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饵料钓鱼别人渔获比较多的原因

2020-10-29

近日有一位钓友和他的朋友一起出去钓鱼,用的同一款饵料,两人钓技差不多,钓位也差不多。但临走的时候钓友发现他的朋友竟然比他还要多一大截,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老化我来为大家分析一番,说说这里面的门道吧!

对方开出来的饵料状态好

即使是同一款饵料,用不同的水比和手法开出来的状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饵料的状态可以分为干散、湿散、软、软粘等状态,不同的鱼情所需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比如生口快鱼的情况下我就会用干散饵,配合拉饵,比如糗鱼老滑鱼的情况下我就会使用软粘饵,所以不要以为拿到一个配方就够了,而是应该多思辨,调整出适应鱼情的状态。

对方的装钩手法也不一样

饵料装钩分圆球状、水滴形状、葫芦状、长条颗粒状,凌锥状

将松散饵挤压成棱锥型,利用它松散剥落快,形成半水和上层雾化,是拉饵打浮的前奏。

圆球型钓饵入水快,阻力小,两饵沉底后稍受外力就显得不稳定,因此而钓钝,抓黑漂,特适合钓鲤鱼、草鱼和大鲫

水滴型特点是雾化好且有饵芯残留,上饵容易。水滴型饵容纳了棱锥型和圆球型的特点,其上部在三指尖挤压和反复转动后呈圆锥状,下部因指尖之间留有空隙,故搓后呈圆球形而只是底部搓得不严实,所以入水后是从下部圆的地方开始雾化的。

差别就在这里,搓饵之前好好想一下吧!

对方还能控制饵料雾化

雾化效果直接决定诱鱼效果,一般鱼的密度高,雾化就要快,鱼的密度低雾化就要稍慢一点。现在控制饵料雾化效果一般都是使用雪花粉或者纯小麦蛋白,其中它们又可以分为长丝、中长丝、短丝几种,小麦蛋白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越打纤维裹得越紧。适口性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饵料入口的口感,其次是饵料在水中散开后里面的网状纤维的伸展状态。没有经过打拌的饵料不论加入哪种丝的小麦蛋白都会比较松散,而且持钩性也不是很好。

对方的节奏打得很好

进攻钓法要有频率,防守钓法要放信号。同样的饵料,差不多的钓位,旁边的钓友频率如果能比你高出一倍。你被打闭口的可能性就极大。这些我想大家都很清楚的。

无论饵料的配比再好,状态再好,频率上不去,诱不来鱼,效果会有极大的差别。

至于这个频率如果用具体的数字表达出来会有点困难,特别是钓鲤鱼,频率太快,不能给鱼留出吃饵时间,太慢诱鱼和续窝都不好。钓友们还是根据当时的鱼情和个人的经验感觉来把握最好。

相关知识

中药制作鱼饵应区分同一药物的不同特性



中药制作鱼饵应区分同一药物的不同特性,以山柰为例,山柰是增香调味品之一,为姜科植物山柰的干燥根茎,作为药用,辛辣,无毒,这是指生于广东的正宗山柰,有一种生于别省的苦山柰,外形和广东山柰相仿,味亦相仿。仔细分辨,广东正宗山柰外皮红棕色,断面灰白色,气芳香,而苦山柰外皮黄褐色,断面白色,气微香,更重的是臭而苦,故名,这种苦山柰价廉易得,混在山柰中流于市场,它有小毒。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钓鱼比赛刚刚兴起时,许多钓者用苦山柰泡酒作诱饵,有的磨粉作钓饵,上钩率不高,钓后发现,池塘中鱼儿嘴唇和肛门红肿,进食少或不肯进食,少数鱼儿兼有其他鱼病而死亡,故养殖户对用山柰钓鱼大有意见。因而钓鱼协会规定,比赛中一律不许用山柰等毒饵,一旦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可惜那时人们还未知道,这苦山柰不是正宗山柰,山柰是无毒的,并有消食、止痛之功,少吃对鱼身体有利,鱼儿喜食也是自身的需要。

传统钓鱼与台钓之比较


冬季是鱼蛰伏的季节,少动,不愿离窝,而鱼的活性较低,活饵如蚯蚓(红虫)便有了了用武之地,且水域枯竭水位下降,近岸枯草荷杆形成不少的草窝屏障,为鱼打造了天然的庇护场所。台钓由于风线较长,不利于钓草窝!于是长杆短线点钓便有有料更大的优势!最近不少朋友问传统钓如何调漂,特别在冬季,鱼口教弱的情况下如何漂漂?

传统钓挂蚯蚓调漂方法多是调平水,钓1-2目,此为钓顿。但怎样把传统钓和台钓结合起来,利用其悬垂钓的理念呢?使传统钓能应付更多的水域,鱼情,上鱼率更高?

99前初接触悬垂钓得理念,身边钓友一个个蜂拥学习,本人一直在旁观察,坚持传统钓,实在是因为朋友们钓鱼很少有全胜的时候!但其理念,用饵的优势,特别是边诱边钓,时不是的双飞,实在是令人动心!心里便边琢磨起来,如何使传统钓更灵敏,怎样使钩更好的刺中鱼,在多次面对水桶调漂和实验结果总结出一句话:调平水,钩微微擦底(悬垂钓)主钓钓0。2--2目,多次和身边朋友掐鱼总能大获全胜,实乃朋友学的不精,装备线组钩搭配不合理,饵料更没有现在的多元化,多样化,让我暂时嚣张,真正学悬垂钓,是老鬼的拉饵让我心动,快捷的上饵,啪啪的上鱼,不佩服不行!

调漂:调平水,钩微微擦底(悬垂钓)主钓钓0。2--2目

一元的小号漂,对于百元左右的漂实在性价比太高啦!去掉漂上的红绳插脚,磨细漂脚,直接运用台钓的漂座,减少传递信号的损失,使线组跟更灵敏。

铅座:采用保险丝绕成螺旋条,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当然也可采用铅皮及铅皮座)

线组程序:单钩+太空豆+保险丝+太空豆+太空豆+漂座+太空豆

此法优点:

1。铅悬于水中,灵敏度更高,类似台钓悬垂钓。

2.钩可直立微擦水底,且钩尖向上,更利于刺鱼。

3.铅于钩距离可调整,对不同鱼情有针对性

4.此为钓灵,若钓顿,移动浮漂钓2目以上,钩饵自然卧入水中,对付拓展:(传统钓的双铅座钓法)传统钓钓法单一,特别对于深水,由于漂的吃铅量很低,使得对付3米以上的水域,漂信号风行非常迟钝,便有了传统钓的双铅座钓法!

多久更换一次鱼饵比较合适


本文说的钓饵主要是固态饵,在闹小鱼或者想钓大鱼的时候,固态钓饵就很管用,夏天野钓的时候钓鱼人们经常会用到嫩玉米粒、酒泡玉米粒等固态饵。

但很多钓友在使用固态钓饵会容易犯相同的错误,就是只要钩上有鱼饵,没鱼咬钩也一直用下去。实际上,很多固态钓饵在水中泡久了就没味了,对鱼的诱惑力将大大降,因此当鱼不咬钩时要勤换饵。

虽然之前也听过不少钓友说要勤换饵,只不过在一次小水库探钓之后,我才算有了切身的体会。那座小水库小鲫鱼横行,钓饵我用的是嫩玉米粒,起先我也并不善于使用嫩玉米粒。使用嫩玉米粒施钓时,首先要剥皮,使其既能挂到钩上,还能饱含一定的浆汁,这是我最初使用玉米粒的唯一方法。

嫩玉米刚刚挂钩时同样会招来小鲫鱼的骚扰,浮标时而蹿动,时而上升或下顿,这些无效的信号无需理踩,不久就会消停下来。浮标久无动静后,我慢慢提竿,看到两粒玉米还算完整,于是干脆不再换饵,重新抛钩入水,守株待兔。就这样,一个上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转机出现在午饭后,并且完全是歪打正着的巧合,我刚坐在钓台上,就遇到了一拨闹得比较凶的小鲫鱼。对于和上午一样的无效浮标动作,我概不理会,但对于偶尔加大的浮标动作,连续上升几目或急速黑标,手再懒的人也不会无动于衷吧?提!结果空了,玉米粒也没了。

再次上饵,不久浮标再次出现同样的动作,再提!还空。正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大幅度的送标,意外钓获一条小蝙鱼,不小的惊喜。接下来,我在不停换饵、不停和小鲫鱼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稀里糊涂、断断续续地钓着半斤多重的小鳊鱼。

和大多数钓友一样,我当时并未多想,反正钓到鱼了,就偷着乐呗。可在返程途中,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根据多年经验,这座水库早上天刚亮的时候是出鱼高峰,然后逐渐减弱。可奇怪的是,为什么我的全部鱼获都是在下午钓获的,而其他人都是上午钓得更好呢?

这个疑问使我回想起几帧支离破碎的场景,我用的是带浆的嫩玉米粒,玉米粒在水里泡得越久,浮标就越安静。下午,我被小鱼闹得左一次空竿,右一次空竿,其间断断续续钓了一些小鳊鱼。这些环节有哪些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面饵之所以中鱼更快,正是得益于它的雾化效果。带浆的嫩玉米入水后浆液溶解在水中,起到了面饵雾化的作用,浆汁越浓,诱感力就越大,影响的范围也就越广。玉米粒泡得越久,可溶解物就越稀少,对鱼的诱感力也就相应减弱。

上午的时候,贪吃的小鱼不再闹钩,正是我许久不换饵,玉米粒浆汁溶散殆尽所致。而下午小鱼闹得更欢的候,逼着我不停地更换新玉米粒,于是就有了收获。

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钓哪个水库,我都会注意保持一定的换饵频率,效果很明显。无论是新鲜的嫩玉米粒、还是酒泡的玉米粒、渔具店内出售的成品玉米饵,都遵循着不咬钩,勤换饵的原则,换着换着鱼就来了。

蚯蚓也一样,常看到一些钓友钩子上的蚯蚓只剩下一层皮儿,可他们还在坚持使用,原因很简单,蚯蚓皮也能上鱼,但是和肥美多汁的新鲜蚯蚓相比上鱼率低了不少,这点往往易被忽视。此外,诸如田螺、小鱼肉、小虾米、红薯块之类的饵料都要勤换。

那么,多久更换一次鱼饵比较合适呢?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尽一致,因此具体时间很难确定,不过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时间,就是20分钟,这个时间是极限,不能比它再长。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