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的适口性介绍

2020-11-13

看到有钓友发帖询问什么是饵料的适口性,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小说一下,不知道全不全,望指正。

所谓饵料适口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但是也不能过于教条:

1、饵料软硬程度:鲤鱼之类的大体型鱼,饵料可以适当的硬些(少加水);鲫鱼之类的可以正常状态开饵,所谓正常状态就是摸摸你的耳坠,就那个感觉。但是经常比如你钓鱼的时候,窝子里有鲫鱼,但是表层杂鱼过多,正常状态的饵料诱鱼效果较好,餐条抢食饵料,无**常到底。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少加水,使饵料显得板硬,既能钓获目标鱼。

2、饵料粗细程度:垂钓大体型的鱼,比如鲤鱼,要保证饵料中粗颗粒的比例,这样才能诱鱼进窝,留鱼持久。

3、饵料味型:不同的鱼种,不同的季节对饵料味型的需求不一样。先说季节:早春、冬季偏腥,夏季用饵一定要清淡,秋季酒香、谷物本味。再说鱼种:鲤鱼、鲫鱼喜欢甜、香、曲味,鲢、鳙喜食酸、臭味,草鱼、青鱼喜欢酸、曲味。

4、饵料粘散程度:所谓粘散程即指雾化程度,正常取决于垂钓时鱼的开口情况和季节。在野钓鲫鱼时,如果杂鱼不多,首选拉饵。夏季垂钓鲢、鳙饵料一定要松散,雾化效果一定要好,要形成一定范围的雾化水域。垂钓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款味型饵料,搓饵无口,非要拉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5、饵料大小:垂钓大体型鱼时,饵料偏大,蚕豆大小即可;目标为小体型鱼时,挂豌豆大小饵料比较适中。

延伸阅读

鱼饵的状态与适口性探讨


饵料在水里的目的就是诱鱼,诱惑鱼儿上钩,包裹在其中的鱼钩才是关键。饵料做的再好,如果鱼儿咬饵之后不上钩也是没有意义,把鱼诱惑过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新手钓鱼不要认为自己的饵料好,就可以万无一失,必定能够钓上大鱼了,如果鱼饵的配置不当,饵料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1:饵料入嘴才是第一步

饵料的大小,形态,软硬,永远是要合适目标鱼的性质的。如果饵料的形态出现了问题,鱼饵就算是很喜欢吃这种饵料,也吃不下去。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浮漂一直在晃动,但是提竿却发现没有鱼儿上钩。这并不是饵料本身出了问题,主要是钓鱼人没有对自己的饵料做好配置准备工作。

一般鱼儿吃不下去鱼饵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是饵料过大,一些体型相对较小的鱼类入口小,所以没有办法吞咽,而卡在嘴边的鱼饵只能够放弃。如果钓鱼人本身并不想钓小鱼,那么就可以无视掉这些讯息,而是选择把饵料调顿一点就好了。

另外过硬的饵料也是一个问题,虽然较硬的饵料可以有效的避开小鱼,在钓大鱼的时候选择硬一点的饵料是很多的共性,但是吃食用的东西,石头总没有动物会吃的。所以过于坚硬的饵料,就会出现鱼嘴无法吞咽,只能被吐出的结局。

而与上面的情况不同,如果饵料被配置的太软,或者黏度过高,也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种饵料虽然入口容易,但是包裹在其中的鱼钩却难以发挥作用,我们的目的是钓鱼,又不是喂鱼。鱼钩没有办法透过饵料穿刺到鱼嘴中,提竿同样不可能有鱼上钩。

所以在饵料的配置当中,首先的工作就是要保证饵料合适鱼类入口,同时方便鱼钩能够刺出。这就需要饵料的软硬适中,大小合适,不过大小相对好控制一点,主要看钓鱼人的目标鱼进行选择即可。而软硬则和饵料的性质,以及它的含水量相关,在揉搓饵料的过程中控制好含水量是关键。不过与之相对的,在控制硬度的原则上,还要注意好雾化水平,如果过于担心硬度而失去了雾化的控制效果,反而是得不偿失。

饵料的控制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尤其是同一钓位,或者同一的渔场里面,使用的时间长了自己就会琢磨出来尺度把握。

2:适口性很重要

饵料的配置当中是由多种饵料混合而成的,其中有主料,也有配料,以及相应的添加剂,有时还会增加一些小药。但是不管怎么混合,必须要明确这种饵料的未来使用性能,配料的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性能均衡,有所突出才是最好的。

充分的把握饵料的各种性质,调整饵料对于目标鱼的适口性是钓鱼上钩的最重要指标。这些都是取决于主料的选择,主料选择的味道决定了饵料的主攻味道,配料只是为了烘托这种味道或者增加诱鱼才存在的,主次关系永远不能倒置。

最后要说一点,就是关于小药的使用,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药,最终只是一种增加诱鱼效果的添加剂,使用的量要控制均衡。过量的使用小药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打乱了饵料本身的自然特质,鱼儿不喜欢吃味道古怪的饵料。

在饵料的整个配置过程中,适度是最重要的,永远要掌握取舍之间的抉择。多或者少,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使用目的而选择,在配置的过程中使用坚持一个使用目标是关键。

自制鱼饵与商品饵适口性分析


饵料的配置要注重色、香、味、型,实际应用时,我们往往注重了饵料的色香味,却容易忽视饵料的型,也就是饵料的状态,或者饵料的适口性。下面就笔者的经历,与大家分享饵料的适口性方面的问题。

一、自制鱼饵与商品饵孰优孰劣

较早我们普遍使用面粉、玉米粉等食用原料钓鱼,后来使用进口饵,再后来市场上的商品饵琳琅满目,但最终,我们最好还是要回到原点,使用纯天然的自制原料。为什么,因为很多商品饵污染水体、伤害鱼也伤害人。

商品饵的生产厂家谁会傻到说自己的饵料和添加剂是有害的,他们只会说自己的商品是由纯天然的原料制作的,但是我们实际使用的时候呢?不是烧手就是脱皮,很多商品饵以及添加剂会造成呼吸阻碍感、头晕、心跳加速、嗅觉迟碍等症状。钓友们会认为商品饵的味道要香一些,这只是人的感觉,不能用人的感觉代替鱼的感觉。

实际上人去感觉稍有气味的饵料时,鱼的感觉就是气味非常重了。大多数商品饵入水化散时都会发生严重的性变,也就是气味质与水中物质发生反应,而正常的饵料入水后的香味不会发生性变。所以商品饵料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搭配,搭配得有主有次钓效就好,搭配无章、乱搭一气只会空军。

二、饵料的适口与对味同等重要

1、钓友的指教

初学垂钓比较注重饵料的搭配,后来就会慢慢注重饵料的适口性。笔者刚接触垂钓时认识了一位钓友,虚心求教于他,才逐渐懂得了饵料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为了增加黏度就加粘粉或白面,从不关注鱼饵入水后的融散与雾化,还有饵料的附钩性或软硬的问题,求教之后才明白饵料的适口与对味同等重要。

2、实践的教训

一次在水库施钓,打窝后用丸九系列配干散饵料,几个小时无鱼问津。翻看状态的说明之后才慢慢试验出不再黏硬的饵料,在加入状态粉调节好了之后才有效果,几分钟就上鱼了。上鱼后一发不可收拾,连连上鱼。由于太过兴奋,手食就全部用完了。于是赶紧买来很多状态粉,和好手食后将拉丝粉与状态份以及轻麸随意加入,抛竿入水却不上鱼了,原因可能是饵料又干又硬。经钓友指点,我才明白要想调好饵料的状态,乱加拉丝粉或状态粉是不行的,必须严格根据水情鱼情等客观因素来调整。

3、注重饵料的适口性

有了这次教训之后,再配置饵料时,笔者就根据原料的吸水性设置饵料的黏性,再考虑饵味,最看重的是根据垂钓实情调制好饵料的状态。所以配置鱼饵时,一定要在注意诱鱼的同时注重饵料的适口性。

由于厂家生产制作的水平日益提高,各种适口性的饵料很多,但是每种状态都有利有弊。就拿拉丝粉来说,以前的拉丝粉加水量与温度要求很严格,如果不严格执行就会让手食不可用。而现在的拉丝粉控制起来就容易得多,连雪花粉也分为了大片的薯类或者小片的麸类。

最常用的是拉丝粉,它能使饵中纤维很小,很多时候需要加入拉丝粉来调整饵入水后的状态。市场上的的拉丝粉假货不多,而且还有所改进,长丝与短丝,微丝或粗丝等都可根据实情来使用。雪花粉比重轻且雾化快、味型也比较清淡,添加到饵料中能起到增强雾化效果,减轻饵料比重,冲淡饵料味道的效果。雪花粉又分为粗片与细片,雪花粉渣与厚雪花等。状态粉是拉丝粉与雪花粉按比例混合而成,可让饵料的比重变轻,变得松散如絮状。入水后雾化很快,附钩性也很强。

总之饵料是用来吸引鱼儿食用的,其色香味与状态都要引起重视,饵料的软黏的程度不同,会使上鱼的效果大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饵料的状态是否适口,不然钓技再好,钓效也会不理想。

状态性饵料雪花粉说明介绍


雪花粉为轻质马铃薯粉的俗称,因松散和入水后作雪花状飘落而得名,作用是雾化。现在则包括轻麸。野钓,特别是秋天,用煮熟的红薯块挂钩钓鲤鱼,饵小一点则可兼顾鲫鱼。然而红薯有个缺点,大了或煮得太熟不行,小了或半生不熟也不行。如鱼讯不明显,起起伏伏,提起竿一看,薯块的一个角被鱼啃掉了。雪花粉是将马铃薯粉碎成糊状,然后烘烤成粉状物,具有重量轻,吸湿率高的特点。用它做钓饵必须湿水后反复搅拌,至能搓成团才行,然而就是如此也很少能顺利到底。这是雪花粉的缺点持钩性差。

不过拉饵钓快鱼之后,钓鱼人发现:在雪花粉中加入20%~30%拉丝粉,加水搅拌后就有了雾化和持钩性的统一。雪花粉招鱼是因为松散,比重小,入水后被水溶化了也不会立即下沉,处于悬浮状态。抛钩频率快了,10秒钟抛一次钩,前一竿溶散的饵料还没有下沉,后一竿又来了,如此一竿连一竿,20竿就成了窝。雪花粉适合钓小鱼,钓那些泳层不稳、时上时下、还没有形成固定习性和摄食习惯的幼鱼,所以它很容易被竞技钓鱼接受。比如钓时速300尾、400尾的小鲫鱼都是用雪花粉。其实,除钓特种鱼的鱼饵外,常用的鱼饵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雪花粉。区别鱼饵中雪花粉含量的多少主要看水量,1:1~1:1.3的雪花粉较多。

自制鱼饵的四重性详细介绍


如何了解饵料的四重。饵料的好与坏在钓鱼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它直接影响到垂钓鱼的多与少,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饵料品种很多,你要在众多的饵料中选择适合你用的饵料,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慢慢的去研究与思考。

我们要了解到各种鱼对于各种饵料的选择也会不同,我们要从什么条件下用什么饵,钓什么鱼用什么饵,什么时间段用什么饵,什么地点下用什么饵,什么鱼情中用什么饵等问题出发去想。

然后再从实际操作中去体验,各方面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过有一点要肯定的是,饵料一定要有四重,四重是指什么呢,就是重味、重色、重香、重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去了解。

一、重味

谁都知道鱼类对于味道有着特殊的爱好,这是因为鱼类的嗅觉是相当的敏感。它们都有着特殊的味道爱好,所以不同的鱼类喜欢的味道也会不一样,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我们在配制饵要有针对性,你要钓什么鱼就要准备什么饵料。

青鱼,鲤鱼、罗非鱼等喜欢腥荤味略重的饵料,可以是南极虾粉、动物肝粉、蚕蛹粉等;草鱼喜欢植物或略带酸味的饵料,可以是青草类、青菜类、粮食类的植物或略带酸味的饵料等;鲢鱼喜欢吃浓酸带呛味或酸甜、糟酸类的饵料;黑鱼、生鱼爱吃活食,可选择小青蛙、泥鳅、粗蚯蚓、小虾、小白条等活性食物

二、重色

饵料可以分成红饵、白饵、黄饵、灰饵等,颜色不同也直接影响着钓绩。不同的鱼类喜欢不同颜色的饵料,这是因为鱼类对颜色有特殊的辩别能力,只有光照达到一定标准时,它们才能对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另外,有些鱼类的眼睛和人类的色觉很接近,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互补色的现象。这也跟它们生活的区域有着联系。经过实验证明,鱼类对红色、白色、黄色的颜色最敏感,所以我们在买或者是自制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这三种颜色的饵料,才能让你有一个好的收获。

三、重香

鱼类对于饵料的清香也很感兴趣。如果你想要提高鱼的上钩率,你可以选择一些带有香的饵料,比如加工后的花生渣、玉米粉、奶香性速溶麦片、蜂蜜、米酒、香油、炒过的黄豆粉,蚕豆粉等,用它们作为添加剂或单独使用,这是根据不同的鱼类去调配,效果都是相当的不错。

四、重形

对于鱼类的大小,我们要选择不同大小的饵料。我们要从有的嘴尖,口裂大;有的嘴圆,口裂小的饵料。如果饵料太大的话,鱼吞不下去还怎么去吃呢。要适合它的嘴型的大小的饵料才是最好的。要看是什么对象鱼,然后从饵料的大小去入手。保证你有一个好的收获。

自制浅谈清淡广谱性鱼饵介绍


鱼饵浓腥浓香是为了刺激鱼的嗅觉,即使是混合型的腥香饵也有偏腥或偏香的倾向。可是有些饵味不浓,淡淡的,一旦鱼招来后就赖着不走了。鱼和人一样,嗅、味觉联动。当水流通过鼻孔,嗅到熟悉的味道后鱼就会趋近并激发食欲,此后味觉、触觉、视觉主导摄食行为,嗅觉不再起主导作用。所以诱鱼到位后,钓饵的作用变了,适口性第一。

过去,清淡饵主要指面团、熟红薯、米饭粒、玉米、麦子等植物性钓饵。商品饵出现后则以未添加香料的薯类饵和人工炒制的麸类、豆粕类饵为主,在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料广泛用于鱼饵制作后,钓鱼人把不刺鼻子、原汁原味、保持植物原有味型特征的鱼饵都称为清淡饵。总结竞技钓鱼经验,凡是池钓用饵都是先浓后淡。特别是钓底,二轮之后一是鱼受惊了,索饵积极性下降,除了吃嘴边食,浓腥浓香已诱不来鱼;二是伤了嘴的回锅鱼增多,对浓腥浓香饵有了戒备。

于是有用浓腥浓香在伤嘴鱼中钓健康鱼和用清淡饵抓小口钓伤嘴鱼两种战术。与池塘钓快鱼、钓对象鱼不同,自然水域钓慢鱼、钓综合鱼,招鱼快慢不重要,同时因守时长,一个窝钓半天,就是用了浓腥浓香饵也被水泡淡了。另外鱼情难测,有的鱼贪腥,有的鱼嗜香,相比之下综合性强又耐浸泡的清淡饵更具广谱性。

天然季节性鱼饵嫩苞谷(玉米)介绍


现在嫩苞谷(玉米)有两种,一种作为蔬菜或小吃,在市场上一年四季都可见到,另一种作为粮食作 物,只在秋季能见到。前者多呈乳白色,颗粒小,不够饱满,后者多呈金黄色,颗粒大,掐一下便会流出白色的汁液。每年的春末夏初,在鱼类摄食最旺盛的季节, 本地的苞谷已灌浆完毕,正好用来作鱼饵。因此钓友们流传着本地苞谷钓本地鱼的说法,这是因为本地嫩苞谷有着颗粒大,颜色鲜,香味浓,汁液多的区域优 势。下面介绍一下本地嫩苞谷的几种用法。

一、苞谷原颗粒

1、 手竿钓。手竿钓最好打窝。取2~3个嫩苞谷用嘴啃(只有这样,嫩苞谷的汁液才能流出,窝子会更具诱惑力)下来,打在漂靠边儿的内侧,有鱼的话30分钟即可 发窝,做钓饵时,尽量选用苞谷棒子的两头的颗粒,即小颗粒和大颗粒。大钩挂大颗粒,应对体型较大的草鱼,鲤鱼,稍小的留给大鲫鱼和武昌鱼。

2、 抛竿钓。 用抛竿时一般配串钩,可选用嫩苞谷棒子中段的颗粒,这些颗粒呈规则的扁平状,大小适中。上饵时,钩子在嫩苞谷颗粒一个平面的表皮下,从右钩入,从左穿 出,。这样做是保证鱼就饵时钩子能划破嫩苞谷包皮,迅速刺入鱼嘴并钩牢。否则你会只听铃声响,不见鱼上钩。抛竿钓同样要做窝,做窝时可用弹弓将颗粒较小的 嫩苞谷弹射至钓组落点,一支竿有10粒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是炸弹钩上糟食,主钩上挂1~2粒嫩苞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苞谷粑

将 嫩苞谷从嫩棒子上搓下来,加入0.5份水后,用石磨货打浆机磨成稀泥状,然后用嫩苞谷棒子上剥下来的皮垫着上笼屉蒸熟,就成香味浓郁的苞谷粑了,它是一款 适用性超强的广谱钓饵,尤其在对付开放鱼塘里身经百战的滑鱼方面表现不俗,其使用方法跟商品饵相同,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会让鱼儿丧失 警觉。

状态性饵料雪花粉


雪花粉为轻质马铃薯粉的俗称,因松散和入水后作雪花状飘落而得名,作用是雾化。现在则包括轻麸。野钓,特别是秋天,用煮熟的红薯块挂钩钓鲤鱼,饵小一点则可兼顾鲫鱼。然而红薯有个缺点,大了或煮得太熟不行,小了或半生不熟也不行。如鱼讯不明显,起起伏伏,提起竿一看,薯块的一个角被鱼啃掉了。雪花粉是将马铃薯粉碎成糊状,然后烘烤成粉状物,具有重量轻,吸湿率高的特点。用它做钓饵必须湿水后反复搅拌,至能搓成团才行,然而就是如此也很少能顺利到底。这是雪花粉的缺点持钩性差。不过拉饵钓快鱼之后,钓鱼人发现:在雪花粉中加入20%~30%拉丝粉,加水搅拌后就有了雾化和持钩性的统一。雪花粉招鱼是因为松散,比重小,入水后被水溶化了也不会立即下沉,处于悬浮状态。抛钩频率快了,10秒钟抛一次钩,前一竿溶散的饵料还没有下沉,后一竿又来了,如此一竿连一竿,20竿就成了窝。雪花粉适合钓小鱼,钓那些泳层不稳、时上时下、还没有形成固定习性和摄食习惯的幼鱼,所以它很容易被竞技钓鱼接受。比如钓时速300尾、400尾的小鲫鱼都是用雪花粉。其实,除钓特种鱼的鱼饵外,常用的鱼饵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雪花粉。区别鱼饵中雪花粉含量的多少主要看水量,1:1~1:1.3的雪花粉较多。

竞技钓猾鱼找准实底的重要性介绍


找底是我们在学习悬坠钓法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在实战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在垂钓过程中找到精准的底,就好比找到了制胜的钥匙,尤其是在垂钓小猾鱼的钓赛中,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要找底?底钓猾口鱼时,找底的重要性何在?

悬坠钓法主要的技术特性体现在找底,只有找到精确的底,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判断出钓组在水下的状态,知晓了钩、子线以及饵团在窝点中的形态,为我们实施多种战术(比如钓双钩落底;下钩触底上钩轻擦底、上钩离底;双钩离底等)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一般的鱼情情况下(比如生口,高密度等),鱼的吃口显得比较积极,并且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犹豫,所以对于钩饵是否到底,是否停在其最佳的摄食位置都无所谓,皆是以追抢,争逐的形式抢食饵料。此时,钓者无须在乎钓点底的位置,只须争分夺秒的扬竿飞鱼,尽量减少操作失误就可以取得好的钓绩。

然而,当钓点内的鱼出现反复涮饵或徘徊窝点而不轻易吞咽饵料,呈猾口鱼的典型状态时,钩饵以及线组在水中的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可能要采取钓双钩到底的战术,也有可能要采取一钩到底一钩轻擦的战术,更有可能要采取双钩完全落底,子线松弛,铅坠怎样来调整钩饵及线组呢?调整的基准点在那里呢?这一切变化的一句均要参照底的位置,只有找到准确的底,才可以进行多种钓术的变化。

底钓猾口鱼时,找底不准会给垂钓带来哪些不利因素?

猾口鱼之所以猾主要体现在它对钩饵的警惕性方面。由于受到了惊吓,他们在水体中的表现比较怪异,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情绪和符合常规的摄食行为,对于面前的饵料既表现出了想吃的念头,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故而在窝点位置犹犹豫豫,徘徊不定,搅起的水流异常紊乱,使得钓组失去了平时那样稳定规范的运动规律,致使鱼讯失准,钓者空竿连连。

在这种复杂的鱼情环境下,对于浮漂调钓目数的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因为没有很好的调整战术,致使钓友在钓赛中遭遇失败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笔者层做过一个调查,在100个经常参加钓赛的选手中,有90多人(近99%)都表示,有过因为找底不准确而使比赛钓的一头雾水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在钓赛中会出现因为找底不准确,而使正常比赛进行的都没有感觉呢?

这主要是因为用于比赛的专业钓场鱼情,与普通养殖池塘的鱼情在鱼的放养密度上,垂钓频率上游很大的区别,专业钓场的鱼,尤其是经常被开放练竿的赛池内的鱼,由于经常被钓手反复钓放,他们在摄食欲望和摄食腥味上都较一般的生口鱼有很大的区别。在加上高密度的放养,受过惊吓的鱼和暂时没有受到惊吓的鱼群鱼聚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更是钩饵附近游鱼四窜,水流杂乱,不仅因为水流不问的原因造成鱼漂起伏不定之外,猾口鱼谨慎有加的涮饵,蹭饵现象更使鱼讯失去了真实可靠的判读依据,所以,能否调整出一个最合乎当时鱼情的鱼漂调钓目数,是钓赛取胜的根本;而能否在这样的鱼情环境下迅速的找到精准的钓点的底,则是这个根本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竞赛气氛紧张的钓赛中,找到精确的底?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休闲垂钓或入场练竿时找底,似乎比较简单,也比较轻松。但若要在高手如云,正分多面的钓赛环境下,也可以迅速的准确的找到钓点的底,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笔者也经常参加钓鱼比赛,也经常遇到比赛进行过半了,居然还找不到准确的底的现象,尤其是在鱼的密度非常高的专业猾口小鲫鱼池内更是十分困难。通过长期的摸索以及请教全国各地的钓坛高手,现在对如何在紧张的钓赛中,找到精确的底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也跟大家交流交流:

1、在高密度的猾口鱼赛池内找底,即使浮漂沉没也不要急于半水扬竿,尽量延长钩饵下沉到底的时间,避免饵料在半水位置被拉散雾化,引起群鱼离底争食,造成钩饵无法到底,致使出现假底现象。

2、要用与正常垂钓时使用的饵团大小相等的饵装钩找底,避免钩饵落点超出正常垂钓的钓点位置,这样也会出现找底不准的现象。

3、在较深的钓点找底时,应注意饵团的黏度,尽量减少过度雾化,使钩饵到底底部时也能有足够分量的饵料残留,这样也可以降低产生虚底的现象。

4、在高密度的猾口鱼赛池内找底,尽量不轻易使用具有刺激气味的浓腥或其他易引起鱼亢奋的饵料。最好以清淡的黏度稍大的饵料先着地精准的底,再使用其他饵料诱鱼进窝,也就是说,要先找底,后诱鱼,不能边找底边诱鱼。

5、不要受相邻钓手的影响,坚持找到底后在开始垂钓,以免在找底不准的前提下匆忙施钓,这样会严重影响后面的鱼讯判断。

6、在猾口鱼实在太多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假饵(与饵团同等重量的橡皮头灯)进行找底,待底的位置完全确定后,在开始挂真饵垂钓。

什么是饵料的雾化溶散性及附钩性


雾化,是指饵料入水后再下行的过程中,细小的颗粒脱离饵团溶散于水中,并在运动轨迹上形成一道自上而下的束带状态。溶散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分由外到里逐层脱落的现象。

附钩性是指饵料能够保留在鱼钩上的能力和持续时间。表面上看,雾化同溶散都是饵料具有的功能。饵料多数都是经过膨化处理的,或者是饵中添加了经过膨化处理的添加剂,而溶散料中的部分成分脱离饵团的现象,二者好像是一回事,其实是有区别的。第一,雾化性是任何面食都具有的特性,只不过不同的饵料溶散的快慢不同。第二,雾化的过程主要出现在饵料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溶散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饵料到位静止后的逐层脱落。第三,一般具有雾化能力的饵料在雾化的同时饵团体积会进一步膨胀增大。这种膨胀会使饵团内外的细小颗粒同时脱落溶解于水中,而溶散是饵团中的颗粒等成分由外到里的逐层脱离,这个过程中会使饵团体积减小。

正确地掌握饵料的雾化,根据不同的鱼情使用不同的雾化状态饵。一般来说,钓大型鱼时,应该将饵料控制在底层轻度雾化然后慢慢溶散,避免中上层雾化招引小杂鱼,这样对提高钓获率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