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饵细辨诱引功能,气诱宜浓、味诱宜鲜、形诱宜活

2020-11-19

气诱引宜浓,香臭臊腥别:

利用鱼饵散发的气体诱鱼,叫气诱引(气诱是嗅觉诱引),在 水体中,由于气味的传播速度远远慢于空气传播速度,所以,鱼饵 的气诱引的气味相对要重要浓,这与水的传播速度有关。

自古钓鱼就强调芳其饵,徐徐而投,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断 地丢下香饵诱鱼钓鱼。

为了使饵料能散发足够的香气,就应增大传播半径。特别是选 择丁香、茴香、麝香、松香等香料作诱鱼添加剂(增香剂),或焙 干研磨成粉,或择水煎煮成汁,或伴人,或掺对,或作窝饵,或作 钓饵,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其中,当以动物饵麝香为冠(含合成麝 香),常能产生奇效.特别是用来诱引鲫鱼等温驯鱼,无可比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鱼种都喜欢香气,有些鱼用香气是绝对诱 不上来的。远离香气而对腥臭、臊腥之类腥饵或膻饵感兴趣的鱼种 不少,。如鲶鱼、才鱼、鲈鱼、鱤鱼等凶猛鱼,即使臭不可闻,膻臊 难当,它们也会格外喜欢,鱼性有异,这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在香气诱引里,越香越好,是针对某些水体某些鱼种而 言的,芳其饵是广义上的一种方向,由于鱼情的不同,水情的不 同,本味饵,清香、淡香等饵也是同样能诱鱼的。如在清水之中钓 草鱼、鳊鱼、鲤鱼,在瘦水之中钓大鱼,也并非越香越好,而在浑 水肥水中钓这些鱼,则应浓重并用。

所以,香气诱引的选择,是根据水情、鱼情的具体状况来确定 的,芳其饵应该掌握一条使用原则:当浓则浓,当重则重,当 轻宜轻,当淡则淡,是为正理,以全概偏,才能顺理成章。

同样,在使用臭臊之类饵料诱鱼时(多数为动物饵),也要分 清腥膻对象,有的鱼也只喜欢腥而不喜欢膻,有的鱼则恰恰相反, 腥臊有别,不可等同视之。如鱤鱼、鲈鱼、才鱼等上层凶猛则喜欢 腥饵,而鲶鱼、黄鸭叫、回坨鱼之类底层无鳞鱼,则喜欢膻饵。所 以,钓上层凶猛鱼,宜使用小鱼、泥鳅之类腥饵比较适宜,而钓底 层无鳞鱼则使用蟑螂、肉块、青虫之类膻饵比较可靠,凡是通用的 钓饵,如蚯蚓、活蛆之类,可视情而用,不受局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香气、臭气饵料诱鱼, 一定要做到香臭分明,臊腥分明。是香必香,是臭必臭,是臊呈 臊,是腥呈腥,越是分明越好,万万不可弄出臭中藏香,膻中藏 香,臊中藏香之怪气,事与愿这种违适得其反的做法,会什么鱼也 钓不上来。千万别小看鱼的嗅觉能力,鲤鱼在钓饵上能分辨出人手 上的汗味来,为什么钓鲤鱼强调用白酒擦手后上饵,就是防止有异 味出现,鲤鱼会拒绝咬钩。

味诱引宜鲜,甜饵糖饵讲度:

味诱引是味觉诱引,鱼饵的味诱引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调味饵,即配方饵。

一种是本味饵,即原生饵。

不管这两种饵是什么成分,也不管这些饵是甜饵还是酸饵,是 晕饵还是素饵,动物饵或植物饵,只要用来钓鱼,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判别标准,就是鱼饵是否新鲜。也就是说,用鱼饵诱鱼,越是新 鲜诱鱼的效果越好,即使是发酵饵,也是如此。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这种判定是能经得起检验的。比如,使用 一个新鲜出炉的糠饼打窝,鱼上窝的速度会明显快于陈放已久的糠 饼。使用新鲜的糠饼粒、颗粒饲料、袋装饵、草饵、虫饵等都是 如此。

鱼在咬钩的过程中,是有试味的动作过程的,它们发现饵料 后,会首先吸入少量的饵屑末已确认饵料的新鲜度,如果发现饵料 有异味或霉变的现象,它们会立即巾止进食,尽快将食饵吐出口 腔。我们常常发现浮标有咬钩的标相,但很快就停止下来,有时钓 饵放入窝区,鱼就是不理不睬,出现这些标相,排除因饵料不对口 等因素外,换成新鲜好饵,便可以钓上鱼来。

在钓鱼时,使用新鲜饵,及时更换新鲜饵,也是一种重要的钓 技,不可忽视。

在钓温驯鱼时,用甜饵作窝饵诱鱼比较普遍,特别是钓鲫鱼之 类的配方饵,有的甚至直接用糖果打窝,想以甜取胜。多数钓友则 喜欢在饵料中加入白糖、冰糖、芽糖之类,也加入蜂蜜炼制的。

同样,在配制酸饵时也可以带些甜味。事实也如此,鲫鱼等鱼 对甜味的饵料的确是偏爱的,它们是不会拒绝甜味的。

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如果诱鱼的窝饵过于甜蜜(钓饵除外)就 会出现一个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鱼咬钩会变得不是很积极,好像 吃饱了东西似的不愿咬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滞口,滞口鱼 是不好钓的。这就是饵料糖分过高出现的效果。所以,在窝饵 中加入糖分要特别注意比例适中,尽量避免甜饵滞口,影响钓鱼。

其实,诱鱼效果最能持久,最能出效果的,是鲜味饵。这种鲜 味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新鲜,一个是鲜味。通常的做法 是:在新鲜本味饵料中加入适量的味素(氨基酸之类),形成鲜味 饵比甜饵的诱鱼效果要好。就是诱钓合一的炸弹饵,也是如此。值 得注意的是:钓鳙鱼、鲢鱼的发酵饵,同样要用新鲜饵钓鱼,出现 过酸变苦、变臭的现象,同样是不好钓鱼的。

形诱引宜活,荤素方圆迥异:

窝饵讲味,钓饵分形,形诱引是视觉诱引。

钓饵的形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形体,一种是制作形体。 自然形体以动物饵与种子根茎类为主,制作形体以机器加工和手工 模制为主。

钓饵的形体是多种多样的,晕饵里有虫鱼之类,素饵里有方圆 之形。不论晕素,在使用这些形状迥异的鱼饵钓鱼,是讲究用动饵 活饵钓鱼的,如果用青虫、活蛆钓鱼,为保持钓饵的鲜活,不能挂 破及流出液体。用小鱼、小泥鳅钓鱼,要能游动自如。在浑水里用 蚯蚓钓鱼,要用缠绕挂上饵,头尾要保持蠕动等。即是不能活动的 种子饵、粉饵、块饵、茎饵等,在钓鱼之中,也要求尽量钓活饵动 饵,要不断使用和变更逗鱼咬钩的动作,特别是在浑水和深水之中 钓鱼,让钓饵活动起来,是上上之策。

在钓饵的形状中,多数动物饵的形状是固定的。如小鱼是长条 形或刀形,青虫是圆条形或圆柱形,蟑螂是扁扇形等。

在种子饵中,豆形、米形居多。在粉饵中,主要是球形、梨 形、腰形等。在硬饵中,方形、圆柱形为主。

值得说明的是,各种形状的鱼饵都可以钓鱼,但有入口和不入 口之分,用什么形状的饵,去钓什么品种的鱼,虽然变化较大,但 仍有规律可循。

比如,米形、豆形饵可以钓鲫鱼、鲤鱼、游鱼、鳊鱼、嫩子 等。用球形、梨形、腰形饵好钓草鱼。用方形、圆柱形饵好钓草 鱼、大鲫鱼、鲤鱼、鳊鱼等。用长条形小鱼好钓鱤鱼、鲈鱼等。用 扁扇形的蟑螂好钓鲶鱼等。钓饵的入口性能与鱼种和饵形对口 有关。

形诱引钓鱼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动物饵主要用来钓凶猛鱼,植 物饵主要用来钓温驯鱼,这种形状上的差别,符合自然法则,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遵循这种法则,是形诱引钓鱼的关键点。至于传统钓的鸡毛拟饵钓,以及凶猛鱼的路亚钓法,则是真正的形诱引钓 鱼,才是真正的鱼饵;

相关推荐

肥水钓鱼用饵[宜鲜]技巧详解-不同水域钓鱼用饵


肥水的特征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相当丰富,水的营养相当 好,水的颜色也会变得浑浊深沉,会出现黄褐色和油绿色。这种水 体里的鱼,吃食会变得迟缓,甚至会出现厌食,有时就是用浓味饵 刺激,也很难激起它们的食欲。

不过,肥水里的鱼,对新鲜饵还是会感兴趣的,就像我们吃多 了肥腻食物一样,是不会拒绝新鲜蔬菜的。

钓鱼用的鲜饵分两类:一类是新鲜饵,一种是鲜味饵。新鲜饵 主要有新鲜青草、菜叶、谷芽之类植物饵,其中也包括才打完米的 油糠、刚榨完油的糠饼、菜子饼、花生饼等,这些鲜饵都是适合钓 肥水鱼的。鲜味饵是将味素、氨基酸之类添加剂加入某种饵料之中 形成的,如在灰面、豆粉、酒米之类粉饵或种子饵中加入鸡精、味等饵钓鱼,是草鱼、鲤鱼泡则选择使用颗粒饵或粉饵下钓。大饵试 钓近似于诱钓合一的做法,利用大饵诱鱼吃食,发现有鱼咬钩,再 行打窝。这种做法比较方便省事,属于试饵侦察,是野钓窄水比较 常用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窄水水体是活水,流水的速度和水质都能 满足钓鱼条件,就要选用块饵或硬饵打窝,钓饵也要换成颗粒饵和 动物饵,试钓的方法也应相应改变,由沉底试钓改为悬浮试钓,能 钓什么鱼,只能由试钓来决定。

水色深鱼饵味宜淡瘦水鱼饵料味要浓


水色深味宜淡

“水至清则无鱼”和“浑水摸鱼”,前者是说鱼借水色隐蔽活动,水色澄清一眼能看到底是钓不到鱼的;后者是说,鱼有视觉,浑水模糊了鱼的视线,适合摸鱼而不适合钓鱼。

钓鱼看水色,既不能太清也不能过浑。水至清则无鱼,必须垂钓透明度以下并有一定深度,但浑如泥浆,鱼看不清钓饵也不行。江河、行船的大中型湖泊水色浑浊,鱼以人类的废弃物和水生动植物为食,基本处于饥饿状态,摄食主要依靠视觉、嗅觉和味觉,具有摄食快、吞钩深的特点,用饵以腥为主。平原小型湖泊水深有限,风浪大时水比较浑浊,可是经常走水,导致鱼的行为没有规律,此时鱼不辨深浅,经常会在水深0.8—1.2米的近岸觅食。风浪小、走水慢的时候水色相对较淡,上层鱼不畏光线,但受竿影、人影干扰一般很少出现在近处;杂食性的下层鱼怕光,不是停留在中间的深水区,就是出没于深浅结合部偏下位置寻找食物,所以都要用长竿。为了把深水中的鱼诱来和将过路鱼留住,必须下重窝,不过钓饵要精,包括形状、大小、轻重都要有针对性,味则因鱼种而异,或淡腥或淡香,不追求浓腥浓香。水库一般都比较深,由于不喂食、地处偏僻、污染少的缘故,水色比江河湖泊清淡得多,这样时间长了,鱼有了固定的觅食场所和洄游路线就很难聚窝了。

水库多驻钓——选准一个钓位后坚持下重窝连钓几天。由于连续在一个地方找到食物,鱼有了记忆,然而钓饵的精和粗、浓和淡必须突出于诱饵,否则鱼会只食诱饵不食钓饵。另外,水库用什么饵还与钓位的生熟有关,如果是经常有人钓的钓位,则要打听常用的是什么饵,陌生钓位主要是靠守,即使是浓味饵也会因入水时间长而变淡了,所以水库钓鱼与味的浓淡无关。

池塘由于鱼密度高以及投喂饲料的原因,水色多比较深。如果投喂的是粮食类饲料,诱鱼用浓香,钓则主要考虑钓饵的重量和大小,与味的浓淡无关。然而商品饵的味主要是靠化学香精,虽然味型、浓淡不同,但为了不过分刺激鱼的嗅觉,避免聚鱼过多造成鱼口混乱,在鱼聚来后应改用淡味饵。钓鱼比赛都是先浓后淡,到最后用白色无味的钓饵就是这个道理。由浓趋淡虽是池钓规律,但它主要是针对鲫鱼的。如果是钓混养鱼,味的浓淡则要结合鱼种和饲料在偏腥还是偏香上作调整。主攻对象是草鱼,池塘又是喂粮食类饲料的,则减腥增香,加入炒麦香型的综合饵;主攻对象是鲤鱼,喂的是颗粒饲料,则减香添腥,适当添加一些虾粉或者鱼粉。

钓鱼人曾有一个禁忌——钓饵只能循着一个味道,还特别强调:腥和香不能串味。可是钓混养鱼无须讲究,不管是喂粮食类饲料还是颗粒饲料,鱼的嗅觉认同和味觉认同是有差异的。例如混养池塘中的鲤鱼,虽有闻香即来的特点,但不是浓香就吃,淡香就放弃,浓味能左右鱼的嗅觉,但接受食物是靠味觉。如果钓饵从外形到味道都是鱼平时没有接触过的,它会围着食物作长达数小时的试探。在这个过程中,钓饵的味已经不起作用,哪怕淡得无味它也会接受。一个比较:湖泊水库水色淡,就是鱼聚窝也很少见到鱼星,但鱼咬钩干脆,不问味淡味浓见饵就吞;池塘水色深,鱼来得快,可是鱼多了不是口乱就是不咬钩,都要等到钓饵被水泡软了,浸得没有昧了才咬钩。

瘦水鱼味要浓

比较而言,肥水是指养殖池塘,未被鱼完全消耗的饵料变质了,以及鱼的排泄物都会使水质变肥;瘦水主要是指水质清澄、透明,多水草而缺少自然饵料的水库湖泊。例如丘陵地区的小水库,透明度80—100厘米,作为水源,除生长着一些野生鱼类外,一般是不养鱼的。有些湖泊为保护水质,除了为清除蓝藻放养一些鲢鱼外,虽有自然繁殖的野鱼也因为缺乏食物而生长缓慢。

野塘、江河、水库湖泊都是瘦水,底层鱼吃惯了以腥为主的自然饵料,对食物的味和形有了记忆,所以在钓饵除了尊重鱼的习性用腥饵外,还要注意形的结合。例如,每年都有长江钓大鲇鱼的新闻,可是钓饵只有有限的几种:泥鳅、鸡鸭肠管和大黑蚯蚓。鲇鱼吃动物性饲料,但在商品饵有了腥膻型之后,怎么就没有人用它钓过大鲇鱼呢?这是因为鱼对腥的认识是同形结合在一起的,形似而味异,鱼会错把无味的饵吞入口中;味同形不同,鱼聚而不去,虽触饵频频却很少吞入。又如浙江北部山区的水库中生活着一种专吃小鱼小虾的小型鱼类——马口,传统用菜籽饼打窝,蚯蚓做饵钓底,然而用“悬坠”,使浓腥饵,可以把它提到半水来钓,就是认味不认形。另外,水库中还生活着一种身材瘦长的黄颡鱼,在黄颡鱼基本不吃商品饵的时候,这里的黄颡鱼却只认腥,不认形,屡屡被钓起。然而同样的钓饵换到湖泊,黄颡鱼就只吃蚯蚓,不认商品饵了。钓饵,特别是香饵都是人工改良的,从形状到味都是按人的意志尽可能地做到与鱼的习性相一致。生活在肥水池塘中的鱼,由于习惯了人工饲料,对食物的认知是味重于形,所以用商品饵搓和拉,鱼都能接受。

商品饵被鱼接受主要是出于味,即首先刺激鱼的嗅觉,然后以容易吸入的卵形来满足鱼的食欲。然而它只满足了有鳞鱼的需要,对于鲇、黄颡等肉食性鱼类来说,虽然嗜腥是天性,但在食惯了小鱼、小虾以及软体动物之后,如果钓饵是静止的,或缺少鱼习惯的食物形状,腥只能起到聚鱼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饵不是万能饵。然而瘦水鱼不同,由于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一旦发现食物就饥不择食了,并因此而显得嗅觉特别灵敏,同时对食物的形状也不像肥水鱼那么挑剔。所以同是黄颡,瘦水中吃商品饵,肥水中就只认蚯蚓等自然饵了。

钓饵用香是要刺激鱼的嗅觉,而腥是刺激鱼的味觉。嗅觉的作用是主导着鱼循味索饵,至于是不是食物则要通过味觉去辨别。比如水库水瘦鱼稀,钓大鱼却不用浓腥浓香,多用沤得发臭变酸的饲料下重窝,钓饵用螺蛳.红薯块就很难分清鱼对食物的追求是靠嗅觉还是味觉了。鱼寻找食物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瘦水尤其如此。然而钓鱼人有个习惯,无鱼咬钩就以为引鱼不到位,于是不断抛钩补窝,同时增强钓饵的味道。至于有没有用就不管了。其实瘦水不需要经常补窝,应该多下几窝,一个窝无鱼换一个窝,这样一个窝一个窝轮流着钓。可是窝下久了味就淡了,能留在窝里的鱼都是靠味觉搜索食物,所以补窝又分为补味和补料,在需要诱鱼时用浓味,留鱼则补淡味。

水色深鱼饵味宜淡瘦水鱼饵料味要浓分析


水色深味宜淡

水至清则无鱼和浑水摸鱼,前者是说鱼借水色隐蔽活动,水色澄清一眼能看到底是钓不到鱼的;后者是说,鱼有视觉,浑水模糊了鱼的视线,适合摸鱼而不适合钓鱼。

钓鱼看水色,既不能太清也不能过浑。水至清则无鱼,必须垂钓透明度以下并有一定深度,但浑如泥浆,鱼看不清钓饵也不行。江河、行船的大中型湖泊水色浑浊,鱼以人类的废弃物和水生动植物为食,基本处于饥饿状态,摄食主要依靠视觉、嗅觉和味觉,具有摄食快、吞钩深的特点,用饵以腥为主。平原小型湖泊水深有限,风浪大时水比较浑浊,可是经常走水,导致鱼的行为没有规律,此时鱼不辨深浅,经常会在水深0.81.2米的近岸觅食。风浪小、走水慢的时候水色相对较淡,上层鱼不畏光线,但受竿影、人影干扰一般很少出现在近处;杂食性的下层鱼怕光,不是停留在中间的深水区,就是出没于深浅结合部偏下位置寻找食物,所以都要用长竿。为了把深水中的鱼诱来和将过路鱼留住,必须下重窝,不过钓饵要精,包括形状、大小、轻重都要有针对性,味则因鱼种而异,或淡腥或淡香,不追求浓腥浓香。水库一般都比较深,由于不喂食、地处偏僻、污染少的缘故,水色比江河湖泊清淡得多,这样时间长了,鱼有了固定的觅食场所和洄游路线就很难聚窝了。

水库多驻钓选准一个钓位后坚持下重窝连钓几天。由于连续在一个地方找到食物,鱼有了记忆,然而钓饵的精和粗、浓和淡必须突出于诱饵,否则鱼会只食诱饵不食钓饵。另外,水库用什么饵还与钓位的生熟有关,如果是经常有人钓的钓位,则要打听常用的是什么饵,陌生钓位主要是靠守,即使是浓味饵也会因入水时间长而变淡了,所以水库钓鱼与味的浓淡无关。

池塘由于鱼密度高以及投喂饲料的原因,水色多比较深。如果投喂的是粮食类饲料,诱鱼用浓香,钓则主要考虑钓饵的重量和大小,与味的浓淡无关。然而商品饵的味主要是靠化学香精,虽然味型、浓淡不同,但为了不过分刺激鱼的嗅觉,避免聚鱼过多造成鱼口混乱,在鱼聚来后应改用淡味饵。钓鱼比赛都是先浓后淡,到最后用白色无味的钓饵就是这个道理。由浓趋淡虽是池钓规律,但它主要是针对鲫鱼的。如果是钓混养鱼,味的浓淡则要结合鱼种和饲料在偏腥还是偏香上作调整。主攻对象是草鱼,池塘又是喂粮食类饲料的,则减腥增香,加入炒麦香型的综合饵;主攻对象是鲤鱼,喂的是颗粒饲料,则减香添腥,适当添加一些虾粉或者鱼粉。

钓鱼人曾有一个禁忌钓饵只能循着一个味道,还特别强调:腥和香不能串味。可是钓混养鱼无须讲究,不管是喂粮食类饲料还是颗粒饲料,鱼的嗅觉认同和味觉认同是有差异的。例如混养池塘中的鲤鱼,虽有闻香即来的特点,但不是浓香就吃,淡香就放弃,浓味能左右鱼的嗅觉,但接受食物是靠味觉。如果钓饵从外形到味道都是鱼平时没有接触过的,它会围着食物作长达数小时的试探。在这个过程中,钓饵的味已经不起作用,哪怕淡得无味它也会接受。一个比较:湖泊水库水色淡,就是鱼聚窝也很少见到鱼星,但鱼咬钩干脆,不问味淡味浓见饵就吞;池塘水色深,鱼来得快,可是鱼多了不是口乱就是不咬钩,都要等到钓饵被水泡软了,浸得没有昧了才咬钩。

瘦水鱼味要浓

比较而言,肥水是指养殖池塘,未被鱼完全消耗的饵料变质了,以及鱼的排泄物都会使水质变肥;瘦水主要是指水质清澄、透明,多水草而缺少自然饵料的水库湖泊。例如丘陵地区的小水库,透明度80100厘米,作为水源,除生长着一些野生鱼类外,一般是不养鱼的。有些湖泊为保护水质,除了为清除蓝藻放养一些鲢鱼外,虽有自然繁殖的野鱼也因为缺乏食物而生长缓慢。

野塘、江河、水库湖泊都是瘦水,底层鱼吃惯了以腥为主的自然饵料,对食物的味和形有了记忆,所以在钓饵除了尊重鱼的习性用腥饵外,还要注意形的结合。例如,每年都有长江钓大鲇鱼的新闻,可是钓饵只有有限的几种:泥鳅、鸡鸭肠管和大黑蚯蚓。鲇鱼吃动物性饲料,但在商品饵有了腥膻型之后,怎么就没有人用它钓过大鲇鱼呢?这是因为鱼对腥的认识是同形结合在一起的,形似而味异,鱼会错把无味的饵吞入口中;味同形不同,鱼聚而不去,虽触饵频频却很少吞入。又如浙江北部山区的水库中生活着一种专吃小鱼小虾的小型鱼类马口,传统用菜籽饼打窝,蚯蚓做饵钓底,然而用悬坠,使浓腥饵,可以把它提到半水来钓,就是认味不认形。另外,水库中还生活着一种身材瘦长的黄颡鱼,在黄颡鱼基本不吃商品饵的时候,这里的黄颡鱼却只认腥,不认形,屡屡被钓起。然而同样的钓饵换到湖泊,黄颡鱼就只吃蚯蚓,不认商品饵了。钓饵,特别是香饵都是人工改良的,从形状到味都是按人的意志尽可能地做到与鱼的习性相一致。生活在肥水池塘中的鱼,由于习惯了人工饲料,对食物的认知是味重于形,所以用商品饵搓和拉,鱼都能接受。

商品饵被鱼接受主要是出于味,即首先刺激鱼的嗅觉,然后以容易吸入的卵形来满足鱼的食欲。然而它只满足了有鳞鱼的需要,对于鲇、黄颡等肉食性鱼类来说,虽然嗜腥是天性,但在食惯了小鱼、小虾以及软体动物之后,如果钓饵是静止的,或缺少鱼习惯的食物形状,腥只能起到聚鱼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饵不是万能饵。然而瘦水鱼不同,由于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一旦发现食物就饥不择食了,并因此而显得嗅觉特别灵敏,同时对食物的形状也不像肥水鱼那么挑剔。所以同是黄颡,瘦水中吃商品饵,肥水中就只认蚯蚓等自然饵了。

钓饵用香是要刺激鱼的嗅觉,而腥是刺激鱼的味觉。嗅觉的作用是主导着鱼循味索饵,至于是不是食物则要通过味觉去辨别。比如水库水瘦鱼稀,钓大鱼却不用浓腥浓香,多用沤得发臭变酸的饲料下重窝,钓饵用螺蛳.红薯块就很难分清鱼对食物的追求是靠嗅觉还是味觉了。鱼寻找食物是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的结果,瘦水尤其如此。然而钓鱼人有个习惯,无鱼咬钩就以为引鱼不到位,于是不断抛钩补窝,同时增强钓饵的味道。至于有没有用就不管了。其实瘦水不需要经常补窝,应该多下几窝,一个窝无鱼换一个窝,这样一个窝一个窝轮流着钓。可是窝下久了味就淡了,能留在窝里的鱼都是靠味觉搜索食物,所以补窝又分为补味和补料,在需要诱鱼时用浓味,留鱼则补淡味。

夏季钓鲤鱼饵料宜淡不宜浓


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气压低,水中溶氧会比较差。这样一来,鱼的胃口自然也就不好了。所以夏季钓鲤鱼想要有所收获,就得从饵料上多下下功夫。夏季钓鲤鱼饵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味型及浓淡的问题。总结来说,夏季钓鲤鱼饵料宜淡不宜浓,宜自然香不宜添加剂,而且饵料是最好带些微甜的味道,最好是以天然五谷杂粮为饵上佳。

1、夏季钓鲤鱼饵料之诱饵

诱饵在垂钓中的作用非常大,能不能钓到鱼,首先要看窝中是否有鱼。一款适合的诱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这里去钓鱼吧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款自己用得还不错的夏季钓鲤鱼诱饵:老玉米用石磨磨一遍,用细箩过一遍,粒大的玉米用清水泡软(用水量以能把玉米泡软并吸收完,没有多余的水即可),或是直接在超市购买颗粒相对粗大的碎玉米渣也行;选好钓点后加少量底窝饵或超诱喂窝即可,此诱饵清香简单,是高温时节钓鲤鱼的上佳诱饵。如果长时间守钓的话,可加入豆饼块喂窝,有很不错的效果。

2、夏季钓鲤鱼饵料之钓饵

在制作诱饵的同时,钓饵基本上也出炉了。上面做钓鲤鱼诱饵时,使用过箩后的细玉米面50%、小米面20%、地瓜面30%攥成窝头上锅蒸熟备用。蒸熟的窝头60%、清香或是酵香型水库鲤鱼饵30%、用豆浆机打成浆的鲜嫩玉米浆10%。开出的饵料状态一定要软,但不能太黏、软。去钓鱼吧小编经常使用此款饵料在夏季钓鲤鱼。此款夏季钓鲤鱼饵料清香微甜,非常适合炎热的季节钓鲤鱼,在钓鲤鱼的同时,或许此款夏季钓鲤鱼饵料还会为你意外的惊喜,因为这款饵除了鲤鱼爱吃之外,草鱼也是比较喜欢的。

以上制作夏季钓鲤鱼饵料的方法其实并不麻烦,相对于钓鱼人的兴趣与爱好来说,可谓是非常的简单的,大家不妨试试。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