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动提竿却无鱼,原因差不多就是这些

2020-02-04

随着天气的转暖,外出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钓鱼是门技术活,需要各环节度照顾得到,才能把鱼钓好,一个环节不当就容易出现钓不到鱼的情况。比如钓鱼中很多钓友都遇到过漂相非常好,但是提竿没鱼的情况,其中有可能是闹小鱼导致,但是除了闹小鱼的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是钓组搭配、用饵、调漂上的问题。关于这些原因,这里汇总下跟各位钓友一起分享。

一、线组搭配不当

线组的原因中主要的问题在于鱼钩的大小不合适,通常来说小钩可以钓大鱼,大钩钓小鱼就比较困难,所以鱼钩的大小要适中。鱼钩过大,鱼如果不够大,开口幅度会比较小,导致不能把鱼钩完全吃进去。但是由于鱼儿老是在啃食鱼钩上的食物,就会导致漂相出来,但是提竿不能中鱼。我们常说钓大鱼要用大鱼钩,钓小鱼要用小鱼钩,鱼不大不小就用中等鱼钩,为了保险起见最好使用粗条的鱼钩,有时候就算小勾遇上大鱼,也不会出现鱼钩被拉直的情况。

二、调漂的问题

出现这种有漂相,但是提竿不能中鱼的情况,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调漂的问题。一般都是钓的太灵导致的这种问题,对于野钓来说通常都不会选择钓灵,尤其是小鱼多的水域中。通常调漂从调低钓高开始,子线松弛双饵到底,基本就是野钓中最长用的状态,比常规调漂方法都要钝一些。钝一些的好处就是过滤假口,提升中鱼率。在野钓中如果空竿比较多,对于窝点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钓着钓着就没鱼的情况,所以野钓调漂不讲究灵,讲究抓死口,讲究的是中鱼率。

三、用饵的问题

我们通常用的饵料无非面饵、谷物颗粒、虫饵,大致也就这三种。出现这种提竿不中鱼的情况,如果使用的是面饵,通常原因是饵团太大,或者太硬,饵团太大中小体型的鱼儿不能完全把鱼钩吃进去,所以使用面饵不能使用的太大,除非就是为了憋大鱼,还有就是鱼更喜欢吃软一点的饵料,适口性比较好,所以就算闹小鱼也通常使用粘软的饵料。如果使用虫饵,千万注意挂钩后留在钩尖外面的不能过长,否则鱼不能完全把饵吃进去,出现空竿也就正常了。

四、闹小鱼的问题

闹小鱼通常是此类问题的主因,但是应对闹小鱼的方法比较多。比如尽量选择深水,或者选在水草区域,在明水的浅水区小鱼是最多的。其次就是用饵比重要大,饵料快速到底水面小鱼就追不上。第三就是使用短子线,减少鱼饵摆动幅度,加快下降速度,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不过说到底闹小鱼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大鱼进窝,大鱼进窝小鱼自然就跑远了。所以上面的比如加大饵料比重,加速饵料到底,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快速形成窝点,如果还是没大鱼进窝,那问题只能出在选钓点上了。

不过以上只是暂时能想到的几种主要原因,请各位钓友积极补充下,相互交流嘛。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垂钓时有鱼无口别着急,可能就是这些原因


重视鱼性、理性用饵、科学垂钓、讲究规则,这是垂钓的基本准备,也是打窝用饵的关键点。

窝子内鱼星四起,看着水里的鱼类掀起波澜,但就是迟迟不吃钩,这种情况就比较尴尬了。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遵循重视鱼性、理性用饵、科学垂钓、讲究规则四大原则,理性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有鱼无口

发现窝内有鱼,但是就是不吃口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垂钓策略问题,而是分析是否真的有鱼。鱼星、波澜、食物碎屑,造成它们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有鱼而已。水下腐殖质的气泡、小鱼小虾活动、饵料雾化过度都可能给人以错觉,以为有鱼入窝。

接下来再分析钓组问题,是否过钝,有鱼讯没有发现,或者风浪问题,干扰了钓鱼人观察鱼口,最后才是确定窝内有鱼,却没有吃钩,这种情况下,八成是饵料不对口造成。

第一:饵料雾化太好,它们在水中雾化范围过大,速度过快,造成窝子浑浊,鱼类找不到钓饵,或者入窝却吃不到食物,游动一番后,只得离开。这时,应该及时的控制雾化,增强留鱼效果。

第二:味型过重。秋季常用浓香浓腥饵料,但有时也会弄巧成拙,太过于浓重,会造成引诱鱼种过多,干扰了鱼类在窝内的活动,看似一群鱼类,却都在试探,抗拒,吃口寥寥。这时,最好重新调整配方,降低小药的比重。

第三:窝料过多。这是一个常见问题,窝料用的太多了,鱼类是留住了,但也吃饱了,再看到钓饵,就难吃口了。另外,窝料过多,在一定面积内占比过高,氧气消耗量大,鱼类也不喜欢入窝。

第四:鱼饵不对口。无论是鱼饵的味型、状态,只要不对口,都不会有鱼上钩。尤其是在鱼塘垂钓时,滑口鱼多,它们还比较挑剔,饵料过重、过硬、过散、过腥,都可能造成不开口。

第五:酱层底严重。酱层底会干扰饵料入水后的效果,过厚的酱层地,饵料陷入其中,味道传不出来,自然难以上鱼。改变垂钓策略,由底钓变为触底钓或半水钓。

第六:钓组不协调。子线过粗、铅坠过大、浮漂过于明显等,一系列的动态,都存在着干扰鱼口,阻碍上鱼的可能性。

第七:鱼层变化或鱼类手惊。这两个原因其实很难判断,毕竟我们不是鱼,但可以尝试性的调整,改变水层或钓点,尝试鱼类的变化特点,寻找最切实的鱼口。

状态相同饵料团做法

使用量杯,或大小一致的容器,最好有刻度尺,选择同等的尺度,稍稍压实,准确测量饵料用量。

然后倒入一个容器盆中,均匀的铺开,厚薄一致,避免盆地的高低不平现象。

然后,用量杯选取合适水量,顺着某一个方向摇动,调和搅拌均匀饵料,保证饵料的吸水均匀,静静的等待它们吸水膨胀。

用手指将其翻起、在放置一会,让底部膨胀较慢饵料二次膨胀,然后取出一小团,揉搓成饵。

这一过程中,饵料的加水量最为关键,加水的多少,是饵料未来软硬度的直接指标。除此之外,若是拉饵,还需要考虑拉丝的比例。想要慢雾化,就轻轻拍打一番,提升黏度。想要短丝拉饵,就把饵料打散一些,反之,多加一些拉丝粉,可以将拉丝纤维延长。

饵料制作虽然不似实验室实验精确,但是也要科学合理,做好的饵料不要急于揉搓成团,到了钓位再开始也不迟,太早了,会干扰饵料状态。

提竿不见鱼离不开这些原因


浮漂的浮相是鱼在水下咬钩情况的反应,也可以根据浮漂的浮相来摸清所钓水区的水情和鱼情,所以根据浮相判断鱼咬钩情况,并作出最佳提竿时间,是每位钓友学钓鱼时都要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只有看的懂浮相才能获得不错的钓绩。在钓鱼的过程中相信不少钓者会碰到明明有浮相,但提竿是却没有鱼,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钓友有所帮助。

一、有漂相提竿没中鱼的常见原因

1.调漂太灵

调漂调的是在垂钓过程中浮漂对水下鱼咬钩情况的反馈度和浮漂的稳定度。初学者在调漂的时候,多会将浮漂的过灵,这样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中鱼的机会。这样做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过度灵敏的浮漂,会因为水下稍微的某个动静就在浮漂上产生比较大的浮相,这样多次的提竿容易惊吓走附近的鱼,当有小杂鱼来打乱时,中鱼的几率会比底,所以要根据钓区的水情和鱼情来调漂。

2.饵料不合适

饵料选择不合适的表现有很多,比如,过硬、过腥或者过黏等,饵料在选择上学会根据所钓时的气候、水情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饵料状态和味型。找准此时鱼喜欢吃的饵料或者便于引诱鱼来吃的饵料,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中鱼率。

3.钓组搭配

在搭配钩、线、浮漂等钓具时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和谐度,搭配不合适会影响到鱼获。比如初学者常犯的错误,用大鱼钩去挂小鱼饵。避免这种错误不再犯的关键,还是需要大家多多去练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改正所出现的问题。

二、常见浮漂的浮相以及提竿技巧解析

1.托漂

这种浮相多是有鲫鱼咬钩的信号,因为它上升的速度缓慢,力度比较大,是比较容易发现,提竿的时间也比较好控制。如果在经常被许多钓者来施钓的水区,这里的鱼由于经常被钓,它们会比较狡猾,警惕性会相对高些,它们在咬饵食动作不会太明显,咬钩力度不强,不会轻易将饵吃进口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耐心去等待,根据浮漂的动态,抓准时机将竿提出。

2.黑漂

出现这种浮相时,如果此时浮漂的状态时稳稳地下降,通常是有大体型的鲤鱼、鲫鱼、黑鱼等咬钩了。遇到这些鱼比较好把握提竿的时机,只要当漂沉入到水里就可以提竿。在提竿的时候用力的力度要恰当,如果用力过大的话,可能会钩破鱼的嘴或者吓跑鱼,更或者会折断鱼竿扯断鱼线。

我们常会看到浮漂先稍微升起,然后在沉入水里,这是正常情况,比较容易识别,大家只要做好随时可提竿的准备就可以。

上述所说的这些是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和钓友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鼓励大家多多去实地练习钓鱼,将其知道的钓鱼技巧多多应用到钓鱼中,做到融会贯通,这样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钓技。

浮漂有信号却提竿不见鱼的原因


浮漂的晃动通常而言是鱼儿上钩的信息,因此很多钓友都会在鱼漂晃动后提竿上鱼,但是很多钓手都会遇到一提竿,什么都没有情况。有的人提竿的时候发现饵料被吃光了,有的人提竿发现饵料完好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就来总结下浮漂有信号提竿不见鱼的原因。

一、非目标鱼

通常每种鱼都有喜欢的饵料,除了玉米粒,红薯等比较常见的多数鱼都喜欢的饵料外。很多人都喜欢购买商品饵之后,再加入自己独特的配方,专门为自己的目标鱼调配。但是水底下并不只有目标鱼的存在,非目标鱼有时候也会过来,它们有可能会因为不喜欢饵料的味道,所以只是碰了一下,或者咬了一口,就不再下嘴了。没有吃下去,碰到虽然浮漂也会有反应,但是提竿肯定不会有鱼啊。

二、钓线粗大

在钓组当中,鱼线的粗线应该是和钓钩的大小相适宜的,除非选择一些比较特殊的钓法,或者目标鱼需要特殊的搭配之外,细线小钩,粗线大钩是最合适的搭配。如果是小钩配粗线就会因为重量的不平衡,而出现佯动,但是没有鱼上钩的情况。

三、饵料过大

钓组搭配应该切合一样,饵料的大小选择也是有区别的。大鱼大饵料,小鱼小饵料应该是常识。但是钓鱼是和鱼类搏斗的过程,一味的固守某个原则肯定不行的。

水底的情况很多变,大鱼来后会有小鱼群,小鱼来后还会有大鱼游荡,打大鱼的窝同样会吸引来小鱼。大饵料在小鱼啄一下的时候,灵敏的浮漂同样会有反应,手一急扬竿肯定是要空军的。

四、风浪变动

这个并没有太多值得描述的,有风的天气里面,鱼线可能会随着风浪变动而产生一些活动。有些钓者就会把一些细微的活动错误的当做中鱼了,急于拉杆。其实风吹的漂动和真正的上钩还是有区别的,上钩时候的浮漂活动没有规律,可能是上下左右的活动,而风吹的情况下一般活动比较有规律,容易分辨。

五、浮漂太灵敏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台钓中,钓者认为把浮漂调的越敏感,自己越能够提前了解情况,提竿才能够及时。

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过于灵敏并不是最好的状态。稍微一碰鱼饵浮漂就动,明明钩子还没进嘴,你就看到浮漂晃动提竿了,肯定是要空军的。

而且对于一些体型很大的鱼来说,太过灵敏的浮漂可能会出现大鱼游动到鱼钩的近距离范围内,浮漂就晃动了,这怎么可能中鱼呢?可以尝试一些调四钓三,或者调三钓二等比较适中的灵敏度,看到信号再中鱼扬竿。

以上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了五点浮漂有信号提竿不见鱼的原因,虽然还不能说把所有原因都介绍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基本能够保证涵盖了可能性最大的几种情况。希望大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自己的钓法,在垂钓的过程中渔获满篓而归。

浮漂晃动提竿无鱼的3个原因


钓鱼人外出垂钓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浮漂有动静提竿没有鱼,这是困扰很多钓友的问题。可能许多钓友会说是不会看漂相的原因,但事实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有以下3种原因导致。

1.错失提竿良机

鱼吃钩太狡猾都容易错失提竿时机,这种情况就拿鲤鱼来说,鲤鱼就饵的时候,钓鱼人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

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牵动鱼线,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

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这时反馈到浮漂的信号是轻微点动然后缓慢下沉,最后回升,要在下沉两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回升说明鲤鱼已经吐钩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扬竿角度有误

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角度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静水、缓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静水,因水流较平稳,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水流始终处于运动状态,钩饵落入钓点后,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手竿本身线短些可能没那么明显,如果是抛竿移动个几十米很正常,这时的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

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钓友们可能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

正确的姿势是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3.钓具、钓饵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

比如说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垂钓前最好检查鱼钩的情况,如果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那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鱼因素。

然后是子线。很多钓鱼人为了提高钓小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特意留短绑钩的子线,甚至只有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结果就是难以命中。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首先钓饵太硬不行,比如用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于是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团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用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此外像挂蚯蚓,鱼类捕食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蚯蚓的头部或者尾部,提竿必空无疑。

浮漂没有动作但提竿却中鱼的原因分析


很多时候,看到一些钓鱼高手,漂不动也上鱼,佩服得不行。后来自己的钓技提高了,偶尔也能漂不动也上鱼。有时候是感觉,有时候却是有意为之,也 与周围钓友讨论过这一现象,各有看法,但都碰到过,但是这漂不动也上鱼的快乐却不足为外人道也。下面仅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有待商榷。

一、钓组问题

当钓组出现某一方面问题时,就会出现漂不动也上鱼。最常见的是铅坠太重,鱼儿由于又要摄食,又要产生能带动重坠的力量,往往困难,特别是猾鱼更加困难。 除此之外在天冷的时候,本来鱼儿活动就小,力量也不大,在碰上重坠,鱼儿的轻吸怎么产生信号?只有吃死钩了才会有信号,才会出现上鱼。另一情况是主线太 粗,严重影响了信号传递,粗线配上大漂,如果再水深3米以上,水下信号层层递减,是引起漂不动也上鱼的重要原因,不信换成细线小漂试试,立刻信号放大 数倍。因此,当出现了漂不动也上鱼的情况后,首先要从钓组上面找原因,多半是用粗了用大了不协调所致,但是如果一心钓大鱼又另当别论,大鱼很少出现 漂不动也上鱼的。

二、鱼情变化

如果钓点小鱼多,尤其是白条之类,一般不会出现漂不动也上鱼,因为它们活跃之极,拖饵 即走,信号之会乱而不会没有,但是对于鲫鱼,尤其是猾鲫就不一样了,它们异常机警狡猾,不好好地吸饵,而是涮饵,或是快进快出地吸吐饵,如果跳的稍钝一 点,根本看不出信号,即便有一点点似是而非的小信号,也来不及反应到手上去提竿,这在早春和冬季很明显。明明知道下面有鱼,可就是不吃饵或看上去不吃饵, 于是又是换饵又是补窝的,忙得不亦乐乎也无济于事,这时候不妨想想漂不动也上鱼的例子,可以适当的时候无规律提竿,也许鱼儿就在鱼钩上呢。

有 一年深秋,我在一条成河中钓鱼,凭感觉还是有鱼的,但是始终看不到明显信号,最后决定提竿换饵(蚯蚓),结果就在不经意的第一下提竿就上了鲫鱼,接下来我 就在萧瑟秋风中决定凭感觉不时换饵,居然上了数尾几十克重的鲫鱼。后来旁边不上鱼的钓友觉得奇怪我怎么老是上鱼,他们却不上,我告诉他们凭感觉提竿,结果 信的人上了,不信的还是不上。现在想想此河是野钓主场所,当时深秋已经很冷,鱼儿不动了,加上我们传统饵、传统钓法、偏钝、秋风还有浪,信号不明显,自然 出现了漂不动也上鱼情况。所以当一个钓点成年累月有人钓鱼,鱼儿必然警惕性高,不好钓,不妨试试无规律地提竿,是会有意外收获的。但也不主张调漂过 灵,因为小麦穗之类也会搅得你心烦。飘过灵鱼儿触饵就有反应,反而会吓跑鲫鱼之类。

三、风浪影响

现在的立式浮漂比七星散漂抗 风浪强多了,而且在风浪中很醒目,很少随波逐流,不过碰上走水和大风,也是一筹莫展的。如果有微小的信号在风浪中也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常常出现风浪之中钓 鱼随手一提会中鱼的情况。这一方面是风力的影响把信号与水浪混在一起,很难明察秋毫,无法辨别小信号,另一方面是调漂时可能调高了,比如到了五六目,那一 两目的变化真的看不出来。因此当风浪出现了漂不动也上鱼的情况,我觉得可以调整漂目,可以调1钓1或平水等,以怎么看得清为宜;其次,也可以顺其自 然,不时地提提竿,兼有打窝和漂不动也上鱼的乐趣。

有一年冬天北风三级,在大桥上冻得直哆嗦,但那天鱼情出奇的好,不过我钓的是经典的 调4钓2,但是就是没有什么信号,而每次漂站稳后默数一二三却能上鱼,因为天冷也懒得再去调漂,结果就用这自已感觉的规律一下午也钓了几斤鱼,觉得很奇怪 很有趣。后来觉得冬天浮漂信号太小太小了,与其傻等,不如试试提竿,相信直觉,反而有点异样的惊喜。

四、努力辨别小信号

是不 是真的漂一点都不动就上鱼呢?也不尽是如此的。事实上,仔细分析,还是有小信号可循的,只不过我们一直处在分身与聚精会神交替状态中,上鱼精神抖擞,不上 则很快会走神,有时看多了还会眼花,错过了小信号,还有的时候是犹豫,想提竿又想再等等的心理错过了许多。最常见的是草鱼,往往就是一个信号,小的下顿, 如果再看不仔细,就更加容易错过,大草鱼下顿更小,回的快,稍纵即逝,于是只要一点点感觉就要尝试一下才好。有时候钓鲢鳙也是这样。还有在早春和寒冬,信 号尤其小,特别是大水面,仅仅半目或一条小黑线不断变化,那是稍纵即逝。我的一个朋友在夹江早春钓鱼,乍暖还寒,他就仅仅抓浮漂那一条小黑线不断变化,有 了就提竿,眼睛是花了点,但他就是凭着这功夫,半斤重的板鲫上了好几尾,而这黑线的变化一般人肯定是看不出来,更何况他还用的是十米传统长竿,所以对于浮 漂的标志点、标志线要重视,特别是鱼口不佳,气温偏低时,更要注意。不是浮漂不给信号,而是我们忽视了。

五、钓鱼人的感觉

很 多时候,方法冥冥中有人对你说:可以提竿了。就是那种感觉,因为看浮漂未动,只有你自己感觉下面还是有鱼的,直觉告诉你可能正在摄食,这时候也别管别人怎 么看,也许一提竿就能上鱼了;有时候鱼儿明明已经把鱼饵含在嘴里了,我们却没有提竿,拘泥于非要等待信号。除却线组等原因不谈,钓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这种感 觉的,有时候主要相信了这种感觉,往往十拿九稳,就像打麻将,手上这张牌预感会点炮,结果真就点炮,虽然按照道理不会这么巧。所以,钓鱼到了一定程度,也 是一种过程,没有原因,有时候无法解释,直觉就是这样,可以提竿的感觉。周围一些高手也有这种感觉,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这些高手相信自己的判断和 直觉,随心所欲。所以有时候他们总是比别人多上几条鱼,这就不仅仅是靠运气了。

漂不动也上鱼,首先从硬件上找原因,然后才能在软件上找对策,重要的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进行调整。钓无定法,看似不动的漂,偏偏就能上鱼。

差不多快忘记了怎样钓好鱼,半野塘垂钓


天气:高温

钓场:xx村的半野塘()

饵料:老化玉米,自制麦粒,还有上次钓鱼剩下来的饵料

鱼种:鲤鱼 鲫鱼 其他鱼

钓法:台钓

竿长:6.3米

线组:3.0+2.0

钩型:伊势尼6#

又有好久好久没钓鱼了,钓瘾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想想或许是这高温天气惹的祸吧!?屡屡看到这家里一堆一堆的钓具,心里五味杂陈的!唉!谁说钓鱼人能吃苦耐劳、风雨无阻的???渔者这不是让打脸了吗?[尴尬]

最近,每逢轮休,着实是心里闲得慌!无聊啊!唉!渔者真心的是怕热啦![捂脸]

今天又是休息,手又痒痒了,早上去玩玩应该不会太热吧不管了,钓鱼走起

看今天的天气预报: 最高温度还有39℃,想想?早去早回应该问题不大???

早上5:00时起床,5:30上106国道

进入村道

路过这里,这个木头做的秋千别说感觉不怎么扎实,但每逢过年过节还是会有人玩的???

6:20左右到达钓点,环境还不错,只是下雨后这水还是有点浑浊?

就选在这儿下竿了,水深不足2米,水底还算平整,还是6米3的江湖猎人赤壁鱼竿,上次钓鲢鳙竿梢断了让鱼给拖走了,好在渔者有一套这竿,试了竿梢可以通用的?

平台上买的化氏老酵玉米+自制的麦粒,这些用来打窝或做钓饵都还可以,,,

今天先调1目钓1~3目试试,必要时作调整。

玉米+麦粒 适量打窝,上钩挂玉米,下钩挂几颗麦粒作钓,两个小时过去了,没口,一口也没有???想想?还是挂之前的剩饵试试,先抛几竿垫窝,再挂搓饵作钓

大概半小时后来了一黑漂,扬竿中鱼,感受鱼的力气还可以,遛了两把后成功入护,鱼不大,7~8两的小鲤一尾。呵呵,大小无所谓喽,有鱼上钩就好!???

不行了!早上9时左右的太阳晒在人身上火辣火辣的,得撑上伞、喝口水了

继续搓饵作钓 之后又没口了,但浮漂一直左右、上下的晃动,或许是鲢鳙进窝了吧?几个空竿过后,一条麦穗车祸上岸???

后来干脆下拉浮漂约15公分左右,减铅皮钓离底 一支烟的工夫,出现一顿口接着送漂,急扬竿中鱼,大弯弓,果然是鲢鳙进窝了,几个来回上大鳙鱼一尾,开森!???

接下来杯具啦!连续两尾鲢鳙脱钩,之后彻底没口了

转眼11点都过了,这天气也太热啦!带来的水也喝没了,还是收了呗,下次继续

今天就收获这些了,还好没空军!???

小结: 好久没钓鱼了,都快忘记了怎么钓鱼、怎样才能钓好鱼了正如:拳不离手,戏不离口一样一样的,时间长了都会变得生疏的;鱼情水情等等的变化怎样了?不了解这些,自然也难有好的收获。建议: 天气太热了钓鱼还是尽量避开上午10:00~下午4:00这个时段,做好个人防护,多带饮水,小心中暑哦!

提竿不中鱼,原因都是哪些


1、线组

对于鱼线的搭配,想要做到合理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钓一两的小鲫鱼使用的线组却是2.0的主线,这样岂不是大材小用,在我们看来鱼线很细,可是鱼线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有阻力,鱼线越粗阻力越大,咱们钓鲫鱼目的就是要灵一点,如果你把线组使用的太过了,有小信号发生时咱们依然看不出来,这样仍然会造成空竿。

2、鱼钩

鱼钩的品种可谓太多太多,在挑选使用时也是非常要注意的,钓生口大鱼就可以用大一点的鱼钩,可是钓滑口大鱼时鱼钩就不能用太大了,同样钓小鲫鱼时咱们一般就使用袖2或者袖3钩,可是你如果使用伊势尼6号、7号鱼钩那能钓上小鱼吗?所以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垂钓前先要分析这里的鱼情,根据鱼情再来选择鱼钩大小。

3、调漂

在垂钓前一定要先依据水深、鱼情来选择浮漂,不可以太大也不可以太小。关于调漂,很多钓友都知道,灵了以后鱼一吃就有信号,一旦钓的太灵,水稍微一动,那么浮漂就有信号,浮漂有了信号潜意识就会让我们有提竿的动机,这样无形中也是造成空竿的原因。需要注意,如果钓的灵,不但鱼的进食会让浮漂动,甚至大鱼入窝也会让浮漂动。所以钝一点未必就不好使。

4、饵料

开饵时什么时候开硬饵、什么时候开软饵却都没有一个定准,钓鱼开饵时很随便,开出来啥饵料就用啥饵料,这样我们在钓吃口很轻的小鲫鱼时如果使用硬饵,它就会吸不进去,所以我们每次在垂钓前也一定要考虑好饵料怎样搭配。小鱼少,饵料状态可以好一些,状态好的饵料更容易被鱼吃进去。小鱼多,也不要使用太硬的饵料,应该加水加拉丝粉,调整成粘软,粘软就能防止饵料被小鱼拽走,而且入口性更好。

5、提竿时机

提竿时机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调漂的灵顿,垂钓的水深,用饵的软黏,甚至是垂钓的鱼种。这就需要钓友对钓鱼技术多加训练和总结。比如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进食习惯,浮漂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鲫鱼顶漂中鱼率更好,鲤鱼黑漂中鱼率高,草鱼也是黑漂甚至斜漂,不过这只是一般规律,还需要考虑使用的饵料软硬问题。饵料容易掉落,提竿就要早一点,不容易掉落可以提竿晚一些,抓死口。

为什么黑漂提竿却总是不中鱼


黑漂也称拉漂。钓鱼时黑漂会用的比较多的地方是在人工水塘、水库等。大体型的鱼在吃饵时会比较谨慎和动作缓慢,它们会用尾巴去取饵和撞线,如若鱼钩是稍微碰触水底部,那么鱼在碰到饵或者线后浮漂就会下降。有时候也会是小鱼,小鱼在吃饵的特点是轻、快,所以在拉漂时会有轻飘的感觉。接下来一起来剖析一下拉漂时虽做到果断提竿,却还是不上鱼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小鱼闹窝

小鱼来捣乱的时候,会让浮漂产生一些假的信号传递给岸上的钓者,如果假信号多了也就不太容易中鱼。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把调钓调钝点,以便过滤掉小鱼制造出的假信号;也可以换成滑铅钓法;还可以更换饵料的状态或味道,将饵料稍微做的硬一点或把饵料变一下。

浮漂调钓是否合理

浮漂如果调钓的不合适就会造成不中鱼。比如,调钓的过灵,小鱼触碰到饵的轻微动作会使浮漂晃动,传递出假信号;反之,调钓的过钝,双子线有可能会多的沉于水底,鱼儿咬饵后可能会显现不出来了,浮漂的反应可能是鱼碰到线产生出的,也是假信号。

通常如果在短时间内多次不中鱼,调钓过灵对其影响比较大一点。所以可以将调钓的钝一点,在调目个数不变下增加钓目的个数,前者不行的话,可以将铅皮的重量增加减小调目个数,钓目个数不变。如果还不行的话,建议重新换大一号的浮漂。

鱼钩的大小是否合适

针对不同鱼要用不同的鱼钩,这样可以增加中鱼的几率。反之,比如钓大鱼的时候用小鱼钩,小鱼钩就很可能会挂不住大鱼的嘴,所以就会出现不中鱼。大家在买钩的时候仔细看一下鱼钩使用的参照表,然后在进行购买,这样可以减少在钓鱼是出现不中鱼现象。

刺鱼的力度把握是否得当

刺鱼是中鱼后十分重要的一步操作,刺鱼的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跑鱼,所以具体的力度把握要根据实际的实践经验来做出判断。

刺鱼时的力量大小也受用什么样的鱼竿影响,如用硬鱼竿,因为硬鱼竿的弹性会比较大,所以刺鱼时候力量就不需要过大,否则会因所用力量过大将鱼嘴豁破出现跑鱼现象;同样,如用软鱼竿,刺鱼时候的力量就要稍为大些且动作要果断,因软鱼竿的弹性比较小,刺鱼时的力量不足或动作拖沓就可能会刺不中鱼出现跑鱼现象。另外只从刺鱼的角度来说,建议手腕力量大的钓者用软鱼竿,手腕力量小的钓者用硬鱼竿。

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养有鲫鱼、草鱼的水塘,因为这里经常有钓鱼和放鱼,鱼会变的很狡猾,再有这里的水下的鱼食很丰富,所以鱼吃饵会比较小心,有时大顿口都会不容易中鱼。碰到这种情况,在钓鱼时建议子线一定要弯曲点,因鱼比较狡猾,吸饵的时候需要三四口才能吸进嘴中,所以钓钝一些效果会比较好。饵料的选择上根据气候环境等原因,通常天气寒冷时用的味道要重些,暖和的时候用清淡些,这样会避免假口的出现。

在面积比较大,地势平坦的黑坑垂钓时,遇到拉漂,然后扬竿后看到鱼饵并没有吃掉饵料,浮漂下降且速度很快,这时如果用调6目钓1目是不能准确地判断信号,因钓1目黑漂下去,没有办法准确地判断出是撞线还是真正的咬钩,况且钓1目下降时就必须的扬竿。因此可调7目钓3、4目,这时若下降后立马弹回就是撞线,而下降时较顺利、较稳定顿口,就是真的吃口,所以建议这时不要钓的过灵。

以上就是解决针对黑漂提竿不中鱼的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对遇到这种情况的钓友有所帮助,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多多包涵和指正,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顿口频出就是不中鱼,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


很多钓友在钓鱼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钓到鱼,但这仅仅是希望,如果想真钓好鱼的话,还得看钓友有没有这个本事,首先的自己的钓技熟练,其次就是自己的经验比较丰富,这样就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更好地应对。钓鱼当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里呢我相信大家都清楚,今天呢咱们聊一聊,钓鱼当中让人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明明是顿口可提竿就是不中鱼。这样会让钓友有些许的失落,所以要想去应对,那么得先把原因搞清楚了,不然还是无从下手。今天呢我把导致的原因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1: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一点,首先是鱼能吸入饵料和钩子,第二就是鱼能把饵料吃了,鱼钩给吐出来,这完全说明了一点。鱼钩和鱼的体积不对等,通俗的来说就是,鱼大钩子小,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顿口频出不中鱼的原因,你想一想鱼在吸入之后,钩子小根本就不可能挂住鱼钩。最多是它可以吃饵,你钓不住。

2:鱼饵是钓鱼的关键,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清楚,很多时候出现上述情况,跟饵料的味型或者状态是脱不了关系的。原因很简单,例如饵料开制好好的,但是由于时间的因素导致饵料水比降低,那么入水之后就会干,脱落得比较快等情况,这样鱼在吃的时候轻易的把饵料吸入,但是钩子也会随着走,当鱼停口了,钩子就不动了,但是信号依然是传递了。另外还有就是饵料味型不对,虽然开饵的时候可以根据季节来添加味型,但并不一定就那么准确,可能你加的味道比较重了或者比较多了,能吸引到目标鱼或者非目标鱼,当它们来了之后就会乱抢,没一会发现饵料不是自己想要的,只会频繁的乱抢搅合,这样顿口有但是钓不到。

3:浮漂的钓鱼人的眼睛,这个大家都清楚,所以钓鱼的时候离不开它,很多钓友为了抓住上鱼时机,都会把浮漂调整的很灵敏,其实这种情况下也是导致顿口不上鱼的主要原因。不管鱼群游动还是在窝内盘旋,水流的冲击或者鱼的尾巴都有可能扫到线组,这样就更容易出现虚假信号的出现,而且遇到经验丰富的鱼,很有可能会涮饵,进而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下钓友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吧,并不都是鱼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因素还是因为人,所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钓友们就得从自身找找原因,并不是说我们找各种理由推脱,这样你想钓好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本人能力一般,如果哪里说的不对,请各位钓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明明鱼儿已经上钩,为啥总是提竿无鱼呢


明明已经上钩了,怎么提起来就是没有鱼呢?相信很多使用抛竿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儿太狡猾?还是

使用抛竿钓鱼很惬意,不但远投得心应手,而且与大物搏斗时亦是惊心动魄、酣畅淋漓,怎一个爽字了得。不过,很多钓友在使用抛竿时也遇到了一些甜蜜的烦恼,比如:明明鱼儿上钩了,当把钩组提上岸一看,却时常是空空如也。这不禁让钓友们伤透了脑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积累了一些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是因为以下三种原因:

首要的原因是错失提竿良机。就这种情况,笔者仅以鲤鱼和鳜鱼来加以说明。鲤鱼就饵的时候,钓者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

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会牵动竿梢缓缓下压,甚至弯成弓形,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因故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

这时反馈到竿梢上的情况就是竿梢的动作由轻微点动变成缓慢下弯,并且瞬间出现回弹。通常的情况是竿梢下弯时铃铛并不太响,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响,到了回弹时铃声反倒变得清脆起来。倘若正值鱼吐钩(竿梢回弹)之时去提竿,肯定落空。钓狡猾的鲤鱼如此,钓其他杂食性鱼类也大同小异。

鳜鱼就饵时传到竿梢上的信号非常有趣,也非常容易辨别。如果大家发现竿尖出现了小幅度划圈信号,这就表明是鳜鱼到了,但这时千万不要贸然提竿。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钓鳜鱼更是要谨记这句话。因钓鳜鱼的钓饵多为小鳑鲏、泥鳅、小鲫鱼或小青蛙等,这类活饵的个体重量均在30克~50克之间,体型也是有长有扁,鳜鱼吞食这类鲜活的小动物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在鳜鱼刚把鱼饵吞入、但没有将鱼钩吞入的时候提竿,自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我们发现竿梢开始缓慢下弯,并且出现了大哈腰动作,接着又缓缓回弹,这正是鳜鱼在继续吞咽且正欲溜走的表现。此时仍不要贸然提竿,一般要等到鳜鱼经过两到三次吞食、从时间上来看差不多是10秒~15秒钟之后再提竿,这样的结果几乎是百发百中。换言之,垂钓者在用鲜活的钓饵挑战某种肉食性凶猛鱼类时,一定要给水下鱼儿足够的吞咽时间,如在钩饵尚未全部入口的情况就提竿,注定与大鱼无缘。

造成提竿无鱼的第二个原因是扬竿角度有误。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高炮手的手法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逃逸。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稳水、缓流、二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稳水或缓流,因水流较平稳,暗流又小,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这里的水流始终处于剧烈运动状态,有经验的高炮手经常把二流及缓流与二流的结合部作为抛钩的范围。

不过,当抛出的钓组落入几十米以外的水域时,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迅速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少则一二十米,多则三四十米。这时的抛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笔者在各大钓场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时操竿者根本没理会虽然竿子是正对前方提起的,可长长的钓线早已随水流漂移到下游去了。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其实以笔者的经验,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抛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最后一个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各种偶然因素。其实细究起来,钓具的因素、钓饵的因素、钓组落点的因素、鱼儿自身的因素等等,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下面笔者将逐一说明。

先说钓具,咱们从铅坠开始。抛竿主线上滑动自如的通心铅坠在提竿收线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坚硬的石块或沟坎等障碍物撞得遍体鳞伤。最要命的情况就是铅坠被磕得变形了,堵死了通孔,这样的话铅坠将会牢牢锁定在紧挨钩组的主线末端,活坠就变成了不能移动的死坠,失去了沿线滑动、调节钩组重量的功能。

这时候,上钩之鱼是最难受的,岸上有人用力扯着,鱼儿唇上钢钩的旁边还拖着一颗百克左右的铅疙瘩。这样来回甩来甩去,极易造成鱼儿唇豁脱钩。倘若不及时更换,还会给以后的垂钓埋下隐患,不知要跑掉多少鱼呢!

再者就是鱼钩。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在平时的垂钓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种奇怪的情况:上钩之鱼口腔内壁前沿带有明显划伤。我们细致观察发现,伤痕是血沟状的,这证明该鱼之前曾吃过钩,血沟无疑为钝钩所致。

有些新手一直被跑鱼困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很少检查鱼钩的情况,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用钝钩钓鱼,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跑鱼因素,像小马拉大车这样的情况也是要不得的。

最后是子线。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的很多钓者,为了提高钓小鲫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执意留短绑钩的子线(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鲤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虽然鲤、鲫都是借助吸入式的呼吸运动来完成摄食的,但二者的个儿头相差太大了,因此它们吸食的力道也有很大的差别。

大鲤鱼在吸食散落的饵屑时,鱼口产生的强大气流会把钢钩吸起来。但因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其最终结果还是难以命中。上面提到的三个小疏忽,看似出于偶然,其实并非偶然。早该换掉的坠、钩、线(子线)如果因为粗心和懒惰而没有及时更换,必然导致提竿无鱼的结局。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大家知道,用面食主攻大型鱼类,面团(如葡萄钩)要调制得软硬适度,以能将面团(指甲大小的面蛋)钓饵揉搓到人耳垂般的软硬度为最佳。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面饵过硬更不行,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蛋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

此外,挑战肉食性鱼类运用的荤饵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常用的荤类钓饵多为长条形状,像整条的蚯蚓、蚂蟥、泥鳅、小虾等等。这类荤饵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附于钩上的荤饵只占去极少部分,多余的部分都远离钩尖之外。鱼类捕食猎物,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多是荤饵的头部或者尾部。

当荤饵的多余部分被鱼叼住后又甩又拽,竿梢上的铃铛就会立刻传来信息。可此时钓钩尚未进入口中,提竿必空无疑。因此,只有等到铃声突然大作或者连续响的时候,才表明鱼儿已经将钩子吞进口中,此时提竿方有把握。

很多老钓友都知道,水下环境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着上钩率,因此钩组落点因素对上鱼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凡是老练的高炮手,都会把河床地形复杂的水域选作上佳钓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地形越复杂,聚集的鱼越多,而且这片水域往往还是卧虎藏龙之地,经常有大物出没。

不过正因为水下地形较复杂,提竿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这里边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运气问题。投钩准不准?能否将钩组抛到或者接近原来的点?这是抛投技术问题;钩组落点能不能避开了水下障碍物,为提竿擒鱼铺平了道路?这又是运气问题。

由此可以断定,水下隐藏的障碍物往往是造成跑鱼的罪魁祸首。假如钩组落点之下恰巧是沟坎、土埂、石头、石缝和倒木等杂物,提竿时更要小心谨慎,可别让煮熟的鸭子给飞了。

另外,在鱼儿摄食的过程中,其头颅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造成鱼嘴与鱼饵的接触点也是不确定的。如果鱼儿将饵和钩同时吞下,鱼口恰好正对准高炮的方位(即鱼口与主线恰巧形成垂直状态),钓友们在这种情况下猛然起竿后扬,极有可能出现 滑膛现象即钓饵从鱼口中抽出,鱼儿逃之夭夭,钩线毫发无损。对于这样的跑鱼,我们就只能望竿兴叹了。

提竿跑鱼的原因和遛鱼的技巧


不少人提竿刺鱼的时候,都有自己中鱼的感觉,但是一提上竿子,去发现钩上没鱼。就算中了,还没遛几下鱼,鱼又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如何解决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来说一下。

一、跑鱼的原因

(1)鱼钩构型不当

最常见的就是鱼钩构型不当,不同鱼类吃口习惯不同,鱼钩自然也要变换。不知道为什么,不少钓鱼人就是对钓钩不上心,可能是认为都是小小的一支,没多大区别。可是这钓钩虽小,确实五脏俱全,换了哪一点都是变化万千。钓大鱼时,选择钩门宽,钩条硬,钩柄短,钩尖长的伊势尼钩,最好是钩尖内弯,五号以上,上鱼肯定要稳的多。这种鱼钩入到大鱼嘴里,扎的深,牢靠。反之,伊豆钩,袖钩都适合小鱼,入嘴稳,不脱钩。

(2)抛竿打太满

在抛竿时也是如此,角度不当,打的太满,钓竿远远的入水,压线完全不到位。这就造成了提竿时,钓线和水面的角度太小,鱼嘴稍张开,就会直接拽出来。就算是刺中了鱼嘴,也多是只中了内壁的软膜,扎不进去,自然容易脱钩。所以抛竿时要审慎而行,太满了不好,太近了不行,根据钓点选钓竿,没有一竿走天下这一说。

(3)提竿失误

另外,提竿的力度和时机也很关键,提竿没力,鱼钩没劲,肯定扎不进去。不少钓友观漂能力不足,把握漂相慢,分辨不清楚水下鱼类大小,一个是把握不好上鱼的时机,另一个则是借力提竿增加力度不会,鱼钩刺不透鱼嘴就跑鱼了。当然了,还有因为钓饵太硬,残留物太多的情况,也会造成挂饵不适。在时机方面,生口鱼最好把握,上鱼的漂相建明易辨,滑口鱼最麻烦,稍有不慎,就看错漂相,错过上鱼时机。

钓鱼环境层层相套,一步错,步步错,提竿不及时,鱼钩看错位置,遛鱼操作困难,最后跑鱼。

二、遛鱼的技巧

关于遛鱼是个大篇章,细致的介绍说不完,在此就介绍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绷紧钓线,不给鱼儿留力,也给自己一个反应时间,避免水下鱼类体型出乎意料,打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是不停的移动鱼类,不给它蓄力的时间,顺着方向拉,利用钓竿弹力和人的重量施压,消耗它们的力量。不停的牵引着鱼类,把控它们的合理活动范围,不能够让它们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区域。然后是让,适时的避开鱼类的凶猛反应,不要拔河,相持的局面对钓鱼人不利,适当的放松,给它们一个逃窜的空间,既能够消耗它们的力量,又不用担心断线困扰。

挑竿和起竿是两个目的,一种动作,前者是遛鱼时遭遇一片障碍物,或者复杂地形,挑鱼避让,一面挂钩。后者是最后一步,将鱼起出水面,成功入网。后面这一步,最忌心急,要有进有退,松弛有度,只要鱼能够露出水面,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只要耗尽它的最后一丝力气,就能准备抄网就其抄上岸。

浮漂有鱼讯提竿不中鱼的多种原因


垂钓中,很多钓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窝里鱼星四起,明明就有鱼,可鱼就是不就饵,真的是急死人了。好不容易,鱼吃食了,浮漂的反应非常准确,可提竿却不中鱼。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运气太差,还是人品问题?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垂钓中有渔汛却不中鱼,你不妨从下面几个要点里逐一排查。

第一步:判断鱼星的真假

窝里出现鱼,可鱼不食饵,有漂相提竿却不中鱼时,我们第一个应该检查的是究竟鱼星是真是假。究竟是鱼泡还是其他气泡。下面,小编罗列下假鱼星供给大家判断。

1、假鱼星特点,由于是地下自然释放出的气体,所以经常表现为有规律地大小相同的串泡连发,大簇气饱间歇性的阵发与爆发,其显著特点是水泡到顶时,遇到空气就破,有时会伴有响声,且多伴有混浆水上泛。

2、地气,在一定的地壳运动及其外界压力作用下,会从地下释放出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泛,形状大小不等,并断断续续阵发,且位置固定不移。

3、沼气泡,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此即是沼气泡,也有人称之为地星。地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等,而不会停止;二是固定在同一地点不移位。一般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鱼不摄食,即便鱼进口都不愿意就食,很难有所钓获。

4、草气泡,是光合作用下的草星气泡,多数在艳阳热天出现。草气泡体积较细小,只有12毫米,成片均匀分布,有规律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冒泛,可直观的反映出水底有成片的水草、苲草等水生植物。有经验的人,还可以按草气泡的范围及疏密程度,来判断出水草的面积、厚薄与空隙处。

碰到以上假鱼星时,钓友就要转移阵地,换钓点。如果大片水域都是假鱼星,反应出水下缺氧严重,没有钓点可更换,那么则应该停止垂钓。因为缺氧严重的水域,鱼是很难就食的,多数会出现零钓获的现象。

第二步:判断垂钓水域环境

垂钓的水域环境跟钓鱼的难度和钓获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确定鱼星是真的,就要判断下垂钓的水域情况。

1、 水底淤泥是否过厚。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可以改用载铅量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的位置;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鱼想吃也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即便窝中有鱼,也不会出现咬钩的现象。

2、 鱼层是否起了变化。在垂钓过程中,鱼层出现变化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底往上找钓层,找到钓层,自然会有渔获。

3、 鱼受到惊吓。在人工池塘、黑坑等收费垂钓水域,你所呆的地点,很可能不久前有人呆过。如果之前垂钓的人,提鱼见鱼太小,重新摘钩抛入水中,反复此动作后,该钓点的鱼都会受到惊吓。此外,如果提竿太频繁或者提竿过早也会使窝里的鱼受到惊吓。正确的做法是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遛鱼要远离窝点。实在没办法,最后可考虑弃窝,重新找钓点。

第三步:判断饵料的情况

如果确定鱼星是真实的,窝里确实有鱼,就应该从饵料的几个因素来进行排查:

1、检查打窝的情况。窝料是否打得过重、过厚。打窝料是非常讲究的,打少了,鱼不聚窝;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窝料发酵,氧气被大量消耗,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大多在窝上或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偶尔进窝,也不咬钩。如果确实是打窝的时候,出现问题,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弃窝,重新建窝。新窝离旧窝的横向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

2、饵料的雾化情况,饵料是否雾化太好。如果饵料雾化情况太好,就会出现鱼诱量大,窝的面积过大、过乱。如果水的能见度太差,鱼儿只能闻得到气味却吃不到饵。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果断地换饵,控制雾化程度,让鱼能吃到饵。

3、鱼饵的味道情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如果窝中的鱼偏杂、乱,且有乱窜的感觉,鱼只在窝边只游动,可不进窝中食饵,那就说明是鱼饵的味道过浓了。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调整配方,重新拌饵,控制腥饵和小药的量。

4、鱼饵的对口情况,鱼饵是否对路、适口。如果鱼饵过硬,适口性就差,浮漂上反应出渔汛,可提竿就容易把整个鱼饵原原本本从鱼嘴里提出来。如果鱼饵过于松软,钩饵到底,很容易只剩下空钩,这也是窝里有鱼,可漂不动,不上鱼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有喂食习惯的池塘里,很多鱼偏口得厉害。这种人工塘就要跟塘主买饲料来进行垂钓,或者采用基础饵料试钓下情况。

第四步:检验鱼漂的情况

如果通过上述三个步骤,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么我们可以从浮漂来入手,判断下情况:

1、当浮漂不下沉,提竿却无鱼,可试下就近选个别的钓点来试下,浮漂的反应是否正常。如果反应正常,可考虑到是原钓点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影响而造成的漂不下沉,而非渔汛。

2、漂的选择不正确也会出现有渔汛却不中钩。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漂,就有不同的漂相。漂偏大,就会偏钝,讯号偏弱,如果漂太小,就会出现浮力不够。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漂;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漂;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漂;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则可以用软尾漂。

3、漂组颜色过杂。有的钓友的漂组小配件五颜六色,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正确的做法是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

第五步:检查线组的情况

由于更换线组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把排查线组的问题留到相对靠后的步骤。线组的问题,一般可从下面几个问题来入手:

1、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如果主线比重过大,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漂向下拉一、二目,从而破坏了鱼漂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如果主线过粗、过硬,隐蔽性差,会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漂的准确性。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漂讯,很难中鱼。

2、子线选用问题。如果子线过粗,目标大,就容易引起鱼的警觉,就会出现窝里有鱼可不敢吃饵的情况。此外,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也会使漂出现了假讯号,这就是浮漂有反应,可不中鱼的原因。如果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鱼吸饵就难以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很可能提竿会跑鱼。

3、钩的运用不适当。如果鱼钩过大,饵就吃不进嘴,鱼难中钩。如果钩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就会出现跑鱼。如果出现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那就十有八九是以上两种情况。另外,如果钩条过粗,钩重饵就难入口;如钩条过细,钩条就有张开的可能,容易跑鱼。所以虽有漂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最后,钩形选择出现错误,也会出现不中鱼的情况。因为不同的鱼,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的钩;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

第六步:判断鱼竿使用是否得当

以上问题全部排查清楚,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那么只能归结于鱼竿的问题。

1、 鱼竿类别的问题。不同的水域适合不同的鱼竿,不同的鱼种也要用不同的鱼竿。如垂钓鲫鱼多的领域,最好用台钓竿或者鲫鱼竿,如果使用抛竿或者罗非竿,不是不能中鱼,但是相对而言,中鱼的难度会随之增高。所以,去到水域垂钓前,最好先摸清水域的情况,水域大概有多深,多远,水域里的鱼群以哪几种为主,再根据实际的水情来选择鱼竿。

2、 鱼竿的调性问题。垂钓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来选择粗细不同、软硬度不同的竿。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

3、 提竿问题。垂钓者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要恰到好处。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积累出来的。如果提竿用力过猛、过早、过迟,都是会导致提竿都是不中鱼的情况出现。关于这点,还要新手们在垂钓中多积累经验,多实践。

4、 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人的姿态要自然,不要驼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姿势的正确可以让垂钓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渔汛,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免贻误战机,提高提竿中鱼率。

当然,有渔汛,可是提竿不中鱼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多样的,未必是单一的,只有经过上述的综合排查,一步一步才可能找出问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天气也是影响垂钓的原因。大家也要把当地的气候环境考虑进去。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漂动提竿却无鱼,原因差不多就是这些》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提竿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