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鱼儿不咬钩的一些特殊因素

2020-09-14

酷爱在江河湖泊垂钓的朋友都知道鱼儿咬钩是一阵,有时正钓的起兴,鱼儿突然闭口了(在气温、水温、水位、气压、钓饵、钓技都对的情况下)。通过长期的走访、观察和研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鱼儿不咬钩的决定因素是天象。天象是指在太阳系中的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其他日月星辰对地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天象决定着地球板块的漂移、气候的变化,他直接引起海洋潮汐、大气潮汐和陆地潮汐,同时遥控着野生动物的生物钟。下面就天象影响野生动物的外出觅食情况分述如下:

一、天象对地球的影响

天象对地球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这里不做专业分析,仅对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潮力现象做一简单介绍。

二、月相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我们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在潮汐现象中,月球引潮力是一个主宰者。月球的最大引潮力为太阳引潮力的2.17倍。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即引潮力所致。

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对地球具有较强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一是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使我们有了春夏秋冬。

二是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直接影,响大气环流的天气变化。

三是月球引起固体潮汐,可以诱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四是月球的引潮力引起海洋潮汐(我国大部分海区为半日潮)。地球上的海洋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造成的(太有部分影响),月球的重力作用牵引地球的海洋,伴随着地球的旋转,月球的重力将使地球海洋形成潮汐。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都在一条线上,这时形成的潮异乎寻常的大,我们称之为朔望大潮。而当月亮在最初的和最后的四分之一月牙时,较小的小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环绕地球的轨道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我们称之为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三、月亮生物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地球在太阳系中有着自己的运行轨道,千万年来日月相伴,风起云涌,照耀着世间万物,孕育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科学研究证实动物体内约有80%的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动物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物潮,造成野生动物体的生物高潮(高潮期属于能量释放期,动物们开始外出觅食、交配)和生物低潮(低潮期属于能量蓄积期,动物们开始休养生息)。千万年来,日出日落、月升月降,进化了动物的时间基因的表达节律。使动物们按照太阳和月亮的升落、潮汐(固体潮、海水潮)的涨落来安排各自的觅食或休息的时间。目前国内外研究生命科学的科学家们正至力于月亮生物钟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种野生动物的生物钟将揭示于天下。

精选阅读

鱼儿不咬钩,哪里出问题了?


春天鸟语花香,钓友们都欢欢喜喜钓鱼去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出师都顺顺利利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心问题等着咱,比如鱼儿不咬钩啊。这种事情,自己着急也没办法,难道得下水逼着鱼儿去咬钩吗?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鱼儿为啥不咬钩,给大伙涨点知识。

其实像鱼儿不咬钩的这种问题,和自身的装备等还是有些关联的,如果调整或者改善一下,还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如果还是没有咬钩情况的话,只能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

1.钓线

首先鱼儿不咬钩可能还是自己的钓线有问题,因为有些钓友习惯性的喜欢使用粗线来进行垂钓,虽然可以钓大鱼,但是这也正好限制了其他鱼儿的咬钩,毕竟自己在垂钓的时候不可能次次都是大鱼。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换钓线。

2.鱼饵

鱼饵味型也就是鱼饵的味道和形状,这在垂钓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如果自己使用的鱼饵不是鱼儿喜欢的类型,你还指望着鱼儿会咬钩吗?而且对的鱼饵钓对的鱼,用着鲤鱼的鱼饵想要钓鲫鱼也就只能自己想想了。还有就是,钓大鱼需要使用细小的颗粒饵,而钓小鱼则用较大的硬饵,当然具体情况还得根据实际需求来。

3.外界环境

我们都知道,在垂钓的时候不能老是发出很大的声响,虽然鱼儿在水中,但是岸上有些风吹草动或者声响的时候总是可以灵敏的感应到,所以不要在垂钓的过程中大声喧哗或者来回走动,也是就在这个时间内鱼儿早就被你吓跑了。

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和应对技巧


钓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我们的收获不尽人意,其中鱼儿不咬钩就是我们遇到最多的一种情况,这个时候,有的钓友认为自己的饵料不好,频繁换饵,有的弄好了,有的弄不好,这说明了鱼儿不咬钩不光光是饵料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原因在影响。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下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和应对技巧吧!

一、环境变化影响鱼儿就饵

鱼类是一种敏感的动物,就算是鱼类当中比较鲁莽的几种,在吃食方面也称得上谨慎。觅食事左顾右盼,警觉异常才是鱼类觅食的常见状态。这种情况下,周围的环境稍有异样,鱼类自然不会咬钩。

不钓鱼的人总感觉钓鱼人不近人情的原因也在此,老钓手都不喜欢有人围观,尤其是围观中叽叽喳喳时更让人心烦。鱼类虽然有眼睛,但是更重视听觉,稍有异样的声音它们就跑不见了。在钓鱼当中,安静永远是一大主题,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认为钓鱼能够修身养性的原因,闭口禅自然是能够修养身心。

除此之外,走动也是一大打扰,这其中既有声音的原因,还有震动,光影的影响。首先说声音和震动,人类虽然感知不到,但是水本身有很多的传导性,岸上人类感知不到的动作,到了水里就会变的异常明显。鱼类在水里感知到走动带来的生意和震动,也会提升警觉,觅食的积极性下降。

另外关于光影,值得绝对不只是走动带来的光影变化,而任何的光影变化在水里都会惊动到鱼群。

二、鱼线干扰鱼儿就饵

鱼类虽然咬钩的目标是饵料,但是必不可少的也会受到鱼线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开口较大的鱼类,鱼线的粗细直接干扰到了它们吃口的效果。

主线和子线较粗在钓大鱼时有有利的一面,弊端也是非常的明显,鱼儿咬钩不方便,自然会降低咬钩的积极性。看着好吃的,却吃不到,多来几次谁都要泄气的。

我在过往竞技钓中,0.8的主线搭配0.4的子线,上鱼效果一直不佳,后来换成了较细的0.5的主线和0.3的子线,上鱼效果果然好了很多,鱼口明显提高。

三、饵料口味影响鱼儿就饵

上面介绍了两点,较为常见的外在影响鱼儿吃饵的因素,现在说一些饵料本身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饵料是否对路子,就是口味是否符合目标鱼的口味,或者符合当时的环境。

钓鱼要区分天气和季节,虽然很多人知道,但在做的时候总是稍有欠缺。在夏天选择过于腥香的饵料,冬天选择味道偏淡的饵料,鱼儿觅食的积极性肯定要小很多。而目标鱼喜欢酸的,你的饵料是腥香的,它肯定也不吃钩。

一般解决办法,是先看窝料的效果如何,如果窝料能够诱来目标鱼,就尽快把饵料换上窝料。如果窝料本身的效果也不好,还是早点回家重新做饵料的好。

除了味道,饵料的形态也是非常重要的。雾化效果,软硬程度,任何一个不适合,鱼儿都不会吃钩的。钓小鱼,饵团又大又硬,咬都咬不动,鱼嘴都磕崩了,谁上钩啊?

不过,这个可以通过拉饵粉,加水等进行调节,察觉到问题原因,当场解决不耽误钓鱼。

鱼不咬钩的多个因素和应对技巧


常听到钓友讲到某某地方垂钓,怎么怎么的鱼不咬钩。其实,鱼不咬钩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自然情况(客观环境)没能科学把握

(1)没遵守季节垂钓谚语:

比如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

(2)没分析好天气的影响:

a、温度:不同的鱼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在不适合的水温环境下垂钓目的鱼,多半是白跑。

b、气压:气压低,水体缺氧,鱼的食欲下降。

c、风向:一般条件下,迎风垂钓,水体富含氧气,鱼觅食活跃;且下风口的漂流食物较丰,会吸引停留鱼儿。

(3)没考虑水情的影响:

a、水草的影响: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水草是鱼觅食、繁殖、嬉戏,掩护自己,躲避敌害的地方。要是满池塘就有几处有草,那你一定要钓草;要是满池子都是草,只有几处没草,你就要钓草边的明水区域;钓草是相对的!

b、水质的影响:一般是肥水不好钓,肥水体是富含有机物,水生动物多,水生植物少,水体相对缺氧,或者是因为食物丰富,鱼没有饥饿感,咬钩积极性不好;

(4)没探明鱼情的影响

鱼种类少,或者是个体的大小不理想,不适合垂钓;受惊吓的鱼和脱钩后不久的鱼,不咬钩!

(5)没分析好方位的影响

有谚语:长钓腰,方钓角,曲岸(边)钓突(出处);深钓浅,浅钓深;明(水区)钓草,草(浓密)钓明;入水口,洄流处,桥洞、阴影、平沙底、瓦砾堆、树桩;流水中:急(流)钓缓,缓(流)钓急;等等!

第二、主观因素的(人为的)错误

(1)饵料不合鱼的胃口

a、是对垂钓池塘的鱼的饵料要求没有调研,凭经验准备不充分;垂钓时,面饵、香饵、腥饵、活饵、药饵都要准备点。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你垂钓的效果好时,有钓友观摩,询问你相关的问题,甚至讨要点鱼饵试钓。其实,你的饵料很简单,只不过是对鱼胃口罢了。

b、池塘的投放饵味道独特,鱼儿偏食!这就是有经验的钓友,往往在自己的钓饵中加池塘饵料的原因!

3、池塘的水体肥,鱼爱吃活饵。往往用蚯蚓、昆虫、甲虫、河浜肉、小虾等垂钓的效果好。

(2)钩、线、坠、漂的组合不合理

一般来讲,这对垂钓目的鱼是个关键的错误,要靠经验的积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型经验,没有统一的要求。我就看到过一位鱼友用10号伊势尼钩专钓小鲫鱼,效果居然也不错,大概是个人经验和装钩弥补了某些不足吧!

(3)是池塘的主人破坏

我就发现,有的池塘周1到5垂钓效果好,周6、日,效果就不好。后来,一位养鱼人告诉我,消毒粉、氯菌净等化学药品有驱散鱼的功效,只要撒一点在钓位上,一天都很少有鱼靠近。

(4)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低

垂钓过程中,发现问题很关键,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键。但是,这些能力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得来的,别人再好的经验也不一定统统适合你,只有你自己的经验和应变能力上了新台阶,钓技才能做到真正的进步!

夏天鱼儿不咬钩的两大原因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按理说鱼儿在这个季节开口欲望应该很高,但实际上,就算我们用上精致的饵料,鱼儿还是不愿意咬钩,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笔者给大家说下夏天鱼儿不咬钩的两大主要原因。

一、天气闷热

夏天的一个总体情况就是高温,温度较全年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个时候水温也达到了一个全年的最高值。所以鱼类从自身的规律来说,它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会选择一个较为适宜的水温环境。并且,由于表层水域的水温变化太大,这并不符合鱼类的生存常识,它们喜欢水温较为稳定的水域生活。所以进入夏季之后,鱼类在全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选择了在深水区里面生活。

另外,就是闷,夏天的高温特点比较明显,就是闷热,气压过低,整个世界就跟一个蒸笼似的,到处都在缺氧。而在水里,缺氧的情况更加明显,越是气温高的时候,越是缺氧。一般在中午的时候达到一个顶峰。鱼类在水底没有办法很好的生活,只能够选择浮出水面大口呼吸氧气。这种情况下,鱼类几乎是完全不咬钩的,所以钓鱼没有收获是理所当然的。

从钓鱼人的角度分析,既然鱼类已经达到了生存的困境程度,钓鱼人的钓鱼环境也不会特别舒服,尤其是野钓的人,在太阳下要承受的高温也不一般。这也是一种对意志力的考研,但是对身体的负担太大了,年纪大的钓友就不要这样做了。

总体来看,这是天气的大环境因素,人们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够顺应情况做出选择。首先第一种选择就是找个阴凉的地方,比如树荫下,人不但能够得到休息,树荫下的水里也容易聚集避暑的鱼类。

另外一点,就是换个时间钓鱼,把钓鱼的时间交错一下,中午温度较高,所以放弃掉。而选择早晚时间段进行钓鱼,这个时间段里面的天气气温较低,钓鱼的条件好。或者直接选择夜钓,夏天的夜晚气温有所降低,气压升高,大鱼也会出现,是不错的钓鱼时间选择。

二、不缺食物

虽然鱼类的生活主要组成就是不停的觅食,寻找食物的来源,但是夏天确实是一个食物丰富的季节。首先是水里的各种水生植物疯狂的生长,满足了不少鱼类的口味;另外,各种虫类的数量也在增加;对于大鱼来说,小鱼的数量也较春天多出了很多倍。从整个大环境上来看,水里的鱼类是不缺食物的,整个食物链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面对这种情况,饵料这种看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食物,鱼类会尽量减少选择,所以钓鱼人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想要解决这种情况,往往只有通过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改变饵料的性质,让饵料更具诱惑力,就是通过饵料制作的过程来提升渔获。第二个则是钓技的提升,比如逗钓,或者托底钓,多种钓技配合使用,一方面提升饵料的诱惑力,另一方面也扩大钓鱼的范围,增加上鱼的可能性。最后一种就是使用小药了,小药的使用是见效最明显的一种方法,毕竟饵料的制作和钓技提升都需要经验和实践的积累,相比较而言,小药的使用是最方便的一种。

除了介绍的这两个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天气变化,或者水域水情变化等因素,各种原因都会出现鱼儿不吃饵,或者吃饵的频率不佳。钓鱼人要准确的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选择对策,才能够增加钓获。

鱼儿不咬钩时的逗钓技巧分析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鱼情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这种现象多数是鱼儿进食欲望不够强烈所引起的。这个时候弃而不钓不是我们钓鱼人的作风,所以我们要想点办法来让鱼开口。通常来说,用逗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轻微的抖动,使静态的鱼儿动起来,通常来说,活物对于水中的鱼儿来说的诱惑力远远要比死鱼饵大得多。

一、可用逗钓的情况

并不是鱼不吃饵就要使用逗钓,前提就是你使用的饵料味型是正确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再使用逗钓才会有效果,一定要记住这个前提条件。

在一些坑钓以及竞技钓时,因为鱼塘里的鱼基本上都是人工喂养的,不愁吃,对食物的需求很小,而且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好东西吃多了,对一般的饵料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而且,心黑的老板会在开始钓鱼之前,事先投放饵料,将鱼喂饱,增加钓鱼人的垂钓难度。这些情况就只能通过逗钓来引起鱼的兴趣,从而使其咬钩。

除了这些坑钓,我们在野外钓鱼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逗钓的方法。在野外,鱼的食物本来就不是很丰富,但是鱼的警惕性非常的高,它们不会轻易的接近自己不熟悉的食物。但是如果是活物,那么鱼的这种警惕心理也会大大的降低,更加容易去咬食钩饵。

碰到一些警惕的大鱼,它们会对于静止的食物吃食较为谨慎,但是对活物就是适当的降低警惕性。特别是肉食形的大鱼,特别的喜欢捕食小虾小鱼,对活动的食物会产生强烈的捕食欲望。这时就要通过逗钓,让钩饵动起来,一来放松大鱼对钩饵的警惕性,二来可以激起大鱼的进食欲望,大大提高大鱼的咬钩几率。

二、逗钓的技巧

把钩饵放入水中之后,用手轻轻地压竿梢,压杆的同时我们可以小幅度的将钓竿向其他方向拖动,制造出一个钩饵在水中游动的假象。手上不闲着,眼睛也不能闲着,一定要时刻观察好浮漂的情况,一旦有信号反映出来,一定要迅速的提竿刺鱼。有条件的话尽量的使用比较灵敏的浮漂。

钩饵的大小也有要求。鱼也是有脑子的,能够吃下去的食物,它们才会去吃。比如对于大鱼来说,大点的钩饵或者是小点的钩饵都无所谓,毕竟嘴巴大,都能够吞得下去,但是小鱼嘴小,当它看到大饵,虽然想吃,但是限于自己的体型,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逗钓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使用的力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果用力太大,竿子打在水面产生波纹,很可能惊动到水中的鱼儿,让它们变得更加的警觉,反而增加了自己的钓鱼难度,就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逗钓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钓鱼技巧,学会了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钓鱼也这样有趣。

分析影响鲶鱼觅食的一些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鲶鱼觅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中溶氧量,二是水体温度。

一、水中溶氧量

鲶鱼不耐低氧,一旦水体 溶氧量低于正常值的一半,鲶鱼就会浮头甚至死亡。由于辽河水流速快,水量大,因此只要不是人为因素,辽河一般不会缺氧;但存在个别企业受利于驱使,不时向 河中偷排污水,致使水体含氧量降低,影响鲶鱼觅食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每年夏秋季节的强降水过后,此时,钓者不宜马上出钓,最好等上一周再出钓。

二、水体温度

鲶鱼觅食最活跃的水温是22℃-28℃(怀头鲶鱼18℃-26℃),水温降低,鲶鱼的食欲就会减退,当水温低于12℃(怀头鲶鱼则为8℃)时,鲶鱼基本不再进食。

每年3月下旬,辽河下游地带气候转暖,水温开始缓慢升高;4月中下旬水温基本能达到10℃以上,饥肠辘辘的鲶鱼开始觅食。因此,笔者每年钓鲶鱼的最早时间是4月20日(谷雨节气)前后。

就本地而言,4月20日谷雨前后至11月8日立冬前后均为钓鲶鱼的有效时间。但由于每年的气候不同,水温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具体时间会有一些变化。

1.四月20日谷雨-五月20日小满,钓者要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白天垂钓。这些要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白天垂钓。这期间白天水温要高于夜间,特别是正午以后的水温明显高于夜间。鲶鱼为了繁殖后代,顾不得白天的强光照射,纷纷踊跃觅食,垂钓效果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冷空气时常光顾,夜晚水温较低,甚至低于鲶鱼觅食的下限,因此不宜夜钓。钓者在出钓之前一定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若最低气温在12℃以下,就没必要夜晚下竿。

2.五月20日小满10月8日寒露,这期间夜间水温已经完全满足鲶鱼觅食的要求,钓者最好选择夜间垂钓,特别是6月至9月初这个三个月,最适合夜钓,尤其是晚10点之前,是鲶鱼的觅食高峰,钓效最好;如果钓者非要在白天钓,应选择阴有小雨的天气出钓。

3.十月8日寒露-11月8日立冬前后,这期间夜间水温逐渐降低,鲶鱼夜间活动逐渐减少,白天温度相对高一些,但笔者的垂钓经验表明,白天垂钓河夜钓差别并不大。故此,白天垂钓时首选。立冬后,辽河水温已降至鲶鱼觅食的下限,钓鲶鱼活动基本结束。

钓鲶鱼要早到钓场,特别是夜钓,钓者应在天黑之前1-2小时到达钓场;若是不熟悉的钓场则更要早一点到达。

需 注意的是,辽河下游地带一年当中气温超过30℃的天数不多,而连续高温的夜晚正式鲶鱼觅食最疯狂的时段,因此不要错过。此外,夏季辽河涨水期间,鲶鱼觅食 活跃,钓者在钓鱼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以免落水。寒潮来临前一天一级寒潮当晚是鲶鱼觅食的活跃时段,钓者也不要错过;寒潮过境后,最好等2-3天后再出钓。

阴 历初一、十五大潮当晚也是垂钓鲶鱼的好时候。就一夜而言,鲶鱼觅食的最高峰是天黑两小时之内和天亮前后一小时,在此时段,钓者一定要看住自己的竿子。西 外,7月之前鲶鱼产卵会消耗大量体能,体型较瘦,真正肥硕期是立秋以后,故想钓肥硕鲶鱼的钓友应选择立秋后出钓。

酱层鱼儿自然不咬钩,四个方法来应对


一、酱层的产生

酱层,多由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腐烂分解的动植物个体和细小沉淀物组成。由于其比重大于水而小于淤泥,所以能存在于淤泥之上,如果有比重大于它的物质落下,便会陷入其中,被其所掩埋、覆盖。

酱层多存在于多年不清底的陈年老塘或有坡度的锅底位置。水质的肥瘦往往决定着酱层的深与浅,肥水酱层一般厚于瘦水酱层,新开挖的水域或流水水体,酱层一般较少、较浅。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判断酱层的深浅程度及影响鱼就饵的程度都会有所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水体都有酱层,只是深与浅的区别,本文探讨的是能影响鱼觅食的较厚的酱层。

二、酱层的危害

估计不少钓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了窝料,鱼进窝后,只见鱼星四起,浮标却长时间不见动静。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在排除了天气因素、饵料种类、钓组搭配、调钓灵钝操作不当、鱼的泳层改变等因素后,你就要考虑是否是酱层较厚导致的了。

酱层较厚,比重很小,质地很软,在钩饵下落其上时无法承托,从而使钩饵陷入其中,被其掩埋,鱼在酱层之上只能闻到饵料下降时散发的气味而找不到饵料,进而会来回寻找饵料,越聚越多,在窝子里反复游动,搅起酱层的表层物质,使钓点变得很浑浊,鱼难以发现饵料,最终出现窝中鱼星四起,就是不见标动的情况。

这种状况对于钓鲤鱼影响要稍微小一些,因为鲤鱼习惯拱食泥土里的食物,但对于钓鲫鱼来说,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鲫鱼的习性决定了它们只习惯觅食水底表层的食物。

酱层过厚,饵料就会陷入酱层中,导致鱼虽被诱来却发现不了饵料,影响上钩率

三、酱层的判断

如果是多年不清底的陈年老塘或多年的肥水水域,无需测量即可断定其酱层较厚。如果想确定其大致深度,我的做法仅供参考:在确定调目后,在下钩挂较大的橡皮泥或铅皮找底,我喜欢调3目找底3目(这时找出的底往往是过底),之后去掉橡皮泥,空钩入水,看目数变化,如果目数大于调目,目数之差就是酱层的大致厚度,我们可以将浮标向下调整,降低的目数大致与酱层深度相当即可。

还要一种情况:如果你的浮标在到达钓目位置后总是出现短暂的停顿,再缓慢地下沉一二目的情况(排除水下暗流因素的影响),基本就能断定水底有较厚的酱层了。

酱层多存在于多年不清底的陈年老塘或有坡度的锅底位置,肥水酱层一般厚于瘦水酱层

四、酱层的应对

1.传统钓的应对办法

(1)改变铅坠位置

在使用传统钓法时,铅坠、钩饵一般是躺在泥土上的,铅坠的位置在钩饵之上。若水底酱层较厚或铅坠过重,钩饵就会沉入酱层之中,使鱼难以发现饵料。面对这种情况,我多使用坠上钩钓组。

所谓的坠上钩钓组,就是在绑钩之后(短线绕长线绑法),不要将多出的短线剪掉,而是在短线的最下端打一死结,将铅坠卷在死结之上(这样做可防止抬竿时铅坠受水阻影响滑落,但铅坠不要夹得太死,要能够根据需要做上下调节),死结和鱼钩之间要留出5~10厘米距离,这样的钓组即为坠上钩。

在正确的调钓步骤之后,如果发现酱层较厚,影响鱼发现饵料,我们可将铅坠在短线上逐步向下调整;为保持原有钓目不变,还应同时向下调整浮标(铅坠下调的距离等于浮标下调的距离),这样即可使钩饵置于酱层之上。如此改变铅坠位置,既不会打破原来的调钓平衡状态,又能解决酱层掩盖饵料的问题。当你发现有鱼吃钩时,铅坠就不要动了。

水底有酱层时,加大钩距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办法

(2)延长脑线长度

玩传统钓的钓手习惯将铅坠到标座之间的线称为水线,将铅坠到鱼钩之间的线称为脑线,脑线的长度与灵敏度成反比。为解决钩饵陷入酱层的问题,我的另一个办法是适当延长脑线的长度。

这样,虽然铅坠有一定程度的陷入,但在铅坠的重力、酱层及淤泥的挤压作用下,水线与脑线会折成V字型,铅坠处于最下端。由于传统钓所用钓线一般较粗、较硬,所以脑线对钩饵有一定程度的支撑力,使钩饵不至于陷入酱层里。反之,如果脑线很短,在铅坠陷入酱层的同时,钩饵也会被一同带入酱层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脑线留得过长会影响钓组的灵敏度,钓者要根据具体的鱼情及对酱层深度的判断灵活把握。

在使用传统钓法时,铅坠、钩饵一般是躺在泥土上的,铅坠的位置在钩饵之上

2.台钓的应对办法

(1)降低饵料的比重

大比重的饵料下降速度快,惯性大,同体积情况下穿透力强,陷入酱层会较深,而比重小的饵料陷入的程度就会较小。钓友在选购饵料时最好买比重较小的(饵料袋上一般都有说明),也可以在大比重饵料里掺入雪花粉或轻麸来减小饵料的比重。

(2)改变调钓的目数

悬坠钓法的特点之一是以饵代坠。钓组的物理原理是调目大于钓目时浮力增加,是为钓灵,调目小于钓目时浮力减少,是为钓钝,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增加浮标的上牵力,也就是增加调目,减少钓目,利用浮标的上牵力,避免饵料深陷酱层里。假如我们平时习惯调5钓3,那就改为调6钓3或调5钓2、调5钓1,这样即使下钩开始时部分陷入酱层,随着饵料的雾化、散落,减少了饵重,钩饵也会慢慢上升而脱离酱层(要考虑到饵料的附钩性),从而增加鱼发现饵料的机会。

增加调目,减少钓目,利用浮标的上牵力,k可避免饵料深陷酱层里

(3)加大钩距

我们在垂钓鲫鱼的时候,一般习惯保持大约两钩的钩距,钓鲤鱼时要稍大一些。水底有酱层时,加大钩距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办法,此时即使下钩陷入酱层里,上钩还能悬于酱层之上,从而确保鱼能够发现饵料。

(4)改变饵料状态

喜爱台钓的朋友都知道,拉饵的比重要小于搓饵。使用高灵敏度的浮标时,相同体积的搓饵可以比拉饵多压下好几目标尾。如果水下有酱层,钓者可该改搓饵为拉饵(拉饵雾化速度快,钓点水深超过2米慎用),减少饵料重量,避免饵料过重而陷入酱层之中。改变饵料状态,利用拉饵蓬松、轻柔和雾化特点还可刺激鱼的食欲,增加上鱼速度。

改搓饵为拉饵,,减少饵料重量,可避免饵料过重而陷入酱层之中

分析一下鱼不咬钩的几个原因


大凡出外钓负,总希望鱼儿频频咬钩,能多钓儿条角,这样才不虚此行。若是浮漂半天都一动一不动,再有耐心的钓者也会兴趣索然。那么,鱼不咬钩有哪些原因呢?这是每一位钓者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鱼不咬钩的主要原因如下:

(1)天气原因

鱼类是变温动物。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气压、风力、风向等对钓角的影响都很大.关系密切。天气反常。如骤冷骤热、闷热、过冷、过热等反常现象,鱼类的摄食欲望大受抑制。因此,如得知天气不好,就不应外出垂钓。另外,如大雷雨前、强台风后、西南风起、大雾天等恶劣天气鱼儿也是不爱咬钩的、若在野外发现天气突然变坏,一时难以好转。就应收竿回家。

(2)水情原因

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欲望。每一种鱼类均有自己摄食温度范围,如水温低于此范围.鱼儿活动迟缓、少食,这时可选择水温较高的向阳处或深水处垂钓;如水温过高,鱼不耐高温,可选择荫凉、深水处垂钓,或在早晚天气较凉爽时垂钓;水质较肥.鱼的饵料充足,对钓饵的兴趣不大。不喜欢咬钩,可用味道浓烈的钓饵;手竿钓时,可用腥味较浓的动物性钓饵,或添加蚕蛹粉,香精等;海竿钓时。可用气味较浓的发酵钓饵等。如水中淤泥很深,可试一下浮钓。

(3)钓点原因

钓点的影响不容忽视。钓点应是鱼类的栖息地、觅食区、洞游通道等鱼类喜聚集的地方.若选择不当。则难有收获。在初选钓点时.应充分观察地形、地貌等水域情况.如果在一二小时内无什么动静,就要考虑钓点选择是否有误,应及时更换钓点,渔谚曰:挪挪窝.钓得多。在挪窝时。要多了解该水域情况,按钓点选择原则仔细重选钓点,不要死守一处。

(4)钓饵原因

气候不同、鱼情不同、水域不同,鱼对钓饵的选择也不同。人们常见那样的情况:在同一水域中两钓者虽相距不远,有一个钓者连杆不断,另一个钓者却纹丝不动,这主要是钓饵原因。这时,你可将自己带来的钓饵一一试用.看哪种钓饵鱼儿爱吃.手竿钓饵,每隔5-10分钟换钓饵1次.试钓半小时:海竿钓饵,每20分钟换钓饵1次,试钓1小时。除此以外,还要检查炸弹饵是否太黏,不易散开,影响鱼儿吃饵,或是炸弹饵太松散,与炸弹钩相分离.因角儿是不吃空钩的,另外,你还可访查一下相邻钓者的钓饵,并可试用一下其他的钓饵。

(5)其他原因

1.钓点处太嘈杂,鱼儿,特别是大鱼不敢靠拢,这时要另选僻静之水域垂钓。

2.钓点选在背光处,人影、竿影投于水面.惊走鱼群,应另选钓点。

3.去你熟悉的水域垂钓,却发现刚打过鱼,这种水域在1-2天内都难钓到鱼,这时应马上另选钓点。

4.水域中垂钓的人过多,鱼钓滑了.数量也少了,应另辟蹊径,选用独特的钓饵和钓法。

总之.鱼儿不咬钩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应透过这个现象找到其内在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必能奏效。

怎样选用炸弹钩的一些技巧


渔具店出售的炸弹钩其样式有多种。有的炸弹钩的脑线较长,有的脑线较短;有的脑线一样长,有的长短参差不齐,还有的有一根特别长的脑线。这根长脑线的钩通常不扎入饵团内,而是另挂钓饵,既可挂面团饵,也可挂姐顿类的荤饵。至于挂什么饵,应视钓的是什么鱼而定。这个长脑线钩有两个作用:

一是易于被鱼发现,因为除在水底的饵团以外,钩上又有饵料;

二是假若鱼被炸弹钩挂住鱼嘴或鱼身子时,鱼会挣扎窜游,鱼挣扎时会带动这只钩,这只钩就有可能挂住鱼身或鱼鳍,从而使鱼中钩更多,挂得更牢。有的钓友不在这只钩上挂饵,让钩裸露,其意图也是上面所说的第二个原因,但笔者曾这样使用过,效果不但不好,反而惊吓了鱼,使鱼离开窝子。有一次钓鱼,笔者就试着这么做,看其效果如何。在施钓中偶尔听见鱼铃发出响声,只响几下就停止了,收线后发现,饵团上并没有中鱼,分明是那只光钩刺中了鱼身,鱼被刺痛就游走了。所以说,这只长脑线钩也应挂饵。

脑线一样长的钩没有长短脑线的钩好用,因为脑线有长有短,饵团人水,饵料雾化后,各只钩就卧在饵团中,由于脑线长短不齐,所以各只钩卧在饵团中的位置也不一样,占有的面积相应大于齐脑线的钩,鱼无论从哪里吞饵,都有将钩吸入口中的可能。

脑线渔具店出售的炸弹钩多是红色脑线,其实红色线不如灰色线、黄色线好。黄色线的颜色较为鲜艳,在水中容易引起鱼的注意,易于被鱼发现傳料;而灰色线的隐蔽性较好,与饵团的颜色近似,容易麻搏鱼的感觉。

钩的型号宜选用5~7号的中型钩。若在水库湖泊中施钓,钩的型号可大一些,可用8~10号钩。但是钩不宜太大,因为钩太大,自然有一定的重量。鱼用吸食方式,小钩由于重量轻,容易被鱼吸人口中,而大钩就不易被鱼吸入。短柄钩比长柄钩的重量轻,所以也应选用短柄钩。

带塔簧的炸弹钩和不带塔簧的炸弹钩各有什么优越性呢?

渔具店出售的钩多是带塔簧的,也有不带塔簧的钩组。塔簧也叫饵托,意思是饵的依托。使用带塔簧的钩,饵团是先包住塔簧,然后将钩嵌人馆团中;使用不带饵团的钩,是先把一束脑线勒人馆团,捏紧饵团后再在饵团上插钩。

塔簧有几个作用:

①可以使饵团包得更紧,因为部分饵团已嵌入塔簧中。

②塔簧有一定的张力,入水后,饵团在塔簧的张力作用下易散开,钩可以尽早裸露,便于鱼吸人口中,从而提高了钓鱼效率。

不带塔簧的炸弹钩就没有这两个功能了。

但是有的钓者却认为不带塔簧的钩优于带塔簧的钩。他们说,因为有塔簧,鱼在咬钩时,只能咬塔簧一侧的钩,另一侧的钩被塔簧挡住了;即使饵团在水底散开,鱼钩裸露,鱼在吸食馆料时,塔簧反而成了障碍物,影响鱼将更多的钩吸人口中。他们在使用不带塔簧的炸弹钩时,钓获的鱼口中有许多只钩,连嘴外也有钩,像胡子一样挂满鱼嘴,钩得非常牢。这些钓者说的也确有道理。

所以,究竟选用哪一种钩组,还是应该依据自己的习惯。不过渔具店出售的炸弹钩多是带塔簧的。

立秋野钓,窝点鱼星四起,为什么鱼儿不咬钩?


​随着处暑之后的暴雨,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最近降雨后,气温下降十几度,到了钓鱼的好日子。暴雨天气的降温,钓友们再也不用顶着烈日炎炎,也不同担心难钓午时鱼。随着温度下降,野钓的钓友多起来了,但很多钓友都遇到了窝点有鱼星,水里的鱼儿就不吃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天气变化

最近很多地区都出现连续暴雨,立秋之后的第一次降温,大多数都降温好十几度,降温对于钓鱼人来说,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那为什么窝点有鱼,鱼儿却不吃饵,钓友钓不到鱼呢?

自然水域周边的植物种类多,很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都成熟了,随着降雨的雨水,大量的树果,微生物等飘落到水域中,同时雨水形成水的上下对流,鱼儿会上浮觅食,钓友如果习惯性钓底,这样便会出现截口,或者窝点有鱼星鱼不咬钩的情况。由于天气的变化,底层窝点的鱼儿上浮觅食,钓友们习惯性钓底,这样就出现窝点有鱼星不咬钩情况,所以钓友们要注意天气变化,搜索鱼儿生活觅食的水层,这才能有更好的鱼获!

2.饵不对路

大多数老钓友都知道,自然水域作钓,饵料的味性不太重要,只要掌握了冬腥春浓,夏淡秋香的饵料味性搭配,野钓开饵的选择基本没有问题,自然水域的鱼儿对商品饵大多不挑食。那么自然水域的窝点鱼星四起,为什么钓点明明有鱼,却出现钓饵不对路的情况?

野钓对于用商品饵作钓,饵料味性虽不太重要,但钩饵的状态是上鱼的关键,很多新手钓友,作钓开饵时,并没有注意作钓水深和开饵状态的关系,大多数商品饵料的雾化较好,对于钓底的钓友,作钓的水很深,饵料雾化太快,很多都出现钩没有到底,饵料就差不多散落了,与此同时,台钓的抛竿频率较快,钩饵雾化过快,饵料在水的上中层形成雾化区,底层的鱼类就会出现上浮觅食,这就会出现窝点有鱼星,鱼儿不要钩的情况,钓友也就难钓上鱼,因此野钓的饵料要注重状态,根据作钓的水深,控制饵料的雾化速度,开饵适量的添加粘粉,提高钩到底有饵,提高上鱼的几率!

自然水域的鱼种类繁多,钓友们选择作钓的目标鱼也不太相同,有些守钓大鱼,有些打频率连杆小个体鱼,那么选择的钓饵也就不同。立秋之后,野钓大部分选择商品饵作钓,有些选择玉米,小麦守钓,如果钓友用玉米野钓,窝点是小鲫鱼,就算有再多的鱼星,鱼儿也不太会咬钩,这就是钓饵不对路造成的!

初秋之后野钓,窝点有很多鱼星,鱼儿却不怎么咬钩,钓友们要多多注意,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当然自然水域作钓,水情和鱼情都比较复杂,窝点有鱼不咬钩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钓友们要根据实际作钓的情况来分析,钓无定律,以上是我个人的经验看法,希望能帮到更多的钓友!

天气阴的厉害,鱼儿不愿咬钩


天气:阴有小雨

饵料:酒米、蚯蚓

天气预报有小雨,会不会像昨天上午一样,钓鱼时一会小雨、一会中雨,整个上午都是在雨中钓鱼。夜里三点起来看了一下天气,虽然没有下雨,但阴的特别厉害。四点多起床后,观看天空,依然阴的很厉害;和钓友老路微信联系后,决定去老地方钓鱼,相互关照一定要带上雨具,防止下雨️。五点多吃过早饭后,看看楼下晨练的人都没有打伞,说明没有下雨。

干脆乘电梯下楼,到楼下看一下更放心。到了楼下,发现天已经有点放亮了,天阴的很厉害,但是没有下雨,这下放心了。带上雨披和头伞,收拾好钓具,六点十分了,骑着电动车直奔钓场。把电动车停放在地铁口的停车场内,背着钓具,拿着马扎,步行600米左右,到达钓点。昨天的钓点有当地小区的居民正在收网,这是昨天下的鱼网,今天早上收网,停下来看了一会,40米的鱼网只逮到了三条小鲫鱼,心中畅快。不能在这里钓鱼了,继续上北边去,看见河岸栏杆上放着两处新的鱼网,看来今天又要多下几个丝网了。

随他去吧,他下他的网,我钓我的鱼,各有所好,各干各的。选好了钓点,打了三个窝子,和老伴一同钓鱼。天阴沉沉的,随时有要下大雨的感觉,随它去吧,反正雨具都带着呢。今天鱼儿真的没有口,半个小时过去了,鱼漂动了未动;又过了一会儿,对岸的钓友老路钓上来一条鲫鱼,率先打破了僵局。让老伴在北边的钓点钓鱼,我拿着鱼杆和蚯蚓去南边的窝子去钓。南边的钓友老主也是一口没有,一个多小时了也没有钓到一条鱼。

把鱼钩放入窝内,试试如何。鱼儿咬钩了,只见浮漂点动一下,慢慢上浮,提杆中鱼,一条一两多的鲫鱼被钓了上来。鱼护桶、鱼护网都在北边,把鱼扔在草丛中,继续钓鱼。连续钓了四条鲫鱼,心中高兴,抓紧到北边拿来了鱼护桶,打了半桶水,把鱼儿放了进去。

今天阴天,钓鱼的人很少,这段河道今天只有5个人在钓鱼。

对岸的钓友今天只钓到了几条鲫鱼。

老伴在北边的钓点钓鱼,这几天在南边的钓点钓鱼,因为有栏杆不能坐,站的时间长了有点腿痛,今天跑到北边平台钓鱼了,因为那边能坐下来钓鱼。

我的钓点今天钓鱼最多。

岸边的野草草头是钓鱼的最佳窝点,大家都选择这样的地点打窝,钓鱼。

这一溜野草前边都是钓点。

我则选了离岸三米的地方打窝钓鱼。

第一条开杆鲫鱼上岸

车祸鲫鱼

又一条上岸

天空又要下雨了,象毛毛细雨,已经九点了,钓友老路收杆走了。我左边的钓友老主也收杆走了,讲如果下午不下雨,再来钓鱼。对岸的钓友也走了。都怕下雨️啊!老伴问什么时候走?因为我我又在岸边撒了一把酒米,告诉老伴再钓上来两条就走。老伴的窝子还是早上六点多打的,肯定不行了,喊老伴过来,两根鱼杆在一起钓鱼,注意鱼线不打架就行。我钓了两条鲫鱼,老伴也钓了两条鲫鱼;老伴讲再到北边试试,提杆到北边去了。我继续在此又钓了一条,再也不咬钩子了,收杆回家,这时已经十点多了。

钓鱼的人都走完了。

河道静悄悄的。

我们收杆后,对岸又来了一人钓鱼。

今天的鱼获,十二条鲫鱼。

今天鱼儿不咬钩,是近几天收获最少的一次。

桥南边今天看来不错,路过时看到还有不少人在此钓鱼。

远处好几个人在钓鱼。

河面上浮萍草依然很多。

发给朋友们分享!

鱼儿异常咬钩和停食的原因分析


在正常天气和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鱼种都会按照自己的生物习性正常摄食。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实际垂钓过程,很多鱼儿会出现异常咬钩或者停食的现象,这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就将一些钓友们的分析结果分享出来给大家了解一下。

(1)鱼在水中分层是相对的概念,上、中、下层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初春日晒水面时,鲫鲤可能到上层游戈、取暖,寒冬降温时,鲢鳙也潜入下层猫冬。哪里食物充足,它们就游向哪里。当对口的饵钩落在嘴边时,低温下也会咬钩,有时还会饥不择食,违反祖宗的遗传习性,甚至误食发光的空钩。

(2)鱼的生存环境水体是不断变化的,升温与降温,清洁与污染,有食物与缺食物,水位高与水位低都对鱼的生存、摄食有直接影响。

雨过天晴,表面看很好,但雨后常处在高空低压圈内,有云雾,鱼很少摄食;水位突然上涨,水体浑浊,甚至含有害物质如气体,鱼的正常生理机制未调整过来,影响食欲;农田、村舍、沟沟汉汉的微生物、虫类、草、叶冲进湖库里,鱼儿饱不思食,必然对饵钩漫不经心。

(3)水中溶氧量多少对鱼的生存、摄食极为重要。无风、闷热、雾田笼罩、暴雨来临前如南风带来暖湿气流的时候,都会形成低气压,这时水体从大气中吸收氧的主要来源被堵,水中溶氧量少,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水体,溶于水中的氧更少。

(4)水温过低或过高接近该鱼种适应限度时,鱼的代谢水平低,导致消化和吸收率低,必然食欲减退或停止援食。

此外,冰雹、雷电、暴风雨、巨大声响、水位大幅度下降和炸鱼、网鱼造成鱼恐慌,也是影响鱼儿摄食的因素,不须赘述。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揭密鱼儿不咬钩的一些特殊因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技巧绑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