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漂-漂的作用漂型以及吃铅量详解

2020-09-18

1、漂的作用。

其实在我看来漂的作用无非是两个。其一:调整双子线和双饵(单子线单饵)在水底(离底)的状态。其二: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

调整好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任何一只漂都能做到的。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关键在于钓者,而不是漂。钓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饵 重、钩距、子线柔软度、水底酱层状况、鱼情等等等等。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合理,是能否钓好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钓友在钓鱼时 没钓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漂啊漂,你明明只是个调整双子线和双饵状态的工具, 大神们却什么都往你身上扯,子线弯曲过多了信号不好,怪你不灵敏;饵还没到底提竿空枪,怪你信号不真实。。。你真的比窦娥还冤啊!当然不灵敏或者提竿空枪 与漂无关的因素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是稍加举例,用意就是友情提醒某些考虑不周全的钓友,调钓真的不是漂一个人的事。我计划过几日会作一篇《你所忽略的调 与钓--探究调校双饵状态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另外讨论这个话题。

2、关于漂形。

上面说到,漂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这就必须要说到漂形了。不同的漂形在同样的鱼情中产生的漂讯会有不同的细节差异,于是依据不同鱼 情需要会有各种不同漂形的漂。比如底钓漂,要求快速到底,那么她的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此时流线型身材一定是必备的。而专门用于打接口的漂,与底钓漂的要 求恰好相反,所以身材短粗,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漂形的不同还关系到她的翻身速度,这方面我在上一篇里面已经粗略说了,这里再补充两点:第一吃铅量大的翻身肯定快;第二,如图: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经验丰富的用漂人看一眼就知道哪个翻身快哪个翻身慢。

3、关于吃铅量。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只漂的吃铅量,而漂的排水量和材质就是关键因素。排水量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漂身体积,同样的材质,肯定漂身体积大的那一只 吃铅量大,因为排水量大。而材质呢,同样的漂身体积,肯定是漂身越轻的吃铅量越大,也就是说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漂吃铅量越大。同样漂型的芦苇漂肯定比木质 漂吃铅量大,因为芦苇的密度比木质小。

那么,到底是吃铅量大好还是吃铅量小好呢?这里要分两头讲,关键是你着重于哪个角度去用漂,这句话很关键,下面开始细说。

用漂的时候,是哪些因素决定你去选择不同吃铅量的漂呢?大家都知道,竿子越长,乱风越大,水越深,杂鱼闹得越厉害,肯定要求漂的吃铅量越大。为什么呢,竿 子越长,铅皮多一些好抛竿;有乱风作怪的时候也一样;水越深,双饵到底时间越长,铅皮重一些利于快速到底;有杂鱼闹的时候也是要求双饵快速到底,同理。比 如说现在打算钓5米4,水深两米好几,微风,也有一点杂鱼闹,那么我计划用个吃铅量为2克多一点的漂比较合适。又比如现在钓3米6,水深一米多一点,无 风,杂鱼也少,此时用个吃铅量1.2克左右的已经绰绰有余了。那么现在你选漂的标准就是着重于吃铅量了,站在这个角度选漂,就是选材质轻巧的漂比较有优势 了,也就是常说的吃铅量大的漂。为什么呢,两只吃铅量同样为2克的漂,材质轻巧的那一只可以做到体型更加纤细,这样的话她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 所以有鱼吃口的时候灵敏度自然就高了,如图:

那么,同样漂形同样体积的两只漂,只是因材质密度不同而导致吃铅量不一样,他们谁优谁劣呢?这里又要分两头讲。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因竿长水深杂鱼闹而达 不到抛竿顺畅快速到底的要求,那么肯定是吃铅量大一点的那只漂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在外界因素并不太恶劣,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些要 求的时候,又是谁优谁劣呢?他的劣势还会是劣势吗?这里不急于找出答案,接着做如下分析:

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小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A),铅皮用量越小。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大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B),铅皮用量越大。当这样两只漂同时 入水作钓的时候,谁灵敏?这个时候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说到这里,可能就是争议比较多的时候了。一般一方认为,吃铅量大的B灵敏,因为这是常识。而另一 方认为,吃铅量小的A灵敏,因为铅皮重量越小打破惯性需要的力量就越小,所以就灵敏。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要我说就是:相差无几。首先我们分析一下 漂和铅皮在水中的情况。当A和B链接铅皮在水中达到平衡的时候,实际上可以认为他们加上铅皮的排水量的重量等于他们自身的重量加上各自铅皮的重量。由于A 和B的漂形和体积一样,所以他们的排水量也一样,所以A的重量+A携带的铅皮重量=B的重量+B携带的铅皮重量。他们区别只是一个头重脚轻,一个头轻脚重 (相对而言);而他们和各自携带的铅皮重量加在一起实际重量差不多。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他们的漂形和体积因素而带来的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大小问题,而现在 他们的漂形和体积是一致的,所以灵敏度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去除了一些极细微的影响因素,比如B所携带铅皮的体积肯定比A所携带铅皮的体积大,但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B所携带铅皮的重量大于A的,是不是鱼就难以吸饵入口一些呢?子线是软的,这一点也要忽略不计。还有就是B的主线因为铅皮重一点 而要拉得紧一点,理论上这样更有利于信号传递,但实际上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最后再说说漂吃水导致目数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烦人,但是目数变化的原因不止吃水一个,除了因漂身和油漆材质的质量以及工艺因素外,温度变化导 致漂身空腔内的气体的密度变化也会导致目数变化。一般解决办法有:用制作材料和工艺比较好的漂;垂钓一定时间后验一下漂;尽量不使用空心漂身的漂;定期保 养漂等等

相关阅读

试漂盒制作,每个浮漂的吃铅都心中有数


做试漂盒的源于从某宝上买的漂,其标注吃铅量与试剂吃铅量相差甚大,所以找材料开工~~

年前,同事送我一根420的矶钓竿,非常感谢我的同事,他把竿盒子和两个轮子都给我了,取其盒子

盒子是塑料的,不知道什么塑料,反正不会侧漏,嘻嘻~~

地板砖60的,这盒子貌似80公分,够用了

工具一把枪,胶棒

胶枪,家庭必备小工具,好使

胶枪加电了,三分钟热了,这宝贝就是好使,哈哈~~~

盒子两端的盖子,两个盖子上分别有俩气孔,装水就不能让它出气了,堵上

先滴在里面一层

外面也来一滴

一个盖子俩眼儿,封闭完成,胶凝固了,开始连接盖子和盒体

顺着盖子的凹槽快速打上一圈胶,但必须保证胶的厚度和均匀度,这样才能避免发生漏水

这个步骤纯属找个心里安慰,既然有这步,就又有了下一步

用棉签棒把边缘处理一下,等胶凝固好了,用刀片割下边缘多余的胶

装水,测试一下

完美,地面干巴巴滴

试漂盒做成咧,另一端的盖子没做处理,为了以后再漏水,再重新做

叫它试漂盒而不叫调漂桶,因为这个主要用来测试新买漂的吃铅量,而后记录在册,用漂做到心中有数

介是以前记录滴,选漂有针对性,而且也可以知道商家标注的吃铅量准不准,一味相信标注的吃铅量太不靠谱,我遇到过

先试个漂

沉底了吧

减铅皮,再来

露出两目了,在加点儿铅,平水了,好了测铅重

小电子秤上场,称重带太空豆,八字环,主线十厘米左右共2.77克

商城标注三号漂吃铅2.66克,可见厂家对产品的用心

试漂盒制作完成,试出每个漂的吃铅,心中有数,漂无虚发。

由浅入深谈浮漂以及枣核漂如何应用


浮漂作为一种鱼讯传导工具,在钓鱼的过程中事关重大。一直以来,关于浮漂材质对浮漂信号的影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尔杉木中庸的说法,不知是不是一种传说。

我一直认为,浮漂材质无法决定浮漂信号的表现。任何材质制作的浮漂在水中的表现都等同于均匀密度的物理材质制作的浮漂。之所以以前有芦苇灵、羽毛稳、巴尔杉木中庸的经验感受,有人将之归结于,芦苇外壳重内絮轻,巴尔杉木密度均匀,羽毛漂因为都使用贯穿工艺而导致信号沉稳。这其实是牵强附会之说。真正的原因是以当时的浮漂制作工艺而言,芦苇的最轻,羽毛的最重,巴尔杉木的居中,从而形成三者的信号差别。比如有的漂信号灵敏,根本原因在于其自重较轻,吃铅倍数较高,羽毛漂信号沉稳,则是因为其自重较大吃铅倍数较低的原因。但现在随着浮漂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漂理念的发展,现在都倾向于把浮漂做的更轻更灵敏了。

理论上来说,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前提下,即保证浮漂结构耐用,不吃水、不涨目的前提下,浮漂吃铅倍数越高越好,并不存在什么合适的倍数说法。

要阐述这个观点,先要理清一个思路。比较浮漂,应该是在相同吃铅量的前提下比较。因为针对鱼情选择漂的大小,考量的主要指标就是吃铅量而非漂的体积。

有的人认为吃铅倍数高,就是铅重大,鱼不易拉动浮漂,这就犯了一个错误: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比较。相同体积不同倍数的漂实质上是大小不同的漂,比较灵敏度是不合适的。

下面就各种鱼情说明一下为什么越高倍的浮漂越好。

1.生口鱼情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太差的浮漂,都没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不过倍数高的浮漂,铅坠到位更快,动作出来的更迅速,对于提高速度是有好处的。

2.轻口鱼情,肯定是浮漂越灵敏越好。在同等吃铅的前提下,高倍漂的体积更小,钓组总排水量更小,钓组整体更灵敏。对轻口鱼情用高倍漂更合适是共识。比如,冬天要用芦苇漂。

最有争议的应该是乱猾的鱼情,这种鱼情,很多人认为高倍漂不如低倍漂合适,认为高倍漂假动作太多,不如低倍漂信号稳重。其实对于猾口、乱口鱼情,现在的用漂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猾鱼真正的入口动作是很小的,很多时候比轻口鱼情都小,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用漂越灵敏越好。用稍微笨点的漂,其实是在让漂代替钓者择口,很多时候抓的是死口。而从竞技的角度考虑,漂的功能应该是尽可能的反映一切动作,而观漂择口的任务不应该交给浮漂。对于猾鱼,用高倍漂,假动作肯定更多,但机会肯定也是更多的。这点在实战中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钓手认识,而且有钓猾鱼经验的钓手都很清楚,大部分时候,真正的猾鱼靠钓钝的钓法是不大容易真正钓好的,其实也是与此理念一脉相承。

还有的人觉得高倍漂浮力大,不容易入口,这更是想当然。同样的铅重,高倍漂的钓组体积更小,阻力更小,对于同样的鱼口吸力,高倍漂只会比低倍的更容易入口。这对钓猾鱼和轻口鱼这种吸食谨慎乏力的鱼情更合适。

另外,针对鱼情选漂,抛开漂型不谈,只谈如何选择漂的大小,则是在综合考量鱼口轻重、铅坠到位速度、抛投难易各方面后,来选择漂的大小的,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吃铅量。而从抛投的难易来说,同样的吃铅量,倍数越高的漂,漂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力越小,越容易抛投。大家都有感受,即使是很大的风,迎风抛投或者侧风抛投,只要把漂取下,都变的极易抛投,其实就是漂的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影响了抛投。从这点考虑,高倍漂可以选择更小吃铅的,从而达到和相对低倍的浮漂一样,从而使钓组整体灵敏度更大。

还有一点,高倍漂是可以兼容低倍漂的,如果真的存在某种鱼情需要使用低倍漂,只要在高倍漂的漂脚配重就可以成为一支低倍漂,而低倍漂是无法通过什么途径成为高倍漂的。另一种让高倍漂向低倍漂功能兼容的方式就是,通过延长子线和加粗漂尾从而人为降低灵敏度的方法。举例说明,高倍漂和低倍漂的区别就好像两辆汽车,一辆的最高速度是200,一辆是100,最高200的可以跑100,而最高100的却永远无法跑200。

也有人认为合适的倍数才是最好的,那么,多大倍数才是合适的倍数?简单的2.5或者3倍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某种漂型.比如细长身的长脚长硬尾小吃铅漂,也许做到2倍就已经算高倍了,而对于粗短身的软尾大漂,也许做到6倍也很普通。所谓高倍低倍是相对而言的,在漂型相同吃铅相同的前提下,没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在保证结构和物理稳定前提下,倍数越高越好。另外,从制作层面来说,能做高倍的,必然可以轻松做低倍,而反之不然。

关于枣核漂的流行,其实也基于用漂理念的变化,枣核漂这种比传统细长身漂更接近于球体的漂体,更容易做到高倍。这是枣核流行的真正原因。除开钓水皮的枣核,几乎所有的枣核都是长脚。枣核漂相对于传统细长身漂而言,相当于缩短了漂身,而把这一部分给了漂脚。虽然漂身直径变大了,但漂身接触水的面积反而减小了。这样使枣核漂兼顾了长身漂的稳定和短身漂的灵敏。

实际使用中,有一种鱼情对于枣核漂不是太合适,就是纯粹底钓的速度很快的鱼情。因为枣核漂普遍倍数较高,虽然翻身不慢,铅坠到位也不慢,但从铅坠到位到钩饵完全到位的过程要慢于传统的细长身漂。对于这种鱼情,选择一只短脚细长身短尾的漂,钩饵到位速度更快,会更合适。当然,用枣核漂调高钓高并使用短子线其实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制漂技术也有了很多发展,从而使材质完全无法决定浮漂的信号表现。随着在巴尔杉木浮漂中使用空腔的技术,将漂身中间掏空从而大幅降低自重以及高级轻量油漆的使用,巴尔杉木和羽毛的都可以做到很轻,特别是枣核漂,从个人使用感受来说,因为巴尔杉木一般都是用了空腔技术,所以比较不错;羽毛的制作技术,特别是去壳羽毛,可以做得非常轻;反而是芦苇的枣核,并无太多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自重,从而使芦苇在枣核漂型上并无优势可言。所以对于一般的钓友,如果选择枣核漂,选择巴尔杉木的,一般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反而是很多芦苇的枣核漂,并无巴尔杉木的枣核灵敏。

野钓时如何选择浮漂以及调漂


多数的初学钓鱼的人都是从养鱼塘、黑坑慢慢学起的。在刚接触钓鱼时,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调漂手法,例如:调低钓高、调5钓3等,把简单的事情都弄复杂了。而且最重要的则是,这些调漂法在野钓时并不适用。所以接下来就为初学者分享一下野钓时如何选漂及调漂!请各位往下看:

一、野钓时如何选漂

野外的环境复杂,并且水域中水情变化多端,而且鱼类吃口较为凶猛。因此灵敏度并不是选择鱼漂的原则。在野钓选择鱼漂时需要遵循两点原则,分别是:牢固、清晰。通常情况下,漂尾偏粗的中型鱼漂在野钓中更加适用。

在野钓时选择粗尾鱼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野外水情较为复杂,钓远水处时使用粗尾鱼漂便于我们观察漂相;

2、漂尾偏粗,便于调整鱼漂。这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十分关键,也不会因为减铅过多而导致钓目发生变化。

3、漂尾较粗,在遭遇树枝、草丛等复杂现象时,难以发生断漂的现象。经常进行野钓的钓友,对这点应有很深的感触。

4、野外水域中小鱼的数量偏多,使用粗漂尾的鱼漂垂钓,可以使漂相的稳定性更强,便于我们抓准鱼口。

二、野钓时调漂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到的则是调灵敏、调迟钝,这些都是指信号传递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铅坠、双钩呈悬浮状态的线组为调灵敏,这样的线组中脑线时呈绷直的状态。只要鱼儿咬钩,鱼漂就会产生较大或较小的漂相。

铅块、上饵钩呈悬浮、下饵钩呈躺底状态的线组,为半灵敏;铅块悬空,双饵钩呈躺底状态的线组为半迟钝;铅块、双饵钩同时呈躺底的状态为调迟钝。其实在野钓过程中,鱼漂呈半迟钝的状态为宜。

三、野钓两步走的调漂技巧

第一步,空钩挂重铅,调平水。这时双饵钩呈躺底,铅块呈触底的状态。漂尾与水面刚好持平或者露出水面一小部分,但不必过于精确。

第二步:将鱼漂向下调整约0.5个短脑线的长度,接着开始修建铅皮。当鱼漂在此与水面持平,铅块呈悬浮、双钩呈躺底的状态时,在此修剪铅皮,直到鱼漂在水面露出约3-5目,这是铅块呈悬浮、双钩呈躺底的状态,鱼漂也露出方便读漂的目数。即可停止修剪铅皮,调漂完成。

可能大多数的钓友看到这会不仅产生质疑,觉得这过于草率,准确度不够。但是野钓时调漂,不需要过于精准。这是因为水底地形不够平整,无法保证准确度,而且野外水域中的鱼类在咬钩时虽然小心谨慎,但咬钩的力度是比养殖鱼类的咬钩力度大。因此,野钓时主抓黑漂、移漂的漂相。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