忘记了问题的实质。在上述两个原则中,前提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见功力的。在了解了具体鱼情后,如果你能够马上确定前提,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剩下的只是全面考虑一下其他因素的影响做些调整就是了。那两个原则如果翻译成普通的白话就是:大线没必要太粗了;子线没必要太细了。哈哈,就这么简单。但如果要问什么是太粗;什么是太细?原则就告诉你了。

前面讲述匹配的原理,也并不是说线组的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子线和大线的粗细越接近越好,只要是针对鱼情,子线完全可以比大线粗。90年代初北京一次大赛就有这样的战例。2~3两的鲫鱼,时速50尾左右,底加底截,水深1.8米,3小时,就一场,不换位。最后冠军的成绩是277尾,亚军是204尾。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线组都是1.0/0.6,而冠军的线组是0.6/0.5!这是将近20年前的事。

现在不是很讲究频率吗,上铒、抛竿你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频率,但大线切水的速度您是没法练的,那是科学,和20年前一样。当然,在更多数的情况下,子线还是细于或等于大线的,只要记住它们的确定都是针对鱼就行。

大线和子线越接近,切大线的可能性就越大,咱们这儿应该没有人傻到连这个都不知道,问题是如何对待。加大线号是最消极的做法。高手们总在找最好的线,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尽量把线往细了用吗。有一天超级面问我一事儿:你说这线组怎么往轴上卷才好往下捯呀?如果先挂钩,铅坠老刮线;如果后挂钩,就得先把线捯下来才能往竿尖儿上挂。我觉得这才是正道,应该在提高换线的速度上动脑筋,设法使换大线和换子线的时间差不多才行。对竞技钓选手来说,换大线没那么可怕。我听老面说过,有一哥们,为了一次比赛,准备了500多条大线!虽然有点过分,但这才是专业钓手的精神。

至于调漂,如果换线后还要现调漂,那实在是跟竞技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了。充分的准备绝对是竞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再说说钩的强度问题。由于刺鱼的瞬间爆发力很强,而这个力又首先作用在最弱的环节子线上,如果钩太硬,子线的负担就过大,受损的程度也就相对严重。所以,有一定的韧性但又不易变形的钩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于线组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竞技钓的,于休闲钓意义不大。其中的一些思想仅仅是个人的理念而已,谈不上教。如果你觉得对,那就是你的了;如果不对,可作为反面教材。

二、钓组的速度

原理非常简单,但与实战关系密切,对竞技钓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原理简单,可是在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牵扯的因素较多,不像钓组的强度那样只是针对目标鱼。

钓组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摆、二摆和三摆;其次是浮漂的立水;此外还有抛竿和回鱼。

一摆是指从铅坠入水到水线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浮漂的吃铅量和大线的粗细。吃铅量越大,一摆的速度越快;大线越细,一摆的速度越快;否则相反。另外,一摆的速度与浮漂的立水速度也有很大关系。

二摆是指从一摆完成后到子线及钩铒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子线的长度和钩铒的重量(当然也包括比重)。

三摆是指从二摆完成后到钩铒落底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钩铒的重量及比重,同时与线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噢,对了,还有个行程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漂形和漂尾的长度了。

浮漂立水的速度,就其本身而言,首先取决于浮漂整体的长度,越短,立水越快。其次,浮漂的立水速度与漂体浮力中心点的位置也有很大关系,而这一点的最佳位置又与一摆的速度关系密切,实在无法说得清清楚楚。一般来讲,一摆的速度越快,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可以偏下一些;一摆的速度越慢,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应该偏上一些。由此可见,一摆和浮漂立水的过程是重叠在一起的,因此,其速度也是一个混合产物。但无论如何,吃铅量越大、大线越细、漂体越短,一摆和立水的混合速度越快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浮力中心点的最佳位置,实操中能感觉出来,但若用文字来加以科学的描述,实在是做不到。我见过很多人选漂时用食指担在中间,好像是在找平衡点,并以此来判断其好坏。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也意义不大。

一摆、二摆和三摆的过程完全可以从浮漂上看得清清楚楚:浮漂入水到立水完成基本上就是一摆的过程;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再开始缓慢下降,这段停顿的时间就是二摆的过程;从停顿后的缓慢下降到下降停止,即为三摆的过程。

最后是抛竿和回鱼的速度,非常简单:抛竿的速度和一摆的速度成正比;回鱼的速度和钓组的强度成正比。

了解钓组的速度与实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比如底钓生口鲫,速度通常很快。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暂且不说,单就子线长度这一项,便与钓获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子线的长度对二摆的速度影响极大。漂早就立起来了,点颗烟后才开始往下沉,到底就见口,起码耽误了一个上食的功夫。所以,底钓生快,子线绝不应该超过16公分(单钩长度)。可根据鱼的大小在15公分左右选择。

三、钓组的灵敏度

顾名思义,亦即钓组对鱼吃饵反应的敏感程度。在钓组的三要素中,灵敏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鱼吃饵的信号是否能够在浮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灵敏度也是相对复杂的一项内容,因为这是最后平衡全局的关键。

对钓组灵敏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大线,其次是浮漂和子线.

大线越细灵敏度越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还记得确定大线的原则吧: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其中的越细越好,意义即在于使钓组保持尽可能高的灵敏度,以及抛竿和一摆的速度。

浮漂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也很大,但其关键在于适合!好坏关系倒不是很重要.所谓适合,有两重含义:一是浮力大小的适合,这是最重要的;二是漂形的适合.浮力的大小应该有一个范围:其下限是确保将水线绷直,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大线的粗细,水深,水温等等;其上限则是要根据鱼情,口越好,浮力的选择就应该越大.适当地选用大漂,不仅能够提高速度,同时还可以将水线绷得更紧,对灵敏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可以抵消因漂身增大所增加的阻力,其结果是白赚了一个速度.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漂形的适合完全是根据鱼情,此乃另外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这里不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子线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主要是其长度,子线越长灵敏度越低,但对鱼吃食的干扰性越小,并且在降落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诱鱼作用;子线越短(当然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灵敏度越高,但对鱼吃食的干扰性越强。子线的粗细对钓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不挡口的前提下越粗灵敏度越高。但子线粗细的选择完全是根据目标鱼,而且强度的优势远远胜过灵敏度的优势,因此可以不在灵敏度的考虑范围之内。

了解钓组的三要素,对于我们根据鱼情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灵敏度只是在中鱼前有意义,中鱼后就没用了;而强度在中鱼前毫无意义,只是在中鱼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当中鱼是关键时,就应该突出钓组灵敏度的优势,适当放弃钓组的强度,诸如各种难钓的鱼.相反,如果鱼口很好,灵敏度的意义就不大了,便应该在钓组配备上突出速度和强度的优势.

然而,优良的钓组并不等于良好的鱼获,正确调钓的效果远胜于钓组本身.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理想的钓组,又何谈调钓.中医基础理论里有这么一段话: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调钓与钓组的关系恰似中医里的气血

夏季野钓鲫鱼的三要素(时机、钓点、钓饵)


由于大自然遭到破坏,一些野生大鲫从而逐渐变得稀少、谨慎机敏、沉动感强。但是宽板式的脊背和腹体鳞甲片闪透着金黄而刺激着每个户外野钓运动爱好者的脆弱神经,所以野钓者都把有无钓获到半斤以上的野生大草鲫作为衡量每次外出野钓是否成功和愉悦程度的标尺,并情不自禁地把这种成功和愉悦深深地刻印或复制在脑海里,随时会带来幸福的回忆。

七月、八月的夏季,因为高温闷热,所以一般认为不是野钓的适宜时节,即使出钓,大多数情况是收获小鲫鱼,因为春天产籽孵化的小鲫鱼此时正是迅速成长阶段,所以频频咬钩,的确夏天往往是很难钓获野生大鲫的时节,但难钓不等于钓不到,根据笔者的野钓经验,只要善于把握时机、钓点、和钓饵三要素,夏季仍然不失为一个收获野生大鲫的季节:

一、时机选择

个人认为最好是多云或阴天出钓,时间上要特别重视上午9:0010:30和下午13:302:30这二个时段,因为好几次我夏季钓获野生大鲫都是在上述时段,而不一定是很多讨论垂钓文章所认为的是在凌晨和傍晚;

二、钓点选择

钓点布窝要特别重视有萍草等水生植物覆盖、水深在11.5米左右并且岸边有树荫遮阳的浅水处;

三、诱饵选择

在夏季要清淡微带酒香(如白酒泡小米即可),不宜用像深秋、冬天和早春所常用的浓腥甜香诱饵,钓饵应是小红蚯蚓,笔者曾参照着一些文章在野河用米饭粒、面团、麝香泡麦粒等试钓而并无大的建树,所以认定一些高手在人工喂养的池塘所总结的垂钓技法一到天然水域去应用就黯然失色了,因为我的夏季野钓实践中几乎所有野生草板都基本上是隐钩法用小红蚯蚓作为钓饵钓上的,所以认为大草鲫只爱吃素食饵不足以全信。

2020夏钓黄尾鲴的五个实用技巧


在夏季,鲫鱼鲤鱼鱼情不好的时候,钓友们可以更换下目标鱼来进行垂钓,像黄尾鲴,在夏季温度高的时候依然有很好的吃口,因此钓友们可以准备相应的钓具来进行垂钓。黄尾鲴的钓法和鲫鱼鲤鱼都不一样,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垂钓时机

(1)想要钓黄尾鲴,那么就要注意一点,黄尾鱼在温度较高的时候会比较活跃,因此,每年的6-9月份之间是钓黄尾鲴的最佳时机,虽然5月和10月也可以垂钓,但食欲已经不是很高了。除此意外的其他时间都不太适合钓黄尾鲴。而且钓黄尾鲴也要选择好的天气出钓,像天气晴朗的时候就比较合适,但阴雨天最好是更换下目标鱼,否则黄尾鲴的钓获率很难让人满意。

(2)即使是夜间也是可以钓黄尾鱼的,但是要在晴天的夜间出钓。夏天的典型气候特征就是高温闷热,即便是晚上,南方的不少地方,依然如同桑拿房一样,因此黄尾鱼的食口还是有保证的。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如果进入月圆之夜,那么钓鱼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收获了。

二、钓具配置

(1)黄尾鱼的个头比较小,体重也比较轻,基本都在三五百克之间,垂钓的钓组搭配要以短小灵敏为主,选择钓竿的时候要根据黄尾鱼喜欢溜边浅水活动的特点,使用2.7-3.6米长的短杆近钓,并且黄尾鱼咬钩动作迅速,可让钓者发现并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近钓才能更好的钓获黄尾鱼。

另外钓竿除了短之外调性也要软,黄尾鱼个头虽然不大,但是上钩之后的力道一点也不小,使用硬竿很容易跑鱼,因此用37或者是46的软调钓竿,能够增加命中率。

(2)钓线方面要使用细线,型号为0.6-0.8号的主线搭配0.3-0.4号的子线,尤其是子线要细软,隐蔽性要好,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抗拉力。

(3)钓钩方面要用小钩,因为黄尾鱼的进食特点是刮食,使用的大钩就需要挂大饵,会严重影响到命中率,经常会提空竿,另外垂钓黄尾鱼也是使用无倒刺钩,个人比较喜欢使用袖钩。

(4)浮漂,细线小钩用小漂,这是垂钓黄尾鱼的基本搭配,如果浮漂过大,会影响黄尾鱼吃钩时信号的传递,耽误提竿刺鱼的时机,选用的浮漂翻身动作要快,下沉动作要沉稳匀速,一般个人习惯使用1号的小型浮漂。

三、钓位选择

(1)黄尾鱼喜欢吃石块上生长的苔藓,所以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点,选择钓位的时候需要选在水质较好有风化岩石的地方,或者是有陡岸的碎石处、山脚下以及泄洪处等等。

(2)黄尾鱼喜欢在缓流中活动,可以在水域的进出水口等一类有流速的地方下钩,还有就是水位上涨后的大坝护堤的石头处,都是垂钓黄尾鱼的好地方。

四、用饵技巧

(1)关于诱饵,可用鸡或者是鱼饲料,再添加适量的超诱就可以了,不过若是使用鱼饲料的话,先把放到水中泡一下,泡软之后在投入窝点,而鸡饲料可直接投窝。

(2)钓饵方面针对黄尾鱼喜欢吃青苔这个特点,可用藻元素、红虫鲫等一类含有藻类成分多的饵料下钩,针对性很强,由于黄尾鱼虽说是底层鱼,但是习惯离底活动,所以需要离底钓20-30厘米。

五、漂相分析

(1)黄尾鱼口部比较的特殊,吃钩的时候通常不会有很明显的大动作,只有在窝点鱼情比较好,鱼儿密度高抢食疯狂的时候,或者是中了双尾的时候,才会呈现出1目以上的较明显动作,观漂的时候需要仔细分辨。

(2)如果浮漂下沉的过程中,出现下顿或者是加速下滑以及停顿等异常动作的时候,需要立即提竿刺鱼,但是出现上顶动作的话一般很少会中鱼的,尤其是出现较大幅度的上顶动作,基本都是虚假动作,如果浮漂下沉时先下顿再上顶,或者下挫后再上顶,也会出现加速下沉的动作,也或者是出现多次抖动的漂相,通常是中双尾的征兆,此时不要犹豫,立即提竿刺鱼,就会发现两条活蹦乱跳的黄尾鲴上钩了。

夏天野钓爆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入夏已久,马上要迎来三伏,好不容易养白的皮肤也变得黝黑黝黑,简直一个活脱脱的马来西亚人。入夏以来钓鱼次数不少,要说钓鱼爆护不知道各位钓友怎么样,今年入夏之后也才爆护了三次,都是野钓。

要说总结这几次爆护的原因,在没有钓鱼的时候我也多次反思。其实这个野钓爆护的原因真的很难说!毕竟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每次爆护之后回家细想总觉得是运气成分居多。当然了,我们在吹牛的时候一般不会这么认为,大多都是:我选择的到位好、我的饵料对口了、我技术牛……!不管如何,爆护的次数多了,总会总结一些经验,总结总结最近几次钓鱼爆护的经验。

夏天野钓爆护一定要重窝

这一点会被绝大多数的钓友忽视,蓑笠哥采访过很多次野钓爆护的钓友,他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重窝!而且比一般重窝要重得多的窝!就拿蓑笠哥自己来说,爆护(除非鱼情特别好的情况下)的时候窝子基本都不会少于50斤,基本如果一行多人至少都是一百斤窝料以上。

现在野钓鱼儿本身就是密度不高,水面还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还真的不好把鱼儿吸引过来。要是我们打的窝料少了,只要来一两条稍微大点儿的就能吃的干干净净!一条三斤重的草鱼吃掉你半斤窝料毫无压力,等它吃完基本就拍拍尾巴走鱼了。就算是小鱼,只要有了一定的数量,你那几斤窝料还真的不够看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想要鱼上岸就得粮食换! 舍不得打窝料这种想法是不成熟的,因为你想一下野钓一次出行的成本都好几百块钱了,我们出来是干啥来了?要是没有钓到鱼,出行吃喝的几百块钱都可是白花了!还不如再拿百把块钱买窝料(酒糟、老玉米泡开、煮嫩玉米都不贵)。100块钱买的窝料能换30斤鱼,那是稳赚不赔!而且还能让我们过手瘾,简直是一举多得!

有的人会说,我抽窝不可以吗?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的饵料要下得去,有几个野钓的地方没有白条?白天那白条的疯狂劲你就是用颗粒一会儿也啃光,还不说用搓饵,就算是到了晚上一样也不省心!最好的方式就是:玉米,因为小鱼拿它没辙,只有大鱼能吃得下去。

夏天野钓爆护一定要根据天气选择钓位

前两天才说了夏钓潭不靠谱,确实不靠谱,夏天的天气多变,如果只是守潭的话肯定会不靠谱。根据天气选择钓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像蓑笠哥这样上班族钓友,只能礼拜六礼拜天有时间出钓,其他周中哪怕天气再好也是要老实搬砖养家。所以根据天气选择尤为重要,下面是蓑笠哥经常使用的选择钓位的方法,不一定正确,还请各位钓友多多指教:

下雨后涨水;入水口旁边的回水湾,或者入水口接近大水面的河道。

下雨过程中;不打雷下雨是可以钓的,而且效果还不错,这种情况下蓑笠哥一般会选择2米深左右的草滩,尤其是新淹没的草滩为佳。当然了入水口也不是不能选择,前提是你对这个入水口足够了解的话,要不然发大水就危险了!如果能找到硬化过的坎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就是:桥墩、码头这些地方下雨天表现都不错。

阴天;选择入水口附近,阴天一般气压比较低,入水口溶氧量好。或者是不超过两米的草滩,当然也可以选择深浅结合的地方钓半水。

晴天;大堤、坎位、下风口都是

雷雨天气;不宜出钓,危险!

总的来说,夏天的入水口不论是什么天气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非暴雨过后发洪水的时候,但是就算是暴雨过后入水口的水流很大钓不了,我们也可以选择入水口旁边相对平静的草滩。当然了,如果你能找得到野果树下,不论什么天气成熟野果树下都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除非大风大浪或者流水很急!

野钓爆护一定要选择好目标鱼

选择好目标鱼非常重要,往往被相当一部分钓友忽略。选目标鱼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来呢我们根据最近的出鱼情况来选择目标鱼,大概率的最近这种鱼开口。比如你要去某一个水库钓鱼,听说最近出鲫鱼你么你目标鱼设为鲫鱼机会肯定机会相对要大很多。二来呢,选了目标鱼我们会根据目标鱼的食性、大小选择相应的饵料和垂钓的装备,这样因地制宜肯定要比我们胡乱搞一桶要强得多。

蓑笠哥经常问钓友:你这次去钓什么鱼? 得到的答复绝大多数都是“有什么鱼就钓什么鱼”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这样会导致一个什么心理呢?那就是:什么鱼都想钓、什么饵料都想加一点。这样的结果就是:饵料什么鱼都能钓,但是基本没有什么鱼吃,除了小鱼经常光顾之外。

这种想法其实是典型的新手思维,蓑笠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被这个思维左右:饵料尽可能的广谱,这样尽可能的钓更多种类的鱼,从而达到好鱼获的目的。可是常常事与愿违,倒是现在出去钓鱼的时候只准备一种饵料常常会爆护。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细细想来主要是以下原因:

目标专一;因为在去之前尽可能详细调查了最近几天目标水域的鱼获情况,根据钓友们的收获大概判断了最近出什么鱼,那么做相应准备一定会有。

不会中途更换饵料;各位钓友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出发前带了好几种不同的饵料,钓了两个小时鲫鱼没有换鲤鱼、鲤鱼没有换鲮鱼、鲮鱼没有换罗非。结果时间慢慢过去了,最后收获却没有几条!大概率情况是,鲫鱼刚刚或者即将被你诱来你又换了鲤鱼饵,鲤鱼快来了你有换了钓罗非,这样掰了玉米丢了西瓜的事情时常会发生。这也就是很多情况下前面一个钓友打龟,接窝的收获反倒不错!

对于选对目标鱼这一点,今年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几次鲫鱼和草鱼爆护了,我知道那里出鲫鱼我就只带了鲫鱼饵料,结果过去真的狂拉鲫鱼;我知道最近白盆珠出草鱼,那么我就只带草鱼的饵料结果几次渔获超过100斤。选定目标鱼相当重要,各位钓友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蓑笠哥这两年收获最大经验没有之一。

2020夏钓黄颡、鲶鱼的选时选点及用饵技巧


夏天气温上升快,是不少鱼种的活跃时期,因此这个时候选择出钓是十分明智的,只要施钓有方,必然会有不错的收获。夏天是黄颡和鲶鱼的活跃期,在这个季节选择钓黄颡和鲶鱼只要各位钓友掌握方法就OK了。下面是笔者夏天野钓黄颡和鲶鱼的经验,希望能给各位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野钓黄颡、鲶鱼用饵技巧

(1)黄颡的钓饵

如果只针对黄颡鱼施钓,那么只挂蚯蚓作为钓饵即可。笔者认为,选择蚯蚓钓黄颡鱼,用青色和黑色的蚯蚓最好,不仅个头比红蚯蚓大,同样散发的气味也很大,在水下的黄颡是不会拒绝这种诱惑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那么用常见的红蚯蚓施钓也是可以的,红蚯蚓虽然个体小,但是气味小,不会让你感到很难受,而且最主要的是红蚯蚓整只挂钩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因为黄颡鱼的个头并不是很大,钩子也可以用的比较小。

(2)鲶鱼的钓饵

如果你准备施钓鲶鱼的话,就要针对性的选择饵料了,鲶鱼喜欢吃荤食,红蚯蚓对小个子的小口鲶有着诱惑力,但对于地包天(大口鲶)和胡子鲶(埃及革胡子鲶)是没有太大的作用的,一般来说,我们用生鸡肝、鸡肠子、小鱼、大点的虾肉作钓都可以。而且这些东西也不太讲究新鲜程度,毕竟野外的鲶鱼是很少能够吃到新鲜的动物内脏的,对新鲜度有点要求的可能只有虾肉和小鱼了。

鸡肝和鸡肠子的用法其实很简单,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挂钩即可作钓。原则上地包天(大口鲶)和胡子鲶要稍微减得大点,因为这两种鲶鱼是可以长得很大的。小鱼根据大小,可以直接串在钩上的直接串到钩上即可(要能够露出钩尖),不能串的拿剪刀剪成适当大小挂钩。虾肉直接挂钩露出一点钩尖即可。

二、野钓黄颡、鲶鱼的技巧

(1)钓时和钓点的选择

夏天野钓黄颡和鲶鱼最好选择晚上出钓,因为这两种鱼都不大愿意在白天出来觅食,而在晚上食欲非常高,因此施钓后中鱼率很高。尤其是鲶鱼,在没有月光的晚上,吃食非常疯狂,根本不用担心不 咬钩。

钓黄颡一般在水底平滑没有淤泥的静水、缓水的地方施钓,这是它喜欢待的一个地方。还有个钓点就和鲶鱼的活动范围很接近了,一些有杂物、碎石块、水草的地方都是黄颡的活动范围。鲶鱼喜欢待的地方是障碍物较多的,这样它就能藏匿身形,袭击过往的小鱼小虾。

(2)提竿时机和技巧

野钓黄颡和鲶鱼的提竿时机其实都差不多。因为黄颡和鲶鱼虽然种类不同,但是都很贪食,因此吃口是很死的。只要黑漂延长一点时间,即可提竿上鱼。当然由于这两种鱼都喜欢待在水底,所以我们提竿还是要注意一点,如果在障碍物比较多的地方钓黄颡和鲶鱼,那么提竿要慢一点,主要是怕鲶鱼和黄颡吃完钩饵后躲到障碍物里去了,此时很容易将钩线挂在障碍物里,如果提竿过快,很容易造成钓线的磨损。

当然黄颡一般喜欢在静水、缓流且水底光滑没有淤泥的地方栖息,所以哪怕大家施钓的线组强度低一点也不用担心钓黄颡会导致断线了。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2020秋季垂钓黄尾鱼的技巧


黄尾鲴鱼,南北地方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梢等,属鲤科,鲴鱼鲴亚科。它的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

由于黄尾鲴鱼味鲜肉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尾鲴在水底的冲劲有如一斤多的鲤鱼),给人以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广大钓鱼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之一。但垂钓黄尾鲴的难度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我多年来一直喜欢与黄尾鲴打交道,总结了不少实战经验,现特别献与同好之钓友。

一、黄尾鲴的习性

黄尾鲴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这些年来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养殖塘里也能见到其踪影。黄尾鲴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两年可长至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习性是春秋浅水、夏入深潭。黄尾鲴食性杂,多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藻类等为食,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虽说黄尾鲴一般在0℃-38℃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既适低温又耐高温,但它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水温变化密不可分。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正是黄尾鲴为了产卵需要大量进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其实,夏天黄尾鲴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

二、黄尾鲴的钓法

南北地区休闲钓爱好者,多以手竿传统钓法钓取黄尾鲴,局限性较大;加之对黄尾鲴以下颌具角质边缘刮吸食物的独有习性鲜有了解,往往难有好收获。即便上鱼,大多也是钩子挂到的。使用手竿悬坠钓法就不同,因该钓法灵敏与稳定性兼备,可调性强,所以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钓取黄尾鲴的上佳利器。

1、钓位的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钓位,对垂钓黄尾鲴来说非常关键。原则上应根据黄尾鲴的生活习性,选择黄泥坡、华尖、陡岩、深浅交汇及库内大弯处。不过,随季节的变化,钓位的选择也略有差异。每年清明节前,可找向阳、陡坡、水底有乱石杂物、水深1.83米且不太挂钩的地方。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深浅结合处、坡度较平缓等水深在1.21.5米的钓点下钩。初夏、秋季,阴天时钓浅;仲夏,晴天亦可钓深水。

2、钓具的配备

黄尾鲴虽然属中小型鱼类,但中钩的瞬间冲劲儿十足。竿子太硬,容易断线跑鱼;竿子较软,又不能轻易抄之入护。因此在钓竿选用方面,要结合鱼的大小和挣扎力定调性。通常我钓150克以下的黄尾鲴,多选用三七调竿;对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调竿。钓竿长短也要适宜。竿子太长会造成扬竿过迟,以我的经验;水浅、鱼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鱼大,用十五尺亦足够。钓线选择方面,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根据鱼情配置0.5---0.8号;子线也应使用结节力强、有一定伸缩性的优质线,以0.3---0.6号为主,长度12---18厘米为宜。钓线选择同样要视水温高低、鱼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只要主、子线能承受住鱼的拉力即可。

鱼钩的选择方面,由于黄尾鲴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就饵表现轻微(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所以用钩不能大,13.5号袖钩比较适合它吸入口;双钩距正常在一到两个钩左右为宜,如果鱼的密度大、个体又小时钩距要适当加大,可以增加中双尾的机会。另外,所选鱼钩要具备一定的锋利度(刺鱼快)和坚韧性(要能抗住黄尾鲴的冲力),这样才能减少鱼脱钩的现象。

浮标的选择,要依据天气的变化和鱼情的快慢而定;鱼摄食强烈时,选择标身适中、翻身快、稳定性强的23号硬尾标(1113目)或软尾标;鱼开口小时最好选用细长身、短碳脚、细长硬尾的灵敏度较高的小号浮标,这样可以有效放大鱼咬钩的信号。

3、钓饵的调配

钓饵一直是众多钓友关心的话题,根据鱼的食性、季节、水温变化合理搭配鱼饵,是提高黄尾鲴钓获量的重要因素。黄尾鲴主要以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为食,所以基础饵应以地方盛产的植物、作物本味香为主。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往饵料中添加50%左右的高动物蛋白腥饵,则具有较强的诱食力,实战钓效明显。气温、水温较高时,要降低饵料中的腥饵,加大超级诱等粗颗粒一类的成分。在鱼食欲弱时,可添加适量草梅香或是奶香的饵料,进一步调节诱食性,作用亦非常明显。除此之外,鱼饵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是;搓饵要比重适中,柔软,便于鱼一吸进嘴;拉饵所拉出的饵球要圆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钩性。

(南北鲫+速攻+拉丝+冻饵)

4、技法的运用

黄尾鲴的体征和吸食习惯决定了钓法,如果按常规悬坠钓法,浮标调几钓几,(如调4钓2;调3钓3等等),浮标有动作,提竿却难中鱼。这是因为鲴鱼吃饵时先是嘴唇上部触及子线,造成了许多假动作,所以浮标应调低钓高,让子线适当弯曲,这是钓上黄尾鲴的关键。另外,钓黄尾鲴,要敢于放口,浮标轻微地一上一下急速回标或快速黑标的中鱼率都不会高,一般情况下,浮标上升1至半目到2目浮标下顿时中钩率最高,浮标慢慢上升中不要扬竿,等浮标瞬间停顿时才能扬竿中鱼。再有黄尾鲴下颌具角质边缘较硬,故需要用稍大点力提竿,有利于钓钩的刺入。

钓黄尾鲴手法上更讲究搓拉结合,黄尾鲴鱼喜欢群居生活,在钓上几条鱼后,要及时补窝。当窝中的鱼被我们钓了几条后感觉要停口了,要搓松软的大饵团及时补窝,将远处的鱼群再次引到窝中,等窝中有口后,又可以改为拉饵垂钓,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钓友会比你少钓几条鱼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根据黄尾鲴鱼的上下口裂长短不一的这一生理特点,钓底比钓浮略胜,子线在水底弯曲形成一定角度,更适合和方便黄尾鲴鱼吸食,信号也很真实,我个人认为调灵钓顿比较好一些。因为黄尾鲴鱼的上口裂长,在钓饵未吸进嘴的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浮标就会出现信号,此时手脚快的钓友就去扬竿了,结果一无所获,这就是许多钓友认为黄尾鲴鱼难钓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尾鲴鱼口裂小,鱼的个头也小,吸食的力度相对来讲比其他鱼类的吸食力要弱一些,在深水区浮标产生的信号也就相对比较弱,因此个人认为采用拉饵垂钓,比搓饵垂钓略胜一筹。

最后要提醒下钓友的是,黄尾鲴鱼弹跳力大,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方法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另外,黄尾鲴的性情比较急躁,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鱼护以用大口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因为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了小口鱼护,鱼在鱼护里不能自由游动,它很快就会死亡。

水库2020夏钓黄尾鲴的钓具选择及垂钓要点


黄尾鲴是江河湖库底层鱼类,在夏天其他鱼口不好的时候,钓黄尾鲴是一种不错的享受。黄尾鲴虽然个头小,但是在水里的冲击力一点也不输于一些个头较大的鱼,在中鱼的瞬间能带来不错的手感。笔者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水库夏钓黄尾鲴的钓位窝料选择及钓法参考一下。

一、钓位的选择

钓黄尾鲴一般选择水库桦尖突出部位,水深不超过3米,水底地势呈缓坡适宜。

二、窝料选择

笔者长期采用糠饼加来的快5号做窝,不宜打大量,做到少量多次!

许多钓友担心,打窝惊扰鱼,经过笔者多次实践发现,打窝的声音不但没有惊扰窝子中的鱼,而且还吸引鱼来就饵。

三、钓具选择

(1)竿子

选择短杆,硬调竿,这样有便于回鱼快。

(2)线组搭配

笔者在水库作钓一般使用1.2搭配0.6最大用到1.5搭配1.0,再大的搭配,黄尾就饵的动作会变得很微弱,遇到风浪就很难捕捉到。

钩子一般我选择金关东0.1和万能袖1、2号,钩子大了,黄尾不好入口。

(3)浮漂

浮漂选择枣核型浮漂,短脚长漂尾,枣核型浮漂稳定,短脚长尾翻身快,下行缓慢。

因为黄尾鲴是全水层鱼,在下行过程中,偶尔会有截口。

四、浮漂的调钓

黄尾鲴靠上嘴皮刮食的习性,注定了垂钓黄尾鲴时,以调灵钓钝为前提。按照化老师的剩余浮力一说,我的理解就是调平水是最灵的,钓黄尾我就钓一目到两目。

五、关于抓口

钓黄尾鲴要学会放口。黄尾就饵非常的慢,没鲫鱼那么干净利落。一般浮漂会先慢慢向上顶起一两目,接着不动,接下来的的动作,不论是黑漂还是钝1-2目,那都是黄尾吃饵的动作。此时提竿中鱼几率非常大。

不是所有的上顶动作都放掉,在垂钓中,上顶快上顶目数多,上顶停顿再接着上顶,这样的动作也是黄尾就饵的动作,都可以提竿刺鱼。

黄尾鱼


黄尾鱼又叫做鲴鱼,名字由来是因为此鱼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在其他地方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板刁等称呼。

黄尾鱼简介

黄尾鱼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的中下层,是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黄尾鱼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能充分刮取和摄食能使水质污染的腐眉与底泥及各种固有的藻类。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因此被人称作生态鱼。

黄尾鱼特征

黄尾鱼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体长为体高的3.2~3.6倍,为头长的4.4~4.8倍。头长为吻长的2.7~3.7倍,为眼径的3.7~4.7倍。下咽齿3行,主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鳃耙47~51,短而侧扁,呈三角形,排列紧密。背鳍Ⅲ,7;有硬刺。胸鳍不发达。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臀鳍较小,有9~11根分枝鳍条。尾鳍分叉,上下叶近相等。侧线前部弯曲,后延至尾柄中央。鳞较小,侧线鳞63~68。肛门靠近臀鳍,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于细鳞斜颌鲴。体色背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

黄尾鱼生活习性

黄尾鱼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层,尤其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会浮上水面而出现浮头现象。生存水温5℃~38℃,最适生活温度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水温18℃~25℃;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当溶解氧含量低于1.5mg/L时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适应pH范围在6.0~8.5,最适pH6.8~7.5。

黄尾鱼吃什么

黄尾鱼属杂食性鱼类,食性特点偏于植物性,主要食物以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藻类为食,摄食方式以下颌角质边缘刮取。仔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长达3cm以上转食附生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有机碎屑以及一些底栖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常栖息于水体下层,刮取有机碎屑、腐殖质及水体中的附生藻类等,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如米糠、麸皮、菜籽饼和配合饲料等)。若与其它鱼类混养,放养量适中时可不必增加投喂饲料,只靠其它鱼类摄食的剩余饲料残渣和天然饵料生物即可。

怎么钓黄尾鱼

夏季是钓黄尾鱼的好时节,因此下面来讲下夏天钓黄尾鱼的技巧。

1、鱼竿

比较倾向硬竿,2H~3H的硬度比较适合,长度2.1感觉短了些,2.4、2.7的比较合适,冬天要适当长些,可选3.6。软竿有个大问题就是把鱼抬起的过程中竿尖颤动过大,不好抓线/鱼,另外就是起鱼比较慢。当然,竿子的调性还要考虑目标鱼的大小,不过,建议3两以上的黄尾鱼最好动用抄网。

2、鱼饵

常见的鲫鱼饵都比较好用。要根据水温和窝子周边杂鱼的状况控制腥饵比例,否则会造成小鱼闹钩。钓黄尾鱼以拉饵为主,可以开得相对稀一点,饵球不能太大,形状要圆,抛竿频率要快,吃口下降的时候可用搓饵补窝。

3、线组、鱼钩

钓黄尾鱼尤其注意钩子不能粗,否则容易挡口。2两以下的黄尾鱼用0.2号子线2号袖钩足够,以上的最好用0.3号以上子线、3号以上袖钩。子线的长度不宜太大,否则鱼剧烈挣扎时容易把另外一副钩子甩到衣服或手上。条件允许的话建议戴防滑的丝网手套,用有倒刺的鱼钩,鱼飞起来后直接抓鱼摘钩,可以提高入护速度,同时避免切子线或钩子。

4、浮漂

因为黄尾鱼吃口小,我原先倾向于灵敏的竞技用鲫鱼漂,后来皮皮用廉价漂表演狂拔黄尾鱼,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浮漂的灵、顿固然有一些影响,关键还在于钓手对漂的熟悉程度,而且,比较顿的漂可以过滤一些杂鱼的信号。所以,带上你熟悉的漂就好。

5、调目和钓目

可以采用调零钓一目或两目,在实际垂钓中效果确实,但是必须要考虑水底的情况,如果水底是比较松软的泥质,这种调漂方式会导致饵料部分沉入泥中,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沙底或者石头底可以采用。另外还可以采用经典的调四钓二。不过不管怎样,要根据鱼情、水情即时调整。

6、漂相

黄尾鱼因为嘴小,上颚比长,所以吃饵一般是先用上颚碰一下饵球,确认没有问题后叼起饵球上浮,转过来以后才开始把饵球吸进嘴里。反映到漂相上,就是浮漂下沉到位,黄尾鱼来后,先缓缓下沉一目,这时抓第一口命中率非常低,几秒钟后浮漂会慢慢顶起2、3目甚至更高,短暂停顿后向下出现一个1目左右的阴口。定讯语言是浮漂到顶停顿的瞬间或者阴口到底停顿的瞬间。少数情况下,黄尾鱼因为抢食在水底即被鱼钩洞穿,这时候它大多会迅速上浮,漂相上会出现非常快、幅度很大的上顶,极少数情况下不上顶阴漂后直接黑漂,这两种情况下不用客气,直接抬竿即可。

7、上鱼

黄尾鱼的上颚比较坚硬,所以刺鱼的时候要比鲫鱼加一些力,上鱼的过程最好一气呵成,尤其是竿子比较硬的情况下,一定要始终绷紧,不然鱼很容易在水面附近脱钩。可以先遛几秒钟鱼,消耗其体力,免得飞上来后挣扎太厉害,这种情况适合于2两以上鱼体,竿子比较软的情况下使用。

8、天气

黄尾鱼对水温的适应性很好,和鲫鱼差不多,但是它对溶氧量和水质非常敏感。所以,天气变化,准备下雨,尤其是一丝风都没有的时候黄尾鱼是绝对不开口的。另外,大雨过后涨浑水的时候也很难钓到。最好的天气是1、2级北风,气温15-25度,气压1000-1010,钓早晚气温相对比较低的时间段。

9、钓位

最好选在出水口的尖上,水深1.8-2.5米的位置,如果水底下有树桩之类的东西形成回水的位置也不错。

10、打窝

桂林人喜欢用米饭打窝,确实有一定效果,不过鱼的密度如果不大或者杂鱼较多的话慎重,尤其控制窝子食数量,否则会造成停口或者小鱼闹钩的情况。

钓黄尾鱼注意事项

黄尾鱼弹跳力大,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方法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

另外,黄尾鱼的性情比较急躁,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鱼护以用大口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因为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了小口鱼护,鱼在鱼护里不能自由游动,它很快就会死亡。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2020夏钓黄尾鱼的三要素(选点、打窝、起竿)》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打窝钓鱼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