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水色、水位等外部生活条件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2020-11-24

水质指水的肥度而言,水色指水的浑浊程度,水位指水的深浅涨落变化而言。水的肥度取决于水体中生物的食物链的构成。浮游生物是鱼类食物链构成的基础,它是无脊推动物和鲢、鳙鱼的食料,无脊椎动物又是众多鱼类的主食料,而庞大的小杂鱼群体又是凶猛鱼类的主食料,鱼类的粪便又是浮游生物的食料,如此互相依赖、互相转换而构成生物食物链。

因此,水体中浮游生物越丰富,水质越肥。肥水一般呈绿褐色,浓而不浑。肥水中河底有机物质含量高,常有气泡冒出。连通江河的浅水沼泊,连通湖泊的港渠,或傍近城镇、村舍、码头的水域,水质一般较肥。瘦水呈淡黄色,或清澈透明。过于清瘦的水域是不宜垂钓的,故有水至清则无鱼之说。在肥水中垂钓,饵料宜质优上乘,一般不宜过多投放诱饵。

水色有清浊之分,指含泥沙程度。暴雨过后。陆地上杂物和泥沙冲入水体,带入不少有机物质和碎屑,使水变浑。介于浑浊、清明之间,或浑而不浊,鱼类游弋加速,属垂钓的良好水色。如果水体中泥沙含量过多,水色过于浑浊,鱼的视觉受到障碍不易发现食料,则不宜垂钓。但鲶鱼等鱼觅食主要依靠触觉或嗅觉器官。水色浑浊不仅不影响其摄食,而且较之清水上钩率要高得多。

水位的变化对鱼摄食影响很大。较长时期水位保持不变的水域,鱼的活动处于恒定的状态。当下雨发汛,或排放泄水,使水位骤然发生显著变化时,鱼类活动频繁,游弋加剧,摄食量增加。

这是因为水位变化时,水体中食物链发生变化,原有的某些食料流失,中间食物中断,引起鱼类生活恐慌,四处觅食;另外,新鲜水注入水休,水中的溶氧度增高。鱼类异常活跃,体力消耗增大。所以,流水注入的下水道口、闸口等处,往往是许多鱼类群集嬉游的场所,自然也是理想的钓位。

精选阅读

气温、水温等外界温度对鱼儿摄食的影响介绍


气温、水温的高低,取决于对太阳辐射热量吸收的多寡。在气候无变化的情况下,气温与水温相差并不大.长江中下游温带区,水温、气温最低在1月份,一般为2-4度,最高为7-8月份,一般为26-32度 . 5一11月份,水体表层水温与底层水问相差很小。当酷暑盛夏、阳光直射时,浅水水温则高于深水水温,严寒隆冬时则相反,深水底层温度略高于表层温度。

鱼类摄食要求一定的气温、水温,据科技资料测定;多数鱼类最佳摄食,均有一个上限温度与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种不同而异.鲤鱼摄食,水温15- 25度时最为强烈,10-15℃或25度以上则较弱,10℃以下趋于停食,4℃以下则完全停止进食。鲫鱼的适应性最强,摄食温度的上下限幅度最大.青、草、鳊以及许多底层杂鱼,摄食温度上下限幅度亦较大。一些喜热的肉食性鱼类如鱤鱼 鳝、龟、甲鱼等.入冬后或潜入深潭,或藏入洞穴和泥中,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则不思食.综上所述.因各种鱼的生活习性不同,故摄食时对水温、气温的要求并非一致.冬季气温较低,水底温度较之表层温度要高,故鱼在冬天喜藏于深层水中。炎夏季节,阳光直射,水面发烫,鱼则潜入水底或阴凉避光处。减少活动量。同一水体,因水深浅不一,河道走向不一,受阳光照射不同,水温也略有差异.就全天而言,早晚的气温与中午的气温相差较大,尤其是夏秋季节更为明显,早晨和傍晚的气温比较适合鱼儿摄食,中午则少有鱼上钩。

环境和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鱼的食欲强弱,即在一定时间内进食的次数或数量的多寡,反映在钓鱼上亦即投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鱼自身生理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肥育、繁殖、越冬等都要大量进食,借以获得必要的养分;二是饵料的优劣,包括饵料的构成、质量、状态、味色是否适合鱼的食性,为鱼所喜爱摄取,三是与外部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温、水温、气压、阳光、风向、风力、水质、水位,以及地形、水草分布、河流走向等客观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鱼的食欲强弱,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钳制及其变化的影响。

关于前两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见诸于钓鱼杂志的文章较多,而对后一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则探索得较少和不深,笔者认为探讨外界环境对鱼摄食的影响,分析鱼类摄食内外因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是摆在垂钓爱好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进我国钓鱼活动向科学化、高水平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仅以此为题略陈管见,进行初步的探讨。倘能引起争鸣.引出更多高明见解来,乃笔者的祈望。外界环境对鱼儿摄食的影响,具体反映以下各个方面,现分别略述如下。

鱼的食欲强弱,即在一定时间内进食的次数或数量的多寡,反映在钓鱼上亦即投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鱼自身生理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肥育、繁殖、越冬等都要大量进食,借以获得必要的养分;二是饵料的优劣,包括饵料的构成、质量、状态、味色是否适合鱼的食性,为鱼所喜爱摄取,三是与外部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温、水温、气压、阳光、风向、风力、水质、水位,以及地形、水草分布、河流走向等客观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鱼的食欲强弱,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钳制及其变化的影响。

关于前两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见诸于钓鱼杂志的文章较多,而对后一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则探索得较少和不深,笔者认为探讨外界环境对鱼摄食的影响,分析鱼类摄食内外因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是摆在垂钓爱好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进我国钓鱼活动向科学化、高水平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仅以此为题略陈管见,进行初步的探讨。倘能引起争鸣.引出更多高明见解来,乃笔者的祈望。外界环境对鱼儿摄食的影响,具体反映以下各个方面,现分别略述如下。

气候、季节、雾、露、霜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气温、水温等外界温度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水质、水色、水位等外部生活条件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风力、风向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风力、风向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介绍


空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而形成风,风刮动水面.促使水体溶氧度增高.鱼类显得更为活跃。所以.刮风对鱼摄食有较大的影响。和风细雨或1-3级风乃垂钓的好天气.唐代诗圣杜甫对这种自然规律观察很细,并作了生动的描述。他在《水槛遣心》诗中写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烟波钓徒张志和在《渔歌子》中也有青薯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名句。

水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风的夭气,并非垂钓最佳天气。尤其是夏季往往因无风而引起水体缺氧,鱼儿浮头而不思食.风力过猛亦不适宜垂钓,因风急浪高难于看清浮漂.鱼亦藏于底层很少活动.风向对鱼摄食影响更为明显。一般而言,刮东南风是钓者最忌讳的,投钓率低。尤其夏季最忌南风,故有钓翁钓翁,勿钓南风风起东南,赶快回转之谚.气象学知识告诉我们.东南风往往造成大气中水分增多而气压变低,致使鱼类产生不适之感,很少游动。西风干燥,亦对垂钓不利.刮北风,包括冬季刮北风.均对鱼类活动有利,鱼虽减少了在上层活动,但仍在中下层频紧游动觅食.这是因为北风造放气温与水温差,使水体中溶氧度增多,鱼类感到异常舒适。所以北风凉飕飕,下钩好垂钓.

一个地方热得厉害,不久便产生大风。冬季天气回暖,热得反常便会有冷空气来临,称寒潮风.寒潮前后冷热温差较大,引起较大气压差,气温上升或下降激烈。鱼对变化着的气温、气压感觉异常灵敏,加快游动速度,因此摄食机会相应增多。故潮前、潮后适宜垂钓.

此外,逆风钓优于顺风钓,原因有三:一是迎风面水中氧气充足,鱼活动颇获;二是风浪往往将水面的浮物刮向迎风面.杂物碎屑缓慢沉落,易于诱鱼集群,三是风浪使浮漂颠簸不定,带动饵钩,易于招惹鱼儿上钩。

气候季节、雾露霜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鱼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与气候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关系尤为密切。不同季节,不同气候,鱼的摄食出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千差万别,但鱼类为生存之需。每年一般出现两次摄食离峰期,一次为春季繁殖、产卵前后,一次为越冬前的肥育期,垂钓者称之为黄金季度。在流传许多钓鱼谚语中,有不少是反映钓鱼与气候、季节关系的。

如四季分明的淮河。长江流域有春钓滩、夏钓湾、秋钓阴、冬钓阳之说。春季被誉为垂钓黄金季节,这在古代的诗文中屡见不鲜。唐代烟波钓徒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桃花流水桂鱼肥,储光羲《钓鱼湾》中的,垂钓绿海春,春深杏花乱。以及谙如三月挑花雨,鲤鱼上滩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等,都是古代人对春天垂钓的描绘。春季万物复苏,百草萌发,惊蛰之后,各种冬眠状态的生物,开始新的一年生长发育时期,许多鱼类开始孕育产卵,十分活跃,出现了一年中第一次强烈摄食高峰期。

根据试验记载,鲫鱼春季摄食高峰期,在同一水域内一般为15-20天,次高峰期延续20一30天。夏季气温逐渐升高,阳光照射强烈,水生动植物生长茂盛,天然食料比春季丰富得多。此时。定居性鱼类摄食相应减退,但游动性鱼类正大量涌进与江河湖泊相连的附属小水体中,食欲转向旺盛期,还有喜热性的乌鳢等鱼,亦开始大量进食。

秋季气温转凉,雨水减少,从陆地上流入水体中的杂物减少,加上水生植物叶茎老化,天然饵料单调,鱼对钓者投放的饵料异常爱吃。秋末(即寒露、霜降季节)水草开始枯萎腐烂。水体中浮游生物大为减少,鱼为越冬积蓄养料,便开始增多摄食次数,于是又出现了一年中第二次强烈摄食期。

隆冬时节,鱼活动减少,大多栖息深潭,一部分鱼类掩入泥中休眠,如鳝、鳅一部分鱼类活动呆滞,但晴映天气仍然缓游摄食,甚至冰封期也不会停止摄食,不过摄食时表现得缓慢、徽弱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鱼的摄食除与春晚、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呈上述规律外,在同一季节或同一天内,鱼的摄食亦有强弱变化。尤其明显的是:天气由晴转阴或转雨,由雨变晴,由热变凉,由冷变晚等气候发生明显变化的前后,鱼类显得更加活跃。

摄食次数增多亦好下钩垂钓,若恒温久晴,或久雨、久寒,气候无甚变化。则鱼摄食较少,因为它的活动减少,所以在气候维持较长时期无变化的情况下,垂钓效果往往不佳,除非采用较为特殊的饵料和钓法,否则很难诱鱼上钩。

春雾而雨,冬雾即晴。雾长时间笼罩不散,造成无风、气压较低,鱼类很少活动,故不宜垂钓。但有一种称为蒸汽雾发生时,最适宜垂钓。蒸汽雾即水表湿度与空气温度发生较大温差时水面不断蒸腾着雾,多见于秋冬季的早晨。下露或下霜,预示着全天晴暖。自晨至午,自午至晚,会出现冷一暖一冷温差变化,最适宜鱼类生活需要,鱼在底层活动频繁,是良好的垂钓时机。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