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打窝技巧分析及应用

2020-10-23

不管什么钓法,在垂钓的时候都需要打窝来提高中鱼率,那么在台钓的时候,打窝有什么特点呢?和传统钓打窝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整理一些技巧经验给钓友们参考一下,希望能给钓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台钓打窝的特点分析

台钓的打窝和传统钓的打窝方法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台钓打窝实质上是利用粉饵的特性,通过雾化的效果和高频率的抛投,让粉饵在水层中不断雾化来诱鱼。这种打窝的方法,在稍微作出调整以后,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诱钓结合的钓法,通过不断的抛饵钓鱼,一部分饵料雾化后将鱼儿吸引在钓点,从而等同于投喂窝料诱鱼的过程。

虽然目前玩台钓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理解的台钓方法都有一些差异,比如说打窝,有一些钓友认为垂钓的时候靠加快抛竿频率抽窝子,就能抽出鱼口;而有一些钓友,会像传统钓一样先做好窝料,然后在钓点打个大的窝子诱来鱼后在开钓。这两种方法并不冲突,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两种打窝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故而我们使用的时候,要结合不同要素来合理选择。

台钓抽窝子的方法,在黑坑钓鱼禁止打窝的时候,有着很大的优势,钓友会不会抽窝子,关乎着钓友是否能够在黑坑中钓出一个好的成绩。

而台钓打大窝子,在野外钓鱼的时候,效果一般很好,能够适应较多的复杂环境。不过要根据季节、水情、鱼情做出一定的调整,不然垂钓的最终收获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季节性的变化会对气温、水质、鱼的活性、食物的来源及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春季鱼儿活动较少的时候,我们很少会打大窝子诱鱼;而在夏季的时候,我们打窝还会减少雾化程度来避免小鱼来闹窝,在冬天的时候,因为鱼儿基本都在冬眠且食口不好,我们打大窝子,在这个时候反而是一种浪费。只有秋季,气温适宜,大部分鱼的摄食欲望都很高的时候,我们打个大窝子的收获会比较丰富。

水情主要的影响有两个,一个是水流;一个是水深。水流和水深的影响主要决定我们饵料配置中雾化成分的比例,在急流水域垂钓的时候,轻比重的雾化成分自然要减少,甚至是不添加;而深水区,比重轻的雾化成分同样要减少,并调整饵料的比例,使得到饵料到指定钓层后还有留底的诱饵。

鱼情主要的影响有鱼的密度、鱼的摄食欲望、鱼的活跃度这三种,同一水域中对象鱼的密度越大,我们需要投放的饵料量就要越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窝料留住窝里的鱼。反而钓场的鱼儿稀少,那么,我们就要控制好窝料的用量,打多了,就等于我们喂了鱼,这一点是不可取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随抽随钓,诱钓结合的方法垂钓,效果一般都很好。

野外和黑坑的区别在于野外小杂鱼的密度很高,这种鱼虽然个子小,但摄食欲望强,胃口大,在打窝的时候,雾化成份要尽量减少,不然我们钓鱼就打不好窝子了。

二、黑坑台钓打窝操作技巧

在黑坑钓鱼,一般用铅皮带或者钩带的方法来铺设窝料,这里动作要轻,要准,这样才能将诱饵窝料投喂到自己指定的目标钓点。不过有一点好处是手抛窝料没有的,钓者可以控制窝料雾化的水层,是在水里再丑开,还是在半水抽散,都由钓者自己来决定。

在黑坑开钓的时候,钓者通常可以先带几球鸡蛋大小的窝料打个小窝,然后搓大饵来测试下鱼口,在测试的过程中,钓者还要重新调整窝料的成分、状态、味型来为补窝做好准备。这是为了避免钓友先做大窝导致鱼群大量进窝,导致对象鱼光吃窝料没鱼吃手食的现象。

小编推荐

窝料配方及打实窝与打虚窝技巧


打窝聚鱼有很多方式,有很多讲究。有的方式很好,有的方式未必恰当甚至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打窝的目的和作用,是把鱼儿诱而聚之,以便聚而钓之。按照打窝料的种类、形态、作用,我们可以把诱鱼的窝子大体区分为两大类――以食物诱为主的实窝和以味诱为主的虚窝。大多数人,在野钓中,通常打的是实窝。最常见的是用酒米打窝。

酒米可能不一样,有的用曲酒,有的用药酒。药酒种类可谓繁多。各人喜爱不同,又使用不同的添加剂,诸如糖、酒、醋、蜂蜜、复合维生素B、氨基酸、阿魏、麝香、各种香精等等。大米也可以是小米、玉米、小麦等等粮食颗粒。也有使用颗粒鱼饲料、小鸡饲料的。

这些窝料除了具有诱鱼的气味和味道之外,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鱼儿喜爱的实实在在的粒状食物,着眼点主要是食物诱鱼,辅以味诱。鱼儿寻味而来,食物可口,大饱口福,于是聚集不散。

千百年来,大家的打窝方法基本相同。打实窝,以食物诱鱼为主,把鱼儿聚拢来,聚而钓之,确实卓有成效。然而,这种方式,也隐藏着缺陷,有些时候,这种缺陷甚至变成过失。

想一想,诱来几条鱼,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一定是忙忙碌碌找食。诱饵一大片,钓饵一两块,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片的诱饵上,关注钓饵的机率要少得很多很多。对于连着钓线的钓饵本来有些警戒〔尤其是猾鱼〕,他们当然更喜欢吞食诱饵了。酒米打窝,钓到的鱼,剖开肚子,可以看到他们吃了不少大米。他们吃钓饵只是偶尔所为。

为什么有的人打大窝、重窝,钓鱼很少甚至空军?想想其中的原因。不是鱼儿没有聚拢来,而是聚拢来的鱼儿只顾可口的诱饵,尽情享受美味,对有些异常的钓饵当然不屑一顾。有的人嫌上鱼不快,进行补窝。补窝之后,反而不上鱼了〔不少人有这种体会吧〕。这就是因为鱼儿只顾去吃诱饵了。

在钓鱼实践中,也创造出了另外一类窝子,那就是――虚窝。所谓虚窝,就是有粉末细屑、有诱鱼的气味和味道,而没有填饱肚子的粒状食物。着眼点主要不是食物诱,而是味诱。只是诱鱼而不喂鱼。鱼儿追踪气味进入窝子,只能尝到水里的美味,食欲大增,胃口大开,就是吃不到食物或者只能吃到一点点粉末细屑,远远不能填饱肚子。钓饵落下,目标显著,争相抢食。不难想象,这种情况下,上钩率理所当然是比较高的。

打虚窝有很多实际的例子:

例如,用白沙〔添加少量香精或者商品饵〕打窝;用牛粪打窝;用大块豆饼、糠饼、花生饼、菜籽饼〔或者还浸点液体香精〕打窝;用炒香的细米糠、麦麸拌药酒、白糖打窝;用羊骨、鳝鱼骨打窝;用鸡鸭血、鳝鱼血拌细米糠打窝;用饲养蚯蚓的泥土打窝;用装满诱饵的、有孔洞的大麻袋、小布袋打窝,等等。

这些打窝的共同点,粉末状〔或者大块状〕的一些物质是某些特殊的气味和味道的载体,气味和味道对鱼儿有诱惑力,但是,没有充足的颗粒状的食物。仅有的一些粉末细屑,填不饱肚、解不了馋。鱼儿在窝子里打转,嗅气味、尝味道,贪婪寻找食物。

粉末状的物质除了作为味诱的载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雾化,人为制造一团浑水。鱼儿喜欢在浑水中找食、浑水增加钩线的隐蔽性,能够提高上钩率。

为了增强味诱的效果,钓鱼人不能不在添加剂上面大做文章。以炒香的细米糠、麦麸、玉米面之类做载体,添加一些有特殊味道的物质〔例如糖、酒、醋等等〕和特殊气味的物质〔例如酒、醋、各种香精等等〕。有的钓友用发酵窝料打窝,效果十分好,因为发酵窝料里有浓厚的酸甜香味、而没有大饱口福的粒状食物。

有个钓友在天气不好、钓效不佳的情况下,偶然用海竿钓草鱼的糟食打窝,鲫鱼疯上,一小时上鲫鱼40多条,他的糟食就是具有浓厚酸甜香味的发酵物(麸子炒香加少量小鸡饲料,再加少量酒和糖发酵,味酸甜)。从他的经验看,偶然之中有必然,也说明味诱真奇妙啊。

鱼情、水情不同,添加剂的种类和份量必然不相同,没有一张堪称灵丹妙药的秘方。膏药一张,只是看各人怎样熬练罢了。虚窝的气味和味道,这里只是说了点毛皮,值得大家深入细致地研究。

有的人钓鱼从来不打窝,实际上也是打了虚窝的。悬坠长脑线钓法,开始的时候,挂大饵抖腕提竿,让饵料散落。雾化的粉饵,既可以诱鱼,又不至于把鱼儿喂饱。在施钓过程中,钓饵不断散落和雾化,也就不断增加雾化诱饵。这就是大家说的诱钓结合。为了增强味诱效果,有的人还把饵料捏一些在坠子上,多产生一些雾化碎屑。

实窝和虚窝没有绝对的界线:

有位高手推荐一种比较理想的打窝料的配比:粉末为主、碎屑次之、颗粒少许。这实际上是以味诱为主、以食物诱为辅,虚实结合,又有所侧重。

有的野钓高手,喜爱走钓。在这个草洞撒个窝子,在那个草边撒个窝子,窝子可能有七、八个,每个窝子撒的药酒米或者麝香米只有10-20粒。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味诱又有食物诱。味诱强烈,食物极少,是特点也是优点。

钓大鱼,通常打实窝而且打大窝打重窝。在大水库,会看见一伙钓友划船去打窝,投放玉米粒几十斤上百斤,然后遍立海竿,钻进帐篷,只等铃声。 一般是白天打窝,晚上上鱼,或者第二天上鱼。在小水面,通常采用连续喂窝的方法,天天定时喂窝,然后择机钓鱼。注意,打窝时间与钓鱼时间相隔甚远。这样打窝的目的,是要让警惕性高的大鱼吃得痛痛快快,吃得忘乎所以,养成习惯,丧失警惕。这种大手笔打窝方式,与普通的打窝相比,有更高的目的和更大的作用。

不同的打窝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有时重虚好,有时重实好,有时虚实结合好。究竟采用什么打窝方式,关键要从实际出发,看水情、鱼情、季节、天气等等,特别是鱼的疏密、品种、大小、吃口,等等。天冷、鱼猾、鱼稀、鱼小,比较适宜打虚窝。夏秋、鱼密、守钓,适宜虚实结合,也可以打实窝。连续几天守候大鱼,不仅要打实窝而且要打重窝。小河沟、小堰塘走钓,一个窝子撒10-20粒药酒米,简单方便,可能是最佳的又一种选择。

野钓打窝原则及落点技巧


很多钓友喜欢去野钓,因为黑坑收费太高并不是所有的钓鱼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但是野钓就意味着未知,没有人能够很明确地知道今天是不是一定能够钓到鱼,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事先做好所有准备工作,让上鱼率能够多一些。野钓的时候,打窝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一个质量好的窝点,能够把鱼留在钓点,对我们上鱼来说大有裨益。下面给大家分享野钓打窝的一些经验。

一、打窝的原则

想要做一个有质量的窝点,最重要的时窝料的应用。只要诱饵符合鱼儿口味,那么一定可以将鱼儿引诱至窝点,因此我们一定了解清楚鱼儿的口味。例如:

1、垂钓鲢鳙时,应准备酸臭型窝料,如:白醋浸泡一夜干玉米粒或酸汤子面团;

2、垂钓鲫、鲤、鲳等鱼时应准备香甜型窝料,如:白酒浸泡一夜干玉米粒;

3、垂钓草鱼时,应主内清香鲜嫩型窝料,如:窝头、鲜嫩玉米粒;

4、若是打算垂钓多种鱼类时,应准备混合性窝料,如:碎豆饼、小米、小糙字、干玉米粒混合均匀后,浸泡至白酒中一夜。

另外,还要注意窝料的使用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易导致浪费,过少无法快速将鱼儿吸引至窝点。而且,在刚开始打窝时,窝料的使用量可多用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补窝时,酌情减少窝料的用量。

二、掌控住诱饵在水面的落点

在打窝时,不要根据浮漂在水面的位置进行打窝,这样会令窝点发生偏差。另外,若是诱饵的落点超过钓点或者刚好落到饵钩上,都会对垂钓产生不利,这是受到鱼儿进食的习性的影响。

当诱饵投进水里后,会雾化、膨胀、掉落,等到下沉至水底一小段时间后,便又会扩大范围。若是一次性投入大量诱饵,那么水底诱饵散落的范围将会更大。

此时,鱼儿会从窝点的边缘开始吃,等吃到饵钩的位置后,已经吃饱了,这样自然不会对钓饵产生任何兴趣。因此,窝料落到钓点上并无优势可言。因此,应使诱饵落在约钓位的内侧,即靠近岸边的区域,与饵钩大约相距0.5-1尺。这样当诱饵经过雾化、散落后,会使饵钩位于窝点的边缘区域。

分享台钓诱鱼打窝的技巧


一、打窝

(一)打窝诱鱼

台钓半水打窝诱鱼,就是将鱼诱到上层来钓。在人们所钓的对象鱼中有不少的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根据这些鱼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泳层并针对它们的习性使用比重轻的鱼诱饵做窝。利用诱饵悬浮性强、下沉慢、雾化性能好的特点,半水做窝诱鱼,利用频繁扬竿抛饵,保持抛竿节奏,这就是半水打窝诱鱼的手法。

(二)底窝诱鱼

首先要根据钓点的水深,钓的对象鱼种、鱼体的大小来选择诱饵的比重,软硬度、黏散度及用饵等,若以混养的大鱼为垂钓对象,而且钓点水深,应以谷类饵料为首选。用饵要多,黏度也要强些,使其在底部雾化,因为大鱼食量大,诱饵少对她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有做大窝、挂大饵,才能将大鱼诱来。步骤是从挂双饵找底开始,调整好浮标,确定钓点位置,接着抛投诱饵,要有意识地将松散的诱饵在入水至半水、接近底部和到底的位置抖落,使窝点成为中下层立体雾化区。当诱饵量加大后,中心窝点已经形成,就要考虑扩大诱鱼范围,以窝点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用更松散的诱饵都落到这几个点上,将周边的鱼儿引入窝点,这是底钓诱鱼的基本方法。底钓小鱼诱饵量可少,不过一定要因鱼而诱,鱼的密度大,吃食凶猛,可以采取边钓边诱的方法,不必刻意挂大饵,做大窝,如果鱼的密度小,鱼讯少,这就需要钓手的耐心,一竿一竿地将诱饵打入窝点,把窝点做厚实,直至鱼讯出现。

打窝诱鱼是钓鱼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台钓打窝诱鱼,是通过双钩挂饵,并连续抛投的形式将饵抛投进钓点,要求每一竿都能将诱饵抛入拟定的窝内,这样才能很快起到有效的诱鱼作用,有助于钓手对鱼情变化的把握。

(三)做大窝的技巧

1、竿抛型

取一团2~3厘米大的饵团,捏在铅坠上,抛入钓点,待浮标立起前,将竿往回带30厘米的距离,等饵落到水底,再将竿扬起,把铅坠上的饵抖落,反复6~8次,重窝即可形成。这种方法做窝的好处是虚实相同,既有雾化的虚窝,又有颗粒的实窝,窝点很快就会形成。

2、手抛型

手抛型湿直接用手捏大团诱饵抛投做窝的方式。此法投饵量大,容易形成大窝,便于诱来更多的大鱼,但抛投的范围要集中,否则,会将鱼诱散。在精养池钓混合鱼时,究竟需要多少饵才合适呢?这需要根据所钓水域的环境、鱼体的大小和鱼的密度来定。水域面积小、鱼的密度大,饵可以少一些;水域面积大、鱼的密度小,饵可以适量多一些。这是钓混合鱼做窝诱鱼的一般规律。

分析全面的打窝技巧攻略


钓鱼打好窝是垂钓丰获的关键,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打好鱼窝呢?下面就来了解下打窝的方方面面吧!

一、打窝的六个要点

第一,须区分季节、风向和地点,要将此三者结合起来考虑。

饵窝所以能够聚鱼,是因为诱饵在水中散发某种鱼类所喜欢的气味。

静水里,在无风浪的条件下,这种气味的传播并无一定方向,是缓缓地向四周扩散;而在有风浪的情况下,这种传播却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向着顺风方向迅速传播。如果下风处鱼多,集鱼就多,鱼群会循味顶浪而上,聚到窝点;反之,下风处无鱼或鱼少,饵窝就不能直到较好的聚鱼作用。(椰子注:如果你坐的位置风吹脸,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下风处;如果风吹后脑勺,这个地方就是上风处)每个钓点两侧的水域宽窄往往不同,一般说来,水域宽阔一侧鱼大且多,水域窄的一侧鱼小且少。

因此,打窝必须对季节、风向和地点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后再打。

春季,下风一侧为宽阔水域的侧风一岸打窝效果较好。白天鱼群大多聚于深水边沿的浅滩处,在侧风一岸打窝,诱饵的气味就能随着风浪,顺着边沿的浅滩传得很远,会引来大量鱼群进入窝点。另外,在春季打窝,窝点打在水草、木桩等依傍物体的下风一侧效果好,原因是物体阻挡风浪,使其下风一侧的水体相对稳定,造成鱼群久留的条件。

夏、秋两季,鱼多在深水中,因此饵窝打在下风处为宽阔深水的一岸效果好,侧风一岸效果差。

第二,应该在调试好水线,选好了钓点,并将钩投入钓点之后进行,这样才能把窝打得准。

第三,掌握好诱饵在水面上的落点。打窝不能完全根据水面上鱼漂所在的位置来进行,否则造成窝点偏差。另外,饵团或抛过了钓点、或正落于饵钩上,也都对垂钓不利。

为什么正好落在饵钩上反而不利呢?这和鱼的摄食习惯有关。饵团入水后,很快被水泡开,散摊于水底,没多久,就会扩散到较大的范围。如果是一次投几个饵团,其范围就会更大。

这时,鱼小心翼翼地从边缘开始往里吃食,等吃到中心有钓饵的地方,也就吃饱了。因此,饵团正好落在钓点不好。那么,饵窝应该打在何处呢?最好是打在钓点的内侧(即近岸一侧),距离饵钩半尺到一尺远处。这样,当饵团在水底扩散后,能使饵钩正好处于饵窝的外侧边缘,容易被鱼发现。另外,让饵钩处于饵窝的外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一般当鱼群聚到窝点时,往往是大鱼在外侧(大鱼比较狡猾,总是同人和竿离得远些),小鱼在内侧和左右侧,而且,外侧鱼的密度大。因此,投钩点选在窝的外侧上鱼多,内侧上鱼少且小。

第四,窝不宜过大,更不要在一个地方同时打几个窝。

窝打得面积很大,或在一个地方同时打几个窝,可能引来鱼多一些,但不能使它们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钓点上鱼的密度会相对减少。一处窝引来的鱼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不能让有限的鱼分散在较大的范围。

第五,打窝后不能急于垂钓。

这是因为鱼进窝有一定的过程。一般说,春秋两季,鱼大量进窝约需半小时左右,夏天约需一二十分仲,冬天则需一两小时。如果不等鱼大量进窝就钓,容易惊吓鱼不敢进窝,尤其是惊动了头鱼不敢进窝,那就更糟糕。羊群里有头羊,鱼群中也有头鱼。如果头鱼不进窝,多数也不会进窝,就是已经进窝的鱼也会很快离窝的。

因此,必须等头鱼进了窝,放心地大量摄食时再垂钓。怎样判断头鱼和鱼群进窝呢?鱼群中头鱼发出的声频是很高的,当头鱼进窝后,鱼群便纷纷进窝,在头鱼的指挥下抢食食物。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水面波纹和鱼星,也能够判断鱼群是否进窝。鱼群进窝后,水中出现鱼星和许多细小的气泡,水面波纹也发生异常变化。总之,只要留心观察,一定能够判断出鱼群是否进了窝。

第六,打窝方法务必得当。

以香精小米窝为例,小米为通常喂子,但很多人在用法上却颇多失当处:为投掷方便,有人以面粉和之成团,这样诱饵集中,易致鱼儿不见钓饵只见窝儿;同样,为打窝方便,不少人发明使用了各类投饵器,都是盛具,投窝仍有集中之嫌。其实,打窝儿之要在散,让鱼儿可即不可食。馋得要命,又吃不尽兴,三捡两捡便捡到钓饵上去。不过也有人就干小米抓起来一扬了事,散虽则散了,诱效却差。而且散也得有个度,通常应以一二尺见方为宜,香精以菠萝香型、香蕉香型为好,当然,若有椰蓉香精最好,台湾钓鲫专用饵多为椰蓉香型。浸泡时用温水浸泡,只滴入几滴食用香精即可。香精是化学香料,入水扩散后穿透力极强。

再以豆饼窝为例,豆饼窝分块状和碎屑两种。块状坚硬抗泡、诱力长久,鱼诱至却只可啄食表层泡软的屑渣,也奏可即而不可食之效。可直接投掷,较大块也可中间打眼以鱼线控之,投不准可拉回重投,收竿或转移钓位也可取出带走。块状豆饼宜在时间较长的垂钓中使用。辽宁有钓客到碧流河水库做连日钓,使手竿者往往先用速效碎豆饼屑投窝儿,试钓一两小时,一俟有鱼上钩,定下钓位,便拎出口袋,将豆饼块子投将起来,常常一投就是半口袋,这样两三天中尽可坐食其窝儿,效果极佳。发窝儿后一根手竿常忙不过来,一趟获鱼六七十斤往往不在话下。碎豆饼具见效快之特点,加曲酒预先泡发好,宜在较短时间的垂多中使用,缺陷是易喧宾夺主,故使用中应想法扬其长,抑其短,如与泥土搀和使用,用纱布或防蚊纱包成一包投掷,或将发好的豆饼装入塑料袋扎好袋口,用铁钉在上遍戳密眼,与纱布纱网同效,且钩落其上不致挂住。

在养殖塘撒颗粒饲料做窝也要掌握前面所述宗旨原则。一次不要撒得太多,抓十几粒、几十粒撒向浮漂周围即可。量少勤投,效果远胜于一次性大量投掷。一次,我与一钓友去一养鱼塘夜钓,那钓友见塘主屋中有成编织袋的颗粒饲料,便用盆端了满满一盆出来,双手捧着左一捧右一捧哗哗地向水里扔开了,好像这么扔还觉得不够劲,最后端起盆干脆成盆倒进去。估计他那钓窝里头,颗粒已经堆成堆了。而我仅用塑料袋装了一小袋来,一次只扔十几个粒。一夜下来,我钓了40多斤,那钓友只鱼未获。另外,有钓友担心向水里投窝饵会把鱼掠走,其实,养殖塘鱼听惯了这种饲喂的声音,反会循声而来。

此外,再说说海竿钓怎样打窝。海竿用饵一般是面食和糟食两种,使这两种饵都可在垂钓中做出窝子。先说面饵窝儿。常钓鱼者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谁那儿越上鱼还就越上鱼,谁那儿越不爱咬还就越是一口不咬。除了钓饵与钓位因素,不能不说窝儿乃是那怪圈之首要症结所在。海竿饵砣大,咬钩时猛一提竿,余饵尽留窝中。尤其若使用多根海竿轮番起钩,那么钓窝中便会形成可观饵窝,鱼焉有不聚之理?反之,不咬钩则守株待兔,纵然守到时候该换食了,也多是稳稳起竿摇上来,饵砣常会带回岸来或是拖至半路才掉落,这样钓窝中仍是空空如也。琢磨出道理便应琢磨对策

其一,面饵要软,提竿时尽量使其原地掉落。

其二,非只咬钩时提竿要猛,换食时同样亦应加力一挑,使饵掉落。

其三,开钓时应先轮番打几遍食,以使成窝儿。其四,不咬钩亦应勤换食。以上方法到位,效果自会改观。

再说糟食窝儿。赴水库钓连日鱼,钓友们总结出一个规律:第二天往往比头天效果好,而第三天上鱼又胜于第二天此现象尤以糟食为显。较之面饵,糟食更易形成窝子,一提竿百分之百会尽留窝儿中,且面饵软为好,而软了则纵留窝中也会被鱼三口两口叼光。糟食化开后则为粉渣状,鱼儿吸食游动又会将其搅散。数通打竿抛饵后,钓窝中零散渣末已留成片,鱼儿久聚不散,直到一一上钩这便是越钓越上鱼的道理。

二、打窝的最佳时间

根据鱼的活动规律(特别是夏秋季节),打窝的最佳时间应选在天亮前为好。如有条件能在头天晚上选点打窝(饵量可适当多些)就更好了。如果打窝晚,大鱼已返回到水域中心深处,即使窝子再好,也只能招引些散兵游勇了。难怪有经验的垂钓者往往半夜时分就出发上路,那是他们在抢打窝的最佳时机呢。

三、做饵路

先把一定数量的窝食集中打在钓区,此窝点称之为主窝,然后再抓起两把窝饵,一把投在主窝的前方,连接主窝向前延伸三五米均可;一把分撒在主窝的左右两侧,延伸两三米即可。扬手漫撒的窝饵呈散碎状星星点点地连接主窝,向前和向左右两侧延伸,我们称为饵路,也有人把这种窝儿称为导向窝儿。鱼儿只要接触到一点零星的散碎饵食,就会顺着饵路游到主窝区吸吞主窝饵,及早发现窝饵的可能性大多了。

四、做鱼道

选准钓点,多次大量投喂,一次投二三十个饵团,连续投一星期,喂而不钓,形成一大片人工鱼道。鱼儿在一处觅到食物,饱食之后,第二天再来,仍有食觅,养成了每天定时到人工鱼道觅食的习惯。前来觅食的多数是大鲤。一星期后,用与投人工鱼道相同的窝子食做钓饵,挂炸弹钩垂钓,每天早晨定时去钓一次,连去一星期,都会获丰收。这种先喂后钓的方法,更适合住处距钓场较近的垂钓者施用。当然,每次投喂最好选天亮前或天黑后无人时,勿让其他钓者发现你的鱼道。

野外台钓饵料搭配及用饵技巧分析


一、所开饵团的状态把握

水色清、水浅、水流缓或是死水、鱼的密度小、鱼滑、鱼体小、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所搭配出的饵料状态应要雾化快、比重轻、饵团小、饵质颗粒细,颜色以红、白、黄均可,气味清香自然为宜。反之若水浑浊、水深或水流急、鱼体大、鱼密度大且多为生口鱼、风天,则应搭配出比重大、雾化较慢、饵料基质较粗的白色大饵团,饵料气味浓淡皆可的饵料为佳。

二、饵料的味型的选用与搭配

1、香型。在温度高的炎热夏季,鱼开口不好和鱼滑时,在味型上宜选用一些果味香型的(如草莓、凤梨、香蕉)或是蛋奶香型及一些天然谷物本香的饵料,且应依据气温越高所选用的饵味应越清香为佳,反之亦然。但在一般情况下都可随意选用香型饵,在严冬与初春时若选香型时宜选浓香。

2、腥型。在天气变冷、入冬、严冬及初春时应适气温、季节选用含有虾粉、蚕蛹粉、干冻蚯蚓粉、红虫等高动物蛋白的腥型或浓腥型饵为佳,以适应鱼儿在这些时节补充过冬或是初春生长的储能需要。气温越低、越寒冷的天气,选腥味越浓的饵料,反之亦然。

无论是香型饵还是腥型饵,在搭配时都要遵循相同或相近原则,即在搭配时味型与种类要相近或相同。反对多种搭配或大反差搭配,以免出现气味复杂,从而扰乱鱼儿的摄食欲望的情况。以二或三种搭配混合为宜。

三、开饵技巧及饵料的保存

野钓篇

在冬季常因天气寒冷,钓场的水温低而造成饵团的开饵速度慢,或出丝少或出丝效果不佳。此时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给予处理。

1、在家开饵。如家离钓场不远,可事先在家中开好饵团带入钓场。

2、温水开饵。可用家中带来的饮用热水与钓场水适当掺合以达到适温进行和饵。

3、温饵。在没带饮用热水,家又距钓场远的情况下,可一抵钓场后先用钓场水和饵,再用塑料袋装好。藏于衣内口袋用体温将饵捂热。完成此项后再去准备钓具,也可达到满意效果。

注意在用热水与钓场水掺和的同时,勿使水温过高以免造成开出的饵团饵质变黏,破坏其状态。

在炎热的夏季,饵料需注意保存,和饵量应少,即用多少和多少,用完再和。特别是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氨基酸的饵料,会因气温过高使饵团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变黏或是改变饵料的原有状态影响上饵和垂钓。若是配制的饵量过多时一定要放置阴凉处,有钓箱者可存放于钓箱中,以免变质。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