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小药配制鱼饵时的正确添加方法

2020-11-18

添加剂的种类很多,用途也不一样。钓友们对在使用添加剂的具体用法和添加量都会感到很困惑,这主要是因为添加剂的品种太多,而且有些添加剂的性能并不稳定,同类产品其效果也不尽相同。诸如提纯萃取方式、加工工艺、规格要求以及产地和纯度含量等等,在以上这些方面上的区别导致了添加剂产品上的差异。另外就是在不同的水域垂钓或垂钓时所遇到的不同的环境,也都是制约添加剂发挥其特性的因素。下面就把常用添加剂的用法和用量简单介绍给大家。

1.稀释:稀释一般是对液体而言的,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变小或指加溶剂于溶液中以减小溶液浓度的过程。添加剂中有很多品种是属于液体类型的,如各种药酒、开饵液等。

使用液体添加剂开饵,仍然要根据垂钓水体的状况来调整:水体质量好,液体添加剂稀释的程度要大;水体质量适中,那么液体添加剂的稀释程度也要适中;假如水体质量略差,液体添加剂可能不用稀释就可以直接使用。液体添加剂也可以使用粉状物做载体来进行稀释。例如,将液体添加剂溶于一定量的淀粉之中,用样能达到稀释的目的。有些粉状的添加剂在使用时也需要稀释,因粉状添加剂一般都是体积很小而含量或纯度却很高,直接添加到鱼饵中其用量很难掌握,所以在使用前最好是先将粉状添加剂溶于液体之中,然后再进行稀释。

2.喷涂:喷涂是通过工具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实战中,将液体添加剂喷涂于颗粒饵的表面是最常见的一种使用方法。

3.吸附:吸附是指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中的分子或离子现象。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吸附。把吸附链接到垂钓中就形成了一种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即在钓饵入水前先将钓饵轻蘸一些添加剂。有些物质在浓度极高时对鱼类有驱除作用,但经过稀释或使用量小时却有一定的诱食效果。例如,在使用蚯蚓垂钓时,下钩前将蚯蚓沾上少许风油精其效果就会增强很多(风油精不要与钓线接触,因化学反应会使钓线变糟)。

精选阅读

钓鱼小药、添加剂正确的使用思路


秋季到来,天气已转冷,早晚的气温较低一些,白天的气温还可以,只是中午会晒一些,不过此时的季节是可以垂钓一整天的。小编非常喜欢钓鱼,就喜欢在夏季和秋季钓鱼,之前是野钓,最近两年也在黑坑钓鱼,也会买一些钓鱼小药使用。最近几年渔具市场是非常火爆的,而且小药的种类和品牌也是非常多的,宣传的都是五花八门各种爆护的节奏。其实我们是没有必要盲目的去购买,这样只能会是适得其反。在不同的季节里,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喜欢吃的食物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了解目标鱼的生活习性和不同季节里喜欢吃的食物,要买什么味型的钓饵,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用什么样钓鱼小鱼更合适一些。除了这几点以外还要更深入一些,例如要懂的各种小药的特点,针对什么样的鱼情使用,针对什么样的天气去添加多少等等,下面小编就对自己使用钓鱼小药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对喜欢在黑坑钓鱼的朋友有所帮助。

其实每个钓友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都是想去添加各种小药可以让自己的钓获会更多。钓鱼小鱼的确有很多种类,但是我们不了解千万不可以乱添加,否则会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甚至钓获还没有以前不加小药时的好。小药一般都是在黑坑钓鱼时使用的比较多,一般在野钓用的次数很少,因为野钓的那些鱼儿对于钓饵的使用是没有太多要求的。而在黑坑里很多钓友都会在钓饵中加入很多种味型较浓的小药来刺激鱼体吃饵。而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我们必须要了解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各种天气所对鱼儿产生的影响,这样我们才可以更精准的去搭配好钓鱼小药的使用。不同类型的小药都是为了增强鱼儿的开口性。小药一般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粉状的而另外一种是液体的。在把小药到入饵料里之前都需要将它们用水溶解一下之后到入进去进行搅拌,这是为了可以让小药的味型更充分的被饵料吸收进去。最后在将饵料快速的搅拌,铺散静置十分钟左右收拢揉成团即可。

确实有一些钓鱼小药会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迅速把鱼儿引诱到窝中,但是一般都不会留鱼太久,因为这些鱼儿都是被小药的浓度所吸引过来的,由于小药的浓度超出了鱼儿的承受范围,所导致了不怎么开口的现象发生,此时窝里的鱼儿会频繁的蹭线就是不咬钩。尤其是钓鲤鱼的时候,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改变思路,第一就是要对饵料所有调整,要从新开饵,把小药量放少,甚至可以不添加小药,因为鱼儿在窝里呆上一段时间内没有适口的饵料可吃,就会离开这里去别处寻找食物的,所以我们要及时换上适口的饵料才可以降低鱼儿的警惕力来选择咬钩吃饵。

当水面上出现一片气泡时,就证明窝点里已经有不少的鱼了,就是由于钓鱼小药的浓度过大导致不咬钩,因为鱼儿此时找不到适口的饵料,所以我们此时可以挂上颗粒来进行作钓,或许会有更好的渔获。

配制面食要合理使用鱼饵添加剂(状态饵,小药)


鱼对钓饵的追求是本能,但认知却是经验行为。例如用蚯蚓作鱼饵为掩藏钩尖都留有一段蠕动的蚓体,可是被鱼咬掉后钩尖露了出来,鱼就不咬钩了。用了商品饵之后,如果是平时少有人钓鱼的生口塘,那么不管软饵硬饵,大或者小,鱼都是“吭哧”一口。然而开放鱼塘就不同了,因为鱼经常被钓,有了经验,以及竿起竿落受到惊扰,咬钩就没有规律了,有时触饵即放,有时浮标上窜下跳也不中鱼,必须调整线组、浮标、钓饵才能将鱼钓上来。

其中钓饵的调整主要有大变小,黏改松,硬变软,搓改拉,腥变香或者香改腥,即从物理状态到化学刺激都要随鱼而变。其实除了配方决定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外,钓鱼人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改善钓饵状态,一是通过不同的炼制手段获得合理的状态,如改变兑水量,延长或缩短醒饵过程,增加或降低揉搓时间等等;二是合理运用添加剂,使钓饵迅速进入状态。以自然饵为特色的传统钓鱼一般只注重钓饵的味和形,由于坠钩沉底时鱼漂不反应钩上有饵与无饵,故多用耐溶性比较强的饵,忽略钓饵的溶散性。“悬坠”之后用商品饵就不同了,首先对应着鱼口变化,钓鱼人增强了钓饵形状、大小和软硬的认识。其次,区别诱和钓以及边诱边钓的需要,以松黏为特征钓饵用得更加灵活。再有,自然饵腥是腥、香是香,饵形与昧型结合,动物性饵以腥为主,多条状;植物性饵不管有味无味都归类为本味饵,通用块、团和颗粒状。商品饵将不同味型的饵用粉状统一了,并通过兑水、揉搓和不同的添加剂将钓饵的形状和味型统一了。其中兑水量的多寡,揉搓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钓饵的软硬、松黏等基本物理状态,至于味型以及随鱼口需要的化学物理状态是由添加剂来完成的。

钓鱼人把添加剂称为“小药”,药到病治,用来治鱼口不爽,这个定义非常恰当。不过药用对了才能治病,用错了会适得其反。

添加剂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整状态的,一类是改善味型的。前一类主要有拉丝粉、膨胀粉、马铃薯粉、山芋(红薯)粉、色素、白粉,作用为调整钓饵比重,改善雾化,增强或得到合理的持钩性和改变钓饵颜色。后一类就多了,如虾粉、鱼粉、海藻粉、肝粉、血粉、蚕蛹粉、红虫粉、蚯蚓粉、鱼腥素等,以动物性物质为主,非腥即膻;茴香粉、大蒜粉、香虎、蛋奶粉、陆克香、猪母乳、草莓等各式香精,都是刺激鱼类嗅觉所必须的。其中有的由自然物质加工而成,有的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均作粉末状,可以与任何鱼饵混合,关键是用量适当,所以必须把握它的剂量才能得到合理发挥。另外,粉状添加剂必须先被水溶解,成溶液后才能渗透到钓饵中,这也是钓饵必须存服一段时间才能装钩的原因。起效快,效果更直接的是水剂和乳状添加剂,不过作为商品它究竟是哪类物质就不好说了,如阿鸡膏、鲜腥膏、蚕蛹油、陆克酱、牛奶精、诱之源、白金诱以及各种药酒都是由粉状变化而来的。至于它怎么用,加多少则出于经验,但有一个原则——过犹不及。

钓鱼小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随着垂钓行业的蓬勃发展,钓友们对渔获总量的渴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渔具种类、鱼饵种类等产品的多样化,这是典型的供需关系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种体现。随着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壮大,各类不同消费模式的垂钓场所应运而生,此时我们在钓鱼时如果不加点钓鱼小药,就总感觉钓起来不踏实,往往会直接把渔获的好坏与钓鱼小药的效果联系在一起。以笔者对钓鱼小药的使用经验来看,它其实就是借助各种味型的穿透力,利用鱼在水中高灵敏的嗅觉以及味觉来诱使鱼儿聚集,并且刺激鱼类摄食欲望,从而提高钓者渔获总量的一种添加剂。

钓鱼小药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那么就会渔获大增,用的不好就会出现鱼口减少、鱼群躁动甚至是出现死窝的现象。在垂钓过程中,由于很多钓友掌握不了小药的使用方法与用量,往往会选择望而却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使用小药呢?下面我就来说说小药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小技巧。

一、适合使用钓鱼小药的水情和鱼情

钓鱼小药绝对不是任何水情和鱼情都适用的,而且非常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我们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而且钓鱼小药绝对不存在任何通用性,甚至在同一天、同一个水域,上午和下午的使用都大不相同。至少以笔者自己的垂钓经验来看,能否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合理的控制味型的种类和穿透力,是需要综合很多因素并加以判断之后才能决定的,而且还要进行味型、用量的严格试用,切不可随意乱用。笔者简单的罗列几种水情和鱼情,供大家参考。

1.当钓位十分拥挤、钓鱼人太多的时候,尤其是在黑坑中使用小药往往会变得事半功倍,因为增强味型的穿透力,可以使更多的目标鱼进入窝子;

2.水温较低的时候,鱼类的活性非常差的时候,饵料的味型在水中的穿透力比较弱,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小药。

3.气压低或者天气闷热的时候,使用小药可以刺激鱼开口,让鱼摄食。

4.水比较深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穿透力强的小药,可以让窝子聚鱼更快。

5.水底出现臭底,希望使用强味型的饵料来铺地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钓鱼小药。

6.反其道而行之,在常规垂钓方式下,都无法钓到鱼时,可以尝试增强味型的穿透力,使用小药来刺激鱼类开口摄食。

二、根据季节因素来选择钓鱼小药

不同的季节,鱼的活性、摄食欲望以及所需要的营养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各个季节里鱼喜欢吃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饵料才能决定我们选择使用的小药。举一个例子:在夏季的时候,鱼的活力旺盛,饵料比较清淡,那么我就会选用果酸与药酒来进行基础搭配,这时我会要求饵料带有酒香味道和中药的味道,并且使用果酸这种挥发性和穿透力都比较强的小药来进行提味和增效等等。只有当咱们足够了解鱼类的习性和天气对鱼类的影响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搭配钓鱼小药。

三、钓鱼小药的用量技巧

从钓鱼小药的状态上来区分的话,小药可以分为粉状小药和液体小药,它们在使用上是有一些区别的。

1.液体小药(除药酒外):液体小药一般是被水稀释过的,小药在饵料中整体的添加量应该在3%到5%(开饵时所加水量的总体积比例)之间比较合适;

2.粉状小药:粉状小药一般纯度都比较高,味型的穿透力较强,所以添加量应该控制在整体饵料的0.5%到2%之间;

3.在制作酒米或是中药酒米时,可以使用钓鱼小药来增加味型,通常用量会控制在1%左右;

小药的试用过程,笔者建议一定要先从单品味型来进行尝试,当你体验过不同水情鱼情的单品小药效果之后,再进行复合小药的尝试。

四、使用钓鱼小药的开饵技巧

无论是液体小药还是粉状小药,在制作鱼饵的时候都需要先将小药溶解或稀释在水里,这是为了让小药的味型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饵料里。之后我们再把加入小药的开饵水倒入饵料中,剩下的开饵手法就与正常开饵相同了,快速搅拌饵料,使饵料充分的吸水,再静置5到10分钟,收拢成团即可使用。

今天笔者分享的有关钓鱼小药的技巧,就暂时告一段落,希望对没有接触过钓鱼小药的朋友,能够有一些帮助。笔者再次强调:使用钓鱼小药时,一定是建立在你准确的判断水情和鱼情之后才能使用的;其次就是用不用小药都可以很好的钓到鱼,而使用钓鱼小药,仅仅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大家千万不要把钓鱼小药看的过于神奇!多积累有关钓鱼的各类技巧,才是我们增加渔获收入的最根本保障!最后推荐《揭开通用型饵料配方的神秘面纱》给喜欢钻研饵料的朋友们,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垂钓时如何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


有的垂钓爱好者在进行垂钓时会使用一些钓鱼小药,而有的垂钓爱好者会觉得使用钓鱼小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给垂钓添加了不少新的问题。

其实啊,使用钓鱼小药进行垂钓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相比于我们使用的普通饵料进行垂钓,使用了钓鱼小药后能迅速的起到聚鱼的效果,对鱼儿的诱惑力是蛮大的。

如果钓友们说使用了钓鱼小药反而效果不好,那自然是没有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

今天,小编就帮助各位垂钓爱好者解决一下垂钓时如何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的问题。

第一点就是钓鱼小药的使用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鱼儿的吃食情况也是不同的,万万不可只单单使用一种方法。

现在正值夏季,我们就主要说一说夏季垂钓时该如何使用小药。通常我们在夏季进行垂钓时为了应对鱼儿吃口不好的问题使用的都是一些比较清淡的饵料,饵料清淡味道自然也是比较清淡,所以就需要使用一些果酸味道或者药酒味道的小药来增加饵料的香味,从而更好的诱鱼。

第二点就是钓鱼小药的使用还要根据水情鱼情的变化有所不同,随意的乱用自然是造成相反的结果的。

当我们所在的钓场垂钓者非常多而我们自己的垂钓效果也非常差时,就可以使用小药改变这种状态。用了小药后,鱼儿受到影响自然会大量的来到我们打的窝里,然后进行垂钓效果就不会太差了。

还有就是像夏季这样的天气,气温高气压低,总有种闷闷的感觉,鱼儿不愿意活动也不愿意开口觅食,在此种情况下使用小药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好的刺激鱼儿的食欲。

另外,在水温较低、水域内水较深的地方进行垂钓也需要使用小药来增加效果。

第三点是使用钓鱼小药是该用多少的量比较合适,不然只知道使用小药,用的时候过多或者过少都是没用的。

液体小药的使用含量应该是饵料整体量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粉状小药的使用量应该是饵料整体量的0.5%~2%。另外,有时我们在制作酒米时也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小药的。

第四点是我们知道使用垂钓小药并且知道了该使用多少的剂量,就开好好的进行开饵了。

使用垂钓小药进行开饵首先先将小药加水稀释,无论是粉剂的还是液体的都需要;其次等小药充分溶解后就把小药水倒入饵料中;然后进行充分的搅拌,接下来的手法与平时的手法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按照平常的开饵手法进行就行了。

小药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所以各位钓友们在使用是一定要严格按照量剂来用。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垂钓小药的使用方法后,再次使用小药进行垂钓必然会有一个不错的收获。

配制面食要合理使用鱼饵添加剂介绍(状态饵小药)


鱼对钓饵的追求是本能,但认知却是经验行为。例如用蚯蚓作鱼饵为掩藏钩尖都留有一段蠕动的蚓体,可是被鱼咬掉后钩尖露了出来,鱼就不咬钩了。用了商品饵之后,如果是平时少有人钓鱼的生口塘,那么不管软饵硬饵,大或者小,鱼都是吭哧一口。然而开放鱼塘就不同了,因为鱼经常被钓,有了经验,以及竿起竿落受到惊扰,咬钩就没有规律了,有时触饵即放,有时浮标上窜下跳也不中鱼,必须调整线组、浮标、钓饵才能将鱼钓上来。

其中钓饵的调整主要有大变小,黏改松,硬变软,搓改拉,腥变香或者香改腥,即从物理状态到化学刺激都要随鱼而变。其实除了配方决定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外,钓鱼人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改善钓饵状态,一是通过不同的炼制手段获得合理的状态,如改变兑水量,延长或缩短醒饵过程,增加或降低揉搓时间等等;二是合理运用添加剂,使钓饵迅速进入状态。以自然饵为特色的传统钓鱼一般只注重钓饵的味和形,由于坠钩沉底时鱼漂不反应钩上有饵与无饵,故多用耐溶性比较强的饵,忽略钓饵的溶散性。悬坠之后用商品饵就不同了,首先对应着鱼口变化,钓鱼人增强了钓饵形状、大小和软硬的认识。其次,区别诱和钓以及边诱边钓的需要,以松黏为特征钓饵用得更加灵活。再有,自然饵腥是腥、香是香,饵形与昧型结合,动物性饵以腥为主,多条状;植物性饵不管有味无味都归类为本味饵,通用块、团和颗粒状。商品饵将不同味型的饵用粉状统一了,并通过兑水、揉搓和不同的添加剂将钓饵的形状和味型统一了。其中兑水量的多寡,揉搓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钓饵的软硬、松黏等基本物理状态,至于味型以及随鱼口需要的化学物理状态是由添加剂来完成的。

钓鱼人把添加剂称为小药,药到病治,用来治鱼口不爽,这个定义非常恰当。不过药用对了才能治病,用错了会适得其反。

添加剂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整状态的,一类是改善味型的。前一类主要有拉丝粉、膨胀粉、马铃薯粉、山芋(红薯)粉、色素、白粉,作用为调整钓饵比重,改善雾化,增强或得到合理的持钩性和改变钓饵颜色。后一类就多了,如虾粉、鱼粉、海藻粉、肝粉、血粉、蚕蛹粉、红虫粉、蚯蚓粉、鱼腥素等,以动物性物质为主,非腥即膻;茴香粉、大蒜粉、香虎、蛋奶粉、陆克香、猪母乳、草莓等各式香精,都是刺激鱼类嗅觉所必须的。其中有的由自然物质加工而成,有的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均作粉末状,可以与任何鱼饵混合,关键是用量适当,所以必须把握它的剂量才能得到合理发挥。另外,粉状添加剂必须先被水溶解,成溶液后才能渗透到钓饵中,这也是钓饵必须存服一段时间才能装钩的原因。起效快,效果更直接的是水剂和乳状添加剂,不过作为商品它究竟是哪类物质就不好说了,如阿鸡膏、鲜腥膏、蚕蛹油、陆克酱、牛奶精、诱之源、白金诱以及各种药酒都是由粉状变化而来的。至于它怎么用,加多少则出于经验,但有一个原则过犹不及。

果酸小药与奶味小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虽然说每个季节、每个时期的气候、天气情况是不同的,但不同的鱼儿自然会适应不同的情况,所以说,我们在不同的季节也还是有与之相适应的鱼儿可以垂钓的。

但是,我们在垂钓鱼儿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这些因素,毕竟水情鱼情的变化对于我们的垂钓影响也是很大的。

通常当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的时候遇到鱼儿吃口不是太好的的时候,我们使用的饵料根本对鱼儿产生不了任何的诱惑力,这时,垂钓爱好们就会选择使用一些小药去刺激鱼儿开口。

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小药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很多的垂钓爱好者却并不会合理的使用,有时反而适得其反,造成了不良的效果。各位垂钓爱好者们,你们真的会使用小药吗?

通常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多会用到两种味型的小药,一种是奶味的,一种是果酸的。

下面就具体的给大家分析分析在垂钓的时候该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两种小药。

市面上出售的关于奶味的小药是非常多的,种类齐全,数不胜数。

那么,我们到底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奶味的小药比较合适呢?

我们都知道,奶味的小药内会含有大量的脂肪,而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鱼儿们对于脂肪热量的需求是极大的,所以在此时进行垂钓就是使用奶味小药最好的时候了。

并且天气越是寒冷,我们所使用的小药的量剂就会越大。

需要提醒的是,到了秋季以后天气就会变凉,此时就可以使用奶味的小药了,而到了冬季,奶味小药的使用方法又与秋季不同了。

不过奶味小药的使用方式时比较多的,可以任意搭配,垂钓爱好者们可选择效果最佳的进行使用。

而果酸味的小药就像我们吃的水果一样,各种味道的都有,味型比较的细致。但说是果酸味道的,其实酸甜各种的都有,而这些味型是很多的鱼儿都比较喜欢的。

奶味的小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使用比较好,而这种果酸的小药则在夏季这样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使用效果极佳。

由于夏季受到温度的影响,鱼儿的吃食情况普遍不是太好,而果酸味道的小药便能很好的刺激鱼儿的食欲,让鱼儿们大开尊口。

所以,对于很多的垂钓爱好者们来说,果酸味的小药绝对是夏季垂钓的必备良品。

当然,这只是最普通的使用方法,如果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同样是可以将果酸味的小药与其他的小药混合使用的。

垂钓爱好者们不要太死板,一定要灵活多变,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不过需要提醒垂钓爱好者们的是,无论是使用哪种小药,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了解,用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的垂钓情况来决定切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使用。

使用钓鱼小药添加剂时的常见问题


在钓鱼人中,钓鱼小药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去竿坑、黑坑等养殖水域作钓时。但很多钓友在用“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加得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导致钓鲤鱼鱼口不好,甚至死窝情况的发生。那究竟应该如何使用钓鱼小药呢,请继续看我为大家分析以下几种鱼情。

一、鱼口逐渐变慢变乱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黑坑抢鱼时,在放鱼日尤其严重。具体表现为,刚开始作钓时鱼口非常密,上鱼速度很快,但到后来越来越慢,鱼口也非常乱。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五种原因。

1、饵料合适、小药太浓

这样会导致虽然所打窝的窝点内有鱼,但鱼并不在里面吃饵。垂钓的一个基本思路,是浓引淡钓,用钓鱼小药过多虽然很可能会将鱼引诱到窝点,但他们不敢在窝点内吃饵。所以在用药过多,窝点有鱼的时候可以选择在窝点周边用淡饵尝试作钓。

2、饵料过小、没有化开

我们在配制鱼饵时,如果饵料开得过粘,或者饵团过小,会导致雾化性不佳甚至直接没有化开,使得诱钓频率非常慢。黑坑放鱼密度较大,投喂的少量粘饵无法形成立体窝点从而形成诱鱼,所以此时我们要调整饵料状态,先按一定的抛竿频率使用干散饵在窝点内形成立体诱鱼区后,再改软散或软粘饵作钓。

3、脱钩跑鱼过多

如果窝内明明有鱼,但经常炸窝,则往往是太多次的脱钩跑鱼造成的。此时,即使窝点内已经有了一些鱼,但没有掌握好提竿时机或其他原因造成了脱钩跑鱼,往往会使窝中的鱼因害怕而逃跑。所以我们还需要适当的摘口儿,尽量不要跑鱼。

4、打窝量过多

如果在窝点内已经有鱼的情况下,钓友们依然不间断地抛投饵料打窝,一段时间后窝点内的窝料很可能会过多,这时候应适当改软黏饵或附钩性强的饵料作钓,适当的减少些雾化效果。

二、鱼不吃钩

这种情况多表现为窝点内起了不少鱼星,但鱼吃钩非常谨慎,甚至干脆不吃。

1、小药添加量太多了,饵料太浓,鱼不敢吃

应适当减少小药的使用量,改变窝点内饵料味型作钓。

2、鱼饵沉到淤泥里了,鱼想吃但吃不到。

适当运用鱼饵技巧,在饵料中添加状态饵改变饵料比重,让饵料不再陷入淤泥中。

3、饵料味型不对路,鱼根本就不爱吃。

改变钓鱼小药小药使用量,改变饵料味型。如果不确定使用哪种饵料或小药尽可能本着低调味型的原则来钓鱼。

4、诱鱼量过少

增大饵料投喂量,提高抛竿频率,将鱼诱到窝点内再使用软黏饵作钓。

5、基本功不扎实,抛竿老不在同一点内。

饵料对路、小药对路时,尽可能保证反复抛竿在同一钓点内,避免左一竿子、又一竿子情况的发生。让窝点始终在一个区域内形成。

三、钓鱼小药不对路,窝点内没鱼,换药后鱼就来了。

1、饵料对路,小药不对路,诱鱼效果不好。

问周围钓得好的钓友,或用之前使用过效果还不错的小药。

2、小药添加过多,死窝。

考虑换位或者调整饵料中小药添加量,重新开始做窝诱鱼。

好了,今天就先为大家分析出现这三种情况,我对饵料和小药的使用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非常感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