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诱饵要得法 谈补窝撒饵的技巧

2020-11-11

制作的诱饵尽管理想,但如不得法,垂钓仍不会有大收获。窝撒在哪里,如何撒,何时补窝,这些也都有很深的讲究。凡经验丰富的垂钓者,均积累有一套有效的撒窝经验与技巧,所以都有较大的钓获。

理想的撒饵,应根据季节、鱼情、气候、水情和风向而定。如春季早晨气温低,浅水水温也低,撒窝应选水深1.5米以上的点。等太阳出来照晒2小时后,浅水温度回升高于深水温度,鱼便会向水温高处觅食,这时可再在浅水中用手抛式补窝,饵团应松散些,这样的饵团入水时响声小。M.diaOyU007.Com

夏天早晨应选风浪处,先近(浅)后远(深)地撒窝垂钓,中午再回到岸边风浪中垂钓打窝。因为夏天早晨浅水温度比深水低,风浪处含氧量和微生物也多,太阳出来照晒后,浅水水温比深水高,这时逐步向水深处撒窝,鱼易钓到。中午由于气温高,而且风浪中虾与螺蛳也无法立足停留,岸边的虾、螺蛳便逐步向深水移动,这时大鱼就会到岸边风浪中来抢食饵料,故能钓到大鱼。

秋天时浅水水温低,应选择深水处撒窝。早秋时要迎风撒,深秋时要偏风撒窝。俗话说,有风有浪会有鱼,风平浪静难钓鱼。补窝饵最好选用那些香味或腥味比撒饵浓的诱饵。当发现钓窝内上鱼率已逐步降低时,可及时补窝,有时轻补,有时重补,这要根据所钓鱼的品种而定,如鲫鱼要轻补,鲤草鱼要重补。

补窝撒饵,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如静水轻撒,流水重撒;静水宜用手抛撒饵,流水宜用打窝器撒饵;水深处饵要撒得多些,水浅处饵要撒得少些、补窝勤些;春天宜用粉饵,夏秋宜用颗粒饵。

编辑推荐

补充诱饵(补窝)时要注意的几点


补充诱饵又叫补窝。一般外出垂钓,少则半天,多则一天。一个诱窝不可能持续那么久,因此,在施钓过程中必须适时补窝,使鱼儿恋窝不走。补充诱饵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入水轻。因为窝点已经有鱼了,所以在补窝时就要特别小心,动作要轻主要表现在饵料入水要轻,声音尽量要小。鱼儿如果受惊,就会一哄而散。所以补充诱饵不能用手直接撒向水中,应将诱饵至于撒窝器中,慢慢接近水面,轻轻地使其入水,将诱饵倒于窝点处。

2、数量少。补窝时,诱饵的数量不能过多,也就是相比于第一次撒诱饵的数量要少一些。因为窝里的鱼已经吃了不少诱饵,有的也已半饱,如果再多撒饵,鱼吃饱了就对钓饵不感兴趣,也就不会再咬钩了。

3、补窝勤。补充诱饵的次数要多些,这是为了让鱼儿能够长久地留在窝内,并不断上钩。在垂钓时最好打2-3个我。在一个窝里钓上几条鱼后,可转到另一个窝里继续钓,并在空着的那个窝里继续补饵,以便过一会再来钓,这样轮钓、勤补,可引诱鱼儿不断进窝。

4、饵料精。所用饵料一定要精。后面补充的诱饵都应比第一次撒诱饵的质量要好,可以少,但一定要精。如开始时撒的诱饵以糠粉、麦麸为主,补撒时应在原来的诱饵中加入炒香的黄豆粉、芝麻粉、鱼粉等,使之香味更浓,对鱼才更有吸引力。

钓鱼打窝(诱饵撒窝)在淡水垂钓中的应用


有经验的垂钓者都清楚,在淡水中用手竿垂钓,撒窝是一项至关重要而又非常讲究的工作.试想,豆粒大的钓饵抛在若大的水中,怎样才能被鱼发现并吞食呢?用什么方法才能把钓点附近的鱼招来,以增加钓点鱼的密度呢?在垂钓实践中这个间题解决得好,鱼就上钩快,收获可喜,反之,不仅鱼上钩慢,甚至会一无所获。

窝口的测定

钓点选好后,撒窝前,先要对窝口进行必要的了解,如水下是否平整,有无杂草杂物.探查方法:可先在钓点试好水线,将浮漂立好后(用沉底钓)把不挂饵的钓钩分别抛在钓点附近约一米见方的各部试钩。观察浮漂是否有倾倒或没水的现象发生。同时,每次起钩都要观察钓钩上是否挂有水草等物。水底平坦、水中无杂草的地方是比较理想的窝口.反之,钓者可根据情况进行清理或另选钓点。

诱饵的制作与选用

撤窝用的饵料称为诱饵。日前常用的诱饵有小米、碎大米、麦麸.豆饼粉.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诱饵.也有用洒糟、骨头、各种剩饭做诱饵的。不论选用或配制哪种诱洱都必须遵循味大、易散的原则。味大是指诱饵要香气浓郁。只有这样才能说是诱饵,诱饵的粘度不宜过大,使之在水中容易散开。且饵屑不便于鱼吞食,让入窝之鱼欲走不舍才能将鱼留住.

为了增加诱饵的香气,人们在垂钓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方法。如在选用小米、碎大米做窝时。提前将小米、碎大米放在严密的器皿中用曲酒浸泡(一般浸泡时间均为二十四小时以上)。使米饵具有一定的醉香气。在配制混合诱饵时.先将豆饼粉、麦麸等进行炒制或发酵,使其具有较浓的香气。配制时也有人在混合诱饵中加入少许白糖或酒.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在配制混合诱饵时粘度不宜过大.最好是经水稍泡即能散开为好。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诱鱼效果。有人在诱饵中加入有药香气的各种药品,如维生素B等,诱鱼效果也很显著。但在使用各种药品时,切记请勿使用有毒药品.以防污染水质和食鱼时伤害人体。

诱饵的配制与选用要根据水情鱼情、个人的垂钓经验和具体条件而定.如以垂钓细鱼、编鱼为主.可使用小米或碎大米做窝,如以垂钓草鱼、鲤鱼为主.可使用以豆饼、麦麸为主的混合诱饵做窝.骨头做窝,易招引乌鱼、鲶鱼等凶猛鱼类。

诱饵的用量及续窝.

撒窝时诱饵用量多少为宜?有人主张多投,也有人主张少用.我认为通常情况下以诱饵量适当多些为好,这不仅可以招来大鱼,而且能达到利用大鱼驱散小鱼的目的。

使用小米或碎大米做窝一次投放一两左右为宜。使用混合诱饵做窝,一次投放鸡蛋大小饵团三至四枚即可。诱饵投放多了会不会出现鱼贪食诱饵.不食钓饵的情况.或出现小鱼聚集现象?

我们投放诱饵的目的有二:一是把鱼引来,二是将鱼留住。撤窝后小鱼聚集是很自然的.无法避免的现象。然而.窝中小鱼聚集争食的现象不但会使诱窝发得快,而且小鱼争食往往会引起大鱼的注意。当大鱼到来时.那些争食的小鱼为了自身的安全竞相逃掉。这也就是钓者常说的欠鱼不来小鱼闹,大鱼到来小鱼逃。如果窝内诱饵较少.待大鱼到来之前已被小鱼糟踏殆尽,这样即使大鱼到来也不会在窝内滞留。

撤窝后不必急于下钩,要耐心等待、观察,待窝内不断出现水泡(鱼星)说明大鱼已经入窝食饵(俗称发窝).这时便可下钩垂钓了。一般说来,从撤窝到发窝大约三十分钟至一个小时左右,续窝就是在原来的窝子中继续补投诱饵保持窝子中的饵量。有时到了续窝时间仍上鱼较勤,这时也应及时续窝。

撤窝的最佳时间

选择什么时间撒窝诱鱼效果最佳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入手。小鱼多生活在食物丰富的浅滩或岸边,即使在人声嘈杂的白天也还照食不辍。而大鱼或较大的鱼则性情狡猾机敏且胆小谨慎。大鱼白天多在深水中或远离岸边的中心处栖息。但是到了黄昏和夜晚,夜深人静.大鱼开始出游,到岸边和浅滩游弋或觅食,天大亮前返回栖息地。

根据大鱼这一活动规律(特别是夏秋季节),撤窝的最佳时间应选在天亮前为好。如有条件能在头天晚上选点撤窝(饵量可适当多些〕就更好了。如果撒窝晚.大鱼已返回到水塘中心深处.即使窝子再好,也只能招引些散兵游勇了.难怪有经验的垂钓者往往半夜时分就出发上路了,那是他们在抢撒窝的最佳时机。

钓鱼补窝的技巧分享


在钓滑的野河里面,常有1斤左右的鲤鱼出现。这些鲤鱼很精,只吃窝料,有时在窝子周围打转但就是不咬钩。这主要因为此时的窝料比较集中,鲤鱼能够较方便 地吃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窝料散开后,鲤鱼就没有耐心留下了,所以在窝子周围打转,寻找散开窝料。要想把鱼长时间留在窝中,可采取勤补窝的方法。窝料可以 采用酒浸的小米,尽量不用容易使它吃饱的窝料。每次补窝用打窝器取定量的酒米集中撒下窝点。这期间千万不要走开,防止延误战机。当发现窝内有鲤鱼星时,立 即轻轻下钩,把钩放到鲤鱼星最集中的地方。鲤鱼会误食窝料而吞钩,可将其钓获。如在搞钩时发现鱼钩只挂住一点点,这就要钓者提竿时机一定要把握好。鲤鱼的 吃法很狡猾:七星漂表现为时而上浮,时而下沉,而且时间很快。常有漂亮的送浮不起鱼的现象。所以,要求钓者有足够的耐心与鲤鱼周旋。

撒饵器的制作方法与打窝技巧


鱼谚有云要想钓得多,必得先打窝。手竿垂钓,打窝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除了某些活动性很大的鱼外,其他比较安静的鱼,下竿前都需要先施用诱饵喂窝子,诱鱼进人窝 点,然后再行垂钓。那些不打窝子钓白水者,多半难有好的收获。

不言而喻,打窝必须先选好钓点。有关钓位钓点的选择, 前面已有专门介绍(索引),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不过在施投诱饵之前,还需要对窝子进行必要的探测,以便弄清楚水域的深浅, 水底是否平坦,有无杂草、乱石或其他障碍物。探测的方法, 一般是用钓线(拴一重物)测出水的深浅,水线试好以后,将空 钩拋人钓点附近1米左右见方内各处去试。根据浮漂的状 态,即可判断出水底是否平坦;根据鱼钩挂没挂草或其他东西,可判断出水底有无杂草或别的什么障碍物。当确认水底 较平整且无杂草等其他障碍物时,即可进行撒窝。

撒窝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撒饵器撒、手撒、借助钓具撒这几种方法。

撒饵器可自己制作?可用暖瓶盖(铝制)、小塑料瓶(剪掉瓶颈),或乒乓球(剪一个口),装上诱饵,用夹子夹在鱼竿上, 撒入窝中即可。

以塑料瓶为例。剪掉瓶颈,两边穿孔,用铁丝装上提梁, 再在瓶底正中穿一小孔,系一根线。使用时将此线捆在钓线 铅坠的上端,鱼钩钩挂提梁,瓶内装满诱饵,用夹子夹在鱼竿上送入窝点水面。由于塑料瓶很轻,遇水必浮于水面,这时稍微松动钓线,挂在提梁丄的鱼钩便会自行脱氤再一提钓线, 塑料瓶就翻转过来,诱饵撒落窝中。也可用小铅罐制成的撒 饵器打窝,将诱饵装在小铅罐里,然后用橡皮筋将铅罐固定在竿梢上,将钓竿伸向钓点水面,用手轻轻敲打钓竿,诱饵便慢慢落下。打窝方法见下图

如用小米撒窝,必须用撒饵器来撒;如用粘性饵料撒窝, 可用手直接来撒,或将诱饵捏成饼状,包在龟钩或坠子上面, 轻轻送到窝中。撒饵要力求位置准确、饵食集中、量要适当、 分次投撒。

为使诱饵能够准确地落入选定的钓点之中,应在投饵之前就要在所选的每个钓点的岸边,用木棍或土块做一记号,并寻找对岸与之正对的方位物(山、石、草、树、电线杆或水中倒影均可),使记号、钓点与方位物者在一条直线上,同时用鱼竿测量出钓点与岸边的距离,并记住。

投撒动怍宜较宜稳,对准选点,尽量减小误差的范围,使诱饵落在选点附近1平方米范围内。只有饵料比较集中,才 能有效地诱来鱼群,并能较长时间留住鱼。

投饵应视水面大小和水域深浅来定。水面宽或水深宜多投些;反之则少投些。

撒窝后不要急于下竿,要等到发窝时再下竿。发窝就 是指鱼群Q进人窝点开始吃饵,窝中不断冒出水泡(鱼星)。

一般一个窝子钓上2~3个小时,就需再补撒一次诱饵, 即补窝,以维持窝中继续有鱼。如果是打了几个窝子,则应釆取择优施钓的方法。即哪个窝子上鱼多,就钓哪个窝子,并续哪个窝子;而上鱼少或不上鱼的窝子,干脆不再补窝。

此外还应该注意,如钓面饵,钓饵宜软不宜硬。但应适度,不可过软,饵软提竿时可原地掉落。还有,不管是咬钩提竿还是换食提竿都要有一定力度,以使饵就地脱落于窝中。 再就是要勤换食。这些均可增加窝中的饵量,吸引更多的鱼。

正确使用诱饵打窝诱鱼的技巧


诱鱼是垂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有些钓鱼人总是不能正确地使用诱饵,使好的诱饵发挥好的效果,而这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些钓鱼人忽略了诱饵使用前后的一些细节问题,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诱饵的的几个问题。

一、口味要有比较

钓饵要优于诱饵,这是钓鱼人们在垂钓中很注意的问题。但是需要指出来的是,诱饵的优劣是相对的,忽略了这个问题,钓饵优于诱饵的原则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诱饵非但发挥不了诱鱼效果,还会影响钓饵作用的发挥。

诱饵和钓饵的口味比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味型,二是浓度。

1、从口味类型考虑,符合鱼的口味的饵料不外乎两类:最常见的和最需要的。最常见的,就是和鱼平时吃的饵料口味相近似或相同的饵料,如果诱饵的口味比钓饵更接近鱼习惯的饵料,鱼自然按照摄食习惯吃诱饵多些,钓饵的效果也会打折扣。最需要的,就是营养成分和鱼某一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最符合的饵料,如果诱饵的营养成分更符合鱼的营养需要,鱼自然吃诱饵多些,钓饵的效果也会打折扣。不同的鱼塘和不同的鱼,在饲料的使用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别,使用诱饵应该区别对待,灵活调整,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从浓度角度考虑,鱼的口味也有轻重之分。鱼对于各种气味的选择,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浓度范围。最理想的诱、钓组合,就是钓饵在这个最佳范围之中、诱饵浓度接近这个最佳浓度的下限。台钓的成功之处之一,就是诱钓合一:不断溶散的饵料和留存钩上的钓饵相比,钓饵味道始终浓于诱饵,这样的浓度梯度对鱼的摄食活动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钓饵的味道并非越浓越好,饵料气味太重也钓不到鱼。这和人吃饭不能太咸是一样的道理。不少初学台钓的钓鱼人战绩不佳的原因就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添加剂的用量,最终因为饵料口味太重而钓不上鱼。

二、大小要有主次

饵料的颗粒大小,是很多使用糟食、抛竿垂钓的钓鱼人很注意的问题,在手竿垂钓中却往往被忽略。事实上,饵料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鱼的摄食活动。在手竿垂钓中,诱饵的大小也是影响诱饵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鱼为了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获得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形成了差中选优、优中选大的摄食本能,这种本能在饵料并不十分充足的季节和水域尤其明显。因此,在诱饵、钓饵差异有限的情况下,诱饵比钓饵颗粒更大,就会影响到钓饵作用的发挥。比如使用嫩玉米钓草鱼,最好用捣的碎玉米粒做窝,用完整、饱满的玉米粒做饵,捣碎的嫩玉米浆汁外溢,有利于充分发挥诱鱼效果,用做钓饵的大玉米粒目标大、诱惑力强,自然很容易草鱼的首选目标。

三、雾化要适度

在颗粒饲料或各种谷物中掺入奶粉和豆奶粉做诱饵或钓饵是很常见的饵料配方。奶粉和豆奶粉一类的成分可以改善饵料的口味和雾化效果。是不错的辅料。但是,它们的使用也要有所控制。不少钓鱼人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信号很乱、漂动得勤却很少中鱼,像是小杂鱼在闹窝,实际上却是饵料雾化过度的结果。雾化过强的诱饵入水后,一方面使钓位下方的水域一片浑浊,部分胆小的鱼不敢轻易进窝,徘徊在窝子外围。另一方面,使窝子里视觉条件变差,加上溶散的饵料又干扰了鱼的嗅觉,已经进窝的鱼像是在大雾里开车,找不到目标和方向,完全凭感觉在摸索。鱼在窝子里盲目的来回游动搅起的水流反馈到浮漂上就形成了杂乱的干扰信号。这时往往会有鱼被挂住身体或尾巴提上岸来。所以,应该根据实际的垂钓情况,合理的控制饵料的雾化程度,避免形成雾窝。

四、效果评估要客观全面

钓鱼是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要想不断地改进诱饵的质量和效果,就要对钓饵使用的全过程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先打个窝子试试,是不少钓鱼人选择钓位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不仅浪费饵料,更重要的是浪费时间。在论天垂钓的鱼塘和河流水库等各种天然水体中鱼的密度不大,从下饵到发窝总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盲目地下窝会使最佳时机在试探性的等待中流逝殆近,但是钓位选择的不恰当却往往归罪于诱饵效果不好。扎堆是另一种类似的错误,这种做法也是往往总结为诱饵没用好。在晚秋气温骤降的时候,钓上风头收获好得益于风向和水温的共同作用,有的钓鱼人最后的经验总结却是窝子做得好,片面地强调了诱饵的作用,那么在春季的艳阳天里使用,就会因为各方面的条件改变而效果不佳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所以这些错误的相似之处就是没有全面分析实际情况,这样就很难获得正确的经验和认识,诱饵的持续改进自然也无从说起。垂钓中诱饵的使用要灵活多变,通过全面分析获得各种经验正是这种变化的基础。

打大窝,钓大鱼是部分钓鱼人长期固守的一个错误认识。这种做法显而易见的后果是浪费、效率低。如果鱼进了窝子不转身就能吃饱,这鱼就比较难钓了。但是,这种做法更严重的、潜在的危害在于干扰钓手对于鱼情的判断,诱饵的片面作用很容易使钓手对钓位、钓组、钓饵等做出不恰当的选择,从而不能获得最大的钓获量,最终形成对于诱饵的依赖:诱饵用完了,窝子也乏了。用量要有控制,不仅仅是对于总量的控制,同时也包括续窝时的用量控制,在诱饵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少量地、持续地、不间断地续窝,是最合理的诱饵使用方案。一次性投放大量的诱饵,可能会形成短暂的上鱼高峰,但很难形成长时间的窝子。同时,大团的诱饵砸在水里,还会对鱼群形成不必要惊扰,弄不好续窝会变成炸窝。使用打窝器或是把饵料分散地抛投在钓位上,效果往往优于大团地抛投。

诱饵窝料的选择使用和搭配技巧


一、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鱼的诱饵选择

诱饵的使用不是随意的,还是必须和垂钓环境与垂钓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诱饵的聚鱼作用。

一般来说,做到使用的诱饵和环境要相互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控制诱饵味与水体的差距不能太大,就是水体越肥,诱饵的气味就要越浓;水体越瘦,诱饵的气味就越要清淡。诱饵的气味类型越符合自然的状况越好。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口味,因此主钓对象鱼不同,则诱饵也要有所差异。

主钓鲫鲤鳊等常见中小型杂食性鱼类,使用香腥气味的诱饵效果较好,一般谷物类的自然香气也都有很好诱聚效果;而草鱼除了谷物类的自然香气和青草香气以外,还喜欢谷物发酵产生的自然酸气;鳙鲢则喜欢比较浓烈的酸臭味,但甜香气对鲢鱼也会有很大的诱惑力。一句话,诱饵只有能够“投其所好”,才能发挥其诱鱼的最佳效果。

二、诱饵和钓饵的搭配原则

诱饵的搭配原则:

香型的搭配:一般使用的诱饵,同一个钓窝,只突出一种香型,最多使用两种互相比较和谐的香型,常规搭配类型的香甜、香腥、酒香加谷物香、酸臭。

形态的搭配:一般的诱饵(除了动物内脏、田螺、大蚯蚓)都要有粉末和颗粒共同构成,有的甚至需要使用块状诱饵(如糠饼、大豆饼、棉籽饼)与细小颗粒搭配,当然也有单一使用酒米诱钓鲫鱼的情形,但多数情况下,都要包含主诱颗粒、粘合剂和香料添加剂(曲酒也属于香料添加剂的一种)。

钓饵的搭配原则:

钓饵搭配时,需要针对主钓的对象鱼确定定位型,主要诱鱼气味以一到两种为宜,配材总量一般不应该超过5种以上。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