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台钓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

2021-05-07

浅谈台钓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在垂钓中,凡有在坑塘使用过悬坠钓经历的朋友大都知道,风天,尤其3级以上风力时,悬坠钓走漂现象严重。风浪推动钓组,随风移动本不足奇,但却有一个小问题尚还迷惑着少数新钓友,那就是逆风走漂现象风向西刮,漂向东走。道理何在?

大家知道,江河流水中:河道中的巨石、桥墩、阻水坝等障碍物后面,当流水遇到障碍物后,会形成反向涡流,即在中下层部位形成反向流动。在河水的持续流动中,这种因碰壁而形成的局部反向流动一般是形不成大气候的,我们能观察和感觉到的只是产生或大或小的局部涡流区而已。

在大风浪表层水流的作用下,坑塘静水域(包括湖库大水域),也会形成下层反向水流!这种反向水流所表现的形式就是在中下层形成持续的逆风向流动,从而达到地球重力场中静水域水体的整体运动平衡!

说到这,咱钓鱼人也就应该能够理解,风向西刮,漂向东走是由于水下反转水流所产生的并非怪异的自然现象!如果再进一步宏观地于脑海中描画,就相当于咱是站在并不辽阔的坑塘北岸眯缝着眼睛看到:风在向西刮,上层水浪不断地向西面涌流,而下层水为了补充上风水位的不足,形成了水下层向东的持续暗流。再联想咱们家里的鱼缸、脸盆等各种不同形状的盛水容器,用手持续搅动一下,里面的水也会形成各方向不同的封闭流动,而最终恢复自由液面水平面。

风浪走漂现象所带来的烦恼大家都有体会。1、2级风力时,静水域一般只能见到水面薄浪,有时会带动浮漂随风向移动(风浪小尚不足以形成强势反转水流带动浮漂,或由于局部地形造成逆向流不明显),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照常调钓,注意观察所有动态漂讯;另一种策略就是逐步增加钓目使两钩饵进一步贴底来定住浮漂。

大风浪反转水流逆风走漂情况,如果能靠进一步弯曲子线和加大饵重来减弱走漂的话,还需要考虑的是:母线(铅坠到浮漂部分)状态对信号传递的影响,水流作用容易使母线弯曲,一般呈c形甚至s形状态,这对浮漂信号影响不言而喻,此时则要附带考虑所用浮漂大小及漂型的问题。

小号浮漂信号灵敏,但上浮力不足难以带直母线;大号浮漂情况基本相反,各有利弊之度!大家可随实钓不同水深和涌流大小斟酌选用。若是再大的风浪水流,悬坠状态已不能抵抗走漂时,8字环触底的立铅(底坠)钓法,和铅坠躺底的走线钓法有不少介绍,不多写了。

多谈一点:下风口好钓鱼,是大家公认的垂钓经验。但以往的说法是,下风口容易积蓄被风刮来的自然食物,鱼乐于前往就餐。我倒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鲤鲫等鱼都有顶水游动的自然习性,中下层反转水流作用才能促使鱼儿顶水抗流而最终聚往下风口!抗流与稳定身体在风浪情况下是鱼的主要动、静和游动规律,主动趋食目的在这个时候应该退居次位了!

跟着上面的问题,接着和大家谈谈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

一、江河缓流:

经常在流水中施钓的朋友,这方面的经历应该丰富,缓流河段无风条件下走漂一般是顺水流流动方向的。水在河道中的流动也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即靠近河底和岸边的水,流动速度慢,越远离边壁(河底)的水,流动速度越快。这一现象随流速越大而越明显,及致产生我们能看到的急流段水面旋涡。

再形象一些说:站在河岸上的钓鱼人面对的河水不是全层等速度流动的,而是下层流速慢,越上层流速越快!这种呈梯形的上下层流速分布规律之强弱趋势(流速梯度),随水深等条件而不同。对于善用浮漂钓流水的钓友们而言,根据水线(或有意加长了的子线)在流水中容易呈现的梯形倾斜趋势,在考虑斟选浮漂铅坠及线组配置等方面提请斟酌。

缓流河水经过桥墩、拦水坝、河湾、水草等局部障碍地形处,其后面一般会形成大小不等的回流区,根据广大江湖钓友的实际经验,在这些回流区附近较易钓到鱼甚至大鱼,我想是由于水族们在此局部环流相对静止的环境下易于节省体力停留或较易觅食的原因。靠近岸边流速较慢,在有一定水深的水草地带或局部凹进地形处,也应是钓位的参考点。

二、 坑塘湖库封闭静水域水下暗流:

身处地球重力场中的自然水体(包括其它液体)都会始终顽强保持一个自由液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平面。湖库坑塘,风浪使上层水不断向下风岸流动,而下层水为了弥补上风方向水位的亏失,会形成持续的逆风向水下回流,以恢复、保持自然水体的水位平衡,这也是封闭水体的一种自然运动平衡现象,并非怪异。

思维想见中:它就象是一个封闭的全水体上下环形流动,风向西面刮,下层水东流!静水体下层回流的强弱随风力、水深、水体大小等条件不同而不同,大家常见的逆风走漂现象原因多出于此。一般经验规律:水浅的钓位,回流走漂现象严重,较深水位不太明显。大水域深水回流较缓但持久,小水域回流感觉强但恢复却快。

当水面风浪和水下回流速度恰好接近相同或由于水下特异地形水深等原因,我们有可能会遇到:虽有风浪却不走漂的特殊情况,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现象规律。。

月球引力除影响地球上的海洋产生规律潮汐外,也会影响大面积的淡水湖库及江河,像大湖泊无风便有浪及有名的钱塘江潮等都是例证。淡水水域由于局部温度差异等,同样会引发暗流,但温度对流一般是垂直方向的(由于水下地势高低不同有可能形成横向流),较微弱,对咱钓鱼看漂影响不大,恕不赘谈。

风浪引起的静水域下层反流现象,也许会在大家思考、寻觅鱼道和回游路线及最终鱼踪等方面有所提示,不再多谈了。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浅析传统钓与台钓的关系


传统钓

台钓

我传统钓和台钓都用,怎么说呢?个人感觉,传统钓花费要少些,主要是指装备,至于饵料,不好说,因为有时候全套台钓装备也可以挂蚯蚓,传统钓也可以挂商品饵诱鱼,钓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那些爱比较呆板的人才把台钓和传统钓严格到对立的程度.

钓鱼和打牌有类似的地方,有的人喜欢随便拖张桌子摆几个板凳就打牌,但也有人喜欢到麻将馆用全自动码牌机码牌才能打。如果你的目的是上鱼,那么传统钓和台钓都行,如果你还要追求一下杆轻,还要坐着钓,而且还要象个钓鱼专家的样子,那么你一定要搞台钓。

其实把台钓和传统钓对立起来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玩起台钓就彻底看不起传统钓的所谓发烧友,发烧的是装备和感觉以及一大堆的小鲫鱼,另一种是默守陈规的刻板的传统钓,标准长杆短线蚯蚓,别的一点都不改进,好象改进一下就辱没了传统钓似的。这是两个极端,都不好。

在我周围,传统钓高手和台钓高手都不少,也没有谁比谁牛的绝对优势,传统钓适当调整,灵敏度不一定比台钓差,台钓适当调整,照样可以野钓,只不果钓草洞相对麻烦而已。另外,钓高密度的地方,台钓有优势,起下杆速度快,但在钓获的鱼的种类上来讲,传统钓有很大优势,传统钓各种鱼无论大小通杀,但单攻对象鱼比台钓略逊色。

个人感觉,台钓和传统钓只是两种不同的方法,真正对立的,不是方法,而是使用这两种方法的钓鱼人的思想。台湾和大陆都快三通了,台钓和传统钓有什么不可以统一的呢?

对两种方法,可以适当讨论,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成熟的钓鱼人其实包里传统钓和台钓装备都齐全,适合传统钓的地方就取传统钓的组合,适合台钓的地方就用台钓装备。而不是无论什么地方都牵强的坚持台钓或者死守传统钓。

浅谈台钓浮漂上顶现象和提竿技巧


浅谈台钓浮漂上顶现象和提竿的技巧。记得初学台钓时,书上有这么一句除非鱼吃饵时是完全的垂直运动,否则浮漂不会上顶,但在实际钓鱼时,却经常会遇到顶漂起竿也能中鱼的情况(当然多数情况下顶漂是没有规律的,因此也会提竿放空)。在综合诸多钓友的指点和笔者亲身经历,现将笔者对顶漂现象的看法和提竿的技巧给大家说说,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中鱼。

一、什么情况会顶漂

1、用硬饵比用软饵容易出现顶漂(用玉米等硬颗粒情况更甚)。

2、用粉饵比虫饵容易出现顶漂。

3、小鱼就饵比大鱼就饵更容易出现顶漂。

4、用尼龙丝比防咬丝容易出现顶漂。

5、钓钝比钓灵容易出现顶漂。

6、钓陡坎容易形成顶漂漂相(当然黑漂的机会也很多,但黑漂的假动作较多)。

7、鱼在半水或者水皮截杀,漂还未竖直就直接顶漂甚至是顶反。

二、什么鱼容易顶漂

1、基本上大部分鱼种都会出现顶漂的现象。

2、鳊鱼、白鲦、鲮鱼、白鲫、罗非出现顶漂的机会比较大,动作大小和幅度顺序相同。

3、肉食性的鱼种如塘虱、鲶鱼、鲳鱼、黄骨鱼顶漂的机会比较小。

三、判断提竿的时机

提竿首先要判断是鱼就饵顶漂还是饵料散落而引起的浮漂目数上升,这两者的区分弄明白了,也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应该提竿了。

1、如果漂顶的很高或者顶反,横移的,可以提竿。

2、如果漂上顶比较沉稳,且上顶的目数接近或者超过调目的可以提竿。

3、钓陡坎时如出现比较明显的顶漂时可以提竿。

4、钓半水或者水皮,浮漂该竖却未竖立,或者是竖立后即可顶起或者顶反也应该起竿。

四、顶漂幅度的区别

1、大幅顶漂只有两种情况:

A、饵在嘴里、(喉桑)里,体动漂。

B、鱼身包括鱼鳍、鱼鳞、鱼刺角等挂住子线或钩饵,体动引起上浮。前者提竿容易中鱼,后者或者空竿,或脱钩跑鱼。注意:如果前者提杆太漂,易造成吐钩空漂。

2、浮漂大幅度顶上来,再下顿或下挫中鱼,则是鱼儿摆头所致。

3、浮漂小幅度上顶,一则是鱼在试、嚼、拱饵,便于吸食。二则是钓得偏钝,浮漂顶不了太高。(通常罗非)

浅谈低温时节野钓的“走”与“守”


低温季节,鱼儿本就不太活跃,此时大凡经常外出的户外野钓者,都会有过这样纠结选择:当在自然水域布窝后静守一个多时辰,水下毫无动静,是继续耐心守,还是换钓位重新布窝或到其他水域再钓。

笔者经常为此纠结,毕竟垂钓的乐趣在上鱼,尤其是金黄生辉的野生大鲫更是野钓者的追逐梦境。然而当时间飞速流逝,而毫无收获时,的确需要决定是否应该换位还是留守的问题了。

走还是守关键还是要思考为什么水下没有鱼吃口的原因。笔者认为决定鱼类张口的因素有大环境因素和小环境因素。

大环境因素主要是天气、气温、温差、风向、时段等,而小环境因素主要是具体水域某一钓位的水中的含氧、深浅、水中的植物、朝向方位、宽窄角边、进出水流等具体水情。

一般而言,大环境如果不利于鱼开口,那么无论是换位还是到别处施钓都是劳而无功的。

值得说明大环境中时段这一因素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例如,苏中、苏南地区深秋11月下旬至冬季二月底的上午十点左右至下午三点左右是鱼开口的时段,而春天3-4月鱼开口时段却主要在清晨5-8点左右。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任何水域,所以在这一时段布窝反复施钓没有动静,就应当选择走了。

如果大环境(如温度、温差比较稳适)尚可,如果钓位一小时(注意深冬时间发窝可达二个小时左右)都无建树,就要考虑换位还是换水域了。

本人觉得换位优于换水域,毕竟更调换水域,耗时耗力,我的经验,换水域一般胜算不大,而换钓位,选择钓草、钓深、钓下风活水、钓回流等都是值得一试的,另外对于熟悉的水域和钓位,笔者不建议频繁换位,而应在耐心守钓,适当让钓钩在布窝处上下左右动动,往往会有引鱼聚窝的效果。

最后还想说明,冬季野鲫张口较小,当水中看到星漂微弱地颤点向上,此时果断提杆,水下的沉动会把惊喜呈现在面前。

浅谈低温时节野钓的走与守


低温季节,鱼儿本就不太活跃,此时大凡经常外出的户外野钓者,都会有过这样纠结选择:当在自然水域布窝后静守一个多时辰,水下毫无动静,是继续耐心守,还是换钓位重新布窝或到其他水域再钓。

笔者经常为此纠结,毕竟垂钓的乐趣在上鱼,尤其是金黄生辉的野生大鲫更是野钓者的追逐梦境。然而当时间飞速流逝,而毫无收获时,的确需要决定是否应该换位还是留守的问题了。

走还是守关键还是要思考为什么水下没有鱼吃口的原因。笔者认为决定鱼类张口的因素有大环境因素和小环境因素。

大环境因素主要是天气、气温、温差、风向、时段等,而小环境因素主要是具体水域某一钓位的水中的含氧、深浅、水中的植物、朝向方位、宽窄角边、进出水流等具体水情。

一般而言,大环境如果不利于鱼开口,那么无论是换位还是到别处施钓都是劳而无功的。

值得说明大环境中时段这一因素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例如,苏中、苏南地区深秋11月下旬至冬季二月底的上午十点左右至下午三点左右是鱼开口的时段,而春天3-4月鱼开口时段却主要在清晨5-8点左右。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任何水域,所以在这一时段布窝反复施钓没有动静,就应当选择走了。

如果大环境(如温度、温差比较稳适)尚可,如果钓位一小时(注意深冬时间发窝可达二个小时左右)都无建树,就要考虑换位还是换水域了。

本人觉得换位优于换水域,毕竟更调换水域,耗时耗力,我的经验,换水域一般胜算不大,而换钓位,选择钓草、钓深、钓下风活水、钓回流等都是值得一试的,另外对于熟悉的水域和钓位,笔者不建议频繁换位,而应在耐心守钓,适当让钓钩在布窝处上下左右动动,往往会有引鱼聚窝的效果。

最后还想说明,冬季野鲫张口较小,当水中看到星漂微弱地颤点向上,此时果断提杆,水下的沉动会把惊喜呈现在面前。

台钓鲫鱼咬钩时的送漂现象分析


钓友们讨论或交流在采用台钓鲫鱼过程中,浮漂的送漂现象,而且更多的是对此漂相的出现感到极为苦恼和困惑,竭力欲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台钓实践及体会谈点个人看法。

一、送漂现象在台钓中正常吗?

从多数钓友的文章或跟帖看,似乎认为台钓不该出现送漂,是不正常现象,也有人在聊天室问过我此类问题。我的体会和看法是再正常不过了。当然首先有个界定条件――就是送漂能中鱼,这是个讨论的基点,不中鱼的漂相无所谓正不正常,应属于读漂的另一码事。

那正常的理由何在:台钓虽说标准的漂相是有力的一顿,但并非唯一,就象台钓不是只能调四钓二一样,否则其先进性和生命力就无从谈起。台钓较之传统钓的漂相可以说更为丰富和多样,除送漂和下顿外,由于漂的高灵敏度及较大的动态范围还会出现诸如半水的滑漂、停顿、加速、点动等漂相,这些漂的异常情况在能中鱼前提下均属正常。

当然玩台钓的钓友都清楚,以台钓法过程中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反复不断地对浮漂进行调整,其中除为保证和提高中鱼率外,在此前提下也有为促使或放大浮漂出现有力一顿的漂相用意,但有力的一顿不可能孤立出现,应是在漂的调钓,线组配置,鱼的吃饵习惯状态,饵的适口性等适当时候的必然出现。

若是不出现或出现了不中鱼,就不能认为其它能中鱼漂相属不正常。我常遇到有力的一顿空杆连连,而其它漂相却能准确中鱼的情况,你能说漂不下顿我不提杆,或是说其它漂相情况下的中鱼不算数?此外在众多的台钓技术中有一个让口术语,实际上让的就是不中鱼的漂相,这其中排除的可能有有力的一顿,因此正常的漂相应是能中鱼或准确率较高的漂相,而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漂相。

二、送漂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确实是个让人比较困惑和说不太清的话题,更主要是对实战的指导意义不大。但出于好奇我也做过一些试验,并结合实践我认为大体有这么几种可能(仅指钓底)

1、漂的浮力较大,调钓的又偏上迟钝,如调高钓低,造成剩余浮力较鱼的吞饵力度要大,鱼吸饵入口的动作反映不出来,吃死钩抬头后漂在失去下压目数的饵重后向调目复位出现送漂;

2、浮漂调钓的目数较接近,即钓的较钝,子线偏短偏硬,鱼吃饵又较活跃,在此情况下鱼吞饵入口的同时若抬头过铅坠即会造成送漂;

3、选用的浮漂属溜肩长身硬尾漂,因重心偏上又是属较猴的漂,若遇钓点水较浅会有较多的送漂出现。以上几种情况任一种存在都可能出现送漂中鱼,几种情况若复合存在送漂中鱼的可能性将更大。

三、送漂的解读体会

1、浮漂出现快速地上送一般是小鱼闹漂或鱼撞上入水的风线所致,小鱼闹漂尤其在使用彩色太空豆时较多见;

2、送漂较缓且幅度不大,跟着浮漂以自然下降的速度复位,一般是浮漂调钓的灵敏度较高,鱼吃饵前水压变化造成;

3、饵入水一段时间后缓缓地间断上升,一般是饵料的溶散过程;

4、浮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停顿后扬杆不中鱼,多半是小鱼吃饵但因饵太硬或太大无法入口的顶饵所致;

5、浮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停顿后方可扬杆,最好稍等一下看是否接着出现下顿若有,此时扬杆中鱼率极高,上升过程中一般中鱼率很低。

浅谈流水钓鱼的走漂钓法经验总结


在流动的河水或是在池塘的静水中垂钓,差异较大。仅就通惠河来说,鱼情、水情变化无常,规律难寻。同一地点,风和日丽却没口,大家公认的最不适宜垂钓的天气却连竿。同一地点,昨天大炮鱼获颇丰,短竿没戏。而今天却是短竿爆连,大炮白板。因此,在通惠河垂钓,钓法上不能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变。

例如:在没有水流的河段可采用悬坠钓法;同时也可以用短杆、蜈蚣镖、小坠、单钩逗钓鲫鱼;在有水流的河段最常见的钓法是大漂、大坠、双钩,钓钝、钓跑铅。在水流较大时,有些钓友采用绷尖子的钓法,效果也不错。水流较小时也可用海杆在河边溜达,钓蹭线,钓获3、4斤的鲤鱼不是太难的事。

在水流不大不小时, 我最喜欢采用走漂钓法。(也有人称之为扫描钓)只要鱼有口,我到不在乎钓多钓少,只因为此钓法实在太好玩了。现将此方法介绍给一些不太熟悉的钓友,希望更多的钓友来通惠河享受钓走漂的乐趣。

1)条件

水流速度,每分钟大约3~4米较合适。过缓过急各有利弊。施钓区域的河底,要选择较平坦,杂物较少或没杂物的地方。天气条件,微风或风平浪静较为理想。

2)钓竿

长度,3.6米较合适。因为走漂钓不用架杆,所以竿的重量,越轻越好。过短,优点是重量轻好操作,缺点是垂钓的行程短。过长,优点是垂钓的行程长,缺点是太累,不好操作。

3)线组

齐竿线,或比竿略长15~20公分左右。主线1.0,脑线0.6,钩,伊势尼1号或2号。漂,中号,最好选择目数较少距离较长,颜色对比反差较大而醒目的为好。总之,线、钩、漂可根据个人习惯或对象鱼个体大小及水线长短自己选择。要强调的是,双钩脑线不能太长,栓下钩的脑线应控制在10公分以内。

4)钓饵

栓红虫、上蚯蚓、拉线虫都行,面食搓拉均可。也可荤素搭配,一钩上面食,一钩上蚯蚓。通惠河里的鱼,有时喜欢荤,有时喜欢素,因此,用什么饵,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我通常用面食:野战蓝鲫+速攻(3:1)或者用蓝鲫+麝香红鲫(3:1)。

5)调漂

半水调6目钓2目,或者调7目钓3目。走漂应归属于钓浮,原则上,双钩挂饵后钩不能落底。总之,无论调几目,只要保证双钩挂饵后,漂露出水面2、3目即可,露出4目也不是不可以,主要是观漂清楚就行。我习惯露出2目或3目,目数太多,死盯漂时间一长眼就花了。

6)找底

漂调好后,在长脑线钩上挂一块重力略大于漂浮力的铅皮,向正前方抛满竿,将漂尖调至平水。下一步,去掉找底用的铅皮,把漂往下移动10公分,双钩挂饵,向正前方抛满竿,观察漂的情况。这时候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双钩离底10公分,而且漂开始顺着水流方向移动。实际情况较复杂,也许找底用的铅皮太重,落到河底浆层。也许第二次抛竿与第一次抛竿落点差距较大,因此双钩不一定离底10公分,这也无妨,只要离底就算成功。

以上步骤非常重要,它是走漂钓法的关键。所谓走漂钓法,说白了就是使鱼钩与河底之间似接触非接触,整个钓组沿着水流移动过程中的垂钓方法。似接触非接触是最理想状态,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通惠河河底不是水泥地,它凹凸不平,杂物较多。所以,在整个施钓过程中要多次调整钩与河底的距离。将其鱼钩调整到在随着水流移动的过程中不被河底杂物阻挡的最小距离。钩与河底距离越小越好。

7)抛竿

逆水流方向,与正前方直线(假定直线)成45度角抛满竿。漂随水流移动,通过正前方直线,顺水流到与正前方直线成45度角时提竿(有鱼没鱼都提竿)。抛竿为起点,提竿为终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为钓程。手持鱼竿,竿尖指向鱼漂,随鱼漂在水中自由漂移而移动,其移动轨迹成扇型,像是雷达扫描。抛竿大于45度时,钓程长,钓组离岸边近;小于45度时,钓程短,钓组离岸边远。道理明白了,抛竿角度自己掌握。尽量做到每次抛竿都一样。

8)观漂

钓走漂要做到手不离竿、眼不离漂。最常见的是顿口,有时很明显的下顿,有时不太明显,特别是冬天吃口很小不易发现。鱼漂在平静的水面移动,只要发现有下顿,不论动作大小,马上提竿。遇到鱼漂快速抖动应迅速提竿,也许是鲫鱼,也许是小杂鱼。遇到黑漂也应马上提竿。总之,观票要仔细,提竿要迅捷。

这种钓法送漂中鱼极少,有两种常见的假漂:一种是慢慢升起,像是大鲫鱼送漂,提竿却没鱼。实际上是鱼钩在慢慢移动到凸的河底所至;另一种是慢慢下沉,有时是大鲫鱼吃食,提竿可中鱼,但这种情况不多。大多数是鱼钩在移动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钩慢慢停在河底,由于水流带动鱼漂继续前行,造成鱼漂倾斜慢慢下沉。钓友们只有通过垂钓实践,才能排除一些假象,只有判断准确,才能提竿中鱼。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钓法,走漂钓法也不列外。

其优点是

定点钓,人等鱼,较被动,钓的是一个点。走漂钓,人找鱼,较主动,钓的是一条线。中鱼几率大;跑铅钓,反映迟钝,走漂钓,因为是钓浮,所以灵敏度高;走漂钓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无论用荤饵还是素饵,在水下都处于动态,似乎变成了活饵,能够引起鱼儿的注意;走漂钓,不用打窝子,抛竿为起点,提竿为终点,如果用面食垂钓一段时间后,往往在终点形成窝子。

缺点是

局限性较大,只能在有水流的水域施钓,风大浪大不行,河底高低不平不行,杂物较多不行,与身边左右钓友的距离太近不行;手不离竿,又不能用架杆,垂钓时间一长,手腕、胳膊、膀子很累。盯着移动的漂,眼睛也很容易疲劳。

总之,钓鱼有法,钓无定法。本文只是介绍走漂钓法的基本框架,有一些内容是不确定的。比如,抛竿角度、漂的形状、钩的大小、钓饵的选择等方面,只供参考。我想,垂钓钓的是全过程 。对钓法的选择,钓位的寻找;对天气、鱼情、水情的分析;对竿、线、钩、漂、坠的思考。特别是在鱼饵方面,研究探索永无止境。这也许是垂钓活动的魅力所在。

浅谈钓鱼与水中溶氧量与鱼的关系


鱼类的耐低氧程度要比人类强很多,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时候。但是鱼类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也坚持不了几个小时。由此可见氧气对于鱼类的重要性。我们在钓鱼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垂钓技巧,更要关注水中氧含量的问题。

其实水中的含氧量对于鱼类来说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鱼类和人类一样,如果周围环境氧气太少,它们就会食欲不佳,活跃程度较低。相反如果水中的含氧量较高,鱼类的精力就会比较旺盛,也才会有心思觅食。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水的固有特征对水中含氧量的影响。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它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水中氧气的来源

(1)一方面是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数据查证,水中一多半的氧气都来自绿色植物。

(2)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压的作用。由于大气压力比水面的压力高,空气中的氧气会渗透到水中去,当水中容纳氧气的量到达极限后,才会自动向外界大气释放。

在我们在明白了水中气体的来源之后,我们就把水的固有属性与含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四方面来具体说说。

一、水中氧气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氧气在水中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具体来讲就是温度越高,水中氧气的含量就越低,温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水里就可以溶掉5升的氧气。

水的温度越高,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谢、呼吸速率都会加快,氧气的含量就比平时需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水中氧气少,鱼类的活跃程度就会减弱,从而来应付氧少的情况或者直接浮出水面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头。如果水中缺氧十分严重,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大量的死鱼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常见的鱼翻塘。

高温天气水中的含氧量本来就少,加之消耗过快,水中的氧气就会所剩无几。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中午钓鱼难。

二、水中氧气含量与水深的关系

溶氧量与水的深浅有关系。因为氧气是由大气通过水的表层往下渗透,越往下渗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内部压力并不低于大气压,因此渗进深层的氧气含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作钓时要选择1~2米的水深,因为在这个高度的水中含氧量很高,鱼类经常会在此觅食。

三、水中氧气含量与水面积的关系

水中氧气的含量与水的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积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鱼翻塘经常出现在池塘这样的小水面,像湖泊这样的大水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水中氧气含量与水的流动性的关系

水面的波动会引起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比如刮风时水面的波浪接触空气,起伏的波浪面积要大于平时湖泊的表面积。因此刮风时水中的含氧量就要比平时高。所以垂钓者在选取钓位时,总是会选择有波浪的水域,这就是人们说的风吹水动,水动鱼动。

另外,鱼类还喜欢逆水洄流。因为这样反向游动会让食物与氧气自动进入身体,所以经常能够在进、出水口看到钓友们正在钓鱼。

浅谈水温与钓位选深选浅的关系


很多朋友常常为钓多深而犯愁,有时候钓深效果不错,有时候钓浅也有意外的惊喜,究竟是钓深好还是钓浅好?迷茫了。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先要了解下面这些常识。

我们知道,一般的对象鱼比较喜欢的水温大约是25℃,如果是冷水鱼,它们喜欢的水温还要低一些。鱼的趋溫性体现在:当水温较低的时候,它们喜欢游往高温区,当水温太高的时候,它们喜欢游向低温区。其实这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的本性,夏天总想找个阴凉处纳凉,冬天就想在太阳下晒。

在一天当中,凌晨的气温是最低的,所以上午九点以前,水上层的温度往往不是最高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需要钓深一点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把表层的水温提高了,这个时候浅处的水温有所上升,鱼儿开始向浅处移动,这个变化有点复杂。小杂鱼胆大,靠边也毫无顾忌。鲫鱼刚开始是离底,慢慢开始上浮、靠边,进而浮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专钓鲫鱼,可以从原来钓的两三米深逐步向一两米转移,甚至可以钓半米左右。但是有一条,相对来说深一点的地方的鱼总比浅一点的要大一些。

鲤鱼比鲫鱼更谨慎、胆小,它们往浅水区游动比鲫鱼要慢几步,靠边的程度也要差一些。所以,如果想钓鲤鱼,还是尽量钓深一点。

钓鱼要灵活,要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食物源的分布特点等诸多因素来选择钓深还是钓浅,千万不要一厢情愿的或是盲目的认为鱼在哪里,我们选择钓点的因素,一是水温,找出哪里的水温更适合鱼停留。二是找食物,哪里有更多的自然食物可供鱼食用。三是哪里更安全、更隐蔽,哪里是鱼儿的藏身之地。第三条很矛盾,鱼儿的藏身之地也是挂钩的高发区,在这样的地方下钩,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相适应的钓组准备。

尽量不要用长竿去适应水深,因为这个时候水下的地形往往是缓坡。陡坎下面是鱼道,就是四米五的竿长也足够了。这个时候要注意岸边地质的可靠性,千万不要站在沙石沉积物上垂钓,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坍塌。这和不要在高压线下钓鱼一样,这些地方都是垂钓的禁区。

浅谈台钓鲢鳙的抛竿与漂相辨识技巧


台钓以其特有的诡异和灵敏,杀鲢鳙之无形。这里就抛竿和漂相辨识方面的技巧来告诉各位钓友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台钓鲢鳙的杀手吧!

一、抛竿

抛竿时,不抛满竿。钩入水的地方就是浮漂站立的地方。这里谈一下抛竿要领:抛竿时,在饵未落水1米左右时,再次向上轻抖一下竿,这样饵会往回落一点,漂会往前送一点,正好是饵落水的地方就是浮漂站立的地方!使得饵的雾化始终在一个小范围内,便于上钩。

二、漂相

1、经典漂相:浮漂慢慢上升12目,然后向下有力一顿!(半目或者三分之一目)这时提竿,中鱼率高,多半正口。

2、漂在一目范围内上下抖动,那是鲢鳙在吸食钩上的饵,也可提竿。

3、漂快速上升超过2目,那是鲢鳙接口,饵已在口中,提竿多数为正口!

4、漂小幅晃动,然后突然向下有力一顿。这时提竿,中鱼率也较高。

5、漂慢慢上升后不下沉或者下沉后不上升,也可提竿。

总之:凡是有力度、有速度的顿口,应及时提竿,黑票应等12秒,不见浮漂上浮时再提竿。

三、辩误

1、有时见漂上下缓慢上升或下降,不见顿口。那是鱼在钩下,吸食下落的粉饵所致,把漂上推1020厘米再试。

2、窝中细密的鱼星直冒,浮漂不见动静,那是鱼在钩下,把漂上移4050厘米再试,如还不见动静,再次上移浮漂,直到出现顿口中鱼。

3、黑票或者缓慢上升35目,提竿锚到鱼身或空竿,那是鱼在钩上,下移浮漂1020厘米再试。

小结:

鲢鳙虽大,漂讯却极其微弱、细小。特别是暮春或深秋,口讯更加微小。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目,转瞬即逝,这就要求钓手眼不离漂,手不离竿。中鱼时记住中鱼时的漂相,长期积累下去,定成鲢鳙杀手

走漂


走漂是垂钓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也被钓鱼人称作浮漂走水。走漂会使钓线弯曲,使钓组失灵,严重影响钓手观察鱼讯,错过提竿的时机。因此当垂钓过程有了走漂现象时,对于没有经验的钓鱼人而言很有可能就是空军的前奏。

走漂的原因

要想减少走漂的发生,得先了解为何会走漂。根据资料收集以及询问资深钓客,发现形成走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水,这种情况下的走漂多发生在有落差的河流之中。当水体从上游往下游流走的时候,水体会对鱼漂乃至钓鱼人所用的钓组产生或大或小的推动力。正是这股推动力,推动着鱼漂向水域的下游走去。

另一个原因是风,因风导致的走漂常称作回流走漂。当风力与流水的作用力相遇,本身自重就很小的鱼漂自然难免在风中和水中不停走动。

走漂的影响

我们知道台钓钓法其实应该在水深适合的静水中垂钓,当河水出现水流时,会造成浮漂以及钓组跟随水流移动的情况。这会给线组带来极大的影响,走漂会打破线组的平衡,破坏静水中调好的线组状态,使绷直的钓线发生弯曲而损失钓组的灵敏度,同时有水流时,浮漂的钓目也会发生变化,常常会缓慢的下降甚至从水面消失。这些情况都会极大的影响钓手们观察鱼讯,错过提竿的时机。

同时在走水走漂比较严重的水域垂钓时,水流会加速饵料的雾化,减弱其附钩性,造成鱼无饵可吃,所投放的窝料也会被水流带离钓点,诱鱼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台钓中追求诱钓结合的目的。

除此之外,走漂严重时水流会把线组带出钓点,甚至使线组挂到障碍物上,造成挂底损失钓具的后果。

怎样应对浮漂走水

(1)钓钝;

使用长脚、长尾、细身大号浮漂,这种浮漂稳定性好、抗风性强、吃铅量大,对一般水流和风浪有较强的对抗性,同时,主钓钝,调平水钓2目,这是应对浮漂走水的常用办法。

(2)钓大钝

采用大漂、重坠、短子线,钓底铅,调漂尖缓慢入水,钓2--4目,主抓钝口或黑漂,逮实口鱼,也叫逮死口鱼。

(3)钓跑铅

采用钓大钝的钓组,但要将铅皮座改用通心活坠,用太空豆固定通心活坠后再连接8字环,松开锁定通心活坠的上至太空豆,松开的距离与浮漂的示标长度等同即可,调漂尖缓慢入水,钓2--4目,这种组合,鱼咬钩时浮漂语言基本上是黑漂,任然是主抓实口。

(4)钓行程;

不受上述特定钓组的影响,大胆采用拉饵钓,调3--4目,钓1--2目,主抓浮漂入水站立后的加速、上顶、横移、黑漂等浮漂语言;但抛竿要有讲究,抛竿入水要抛向水流的上游,再慢慢钓浮漂顺流到水流下游的行程。

严重走水走漂的应对方法

特别是严重走水时大漂跑铅和死铅,这样丢失信号特别多,小漂浮力不够,稳定性差。

我采用的方法是双铅钓法,只在严重走水时才使用的。

第一步大漂无钩调7目(调太高不好观漂);

第二步装双钩;

第三步把铅皮座上调好的铅取下装到铅皮座上方的太空豆上,然后把包有铅皮的太空豆向上推5厘米。(最好铅皮座上方装两颗长型太空豆,本人一直这样配的线组);

第四步在铅皮座上再包上铅皮(大点无所谓,它只是一个定坠的作用,线会在铅皮座的孔中滑动);

第五步钓17目,别玩过7目了(水浅5厘米漂还会是7目,不明白的看第三步就知道,还不明白的就慢慢想~~哈哈)鱼小漂相一律下滑和下顿,如果送漂,恭喜你中大了。

特别说明第三步的作用是减少大漂的上牵力让大漂容易向下启动。在表面小鱼特多的时候也可用此法,道理我就不用讲了。

图解钓鱼调漂与浮力的关系


钓鱼浮漂的调钓难吗?所谓的调漂调的是什么?调漂方法五花八门,有没有共同之处?在调漂中拥有一点浮力以及地面支持力的知识,一切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调漂要调出两种目──调目和钓目。

一、 调目和钓目有什么不同(以空钩调目而且钓目小于调目为例)

二、调目、钓目之间漂尾受到水的浮力有多大

钓目调目之间那段漂尾的浮力,向上牵引饵团,使饵团全部或者部分悬浮于水。调目钓目之间距离越大,漂尾越粗,饵团悬浮越多,反之越少。

饵团除了受到向上的所有浮力的作用以外,还受到来自地面的支撑力的作用,形成二力平衡。

饵团重力,科学的、准确的说,应该是饵团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为简单方便起见,这里也就不必说得那么认真了。

地面支持力为零时,饵团完全离底悬浮。饵团完全卧底时,即是饵团重力等于地面支持力,钓目调目就重合了。

三、钓目大于调目时 ,怎样看目差浮力

四、怎样知道钩饵悬浮多少?卧底多少?

我们已经知道,钓目调目距离大,钩饵就悬浮多,反之悬浮就少、卧底就多。要想进一步比较精确一些估计钩饵悬浮、卧底多少,还需要测定一个饵的重力相当于漂尾的几目浮力(假定漂尾粗细均匀、目长均等)。例如,一个饵团能够下压漂尾4目(单饵重相当于4目浮力),那么,当调目钓目差为5目时,就知道一饵悬浮,一饵1/4悬浮3/4卧底。当调目钓目差为2目时,就知道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1/2卧底1/2悬浮。 种种因素的影响,这种估算只能是个大概,不可能十分准确,更由于忽略了钩重的影响,推算时必然有一定的误差。追求十分的准也没有必要。

五、调目钓目的距离是决定钓组灵敏迟钝状态的主要因素

人所共知,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主要取决、于钩饵状态和子线状态。既然调目钓目目数的距离、漂尾粗细决定了目差浮力以及地面支持力,决定了饵团悬浮卧底多少和子线弯曲松弛程度,那么,调目钓目的距离也就决定了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

另外一些次要的、不可忽视的的因素也影响钓组的灵敏迟钝,例如,浮漂造型、表面光洁度、漂尾粗细、浮漂体积、坠子大小形状、子线长短粗细等等。

六、调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调漂,表面上是调整漂尾上的调目和钓目多少,实际上是调整钓组的浮力,从而调整水下钩饵、子线状态,调整钓组灵敏迟钝状态。调漂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容易看漂提竿,一方面是为了适合鱼儿的吃口。

定调目的方法很多,共同点是半水悬浮。不同的是,有的是无钩饵,有的是空钩,有的是挂单饵,有的是挂双饵。调目有的平水,有的在漂尾中部,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钓目也是多种多样。无论它们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调目钓目之间有个距离(特殊情况下距离为零)。有距离的这段漂尾产生的浮力不同,对钓饵的牵引力就不同,这就决定了钩饵状态、子线状态和钓组灵敏迟钝状态。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什么调漂法,我们都能够懂得它的道理,明白它的状态,看出它的优劣。纷繁复杂也就变得简单容易了。

季节、时间、地点不同,鱼情、水情千变万化,适应鱼情的钓组状态绝对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这就决定了调漂必须多样而灵活。张三这样调,李四那样调。昨天那样调,今天这样调。哪种调钓法上钩率高,那种方法就是最好的调钓法,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灵活应变应该是钓鱼技术的精髓,灵活应变也应该是调漂的精髓。不仅要根据鱼情、水情、浮漂、饵料、钓者个人情况等灵活调漂,而且在垂钓过程中,情况发生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适应新的鱼情、水情, 也应该应变调漂。即使鱼情不变,如果浮漂吸水变重,或者换了鱼钩、鱼饵(比重变化),也应该重新调漂。学习他人经验,不必千篇一律,切忌生搬硬套。

罗嗦这么多,没有讨论具体的方法,只是希望初学者明白一些调漂的道理。在实际操作时,究竟调目是多少、钓目是多少,应当根据漂尾粗细、钩重、饵重(饵料比重、大小)、鱼情、设想的钩饵子线状态等等具体情况决定。当然应该把我说的这些罗嗦话(重力、支持力、目差浮力)抛到九霄云外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开辟自己的思路,放开自己的手脚去适应鱼情,适应水情。

浅谈台钓与传统钓的区别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钓友选择台钓而抛弃传统钓法,台钓鱼汛反应灵敏、操作规范,这是传统钓不具备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浅谈台钓与传统钓的三大特征:

1.台钓的浮标和铅坠的配比恰当,重力加浮力等于零,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灵敏度高,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及时迅速地反应在浮标上。这与传统底钩钓钝有着明显不同;底钩钓钝则要在鱼咬钩后,拖动钩坠,浮标上浮时,才可看见动作。由此可见,台钓与传统钓有着明显的灵、钝区别。前者以钓灵为主,后者以钓饨为主。

2.台钓抛竿动作规范严谨,能利用竿的弹性,使钓点、鱼线、鱼竿在应用中形成一条直线,并在轻松自如中完成抛竿的系列动作,将钓饵的落点准确地控制在拟定的范围。而传统钓法的抛竿就没有那么规范,根据钓竿长短所钓鱼种的不同,分别采用甩大鞭、侧甩、前抛等抛投技法,与台钓相比钓具没有统一规范,更多了一些随意性和休闲的成分。

3.在饵料上,台钓的鱼饵通常使用粉状商品鱼饵,并以甜香味或腥香合一型饵为主,兼用动物腥味。传统钓所钓的鱼种广,所用饵料五花八门,难以计数,在用法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钓先抛诱饵后钓鱼,而台钓则是诱饵、钓饵合二为一,单从用饵、省时、高效角度讲台钓的优势大于传统钓法。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浅谈台钓逆风走漂现象与水下暗流的关系》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