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鱼情灵活配制鱼饵的经验和技巧

2020-12-21

当我们在日常垂钓时,尤其在主要使用搓饵进行垂钓时,经常会根据鱼情的变化来改变搓饵饵球的大小,比如由搓小饵球变成搓大饵,或是与之相反。这种变化基本上与两个方面因素有关,一个是根据所垂钓环境的水情变化而定的,另一方面就是根据鱼情变化而定。通常情况下来看,水环境的变化大致是由主钓浅水改为钓深水,或是由钓清澈的水域改为钓浑浊的水域。改变搓饵大小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力求更大限度的进行诱钓结合式的垂钓,比如对象鱼比较稀少时;小杂鱼闹窝子非常严重时;或是水底有轻微的水流,指使我们投喂的诱饵窝料很难长时间在水底形成窝子时,我们都会人为的将搓饵饵球的体积增大,通过这种方法来尽量多的补窝子,相当于每次抛竿都在进行投喂窝料诱鱼的工作。

但是我们在制作鱼饵时要如何使饵料适应我们的变化呢?如果制作鱼饵时过分的考虑持钩性和粘性,那么搓出的饵球很长时间不会雾化,这对于台钓技巧里所追求的雾化诱鱼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垂钓鲫鱼和小体型鲤鱼时。而如果搓饵雾化效果太好,无论是脱落型雾化还是呈粉状的雾化,都将给我们的垂钓带来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在野钓时疯狂的小杂鱼闹窝子,鲢鳙鱼霸窝等等。当然如果我们主要垂钓鲢鳙鱼的话,那就可以追求饵料的粉状雾化和味型穿透力了。

上面已经简单的介绍过制作鱼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到底怎样搭配一款适合的鱼饵吧。

1.首先搓饵如果钓中等个体的鱼类,比如大鲫鱼,中小个体鲤鱼的话,那么就要求饵料必须有大片状的物质,比如商品饵料里最常见的超诱类饵料,它们都是类似细麸皮式的粮食成份。它们在制作鱼饵时主要会起到支撑饵球形态的作用,在水底化开以后,可能最大限度的进行铺底留窝的作用。

2.而搓饵中只有骨架支撑并不够,还需要适当的添加一些细粉状的填充物,用它们将饵球填充的更加紧密,同时在饵球下落的过程中,也会有细粉状态的雾化,极大限度的留在每个水层,行程横向雾化效果,增强诱鱼能力。

3.最后搓饵的主体里,如果依旧以钓大鲫鱼和鲤鱼为例的话,还需要一些大颗粒类的饵料进行搭配。比如丸九鱼饵里的三色鲤就是非常出色的一款大颗粒类鱼饵。它除了味型状态以外,能够增强饵料脱落型或是炸裂型的雾化,饵料到底化开以后,这些大颗粒能够留底续窝子,使得对象鱼停留在窝子里的时间更久。

4.大致的骨架、大颗粒还有细粉状态的填充物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之后就是考虑持钩性、整体搓饵粘度、网状结构的部分了。利用轻麸、轻粉或是鲫鱼饵料、雪花粉来减轻比重;利用小麦蛋白、网状粉、拉丝粉、面粉来调整粘性等等。

笔者在此将我自己搭配鱼饵时各种类型的饵料比例分享给大家,麦麸类的片状骨架5成、细粉3成、大颗粒2成、减轻比重类3成、调整粘度需要根据鱼口情况来灵活调整了。

有关搭配搓饵时的经验和技巧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编推荐

根据鱼的习性来配制诱饵和钓饵


鱼类的感觉器官主要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们都被鱼儿用于摄食活动。

据专家研究,鱼觅食最主要是靠嗅觉。鱼的嗅觉超常敏感,据说比警犬还要强数百倍甚至数千倍,这就是为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垂钓,鱼仍会频频咬钩的原因所在。以鲤鱼为例,鲤鱼不但嗅觉极好,而且味觉也十分发达。它的探雷器是由味蕾和某些神经末梢的纺锤细胞组成的,分布在口腔、唇腭、鳃体、触须、鳍条甚至整个体表上,感味能力颇强。除寒冷季节喜觅蚯蚓等高蛋白动物饵食外,一年中绝大部分摄食期内,鲤鱼(尤其池塘鲤鱼)主要觅食醇香的谷类、豆类以及甘甜的薯类等素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的摄食习惯已使它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因此对饵物的香甜气息保持一种特殊的钟爱。古人云:临渊垂钓,必芳其饵。善钓者出鱼于千仞之下,饵香也。都讲的是这个道理。循其理,在制作饵料时,自然应以香甜味为好。

另外,与喜食浓甜的鲫鱼相比,鲤鱼则喜欢淡淡的香甜饵。当然浓和淡绝不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的,鱼的嗅觉、味觉比人类强数百上千倍,若人闻过舔过觉得可以,对于鱼来说可能就过于强烈了。有人采用过量的大曲酒和饵,抛饵后鱼星迭起却不咬钩,其道理就在于嗅觉将鱼儿聚来,味觉和嗅觉却使鱼受不了刺激而无法吞饵或吞而复吐,即嗅酒香而聚,尝酒辣而离。有人为求其甜,过量掺对食糖、蜂蜜、奶粉、香精之类(以人的口感为标准),往往也会使鱼因难以承受而弃之。

制饵时,适当加些香甜物质会增加诱力,但又不是任何香甜东西都灵验。香甜味物质中,以天然原料为上品,合成香甜物质次之。天然香甜原料中,又以谷、豆、薯类以及其他植物类的天然气味为佳,如炒芝麻粉、蚕豆粉、黄豆粉、麦麸、香油、曲酒、丁香、桂花等。合成原料中,有椰蓉、香草、菠萝、香蕉等香型香精,以及香兰素粉和某些中草药等。这些东西的调配使用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做到浓淡适度,气味与适口性相统一,以及诱饵、钓饵有别(诱饵起到将鱼诱来的作用即可,钓饵则使被诱来的鱼产生强烈的吞嗜欲望。这一般要经过钓者反复实验才能取得切实管用的效果)。

日本学者认为,鱼类的摄食过程分为激发期、搜索期、啄咬期和吞咽期等几个主要阶段,真正全面的鱼饵应与鱼类完整的摄食全程对路,鱼在引诱剂导引下向食物游动,然后在吸引剂的作用下,滞留在食物源周围,激发剂激发鱼儿开始啄食品尝,最后在促进剂的作用下吞咽并连续摄食。这几个步骤中,最后一步最为重要。于是近几年关于促摄物质的研究在我国广泛地开展起来。随之而起的专门从事生产垂钓饵料的新兴产业亦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促摄物质主要是由各种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无机盐、有机物等组成。由它们配制而成的促摄物质既不香也不甜,是无味的,然而它们却是鱼体内必需的、十分重要的食物成分,鱼儿对它的摄取欲望极为强烈,鱼咬石头的实验结果就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毫无疑问,这对甘芳其饵的传统认识形成了一种挑战,至少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去诠释、认识和寻找相对应的施钓方略。毫无疑问,在配制饵料时,除香甜之外,还应更全面地顾及其促摄功能。

池塘垂钓,因不同程度地投饲全价颗粒饲料,所以配制饵料时,除香甜原料、促摄物质之外,一般还必须掺对适量鱼粉,方能适其惯常的口味。

根据鱼的嗅觉来配制鱼饵的气味


目前国内外广大垂钓者对鱼饵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具有科学性,这是从对鱼的生理特征的研究而引发的。鱼为了适应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有着自身的本能,突出表现在嗅觉、听觉和视觉,其中又以嗅觉最为灵敏。鱼不仅能辨别各种气味,而且能嗅到其同类在恐慌、警告时产生的异味。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钓者钓起一条鱼以后,就再也没鱼上钩了。这是因为被钓的鱼的侧耳器官在受惊时分泌出一种液体,其他鱼嗅到此液体的气味就远远游开了。人体中的气味有时通过用手装鱼饵时,使钩、饵也带上这种气味,其中有的气味为有些鱼所讨厌,有的气味为有些鱼所喜欢。如人体分泌物中一种叫左旋羟基丙氨酸的物质的气味,就是鱼最怕、最讨厌的气味。所以我们在使用饵料时,不能不研究饵料的气味,在气味上动些脑筋,以诱鱼上钩。

通常在诱饵中使用的气味有香味、臭味、怪味三种。在香味中,还可以细分为酒香型、油香型、奶香型、水果香型、中草药香型、化妆品香型及提味的味精、咸味等。

酒香型:曲酒、酒糟、酒麸(麸皮加酒曲发酵)。

油香型:炒芝麻(研碎)、芝麻酱、芝麻饼、油渣、黄豆饼、菜籽饼、花生饼。

奶香型:奶油、奶粉、冰淇淋粉。

水果香型:食用香精、椰蓉、香蕉。

中草药香型:山柰、丁香、千里香、干松、白枳、桃草、肉桂、五味子、扁丁香、细辛和维生素b1、b2、b12

在臭味中有:臭椿树皮(晒干、研碎),羶味如羊油、羊头脑(焙干、粉碎),腥味如鱼虾(焙干、研碎)、鱼粉等。

在怪味中有:阿魏、蚕蛹粉、胎盘粉、蚯蚓粉以及含有甜味(或加糖)的诱饵。

鱼饵配制技巧实践经验篇


鱼饵配制在钓鱼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想想以前垂钓是那么的简单,一竿一线一漂一钩随便挂点鱼饵就能上鱼,现在也不知是何原因无论是比赛还是野钓鱼儿比以前难钓多了,鱼饵不对路,鱼饵连闻都不闻,因此垂钓爱好者往往要在配制鱼饵上面花很长时间,关于配饵的思路,网上有很多,解释的也比较详细,大家也有各自的经验,这里不赘述。我接下来讲述的这些经验和判断,是基于自身多年垂钓实践,仅供钓友参考。

一团配置好的鱼饵,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性饵料,诱食性饵料,状态型饵料三大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大类会相互影响,有些饵料既可以做诱食性饵料饵料来使用,同时也会兼顾到状态调整的作用。市面上销售的商品饵,大多数会考虑到单品的使用,成分会很多样。在配饵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单品,有事先的熟悉。

为了描述的需要和便于理解,我会用大家常吃的盖浇饭来比喻,鱼饵的配制方法和饵料的选择。

基础性饵料:相当于盖浇饭中的米饭,这个鱼饵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类别,也是鱼饵效果的基础。这部分饵料的选择:野生鱼需要重点考虑鱼类生长的环境。如果是养殖鱼,需要考虑喂养情况!主要是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比如麦麸菜籽饼等),养殖鱼主要是平时喂养的颗粒。大多数情况下,鱼类平时采食的东西,我们不会太清楚。所以,我在选择基础饵的时候,会秉承多样和广谱的原则.

诱食性饵料:相当于盖浇饭中的菜。主要是一些动植物蛋白类带有明显味型的谷物类和雪花粉类,提供鱼类所需的能量和微量元素,改善鱼饵的诱鱼效果。这部分饵料的选择,重点要侧重成分,而不是味型。鱼是低等生物,虽然嗅觉很灵敏,但是它区分不了具体的味型(比如奶香还是草莓香)。几乎所有的香味,都能把鱼招来,生口鱼更是来者不拒。只有竞技池的滑鱼,才有会对某一味型,有明显的拒绝!纠结于饵料的味道而不是成分,会走进死胡同,得不偿失!诱食性饵料,用量不大,不用考虑成本,要尽量用好的。水温低的时候,丸九的力作无双,颗粒蛋白等有不错的效果。大多数廉价的国产饵料,不会去选择很好的原料,尽管看上去不错,闻上去味道也还行。不要试图糊弄鱼,成分好不好,是不是真材实料,它们门儿清!

状态型饵料:很好理解,主要调整鱼饵的粘度,比重和雾化水层。主要是雪花粉类烤麸类小麦蛋白类。就增加雾化来说,烤麸类是最好的。雪花粉减轻比重的效果,最为突出。这部分饵料的选择,重点是鱼情的配合。钓浮建议选用比重轻雾化快的雪花粉或者烤麸类饵料,比如丸九的四季新鲫轻麸。钓底选用偏粘的饵料,比如丸九的黄鲫。这些举例,并无广告倾向,只是便于理解而已!

根据鱼情选择鱼饵及开饵


饵料在垂钓装备中,占着及其重要的位置,饵料的味型、饵料的状态无不影响着最终的渔获,根据鱼情、天气、地点选择适合的鱼饵,是作为一个钓鱼人应该了解的知识。

1、首先了解饵料的类型,以区别钓不同鱼情的鱼,如:香型、腥型、腥香型、纯谷物香等等

2、根据鱼情而选择是拉还是搓

3、选择味的时候不宜过重。

4、当几种鱼饵配合使用时,要尽量味、型相配,不能杂。(小麦蛋白含量高的几种饵料最好不要同时配合使用。当丝过多时,可选择加入一些不含小麦蛋白的、散一些的饵料配合之,适当破丝)

5、选择拉饵时,需先做实验(尽量在家完成),最好单品开,这样便于了解此饵的状态、味型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选择配合使用。

6、严格控制好饵、水比例(有的商品饵饵水比例有可能不准确,所以需要自己找出并掌握)

7、打制饵料的器皿要稍大、深一些,直径不能小于25cm,饵料加水时要边加水边摇动,速度要快些。配好的饵料应尽量做到不粘手、容散适度、具有一定的附着力。拉饵要饵球均匀,大小一致。

一款好用的钓鱼饵料状态为:

搓:雾化要好、细腻,不能发死

拉:可稍粘,状态很重要,钩到底后应保留1/3的饵料残留。猾鱼、糗鱼要求不能太好的雾化。

随鱼情的变化灵活搭配钓饵的技巧


垂钓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任何环节出了纰漏都将影响全局。其中钓饵运用是否得当,更是事关收获多寡,不仅要选好饵还要会用饵,应因时因地因情灵活变通,活用钓饵。

一、随天变。天气变化对钓鱼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冬季,此阶段钓效好与坏,钓饵的灵与不灵直接接受天气变化的控制。总体来讲,冬钓用饵应考虑到水温较低,以富含高蛋白的荤饵作为主打,适当地配以少量的素饵为辅,荤素结合,以达到让鱼开口,诱鱼上钩的目的。

二、随水变。钓饵的运用与水情亦有较大的关系,特别是水的质量不同,对钓饵的影响更直接,如水的温度不同,溶氧度不同,还有水的肥瘦即酸碱度不一等。垂钓时,不能完全按某种鱼喜食什么样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来运用钓饵。正确的做法是,应该针对所垂钓水域的特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选用饵料。

三、随鱼变。鱼的习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等等都决定了垂钓活动中的鱼情总处在千变万化中,即使在家养鱼塘里,由于喂的饲料不同和喂养的方法不同使鱼养成一些独特的习惯,弄不清鱼儿这些习惯,你认为是最好的钓饵,鱼儿未必认可。因此垂钓时,要注意你所垂钓区域里的鱼食性有没有特别的情况发生,如果有,就应该采取特殊的对待方法,投其所好,饵随鱼变,到什么塘里,钓什么鱼,用什么饵。

四、随地变。各地都有各地用饵的一些习惯,东西南北中,各处钓友可能会对长期使用的某几款钓饵情有独钟,久而久之,不仅熟悉了钓饵的性能,并能在当地熟悉的水域里运用自如,而当地水域里的鱼可能也会逐渐认同并习惯摄食。而往小范围来说,同样一人,在两处不同的水域里垂钓,用饵也应有区别。因此,钓饵的运用也应因地点的变换饵变换,不要幻想拥有所谓的祖传宝典通杀天下。

五、随时变。对鱼类升高习性稍有了解就不难而知,鱼不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进食的,它也有休息的需要了,时间变了,周围的情况也变了,鱼儿的胃口也就变了。为此,钓者要善于观察细微的变化,要熟悉鱼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摄食的规律,捕捉最佳出钓时机,进而将钓饵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六、随法变。钓法的不同也决定钓饵的运用有所不同,同是使用手竿垂钓,不同的人在运用钓饵上就会不一样,有的习惯搓饵,有的则习惯拉饵。比如在冬季垂钓,由于气温水温很低,为了调动鱼儿觅食的积极性,有的钓友采取了适时地逗一逗的钓法,让钓饵动起来,效果往往很好,此时,饵的状态很重要的,我个人之见,逗钓时,拉饵较好,大量的粉末状饵料散落于水底使鱼被其色香味所吸引而无法吞食,当再一次抛钩时,势必能引鱼上钩。这种虚实结合的办法,确实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垂钓时,钓者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钓法采取不同的用饵方法。

影响钓饵的因素有很多,运用钓饵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每位钓友应本着快乐钓鱼、钓鱼快乐的理念,在实际垂钓中,随机应变,灵活用饵。

结合垂钓环境、水情和鱼情配制好饵料


当前市面上,今天出了钓哭鱼塘老板的饵料,明天就会出现黑坑爆护的饵料,后天又会出现秒杀一切黑坑的饵料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实践结果却是千差万别。钓友们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到底哪种饵料好,哪种不好,其核心是:配置与实践的结合。

一、自己可以做的饵料辨别工作

1、看说明书

饵料说明书是必须查看的重要内容。即使厂家不公布自己的饵料配置原料和比例,查看说明书我们起码可以了解属于香型还是腥味。由于腥味饵料普遍色泽较深,也就产生了一些钓友从颜色辨别的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钓友为了让别人查看不出自己饵料的状态,会在饵料中添加食用颜色,以混淆视听。上述这一现象在竞技钓比赛中可以看到。

说明书看过后,腥味饵料和香味饵料的配置需要大量的经验,很少有什么单品饵料有特效,所以,将腥、香几种饵料配置到一起是很多钓友通行的做法。配置思路是看钓友的思路决定配置腥味还是香味。如果配置香味,接着就结合小药增强其香味,注意的是香味要统一。有些海藻为味道的饵料可以和很多香味混合使用,有些红虫味道的饵料则最好和水果味型混合,而像天下无双臭鱼烂虾味道的饵料我们甚至可以单纯采用抽竿的方式,使用其单品。

2、结合垂钓环境、水情和鱼情

钓友们仔细观察,很少看到在家里配置好饵料,到鱼塘直接开钓的情况。一方面需要原塘水开饵,保证饵料和鱼儿的适口性;另一方面,很多钓友都是针对鱼塘观察结果进行开饵。比如,垂钓当天人多不多,鱼塘是瘦水还是肥水,鱼儿是什么鱼种等等。现场开饵中,基础饵配置其实基本是变化不大的,而小药的变化则非常多。

比如:垂钓当天人很多,钓友们到达渔场时间早,因此,做窝抢鱼是关键,浓烈的香味饵料成为必然;如果是肥水鱼塘,决定了用荤还是用素的前提下,干脆不添加小药的也大有人在,而且钓获不错。如果是鲫鱼、鲤鱼,生口鱼较多,几乎没有什么警惕性,自然要大香,以便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鱼儿。

这些状况都是在向钓友们说明饵料辨别过程中,一旦掌握了基础的饵料品牌,一般不要进行更换,如果更换也要购买味型类似的饵料。而辨别的基础功夫就是询问味型。比如,一款香味商品饵,究竟是什么香味。是薯香、麦香、甜香、玉米香、枣香还是猪母乳的香味等等,或者干脆是混合以后的香味。

这些香味配置,粮食类自然和粮食类香味相互促进加强、水果味自然和水果味有相互加强的作用;粮食味和水果味一旦混合究竟要突出那种香味等等,钓友们拥有了这些原则,挑选购买商品饵自然不在话下。

二、听、看和闻获得的饵料辨别工作

1、听和看

别人连竿,自己不上鱼,我们自然会向别人请教。听别人对商品饵做出简单介绍后,看看钓友的饵料是不是如其所述的那样。比如,几种明显的饵料可以通过查看知悉。如果是白金版底窝料,那么一定会有酒米且颗粒状态粗大;如果是螺鲤之类的饵料,则没有充分吸收水的状态下,颗粒状态明显,颜色较深。

2、闻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腥味,简单说就是臭鱼烂虾的味道。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香味,简单说就是钓友们的饵料味道是不是深度闻的时候,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是饵料味型的醇厚和统一。如果是怪味,人自己都闻着不舒服,也就和香型饵料不挂钩了。

三、时刻感受自己饵料的味型状态

钓友们垂钓的时候,针对自己所配置出的饵料一定要时刻感受味型状态。比如配置出的饵料在没有添加水的时候是咖啡味型,可是添加水以后味道马上变淡,成为海藻为和其他味型的混合;垂钓一段时间后,饵料味型变淡,窝子里仍旧有鱼,这说明这款饵料味型是成功的。也因此,饵料干的状态、加水的状态和放置很长时间后的味型状态是不同的。所以钓友们要特别注意其变化过程。以便于精准的掌握味型各种条件下的变化,才能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以的购买搭配饵料。

总结

自己的基础工作做好,爆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将垂钓发展为非常精细的户外运动,是我们钓技提升的关键。

鱼饵配制技巧实践经验篇介绍


鱼饵配制在钓鱼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想想以前垂钓是那么的简单,一竿一线一漂一钩随便挂点鱼饵就能上鱼,现在也不知是何原因无论是比赛还是野钓鱼儿比以前难钓多了,鱼饵不对路,鱼饵连闻都不闻,因此垂钓爱好者往往要在配制鱼饵上面花很长时间,关于配饵的思路,网上有很多,解释的也比较详细,大家也有各自的经验,这里不赘述。我接下来讲述的这些经验和判断,是基于自身多年垂钓实践,仅供钓友参考。

一团配置好的鱼饵,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性饵料,诱食性饵料,状态型饵料三大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大类会相互影响,有些饵料既可以做诱食性饵料饵料来使用,同时也会兼顾到状态调整的作用。市面上销售的商品饵,大多数会考虑到单品的使用,成分会很多样。在配饵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单品,有事先的熟悉。

为了描述的需要和便于理解,我会用大家常吃的盖浇饭来比喻,鱼饵的配制方法和饵料的选择。

基础性饵料:相当于盖浇饭中的米饭,这个鱼饵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类别,也是鱼饵效果的基础。这部分饵料的选择:野生鱼需要重点考虑鱼类生长的环境。如果是养殖鱼,需要考虑喂养情况!主要是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比如麦麸 菜籽饼等),养殖鱼主要是平时喂养的颗粒。大多数情况下,鱼类平时采食的东西,我们不会太清楚。所以,我在选择基础饵的时候,会秉承多样和广谱的原则.

诱食性饵料:相当于盖浇饭中的菜。主要是一些动植物蛋白类 带有明显味型的谷物类和雪花粉类,提供鱼类所需的能量和微量元素,改善鱼饵的诱鱼效果。这部分饵料的选择,重点要侧重成分,而不是味型。鱼是低等生物,虽然嗅觉很灵敏,但是它区分不了具体的味型(比如奶香还是草莓香)。

几乎所有的香味,都能把鱼招来,生口鱼更是来者不拒。只有竞技池的滑鱼,才有会对某一味型,有明显的拒绝!纠结于饵料的味道而不是成分,会走进死胡同,得不偿失!诱食性饵料,用量不大,不用考虑成本,要尽量用好的。水温低的时候,丸九的力作无双,颗粒蛋白等有不错的效果。大多数廉价的国产饵料,不会去选择很好的原料,尽管看上去不错,闻上去味道也还行。不要试图糊弄鱼,成分好不好,是不是真材实料,它们门儿清!

状态型饵料:很好理解,主要调整鱼饵的粘度,比重和雾化水层。主要是雪花粉类 烤麸类 小麦蛋白类。就增加雾化来说,烤麸类是最好的。雪花粉减轻比重的效果,最为突出。这部分饵料的选择,重点是鱼情的配合。钓浮建议选用比重轻 雾化快的雪花粉或者烤麸类饵料,比如丸九的四季 新鲫 轻麸。钓底选用偏粘的饵料,比如丸九的黄鲫 。这些举例,并无广告倾向,只是便于理解而已!

钓鱼中根据漂相来判断鱼情的经验分享


浮漂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钓鱼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工具,当然,钓鱼时根据漂相判断鱼情的钓鱼技巧也是钓友们需要了解的。浮漂不是用来看的,而是让我们在钓 鱼过程中更方便的看到信号,钓上鱼来,达到鱼乐的目的!究竟怎么根据浮漂入水后的漂相判断鱼情呢?那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技巧吧。

一、抛竿后,按理来说数秒钟后受铅坠影响会慢慢直立,但在应立直时还平躺着不动,这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住钩饵,应及时扬竿。

二、抛竿后,浮漂入水后开始直立,自然慢慢下沉,但还未到稳定钓二目时就见浮漂尾上、下跳动。这种信号反应是鱼在中、下层咬钩。处理办法:

1、在浮漂短促有力下顿的瞬间扬竿;

2、见漂尾回升数目不在上浮时扬竿。

三、浮漂立直,漂尾露出水面二目,不时的冉冉升为三目或三目半后又缓缓沉到二目。这是鱼在周围吃食、活动引起水流、水压变化,不是鱼儿咬钩,不可扬竿。以免惊鱼,但说明浮漂的灵敏度较高,很敏感。

四、浮漂稳定钓二目时,未见正常下顿信号,漂尾徐徐上升到三目、四目,直到上升停顿。这大部分是鱼咬钩信号,不管上升至几目,只要认定上升已停顿既要扬竿。但要注意,钓者要有耐心,浮漂还在上升时不要扬竿。

五、抛竿后,浮漂入水后下沉到两目,又缓缓升到三目或四目,这共有三种情况:

1、双钩上的饵化掉一个粉饵,漂会露三目;

2、双钩上的二粒粉饵都已经化完,漂露四目;

3、小鱼来吃饵,但只是顶在口上,吃不进嘴里。

解决办法:将竿子梢向身边移动20厘米左右,将浮漂压入水中。移位漂下压入水后有回到露四目,说明双钩已经无饵,应起竿重新装饵;如果移动时发现浮漂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说明鱼已经吞钩,应迅速扬竿。

六、浮漂稳定月二目,只见慢慢露一目或全部沉入水中,但不是短促下沉,而后又渐渐回升到二目。这是假信号,不是咬钩真信号。常是由于母线本压入水中,受风力影响牵压浮漂;或因水流使浮漂不稳定。此时不要扬竿,设法把母线压入水中等稳定浮漂。

七、浮漂在稳定钓二目时,不见上下浮动,而是不断左右慢慢摇摆,时而为漂尾小幅度抖动,这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前者是鱼在水体中下层游动、觅食引起的水流、水压变化影响到悬坠移位带动浮漂出现的信号;后者则是上层小鱼戏线戏漂,均不可扬竿。

八、抛竿后,浮漂直立下沉,但一直沉不到二目,而在四目,也不见上浮或移位。这可能是饵料太松软,已经在下降过程中化掉;或下沉时被鱼儿咬掉;也有可能因池底不平造成。处理办法是轻轻后移一下浮漂,将漂压至露二目,如一忽然回到四目,则应起竿装饵,再抛。

新手如何配制鱼饵和使用鱼饵


(一)配制鱼饵

(1)先拌饵后加水。饵料处在干粉状态下容易拌匀,加水后再想拌匀则比较困难。饵料干粉中的各种原料要均匀分布。如果饵料中诱鱼成分不均匀,调出的饵就难达到其设计的应有状态,还将影响诱鱼效果,甚至因局部饵团的诱食剂含量过大而影响到鱼咬钩。因此,调饵必须保证饵料中各种原料的均匀分布,拌匀饵料时调饵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环节。饵料必须要先拌匀,否则难以达到混合使用的目的。

(2)加水量对饵团的软硬度、雾化效果、适口性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加水量大,调成的饵团稀、软,雾化效果好,适口性好;加水量小,则饵团硬,雾化效果差,适口性差。台钓调饵一般是采用体积比来控制加水量。多数钓饵的加水量(饵、水体积比)均为1:1。需要注意的是,加水最好能一次加足,再加水或干粉饵料来调整则非常麻烦,而且难以保证饵料的均匀性。

(3)搓揉程度对饵团的雾化效果及粘度有较大影响。调饵时,恰当的搓揉克充分体现钓饵配方的设计效果。如果搓揉过度,则饵团的雾化效果差,黏度增大,适口性差。调饵只是搅拌、轻拍捏成大团,而不是像和面一样用力搓揉。

(4)了解所用饵料的特性,想要调好饵,首先要做调饵实验,来熟悉、了解所用饵料的特性。将干粉饵料调成团,要经过吸水、成熟、衰退三个过程。

干粉饵料加水并搅拌后要放置数分钟,因为干粉的饵料中某些成分吸水量大,干粉饵料的吸水过程需要一定时间。饵料轻拍捏成团后,虽然已经可以使用,但一般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继续放置,直到掰开饵团可见到拉丝粉形成的“丝”为止。拉丝粉形成“丝”的过程即为饵团的成熟过程。饵团在成熟期为最佳的使用时起。

对自己所用的钓饵有充分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所用饵料的特性,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5)从节约饵料成本、保证饵料状态两方面来考虑控制调饵量。一般来说,第一次调饵不宜太多,应为对鱼情尚不了解,如果用饵不对路而换饵的话,未用完的饵就浪费了。调饵量的控制还需要考虑预计垂钓对象的种类和大小,如果鱼大,饵可是当多调一些,反之可略少一些。

(二)鱼饵使用

把多种味型、特性不同的商品饵及添加剂按比例混合成一种适应当地垂钓之饵,高手们称之为练饵。

练饵时应遵循以下一个原则:

①针对不同鱼的习性而“练”。如鲤鱼以腥为主,鲫鱼以香甜为主。

②所混合之饵味型均较接近。互“冲”的味只会起反作用,会导致钓不到鱼。

③钓大鱼“练”粗颗粒饵,钓鲫鱼则配易雾化、粒细、搓拉结合的精料。

根据饵料味型灵活开饵的技巧


有些钓友不知道开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灵活运用饵料的独特功效,导致上鱼率很低,下文就从三方面谈谈怎样有针对性地使用饵料。

第一、根据对象鱼的喜好正确用饵

鱼种不同,对食物的喜好不同。竹竿配蚯蚓的传统做法不是不行,而是随着饵料花样的频出,我们也要有针对性的选取使用。但无论饵料有多少种花样,只要我们针对对象鱼的习性选饵,就能把握住大方向,选对钓饵。

我们知道鱼的生活习性是有规律的,鱼儿在什么生长阶段、什么时节喜欢吃什么饵都会有所不同。我们掌握了对象鱼喜欢的味道,就会正确选择基础饵料,什么鲢鳙喜酸臭,肉食类的鱼喜腥,素食类的鱼爱香甜等都是常识,但时节不同也会有所改变。

我们还可以亲手制作适合鱼口的饵料,不要过分的迷信小药,来误导自己对饵料的正确使用。鱼儿吃食的习性是有规律的,一般也很难改变,所以只要味儿对路,材料不偏离得离谱,备好正确的饵料是不难的。

第二、吃饵乎?吸饵乎?

我们经常说鱼儿进食是吃饵,那么鱼儿究竟是怎样吃食物的呢?

假如是人,没有手也没有舌头,他能正常的吃吗?很明显是不能正常的吃的,而或许就是靠吸了。大家知道,鱼儿是靠腮来呼吸的,它们进食的时候鱼鳃张翕,很多细碎的食物就随着水流从鱼鳃流出,真正进入鱼儿肚里的食物比较少,这才导致鱼儿好像永远也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所以鱼儿们进食,其实不是吃的,而是吸的。这两个动作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鱼儿靠吸获取食物,力度就没有吃的力度大。那么问题来了,饵料的干湿、软硬、轻重等就会直接影响鱼儿的进食。

如果钓饵过重,鱼儿明显就会吸食困难,这反应在漂讯上,明明漂有动作,但就是提竿而没有鱼。这就是因为鱼吸饵没有到位而产生的假象,不中鱼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钓饵过大,鱼儿往往需要吸N次才能进嘴。实际情况是鱼儿还没有成功把钓饵吸进嘴,但是钓饵已经被鱼吸得移动了,导致有漂讯,钓者看到漂讯就要提竿,当然不会中鱼。许多钓友常常碰到这种现象,明明动了漂,就是没有鱼,这都是吸食惹的祸。

第三、开饵技巧

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开饵的技巧。我们知道了鱼儿是靠吸食来进餐的,那么我们就要避免将饵料做的过重,总能想到办法让饵料轻一点,让鱼儿好吸进嘴巴。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预定的比例将饵料配置好,然后加入适量的膨化粉(比如雪花粉),再慢慢用手将饵料均匀搅拌,这是将饵料变轻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准备开饵。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装进已经搅拌均匀的粉饵,再将定量的水准备好,尽量使用钓点的水,按照预定的比例,一次全部倒入容器。此时要迅速搅拌容器中的饵料,张开五指,搅拌的动作要快一些,起初看起来好像水有点多、饵料好像很稀,这不要紧,不必放在心上。只需要迅速搅拌均匀即可,然后将饵料揉合成一堆,将其堆积在容器之中,几分钟之后饵料的状态自然会变好。

在等饵料时,我们就去准备出钓的工具或装备,出发之前,饵料也会自然地发酵,达到了最好的状态(雾化效果与重量都会恰到好处),这样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可以顺利地前往钓点施钓了。

钓友们不妨运用这种开饵方法来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比较适合鱼儿吸食,而避免漂动而无鱼的现象。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