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变饵味收显效

2021-04-17

在公园人工湖水肥、钓鱼的人多、鱼被钓猾了的情况下,用常规的钓法上钩率极低,时常变换饵味,可以出奇制胜。例如:某年夏季7月,笔者带了4种钓饵到北京朝阳公园人工湖渔场垂钓。
这4种钓饵是:低蛋白颗粒饲料、含鱼粉20%以上的高蛋白颗粒饲料、自制的六合一果味广谱钓饵和含糖量20%以上的玉米面甜面饵,并带了几小瓶用优质曲酒浸泡的香味添加剂,以备随时调整饵味。钓位选在北岸靠近水口旁边被常去的钓者称为1号钓位的地方,开始先用低蛋白颗粒饲料化散的糟食装炸弹钩用海竿投出30米远,下钩饵一个多小时未见动静,改用含20%鱼粉的高蛋白颗粒饲料再试,一个多小时,仍未见动静,证实这批鱼不认腥味饵是无疑的了。便改用20%砂糖配制的甜面饵,逐一揉进不同香型的添加剂试钓,结果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开始用椰蓉揉进甜面饵里,钓上7尾重250克左右的大鲫鱼,又换用糖腌桂花(桂林产品,市场有售)再试,钓上了两尾鲤鱼,又在此饵里揉进少量大蒜泥,鲤鱼上钩更勤了,从上午10时把腥型饵换成甜香型饵以后,钓到下午3时,共钓上大鲫鱼14尾、鲤鱼6尾,总重量5千克,成绩是周围20多位钓者中最佳者。
变换饵味可出奇制胜,笔者又作过多次试验,所用钓饵除甜香型外,又增加了臭型(甜面饵里揉进少量臭腐乳泥)和酸型(甜面饵里揉进少量酸枣面),钓位仍选北岸进水口边。开始用糖腌桂花面饵为主饵,揉进一点大蒜泥,奇怪,上次鲫鱼、鲤鱼上钩都不错的饵,今天摄食的鱼却寥寥无几,换上别的香型,打下几钩食,上鱼仍不理想,笔者根据当时天气变化的情况判断,可能是没有风,气压低,水中缺氧,水的腥臭味大,必须用浓烈的饵味刺激鱼的摄食反应。于是,在肉桂甜面饵里揉进一些酸枣面、臭腐乳泥,使饵有较浓的酸臭气味,刚打下几钩食,鲫鱼、鲤鱼、鲢鱼、鳙鱼都上钩,钓到下午3点多钟收竿,共钓获鲫鱼4尾、鲤鱼6尾、鲢鱼2尾、鳙鱼2尾、大鲂鱼1尾,总重量6千克多,又是在场20多位钓者中的冠军。为什么用甜香型饵钓不上鱼,换用了酸臭型饵却钓上了不同食性的鱼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仔细观察。发现距岸10米左右的一片水域,天天有人用各种气味的饵打窝子,手竿施钓。
水底残饵堆积一层,不论香味、甜味,天气一热,水温升高,残饵泡得发酵变酸并散发出臭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湖里的鲫鱼、鲤鱼、鳊鱼、鲂鱼、鲢鱼、鳙鱼到岸边觅食,吃到的是又酸又臭的残饵,久而久之,养成了吞食酸臭饵的习惯。所以在气压低、水中缺氧的条件下,改用酸臭型怪味饵施钓,又能出奇制胜了。

延伸阅读

【原创】转战两地试饵,无奈半途收竿(一)


【原创】转战两地试饵,无奈半途收竿

周六收到夜钓马堵山观影有礼活动奖品大器素麸和超赞麸,周日吃过中饭就寻思着去哪里试饵,和朋友联系得知有个鱼塘边的小河前几天钓得不错,不过他现在手头正有事,要到一点半才有空,看看时间还有个把小时,想着不如先把饵配好,按照试饵要求要对两种饵料作个比较,在家里配饵还方便些。

时间:2015年8月30日

地点:野河

人员:我和朋友2人

天气:23-31,雷阵雨

钓组:3.6米+ 1.2主+0.6子+5#双锐袖

饵料:江苏鲫、野鲫王、大器素麸和超赞麸

鱼获:放生

因为要等朋友,在家先把饵配好,主饵用三友的江苏鲫和野鲫王,野鲫王饵料内含小米,可以增强留鱼效果,这两款饵拉丝较多、雾化较慢、比重较大,平时使用时也都加适量雪花粉调整状态,这次分别加入大器素麸和超赞麸看看效果。

今天准备用的饵料:

江苏鲫60% +野鲫王20%各一份,分别加入20%的大器素麸和超赞麸:

这是混合后的状态,写纸条是为了更好分辨混合后两份饵料哪份加了素麸,哪份加了超赞麸:

直接把纸条和饵料一起放袋子里,这样不会搞混,到钓点加水就可以用:

资深钓鱼人让你秒变开饵高手


从学钓鱼开始到现在,觉得最难的其实还是开饵,要想学好钓鱼,最难学的其实是开饵。也有人会觉得我说的不对,说调漂也复杂,但个人觉得调漂也就是找底、调一下灵钝就好了,都找几个地方练习几遍就能轻易熟练的调好漂。开饵呢?水域、深浅、目标鱼、商品饵的类别、软硬、粘稠、搭配。到现在也没有那个老钓鱼人到一个新的水域也不敢保证第一开的饵就一定能上鱼,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重复开饵试料的次数,提高适用性、鱼的开口率呢?现在我就根据这些年的钓鱼经验来为大家讲讲各种开饵技巧吧。

一、饵料的硬度

饵料硬度的控制就是加水的多少,水加的多就软,水少就硬,软硬到什么程度合适呢?鱼儿要软,软了鱼儿才好入口,但是给比能软到抛竿出去时饵料却脱钩了,能够顺利抛出去,不易脱落,又能最大限度的软才最合适。

加入适量水

二、饵料的黏度

饵料的附钩性与饵料黏度关系最大,抛出去会不会散,入水落地时会不会散?那么黏度在开饵时如何控制呢?一般是加水后揉搓的越长就会越黏,而水稍多也会使之变黏,水少了或搅拌的少,饵料就干散。干散的饵适合做窝饵,雾化度也大。

搓饵力度要适中

三、饵料的雾化

雾化除了与饵料的配比、干湿度、软粘度有关外,还与搓饵的手法有关。搓捏的紧了,雾化速度明显就慢,搓捏的轻了,雾化速度就会快一些。如要钓上层水,尽量控制饵料雾化小些,因为怕招过多小鱼,而钓底时就要加大雾化了。

饵料的雾化状态

四、饵料的粗细

饵料的颗粒粗细也是一个指标,钓大鱼我们要粗大一些的颗粒,更能聚鱼留鱼,钓小鱼那么就小一点啦。我们开饵一般要让粉末状的细饵和粗大的颗粒饵混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饵料更具有粘合性,并提高适口性。

挂饵的大小

五、饵料的重量

鱼钩很轻,一旦挂上饵就能快速入水了,但一款很轻的饵还是会下落较慢的,这要看你钓什么鱼,钓哪层水的鱼了,钓小鱼和上层鱼,饵要轻小,钓大鱼和底层鱼,饵要沉大。但水底有泥层,饵则不能太沉,以防陷入泥层后鱼发现不了。

希望本文能帮到各位钓友,如您有不同意见或有更好技巧,请尽情吐槽和指导。喜欢的钓友烦请动下金手指点个关注哦~

根据饵料味型灵活开饵的技巧


有些钓友不知道开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灵活运用饵料的独特功效,导致上鱼率很低,下文就从三方面谈谈怎样有针对性地使用饵料。

第一、根据对象鱼的喜好正确用饵

鱼种不同,对食物的喜好不同。竹竿配蚯蚓的传统做法不是不行,而是随着饵料花样的频出,我们也要有针对性的选取使用。但无论饵料有多少种花样,只要我们针对对象鱼的习性选饵,就能把握住大方向,选对钓饵。

我们知道鱼的生活习性是有规律的,鱼儿在什么生长阶段、什么时节喜欢吃什么饵都会有所不同。我们掌握了对象鱼喜欢的味道,就会正确选择基础饵料,什么鲢鳙喜酸臭,肉食类的鱼喜腥,素食类的鱼爱香甜等都是常识,但时节不同也会有所改变。

我们还可以亲手制作适合鱼口的饵料,不要过分的迷信小药,来误导自己对饵料的正确使用。鱼儿吃食的习性是有规律的,一般也很难改变,所以只要味儿对路,材料不偏离得离谱,备好正确的饵料是不难的。

第二、吃饵乎?吸饵乎?

我们经常说鱼儿进食是吃饵,那么鱼儿究竟是怎样吃食物的呢?

假如是人,没有手也没有舌头,他能正常的吃吗?很明显是不能正常的吃的,而或许就是靠吸了。大家知道,鱼儿是靠腮来呼吸的,它们进食的时候鱼鳃张翕,很多细碎的食物就随着水流从鱼鳃流出,真正进入鱼儿肚里的食物比较少,这才导致鱼儿好像永远也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所以鱼儿们进食,其实不是吃的,而是吸的。这两个动作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鱼儿靠吸获取食物,力度就没有吃的力度大。那么问题来了,饵料的干湿、软硬、轻重等就会直接影响鱼儿的进食。

如果钓饵过重,鱼儿明显就会吸食困难,这反应在漂讯上,明明漂有动作,但就是提竿而没有鱼。这就是因为鱼吸饵没有到位而产生的假象,不中鱼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钓饵过大,鱼儿往往需要吸N次才能进嘴。实际情况是鱼儿还没有成功把钓饵吸进嘴,但是钓饵已经被鱼吸得移动了,导致有漂讯,钓者看到漂讯就要提竿,当然不会中鱼。许多钓友常常碰到这种现象,明明动了漂,就是没有鱼,这都是吸食惹的祸。

第三、开饵技巧

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开饵的技巧。我们知道了鱼儿是靠吸食来进餐的,那么我们就要避免将饵料做的过重,总能想到办法让饵料轻一点,让鱼儿好吸进嘴巴。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预定的比例将饵料配置好,然后加入适量的膨化粉(比如雪花粉),再慢慢用手将饵料均匀搅拌,这是将饵料变轻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准备开饵。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装进已经搅拌均匀的粉饵,再将定量的水准备好,尽量使用钓点的水,按照预定的比例,一次全部倒入容器。此时要迅速搅拌容器中的饵料,张开五指,搅拌的动作要快一些,起初看起来好像水有点多、饵料好像很稀,这不要紧,不必放在心上。只需要迅速搅拌均匀即可,然后将饵料揉合成一堆,将其堆积在容器之中,几分钟之后饵料的状态自然会变好。

在等饵料时,我们就去准备出钓的工具或装备,出发之前,饵料也会自然地发酵,达到了最好的状态(雾化效果与重量都会恰到好处),这样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可以顺利地前往钓点施钓了。

钓友们不妨运用这种开饵方法来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比较适合鱼儿吸食,而避免漂动而无鱼的现象。

钓鱼在用饵上有什么要求?形色味俱全


俗话说得好,三分钓技七分钓饵,可见钓饵在钓鱼中的重要性。如何配制一款色香味俱佳的饵料一直是钓友所追求的,饵料对路子鱼不开口再好的本事都用不上。今天来说一下饵料搭配在钓鱼中都有些什么样的要求?

一、色

鱼类会依靠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等分辨食物的味型,色彩,软硬甚至形状,因为只有适合自己入口而且味道俱佳的食物它们才会喜欢。所以我们在配置钓饵的时候首先要以基础的配饵公式做为依据,针对当地鱼情对钓饵进行色香味形以及状态的良好搭配,这样才会配合出一款优良的钓饵。鲫鱼鲤鱼喜欢红黄白色,草鱼喜欢红黄绿色,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养殖的鱼那么他们会喜欢颗粒的颜色土黄色或者褐色,所以钓友搭配饵料的时候也不要完全按照习性来调配,因时因地灵活运用才是王道。

二、味

钓饵的味道也是重要的环节,遵循鱼类随水情、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用饵。水冷、瘦时用腥;水温高时用淸淡;同时,根据水的热冷程度、肥瘦程度、鱼儿的活动状况在饵料上进行微调。味型可大致分为腥,臭,香,甜,酸,注意合理的搭配味道突出主攻饵的味道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千万不要乱混合配出一盆大杂烩。其实开饵跟做饭非常像,高手都自称鱼厨子,多种饵料的搭配也要讲究主次,更多时候多种饵料搭配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某种味道。切不可多种味道的鱼饵混合,以为什么鱼都照顾到了,结果鱼闻了恶心,什么鱼都没钓到。

三、形

饵料的形或者说状态也直接影响这渔获的多少,野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搓饵不吃拉饵爆护的情况,非常极端。还有时候会遇到全是鱼星就是不吃饵的情况,结果换上拉饵立马就上鱼。鱼都是喜欢状态和形状更加自然的饵料,对于形状自然的饵料没有那么强的排斥。比如钓鲫鱼,在小鱼不多的情况下用拉饵比搓饵好很多,比如冬季钓鲫鱼,搓饵基本很难钓到鱼,但是拉饵却可以。再比如说鲤鱼,鲤鱼喜欢粗糙的有大颗粒散落的颜色土黄色或者褐色的饵料,那么配制饵料的时候在颜色和状态的搭配上就需要多考虑。高手经常说,鲫鱼饵料重形,鲤鱼饵料重味。

漫谈冬钓用饵的色、形、味


在寒冷的冬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是冰天雪地,一派银装素裹的妖娆冬景,即便是鱼米之乡的江南,经历了阵阵南下寒流的侵袭,也会风冷水凉鱼儿少动。因此,大部分钓友在进入冬季之后,就会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翘首期盼着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

但也有一部分喜欢冬钓的钓友,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接受寒流的洗礼,尽情享受着冬钓的乐趣。

冬季的鱼儿虽然少动,但只要你掌握了冬季垂钓的方法和特点,无论是在北方开冰凿洞,还是在南方临水抛竿,都仍然会钓有所获,而且冬钓较之夏秋高温季节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冬季垂钓要遵循轻、灵、细、小的原则已是泛泛之谈,无需赘述,此处只就冬季垂钓用饵的色、形、味谈一点个人的经验和观点,抛砖引玉,以求共识。

一、色泽要鲜、亮

冬季水温低,水体中绝大部分浮游微生物及小杂鱼等停止活动,使水质变清,水中能见距离加大,因此冬季垂钓首先要注意饵料的颜色,特别是钓饵的颜色要针对适合冬季垂钓的鲫鱼、鲤鱼等较耐寒的鱼比较喜欢的鲜红色或深红色为首选。并要想办法增加饵料的鲜亮程度。

很多钓友都知道:冬季垂钓,北方的活红虫、南方的红线虫都是不可替代的绝佳钓饵。但本人曾做过多次试验,如果把红虫捣碎成浆。然后在加入少量粘合剂做成搓拉饵,其效果远不如活红虫更好。

原因何在?按道理红虫浆应该比活红虫的气味更浓、更容易在水体中散开,但其诱鱼吸食的效果却与活红虫差距甚大,仅此一点便足以证明,冬季垂钓用饵最关键的是色和形,味在其次。

再比如:我们在夏秋季野钓时,为了迎合野生鲫、鲤等喜食蚯蚓的特点,经常会把采集到的蚯蚓捣碎如泥,然后再加入适当的粉状饵料做成团状搓饵垂钓,既保持了蚯蚓的气味,又避免了爬地虎等底层小杂鱼吞钩,其效果往往比直接用活蚯蚓装钩好很多,但到了冬季再使用这种方法就远不如直接用蚯蚓做钓饵了。

究其原因虽然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有一下两点:一是冬季活动的小杂鱼少,增加了垂钓对象鱼的吞钩机会;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冬季水质变清,鱼在水底的视物距离远,因此钓饵的颜色和形态就成了诱鱼吞饵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冬季窝饵的诱鱼效果,可使用钓鱼王的麝香米加入少量的酒泡碎大米,红白反差较大,增加可视距离,配合其气味效果比较理想,若能在其中掺入少量红虫则效果更佳。

钓饵当然是使用红虫最好,若没有红虫时,可选择适当的腥味商品饵,在其中加入少量食品红色素和芝麻油,增加饵料的色彩和鲜亮程度。

二、形态要小、活

冬季垂钓,除了用饵要色泽鲜亮之外,饵料的大小和形态至关重要。

低温季节鱼的食量很小,因此窝饵不仅要用量少,而且其中的颗粒要小,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使入窝之鱼饱食窝饵,对钓饵不感兴趣。

比如用小米做窝和用大米做窝效果截然不同(夏秋高温季节另当别论),用大米做窝时,用量太少起不到诱鱼和留窝的作用,用量大了,入窝的鲫鱼几粒大米入口之后便基本满足了腹内之需,不再继续索饵,若使用小米做窝时就避免了这种情况,使入窝之鱼在窝中觅食的时间延长,增加了吞食饵钩的几率。

钓饵的大小和形态更是如画龙点睛,尤为关键,大小适当,形态鲜活,就会成为传神之笔,使鱼儿频频上钩;若饵团过大,形状死板,就会像中国足球的临门一脚,使前功尽弃。

冬季垂钓使用的钓饵,饵团宜小不宜大,形态宜活不宜死。比如用面食饵不如生物饵、大蚯蚓不如小蚯蚓、搓饵不如拉饵等。

搓饵之所以不如拉饵效果好的原因是:拉饵入水后很快成为絮状,无论是风使水面的波动通过漂的带动、还是鱼在饵钩附近游动时对水体的轻微推动,都会使絮状的钓饵有轻微的摆动活了起来,增加了诱惑力。

有经验的钓友都有这样的经验:隆冬季节开冰垂钓时,用红虫扎把挂钩,反而不如在钩上只挂1-2条红虫效果好。

在此给经常买不到红虫又喜欢冬钓的钓友们介绍一种取代红虫的方法:找一些红色的棉线,剪成0.51厘米长的段,把剪好的红线在丁香油中泡一下,垂钓时把泡好的红线掺入饵料中拉饵垂钓,虽然不是真正的肉夹馍,但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三、气味要浓烈

低温季节,一是由于水的质密度增大,使饵料气味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变慢,扩散范围减小;二是低温水体中的鱼儿出于减少消耗的生存本能,体细胞收缩,感官系统较之高温季节迟钝了数倍,因此冬季用饵就要相对增加饵料气味的浓度,要使饵料的气味达到浓腥、浓香、烈甜、奇臭的程度,以增加饵料气味在水体中的扩散力,并使之对鱼的迟钝的感官起到刺激的目的。

众所周知,酒泡小米对多种淡水鱼有一定的诱聚作用,但有人说用低度酒效果好,也有人说用高度酒效果好,包括泡制中药原料,既有人说量不宜大,也有人说量大一点效果好,殊不知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使用的不同季节。

其实大家说的都对,夏秋高温季节,用低度酒比高度酒效果好,冬春低温季节则高度酒的效果优于低度酒,中药原料用少好还是用多好,也是如此。

有经验的钓友对在不同季节使用饵料气味的浓与淡是了如指掌的。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不难掌握垂钓中过程中各种饵料的使用技巧。

钓鱼爱好者常钓的八种鱼类分享


一、鲫鱼:胆小蛰伏水底被人捉

鲫鱼性情温顺、胆小怕事,当听到大的声响时,往往潜入水底蛰伏不动,以为这样就能躲灾避难,然而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这句话用在鲫鱼身上并不灵验,人们正是利用它胆小怕事的弱点与蛰伏水底的习性,在浅水中浑水摸鱼,常常达到网捕钩钓所达不到鱼获目的。2011年4月,钓者驻地北面5千米处的一座小型水库因春旱和小麦浇灌,几乎干涸,最深处不足一米,我和钓友扬竿下钩无鱼问饵,可是一群年轻的村民拿着脸盆、水桶、抄网等工具到来后,男的下水摸鱼,女的在岸上拾鱼,只见鲫鱼接二连三地被甩上堤岸,少说也有四五十斤,不到两小时,水库里的鱼虾便被扫荡一空,这就是鲫鱼小心上当的例证。

二、鲤鱼:机警聪明反被聪明误

垂钓实践表明,鲤鱼是淡水鱼中相对聪明的鱼种之一,那些在复杂的自然水域自繁自养、久经磨炼、长期同敌害较量中成长起来的野鲤,不仅聪明机警、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有的还多了几分狡猾。本人在湖库、河坑垂钓时,多次碰到野鲤在钓点周围亮相、跳出水面观察而不进窝摄食,有时进了窝也是先试探品尝,不轻易上钩。这种猾鲤比鱼塘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殖鲤难钓得多。然而,再狡猾的鲤鱼也斗不过有经验的钓手,钓鱼人摸透了它的惯用伎俩后,通过筛选钓位、投其所好用饵、抓住出没时机、长期定点布窝和识破浮漂语言等办法,往往也能心想事成,即使它机警善变,被人锁定目标后,最终也逃不掉被擒拿的命运。

三、鲢鱼:傻气有惊无险跳水面

白鲢平时爱在水的上层慢条斯理地游弋,似乎旁若无人,傻乎乎地暴露自己:在天气闷热时,常常成群地将头浮出水面,吸收水中缺少的氧气,不注意隐蔽;一旦听到了大的声响或水体晃动,就大发性子,此起彼伏地跳出水面12米高,像炸开了锅似的。这些傻里傻气的表现,常常给岸上和水中虎视眈眈的敌人造成了捕食和袭击的机会,带来可怕的后果。钓者少年时期,同伙伴们在村头池塘里游泳嬉戏时,曾经抓到过一尾受惊跳到岸边的白鲢。去年夏天与几位钓友进行船钓,在无鱼问钩时故意大喊大叫、敲打船帮、用桨搅动水体,果然引起水中的鲢鱼乱蹦乱跳,有2尾1500克左右的白鲢,先后斜着身子跳水落进了船舱,大伙欣喜若狂,坐收渔人之利。四、鲑鱼:莽撞自投罗网入熊口

鲑鱼又名大马哈鱼,肉质鲜美,被人视为名贵鱼。它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里,只有每年九十月份,成熟了的鲑鱼才会从大海,不远千里洄游到自己出生地的河段产卵繁殖。幼鱼在河中长到一年后,又开始千里跋涉游进大海。鲑鱼向原出生地洄游途中遇到障碍时,便奋不顾身地跳跃,但由于视力不好,能看清物体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040厘米,故跳越时往往落入以静待劳的棕熊大口中;在沙石河滩游动时,也常被熊或其他动物抓获,惨死于近视和莽撞中。

五、黑鱼:凶狠护幼忘我酿悲剧

黑鱼生性凶狠,专门吞食水中的小鱼和小动物,据有关资料记载,一条500克重的黑鱼,一天能吃掉250克的各种小鱼,有时竞忘乎所以地钻进虾笼中贪婪地吃无法逃跑的小鱼,自己也难逃嘴馋命短之灾。但黑鱼对自己的孩子却非常关爱,有强烈的护幼习性,在水草中产卵孵化出幼仔后,总是亦步亦趋地藏在子群的下面保护,每有其他动物接近幼子便一跃而起捕食。人们利用它的独特护子行为,墩青窝,钓黄窝,常常可连续钓获雌雄两尾黑鱼。钓者有一年五至七月曾在柴河水库用蹲钓和底钓的方法,先后钓黑鱼12尾,有一次用虾笼捕虾,也逮住过一尾钻进笼中吃小鱼的黑鱼。

六、白鲦:暴躁乱蹦乱跳咽气早

白鲦虽为小型鱼类,最大的个体也能长到20厘米长,同其他的小杂鱼比较,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因其视觉、听觉、味觉灵敏,食欲旺盛,从早春到初冬均在各种水体蹿游、索饵,没完没了地闹钩,钓鱼人投出的饵料有相当一部分被它们所消耗,直接影响鲫鱼和其他大鱼摄食上钩,要说爱它也不容易。被钓上来后,本来可以多活一些时间或者获得特赦,由于性情暴躁、乱蹦乱跳招人烦,不是缺氧12分钟呜乎哀哉,就是遭到某些人的虐待,常常死于非命。有人说,这种鱼吃亏,就在于不老实。

七、翘嘴鲌:冒失误吃空钩命归西

从本人垂钓纪录看,最大的翘嘴鲌可达14千克,由于它灵敏性高、活动量大,特别是眼明嘴快性子急、冒冒失失,不管是小鱼、大虾、蚯蚓和可口的面食,进入了它的视觉范围便一口吞下,嘴馋的鱼命短。钓者利用其谨慎不足,勇猛有余的弱点和趋光的特性,有一次在陆浑水库夜钓大获丰收,办法是在船坞边挂着大灯泡,招来许多银鱼围着灯光旋转,用小海竿、串钩挂上银鱼,上下左右提拉撩逗,有鱼中钩就提竿,一夜钓获翘嘴鲐70余尾,最大的个体达400克。还有一次,在焦枝铁路南侧的草湖空钩试水,竟意外地拎上来1尾350克的翘嘴鲌,它是误吞日光下反光的镀铬钩而送命的。

八、趴地虎:贪婪拼命吞钩活憋死

这种小鱼头和尾贴得很近,多数身长58厘米。别看它头大身瘦肉不多,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嘴却很馋,在钓窝里没有像样子的鱼时,它却不停地闹钩,漂相可与文静的鲫鱼媲美。本人用丸世9号钩钓鲫鱼时,它竞能将双钩吞下,由于自不量力、贪婪无度,饵钩常常卡在喉部,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活活地被憋死。

什么是本味饵?以及鱼饵的味道如何控制?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细节把握不好都可能钓不到鱼,在水中有鱼的情况下钓鱼时贵在用饵,饵料不对路,神仙也难助。要想学会用饵一定要知道饵料的基本特性,既什么是本味饵。

鱼饵的味道非腥即香,腥是动物鱼饵本身的气味,腥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虾粉,然而现在很多腥味都能用添加剂替代,香除了植物本身散发的气味,主要是炒、蒸、煮、榨、烹过程中产生的。区别于添加剂形成挥发性的香味,钓鱼人把鱼饵本身具有的气味和制作过程产生的气味称为本味。

如经文火炒制的麦麸、榨过油的芝麻饼豆饼、煮熟的红薯等等都是本味。原塘颗粒是指池塘经常喂的颗粒饲料,也可称本味饵。本味饵多用于传统钓和休闲钓鱼。因时间限制,竞技钓快鱼为了达到招鱼快的目的,一般不用本味饵,就是用也是在添加剂的配合下增强了浓度。然而一天3或4场比赛,鱼的嗅觉迟钝了,浓香浓腥饵的效果反不如原汁原味的本味饵了,所以竞技钓鱼有个规律:首轮浓腥浓香,二轮之后不是香改腥,就是浓改淡,有的干脆改本味饵了。

用本味饵是为了唤醒鱼的记忆。在大多数池塘都是喂麦子、菜籽饼、豆饼的时候,吃惯了这些东西的鱼就认这个味了。然而,除了味型的认同可以减少鱼的戒备外,尚未驯化的幼鱼以及赛前投放的新鱼则很可能不认本味,于是除钓综合鱼用本味饵,钓时速100200尾的快鱼都已不用它了。区别于味型多样、性能各异的商品饵,本味饵成本低、制作简单,一口锅、一把铲就能完成。可是鱼饵成为商品后本味饵变了,包括味型、状态都是在添加剂的帮助下得到的。

因此无论休闲钓还是竞技钓一定要把握好饵料的味道,饵料的腥香浓淡大都可以通过添加剂或者小药来控制,但是在大型水域垂钓多年生的大鱼时本味型的粮食类饵料效果往往会更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