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饵的粘度、水比等4个方面技巧

2020-10-23

拉饵,比搓饵的频率快数倍,简单易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台钓人的喜欢,尤其在竞技比赛当中。拉饵不仅可以提高饵料的入口性,还能提高上饵的速度和抛竿频率。下面分享拉饵4个方面的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1.粗细搭配

不管是拉饵还是搓饵,粗细搭配是最为重要的饵料状态。粗,落底留鱼;细,雾化诱鱼。而至于粗细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钓鱼的过程中,广大钓友可以根据实际的鱼情具体调整。比如水面白条多,可以少点雾化,免得小鱼越聚越多;比如水面白条多,还可以多点片状的散落,把小鱼诱导出去。

2.粘度

通常说到粘度,很多朋友能想到的则是拉丝粉,实际上除了拉丝粉以外,还有一种东西叫粘粉。两者最大的区别则是粘粉开的饵料不粘手,所以其使用也逐渐多了起来。而饵料的粘度要根据水深水浅,水流大小来区别对待。只要保证鱼饵到底之后,钩尖上还有鱼饵就可以。

3.水比

不管粘粉也好,拉丝粉也好,都需要充分吸水,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很多钓鱼大师也都强调,开饵的时候最好是一次性让饵料吃足了水。所以在开饵的时候,一个量杯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水的多少,每份饵料包装上都有,一定要仔细阅读。

4.温度高低

经常钓鱼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前三者,但是对于温度的问题经常容易忽略。比如同样的饵料和水比,在温度高时,出的丝会更多,反之则少。而气温低的时候,开出的饵料出状态慢。很多钓友因此在出发钓鱼前,现在家里开好了饵料。未雨绸缪,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如若你用自来水开饵,就不是那么可取了。因为自来水有氯的味道。最好的水是钓点的水,其次则是矿泉水。

相关阅读

开饵、和饵、控制饵水比的技巧知识


颗粒饵在饵料应用垂钓大鱼和滑口鱼时,比粉状饵料具有更大的优势,更容易提升上鱼效果。

颗粒饵的优势明显,劣势也丝毫不差,诱鱼效果差,阻碍吃口等都是一个不少。面对这种问题,如果能够从开饵方面得到缓解,就是弥补了短板,大大提升了钓鱼效果。

颗粒饵开饵

颗粒饵开饵现在有两种方向,一个是直接泡开,另一个是打碎后泡开。前者更能发挥颗粒饵的优势,缺点是不容易泡开,后者更好泡开、开饵更便利,缺点是影响颗粒饵效果。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浸泡效果做分析,寻找直接侵泡的最优解。

直接侵泡颗粒饵时,用水量以刚刚没过饵料为准,少了泡不开饵料芯,多了容易泡散。为了节省浸泡的时间,可以使用热水进行浸泡,能够更快的渗入到颗粒饵的芯。泡出来的饵料,应该是用手捏起来能够感受到水分,轻轻一捏,却捏不出水。

因为颗粒饵在制作时,会有一个烘干的过程,在这一步中,饵料的表面受到热力和蒸发侵蚀,会出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在炮制的过程中,颗粒饵侵泡时,一定不要随意的揉搓,它不是拉饵,或饵料团,它表面的小孔在浸泡中会自然的吸收水分,揉搓反而会堵住小孔,水分进不去,浸泡效果就出不来。一方面是干扰它的状态,影响浸泡效果,另外,还会延长浸泡时间。

判断一款以颗粒饵为主的饵料制作是否成功,这里介绍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加过拉丝粉,饵料制作完成后,将饵料慢慢的拉出一个球型,当它的状态比较蓬松,看起来就如同棉絮一般,稍稍碰水,就像棉花糖一样融化了,这说明饵料成功了。第二种方法,在使用中,饵料入水后提竿氧气,发现钓钩上少有残留物,或者无残留物,说明这款饵料做得非常不错。

一般来说,一款应用颗粒饵的饵料,无论是否是虚实结合,颗粒饵在饵料中应该占比达到百分七十左右,其他部分由其他饵料组成,负责调味,调整状态。以这个比例制作成立的饵料,往往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少有失败。

饵水比

一款饵料的状态不单单是由饵料的材质,制作过程,以及搭配创造出来,饵水比在其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作用。

饵料加水的方式也有两种,分为先搅合材料,后加水和先加水,后加材料两种,前者适合多种饵料混合制作,后者适用于颗粒饵。

这两种加水方式,不但在顺序上差别大,在手法上也存在区别,前者需要搅拌,提前将饵料搅合均匀后再加水继续搅拌,而后者不重视搅拌,只要饵料能化开就可以了。

通常来说,商品饵都有固定的饵水比,根据说明书就不会出错。不过,垂钓环境变化,有时也需要因地、因时制宜,比如在低温天气,一款雾化较好的饵料,可能就需要增加水量,从1:0.8到1:1。而在气温较高的天气中,水量又可以有所减少。

在和饵加水时,水量都是一次加好,二次加水会干扰饵料效果。饵料太稀,可以在表面撒一层麸皮等,饵料太硬,在表面多拍点水。有时候,看着比较稀,静置稍等一会,就好了。

和饵时,最关键的还是根据饵料的吸水性加水,自制饵料没有说明书,更看重钓鱼人的经验。在保证吸水性的同时,快速醒饵,静置吸水,是保证饵料状态发挥的重要步骤,越顺利,饵料做出来的效果越好。

制作搓饵的方法 准确判断饵水比


搓饵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饵料使用技术,在很多时候,它都能在深水钓鱼,钓大鱼等情况发挥效果。有效的提升搓饵技术,可以让我们的钓鱼活动更加顺利,钓大鱼的机会也提升不少。

从平时的情况来看,选择搓饵钓鱼往往需要对于饵料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协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最好是对于饵料当中的加水比例,以及搅拌的效果有一个深入的判断,才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搓饵状态。

制作搓饵

首先选择好饵料的配方和组成部分,预先判断好使用环境,然后跟正常的饵料制作过程相似,加入水,搅拌,混合,最后将制作出来的饵料团放在容器内,等待它自己慢慢的吃水醒饵。这时制作出来的饵料基本成型,需要的是钓鱼人根据饵料的状态,以及使用的环境,判断是否需要打饵或者加水等行为,来调整饵料的黏度。

拉丝粉越高,搓饵效果越难保证

在大多数时候,钓鱼的前辈都会提醒后辈要谨慎使用拉丝粉。在普通的饵料当中,拉丝粉能够稳定饵料的特性,让钓饵在水中的持钩性,雾化水平更加有保障。但是在进行搓饵时,因为拉丝粉本身形成拉丝的效果而言,反而会干扰到搓饵的效果。

所以在制作搓饵的饵料当中,一般是要避免拉丝粉含量比较高的配料,或者饵料。另外,在制作饵料的过程中,也应该避免在基础饵当中添加纯拉丝粉,同样会降低饵料的特性。最好的选择是在主饵当中,加入一定的短纤维耐揉搓的功能性饵料,这样才能保证饵料经过揉搓之后,出现的网状纤维不会干扰到饵料的雾化水平。

准确判断饵水比

关于饵料的制作和使用,其中最关键的,也是最能影响饵料状态的就是饵水比。通常情况下,如果饵料制作全过程由一个人掌控,他就会了解到饵料和水分之间的比例,在搓饵时会谨慎的选择。如果不知道饵水比的情况下,则要谨慎的选择加水,少加是最常见的选择。而且在加水的过程中,不要急,先等水分完全吸收后,再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制作成团。

因为根据加水的不同,饵料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尤其是软硬方面,最为受到水分多少的影响。如果加水过多,则很难聚拢成团,加入若少了,则还有补救的机会。制作出来的饵料太硬,不要直接加水搅拌,最好是选择洒水搅拌,慢慢调和最好。

而最后的制作效果,则往往制约于钓位的鱼情和水情,如果杂鱼多了就硬一点,水位比较深的时候也需要硬一点。

掌握打饵很关键

不少的钓友就算是制作过几次饵料,却仍然可能出现不知道什么是打饵。想要了解打饵在饵料当中的作用,就需要知道饵料当中不同成分可能会出现的效果。

比如拉丝粉,它的存在就是在饵料中制造出来一定的纤维连接,避免饵料状态太散。但是这种连接往往会随着揉搓的次数增加,而慢慢变得越来越紧密,如果像普通的揉面团一样的揉搓,最有可能的后果就是得到一团死面筋,是没有办法做成饵料用的。

所以这里就需要打饵,打饵就是将饵料在一个容器内,选择一个固定的方向,持续的搅拌。这种方法同样能提升饵料的黏度,增加拉饵拉出的丝的数量,并且还不会像揉面团那种方法一样变成死面筋。

和饵的正确方法与饵水比的配制


在一直以来的饵料制作当中,饵料制作的全过程都是服务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味型可以依靠饵料的原始材料来进行调整,依靠制作来做细微的修正。饵料的状态则是主要依靠制作环节的调整,来定下饵料制作的主基调。

和饵的正确方法

和饵最常见的问题在于饵料吸水不足,揉搓过度,以及缺乏醒饵。这三种情况的原因不同,但性质相似,入水后的饵料状态容易出问题,过于松散散开。一个合格制饵过程,应该是环节有序的,每一个环节和上一个环节相互嵌套,共同构成了饵料从无到有的全程。

从开饵伊始,钓鱼人就应树立起摆正顺序的概念,先混合饵料,将各种的配料混合均匀。这一步主要是考虑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未混合均匀的情况下加水,不同部分,材料最终吸水量不同,容易松散,有小疙瘩,影响饵料的最终使用效果。

第二步,就是关于选择合适的饵水比,根据饵料和水的比例,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这个部分将会在下文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多说了。

制作成功的饵料只是成型饵料,需要保证它的状态,直到上钩时都能够完全适用。尤其是缺乏醒饵的环境,会造成饵料发育不够,下水味道不足,状态不满意。醒饵包含两个步骤,静置和揉搓,让材料自然吸收水分,充分发挥。醒饵在保持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返水,干裂等情况,同样会危及饵料的状态。醒饵时间的长短,和饵料的材质,以及适用环境相适宜,保持醒饵的最佳效果需要钓鱼人多次尝试。

另外,在饵料的制作伊始,就应对其使用的环境和对象有初步的判断,是要钓半水,或者钓底,饵料追求的状态是不同的,比如半水钓饵料松散,底钓饵料黏度大。起竿的速度是多少,选择搓饵,还是拉饵,加水量的多少,一开始就已经有分寸了,垂钓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饵水比的配置

饵料加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文说的先混合饵料,然后加水;第二种是先倒水,慢慢添加饵料。前者适用于多种粉饵掺和的情况下,后者较适用于颗粒饵状态。在制作手法上也有少许不同,前者注重搅拌,后者可以搅拌,也可以晃动,只要能够化开饵料即可。

一般情况下,商品饵的说明上都会有加水量,常态是1:0.8或1:1.5,以及1:1.0等。不同的加水量主要是根据具体的钓鱼环境进行变化,一款质地较硬,且雾化较好的饵料,在冬天可能要1:0.8到现在则需要1:1.0,这也并不稀奇。

饵料加水时,最好的应该是准备一个量杯,根据目标水量一次加足,避免二次加水,会影响饵料的状态。可能在一开始加水时,会感觉饵料比较稀,但只要是按照预定标准加水就不需要担心,搅拌一会后就会好了。包括后续的静置过程中,保证手上无水分,免得在做好的饵料团前功尽弃。因为饵料的材料不同,吸水性,吸水时间也有所区别,再加上受到水温,气温的影响,都会影响其吸水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保证饵料吸水性的基础上,让饵料快速的醒开。

和好后的饵料需要静置,充分发挥饵料的吸水性,而在这之中,饵料有可能会变得非常黏,这可能是饵料本身的物理作用,或钓鱼人手上水分太多,接触饵料团时加水了,准备块干毛巾就可以解决了,没有也可以用卫生纸。

开出超好状态的拉饵只需这4个步骤


曾经,我在钓鱼的时候也会对旁边的钓鱼大师感到非常羡慕,因为自己的拉饵怎么都开不好,而他们却能轻轻松松地搞定,在饵盘上面能够拉出大小一致又不会有残留的饵团出来。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练习,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在手法不说多好,反正是比一开始要更加随心所欲,能够开除比较理想的拉饵了,其实一切的变化都只是因为勤加练习而已。

拉饵和搓饵的确是我们平时钓鱼中用得最多的,可以说不拉即搓。那么到底是拉饵好还是搓饵好呢?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根据鱼情水情来决定搓和拉,它们都是同等的重要。甚至一场比赛或一个钓点,前半小时会用搓饵,后半小时会用拉饵。我们今天就先来论拉饵吧。

拉饵适合钓生口的鲫鱼,比如新放的鱼情好的生口塘,鱼多口生,形成了抢食的现象。如果用搓饵,频率会差许多倍,严重影响上鱼的数量。拉饵适合鱼口轻的情况,拉小饵更容易入鱼口,比如冬季或者不是太滑的老鱼。拉饵适合在没有小杂鱼的地方,如果小杂鱼过多,拉出的饵料就到不了底,水底的鱼也就没得吃。拉饵适合钓小鱼,搓饵适合钓大鱼。同一个地方,同样的鱼种,搓饵钓到的鱼总是要偏大于拉饵所钓到的鱼。

如何拉出想要的饵料形态和大不呢。要想拉出理想的饵团来,比如想拉大拉小,拉实无残留,就要在开饵时就要做好准备,不然你有再好的拉饵手法,也不会拉出好的饵团来。

第一步,如果你今天主要钓一两以上的快鱼瓜子鲫,就需要拉出的饵团很小很实,并且有一些雾化。那么就要用专门的饵料细网筛,把我们的商品饵料仔细的筛两次,只用被过滤后的细粉饵料,把成片大的饵料去掉。这样开出的拉饵才会更细更小。反正如果要拉饵钓大个体鲫鱼或者鲤鱼,就可以省略这一步,直接用商品饵开。

第二步,如果你要拉小饵团,在拉丝粉的使用上也要注意。我们市面上所销售的拉丝粉分为长丝和短丝,拉小饵就要用短丝,拉大饵用长丝,有时候针对特殊鱼情,我们的钓手会按比例混合使用长短拉丝粉。一般来说,成品的商品饵料有些是自带有拉丝粉,这样的话,在制用拉饵时我们就可以少加一些,用量在10%即可。如果没有自带,拉丝粉的用量可以在25%左右。

第三步,开饵时确定好基础饵和主攻饵后,要把拉丝和饵料混合在一起充分的搅拌,(如果要添加粉剂小药,就一起放入混合好,如果是水剂小药,就放在和饵水中一起添加),做到充分均匀。开饵最好一次性把水和拉丝粉加足,不要水少加水,水多加饵,拉丝不够加拉丝,这样如此反复,是做不出一款理想的拉饵的。

至于开饵的手法,前面的文章已经说到过无数次了,手爪分开向同一个方向快速的搅拌10次左右,然后静置5到10分钟,让饵料充分吸水。然后轻轻的团在一起,压空里面的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揉打,但不要过份的揉打,否则会成一团死面。只要有了适合的附钩性即可。

第四步,不要以为开出一团合格的饵料,就能拉出好的饵团来了。拉饵的手法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拉皮不拉里,直拉大、侧拉圆、平拉小,这些基本的理论你要撑握。拉皮不拉里,如果你拉饵的时候把钩子完全放在饵团中央底部,然后从里面拉出来。那拉出来的一定是钩柄上有残留并且很散乱的一团饵,严重影响鱼口,甚至产生假口。直拉大、侧拉圆、平拉小,这个就不用说,一看就明白了。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我们的一团拉饵使终要保持球型,中途如果出现偏干,可以用手轻轻沾一些水,把饵团放在水掌中轻轻的颠一颠,切忌对饵料进行反复挤压。

拉饵时双钩在拉饵盘上摆放也是很重要的。这个不仅是手法,好的一款强力拉饵盘对饵团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磁力不强,磁力不够,分钩效果就差,拉饵力度就不均匀不强。

看完上面的文章,也许你会说拉饵很简单。的确是不难,但要做到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自如,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钓鱼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的运动,做好每一步,做足能想到的一切问题,也许,哪一天,你也会走上竞技的舞台,与全国的竞技高手一决高低。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