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对钓饵选择的影响

2021-03-22

水域环境有些什么天然饵料,对鱼的喜食性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叫“什么地方的鱼爱吃什么食”。譬如,北方人的主食是馒头,北方鱼也爱吃面食;南方人主食是大米,南方鱼也爱吃米饭粒、年糕粒。四川多产甘薯,重庆、成都一带用白薯为饵能收奇效;藏族同胞爱吃酥油糌粑,在藏族地区钓鱼,酥油糌粑是最佳的钓饵;海南岛产木薯,在海南岛钓鱼,木薯是上等饵料。同一种鱼类也因地区不同,对饵料有偏爱,最有趣的例子就是鲫鱼,云南滇池的高背鲫,四川天然湖泊的野生鲫鱼,爱吃米饭粒、蚕豆粉饵;广东、广西的须鲫,喜吃水生昆虫和各种昆虫的幼虫饵;东北的银鲫和松花湖的野生鲫,却喜食红蚯蚓和面食饵。

按照鱼的食性配饵,这是多数钓者都懂得道理。但是同样一种鱼,食性一样,在甲地用这种饵上钩率高,而换了一个地方,一条鱼也钓不到。这一点,在鲢鱼和鳙鱼配饵方面尤为突出。养殖他们的鱼塘水质肥瘦不同,它们的口味也不一样。以养殖鲢鱼、鳙鱼为主的塘,若是肥水养鱼,则施放大量粪肥。肥料充足,浮游生物生长繁茂,这也成了鲢鱼、鳙鱼的天然饵料。这种池塘水有一股腥臭味,用普通的酸味钓鲢鱼根本钓不到。必须增强饵酸臭味的浓度,才能奏效。可是,换一个地方,那里投放的饵料不是以粪肥为主,二是投以粮食类饵料喂鱼,水不肥,没有很浓的腥臭味,如果仍用酸臭味很浓的饵区钓鲢鱼、鳙鱼,即使把饵投放在它嘴边,它也不上钩。m.DiAOYu007.coM

相关阅读

水位的变化对选择钓位的影响


在一些自然水域,水位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涨幅,水位涨落情况会对鱼的游动和吃食有很大影响。

而且鱼儿对水位变化非常敏感,水位上涨时,很多食物都会流失,所以鱼儿会有些紧张感,生怕没有东西吃。所以鱼儿在水位上涨时,会急迫并且大量到岸边觅食,并且因为水位上涨,水的溶氧量增加,鱼儿也会变得异常活跃。

不仅水位上涨会有紧张感,当水位下落的时候,鱼儿也有一种惊慌感,因为害怕被搁浅。所以鱼儿会在水位下降的时候急迫躲到深水区。可能鱼儿怕自己一旦游得慢,游的速度跟不上水下降的速度,就会留到了岸边。

鱼越大,逃得越快,而且在逃的过程当中,根本不会觅食,而且一头往前冲,但是一些小鱼,会在逃的过程当中,还会边逃边觅食。这就是看大鱼与小鱼有没有经验的区别了。

其实一个水域,水流速度快慢,对鱼类的游动有很大影响。如果在一些水面广阔的湖泊、江河、水库里,鱼一般在0.5到1米/秒流速的水域里活动,如果水流速度过快或者过慢,鱼儿都不会过于活跃。

所以如果在一些水流过大的自然水域,鱼儿会躲在支流或者是河湾处,这些流速较小的地方觅食。如果水流速度过慢,鱼儿一般会在中下游水流较快的地区活动。

所以在水位变化的季节垂钓,一定要先综合考虑,只有选好钓位,才能有爆护的可能性。

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


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而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这种连锁的反应会使鱼类随水温的高低而使其机体的生理代谢产生变化。

鱼类的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另外,水体呈味度的高低与时节有着直接的关系,鱼类的嗅阈值和味阈值又会因水体呈味度的高低而变化。那么,垂钓用饵与时节的关系就显得惟妙惟肖了。

当然,选用鱼饵的前提还是要首先确定其垂钓的水域和水体,然后再进行已确定范围之内的调整。先从不同时节的用饵技巧说起。

一、冰钓

冰钓是指当水体表面结冰封冻后,人们在冰面上掘出冰洞后再进行垂钓的一种垂钓方式。

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钓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是太阳距地面的最远时节,加上受冰面的阻断,阳光照射水体的强度和深度均大幅减弱。由于缺少了阳光的照射,水中的大部分植物已不再产生光合作用。水温也随之下降的很快,冰面下的水温最低可达到4℃度。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而4℃时水的密度最大,含氧量也最高。在低温条件下,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也变得十分缓慢,从而导致了水体呈味度的降低。因此,鱼类在这一时节其嗅阈值可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节鱼类的嗅觉灵敏度最高。

鱼类的嗅觉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所选用的鱼饵的呈味度就应该越低,这就是垂钓用饵的规则之一。所以,在冰钓时尽量不打窝或少打窝,钓饵也应该选用纯天然或与天然等同的物质原料所制作的鱼饵。冰钓常用的钓饵有红虫、蚯蚓等,但鱼类在冬季并不是不吃素饵,有时用小米等粮食作物打下的窝子会被鱼类一扫而光。

二、春秋钓

在春秋两季垂钓,虽然气温和水温很接近,但用饵仍有区别。春节的水温由低转高,水体呈味度也开始回升。鱼类的嗅觉则开始进入由灵敏到迟钝的渐变过程,但其嗅觉依然很灵敏。

所以,在春季垂钓仍需选用呈味度略低的饵料,以营养类原料含量高的鱼饵为主。另外,以蚂蚱、蝈蝈、蟋蟀等昆虫为饵钓草鱼,在这一时节其效果最佳。因为昆虫的体液和血液一样都在鱼类的敏阈值范围之内。

暮春初夏,雨水增多,气温上升较快且昼夜温差也较大,水体环境变化尤为显著。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的摄食量和耗氧量也会相应增加,水体的呈味度自然也会升高,所以在垂钓时可以提高鱼饵的呈味度。

秋季的水温由高转低,水体呈味度开始回落。鱼类的嗅觉也开始由迟钝走向灵敏,但这种鱼类嗅觉的渐变过程很慢,秋季的鱼类其嗅觉仍很迟钝,只有到了深秋,鱼类嗅觉的灵敏度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秋季垂钓,用饵仍需选用呈味度略高的鱼饵。

三、伏钓

由于水体温度的关系,夏季是鱼类嗅觉最迟钝的时节,也是鱼类嗅阈值最小的时候。如果水温达到18℃以上时,鱼类的嗅阈值会比冬季缩小一倍。因此,很多以天然及营养类为原料的鱼饵,如以鱼粉、虾粉、肉骨粉和蚯蚓粉以及其他以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为原料制作的饵料因其呈味度低,对鱼类均不能起到很好的诱食作用。而营养类含量少但呈味度偏高的鱼饵,如以各类香精香基来提味的饵料却能引起鱼类的注意。这就是为什么天热时用香饵及天冷时用腥饵的主要原因。

虽说香与腥是区分饵料气味或味道的惯用俗语,但真正意义上的区分还是应该是以鱼饵呈味度的高低来见解,因为绝大部分腥饵其呈味度都接近于天然,而香饵大都含有香精成分,其呈味度要比腥饵高出几倍、几十倍或几百倍不等,所以单纯使用香与腥从气味或味道上来区分饵料是不正确的。

水体温度与鱼类敏觉的关系也是成反比的,即水体温度越高其鱼类的敏觉就越低。因而在伏天垂钓时,如使用红虫、蚯蚓等含有血液和体液的活饵,其效果远不如在早春或晚秋时突出。

注意声响对钓鱼的影响


声响、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在水中也能传播。这就要求我们钓鱼人要尽量避免发出大的声响,以免惊扰人入窝之鱼。要做到控制志声响(或声音)对钓鱼的影响,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 要做到小声说话轻步走路:对钓鱼活动来说,还是尽量少说,小声说,绝不能大声喧哗。因为声音大了,鱼儿会受惊,特别是稍大一点的鱼,它们的警觉性很高,听到声响,便不敢靠近岸边觅食。小鱼也是如此。例如某年春季我们单位组织老同志举行钓鱼比赛。开钓后,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钓了4条大鲫鱼。可就在此时,我身边的一位钓友突然钓上了一条大草鱼。他未带抄网,我也未带,于是他便大声喊叫求助他人帮忙。带抄网的人持抄跑步前来救急,大鱼是抄到了。可是左邻右舍再也钓不到鱼了。

二、 摘鱼入护国轻拿轻放:钓鱼人的鱼护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网口有大有小。有些钓友使用的是陈旧鱼护,网口小,又短,每钓上一条鱼总要将鱼护提上岸来,才能将鱼入到护里,然后再将鱼护放回到水底。由于急着钓下一竿,随便将鱼护往水里一扔,扑通一声,势心惊吓正在水不觅食的鱼。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垂钓,而且还会影响别人钓鱼。

三、 钓上鱼要轻提不要过猛:有的钓友,当钓上鱼后怕鱼跑了,用力去提竿,总想将鱼直接提上岸来。大鲫鱼势必会在水面上扑腾一会才能提上岸来,而这种水面的扑腾声,使正在水下觅食的鱼受到惊吓而逃

大雾对钓鱼的影响详解


雾,是自然界当中再平常不过的天气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原则上脱离不开以下几个条件,即:冷却、加湿、递增的水汽含量。我们知道: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蒸气在低温状态下会凝结出来、成为微小的水滴或者是细小的冰晶。当大气中的这种悬浮水汽的凝结达到一定密度,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上称这种低空的物理现象为雾。

雾一般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和混合雾。与我们钓鱼息息相关的多属于蒸汽雾,蒸汽雾好发于高纬度区域以及平原地区的野外、山区的水塘、河流等自然水体,其形成的条件:水体经白天的阳光全天侯的持续加热,所吸收的热量裹挟在水中。夜晚或凌晨,当冷空气流经水面、与水面上的热量相遇就会形成对流,水中的热汽就会上升,从而在其周边区域形成大量的蒸腾水汽成为雾。

蒸气雾的产生首先要有对流层做为主导,对流的形成路径、最初是自水面闯入近地面的空气中,而后,对流逐渐加强向两头伸延,上可伸入低空云层、下可直达水底。水下的对流不断将泥质底或腐草中的沼气、一氧化碳泛起,让这些物质吸附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严重缺氧。

如果是多年未清底的鱼塘、或者是杂草丛生、污染物经年沉积附着的水质,鱼不咬钩是必然的。即使大雾消散,由于体内的生理调节作用,鱼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开口觅食。

相反,在较大的库、湖等自然水域,如果水边无大面积的杂草和较干净的沙石底质,钓鱼则不会受影响,而且,由于对流吸走了水体中的热量,进来大量的氧气,就像闷热的池溏注入了凉爽的风儿一样。水体内的温度和溶氧量达到鱼类生理最适的觅食标准条件,则会引起鱼群兴奋、游向岸边抢食上钩。

许多时候,在大雾弥漫的天气里,在有着厚厚腐草和烂泥的池塘里,有人钓到了好多鱼。但这并不能表明我的上述论点是错误的,当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过境我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遇南方的暖湿气团极易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平流雾上面往往会有逆流层存在,它压制着雾气团上升的速度,从而保持水面以下温度不会过快流失,而且对流伸延的路径短,只向浅水中充氧而不会引起塘底上泛。这种平流雾的天气现象,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十数小时。鱼儿在适宜的水温下往往会开口大咬。而一旦大雾散尽,鱼儿则会随着水温的下降游入深水,鱼口渐停。

实际看来,大雾天气对钓鱼来说有利,关键是钓手不能犯钓点的错误。而且,为了自身的健康,对于有污染源的钓场,大雾天气尽量不要进入其中。

浅谈不同地区竞技钓选手钓技的差异分析


竞技钓鱼胜负不可预料,但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一天3场或4场比赛,前两轮钓快鱼积2分或3分的钓手到了最后一轮就可能晚节不保了,被排在5~10位的钓手赶超。在少一尾鱼就可能掉落一个名次的时候,许多人会改变钓法和战术。然而变招是双刃剑,变对了冠军唾手可得;变错了名落孙山,可谓胜负一念间。在本刊报道过的名将战例中,既有靠着一招两式获冠军的,也有前两轮钓得一般而凭着最后一轮的稳定发挥笑到最后的。

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记者认为:钓技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区别。至于钓术的取舍,除了阅历、经验外,更多的是凭着对鱼类行为的科学认知,先知先觉。

众所周知,河南钓手钓小鱼流,尤其是面对满塘乱鱼总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湖北钓手擅长钓快鱼,特别是钓信号多变、吃口轻重不一的半猾鱼,虽变招不多却能一招制胜。从2002年起,记者先后采访了河南籍的徐清华、刘林、马焱、吉彦军、何海滨和湖北籍的邓刚、徐银舟、侯成胜、吕中胜、王兵、黄建平等十余名钓手,他们一致公认是当地的鱼情、水情和环境孕育了他们的技术。如果鱼情不同,水情、环境变了,如到广东遭遇四世同堂的罗非鱼,就是惯于治乱擒猾的河南钓手也难操胜券。同样,湖北钓手到哈尔滨、长春钓鲤鱼也得向当地钓手请教,不然别说冠军,就是陪列榜末也很勉强。然而,除东北和岭南省区因气候、鱼种和养殖习惯不同,需要摸索段时间外,中原大地、长江南北乃至西北甘肃、陕西、宁夏,凡是以鲫鱼为对象鱼和以鲤鱼为主的钓混养鱼的比赛,豫鄂钓手摘金夺银易如反掌。

两个山头,两位领军人物邓刚和刘林。邓刚是全能型钓手,手竿、抛竿、池钓、野战、攻对象、擒混养无不能,可是谈钓技从不亮出杀手锏,强调团体协作赛前摸透鱼情、统一部署,赛后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刘林专攻池钓,看就知道是河南风格:辨口识鱼掐得准、出招稳,以浮漂调3目一线为基本出发点,钓目随鱼口而变,胜之泰然,败亦不悔。然而两人有一点是相同的:把握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沉着应战;掐准鱼口、一招制胜。

从1997年在南京参加首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开始,至2002年的5年间,邓刚给人的印象是综合实力强、快慢鱼都能钓。然而邓刚受到追捧却是第七届钓王杯之后,即钓快鱼成为竞技主流而面临着怎样把握节奏、治乱擒猬等难题的时候。在此之前,邓刚虽已夺得了全国钓赛手竿第3名和钓混合鱼第4名的好成绩,并在5届海狮杯比赛中拿了个人总成绩、手竿钓鲫鱼、尾数和总重量双积分4个冠军,却没有人注意到他是如何避虚就实,扬己之长,拣着最熟悉的鱼钓的。如2000年上海第四届海狮杯总决赛,钓混养鱼都是搓饵钓底,等鱼咬钩。然而在钓位无优势,钓饵也不占先的时候,邓刚发现混养池内还有许多尾重50100克的鲫鱼,于是放弃草鱼、鲤鱼,改攻鲫鱼。第五届海狮杯移师秦皇岛,攻混养以鲤鱼为主,可是钓混养鱼最后一轮邓刚放弃钓伤了嘴的回锅鲤鱼,瞄准底层大鲫,搓拉结合,最后虽得了第3名,但以最擅长的钓法钓最熟悉的鱼是应该肯定的。竞技钓鱼要摸清鱼情,二要认清鱼口,三要明确钓法、坚定不移,归根到底就是不能靠蒙。

2001年以前,刘林以搓饵钓底主攻大鲫和鲤鱼,有快枪手美誉。可是钓大鲫是一回事,钓小鲫是另一回事,在看似相同的操作中快钓小鲫对诱鱼、钓饵状态、线组、抓口等环节不能有丝毫马虎。特别是鱼口变猾之后,一场不慎就满盘皆输。他虽然打入了第七届钓王杯总决赛,但快刺慢提的钓大鲫方式钓不了猾口小鲫。挫折使他看到了差距,也激发了他埋头习艺的决心,发奋要在钓快鱼上有所突破。然后刚起步的百合鱼饵看中了他,在受聘百合的三年中,虽然主要职能是围绕着钓混养鱼开发鱼饵,但他不放过每一次试饵的机会,在别人钓鲤鱼的时候专拣鲫鱼钓,而且越小越不放弃。如此三年,他把西部和中原地区的小鲫鱼食性、习性摸了个透。2004年,沉寂了三年的刘林出战体彩杯全国钓鱼锦标赛,以钓鲫鱼第3名、钓混养鱼第6名,总积分33分夺得了他在全国性钓鱼比赛中的第个冠军。事后,刘林说是聊城的鱼成就了他。鲫鱼尾重100150克,已习惯了沉底摄食,虽然吃口有轻有重,但只要放平心态,坚持拉大饵钓底就不会输;以鲤鱼为主的混养鱼就更不容易上浮了,就是吃口轻了,子线放长点,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90分钟钓15尾是不成问题的。河南钓手擅钓快鱼是拉饵出现之后的事,主攻尾重50克左右的小鲫鱼,操作是五快:诱鱼快、上饵快、抛钩快、刺鱼快、提竿快。有此五快,惯于钓大鲫的刘林似乎稍逊一筹,然而赶不上有赶不上的办法。这就是快鱼慢钓无招胜有招。具体说就是钓底鱼口乱,动作多时钓钝不钓灵;打浮鱼口轻,宁快不慢抓接口;半水动作快,提竿慢半拍。

入门台钓都是搓饵钓底。可是伤了嘴的鱼张不开口,饵搓大了、硬了、重了,浮漂不反映信号就只能用拉饵。然而拉饵轻,到位慢,并因为雾化而促使鱼E浮,这样信号就不规范了。快鱼慢钓是将乱而无序的信号用慢来统一,但它又与钓慢鱼不同,是在鱼口多而乱的时候求稳的一种方法。如果将调4钓2称为不灵不钝,那么调3目一线钓3目就比较钝了。可是饵轻啊,漂尖起伏1/41/3个黑格,也就是鱼唇刚刚盖住钩尖的那个瞬间就提竿了,所以快鱼慢钓不是提竿慢,而是线组决定了它具有抑制假动作的功能,形快实慢。以拉饵打浮为例,两颗饵的重量一般压漂尖13目,漂尖稳定在钓目的时司约2~3秒。如果拉丝粉少了或者长了,饵微粒脱落得快,2秒钟漂尖就升到调目了。于是不得不提起钩来重新上饵,拉饵多空竿就是这么来的。改用短纤维的细目拉丝粉,并将添加量提高到30%~35%,这样钓饵的持钩性提高了,即使外层的饵微粒都脱落了,其胶质残留仍能压1/41/3个黑格,这是调3目一线钓3目的由来,也是慢鱼快钓的依据所在。

钓技涨退水对钓鱼的影响和钓点选择技巧


老钓鱼人都知道,水退一寸,鱼退一尺。水涨一寸、鱼近一米。

退水

1.水中的浮游生物随着水位的下降而向江、河、湖泊及水库的中心靠近,水中浮游生物的迁移,同时也会引起野生鱼类的迁移,因为野生的鱼类主要靠江、河、湖泊及水库的浮游生物来繁衍生息。

2.江、河、湖泊及水库的水面减少,人类及动物对鱼类的惊扰,也会引起野生鱼类的警觉,而远离岸边。

3.一般发生在春季和夏初季节,因为江、河、湖泊及水库水面大面积的减少,野生鱼类回游的距离缩短。并且江、河、湖泊及水库的水温上升很快,在适合鱼类生存深水区的水温达到野生鱼类的要求,野生鱼类就会在深水区周边摄食,而不到浅水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野生鱼类才到浅水区来寻食,这也是野生鱼类自我保护意识决定的。

4.虽然水的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内的野生鱼类的密度增大,同时人类及动物对鱼类的惊扰程度也在相同程度的增大,野生鱼类经常受惊吓,摄食量减少,鱼就不好钓。

涨水

1.因慢慢蓄水引起的水位上涨。水的浑浊度未发生变化,但是水的面积在增大,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水力发电站大坝合拢后蓄水,上游来的水带来的野生鱼类大量滞留在发电站大坝以上的水域,虽然因涨水淹没大片草地和滩涂,但是野生鱼类都先按照生存摄食深度来回游,说白了就是野生鱼类溜边回游,这时鱼最好钓。

2.江、河、湖泊及水库排洪或蓄洪,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树枝、苲草及浮游生物,涌入江、河、湖泊及水库,造成水的浑浊度发生剧烈变化,本来很清澈的水面,骤间变成泥水汤,但是在水的浑浊度由清澈变成浑浊这段时间内,野生鱼类最好钓。原因是浑浊的洪水激流涌入江、河、湖泊及水库中心,水的深度、温度、浑浊度发生变化,迫使野生鱼类游到岸边,躲避浑浊的洪水激流,这时鱼最好钓。(当岸边水和洪水的浑浊度相同时,鱼就不好钓了)。

3.江、河、湖泊及水库排洪或蓄洪,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树枝、苲草及浮游生物,一般的情况下树枝、苲草及浮游生物不会留在江、河、湖泊及水库中间,而是被风吹到岸边,野生鱼类被这些饵料所吸引,到岸边摄食。另一方面,因水深发生变化,洪水温度较低,岸边水温较高,野生鱼类也会由水温低的深水区游向水温高的浅水区,回游、摄食。所以涨水相对而言,比较好钓鱼。

涨水期如何选择钓点

涨水之后,对鱼儿来说是个欢快的日子,由于河水猛涨,大量食物被冲刷到水里,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每每这时,也是钓鱼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进水口:钓谚云: 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进水口有大有小,池塘、溪流、河川的进水口一般较小,而水库、湖泊的进水口都比较宽阔。为什么涨水之后鱼儿喜欢到进水口来觅食呢?其道理有四:一是溯游习性。鱼儿都有逆水而上的习性,每逢涨水时,他们心情舒畅,食欲旺盛,成群结队地逆水而上;二是食物丰富。涨水时节,陆地上或上流的植物残屑、昆虫顺流而下,到进水口的两侧被拦住。有时风也会把这个水域中的微生物、藻类植物以及浮在水面上的昆虫、植物残屑吹到进水口一带。而且进水口也是小鱼、小虾活动的地方,这些都是鱼儿喜欢吃的美味佳肴;三是氧气充足。涨水时节,进水口水体的含氧量最多,流动的新鲜活水里面溶解的氧气也多,很适合鱼儿生活的需要;四是安全感。进水口不仅是水质最洁净的地方,也是鱼儿感到最安全的地方。所以,涨水之后,钓点选择在进水口的附近、两侧、水草边、石头旁等处,岂有不获鱼多之理!

岸边、浅滩:钓谚云: 涨水鱼靠边。涨水之后,鱼儿多向淹没的岸边、浅滩移动,这里小虾、小鱼多,食物丰富,鱼儿有逆水溯游的习性,争先抢吃新水带来的各种食物。钓点选择水流较缓的浅水区、岸边、浅滩,上钩率极高。

堤外防洪坝两侧水深处,防洪坝两侧水深处,水流较平稳,鱼儿感到有安全感,所以鱼儿多藏于此。选择这里作钓点,上钓的鱼儿不但多,而且个头大。

洄水沱、洄水湾:涨水时,洪水淹没了低洼地,这些低洼地形成了一个洄水沱、洄水湾。这些洄水沱、洄水湾的水流较缓,食物丰富。被急流冲击的鱼儿来到洄水沱、洄水湾,感觉水流缓慢、水质较好、饵料充足,自会停留在此处不走,成了鱼儿临时的招待所。故这里鱼儿密度大,选洄水沱、洄水湾作钓点施钓,钓获率极高。

水淹农田:钓谚云: 水淹农田,钓鱼正甜。由于冬季水位下降,有的溪流、河川、水库、湖泊的岸边甚至出现干涸现象,有些农民便在这里种上庄稼。到了次年涨水季节,水位上升,这些田埂被洪水淹没。因为农民种过 季庄稼,地里的虫子很多,还留下一些庄稼残屑,这些都是鱼儿喜欢吃的天然饵料,鱼儿最喜欢到这里来嬉戏、觅食。

网箱旁:在一些河川、水库、湖泊边,养鱼专业户都喜欢在岸边用网箱养鱼,在网箱旁作钓点,十拿九稳能获大鱼。到了涨水时节,水色浑浊,正是钓大鱼的黄金时节。网箱养鱼的地方均是较深的水湾,这里水流缓慢,是大鱼藏身栖息最理想的临时住所。网箱里的鱼吃剩的或来不及吃的饲料漏到网箱底下,便成了野生鱼儿的美味佳肴。网箱周围严禁炸鱼、电鱼和打鱼,因此鱼儿有安全感,便放心大胆在这里栖息和吃漏网的饲料,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在网箱旁钓鱼,特别是在河心一侧下钓,往往都有较大的收获。

退水期如何选择钓点

找深水:水位下降后,鱼饵处于本能会随着水位的下降逐渐向下游转到深水区生活。

找河道:水位下降后,原来的老河道,支汊便慢慢显露了出来,而且水位还有一定的深度;同时由于河道支汊本身就是鱼儿游动的鱼道,鱼群相对多、集中,因此在这里设点垂钓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收获。

找新湾:所谓新湾,指的就是水位下降后,原来没入水中的高地变成陆地,出现水岸线和水流弯曲的地方就成了鱼儿新的栖息地和洄游线路了。

找水下乱石处:常言说,钓石头不空篓。水位下降后,水库里一些有乱石的地方会变成相对浅水区而适合手竿垂钓。

找悬崖、陡坡:落水会将平时够不到的或者水位太深的悬崖或者陡坡显露出来,使水位深浅正好适合垂钓。这样的钓位平时几乎没有人涉足,鱼儿摄食比较安心,警惕性差。

找草滩:有些库湾有大面积的水草,水草茂盛的地方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鱼儿的家,只要水深在1米以上,都可以作为钓点,如果水深在2-3米则会更好。要注意密中选疏,疏中选密。

相对而言,涨水比退水好钓鱼。敬告各位钓友,退水照样可以钓到鱼。但是有一条要记住:退水一定要钓静。

天气对钓鱼的影响有哪些


最近有钓友信得过我,问了些我有关天气对钓鱼影响的问题,我也把自己多年钓鱼经验分享给他了。我自己今年21.还在西昌读大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和外公野钓,从此走上不归路,从那时起寒假暑假都在河边水库度过,到现在野钓也有12年了,这里我就把分享给他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先说明一下钓鱼经验没有绝对的,只能说是一般情况是那样。钓鱼谁也说不准今天这样的天气能不能钓到鱼。觉得我会说废话或者乱说的就不要再看下去了。

(1)夏秋季,白天只要不是闷热低气压,口就不会差,一般夏季都是晚上钓鱼,鱼口7:30-9:30是鱼口最好的时间,太阳出来后口就会变差。晚上钓鱼有月亮是好钓的,说明第二天有是晴天,也说明今晚不会下雨气压不会太低,鱼的开口不会不好,推荐夏季野钓河流还是钓流水。

(2)初春白天出太阳钓浅滩,水草边鲫鱼口很好,夜钓晚上有月亮是不大好钓的,因为初春气温还没有完全提升,白天太阳温度升起来了,看到月亮说明今晚天上云层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会下降很快;过了九点草上会有露水,水面会起雾,此时日晚温差变化大,鱼开口会很差。

(3)冬季夜钓要在阴天,云层厚,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差不大。虽说阴天冷,但是晚上和白天温差不大,鱼能适应,开口比有月亮的冬季晚上好。白天钓鱼出太阳过后连续两天阴天就好钓了,总的来说冬天钓鱼,不能温度变化太大,要么持续出太阳,要么持续阴天都好钓,只是冬天出太阳的天气夜钓不好钓,主要是日晚温差太大,冬季钓鱼,我还是推荐阴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像前两天阴天口怎么也比昨天出大太阳好吧。冬天突然出太阳嘛,鱼虽不好钓,但天气这么好,不要在乎钓多少,钓多大,能在山水之间晒晒太阳,放松疲乏的心态,静下心思考今年一年的得失。才是钓鱼人该有的心态。

气压和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天气!天气!天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记住决定鱼获的第一因素应该是天气,而不是饵料,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只要天气适宜钓鱼基本上用什么类型的饵料都会有鱼问津,在天气好的前提下饵料的优势才会被体现。

适合钓鱼的天气包括三个方面:气压、温差、风

1、气压:适合钓鱼的气压应该是9901005百帕之间,低于990百帕水中缺氧,鱼的反应或上浮或游向深水或在水底缺乏活性高于1005百帕鱼类摄食欲望很低,基本在水下聚集不动,此时频繁提竿锚到鱼的几率很大也很难钓,尤其是黑坑在不开增氧机的炎炎夏日鱼类大部分都会离底,所以此时钓底很难有收获,这也是很多时候看见窝子里鱼星密布但没鱼咬钩的原因之一。

2、温差:温差小于8,钓鱼一定发也不知是谚语还是钓鱼人总结的经验,总之温差最好不要超过8度这个保险值,不同的地区和季节温差不绝对,总之昼夜温差大于10℃和前后几天温差大于12℃鱼一般会很难钓,尤其在春季影响较为明显。

3、风:炎炎夏日中的一丝微风能为水体融进氧气,有了氧气鱼儿必然会变得活跃,风也会为水中生物带来食物,长期影响鱼类会争相抢食;夏季雨前风先至,这段时间鱼类是十分活跃的。

季节跟天气对垂钓的影响


钓友们应该都知道,季节跟天气对鱼儿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鱼儿是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在深水还是在浅水、吃口轻还是咬钩猛,都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季节跟天气对垂钓有哪些影响吧!

季节对垂钓的影响

冬天可是垂钓的淡季,而春天跟秋天则是钓鱼的旺季。刚刚入春的时候,由于天气变暖,水温上升,从冬天过渡来的鱼儿也开始觅食了。但是鱼儿大多会在相对比较暖和的地方活动,所以这个时候比较适合在深水作钓。秋天气温比较稳定,而且鱼儿大食量也大,这个时候非常好钓大鱼,钓友们一定要把握时机。

夏季,雷雨过后风平浪静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钓的好时机。但是因为盛夏的时候阳光比较强,水温也高,再加上水中的饵料比较充足,幼鱼在发育期,所以这个时候很难钓到大鱼。夏季的时候,最好早晚垂钓,如果中午的话,要在树荫下或者是深水区。深秋的时候水温上凉下暖,鱼儿都跑到了深水区,这个时候适合钓深水,但是等到中午水温上升的时候,鱼儿又都游到上面觅食了,也比较适合垂钓。

天气对垂钓的影响

鱼儿的生长、发育、繁殖都会受到水温的影响,而且鱼儿的体温也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适合淡水鱼生存的水温在12~20℃之间,当水温降到5℃以下或者是超过30℃的时候,就超出了生存范围,钓友们便很难钓到鱼儿了。

水中氧气对垂钓的影响,跟垂钓有直接的关系,而水中氧气量的多少,又直接受到气温、水温、气压、光照等等的影响。一般来说,像江河这种流动的水域氧气都比较丰富,但是像池塘、水库这种静水水域,水越深、氧气就越不充足。那些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氧气往往比较丰富。流水口、进水口、风口、水草边都可以垂钓,而且很容易钓到大鱼。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