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证浮漂的灵敏性

2021-04-19

很多的垂钓爱好者们在选择垂钓的场所的时候,大多都会对野外的水域情有独钟,即使野外水域内的鱼儿密度比较小,也丝毫阻挡不了他们的垂钓热情。在野外垂钓不仅能欣赏到比较好的自然风景,还能垂钓到比人工鱼塘更加天然的鱼儿,我想,这大概是野外水域吸引很多垂钓爱好者的原因了。

不过,很多事都有两面性,在野外水域垂钓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同样也有许多的问题存在。

垂钓者们如果不能好好的应对,那么在垂钓的时候可是会比较困难的。

今天小编我就专门针对野外垂钓常见的小杂鱼问题以及怎样保证浮漂的灵敏性来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为何垂钓者总是在垂钓的时候将小杂鱼诱惑过来?多半是我们使用的饵料的问题。

因此,建议垂钓者们在准备饵料的时候多留心一下,饵料要用硬一些的,粘度大的,如此一来,小杂鱼们在咬食的时候就比较困难,这些小家伙们遇到困难也就知难而退了。

另外为了躲避小杂鱼们,垂钓者最好是更换一下自己的垂钓工具,改用大浮漂和重铅坠,这样能加快饵料入水的速度。

除此之外,在进行垂钓的时候,垂钓者对于钓组的灵敏性,特别是浮漂的灵敏性一定要有保障的。

所以啊,在垂钓的时候,并不是浮漂的灵敏性越高就越好,如何调整浮漂合适的灵敏性还是得依据垂钓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垂钓水域的具体水情、鱼情等等,都是决定浮漂该调灵还是调钝的关键。因此,垂钓者们在进行垂钓的时候切不可盲目的进行调整。

浮漂的灵敏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上鱼的情况,如果垂钓者不想自己在进行垂钓的时候,垂钓结果太差强人意,那么就多注意注意调整浮漂。

对于垂钓所用的浮漂,垂钓者们绝对是不陌生的,各种各样型号、颜色、形状的都有,而能影响浮漂灵敏性的因素无外乎浮漂的大小、浮漂的稳定情况和浮漂漂尾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说一说各种因素对浮漂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浮漂越大,其灵敏度反而不会太好,而越是小的浮漂在垂钓的时候其灵敏度越高。

同样的情况,当我们使用的浮漂稳定性比较好,能够抵挡较大的风浪,反而灵敏度却不是很高,毕竟稳定性和灵敏性两者总要占一个,失一个的。

当然,稳定性不是很好的浮漂灵敏度会好一些,但因其稳定性不好还是会对我们的垂钓造成影响的。

接着要说的就是漂尾的粗细程度对浮漂的影响了。按照通常的道理来说,浮漂的漂尾细的话,浮漂的灵敏度自然是不会差的。

因此,有些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的时候为了追求高灵敏性就会选择漂尾极细的浮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漂尾太细反而不利于我们进行垂钓。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如何平衡浮游矶钓浮漂灵敏性和操作性


浮游矶钓里面的浮漂一般来说有几种作用,第一种是用浮漂自身的承载能力平衡整个钓组的重量,第二种是利用浮漂自身的重量来应对抛投的需要,第三种是能够利用浮漂自身的体积借助水流的力量将钓组送到钓点,第四种是各种的信号反应。

但是没有哪个浮漂是能够完美地融合这几个功能,当所有功能都承载在同一个浮漂上面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哪个方面都顾及不了。这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可以用2个或2个以上的浮漂来平衡,其中最典型的钓组有阿达利钓组、双圆锥浮漂钓组、连横钓组、子线浮漂钓组。

一、阿达利钓组

阿达利钓组中涉及三个浮漂:

1.助投浮漂

它的作用和名字一致,主要起到助投的作用;就是将传统的一个圆锥浮漂钓组中的浮漂替换成专用的助投浮漂;

2.中继浮球

添加中继线和中继浮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逆风抛投时主线和子线发生缠绕;

中继线:通常采用硬质地的专用线或者粗碳素线,由于这类线不容易弯曲,从而起到防缠绕的作用;

中继浮球:(1)用来平衡中继线本身的重量;(2)进一步起到助投的作用;(3)增加钓组的抗浪性,协助信号浮漂显示鱼讯;(4)缓解拖摆操控钓组时张线过度的不利影响;

3.阿达利浮漂

信号浮漂,传递鱼讯;

二、双圆锥浮漂钓组

顾名思义,此钓组中涉及一大一小的两个圆锥浮漂:

1.圆锥浮漂1号

此浮漂通常体积较大,作用相当于助投浮漂;

2.圆锥浮漂2号

此浮漂体积和承载力均较小,其作用是鱼讯浮漂;有时还会直接用能够下沉的浮漂,起到水中的作用;

三、连横钓组

连横钓组和阿达利钓组相似,只是将中继浮球和鱼讯浮漂换成了一串体积相同(或由大到小)排列的目印。

1.助投浮漂;助投作用;

2.目印;鱼讯传递作用;目印一般是一些具有很小浮力的椭圆型的小塑料球,球体上留有可以穿中继线的孔;目印也可以用传统钓中材质为禽类羽毛梗的七星漂代替;

四、子线浮漂钓组

一般在距离八字环40公分的子线上夹上一个B以下浮力的子线浮漂:

1.助投浮漂;起到助投和乘流的作用;

2.子线浮漂;起到鱼讯传递和钓组伸展的作用;子线浮漂的特点:自重小、体积小、灵敏性高,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作用:(1)在对象鱼不开口或警惕性高时,子线浮漂具有阻抗小、鱼讯传递灵敏的特点;(2)有利于钓组伸展和操控,能够使钓组比较容易的达到顺畅自然的效果;

利用一个以上的浮漂进行灵敏性和操作性的完善时,对于作钓者的操作要求较高,建议初学者从单一浮漂开始,慢慢提升。

冬天钓鱼,怎样提高灵敏度和放大浮漂信号


大多数人冬季坐钓时都因为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很难准确把握到浮漂的动向,或者说就算有动向即鱼儿有口时也很难准确的接受到信号及时上鱼,因此错失了好多好的鱼情,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些小技巧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种做法,将线组的搭配进行必要的调整。

所谓的鱼儿吃口轻,就是说它们在吸食钩饵的时候力度特别小。如果钓客一开始准备的钓组是鱼钩较大且鱼线偏粗的那种,就要及时更换了。不然的话,本来就没多大设施欲望的鱼类一旦一次吸食不成功,就很难再第二次去吸食了。

虽说不至于像言情小说里边写的一次擦肩而过就能错过一生,但是只怕此次出钓的收获会被其影响。所以说,一定要选用那些切水迅速但声音又特别沉寂的那种细鱼线,配合钩尖锋利的小型鱼钩来作钓。这样的话,才会达到一个较好的隐蔽性和不错的灵敏程度。

第二种做法,将鱼漂换成灵活性能高的那种。

正因为鱼儿吸食钩饵的力度偏弱,会导致漂相反应不明显,所以为了提高对漂相的识别准确率,钓客就需要将鱼漂更换为灵敏度很佳的那种。一定程度上,鱼漂充当着钓客眼睛的角色,所以其重要程度自然是很明显的了。

第三种做法,将鱼饵的状态、色泽、味道调整到鱼轻口鱼最为符合的模式。

钓饵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入水以后雾化速度的快慢以及雾化效果的优劣,因此钓客一定要留意,不能用过大的力道去捏鱼饵。

正确的方法是用除了小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去均匀施力揉搓鱼饵,接着充分利用鱼钩的特点将鱼饵稍微用点力道拉一下子,最后将鱼饵用钓客自己的大拇指慢慢揉搓一会儿就好了。

这里要注意,揉搓的力道要轻一些。经过上述处理后,不出意外的话鱼饵此刻的状态为呈一个三角形的样子,同时越靠近下方的鱼饵越松一些也越软一些,这很好的保证了鱼类吸食钩饵的容易性。

第四种做法,调漂的过程中要谨记一个度。

针对轻口鱼,虽说钓灵是百试不爽的,但如果一味追求最大限度的灵也不是什么良策。毕竟这做事都有个道理,那就是物极必反。如果将鱼漂调的灵到了很高的境界,那么虚假信号就离我们的眼睛不远了。那样的话,识别漂相同样会收到影响,更有甚者不必轻口的鱼儿们带来的影响小。

 第五种做法,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将钩饵抛投到钓点以后,钓客万不能左顾右盼忙着欣赏风景而将鱼漂置之不顾,而是要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心等待并观察鱼漂的变化。

因为本来天气不暖和之后,鱼儿吃口特别轻微的特点就造成了识漂相上的不少难度,如果钓客这时候再一心二用,自然会增加将轻口的鱼儿钓上来的难度。所以,集中精力是最要紧的事了,毕竟它直接关乎着一次出钓中最终的获鱼情况。

浮漂的灵敏与迟钝区域划分


在01年的时候有幸受邀老鬼钓鱼学校讲解浮漂原理。有天训练期间发现A班一位学员A的浮漂有很多动作,但扬竿中鱼率很低,我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用的是漂尾长度约20厘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问这位学员浮漂调几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诉他应该修剪铅皮调六目,钓目不用改变就可提高中鱼率,学员照方法改变调目之后,问题得以解决。

之后我到对面鱼池巡视发现有另外一位学员B的浮漂亦有很多动作,扬竿中鱼率也很低,更巧的是这两位学员是同一个地方来的朋友,使用的线组、鱼钩、鱼饵都相同,也是同一池的鱼,但我发现他使用一支浮力较大的空心漂尾浮漂,加上漂尾是改装以后只有约9厘米长,刻度六目的浮漂,我问他调了几目,他回答亦是三目。

我告诉他应该增加铅皮的重量到调二目半或二目,钓目不用改变,动作会更加明显,中鱼率亦会提高,学员采取了这方法后问题也解决了。老鬼钓鱼学校开学四五天后,鱼池的鱼变得又刁又滑、伤痕累累,任凭你怎样加铅,减铅,改调目,钓目,浮漂推高拉低信号还是乱七八糟,中鱼率很低,这两位学员碰到我之后说:用了很多方法都解决不了。

问我怎样处理,我观察了一下,坐到他们的钓位上,先把铅皮修剪了一点增大浮漂的调目,再把浮漂的钓目推高到接近调目的位置,大约在调五目钓四目半以上的位置。下竿之后连中2尾鱼,由学员自己试钓问题也得以解决。

以前我在其他报刊上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何谓灵敏、何谓迟钝的文章,由于编排及版面关系未能将这问题详细的表达,趁这机会作一补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调目如果调得太高,钓目太低的话,浮漂剩余浮力的预留太大,这种向上走的剩余浮力大于鱼儿吸食鱼饵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没有下沉动作的迟钝。有些人认为浮漂的调目调得越低越灵敏。

从表面看,这种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将浮漂调成水平的话,只要任意增加轻微的重量在鱼钩上,浮漂都会做出反应向下沉没,但这种表面的灵敏并不能代表浮漂在钓鱼的时候会灵敏。我认为台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如果我们只追求表面的灵敏,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会出现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里。鱼儿无法准确的找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钩。

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段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

在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中,我认为领悟了一些道理,试着对我们以前所接触的所谓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这一直沿用的理论作重新划分。这理论只是个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与大家共同研究。

在划分之前我还要重提一下调漂的人门方法:在施钓前我们会选用一支认为合适的浮漂使用,有经验的人就可以大约估计使用鱼饵的重量、状态、钩重、鱼情等方面因素决定调几目钓几目。但初学者及经验不足的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调漂,不知道把调目定在哪里,钓目定在哪里。

不管什么浮漂,什么鱼饵一概是调四钓二,或者是别人告诉过他这支浮漂该怎样调,日后不管什么情况就是这样调了,所以我们在尚未熟悉这支浮漂之前应该以最稳妥的方法去调漂,去保证浮漂能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

方法是半水一钩带饵,空心尾漂或漂尾太短的硬尾漂可以调水平或1/4目,长尾漂调一目至二目。双饵找底钓二目(这一理论在其他报刊已经详细的解释过,这里不再重复)。以此轻触底状态为中心区域,分划出其他三种区域状态。

一、下迟钝状态的划分及应用

文章的前面我提到老鬼学校一位学员A使用一支20厘米长漂尾的浮漂,浮漂只调了三目,用于搓饵施钓。当时他并未计算鱼饵鱼钩的重量,很明显因为浮漂的剩余浮力不够,线组的张力不够和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造戚鱼儿吸食时鱼饵滑动困难的现象,特别是鱼的个体较大,很容易引起在鱼儿接近线组和鱼饵时所产生的水流造成了浮漂的无故下沉;还有浮漂对鱼饵的牵引力不够,鱼饵就很容易陷于池底的淤泥及已雾化的鱼饵之内,造成鱼儿很难找到鱼饵,老是在线组旁游动而产生不必要的假动作。

在我们主要施钓对象的家鱼之中,除了鲢、鳙鱼这类滤食性的鱼类,其他鱼基本是对于已雾化开的雾状鱼饵因为吸食困难而不感兴趣,鱼饵的雾化只是我们引诱鱼儿追食、寻找、靠近鱼饵的手段,而当时这位学员是处于因为浮漂的调目不够而造成浮力不够形成下迟钝,假灵敏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剪去部分铅皮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我把这种因为调目太低,剩余浮力不够造成鱼饵在池底的压力和鱼饵的重量大于鱼吸食的力量,或者鱼饵藏于淤泥里令鱼儿无法顺利进食的现象统称为下迟钝状态,所以我们不能说浮漂是调得越低越灵敏的。

下迟钝的应用:下迟钝区域多用来解决无法在正常状态下解决的问题。例如天气较差、缺氧、鱼儿厌食、水温太低等一些造成鱼儿游动的速度缓慢、吸食动作轻微的时候,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将鱼饵做得较轻,挂得较小,线组、鱼钩都选用比平时小一些,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选用一支浮力较小,较灵敏的浮漂去配合下迟钝的区域使用,因为上述问题的发生,鱼儿游动的速度很慢,对线组干扰的水流较小,造成碰线的机会少,加上钩轻饵小,鱼饵陷于淤泥的机会也少。

这种鱼情相对来说要求鱼饵在池底的稳定度增大。特别在北方的冬天,鱼已处于不是游动只是移动的状态,吸食的动作变为慢慢的吞食,可想鱼讯是多么轻微,如果滑动性能较好的轻触底状态就会因为鱼饵的容易移位反而不能让鱼儿准确及稳定吸食鱼饵,优点变成了缺点。

为什么冬钓时传统钓法那种用动物鱼饵躺在池底的钓法经常钓况较好呢?第一是动物鱼饵在这段时间较吸引鱼儿,第二是这种鱼饵较经得起鱼儿的轻吞细嚼,更重要的是鱼饵稳定状态让鱼儿安心享用。

在正常的情况下,小鱼闹窝,或者是小鱼之中钓大鱼,或者像两广沿海一带钓罗非、鲮鱼等特定的鱼类,我们也经常故意使用下迟钝状态的钓法去施钓。这时候我们要选用一支浮力较大的造型不要太灵敏的浮漂,让鱼饵快速到底。因为调目的不太大,剩余浮力对鱼饵的牵引力也不太大,让鱼饵故意部分藏进人淤泥及已雾化的鱼饵内,令小鱼无法第一时间找到及吃掉鱼饵,让大鱼有时间赶走小鱼。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鱼是有能力把鱼饵从淤泥中吸食上来的,特别对罗非、鲮鱼有先将鱼饵拱起来才吸食习惯的鱼类更有效。但要采用这种方法之前一定要考虑到池底的情况及鱼情,如果池底实在太烂的话,鱼饵藏于淤泥太深就会产生反效果,连大鱼都找不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鱼的时候就要修剪铅皮了。

这个状态之下有人会担心调目太小会造成线组的松弛,小鱼抢吃或大鱼游动的水流干扰造成假动作。我们看问题,什么都有它的另一面的,如果鱼饵的全部重量由池底承担之后,亦是说浮漂完全没有了鱼钩及鱼饵的重力去平衡,浮漂等于放弃了钩、饵的重量,这状态形成了线组转化为浮力向上走的局面,这种重力的消失和力的方向转变反而令线组的张力增大。

另外因为下迟钝的现象形成子线在池底的弯曲,鱼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拉远,抗干扰的能力加大,但对付较刁滑、试探性及警觉性高的鱼儿就未必实用。只能说非常时期使用而已!

二、上迟钝的区域及其应用

以前我们所接受的理论认为浮漂调得越高越灵敏。但文章的前段亦提到另一位学员B浮漂有信号但扬竿中鱼率低的现象,原因是他使用的浮漂是浮力大、漂尾短的空心尾浮漂。要知道一支长20厘米的硬漂尾,同一支长10厘米的空心浮漂相比,未计算漂尾重量时它的浮力一样的话,如果装上漂尾之后,两个都是调三目,后者的三目剩余浮力足足比前者大1~2倍。

很明显空心尾调三目的浮漂因为浮力过大,令鱼饵有点离底,鱼饵在池底就很容易前后摆动,鱼儿不能准确地吸食鱼饵,越吸食越急躁,造成很多假动作的出现,亦即形成了另一个上迟钝、 假灵敏的现象。我们研究浮漂时一定要弄清楚,鱼吸食鱼饵的力度一定要大于浮漂的剩余浮力,亦即是说如果浮漂剩余浮力是4克的话,而鱼儿吸食的力量只有3克,浮漂是不能让鱼顺利将鱼饵吸食进口而产生下沉的动作。

反过来鱼的吸食力量是3克,而浮漂的剩余浮力只有2克,鱼就容易吸食和浮漂容易产生下沉动作。如果剩余浮力3克,鱼儿吸食力量3克的话,浮漂的信号会因为它们的力相等而互相抵消,信号只有轻轻震动,而钓手没有足够的信号提示扬竿,鱼儿成功盗饵而去。所以我将浮漂的剩余浮力调整等于或大于鱼的吸食力量的状态统称为上迟钝状态。所以说并不是浮漂调得越高而越灵敏的!

上迟钝的应用:既然我们知道上迟钝的成因就能利用它的原理对付某种鱼情。

1、在鱼儿十分活跃的时候

鱼群集结太多,更有可能是几尾鱼抢食同一颗鱼饵,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选用一支浮力较大或空心尾的浮漂去应付。目数可以调整多一些。通常在这情况之下,鱼儿的游动速度及抢食的速度较快,窝内的水流及鱼情都比较混乱,如果施钓的速度和鱼饵的物理状态控制不好的话,由于浮漂的浮力对鱼饵和线组的牵引力不够,造成浮漂很容易受干扰,出现胡乱下沉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反而应该剪去部分铅皮,采用迟钝的状态加大线组的张力,减少不必要的假动作。

这种鱼情下,使用上迟钝的状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鱼儿吸食鱼饵之后,溶化后的鱼饵重量突然消失,浮漂有力下沉的同时马上快速回漂,浮漂的浮力将鱼钩有力地牵扯着鱼嘴,鱼儿较难吐出鱼钩,扬竿动作慢一些鱼儿还在,有时还有一竿双尾的惊喜给你。这原理和我们使用海竿浮球半水钓鲢鱼的道理是相同的。

2、在池底情况太烂的时候

我们亦可以采取上迟钝的方法去应付,但如果鱼情不是十分活跃,吃饵动作较小的话,我们只能选用浮力较小、造型较灵敏的浮漂调整出上迟钝的状态去应付,这时候我们应该选用一支漂尾较长的硬尾浮漂去钓。方法是双饵半水调水平,钓一两目,尽量控制鱼饵不要陷于淤泥里去。

但这种调法如果除去鱼饵之后,调目的外露可能在8--9目上,样子有点吓人,有些人未必能接受,担心浮漂的浮力过大而不能产生下沉讯号。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浮力小而漂尾长的浮漂,可以表达的剩余浮力也小,浮力小的浮漂体积一定小,浮漂在水中的排水量也小,受力下沉的阻力也小;

更因为硬漂尾的重量,受到吸食力量的时候,加速了浮漂的下沉惯性幅度,可以将浮漂的讯号放大。使用这种浮漂去处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浮漂的调目较高,对铅坠的牵引力更大,下沉的速度会减慢,可以配合鱼儿半水追食鱼饵的速度,长漂尾有更多时间观察下沉时鱼讯的产生。

但无论怎样说在这种淤泥过厚的池底,鱼儿是不会喜欢在池底抢食的。只要不太饿的时候,鱼儿接近这种淤泥遍布的池底,变得小心起来和吃食轻微,这种鱼情是钓鱼人较难对付的:浮漂调不好,可能鱼饵跑进淤泥里去;亦可能由于浮力过大,离底太多造成上迟钝太厉害的现象,使浮漂不能产生正确的下沉动作。真正考验钓鱼人的调漂技术就是在这种淤泥过厚的鱼池!

三、 双迟钝及双灵敏

浮漂在正常的轻触底状态下分离出上迟钝、 下迟钝的区域,但这三种区域的状态并不代表可以应付任何的鱼情。像文章的开头提及老鬼钓鱼学校这种职业比赛及训练的鱼池,鱼儿变得又刁又滑又伤,不管使用轻触底、 上迟钝、 下迟钝,去应付这种鱼情都不太理想。浮漂有动作还是十竿九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上迟钝及下迟钝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双迟钝、 双稳定的状态。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上迟钝的形成是鱼钩、鱼饵的重量大部分或全部由浮漂的浮力向上牵引形成的:而下迟钝的形成是鱼钩、鱼饵的重量由于浮漂调整的浮力不大,重量大部分或全部由池底承担所形成的。所以我们在碰到上述鱼情的情况下,应该调整铅皮增大浮漂的调目,之后相应的把钓目推高。

例如你今天使用的浮漂配合所使用的钩、饵重量调四钓二可以做到轻触底的状态。如果钩、饵不变,改成调三钓二,浮漂的控制鱼饵状态就偏向下迟钝状态;如果改成调五钓二,浮漂控制钩、饵在水下状态就偏向上迟钝状态。

但如果改成调五目钓五目或调六目钓五目半,浮漂所控制鱼钩、鱼饵及线组的受力状态都有所改变。在调六目钓五目半的状态下,鱼饵、鱼钩的重量应该大部分处于由池底承担的状态。窝内鱼儿窜动所产生的水流及试探鱼饵的动作不容易移动鱼饵的位置,让这种又刁又滑的鱼儿放心享用。

而调到六目,浮漂的剩余浮力增大了,浮漂对线组、钩、饵的牵引力令线组不容易受外力干扰的影响无故下沉,产生不必要的假动作。在这状态之下,只要浮漂产生有力的一顿,就是真实信号的反应,它的信号动作有别于其他状态的浮漂信号,幅度较为短促有力。但对付这种鱼谁也别想竿竿中鱼,只是别人十竿中三尾,自己能中五尾就算成功了。

双灵敏的形成也就是双迟钝的反面。既然我们知道把浮漂调高钓高可形成双迟钝的状态,如果鱼儿不活跃,或者冬季的时候,鱼儿移动及吸食轻微,在使用的鱼饵较轻、鱼钩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调低钓低的方法去增加浮漂的灵敏度及放大浮漂的下沉讯号幅度。但这双灵敏的状态应用应该以钩小,饵轻,鱼饵体积小为首要条件,如果钩大饵重很容易变成钓饵都跑进淤泥里去的下迟钝了。

在钓鱼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只要浮漂下沉几次杨竿不中鱼,不分青红皂白,要不就增加铅皮,要不就把钓目推高。变成越加铅皮,假动作越多;或者把钓目推高到很多动作都消失了,只有送漂扬竿才中鱼,失去了很多鱼讯和机会。更甚者风吹草动胡乱扬竿,钩着鱼儿的尾部及身体,拉得钩线呼呼乱响,线断鱼逃。

还有部分人不管自己的浮漂调几目钓几目,发现动作不明显就改成钓一目或钓半目,如果动作还出不来的话又去修剪铅皮,越剪越没有动作,一直剪到浮漂的浮力连鱼儿吃饵都无法拉动,还说是鱼池的鱼儿吃食轻微,这样还怎样钓得到鱼呢?所以我们在钓鱼时不但要把鱼情弄清楚,把浮漂的性能、作用弄清楚,更要把当时的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弄清楚,才能正确修正及转化成另一状态去应付不同的鱼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总结了浮漂与鱼情的关系,使我斗胆编了个口诀,希望对钓友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正。

一、调高钓高,双迟钝;

二、调低钓低,双灵敏;

三、调高钓低,上迟钝;

四、调低钓高,下迟钝;

五、不高不低,轻触底;

六、淤泥池底,最难调;

七、刁滑鱼儿,最难钓。

钓鲫鱼浮漂灵敏度的调整


我们在使用台钓钓法钓鲫鱼时,有时候会遇上这样的情况,每次垂钓,窝中鱼还是不少,但是总是觉得跑鱼情况严重,有时候明明剌中鱼,但是还没来得及拉回来,一下重量感就没有。有时候是中鱼之后飞到半空,却也掉了。经常会觉得跑的鱼比钓上入护的鱼还多。这究竟是怎么回呢?其实,钓鲫鱼时这种情况与浮漂灵敏度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浮漂灵敏度没有调整到位,或是子线过长,钓得有些偏钝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有就是有可能选择粗漂尾,漂尾浮力过大,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就这浮漂灵敏度及漂尾的问题,仔细的分析一下。

1、浮漂灵敏度与跑鱼的关系

跑鱼的原因,一般是鱼钩剌入的位置不理想,导致没有钩牢或是只钩到一点皮肉而跑鱼。没有钩牢或是只钩到皮肉,表示抬竿时间没把握好。为什么抬竿时间没把握好呢?哪就是我们浮漂的信号反馈不准确。钓鲫鱼,一般情况下不会黑漂再拉,所以抓口要抓得准,既然浮漂信号不准确,哪自然抓不准,钩不到鱼嘴理想的位置,自然容易跑鱼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钓鲫鱼时,浮漂灵敏度不够,信号的表达滞后了,即鱼吃饵的动作没在第一时间反应在浮标上,鱼的吃饵动作继续时,浮标才开始有信号,此时鱼很可能已经发觉异常,准备吐钩,这种情况下提竿虽然会中鱼,但是鱼已经开始吐钩,所以钩得较浅,手上刚有重感鱼就脱钩而去。这并不是说浮漂本身质量不好,而是有可能我们浮漂灵敏度调整得不够理想。

很多钓友说,钓大体型鱼,可适当钓钝,而钓小体型鱼,鱼口很活的这种,就要钓灵。子线越长相应的灵敏度就要差些了。用长子线悬坠钓,钓钝就意味着至少有一根子线弯曲了,子线弯曲时,钩和饵的重量未作用在浮漂上,鱼叼着鱼饵上行的过程浮标不会有反应,只有上行到接近于两个子线的高度时才会拖动铅坠,浮标才开始上升,这时提竿就会发生上述情况。黑标中鱼率高也佐证着这一推论,同样是子线弯曲,鱼吃饵 入口后转身离开,发生很小的位移拉直子线,浮标就会出现动作,所以黑标时及时提竿,跑鱼率就低。

2、钓鲫鱼时浮漂选择要合理

一般情况下,钓鲫鱼要求浮漂灵敏度相应比较高一些。因此在浮漂的选择上面,就要注意选择灵敏度好一些的浮漂。很多钓友为了看得更加清楚,所以选择漂尾很粗的浮漂,这样的漂尾同样影响浮漂灵敏度。粗尾浮漂就算钓得很灵也会比细尾浮漂信号反应要迟钝很多,为什么呢?

钓鲫鱼的饵小,漂尾的浮力大,一粒鱼饵能压下去多少浮漂?假设是半目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浮漂上升半目就有一颗鱼饵的重量消失了,很可能就是被送漂鱼含在了嘴里。如果不提竿,鱼带着鱼饵继续上行,直到高出铅坠一个子线的长度才会拖动铅坠,使浮标出现大幅的送标动作,此时浮标的表现却是标准的送漂,但是提竿时却跑鱼了,话说这个时候再提竿,其实却已经晚了。

3、钓鲫鱼解决跑鱼的办法

钓鲫鱼时,要解决跑鱼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可以使用短子线,然后将钓组调灵一些,要么则更换灵敏度更高的浮漂。

这些知识,说起来当然也是比较简单,钓鲫鱼浮漂灵敏度要调整到位,或是换更灵敏的浮漂,这些只是一个笼统的理论。但是真正的做起来,就不是这么容易了,这必须要多次实践,跟据实际情况,比如不同的天气,鱼情,以及季节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不玩竞技钓,玩玩野钓或是塘钓,其实要求不需要太高,娱乐嘛,差不多就行了,要求太高,这就不是钓鱼娱乐。

如何选择灵敏度高的浮漂?


今天有个钓友给我讲到一个事情,就是冬季钓鱼,如何选择灵敏度高的浮漂?听完这句话我第一想到的这个钓友为何是这样想的呢?如果是一个渔具店老板,应该会这样给他讲,这个浮漂最适合,最近买这个浮漂钓鱼的最多,特别灵敏给口最好,一定要买这个。如果是遇到一个半懂不懂的钓友,就说孔雀羽或者纳米的浮漂最灵敏。如果是我,我会这样给他讲。

1、何为灵敏度高?和浮漂的材质有关吗?

进入秋冬季节,很多钓友其实会在材质上钻研,这个看到其他都在用孔雀羽材质的浮漂,追风赶紧去买。在我看来,和浮漂的材质不超过5毛钱的关系,我承认有关系,但是重点不在这里。这一点那些不懂半懂的钓友不要轻易相信。

就大方面而言,秋冬季节气温和水温都已经降低,鱼开口的积极性自然会很差,究竟有哪些差别呢?要是有个水底摄像机就好了,我们好好看下鱼开口的程度和夏季开口的程度有哪些区别。当然这样的操作很难,我们从经验所得,本身我们在夏季用浮漂吃铅量一般会在1.5-2.5g之间,大部分钓友所用的浮漂基本都在这个范围,那冬季的时候如果依然还是用这个浮漂的话,会不会没有漂相?答案是不一定!接下来我会讲为啥不一定。

2、吃铅量低,灵敏度一定很高吗?

去到渔具店,问老板娘哪个浮漂最灵敏,老板娘长得够滋润,可能啥也不懂,一年都没钓过鱼,就知道最近大家都在买这个浮漂,化氏佛手1504最近卖的最好,吃铅量小,买它!它最灵敏,这个给口最好了。思考一下,第一老板娘推荐的不一定错,但是老板娘给你的答复非常绝对。她只看到了浮漂吃铅量低的这个优势,真正背后的原因没有解释给钓友。

如果是我,我会问这个钓友?你手里都有哪些浮漂?大概吃铅量多少?你现在调几钓几?当我问完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会告诉他要不要再买一支浮漂,而不是推荐他买浮漂。我除了喜欢收藏浮漂之外,常用的浮漂不会超过3支,大家可以猜一下我都会用哪些类型的浮漂?三只浮漂足够用,剩下的装在漂盒里,留着收藏。

3、到底怎么用好浮漂,才能做到灵敏度高?

假设有两只浮漂,一只吃铅量在1.0g,一只在2.0g,第一只我调平水钓8目,另一只我调2目钓一目,你们讲哪一个更灵敏?灵敏度高,不是绝对的事情,他是在相对的情况下,才能够发现灵敏度高。同一只浮漂,同样的水域情况下,很多钓友可能会意识到一个情况,我夏季调平水钓3目甚至钓5目,经常顶漂甚至黑漂;但是到了冬季,不能够在这样调钓,而是转变调钓的方法,不是你的浮漂除了问题,而是你的调钓在影响出口。

冬季我建议一般选用,0.8-1.5g左右的浮漂足够用,并且也能很轻松的钓到鱼,不管什么材质,不管什么漂型,暂且都忽略不计。因为最大的影响因素你已经控制住了,剩下的在于你的调钓优化。线组的粗细,用饵的大小,钩的大小等等也会影响出口的效果,所以钓鱼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系统的事情,融汇贯通,钓无定法。下一期再聊关于线组等问题哈,今天发现了这个情况,所以提前给正在乱花钱的钓友提个醒,别着急下手买!

每天钓鱼小妙招:

冬季作钓,我建议钓友们在线组选用方面,建议范围:冬季最高温度10度以内,0度以上的钓友们,可以把线组放到0.6的主线,子线用到0.25,你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大胆尝试一下吧,真的会有意外惊喜。

浮漂吃铅量与浮漂灵敏度的关系


相信许多钓友都喜欢选择吃铅量大的浮漂,而我也不例外。那么吃铅量与浮漂的灵敏度有何关系呢。

先举个例子,如果俩辆同样的货车,一个空车,一个装满一车沙子。以同样的速度走下坡路。那个这个装满沙子的车要比空车的煞车难度大的多。(惯性与质量等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中学物理学过,我就不再说了。不信就站在火车前500米看情况,开个玩笑。)

说到这我们就少不了说浮漂的灵敏度与惯性的关系了。当然这必须要用俩个只有材质不同,其他都一样的俩款浮漂做比较了。一只浮漂我们要想把它拉下水,需要的铅皮要比浮漂的本身质量要大的多。我们以调平水为例(钩离底下同),也就是说吃铅量大的这只浮漂加上所需铅皮的质量要大与吃铅量小的浮漂。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还是以调平水为例,由于吃铅量大的浮漂的线组的整体质量要大与吃铅量小的。在受到向下的同样的力时,吃铅量大的浮漂是不是就像装满沙子的货车难以煞车呢。有些人也提过空心浮漂吃铅量大而没人用的问题,我没用过,我只能说空心浮漂里面是空气,空气受温度的影响极不稳定。这也许就是原因。

对浮漂吃铅比的理解

浮漂吃铅比,是整支浮漂的重量与调平水时全部配铅的比例。早年一次初冬钓小鲫鱼,折白雪公主漂且无备品,只好用大小相仿的桐木漂替代,配铅减一小半,不想顿口渔汛更加敏感、清晰,不是说浮漂吃铅比越大越灵敏吗?当时十分疑惑。浮漂吃铅比是一个很有议论的题目,2支外形完全相同只是吃铅比不同的浮漂对悬坠钓线组有哪些影响或作用呢?讲点自己的理解。

一、浮漂材质对吃铅比的影响。

浮漂分为漂身、漂脚和漂尾三个部分。

漂脚可用实心尼龙棒、玻璃钢棒、碳素材料棒制成,这几种材料的比重(比重范围大致在1.42.1)都大于水的比重。

漂尾可用实心尼龙棒、玻璃钢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制成,只有空心塑料管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漂身作为主浮体是决定吃铅比的核心因素。现在做漂身的材料主要是孔雀羽、巴尔莎木和芦苇。

孔雀羽因自身比重较大很难做出2.5倍以上吃铅比的浮漂;

巴尔莎木和芦苇可做出3倍以上吃铅比的浮漂(如泛宇出品的:巴尔莎的罗汉Ⅱ伏的3号漂,自重0.8克、吃铅重2.5克,芦苇的如来LB-0301的4号漂,自重1.16克、吃铅重3.56克)。

同时,漂身、漂脚、漂尾长短、粗细,特别是空心尾,都对整支浮漂的比重有很大影响。单纯追求高吃铅比的浮漂与水情、鱼情无补也需要很高的代价。

二、浮漂吃铅比的物理含义。

浮漂吃铅比就是整支浮漂比重的外在反映,相互是反比关系,吃铅比越大意味着整支浮漂的比重越小,比重小的浮漂能为线组提供更多的承载浮力。

三、浮漂吃铅比对线组的影响。

线组是一个柔性的水下系统,通过线组的整体运动使浮漂产生目视信号,浮漂吃铅比决定了线组的配重分布,吃铅比小配铅少,吃铅比大铅坠重(就是俗话说的大头在下),对线组的定位功能、诱聚功能、信号功能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浮漂吃铅比大、线组铅坠(为说话方便,将其它水下组件一并归入铅坠讨论)配重就大,线组的质量分布更加不均衡,反之亦然。

1、对线组定位功能、诱聚功能的影响。用吃铅比大的浮漂,有利于线组快速定位提高垂钓效率,同时也使两摆行程加快减低了部分诱聚功能,两者不可兼得。

2、对线组信号功能的影响。由吃铅比大的浮漂组成的线组好比是用绳子连接着的由火车头和一节空车厢组成的列车,显然,让你先拉动惯性很大的火车头再带动车厢肯定不容易,鱼咬钩要先拉动铅坠然后再带动整个线组,道理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线组在鱼保持相同吸食力的情况下,出动作给人的目视特点是:顿感弱下行幅度大。线组整体重量越小越易启动,丛杰讲授的大棚冬钓瓜子鲫线组即为典型案例,但线组重量分布越均衡越易启动、漂像顿感越明显的观点常被忽略。

我个人理解:浮漂应放入线组这个系统中,根据水情、鱼情动态考量,吃铅比12的浮漂有利于线组重量分布均衡,打深打快打远是大吃铅比浮漂的长处,扬长避短,用好不同吃铅比的浮漂应是长进钓技的一个方面。

浮漂动作不灵敏的原因解析


昨天早上在池塘台钓,水深差不多1米8左右,13目浮漂,用的拉饵调4钓的4,刚开始信号不错,可后来浮漂给出的动作明显很肉(一般表现浮漂懒 惰),查找了原因,发现在钓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了一次大鱼后,遛鱼时,浮漂被拉的向上移动了,所以浮漂过底了。想来很多钓友也会遇到这样的原因,今天就 简单分析一下浮漂信号比较肉的原因。

1、是否已经到底或过底,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于找底不细心、粗略的找底等。

2、是否钓的太迟钝,我调四钓四,是不灵不顿的状态,也算是顿了一些,不过如果底找的准确,还是可以出现很漂亮的动作,如果是由于钓的比较顿,可试试调五钓三、或钓二,这样整体浮漂就比较灵敏了。

3、是否由于浮漂的原因产生浮漂很肉的现象,次等的浮漂可能会经常遇到反应不灵敏的现象,没有好办法,最好是更换浮漂。

4、饵料比重问题,以前此问题我考虑的比较少,最后发现,超出二目重的饵料很容易引起浮漂很肉、反应不灵光的现象,如果底钓大鱼,不得不使用大饵料的话(二目左右饵重),建议最好调六钓二、或调七钓三。

5、线组的问题,线组是否过大过粗,超出一定标准后,浮漂明显会反应迟钝些,根本鱼的大小,要适当的调整线组的大小搭配。

现在天气比较冷了,鱼吃饵比较轻也是反应浮漂不灵敏的原因之一。

高手解答浮漂如何调整才能更加灵敏


提问:如何使浮标的灵敏度达到最高?

回答:最灵敏的调标方法是用细尾标带饵调标。如果水层比较浅,使用细线时,我们可将浮标拉到铅皮座附近,挂两粒饵后修剪铅皮,直至浮标露出你满意的目数,施钓时就钓该目数。浮标露出的目数也可以比该目数短0.1或0.2目左右,这是估算的水线重量。

使 用细线钓浅水时,我一般会把水线的重量忽略掉,这是我个人的习惯。修剪好铅皮后,再分别挂单饵,并观察浮标露出的目数,这样做可以精确地看出一粒鱼饵被吞 吃以后浮标上升多少;接下来,使用空钩观察浮标露出的目数,把上述两组浮标数据牢记在心。一旦鱼饵重量有了变化,通过浮标就能准确判断哪一种是鱼饵脱落, 哪一种是鱼儿咬钩了。如果水层较深,我们可以先找底,然后再重复以上步骤。这种调标方法的优点是摆脱了调几钓几的死板束缚,缺点是因灵敏度较高,闹小鱼时 叫人不胜其烦。

浮漂的选择技巧:浮漂灵敏度由哪些因素影响?


其实有很多钓鱼人钓鱼这么久了,还是对浮漂相关的知识一知半解,毕竟就算不太精确还是能钓到鱼的,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对浮漂更加了解,鱼获可能就会大不相同。调整浮漂的灵敏度对我们钓鱼来说其实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浮漂就是钓鱼人的眼睛,如果浮漂传达出来的信号误导了我们的判断,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我们提竿失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因素会影响浮漂的灵敏度。

1、体积

浮漂自身的灵敏其实只和体积有关。这个体积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整体组成的体积。体积小的浮漂,如:冬钓小漂,自重不能太重,否则绷不直线组。体积大的浮漂不能太轻,如:芦苇浮漂,因为材料轻,所以搭配粗脚和粗尾和厚的漆皮,增加自重。材料重一点的巴尔杉木浮漂,则需要细尾和细脚去减少体积、从而减少自重。

选漂,是根据鱼情选择浮漂的大小,浮漂的大小,看的是体积(自重、线组和吃铅)。体积小的浮漂,加之线组细、铅坠小,整个质量体系容易拉动。而体积大的浮漂,整个质量体系大,惯性大,不易启动但启动后顿口明显。

2、目数

浮漂,一定不是越细越灵敏,细只是一部分,是极端鱼情下不得不细(低密度惊恐小口)。但粗也有粗的用处,需要酌情看待,该细细,可以粗的时候,不需要过细。以漂目而言,同样长度的一目漂尾,细了,体积小,鱼一拉,生口可能就是三四目。而粗点,体积大,同样的鱼一拉,可能只出一目两目。那么换成滑鱼,可能细尾漂拉下去一目,而粗尾就只有半目,三分之一目了。

但是,如果同样是生口鱼,或者大量滑鱼,口大,就不一定要这么细的漂了,一口下去三四目?其实粗尾一二目也可以看清。鱼情允许的情况下,宽目漂、粗尾、更好看,过于将就手艺,把浮漂弄的无限细,看小口,其实是无奈,是鱼情的不允许。在鱼情允许的情况下,还是粗点的尾好,不费眼睛。鱼情不允许,密目漂、细尾也都是好办法。

3、体积和漂尾要配套

合理的体积和漂尾很重要,比如体积很大的漂,钓鲢鱼,吃铅四克(吃铅能侧面反应体积大小),配个0.45mm的细尾那就只会一个顿口,整只尾拖进水里。而体积小吃铅不到1g的鲫鱼漂,如果尾过粗,达到1.0mm,那口就看不见了。因此根据鱼口设计浮漂,不同参数的漂也就有了不同的用武之地。

4、吃铅和自重要合理

同样,同体积,自重轻和自重重的漂。过轻的漂易窜跳,过重的漂线和坠可能绷不直,根据鱼情厂家设计合理的体积自重和吃铅才是要紧的。所以同样的体积和造型的浮漂,自重和吃铅做的不同,出口会有所不同。有的设计合理,有的过轻或过重。尽量选择设计、做工过关的即可。

钓友问浮漂调的越灵敏越好吗?


钓友来信问:经常看到报刊上介绍如何将漂子调得特别灵敏,那么,漂子是调得越灵敏越好吗?

报刊上讨论漂子的灵敏度问题,大多是指用悬坠配长尾风漂就是大家所说的台钓方法。即使是采用这种灵敏度较高的悬坠方式,但是那些垂钓高手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漂子的灵敏,在一定条件下,他们还会将漂子调得比较迟钝。所以垂钓时漂子的迟钝和灵敏一样重要。台钓高手们一般将调漂分为四种方法,即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迟钝和调迟钝钓灵敏。

那么哪些情况要求调灵敏呢?如夏天雨前的闷湿和无风无浪的闷热,浮游生物过多的肥水塘,春秋季节的低水温,还有鱼已吃饱等,上述各种情况,鱼儿摄食均不积极,见到钓饵只是轻拱轻嘬,有时含而不动,这些轻微的动作,只有靠灵敏的漂子,才能将这些鱼儿咬钩的信息反应出来。

那么何时要求将漂子调得迟钝一些呢?如水温合适,气压正常,水中含氧充足,水质也很好等,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儿摄食积极,见到饵料,会猛蹿过来,有时横冲直撞,在饵料边形成道道水流,这时如果漂子调得十分灵敏,在水下的钩坠会受到影响,上面的漂子就会有动静,这时提竿又没有鱼,这就是漂子过于灵敏的原因。有些鲫鱼精养池,在钓手不停地投饵引诱下,会招来大群鲫鱼,鱼越聚越多,有的竟厚达半米,钩饵根本沉不到底,或被鱼儿叼走,或被蹿动的鱼所带来的水流影响,使漂子做出反应,如遇这种情况,钓手一般会向上提钩钓半水(半浮)。

以上所提,大都是精养的竞技钓鲫池的情况,钓手们所使用的也是反应十分灵敏的长尾高档风漂。如果是一般的钓鱼爱好者,他们所使用的漂并不十分灵敏,甚至还有用上下一般粗的筒子漂,那么考虑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漂子更加灵敏。

浮漂灵敏度对鱼儿吃饵信号的影响


经常垂钓的垂钓者都应该明白,鱼儿和人类一样,对食物的需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不是说这个时间段喜欢这个食物就代表一直会喜欢这种类型的食物。就拿我们人类来说,夏天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喜欢吃食一些素一些的食物,而冬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喜欢一些荤一些的食物。

对于鱼儿来说,除了季节对其食谱的影响之外,鱼儿自身的状态、生活水域的特点及鱼儿的体型大小等可能都会影响到鱼儿对饵料的需求。由于鱼儿是一种变温动物,因此鱼儿的趋温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当气温比较适宜的时候,鱼儿的活跃度就会比较强。

而伴随着鱼儿活跃性的增强,鱼儿自身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可能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鱼儿对食物的消耗量。而当鱼儿对食物的消耗量比较大的时候,鱼儿对食物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当鱼儿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加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出现鱼找食的情形,从而为垂钓者获得好的渔获提供一定的可能。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鱼儿对食物需求量大大增加的时候,鱼儿在吃食的状态上可能也就会表现得更为急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会增加垂钓者成功垂钓的几率。虽然我们在这里说出现鱼找食这种现象的时候,鱼儿在吃食上可能会比较急迫,但是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鱼儿对其所吃食的食物或者是饵料等在这种状况下也还是会有着一定的选择的,即那些比较符合其生活水域食物链特点的饵料更容易受到鱼儿的青睐。而一些不符合其生活水域食物链特点的饵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遭受到不少鱼儿的冷落。此外,当鱼儿状态不佳的时候,鱼儿很可能就提不起来吃食的兴趣了,无论垂钓者选择何种味型及状态的饵料。

此时即使鱼儿吃食饵料,其表现得也会比较缓慢或者会力度非常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浮漂不会发生变化或者只是很小的变化,最终影响垂钓者对浮漂的准确判断。所以说,鱼儿的吃食轻重等就会影响到垂钓者对浮漂信号的准确判断。只有当垂钓者准确判断了浮漂的位移情况之后,垂钓者才有可能提竿中鱼。

另外,有些垂钓者在面对不同鱼儿吃食轻重的差异时,也会通过调整浮漂的大小、粗细及材质来进行。一般而言,小一些、细一些的浮漂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提高浮漂的灵敏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垂钓者的渔获。

而当垂钓者选择吃食状态比较轻的鱼儿作为垂钓目标鱼的时候,垂钓者除了要对饵料及相应的垂钓工具进行一定的选择之外,垂钓者还要对其浮漂的状态进行一定的调整。当然了,若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采用的垂钓方法不同的话,垂钓者对浮漂状态的调整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垂钓者采用台钓这种垂钓方法进行垂钓的时候,垂钓者就可以通过增加浮漂与铅坠之间的拉力来增强浮漂的灵敏度。而且,垂钓者在使用台钓这种垂钓方法进行垂钓的时候,垂钓者还可以选择调灵钓灵,以便使得垂钓者及时抓住提竿的最佳时机。

而若垂钓者使用传统钓这种垂钓方法进行垂钓的时候,垂钓者就可以选择使用调灵钓灵,以便可以在鱼儿将整个钩饵吞食进去且还没有吐出来的时刻将鱼儿成功钓上来。

总之,鱼儿在吃食上的选择及其轻重等会对垂钓者调整浮漂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垂钓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浮漂灵敏度进行垂钓。

浮漂调钓还在玩灵敏?要知调整战术


台钓玩了这么多年,尽管称不上高手,但对于浮漂调钓这一块,还是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和方法。有些人觉得台钓玩的就是灵敏,玩的是调四钓二,但他却不知道如何去破解各种难题,就比如以下这些常见的鱼情,如果不懂得运用相应的调整战术,就算再钓十年鱼也是白搭!

1、走水闹杂鱼,添加铅皮钓跑铅

众所周知,野钓中最讨人厌的鱼情就是闹杂鱼和走水,最近有钓友就在问,如果两种烦恼一起来,那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需要钓友更换一支小号浮漂,然后重铅找底,在钓钝情况下,上推铅坠上方的太空豆15公分左右,以跑铅的方式迫使子线快速穿过中上层,另外使用这种调钓方法,还需要更换短子线,这样才能不失去鱼咬钩后的漂相。

2、鱼口轻时,选择钓灵还是钓钝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鱼口也会越来越弱,越来越轻,而这时要想有好的鱼获,就必须在调漂和饵料上下功夫!有些人说鱼口轻就得钓灵来提高灵敏度,这种思维模式虽然没有错,但却没有很好的实践效果。

因为在钓的很灵的情况下(调高钓低),两子线处于垂直钓状态,这时鱼只要轻碰鱼线就会有虚假漂相出现,所以垂钓轻口鱼,浮漂既不能调太灵也不能太钝,最后按照调低钓低的模式来作钓。

3、有鱼无口换浮漂,下拉浮漂钓灵

尽管野钓水域中一般都有走水现象,所以水底很少有酱层,但也绝不能忽略暗草的存在,当遇到这种鱼情时,就应该考虑如何让饵依托在暗草之上。根据以往的作钓经验,觉得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要么换浮力大一点的浮漂,要么重新加铅,然后以调高钓低的方式来作钓,当然在这两种方法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饵料比重要轻。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怎样保证浮漂的灵敏性》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