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的四重性

2021-02-18

如何了解饵料的四重。饵料的好与坏在钓鱼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它直接影响到垂钓鱼的多与少,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饵料品种很多,你要在众多的饵料中选择适合你用的饵料,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慢慢的去研究与思考。我们要了解到各种鱼对于各种饵料的选择也会不同,我们要从什么条件下用什么饵,钓什么鱼用什么饵,什么时间段用什么饵,什么地点下用什么饵,什么鱼情中用什么饵等问题出发去想。然后再从实际操作中去体验,各方面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过有一点要肯定的是,饵料一定要有四重,“四重”是指什么呢,就是重味、重色、重香、重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去了解。

一、重味:谁都知道鱼类对于味道有着特殊的爱好,这是因为鱼类的嗅觉是相当的敏感。它们都有着特殊的味道爱好,所以不同的鱼类喜欢的味道也会不一样,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我们在配制饵要有针对性,你要钓什么鱼就要准备什么饵料。青鱼,鲤鱼、罗非鱼等喜欢腥荤味略重的饵料,可以是南极虾粉、动物肝粉、蚕蛹粉等;草鱼喜欢植物或略带酸味的饵料,可以是青草类、青菜类、粮食类的植物或略带酸味的饵料等;鲢鱼喜欢吃浓酸带呛味或酸甜、糟酸类的饵料;黑鱼、生鱼爱吃活食,可选择小青蛙、泥鳅、粗蚯蚓、小虾、小白条等活性食物。

二、重色:饵料可以分成红饵、白饵、黄饵、灰饵等,颜色不同也直接影响着钓绩。不同的鱼类喜欢不同颜色的饵料,这是因为鱼类对颜色有特殊的辩别能力,只有光照达到一定标准时,它们才能对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另外,有些鱼类的眼睛和人类的色觉很接近,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互补色的现象。这也跟它们生活的区域有着联系。经过实验证明,鱼类对红色、白色、黄色的颜色最敏感,所以我们在买或者是自制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这三种颜色的饵料,才能让你有一个好的收获。

三、重香:鱼类对于饵料的清香也很感兴趣。如果你想要提高鱼的上钩率,你可以选择一些带有香的饵料,比如加工后的花生渣、玉米粉、奶香性速溶麦片、蜂蜜、米酒、香油、炒过的黄豆粉,蚕豆粉等,用它们作为添加剂或单独使用,这是根据不同的鱼类去调配,效果都是相当的不错。

四、重形:对于鱼类的大小,我们要选择不同大小的饵料。我们要从有的嘴尖,口裂大;有的嘴圆,口裂小的饵料。如果饵料太大的话,鱼吞不下去还怎么去吃呢。要适合它的嘴型的大小的饵料才是最好的。要看是什么对象鱼,然后从饵料的大小去入手。保证你有一个好的收获。

相关推荐

用饵技巧有四重,你重对了吗?


关于饵料的配制问题,在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很全,也很详细。饵料的好坏在钓鱼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到上鱼率的多少、垂钓成绩的好坏。其它各方面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来进行的。

饵料的种类可谓是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品种齐全。要从众多的饵料中选出适合自己适用的饵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功夫去仔细研究的。

首先要了解各种饵的性能及针对性,钓什么鱼,用什么饵;什么条件下用什么饵,什么时间段用什么饵,什么地点下用什么饵,什么鱼情中用什么饵。

其次要不断地在实际操作中去体验。从中发现它的实际效果和正确掌握其使用规律。总之,配制饵料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根据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所在鱼塘鱼情的具体情况去合理配制和使用。这里只谈谈配制饵料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饵料要重味

诱鱼效果的好坏是饵料配制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鱼类对味道有着特殊的爱好,它们的嗅觉异常敏感.不同类型的鱼群有不同的嗜好。

因此配制饵要有针对性,想钓什么鱼,事先就要准备好什么饵料.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万无一失。

比如常见的草鱼,它喜欢吃青草类、青菜类、粮食类的植物或略带酸味的饵料;鲢鱼喜欢吃浓酸带呛味或酸甜、糟酸类的饵料;黑鱼、生鱼爱吃活食,可选择小青蛙、泥鳅、粗蚯蚓、小虾、小白条等活性食物。

青鱼,鲤鱼、罗非鱼等喜欢腥荤味略重的饵料如南极虾粉、动物肝粉、蚕蛹粉等。只要利用好饵料味道的微妙变化,投其所好,便可钓到你想钓的鱼。

二、饵料要重香

各种鱼类一般来说对植物性饵料的清香都很感兴趣,如加工后的花生渣、玉米粉、奶香性速溶麦片、蜂蜜、米酒、香油、炒过的黄豆粉,蚕豆粉等都可能作为添加剂或单独使用。正确使用好这些饵料,自然会明显提高上钩率。

三、饵料要重色

在实际垂钓中。我们常发现;在同一塘内、同一时间钓鱼时,钓友的饵料各不相同,有的用红饵、有的用白饵、有的用黄饵、有的用灰饵。颜色不同,结果钓绩也不同。

有钓得多的,有钓得少的,还有空手的。成绩好的原因之一便是钓手钓钩上的饵料颜色使用得当,对塘中的鱼产生了极大的吸引作用。难道说鱼儿也会对颜色兴趣?

的确如此,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绝对多数的鱼类对颜色都有辩别能力,即使具有辩色能力的鱼类对颜色的区别也是以一定的亮度为条件的,也就是说,只有光照达到一定标准时,它们才能对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另外,有些鱼类的眼睛和人类的色觉很接近,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互补色的现象。尽管鱼类对颜色都有辩别能力,但鱼饵的制作并不是以此为首要条件,只是适当地进行了考虑。

首要条件是;饵料的制作如何能更好地适应和吸引鱼群。鱼吃不吃饵,颜色并不能起到主要因素。红色、白色、黄色对鱼类来讲是最敏感,也最具诱惑力。因此建议配制或购买时应尽量选择红白黄颜色的饵料。

四、饵料要重形

鱼类有大有小,有重量级的,也有轻巧性的。它们的结构不同,自然口的大小也不同。有的嘴尖,口裂大;有的嘴圆,口裂小。因此在用饵料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垂钓时讲究一下饵料的形状也是在有益处的。像马口,银白,黄颡鱼等宜用长条形状的饵装钩;鲤,鲫,鳊,鲂等使用圆粒性的饵效果较好。同时也要掌握好饵料的大小。

嫌看不够?那就来好钓鱼呗,看到你成王者。

如何增加鱼饵附钩性与鱼饵的附钩性详解


附钩性,也称持钩性,是对应雾化而存在的钓饵基本性能之一。过去坠钩沉底用蚯蚓、面团、米饭粒、麦子和煮熟的玉米粒做钓饵,入水后长时间不化,是附钩性过 强。商品饵多作粉状,需兑水搅拌后才能装到钩上,兑水量的多少和搅拌、存放时间的长短决定饵的软硬松黏,由此产生了附钩性,即钓饵与钓钩的附着关系。拉饵 钓快鱼,对钓饵的要求是雾化和附钩性统一,无雾化招不来鱼,形不成窝;附钩性差,钓饵入水即化,钩尚未到位就没饵或饵少了,鱼不会咬钩,出现在浮标上的都 是鱼撞钓线的假动作。以米豆麦黍为原料的商品饵附钩性强,多用于搓饵钓底:主要为薯粉、马铃薯粉、轻麸和豆粕的鱼饵松散,附钩性差,不过利用这一点可以很 快成窝,并能形成柱状饵区。钓手都明白:诱是手段,钓才是目的,所以拌两坨饵,主诱的松散,持钩性差,主钓的黏一点,增强附钩性。拉饵出现后更讲究了,拉 蓬松大饵钓底加80目拉丝粉18%~22%;拉小球钓行程加120目拉丝粉30%;拉小饵钓一标深加100目拉丝粉25%。拉丝粉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改 善钓饵的附钩性。竞技钓鱼时间短,60~90分钟一场,而且现场拌饵。可是有些饵打死了、揉死了也没有附钩性,如粉碎后的颗粒粉,除了加拉丝粉还得加一点 粘粉,至于加多少完全靠经验了。

何为鱼饵的附钩性如何增加鱼饵附钩性


附钩性,也称持钩性,是对应雾化而存在的钓饵基本性能之一。过去坠钩沉底用蚯蚓、面团、米饭粒、麦子和煮熟的玉米粒做钓饵,入水后长时间不化,是附钩性过强。商品饵多作粉状,需兑水搅拌后才能装到钩上,兑水量的多少和搅拌、存放时间的长短决定饵的软硬松黏,由此产生了附钩性,即钓饵与钓钩的附着关系。拉饵钓快鱼,对钓饵的要求是雾化和附钩性统一,无雾化招不来鱼,形不成窝;附钩性差,钓饵入水即化,钩尚未到位就没饵或饵少了,鱼不会咬钩,出现在浮标上的都是鱼撞钓线的假动作。

以米豆麦黍为原料的商品饵附钩性强,多用于搓饵钓底:主要为薯粉、马铃薯粉、轻麸和豆粕的鱼饵松散,附钩性差,不过利用这一点可以很快成窝,并能形成柱状饵区。钓手都明白:诱是手段,钓才是目的,所以拌两坨饵,主诱的松散,持钩性差,主钓的黏一点,增强附钩性。拉饵出现后更讲究了,拉蓬松大饵钓底加80目拉丝粉18%~22%;拉小球钓行程加120目拉丝粉30%;拉小饵钓一标深加100目拉丝粉25%。拉丝粉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改善钓饵的附钩性。竞技钓鱼时间短,60~90分钟一场,而且现场拌饵。可是有些饵打死了、揉死了也没有附钩性,如粉碎后的颗粒粉,除了加拉丝粉还得加一点粘粉,至于加多少完全靠经验了。

何为鱼饵的入口性


钓饵基本品质之一,因钓组和线组配置而异,主要包括饵的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物理因素,是钓鱼的入门功夫。线组的一般规则是钓大鱼,强钩粗线:钓小鱼,小钩细线。与之配合,在钓饵就是大钩用大饵,小钩用小饵。若鱼小饵大吸不进嘴,需要反复顶撞、叼啄,等着钓饵外层溶化、剥落了,体积变小或泡软了才能顺利吸入那就浪费时间了。反之,鱼大饵小,吸入过于顺利则钩深入咽部,会给摘钩带来麻烦,还会伤及钓线。另外野钓和池钓不同,钓快鱼和钓慢鱼不同,野钓守时长,没有明确对象,对某种、某几种鱼来说是入口性差,挡口,吸入受阻,换一种鱼就吸入顺畅了。池钓就那么几种鱼,钓饵大小、软硬合适就行,入口性让位适口性。钓快鱼的饵是变化的,入水前和入水后以及下行中的物理状态不同,只有到了那个状态才能被鱼吸入。慢鱼之慢不全是因为鱼姗姗来迟,其中钓饵的入口性差不容忽视,饵形欠佳,大了、重了、硬了都会影响吸入。钓鱼人有“三分钓技七分饵”的说法,如果七分中再分,那么入口性、适口性(味型)、持钩性(状态)又各占1/3。传统钓鱼重视钓饵的形状、大小、轻重、软硬,是因为坠钩沉底。现代钓鱼把钓饵的入口性、适口性、持钩性糅合在一起,于是才出现了从水底到水皮的全泳层钓法。

鱼饵的状态与适口性探讨


饵料在水里的目的就是诱鱼,诱惑鱼儿上钩,包裹在其中的鱼钩才是关键。饵料做的再好,如果鱼儿咬饵之后不上钩也是没有意义,把鱼诱惑过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新手钓鱼不要认为自己的饵料好,就可以万无一失,必定能够钓上大鱼了,如果鱼饵的配置不当,饵料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1:饵料入嘴才是第一步

饵料的大小,形态,软硬,永远是要合适目标鱼的性质的。如果饵料的形态出现了问题,鱼饵就算是很喜欢吃这种饵料,也吃不下去。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浮漂一直在晃动,但是提竿却发现没有鱼儿上钩。这并不是饵料本身出了问题,主要是钓鱼人没有对自己的饵料做好配置准备工作。

一般鱼儿吃不下去鱼饵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是饵料过大,一些体型相对较小的鱼类入口小,所以没有办法吞咽,而卡在嘴边的鱼饵只能够放弃。如果钓鱼人本身并不想钓小鱼,那么就可以无视掉这些讯息,而是选择把饵料调顿一点就好了。

另外过硬的饵料也是一个问题,虽然较硬的饵料可以有效的避开小鱼,在钓大鱼的时候选择硬一点的饵料是很多的共性,但是吃食用的东西,石头总没有动物会吃的。所以过于坚硬的饵料,就会出现鱼嘴无法吞咽,只能被吐出的结局。

而与上面的情况不同,如果饵料被配置的太软,或者黏度过高,也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种饵料虽然入口容易,但是包裹在其中的鱼钩却难以发挥作用,我们的目的是钓鱼,又不是喂鱼。鱼钩没有办法透过饵料穿刺到鱼嘴中,提竿同样不可能有鱼上钩。

所以在饵料的配置当中,首先的工作就是要保证饵料合适鱼类入口,同时方便鱼钩能够刺出。这就需要饵料的软硬适中,大小合适,不过大小相对好控制一点,主要看钓鱼人的目标鱼进行选择即可。而软硬则和饵料的性质,以及它的含水量相关,在揉搓饵料的过程中控制好含水量是关键。不过与之相对的,在控制硬度的原则上,还要注意好雾化水平,如果过于担心硬度而失去了雾化的控制效果,反而是得不偿失。

饵料的控制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尤其是同一钓位,或者同一的渔场里面,使用的时间长了自己就会琢磨出来尺度把握。

2:适口性很重要

饵料的配置当中是由多种饵料混合而成的,其中有主料,也有配料,以及相应的添加剂,有时还会增加一些小药。但是不管怎么混合,必须要明确这种饵料的未来使用性能,配料的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性能均衡,有所突出才是最好的。

充分的把握饵料的各种性质,调整饵料对于目标鱼的适口性是钓鱼上钩的最重要指标。这些都是取决于主料的选择,主料选择的味道决定了饵料的主攻味道,配料只是为了烘托这种味道或者增加诱鱼才存在的,主次关系永远不能倒置。

最后要说一点,就是关于小药的使用,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药,最终只是一种增加诱鱼效果的添加剂,使用的量要控制均衡。过量的使用小药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打乱了饵料本身的自然特质,鱼儿不喜欢吃味道古怪的饵料。

在饵料的整个配置过程中,适度是最重要的,永远要掌握取舍之间的抉择。多或者少,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使用目的而选择,在配置的过程中使用坚持一个使用目标是关键。

浅谈钓鱼饵料的适口性探讨


不仅是竞技钓讲究饵料的适口性,在野钓的时候,对饵料的适口性也非常讲究。简单的来说就是鱼吃起来很爽的时候你的饵料的适口性就很好。笔者认为鱼饵的适口性跟饵的软硬度、粘散度、雾化度、味道和饵团的大小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在自然水域你的饵就要接近自然,不仅仅是味道,就连形状也要和自然的饵很象,鱼吃起来才会很安心,它们感觉很安全,就会吃的很爽,这样我们钓起来就也会很爽。

而在养殖塘钓鱼,用原塘颗粒饵就会很好,因为鱼儿经常吃这种饵,所以对这种饵的抗拒力小很多。当然每个地区养殖塘的原塘饵都是不一样的,经常用小鸡饲料喂养鱼儿的池塘,小鸡饲料就是这个鱼塘的原塘颗粒饵,而用麦麸+豆饼喂养鱼儿的池子,用麦麸和豆饼作为原塘颗粒饵垂钓肯定会有理想的收效。当然经常钓鱼的地方,持续投放相同的窝料,久而久之,这种窝料就是原塘颗粒饵。

在经常打比赛的池子,饵的适口性就更重要了,这里的鱼可不是从没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它们可以说久经杀场,对饵料有一定的认识,这时就更要找它们爱吃的,并吃起来会很爽的饵,这时你才能找到提竿时机,才有可能赢得比赛。

当然除了饵料的应变,还有就是在快鱼钓灵,慢鱼钓钝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变化。(这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要靠个人的临钓经验的积累和对鱼情的正确判断,还有对饵料的认识)

要想做到到什么水域知道用什么饵,用什么状态的饵,对什么鱼用什么样的饵,以及什么样的鱼口用什么状态的饵,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要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并且还要对钓鱼过程中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灵活的应变技巧。

总而言之,要在日常的垂钓中掌握你常用的饵与饵的配比,饵与水的配比,哪种比例是什么状态必须要了解,这样你真正钓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内中繁琐的钓鱼运动演绎的悠然自得。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