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过程中影响鱼饵选择的几个因素说明

2020-11-14

从渔具的精选、装配,饵料的配制,直到实地操作钓上鱼的一系列程序中,鱼饵的作用是首位的。即使你有再精良的渔具、再高超的钓技,即使池塘中的鱼密度很高,若是饵料不对鱼儿的口味,鱼儿不闻不理睬,你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鱼饵在水中,首先是通过气味吸引了鱼,鱼朝着自己喜好的气味游过去,或是水流将气味流过来,鱼再用视力发现鱼饵的。所以说,饵料在垂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选用什么样的鱼饵,在垂钓诸环节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用饵是否有针对性,靠垂钓者在钓鱼活动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

鱼饵的选用当否,受许多因素影响。

一是鱼种。不同的鱼,生来就有不同的食性。有的喜欢动物性质的饵,如蚯蚓、面包虫、螺蛳、蚱蜢、青虫等。有的则喜食饼类、谷类植物性质的饵,如用豆粉、谷粉、麦麸加工制作的饵料。

二是水质。水有较瘦的清水塘和较肥的浑水塘。有些塘里生长藻类植物多,又多有家禽、家畜的粪便,所以水色较灰、较暗、较肥;有的塘因远离人们的住所,无家禽家畜光顾,水的清澈度高,这叫瘦塘。瘦水塘的鱼见了饵料一是饥不择食,二是一喜食动物性质的荤饵。生活在肥水塘中的鱼吃饵比较挑剔,倒喜好植物性质的素饵。在不同水质的池塘中钓鱼使用的饵料不会相同。

三是气象。夏天鱼儿对饵料的需要和冬天寒冷天气对饵料的要求不同,甚至晴天、阴雨天对饵料的要求也不同;有风、无风的天气也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性。

四是气味。鱼对各种气味比较敏感,各自有独特的喜好。鲫鱼喜欢有芳香气味、甜味的饵料;罗非鱼、鲶鱼喜欢带有腥味的饵料;鲢鱼喜欢有酸味的饵;甲鱼喜欢有臭味的饵。气味也有浓淡之分,不同的鱼对气味有不同的要求。如鲤鱼喜欢较浓郁的气味,鲫鱼喜欢的气味要淡一些。气候冷的天气,鱼饵的气味宜浓一些,反之,则淡一些。水质不同使用饵料气味的浓淡也应不同。水质肥,水中微生物丰富,鱼饵的气味宜淡一些。清水塘、瘦水塘,使用的鱼饵的气味可适当浓一些。

相关知识

影响鱼饵配制的六个因素说明介绍


配制饵料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考虑的因素是:

1、所钓的鱼种是什么:配制饵料的目的是为了钓鱼,因鱼种的不同,他们所食的饵料种类也不同,如基于喜食蚯蚓,小米,麦麸和有香味的饵料,鲢鱼喜食有酸味的饵料,鲤鱼喜食有甜味的饵料,所以在配制饵料时首先要考虑所钓的对象鱼是哪种,然后再选料上,气味的调拌上因鱼而异,当然,有时不只是单纯为钓某一种鱼,在一处水域中混养着多种鱼,因此所准备的饵料也是多样的,通常的做法是准备多种干料,到时随用随配,灵活调配,有许多鱼也不是单一的食性,既食荤饵,也食素饵,一种饵料会适应好几种鱼的食性,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2、气温、水温情况:鱼的生活受着气温、水温的影响,鱼也像人一样,有它合适的生长温度。大多数鱼最适宜的气温是20~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鱼基本上不吃食(少数鱼除外)。气温低于5摄氏度也很少活动,气温在0摄氏度时基本停止摄食,鱼食欲旺盛时食什么都有滋味,食欲差时,对食物就格外的挑剔,鱼也像人一样,天热时想吃素食,天冷时想吃荤食。所以,配制使用饵料时要考虑气温,水温的状况,气温高时,饵料多用素料,即多用植物性质的饵料,气温低时,多选用蚯蚓,红虫及家禽的内脏做饵料。不过,草鱼,鲢鱼是不怕高温的鱼种,气温在37摄氏度时照样十分活跃,食欲不减,荤食素食都吃,当然食素食的量大于食荤食的量。

3、水质因素:水质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影响食欲,生活在不同水质的鱼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钓鱼人常把不同的水质分为肥水和瘦水,所谓肥水,就是水中所含的腐殖质较多,可供鱼食用的微生物,小昆虫,软体动物较多,瘦水中这些物质相对少一些,鱼常常缺乏食物,这两种不同的水质会影响到鱼的食欲,肥水中的鱼由于不缺食物,因此对饵料比较挑剔,因为他们的食性有习惯性,其他食料可能使他们感到生疏,因而拒食。瘦水中,因食物缺乏,鱼儿可能饥不择食,比较贪食,尤其是对动物性质的饵料尤为喜爱,像人们的饮食一样,吃素饵多了也想吃些肉食。在肥水塘中的鱼吃荤食多了也想换换口味,吃些素食。

因此,钓鱼人在肥水塘垂钓多用素饵,而在瘦水塘垂钓多选用荤饵。不过,若水质过肥,水中腐殖质太多的话,水中的溶氧量低,氧气不足会影响到鱼的生活,自然也影响到鱼的食欲,因此说,在肥水塘钓鱼配制饵料尤为重要,要精心,要多准备一些不同物质成分的饵料,以供鱼选择食用。

4、季节因素:季节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不同的季节也就有不同的气温和水温。气温和水温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鱼的食性的变化,不同的季节使用的饵料截然不同。

5、水面的面积大小:水面的大小与配制使用饵料也有关系,水面大选用饵料的成分是粗放型的,水面小,选作配饵的原料是精致型。这是因为水面的大小与饵料的用量成正比关系。水面大,用料自然多,若在水库湖泊中钓鱼,常常是一次使用10多千克,20多千克的玉米,豆类,饼块,这些原料价格便宜,若用麝香米,麝香水或酒泡小米是不划算的,而在小池塘中垂钓,自然用质量较高的饵料,因此说,水面的大小关系到饵料的用量和质量,到什么水域钓鱼,就准备配制什么饵料,水面的大小是配制饵料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6、水的深浅度:水的深浅情况与使用饵料也是有关系的。

水浅,如2米以内的水深,饵料入水后部分会沉入水底,悬浮在水的中上层的饵料较少,投放诱饵时,对使用什么样的打窝器没有特定的要求,篮式打窝器,锥形打窝器均可。

若是水深超过3米,必须使用锥形打窝器,因为锥形打窝器可以沉到水底,只有打窝器的尖部触及水底的泥沙时,打窝器才张开,此时,打窝器中的饵料完全沉入水底,在水的中上层是没有饵料的,此时若用篮式打窝器就不行,篮式打窝器接触到水面后就翻到了,饵料便倒入水中,饵料慢慢往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部分粉状饵会四处扩散。若是水中有波浪,饵料分散的更快,沉到水底的可能就只是很少的饵料了。

水的深浅鱼使用饵量的多少也有关系,水浅,可以少用一点,水深就应用量大一些,这是因为深水的光线差,鱼饵很难被鱼尽快发现,饵料量大些,影响力就大些,诱食的效果自然好些。即使是钓饵,饵团也应大于在浅水区垂钓的饵团。

鱼饵在钓鱼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在钓鱼活动中,有些人说是三分钓点,七分钓饵,也有些人说是七分钓点,三分钓饵,不论何种说法,这都说明了钓饵在钓鱼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钓饵是人与鱼之间的媒介物质,鱼首先是由吃诱饵再到吃钓饵然后中钩的。试想,若饵料不对鱼的口味,即使是再高级的饵料也无济于事,使用再高级的钓具也钓不到鱼。

饵料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钓鱼过程中最为复杂,知识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因为鱼的生活,食欲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气温,水温,水的溶氧量,水质的影响。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食性,有时,在外界生存环境起了变化时也会改变食性,食荤饵的也食素饵,食素饵的也可能食荤饵。鱼对饵料的质量,气味,颜色都很挑剔,因此说,钓鱼人中是根据气象的变化,所钓的对象鱼的不同和鱼的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是用不同的饵料,如果不分情况,一贯的使用一种饵料是笨人,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说,钓鱼人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饵料。

(一)饵料选料、配制、使用方法和技巧

1、使用原料丰富

可用来配制饵料的物质非常丰富,有动物性质的,也有植物性质的,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得,水中生的;有粉末状的也有颗粒状的。常用的原料也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种类虽多,但挑选仍有科学规律可循,并不是信手拈来把集中原料混合在一起就可以配制饵料的。要配的比例适当,味道对口,主次分明,软硬适度才行。

2、配制方法多样

笔者归纳配制饵料的方法有九种,即:调拌法,烘炒法,蒸煮法,发酵法,浸泡法,暴晒法,捂闷法,混合法(成品饵与自配饵混合),就地取材法。这些方法有的单独使用,有的可以集中配合起来使用,如蒸煮法长与发酵法配合使用,先蒸煮,再晾凉,然后用酒曲发酵。钓什么鱼配什么饵,配什么饵用什么方法。

3、使用方法和技巧多样

鱼饵配制方法不一样,其用途和用量也不一样,有的做诱饵,有的做钓饵,有的做蘸饵,有的做模拟饵,有时只用那么一小团花生仁,有时可用数十千克的量。使用诱饵的方法也不一样,投饵时可投成圆形饵区,也可投成扇形,四方形饵区,还要连续不断的抛投。但先投的量和后来续投的量的大小也不同,台湾钓法是用钓饵代替诱饵,先诱后钓,诱钓合一。

使用钓饵的技巧更多,如饵团的大小要合适,软硬要适中,黏散度也要掌握好,饵料太硬了,太黏了,鱼咬不开,鱼钩触及不到鱼唇,自然难以中钩,太软了,太散了,钩一入钩上的饵料就脱钩,鱼钩成了光钩,鱼自然也不会要光钩,有时还要通过浮漂的动态变化,判断鱼钩上是否还有鱼饵,台湾钓法使用钓饵时更要求熟练的技巧,如果钓鱼是在比赛钓获鱼的数量时,更要求钓手在几秒钟之内就搓好大小适合的钓饵。

垂钓过程中跑鱼的因素分析


垂钓过程中最让人觉得遗憾的莫过于留住鱼,却在溜鱼时使其溜走了!相信这点让很多垂钓者都痛心疾首。但这是可以预防的,但是我们得先了解导致跑鱼的因素。所以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导致跑鱼的各种因素吧!请各位往下看:

一、提竿时跑鱼

水中发生跑鱼的现象,嘴根本的原因则是:调目、钓目不匹配,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导致漂相过早出现,但鱼儿还未将鱼钩吞进最红,因此导致发生跑鱼的现象;或者上钩距离过远,在起鱼的瞬间不成即使形成弓起状,导致出现拔河的现象,因此发生脱钩跑鱼的现象;也可是是由于在提竿时用力不当,使大鱼在水中乱窜逃命,因此导致另一钓钩挂到杂草、碎石上,因此发生跑鱼的现象。

二、溜鱼时跑鱼

溜鱼过程中发生跑鱼,溜鱼则代表鱼钩成功的刺中鱼唇,且中钩鱼的力度在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里,而且它的锐气已经被我们磨灭掉,但一定不可大意。这时鱼儿想水底逃去并且扎在水底一动不动,这时一定要将其控制住。不能让其游到靠近岸边的区域四处游动或者沿着水底游动,而且也不能让中钩的紧贴着水底游动,更不能想要用力将鱼拉拽到水面上,这时一定要及时的调整以下角度,不要留给大鱼再次发力的机会。

三、飞鱼时跑鱼

在飞鱼的过程中发生跑鱼的现象可能有这几种体现,分别是:断线、钓钩变形、拉豁鱼唇及鱼儿跳跃脱钩。而导致飞鱼发生跑鱼的因素可能是由于,钓线直径细、钓钩变形或者钓钩型号不合而导致发生跑鱼的现象。

当提竿的手法出现失误时,也会在鱼奋力发起冲击逃脱时,提高跑鱼的几率。

四、抄鱼以及装鱼时跑鱼

抄鱼时发生跑鱼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钓钩挂住抄网,或抄网过小所导致的,钓钩挂住抄网与钓钩在水中挂住障碍物时的状况类似;而抄网较小时,可能在一遍不能抄住时,导致鱼儿借力反弹,突然发力而逃跑。

在装鱼时发生跑鱼的现象时,可能是由于地形不合适,鱼儿跳动调动钓钩、钓线进入水中,导致另一个钓钩挂到杂物所导致;也可能是由于已完成取钩但抓鱼不当,导致鱼发力挣脱逃跑。

而且抄鱼则是垂钓过程中最后一步,而且由于抄鱼导致发生跑鱼的现象,则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因此各位钓友们一定要认真选择抄网,精心搭配钓组,认真进行每一步。除了这些以外,钓友们还需保持良好心态。不会因为中鱼而过于激动,亦不会因为跑鱼而沮丧。

鱼饵在钓鱼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详解


在钓鱼活动中,有些人说是三分钓点,七分钓饵,也有些人说是七分钓点,三分钓饵,不论何种说法,这都说明了钓饵在钓鱼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钓饵是人与 鱼之间的媒介物质,鱼首先是由吃诱饵再到吃钓饵然后中钩的。试想,若饵料不对鱼的口味,即使是再高级的饵料也无济于事,使用再高级的钓具也钓不到鱼。

饵料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钓鱼过程中最为复杂,知识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因为鱼的生活,食欲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气温,水温,水的溶氧量,水质的影 响。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食性,有时,在外界生存环境起了变化时也会改变食性,食荤饵的也食素饵,食素饵的也可能食荤饵。鱼对饵料的质量,气味,颜色都很挑 剔,因此说,钓鱼人中是根据气象的变化,所钓的对象鱼的不同和鱼的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是用不同的饵料,如果不分情况,一贯的使用一种饵料是笨人,其做法是不 可取的。

因此说,钓鱼人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饵料。

(一)饵料选料、配制、使用方法和技巧

1、使用原料丰富

可用来配制饵料的物质非常丰富,有动物性质的,也有植物性质的,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 长得,水中生的;有粉末状的也有颗粒状的。常用的原料也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种类虽多,但挑选仍有科学规律可循,并不是信手拈来把集中原料混合在一起就可 以配制饵料的。要配的比例适当,味道对口,主次分明,软硬适度才行。

2、配制方法多样

笔者归纳配制饵料的方法有九种,即:

调拌法,烘炒法,蒸煮法,发酵法,浸泡法,暴晒法,捂闷法,混合法(成品饵与自配饵混合),就地取材法。

这些方法有的单独使用,有的可以集中配合起来使用,如蒸煮法长与发酵法配合使用,先蒸煮,再晾凉,然后用酒曲发酵。

钓什么鱼配什么饵,配什么饵用什么方法。

3、使用方法和技巧多样

鱼饵配制方法不一样,其用途和用量也不一样,有的做诱饵,有的做钓饵,有的做蘸饵,有的做模拟饵,有时只用那么一小团花生仁,有时可用数十千克的量。

使用诱饵的方法也不一样,投饵时可投成圆形饵区,也可投成扇形,四方形饵区,还要连续不断的抛投。但先投的量和后来续投的量的大小也不同,台湾钓法是用钓饵代替诱饵,先诱后钓,诱钓合一。

使用钓饵的技巧更多,如饵团的大小要合适,软硬要适中,黏散度也要掌握好,饵料太硬了,太黏 了,鱼咬不开,鱼钩触及不到鱼唇,自然难以中钩,太软了,太散了,钩一入钩上的饵料就脱钩,鱼钩成了光钩,鱼自然也不会要光钩,有时还要通过浮漂的动态变 化,判断鱼钩上是否还有鱼饵,台湾钓法使用钓饵时更要求熟练的技巧,如果钓鱼是在比赛钓获鱼的数量时,更要求钓手在几秒钟之内就搓好大小适合的钓饵。

影响钓鱼的几个因素天时、地利、风和、水色分


钓鱼.不仅要有一套理想的钓具,同时必须具备钓鱼的客观条件。有了钓具做好了钓鱼的一切准备只是具备了钓鱼的主观条件;到了现场,还要对当场的天时、地利、风和、水色等客观条件,进行审时度势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才能下定垂钓的决心,切忌盲目下钩.决心下定后,不要见异思迁、轻易改变,以免影响钓鱼效果。

一、天时

天气和季节对钓鱼的影响极大。从全年看,最适合钓鱼的季节,是农历三月至十月。俗话说: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鳌。,意思是说:清明以后,天气逐渐由冷变暖,水温不断升高.鱼儿经过较长时间的冬休之后,开始转入寻食产卵的阶段,是鱼儿最活跃的阶段,所以好钓鱼.十月份以后,天气逐渐变冷,水温降低,鱼儿便开始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游移.其活动路线逐渐规则化,活动范围大大缩小,所以岸边钓取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特别是高温和严寒季节,鱼儿一般都停留在窝里.即便寻食也不离深水区。此时钓鱼只有深知鱼路或直捣鱼窝进行深水钓,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钓鱼要夏秋避高温,冬春避严寒。唯有大、小嘴鲢鱼和小杂鱼,不受或少受季节影响四季可钓。

从一天看,夏天和秋天,最适合钓鱼的时间是上午六时至九时和下午四时至七时.除阴雨天外,只有夏初、秋末才能全天钓鱼。冬天能钓鱼的时间是上午十点钟以后和下午三点钟以前。所以.夏秋钓早晚,寒冬钓午时.夏秋两季的夜晚也是可以钓鱼的.但鱼儿不如白昼活跃,同时需要准备钓灯〔最好选用矿工灯),照亮一段水域引诱鱼儿寻食吞钩。

一年四季若按温度掌握钓鱼时机,一般在15-30度之间为好,且要求温差相对稳定.不宜变化太快.夏秋季节,暴雨过后,空气新鲜,虽然温度较高,也仍然是钓鱼的好时机。

二、地利

这里说的地利是说钓鱼要选择一个好位置.不同的位置对钓鱼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几个人同在一处钓鱼,有人钓的鱼多,有人钓的鱼大,有人钓不着鱼,除了鱼饵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垂钓位置的选择。因此,可以说,位置的好与不好,是钓鱼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只要选择一个好位段.然后再设置一个引鱼来临的好窝子,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什么样的位置才是垂钓的好位置呢?简单地说,是鱼儿经常游动出没的地方,也就是鱼路上。但具体到一个水库、一个渔场或者不同的江河湖泊,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具体地说(I)经常给鱼儿喂食的地方,这种地方只要捣动一下水,鱼儿听到水响,不但不会被吓跑反而会引诱鱼儿迅速集中;(2)有生水流入的地方,鱼儿喜欢生水,是因为随着生水会给鱼儿带进食物;(3)靠近山脚下的洼地、塘库低洼处,常常因为有山水给鱼儿带进大量食物;(4)河流转弯处,流水与静水交叉的地方;(5)湖塘、水库堤甚凸出.水底地势平坦的地方;(6)水底杂草丛生的地方;(7)远避人畜、车辆走动的地方.(8)没有污染的地方等。这些地方都是鱼儿游动出没寻食的地方.是最好的钓鱼位置.

三、风和

风和日丽的春天,秋高气爽的秋天,都是鱼儿最活跃的天气,因而也是最适合钓鱼的天气。风对钓鱼的影响主要是指风对鱼儿活动的影响,因为风浪首先影响鱼儿的活动.然后才影响钓鱼。

风对鱼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当你看见鱼跃或听见鱼跃响声的时候,常常是风平浪静的时候。鱼儿跃出水面,扑刺一声,紧接着出现一个水波,由小到大、由高到平向四周扩散,这是鱼儿活跃的反应,是鱼跃引起的水动。这种水动是局部的不是风的影响。这叫鱼跃风不动。如果大风一来.整个水面出现层层波浪.此时是很少看见鱼跃的。因为风浪来了鱼儿便潜入水底不再游动.原来在浅水区寻食的鱼,也会因风浪冲击堤岸的影响迅速向深水区游去.特别是山塘、水库的鱼反应更加灵敏。这叫风大鱼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饵料也难以把鱼引过来。大风过后,水面仍然涟漪不断.但随着浪击声的减弱,鱼儿又开始活动了,逐渐由深水区向四周游散,寻找食物,却还不敢跳跃嬉戏也不敢靠近岸边。这叫水动鱼也动.只有风平浪静之后,鱼儿才能恢复常态。钓鱼要完全避免风是困难的。微风两三级.只要没有浪或有微浪,浪峰在0.1米以下,换上大漂也是可以钓鱼的。由此可见,钓鱼必须善观风色,善择时机。

雨,对鱼儿活动有无影响呢?回答是: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能促使鱼儿活动,帮助鱼儿增进食欲。但是下大暴雨除外,雷阵雨除外,此时钓友最好不要外出垂钓。

四、水色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浑水也未必有鱼,钓鱼必须详细观察一般地说:清中带浊,水草、石子隐约可见,都是有鱼的。但是不同的水色,有不同的鱼.

怎样根据水色判断鱼情呢?实践经验是:青黄色,草鱼多;深黄色,鲤鱼多,深绿水肥、水光粼粼、泡泡直冒是鱼多水浅小鱼多,水深大鱼多,水深四五尺,大鱼小鱼都有捉.

上述概括,只要钓翁们细心体察。自然会深得其妙!

影响钓鱼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钓鱼的机会却并不少;只要钓鱼爱好者把钓鱼当作一项有益于健康的户外体育活动,坚持锻炼,一年四季都可以钓鱼。风和日丽钓全天.烈日炎炎钓早晚,夏末秋初钓阴雨,雷雨过后钓新鲜。这些话虽不十分准确,却也道破了四季钓鱼的基本规律。

配制鱼饵过程中加水量的控制


目前商品饵的使用已经是一种趋势而且日益横行,稍有一点研究的人出门垂钓都要开一款拉饵出来亮一亮,但是真正能开好饵料的人却不是很多,且不说现今饵料的五花八门、花样繁多,搭配起来就是一件很难选择的事情,单单是饵料中的加水问题就会困扰很多人,看似简单的加水其实却是饵料状态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在这里提一点我自己的建议,希望对广大钓友有所帮助。

一、饵料的加水方法

一般般来讲饵料的加水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向饵料中加水;另一种是向水中加饵料。

第一种办法用的比较多,主要是将需要的一种或多种粉状饵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并混合均匀,量出适量的水一次性添加到混合好的饵料中,然后均匀的搅拌,值得注意的是搅拌好的饵料一般要松散的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攥成团。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如果手法稍微欠缺,开好的饵料中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硬的小硬块。

第二种办法是将饵料均匀混合好后,添加到量好的水中,一边向水中倒饵料一边晃动饵料盆,饵料全部倒完之后进行搅拌。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但是解决了饵料因吸水不均匀而产生的硬疙瘩。

二、饵料的加水量

这个应该是大多数钓友特别是新手最关心的话题。每一种饵料都有自己最适合的加水量,当然因为垂钓环境和鱼种以及鱼的特点的不同,同一款饵料的添加水的量也不是完全一定的,这里面有一个参考,那就是买饵料的时候,饵料的外包装袋上的加水量标示。一般的加水量都是在1:0.8到1:1.5之间,比较常见的都是在0.8到1.0之间的。这个加水量是在饵料的研制初期进行测试,成品之后再进行验证得到的中间值,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最佳加水量,但是因为一款饵料使用的地域、水域、温度的不同,饵料的加水量的最佳值就会改变(最佳值并不是垂钓的最佳,而是指饵料状态的最佳)。假如想开一款相对比较硬又不失雾化状态的饵料,实际加水量就要比商品标识上的加水量少,从1:0.8调整到1:0.7,从原来的1:1.2调整到1:1.1甚至是1:1.0。

一般来讲,饵料包装上的饵水比可以显示饵料的吸水性,如果标示上提示的加水量大,就表示这款饵料的吸水性强,那么加水之后需要静置,使饵料完全吸水的时间久越长。一般鲤鱼饵的加水量就比较大。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加水量和饵料的雾化状态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加的水越多饵料物化的越快,其实不然,饵料加的水越少,饵料越硬,但是雾化更快,大家一般习惯将饵料开的比较软来增加滑鱼的适口性,将饵料开的硬来增加诱鱼效果。

三、饵料加水的影响因素

1、水温:主要针对颗粒的浸泡,很多钓友喜欢去鱼塘钓鱼,经长时间的总结之后大家都找到了最有效的饵料,就是原塘颗粒。很多人喜欢用开水将饵料泡开后使用,这样可以增加饵料的香味,但是却会使饵料变粘,持钩性降低,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开水变成凉水,但是要把泡饵料的时间延长。

2、气温: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天气炎热的夏天开好的饵料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状态,深秋或初春就不行,原因就是温度对饵料有影响,除了调整开饵的水温外还要注意,一般气温高的时候稍微少加水,气温低的时候可以相对稍微多加一点水。

3、垂钓对象鱼:一般来讲,鲤鱼和鲫鱼饵要比较软,开饵的时候加的水要稍多一点,草鱼需要的饵料就没有那么讲究,其他鱼种也一样,要根据鱼的需要来改变饵料的加水量。

4、钓点水深、是否流水:主要还是要归结到饵料的雾化状态上,根据需要的雾化状态和持钩性来决定加水的多少。

四、已经开好的饵料的水分调整

很多人开的饵料,特别是初用商品饵的钓友开的饵料,可能水加的不是很很合适,开好的饵料不达标,扔了可惜,用着效果不好,这时就需要调整水分。一般分为加水和去水两方面。

加水:一般分为拉饵和搓饵两种饵料的水分调整。搓饵一般是将饵料在饵料盆中压成饼状(片状)用手背沾水对饵料进行挤压,然后再打成团,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几次,绝对要避免直接打碎饵料加水后再揉搓的现象,会严重影响饵料的雾化。拉饵的加水一般是将饵料团从中间掰开,截面上沾水少许,再按原状压实,调换位置重复此操作,直到水分合适。

去水:有人把干粉直接加到水分过大的饵料中,这是不可取的,我的办法是?钓的时候带一些卫生纸(不要带香味的)或者是吸水性强的吸水纸,如果饵料水分过大,就用纸巾将饵料包裹,稍作挤压,这样纸巾就会将多余的水分吸收掉了。

五、避免返水

饵料的返水是垂钓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情况,最好的饵料也会返水,只是开始返水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饵料开好30分钟后就有反水情况。尽量延迟饵料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是用温水开饵,但是垂钓条件有限,可能不好实现,此外,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开很多的饵料,随用随和,虽然麻烦,但是可以保证饵料的最佳状态。开饵的时候不要将所有的饵料都打成团,可以散状放置,随用随打。开好的饵料可以一分几份,暂时不用的饵料用湿毛巾盖好也能有效的防止饵料返水。

最后,饵料的加水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佳值,也不是看看帖子就能成高手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努力才能随心所用,才能找到一款饵料的最佳状态的加水量,才是钓鱼的高技。同时欢迎广大钓友相互探讨和指正

影响鱼饵配制的六个因素


配制饵料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考虑的因素是:

1、所钓的鱼种是什么:配制饵料的目的是为了钓鱼,因鱼种的不同,他们所食的饵料种类也不同,如基于喜食蚯蚓,小米,麦麸和有香味的饵料,鲢鱼喜食有酸味的饵料,鲤鱼喜食有甜味的饵料,所以在配制饵料时首先要考虑所钓的对象鱼是哪种,然后再选料上,气味的调拌上因鱼而异,当然,有时不只是单纯为钓某一种鱼,在一处水域中混养着多种鱼,因此所准备的饵料也是多样的,通常的做法是准备多种干料,到时随用随配,灵活调配,有许多鱼也不是单一的食性,既食荤饵,也食素饵,一种饵料会适应好几种鱼的食性,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2、气温、水温情况:鱼的生活受着气温、水温的影响,鱼也像人一样,有它合适的生长温度。大多数鱼最适宜的气温是20~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鱼基本上不吃食(少数鱼除外)。气温低于5摄氏度也很少活动,气温在0摄氏度时基本停止摄食,鱼食欲旺盛时食什么都有滋味,食欲差时,对食物就格外的挑剔,鱼也像人一样,天热时想吃素食,天冷时想吃荤食。所以,配制使用饵料时要考虑气温,水温的状况,气温高时,饵料多用素料,即多用植物性质的饵料,气温低时,多选用蚯蚓,红虫及家禽的内脏做饵料。不过,草鱼,鲢鱼是不怕高温的鱼种,气温在37摄氏度时照样十分活跃,食欲不减,荤食素食都吃,当然食素食的量大于食荤食的量。

3、水质因素:水质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影响食欲,生活在不同水质的鱼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钓鱼人常把不同的水质分为“肥水”和“瘦水”,所谓肥水,就是水中所含的腐殖质较多,可供鱼食用的微生物,小昆虫,软体动物较多,瘦水中这些物质相对少一些,鱼常常缺乏食物,这两种不同的水质会影响到鱼的食欲,肥水中的鱼由于不缺食物,因此对饵料比较挑剔,因为他们的食性有习惯性,其他食料可能使他们感到生疏,因而拒食。瘦水中,因食物缺乏,鱼儿可能饥不择食,比较贪食,尤其是对动物性质的饵料尤为喜爱,像人们的饮食一样,吃素饵多了也想吃些肉食。在肥水塘中的鱼吃荤食多了也想换换口味,吃些素食。

因此,钓鱼人在肥水塘垂钓多用素饵,而在瘦水塘垂钓多选用荤饵。不过,若水质过肥,水中腐殖质太多的话,水中的溶氧量低,氧气不足会影响到鱼的生活,自然也影响到鱼的食欲,因此说,在肥水塘钓鱼配制饵料尤为重要,要精心,要多准备一些不同物质成分的饵料,以供鱼选择食用。

4、季节因素:季节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不同的季节也就有不同的气温和水温。气温和水温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鱼的食性的变化,不同的季节使用的饵料截然不同。

5、水面的面积大小:水面的大小与配制使用饵料也有关系,水面大选用饵料的成分是粗放型的,水面小,选作配饵的原料是精致型。这是因为水面的大小与饵料的用量成正比关系。水面大,用料自然多,若在水库湖泊中钓鱼,常常是一次使用10多千克,20多千克的玉米,豆类,饼块,这些原料价格便宜,若用麝香米,麝香水或酒泡小米是不划算的,而在小池塘中垂钓,自然用质量较高的饵料,因此说,水面的大小关系到饵料的用量和质量,到什么水域钓鱼,就准备配制什么饵料,水面的大小是配制饵料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6、水的深浅度:水的深浅情况与使用饵料也是有关系的。

水浅,如2米以内的水深,饵料入水后部分会沉入水底,悬浮在水的中上层的饵料较少,投放诱饵时,对使用什么样的打窝器没有特定的要求,篮式打窝器,锥形打窝器均可。

若是水深超过3米,必须使用锥形打窝器,因为锥形打窝器可以沉到水底,只有打窝器的尖部触及水底的泥沙时,打窝器才张开,此时,打窝器中的饵料完全沉入水底,在水的中上层是没有饵料的,此时若用篮式打窝器就不行,篮式打窝器接触到水面后就翻到了,饵料便倒入水中,饵料慢慢往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部分粉状饵会四处扩散。若是水中有波浪,饵料分散的更快,沉到水底的可能就只是很少的饵料了。

水的深浅鱼使用饵量的多少也有关系,水浅,可以少用一点,水深就应用量大一些,这是因为深水的光线差,鱼饵很难被鱼尽快发现,饵料量大些,影响力就大些,诱食的效果自然好些。即使是钓饵,饵团也应大于在浅水区垂钓的饵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