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钓钓棚的设定与海鱼泳层的关系

2021-04-28

关于海钓中的钓棚的设定与海鱼泳层的关系,笔者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检验,至今虽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总算还是有了一点发现并小有心得,对此特撰拙文,以期为热爱海钓的诸位钓友做一参考,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一、海鱼的泳层是钓棚设定的重要前提

海钓中最大的乐趣是中鱼快乐,获鱼的成就感,只有当鱼儿吻钩的瞬间,这种乐趣才会与之俱来。但这种乐趣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正确的钓棚设定。dIaoYU007.COM

因为,鱼能否被钓到,完全取决于鱼对垂钓者主动行为的本能或反射反应。钓鱼技术实质上是垂钓者和鱼之间恰到好处的相互作用。就海钓而言,能否获鱼的前提无非是要准确地判断出所钓对象鱼的觅食泳层,无非是对施钓的对象鱼的泳层而采取的钓组匹配和及时对对象鱼泳层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达到中鱼的目的。

说到钓棚的设定,必然要说到海鱼的泳层,浩淼苍海,碧波万顷,形态各异的各种海鱼,其种类不下千种,大到重达数吨的鲨鱼,小到仅有几厘米的小丑鱼,它们都有着自己生存栖息的领地与空间。这种空间包括了海洋环境、温度、溶氧量等,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自己的活动泳层。例如生活在中上层海域的旗鱼、蓝点马鲛、鲈鱼;生活在中层海域的黄姑鱼、鲳鱼、带鱼;活动栖息在岩礁区的黑鲷、黑鲪、六线鱼等;以及活动在底层的尖吻黄盖鲽、星鳗、虾虎鱼等,都有着适应自己生活的区域,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了不同海鱼生活习性,特别是施钓的对象鱼的泳层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地去设定施钓钓棚。这样就不会用钓黑鲪的钓棚去施钓蓝点马鲛;用浮钓的钓棚去钓六线和虾虎鱼了。

海钓中的海鱼泳层是内容,钓棚仅仅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钓棚的设定必须要以海鱼的泳层或者叫做海鱼的觅食层为根据。

那么,什么是钓棚呢?其实说白了,那就是在实施海钓过程中为所钓对象鱼而设定的整个钓组的长度。即从放出的主线到连接施钓匹配组合包括钓钩在内的整个长度正好是所钓鱼种的游弋觅食的泳层。也就是说这个钓组的长度最末端(或中间系钩挂饵部分)的钓组上的钓饵恰好是处在了觅食海鱼所能方便看到,或便于吃到嘴里的这个层面上。这个钓组的长度,便称为钓棚,而不是有的钓友理解的是从海面放线到海底线的长度。

钓棚的位置设定应该是与海鱼所处的泳层正好吻合的,更不是把整个钓组固定在一个不变的位置或层面上脱离了海鱼泳层上去施钓的。这是海钓施钓过程中的大忌。因为海鱼的泳层.(或叫觅食层)才是决定钓棚的高低(长短)的前提。当然,在实施海钓中,也有误打误撞钓上了鱼的。但这只是偶然现象,而不是必然存在。只有客观的分析了海鱼的泳层,才能设定出准确的钓棚,也只有在找准了海鱼泳层的基础上,并有针对性去实施钓组的长度,才能真正体味到海钓的乐趣所在。

如船钓黑鲪的钓组匹配:主线前端栓大号转环别针――扣紧于天平中轴上圆孔内――下中轴圆孔接线长80100厘米副线(秋季需加长至1.2米)――再接带20厘米系线的铅坠。天平前端栓线8字环内接长100厘米的带钩子线。也可以在8字环内同时栓一长一短两支钓钩。这其中80100厘米的副线加20厘米坠系就确定了钓棚的层面。由于黑鲪的觅食层通常在离底2050厘米的空间游弋,钓组抵底后,由于海流的作用和钓者的主动作用,使带钓饵的子线有一个自然上扬的层面,这个层面恰好也就是黑鲪的觅食层。

二、正确的钓棚设定是海钓的重要环节

海钓钓棚的设定按以上所述是由海鱼的泳层来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但事物总是变化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变化。

这里所说的内因是鱼儿的泳层,外因则是钓棚的设定的正确与否,它会直接反映出施钓中实际结果。以海钓活动钓取黑鲪这一低层鱼为例,正常情况下,黑鲪的泳层大多保持在距离海底30-50厘米之间的高度游弋。按正常施钓,其钓棚的设定基本上都是保持在这一高度上的。但海鱼的泳层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潮流的强弱、水流的变化、周围环境的改变等而改变。

如2004年10月下旬,笔者带着朋友老唐的澳大利亚洋女婿戴维和几个钓友在大连市区南部的星海湾船钓。此段时间正是养殖区收获扇贝的季节。开始时,将钓棚按正常情况设定于20余米水深处施钓,虽然也有黑鲪中钩,但数量与个体却难见往日之繁荣。后转移到中排筏区,(此处水深25米),将钓棚设定在五米左右处,立时便有黑鲪疯狂吞钩。并且多有钓组之上满载而归。从未钓过海鱼的洋女婿戴维,按照笔者的指示精神,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施钓时间里,就钓满了钓箱,足足有十余千克。之所以黑鲪改变泳层,是因为在收获扇贝的季节里,随带养殖网箱撒落到海里很多的小型甲壳类食物,黑鲪为裹腹而上升至靠近水面养殖网箱处的四五米水深左右觅食,而改变了正常泳层。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泳层的变化,钓棚也要相应地有所变化。

同时,潮流的变化、强弱也会引起海鱼的泳层变化。11月中旬,笔者同另外两个钓友前往大连旅顺南部鲍鱼肚海域施钓黑鲪。上午回流水时按正常钓棚设定施钓,虽然钓获还算可以,但少有大家伙问津。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此段时间正是大黑鲪洄游阶段。下午2时左右,东流水开始涌动,笔者在放线过程中已感觉到有鱼撞线,但按正常钓棚设定,却不见有鱼吻钩。

笔者突发奇想,将原有钓棚27米慢慢回线上提,每隔半米左右处做一停留观察,当绕线轮电子数字显示23.7米时,突然竿体一个大弯,瞬间便有了大鱼中钩的感觉,急回收钩线领至水面,便见双钩之上有两尾超过500克的黑鲪在奋力挣扎。摘鱼后,仍将钓饵设定在23.7米,还没有上下提拉逗鱼,便又是竿头一振,又有大鱼中钩。不到一个小时,便中大黑鲪22尾。之所以此处黑鲪改变泳层,是因为东流水开始涌动时,原本平静海底卷起了大量的食物上扬,激发了大黑鲪的觅食热情,而大黑鲪本身体壮力强,具有抗海流能力,故能在此泳层停留觅食。而小黑鲪体弱根本站不住,上钩的也必然是大黑鲪。

另外,根据海流的强弱来随时调整子线的长度也是正确设定钓棚的明智选择。因为,施钓黑鲪、六线鱼等多是水下障碍物较多的钓点。如暗礁、沉船等。流大时,强劲的海流在正常流速下突遇水下暗礁等障碍,必然受阻会产生上升水流。如仍采用长子线施钓,钓饵带动钓棚必然上扬,难以找准海鱼的正确泳层。流小时,采用长子线则可以通过缓缓流动的慢流使钓饵自然摆动在觅食层。流大子线短,流小子线长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钓栅的设定虽然有着一定的模式,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要及时根据周边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随时正确地调整钓棚,这是实施海钓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对于海钓钓棚的设定,仅仅是笔者就大连地区的海钓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因地域差异,各地区的海钓钓棚的设定也必有差异。撰此拙文,无非是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以尽快提高我国的海钓运动的整体水平才是笔者的撰文初衷。

扩展阅读

浅谈海流流向与海钓钓点的关系


近几年来海钓休闲项目在我国钓鱼界迅速发展,以其海洋的广袤、深邃、神秘和钓感刺激并富有挑战性而激发出广大钓友,包括内陆钓友的极大热情。与此同时,钓友们对海钓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以前的海钓文章多侧重于在海钓的实践中某鱼种的钓法和如何选位,如何用饵以及潮汐、季节的掌握等等。而大多忽略了海钓在施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叫大前提,即就是海钓中海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这就是之所以为什么同处一个钓位,同在一条船上,同样的钓具、同样的钓饵、钓获量、钓获个体却相差很大的原因。

笔者多年从事海钓活动,近些年来特别注重在海钓实践中刻意海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反复实践,检验,至今虽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总算还是有了一点发现并小有心得,对此特撰拙文,以期为热爱海钓的诸位钓友做一参考,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一、潮流流向间的变化关系

苍茫大海,浩瀚无垠。其潮汐的涨、落变化更是暮去朝来淘不尽,遂令沧海变桑田。白天海水涨落为潮,夜间海水涨落为汐,其每昼夜海水两次涨落,即人们所说的半日潮。

我国有着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濒临南海的广东、广西,地处东海的浙江、福建,位于黄海中南部的青岛和黄海东北部的大连,渤海边的秦皇岛、天津等。这些地区的潮汐变化除时间上有所差别外,基本上都是半日潮。同时,在潮流的流向上,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海底地貌等不同,各海域也各有差异。

以大连沿海海域为例,大连南部黄海海域涨潮多以海水西南流向为主,落潮则为东北流向。而黄海东部的庄河和黄海北部的长山列岛以格仙岛为界,以东海域,则变化为涨潮东北流、落潮西南流。同时,在潮汐涨落的海水流向上,不管从哪一方位开始,基本上都以一个圆周的形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比如,涨潮时海水流向为东北流向,经过短暂的时间(大约1.5个小时),海水流向便会转为北流,然后是西北流西流西南流南流东南流东流再回到东北流,周而复始,俗称推磨流。只是在大潮汐时期与小潮汐时期,海水的流速、强弱不同:大潮汐海流的强度较大、流速较快;小潮汐时海流的强度较小,流速缓慢。

以黄渤海分界线的旅顺老铁山海域为例,大潮汐时期,其海面下1米处的海流流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以上(1海里等于1852米)。而小潮汐时,每小时还不到3海里。这里只是对潮汐大小不同而流速不同的区别,但其海水的流向却是没有大的方向路线上的差异。对此,准确掌握潮汐变化间的海水流向间的不同,并对其海流流向加以很好的利用,应该是钓友在实施海钓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潮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

大海的潮汐涨落作为亘古不变的规律(时间上略有差异),一直为广大沿海钓友所熟悉,并对潮流的变化时段也多有掌握。抓住潮汐变化的有利时段出钓,常常会有制胜的把握。

凡经历过海钓的钓友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当海面风平浪静,海流平稳,钓线站得笔直时,海鱼的觅食热情都不是很高,甚至还有不开口的情况,这里除了有海鱼的生物钟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此时段的海水相对处于静止阶段,使海鱼泳层周边的海水溶氧量很低,如同淡水鱼缺氧状态;而当海流大幅涌动,周边的海水大面积流动翻腾,形成纵向与横向及上升水流,其海水溶氧量大幅提高,同时带动了周边及海底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的出现时,必然会激发出海鱼的觅食热情。这是为什么有经验的钓友一直注重潮汐变化时段的海流变化,及时施钓的主要原因。

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笔者除在后期玩过一段浮游矶钓外,基本上放弃了岸钓、堤坝钓、矶钓而专司船钓(也是因为近海无大鱼的缘故)。风里浪去二十余载,除偶尔实施拖钓外,大多时仍以沉底钓为主,所钓钓点也多为水下暗礁、沟堑或障碍区。

对此,对水下钓点的判断常常会因海流流向的不同有所误差。那时船钓多在三山岛海域(大连港外8海里处孤岛),水下钓点因钓得次数多了,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菜园子,每次出海都能手拿把掐拎上几尾重量级的大鱼。如岛东一处水下30米左右的一卡岩疆,便是大鱼经常出没的钓点。小潮汐时,用抛锚定位钓法,且因流水平稳,下钩基本上都能准确直达该水下礁根底部的岩洞区拿鱼。

而在大潮汐时期,因抛锚起锚流水活动不便,更因此耗费不少力气,则采取看准海水流向顺流飘钓。利用流水将钓组慢慢流到那一卡岩礁下,一样也有大鱼中钩。此法惟一的缺憾是常常会因收线不及,钩坠卡入水下暗礁之中而损失一套钓组。这是利用流水飘船施钓。在海面多有障碍的海域,利用流水流向,照样也可以拿鱼。

前几年的一个深秋,笔者带几个学生前往大连星海湾筏区船钓。上午9时左右,掐准涨潮西流水时段,将钓船泊于一熟知钓点的东边球筏上拴牢,下钩后利用西流慢慢放出钓组。此处水深35米,放线抵底后被流水打斜在37米左右。然后慢慢在西流中缓缓放出钓组,当放线至绕线轮电子数字显示为43米处,顿觉手中钓竿一震,立刻扬竿刺鱼已有鱼中钩,再略一放线,立刻又是竿体一抖,又有鱼中钩,快速收回钓线,只见钓组之上已然有两尾超过500克的黑鲪出水。依次再放线沉底,缓放钓组又是刚到43米处,又是钓竿一震,刹钩又中一尾近千克的黑鲪。在我身旁施钓的徒弟老唐不明就里.只是埋怨钓点不好。

为彻底让他明白怎么利用流水的流向与钓点之间的关系,我俩调换了位置,然后同时放线抵底,只是这次我让钓组又稍稍比先前飘远了两米左右,当绕线轮显示为45米左右时,立刻便有鱼中钩,老唐那里依然不见半根鱼毛。至此,我将其中的奥秘告知于他。果然,他第二钩当钓组放出43米处,果然有大鱼中钩,使他恍然大悟。所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钓点正确,钓组匹配得当,流水不是很大的前提下,一般钓友都会钓到鱼。

而在流水转换变化时,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是难有收获的。因为海流流向的变化,原钓点已难以同正常情况相比,且不在控制之中。如原钓点恰好在钓船的下方,因流水涌动,放出钓线必然会被流水打斜,此时钓组抵底后根本不在原钓点位置而偏离,能钓上鱼来那才是怪了。此时,只有将?自船位置顶流后移后,利用流水将打斜的钓组慢慢飘到原钓点,才能有机会中鱼。

三、利用潮流流向的施钓方法

正确地掌握潮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和实施海钓活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1)飘流钓(又称放流钓)

是海钓活动中的船钓一种钓法,多在海面上无障碍,海底下多暗礁的海域进行。

具体的施钓方法为:在确定钓点的情况下,以水下钓点为基点(或GPS定位或目测三点一线定位),利用海流的作用,先将钓船驶到潮流流向的上风处,即如东流则将钓船先定位于钓点的西边,然后放线抵底,通过钓船被流水的推行,使水下钓组慢慢靠近直至正确到达钓点中鱼。如已飘离钓点,需将钓船重新驶回原处,再次放流。一般情况下,这种飘流钓法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前提是必须熟知钓点,并且是在风速不大于海流流速的情况下。

2)定位钓

多在海面多障碍的海域进行。如养殖筏区内、鱼排密集处。

具体的施钓方法:离原钓点510米处的海面将船泊定(仍在上风),视流水的大小慢慢放出钓组逼近钓点。如钓点在西,又恰逢西流水,需将船泊停于钓点东面,放出钓组后,通过慢慢放线的方式找鱼,一般情况下,此法大多会有较好的钓获。

充分利用和掌握好海流流向与钓点之间的关系,是海钓的真谛和基本功之一。当然,这句话好像说得大了点,但笔者是想强调海钓中要充分利用和掌握潮汐流向变化与钓点关系,并引起热衷海钓的钓友关注。这也是我亲历后的经验。但因地域不同,各地的海钓情况必然也略有差异,撰此拙文,仅供海钓爱好者参考。

海钓与潮汐海潮的关系


海钓与淡水钓不一样,海钓是和潮汐潮流相关的,海鱼赖以生存的食物是随海水流动的,世界上的四大渔场就是潮水洋流交汇的地方,能为海鱼的生存带来丰富的食物,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早晨的高潮叫潮,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海钓跟淡水钓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海钓的水域有潮汐规律,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正所谓海钓不看潮,纯粹瞎胡闹,海鱼的觅食活动规律与潮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钓要想有个好的渔获,潮水的规律就需要弄明白。

一、怎样了解潮汐

1、大小潮要分清

这里所涉及的日,是特指农历。在要踏上钓鱼之路时,定要心中有数当日是农历的初几,才便于敲定是船钓还是岸钓。每月的初一至初三和十六至十八为大潮,潮的涨落幅度大,鱼亦极其活跃。大鱼尾随着饵群涌向近海,于相对风平浪静的海湾扩腹充饥。此时,若弃船钓为岸钓或岛上矶钓则甚为得体。每月的初七至初九和二十二至二十四均为小潮,浪不高,水不急,乘船或蹬圈筏在距岸较远的岛屿深水区或海珍品养殖区提线也好、挥竿也罢,都会大开你钓鱼的眼界。

2、要会看潮水黄金段

潮汐的一涨一落,是海水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两种差异的运动方式上,不等的时间具有截然不同的运动特点。通常人们把潮汐的一涨或一落的六小时又十二分,统称为十分潮,每一分潮大致的时间是37.2分。因此,对于钓鱼人而言掌握具体潮起潮落的几分,是绝对必要的。就拿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钓二、八潮和半潮为例,是指潮退去的二分与涨到八分。简单点说,当平潮过后的12分钟,开始退潮。例举的二分潮,基本上是在潮开退的1小时15分前后。而涨八分潮,是潮开始涨的4小时58分左右。同理潮汐涨、落的半潮,自然是易于换算,不再赘述。这样的三个钓鱼黄金段的准确把握,不仅仅是能有备而往,而且是能最大限度的使自我紧紧把握垂钓的主动权。

3、要把握海流变化趋势

海流是潮汐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种变化态势。其主要是三种正反的表现形式:急、缓流,回、憩流,明、暗流。它们与鱼的活动,是息息相关。大潮流急,小潮流缓。大潮大咬,小潮小咬,无潮不咬,这道出的便是海流对鱼索饵趋势的影响。说到憩流,它是海水处于相对平衡,处于潮涨落、流往复的相持阶段的运动具体表现。总而言之,它们的运动方式有别,显然在垂钓中具体钓鱼方式的施展,亦要有所变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回流是鱼进食的又一黄金时段,谁抓住了最佳时机,谁就有登上最佳垂钓宝座的把握。

二、怎样读懂潮汐表示意图

潮汐表一般用坐标图表示,左右两边的数字是每日涨退潮的高度,上下的数字是小时,0-6-12-18-0代表一天二十四小时。左右的零表示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当潮水高于当天最底潮时,表示潮水已经上涨了。底潮是当天的最低潮位,上个退潮退到的最低位。中潮是当天潮水已经上涨到最高潮位的一般。满潮是当天潮水已经上涨到最高点,不会再上涨。

三、海钓与潮汐的关系

潮汐运动的表现形式不同,它对鱼索食的作用也大有差异。潮水浩浩荡荡由大海朝岸边或海岛奔涌而来,这是涨潮。涨潮为钓鱼的高峰期;海水从岸边或海岛向大海一泻而去,即人们说的落潮。这时,潮才落时或是潮落七分时都为海钓的高峰期。当潮水处于涨落阶段时,海水处于激烈的运动状态,水中溶解氧多,鱼甚活跃,索食富有主动性。平潮与停潮,则水静鱼稳,水中溶解氧少,鱼只能以少动或钻入洞中不动来保持与环境的协调。为此,海钓时唯有懂得潮汐的涨落,顺其自然,才能实现兴冲冲而往,乐颠颠而归。

1、满、枯潮,寻边钓

凡是到过海边或常同大海打交道的人,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当海水涨到岸边,辽望无际的海面上,波涛万顷,海鸥齐飞。潮涨到最高限度,就是高潮,即我们习惯称作的满潮。有时候海水却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当潮退到最低限度,就是低潮,即通常人们习惯称谓的枯潮。根据长期的大量观测,我们发现,潮汐的涨落平均以24小时50分(天文学上称为一个太阴日)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最常见的是两涨两落,即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2、二、八潮,抢着钓

意思是说平潮过后大约十几分钟,是潮开始退的时段,直到退去二分潮,大约潮开退的1-2小时前后这段时间内都是垂钓【高潮期】。退八分潮,是从开始退潮时算起后约4小时左右。一半潮,休息觉。潮退去一半或涨到一半时,潮汐由急速的升降逐渐趋缓转入快速降升时段。此时是受潮汐影响,霞浦内海海域的流速加快,这段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前者是潮汐运动由缓慢趋向快速下降的运动阶段,而后者是由快速趋于静缓上升运动的阶段。这两阶段是鱼类的索饵活跃期。以小鱼小虾和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穿梭往来抢食夺饵。此时对于垂钓之人,是求之不得的良辰美景。因此,抓住二、八潮汐时间段,船钓也好,岸钓也好,要准确地选择好钓点,不失时机做到三快(饵快挂,鱼快摘,坠快入水)、一准(扬竿时机准),使钓鱼人在品尝手感刺激的乐趣的同时,最大限度摘取丰收成果。

浅谈流水认识与海钓的关系


浅谈流水认识与海钓的关系。按连云港海钓高手的说法,有大流才会有大鱼,对于流大家好像都无法理解,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流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

我们一般所说的流水可以分为以三种,第一种是最常见的,这就是潮汐涨退所造成;第二种是由海水温度差异所造成的;最后一种就是海流,海流是地球天气系统所产生的,但不要看轻海流,她是主宰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我们有没有鱼钓及可以钓到什么鱼,全是受到海流的影响。以上三种流水中,以海流的影响范围和力量为最大,潮汐涨退次之,海水温度差异最少。

流水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我们首先要知道鱼的觅食习惯,绝大部份的鱼都是逆流觅食的,在没有流水的情况下,鱼的食欲比较低。逆流觅食时,食品会被带到口中,就算不是正正口中,它只要调节头部向,或用最短的路径捕食,这样便可以节省体能,在大自然的环境下,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有水流的情况下,水中的含氧量会比较高,这也有利于鱼活动觅食等行为。加上在水流冲击下,水中的微生物及水藻漂浮,做成充满食物的环境,吸引小鱼或水中生物在这环境下觅食,大鱼也成机这段时间加入觅食。

所以水流对钓鱼是非常重要,浮游矶钓是在固定钓点上垂钓的,因此不能像艇钓一样,可以追着流水走,因此在选择钓点时,必需把流水考虑放在第一位,在我的经验告诉我,一级好的钓点必定有很不错的流水

那么我们怎么样选择有合适流水的钓点?

细心观察及经验是不二法门,我曾经不少过一次说选择钓点最好在天亮时进行,因你可以观察水流及变化,当然那时候可能尚未有流水,这样经验便变得重要,因为一些有形的东西,便会提供一些线索,给予判断水流方向及变化。因此除非你对所要钓的钓点非常熟悉,不然的话,最好在天亮之后才寻找钓点。

当你选择好钓点后,你便要开始制作诱饵,诱饵需要按当时的水流而制作,诱饵的比重要视乎当时水流速度而决定,速度越高则比重越大,反之则越轻,同时流速高时南极虾应该切碎,用意是增加沉降速度,这样可以增加在高流速时对诱饵的控制能力。《在没有高比重的诱饵粉的配合下,可以把诱饵的湿度增加,从而增加诱饵的比重,但不要忘记把南极虾尽量切碎。

在诱饵制作好后,建议在钓点打一些诱饵,然后观察诱饵在水中的状态,从而得到流速及流向的资料,这对于我们制作钓组,是有很大的帮助。制作钓组时,应考虑当时流速及流向来决定使用什么钓组,及钓组的组合。流速高时我会倾向使用高自重的浮波,而号数方面也会选用大一点的,例如5B、8B或1号,因为高自重的浮波会比较稳定,而大号数可以使钓组有较大的负重,这样有足够的空间来给钓组多一点的变化。

钓组除了反映鱼讯外,也有探流定位等作用,如双丹锥或二段式的钓组,就是可以反映当时水流状况的一些钓组。所以利用钓组把流水视像化,是观察流水变化的一大手段,因此在垂钓时,不要单单看钓组的鱼讯,也需要注意钓组反映的流水变化,从调整打诱饵方法及钓组组合,使钓饵不会离开钓层,同时诱饵不会离开钓手预设的位置,而使到失去同步的目的。一个钓手必须知道流水是每一刻都在变化,必须清楚掌握流水变化,才可做到诱钓同步。

钓点的流水会受到温度、风向及海水密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同一个钓点的水流是每日不同的,虽然钓点的海底地形是不变的,因此基本上水流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不要看少其它因素所产生的变化,因为这些小变化就足以做成打龟或爆钓的结果。如果要有稳定的钓果,我们在选择钓点时,就必须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一些很常见的关于水流的名称,其实都是这些变化而做成,如海水温度变化,会造成海水上升或下降,这时候如果浮波经过这些上升或下降的海水,这便会发生涌升流或吸入流。当然不单只温度变化会造成涌升流或吸入流,海水密度的变化也会产生这些现象,若果涌升流或吸入流是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这样便可以是由海底地形所形成的。

不过对水流影响最大的,就不是温度密度了,而是风。特别是本地这类浅水内湾型的地方,风对水流影响很大。各位钓友有没有尝试过,在生流的日子中,水流应该比较活才是,但奇怪的是结果水流比死流还要死,这是因为风产生的流和原来的流水相互低消,使到水流缓慢。又或是影响很多钓友的二层流情况,很多时便是由风所产生的,在冬天这个情况特别多发生的,而在大东风或东北风水干流时,这个情况时常发生。

所以选位时建议先考虑流水,其次是风向风力,最后才是石口的因素。水流在海中流动时,是会留下足印的,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它的存在及方向。

此外,由流水的颜色便能判断当时此水域的鱼群活性,例如海面呈现白色及好似浮着一层油脂一样反射着白色光线,这个水域内的鱼群活性很高,在此流水中作钓,中鱼率会比较高。

而当流水特别的清澈时,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较少,而且鱼可以轻易从水中看见岸上的钓鱼人及水中的子线,因此是不利于垂钓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钓鱼当天水清见底,但钓了一天,收获很差,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尝试远投,及选用比较幼及和水色相近的子线,市面上有一些品牌的子线,是经过特殊加工,使子线在水中的折光率比较低,这样便不易被鱼所发现,大家可尝试下。

而在夏天时,海水温度上升,这样会加速海水的流动。因为会做成我们时常会听见的蓝水,蓝水水中的含氧量高,有利于鱼群觅食,因此是一个垂钓的好日子,特别是钓水面鱼。

随着海水的涨退潮变化,鱼的上钓率也是千变万化的,在水深钓场一般在退潮时对钓鱼比较有利,反之,在水浅钓场,涨潮对钓鱼有利。暂且不考虑海水的流向,只是考虑到海水的涨退它们就影响着鱼的上钓率,那么海水的涨退潮同时又影响着海水的流向,若把这个因素加上,则鱼的上钓率将受到更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在涨潮时候钓果好,那么在退潮时候,海水流向会完全相反,多数情况下钓果不好。

一天之内能够钓鱼的时间,会因应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姑且以钓十小时为例,那么潮水是每隔大约五、六小时发生一次变化。那么钓场只是在一段时间是对钓鱼有利,这样必须把握钓场最佳时间垂钓,断断不能错过钓鱼的好时机,如果把握得好的话,更可以有二次黄金机会呢。

还有要留意在涨潮的时候,也许鱼会随着海水或追食猎物而游到矶石附近,鱼的警戒心会比较低,所以标点可在脚边。但相反在退潮时,海岸的海水相对变浅,鱼的警戒心会提高,应改用远投,把标点放在离岸地方。

总括流水的特性,可以分为显隐二部份,显是指清楚可见的,很多时流水是清楚易见的,只要钓手细心观察,便可以察看流水的存在,有些时间甚至可以看出流水方向及流水速度,但实战时郄没有这样简单,钓手明明以为可以把握流水作钓,但往往会不如人愿,这是因为还有一部份隐性原因存在,隐性是指不容易用肉眼可以判断出来的,这包括海水温度、密度、风及水底地形,这些因素会影?水流方向、速度及颜色等,而最终会改变预定的钓果。所以一个好的钓手,会不停地留意身边流水的变化,随时作出应有的修改,使到中鱼率上升。

各位钓友在看完此篇文章,可能还不明白我所表达的,这可能是我词不达意、或钓友从来没有留心流水的变化、或不重视流水对钓鱼的重要性,希望钓友在看过这篇之后,可以对流水有重新体会。

海钓心得之钓线的粗细与垂钓关系


钓鱼人所自豪的就是在大海里垂钓,享受着一般人不理解的乐趣,但是钓鱼钓获的多少跟钓线的粗细有很大关系的问题,至今还困扰着很多钓者,也有很多的争议,甚至于分了很多派系,就是发源于日本的浮游矶钓钓者,也免不了对此问题的争论。

在此,本人以几十年钓鱼的经验,在此谈一谈个人的浅见,也欢迎广大钓者参与讨论,但不希望有过激的伤人言论,若不认同本人的观点,可以将宝贵的意见写出来,以供大家增长钓鱼的乐趣,毕竟钓鱼是休闲活动,要在此借此机会,使大家可以钓到更大的鱼,鼓励钓大放小,使海洋的环境得以保护,延续钓鱼的乐趣。

在我钓鱼多年的经验里,时常感觉到钓鱼时能否将钓饵送到鱼的嘴边,是一个相当大的学问。因鱼的习性跟很多自然因素有关,比如风向,风速,水温,水流,潮汐,甚至于将钓饵送到鱼嘴边上,鱼也不吃饵的情况很多,水流的快慢影响到钓饵在水里的层次,钓饵的种类不同,也会影响到在水里的层次,甚至于线的粗细也会影响到钓饵在水中的位置,钓组的搭配也会影响到钓饵在水中的位置。子线的长短,咬铅的位置都会影响到钓饵在水中的位置。鱼的种类也很多,它的习性也不同,所以针对各种鱼也有不同的钓法。我相信大家也认同此观点。

有时中了大型的鱼,在兴奋与紧张的双重心情下,有的人猛拉鱼竿收线,有的人在紧张下,打开鱼轮的线杯,让线自由的出线,反而将大型的鱼给钓上来,所以有时觉得能将超出钓线拉力的极限而将大鱼拿上来,运气占了70%以上,溜鱼技巧占了30%,因为海底情况比较复杂,礁石较多,很多时候是被礁石割断而不是被鱼拉断,

在此我先不说其他的种种因素,只说粗线是否对钓况不好的事进行探讨,在我多年多次的的体验,很多时和朋友一起去钓鱼,我的线最粗,但是我钓的鱼最多最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在酌量钓饵在那里?鱼在那里?水流有多快?风力有多大?水温有多高?要使我的钓饵到那个层次?是要贴底?还是离底一米?还是中层?都要考虑在内。

我认为若鱼能看到子线的粗细(或许能看到)而决定吃饵时,大家都不要钓鱼了,现代的工业,做出的鱼线质量,人的肉眼也很难分别的粗细,鱼能分的出来?鱼是色盲,在鱼的眼里只有黑白,鱼的脑筋只有3秒的记忆,你勾它一次,窜出5到10米转过头来又要吃此饵料。

有一次,我在浙江钓鱼,我用的是3号竿,6号主线,6号子线,一条接一条的上鱼,而旁边的朋友,用的是1号竿,2号主,1。75号子线,但是他却一条也钓不上,他来问我钓多深,我告诉他是9米,他也调到9米,还是钓不到,后来我问他钓组搭配?他告诉我是0.8的浮波,0.8的水中。然后我告诉他加深1米,加深后果然连中几条鱼,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加深1米就能钓到,后来我告诉他,虽然他的钓组是调到9米,但是由于钓组较轻,钓饵实际的位置在7。5米左右,加深1米使钓饵达到鱼存在的钓棚里,这才恍然大悟。

尤其是在离岛钓鱼,比喻说是万山群岛吧,对一个钓场你要了解都有些什么种类的鱼,除了我们的目标鱼黑鲷以外,主要以大白鱲为主,间中有黄鳍鲳或者细鳞等怪物出现,6号的子线都被弄断,更不要说3号子线了。等待一天有可能就那一两口,但因钓组太细,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就断线而结束。留下了遗憾。而失去了破记录的机会。当然船矶是另一概念,(顺便一题,玩船钓无所谓,但玩船矶打诱饵的钓友,有没有考虑到因在外面打诱饵而影响了整体生态,鱼类渐渐的不靠岸边游了。)

我用6号,或者8号子线,石九公也上,小黄鸡也上,大白鱲也会上的,子线的粗细跟水流动时有摩擦有影响是必然,但用子线的长短来调整此摩擦的大小,也是可以做到的事。一样有机会钓到破自己记录的鱼。请大家试一试,不做不知道的。做了必有惊喜的

我发表的此帖是针对浮游矶钓的,在浮游矶钓里我最粗用過16号的子线(当时目标鱼是大黑毛,大连尖),相对这么粗的子线,用的鱼钩相对也比较大,这时小鱼就吃不进,不是小鱼因线粗而不吃饵,而是钩太大吃不进。我在海礁钓石鯛时,12号子线照斷,因我的目标鱼较大,所以用的鱼钩是黑毛13号钩,结果沒有2斤以下的鱼上勾,中间有很多次空钩而出,改成黑毛9号钩後,连续钓了几条斤級的小石鯛。

在万山钓鱼,我一般会调整鱼钩而不会换细线,因大的白鱲有大于14斤的。

像这次在万山有个实际的例子:其中有一天我用的10号黑毛钩,连爆4口,一条也沒拿上來,後來我改了鱼钩,换成黑毛8号钩,连上5条,最大6斤。

在防波堤钓鱼,一般也是要看季节或鱼的大小來決定钓组,,56月份,我会用较大的钓组,910月份,我有时会用0号或06的竿,2号主线足夠也,

我们研究此问题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多钓大鱼,在适当的钓场,用对那钓场适当的钓组,钓适当大小的鱼,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