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请正视浆层问题,怕鱼找不到钩饵,可以这样解决

2020-01-06

野钓有种很常见的现象:窝子里有鱼星,但它却不吃饵,或者是窝子里鱼星很多,但上鱼速度却很慢,半天才来一个,让人感觉鱼的数量和上钩的速度完全不成正比。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有人就会怀疑是不是水底的浆层导致钩饵被埋入泥中,鱼儿不能及时发现。关于浆层其实争议是比较大的,不是说存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争论它究竟会不会对垂钓造成影响。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认为不对的话可以补充

浆层是什么,钓鱼究竟有没有影响

淤泥大家都知道吧,踩一脚就能陷下去一大截的那种东西,农村的田里、鱼塘里基本都有,百科上对它的解释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淀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

如果知道淤泥,那么浆层就很好理解了,他就是淤泥最上面的那层东西,更软乎比重更小。这层东西比重很小,只比水重一点点,所以在水底是一种似悬非悬的状态,水静止、附近没有鱼的时候,它是沉积在水底的泥土上的。由于本身比较软,所以钓鱼人认为当使用稍微重点的饵料时,会陷入其中,鱼就找不到了;或者是饵料停在浆层上,鱼进窝用尾巴一甩,就会把这层东西给搅浑,从而分辨不出饵料。

浆层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所有水域都一样,只要是泥质的,基本都是上层松软,越往下越硬,只不过有些地方淤泥厚一点、上层的泥浆更粘稠一些罢了。鱼多,排泄物也多,包括植物的碎屑、死亡后腐烂发酵而形成的物质,还有咱们钓鱼人投放的窝料、饵料,这些东西最终都会沉淀到水底,时间久了堆的多了就变成所谓的浆层。

至于对垂钓有没有影响,饵料是否真的会陷入浆层中不太好说。以前我也困惑过,甚至认为这种东西确实会埋掉饵料,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以前很多文章都在写遇到浆层该如何解决,看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当作存在了;第二去田里玩泥巴、鱼塘水被抽干后下去摸鱼,脚一踩就马上陷进去,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我就觉得饵料重了一样也会陷进去。

这几年很多人出来辟谣,说浆层对垂钓的影响微乎其微,其中还不乏一些垂钓界的大咖,如老化、小崔等,在看了他们的文章、视频后,我又动摇了。如果有浆层,那么黑坑浆层的影响肯定会大一些,因为范围小、水浅,加之鱼多、饵料投放的多,长时间不清塘水底淤泥肯定会更厚、面上那层东西就更软乎。可是我钓了几年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明显的影响,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去黑坑浮漂调的都比较高,饵料比重也很轻,有点刻意防浆层的意思。

对于浆层我还是先保留意见吧,反正正常情况就正常钓,如果遇到几年不干的鱼塘,那么稍微注意点,饵料不要弄的特别重就可以了。

野钓另一种浆层需要注意

有些河道很干净,没什么障碍物,底下要么是淤泥要么是石头,但也有一些河道水生植物比较多,如一些水草、藻类等等。这些东西要是生长的太茂密,我个人认为对垂钓是有一些影响的,就像浆层的影响一样,钩饵可能会被遮挡,鱼找起来就很麻烦。

比如说类似于水绵这样的藻类,河里经常能见到吧,绿绿的、手摸起来非常粘滑的那种东西,饵料要是掉入其中鱼可能还真不太好找。前几天我在野河钓鱼的时候也遇到过水里有泡但就是钓不起来的情况,有时候起竿钩子上就会挂起水绵来,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没有做一些测试,所以并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钩饵被遮蔽了才导致鱼不吃饵。

还有,我们平常钓鱼用颗粒、酒米以及玉米小麦等发酵的五谷杂粮打窝比较多,这类东西比重都比较大,入水后直接就能沉到水底,而咱们的钓组是经过调整的,灵敏度比较高,钩饵入水后只要被一些障碍物平衡掉重量,那么便不会再继续下沉。也就是说,如果钓点水草多,你的钩饵有可能会掉在草上下不去,而鱼被咱们的窝料吸引去了水底,那自然就出现了只冒泡不吃钩的情况了。

冬天,很多人都会选择去钓草洞,有些地方草洞是需要借助工具清理出来的,有些则是天然形成,一般情况下人都比较懒或者由于没有水草刀所以有现成的肯定捡现成,但这样就不清楚水底到底是否干净,还有不是所有的水草都会挂钩。

大家看下图,我浮漂的位置明显在水草外面,窝点看上去很干净,每次起竿钩上也没什么水草挂上来。但是有一次因为杂鱼闹窝严重,我就加了一块铅皮想钓钝点,我的子线是15公分左右,那么使用跑铅会导致子线躺底,也就是说浮漂得往上推15公分,考虑到铅坠重可能会再陷入淤泥中或水藻中一部分,那浮漂推个20公分也足够了。可是我推了三十多公分浮漂才露出水面(还是丢同样的远近,没有抛满杆),当时我就想这多出来的十多公分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钩饵一直落在水草上了。

面对这类情况,我们该做出怎么样的调整

以上只是我的猜想,包括浆层到底会不会埋住钩饵我也不确定,我的建议是,不用过分纠结平常该怎么钓就怎么钓,只是遇到窝子有泡但钓不到鱼,而你又采取很多措施均无济于事的时候可以往这方面思考一下,试着调整调整。

水草、藻类比较多的钓点,开钓之前最好清理干净,那种四爪的水草刀只能粗略地清理,钩点树枝、塑料袋、大株的水草。对于藻类和条状、短小的水草没啥用,想清理干净最好是借助扒草耙,或者用长一点的竹竿去绞也行。

实在清理不干净的话,在垂钓中可以多提动鱼竿,让饵活动起来,这样可以吸引鱼的注意,而且本身这种逗钓对于低温季活性较差的鱼就有比较好的效果。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试试钓浮。正常情况下冬季野钓我是不建议钓浮的,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底下水草厚怕钩饵掉入其中鱼找不到,或者频繁挂底,那么钓浮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这种情况下的钓浮主要以钓离底为主,离底多少距离是看水草的高度,大家可以从钓底开始慢慢往上找,每次大概撸个5cm、10cm的样子。钓浮的时候就少打窝或干脆不打窝,多抽几竿,靠饵料的雾化来诱鱼即可,如果水底一大摊窝料,鱼未必愿意上浮吃饵。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黑坑钓鲢鳙遇小杂鱼闹窝及水底浆层的问题


首先,我要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新人不要受我误导,大师请随便指教,意在交流。

想在黑坑钓鱼,钓好鱼,增加更多的鱼获,主要是看腚率,这个不可否认的浅显道理大家都明白,今天我就不卖弄了。但这个只是客观原因,如何在不理想的钓位发挥最佳的水平和效果,主要还是在于窝子做的好与坏,俗话说窝里有鱼给啥吃啥,窝里没鱼挂上百元大钞票,也是无用。

单说秦皇岛地区的黑坑,多数都是水广鱼稀,10来亩地的大坑,每次最多放鱼也就500斤左右,其中还会有不少的水分,能放足500斤的已经是不错的鱼坑了(最恶劣的我见过说放500斤,其实放120斤的),不像北京地区的黑坑,坑子不大,成吨的放鱼,一放就是2-3千斤,钓费也是高的离谱。

黑坑鲤的鱼种不外乎鲤鱼、鲫鱼这两种主要的对象鱼,其次里面还会有另人厌恶的鲢鳙,美其名曰净化水质的,其实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东西每个坑里是必须要有的, 第一,钓到不许拿走,让人感觉坑里有鱼,因为鲢鳙在最上层,上翻下跳的,还大泡不断,让来钓鱼的人感觉坑里鱼不少;第二,长的奇快,可以在每年收足了钓鱼 人的钓费,还可以增加额外的收入;第三,有好多坑不允许大球砸窝子,咱们平时抽的那几百ML饵料,都不够大胖头鱼1口的,可以有效的阻止成群的对象鱼进窝;第四即便鲢鳙没把窝子食吃干净,招来了对象鱼,鲢鳙也是绝对不会游走的。

这些个不要脸的东西,不咬钩,只在水的中层转悠,钓鱼人有时一抬杆就会矛上,矛到的鲢鳙力气大,我想大家都有经历,一顿再水里乱豁棱,小一些的还好些,直接弄上来不会影响垂钓,有的时候矛到5到10斤的,想象一下后果吧,断子线是必然的,搞不好会弄断了鱼竿,百元的鱼漂就再也回不来了,即便安全的把它弄上来,窝子里被这货一豁棱,已经是鱼去窝空了,有经验的钓手会再补些窝子,以从头再来,没有经验的会继续傻等,等到白板。

再 有就是无数的小杂鱼,这些家伙还真不是坑主故意放的,它们是随着雨水或放的鲤鱼里有些小的麦穗或葫芦子的鱼卵带到坑里的,生命力极强,入水即活,迅速繁 殖,这些小玩意也会影响垂钓,好在不会造成毁窝乱鱼的恶果,只是在没有对象鱼的时候让你的鱼漂抽筋,跳舞不止。还有一些如黑鱼,草鱼,泥鳅,螃蟹等等乱七 八糟的玩意,咱们就不细说了。

黑坑的浆层,大概的意思就是由于风沙,鱼的粪便树的落叶,地层的软层经过多年的发酵,加上水不流动形成一层软粘的淤泥,如果浆层厚的话,扔块石头就可以看到,碎泡不断。如果不是水泥的硬底,3年不清坑,严重的地方能有1米多深,会极大影响咱们调漂找底。我们正常调漂找底,一般为了让钩快速下底,都会在下钩的钩子上挂小块铅皮,如果浆层厚的话,调完的漂会改变目数。简单的说,如果挂铅找到了底是2目,挂上饵的时候就会变成4到5目,所以我每次找底都用皮套颗粒,不用铅皮。碰上多年不清的坑,解决的办法只能是远离不去或不怕累的抽窝,绝对不能大球子砸窝,因为砸进去也就砸进去了,把自己的窝子砸臭了,还要减轻饵的比重,小球快拉,能用4米5坚决不用5米4,要不玩上一天手腕子发粗,疼的难受。

以上都可以不计较,不考虑杂鱼,不考虑浆层,单说鱼是如何被钓上来的?我认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八点:

1、碰巧对象鱼再附近休闲的玩耍。

2、碰巧这条鱼这个时间看到了鱼饵。

3、碰巧这条鱼玩耍的同时又看到了鱼饵,又碰巧饿的难受。

4、碰巧这个时候钓手没去点烟,没去撒尿,没接电话,没和人聊天,没在玩微信,没在吃零食,没在看别人的鱼漂,没在看别人上鱼,没在等等。

5、正巧子线和大线还有鱼竿都没有伤。

6、又碰巧竿子打的不是很满,碰巧没有拔河。

7、碰巧抄网没挂到另一只鱼钩,且鱼还在抄网里面。

8、碰巧鱼护没有窟窿。那么恭喜,鱼是你的了。

以上8点,缺1不可。哎,钓鱼难,钓好鱼更难,权当内心发泄吧。

野钓找不到鱼道,谈何爆护?找鱼道的窍门都在这里


鱼游弋的路径通道简称鱼道,意味着鱼群密度大,出没的机会多,所以钓鱼人探究鱼道的细微末节,对于掌握鱼的行动轨迹、熟知鱼情,具有重要帮助。本文以此为起点,聊一聊鱼道的那些事儿,尝试解开部分钓友心中的疑惑。

鱼的习性与鱼道间的联系

任何事物探究其本质,先深究源头,所以作为鱼道中的鱼,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鱼的习性特点是如何影响、确定鱼道及路线的呢?

1、鱼的洄游性

影响鱼洄游的因素众多,其中的食物、生殖、水温最为重要。我国幅员辽阔,上百公里的水域并不在少数,所以上游下游的水体环境可存在显著差异,如水温、可觅的食物种类等等,所以一些生活在下游的草鱼、青鱼在产卵期逆流而上至中游,甚至上游产卵繁殖后代。鱼群的迁移过程中,并非随便游弋,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游经路线有规律可循,便是本文所讲的鱼道。同样,水温、食物均可影响鱼群大规模的洄游,具体原理不是本文重点,不再详述,但其这个迁移过程中,均有一定路线。

2、鱼的记忆

诗人徐志摩的名篇曾经提到鱼的记忆只有7秒,基于上世纪的科学水平也无可厚非,据现代研究鱼的记忆可达3-5个月,远超人们对鱼的认知。因此活跃在固定水域的鱼群一旦熟悉周围环境,由先前的四处游弋到有规律地游动,活动轨迹分布越来越集中,原因有两点:一、所游弋的路线、场所,相对安全,甚至有丰富的可吞食食物;二、如上所述,鱼记忆力的驱使。

3、鱼与鱼道间的相互变化

鱼的习性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溶氧量、水质等等,因此鱼的活动轨迹也在变化,夏季水温高,所以鱼的普遍活跃树荫、水草处;深秋水温降低,由浅水区向深水区靠拢。另外,鱼道自身也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涨水、落水导致的水面扩张与缩减,鱼道随之外移与内迁;倘若遇到浮萍密布水面,鱼呼吸不畅,到处游弋,同样打破鱼的游弋规律。总之,鱼自身与鱼道均会因外在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

如何识别鱼道

了解鱼的习性特点及鱼道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鱼道,更为寻得好鱼情,那如何识别出鱼道呢?如下:

1、经典鱼道

像常见的鱼道随处可见,如方形水域的四角,长行水域的腰部位置,均是鱼的游弋、栖息的地方;蜿蜒上百公里的河流,少不了基础铧尖,即向水面凸出的地方,是鱼游弋上下游必经之路,建议在铧尖左侧扬竿;大河干流与小河支流交叉口处,水闸前后两侧,大桥两侧,坡坝下的深沟等等,均是鱼游弋经过的地方。

2、栖息场所

鱼的栖息之地,从大的范围、周期看,也是鱼道的一个环节,只是鱼所逗留的时间相对长些。这样的场所相对较多,歪到水面的大树下;茂密的水草处;大桥底下、回水湾、水底凹凸不平的深坑位置等等,均是鱼群容易聚集的地方,鱼群密度大,且常有大鱼出没。

3、常见鱼种鱼道

鲫鱼生性胆小,群居、集体行动,常躲藏是水草底下;鲤鱼喜水底凹凸不平、坑洼不断的复杂水域,加之拱食的特点,有淤泥、枯草的水底更佳;草鱼偏爱水草,所以常在有水草的水域出没。所以具体的各鱼种,鱼道存有一定的差异。

鱼道垂钓需要注意什么

钓鱼人识别出鱼道,则完成垂钓的前提条件,那么具体垂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1、鱼道意味着鱼的密度高,大鱼出没的机会大,所以钓鱼人尽量保持安静,并非有噪音一定钓不到鱼,安静的环境可让大鱼、滑鱼放松警惕,开口觅食。

2、鱼道鱼出没的机会不假,但想要长时间聚鱼留鱼,打窝是必不可少的。窝料的选择也有讲究,首先是确定目标鱼,野钓实践告诉钓鱼人,越是通杀性窝料越容易招惹小鱼,所以选用针对性强的窝料,可有效拒绝杂鱼,诱鱼纯粹彻底。

3、鱼道垂钓,正因为是处于鱼的过道之中,尽管也投掷窝料,但仍然会出现鱼口消失的情况,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钓友可以先转换钓点或者补窝,等待下一批鱼群的到来。

本文从鱼的习性特点分析了鱼道存在的原因,如何寻找鱼道及鱼道垂钓需要注意的几点建议,但鱼情复杂多变,有些不是经验所能概括的,钓鱼人结合现场情况,合理调整,定有不错的渔获!

野钓避免小杂鱼闹窝可以这样配饵


相信很多钓友都有在户外的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垂钓的经历,而且会受到小鱼闹窝的困恼,为此使得自己烦闷好久。其实,我们要是想要避免小杂鱼闹窝的现象再次出现,主要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用饵习惯。

在江南一带的水域,小杂鱼主要有以下这几种:餐条、鱼旁、鱼皮、罗汉鱼、虎头鲨(也叫作趴地虎)还有食蚊鱼。在这里面除了罗汉鱼和虎头鲨是底栖类鱼儿,其他的鱼儿都是在水域的表层或者是中层活动的。

而这些鱼儿主要是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硅藻还有植物的一些碎屑为食物的,属于是杂食性鱼儿。它们存在一个共性就是都是很喜欢荤、腥、香味道的食物,而我们在打窝子的时候,就常常会使用带有荤、腥、香味儿的添加剂或者是饵料来吸引更多的鱼儿,这种味道的穿透力很强,传播的距离也较远,可以吸引到我们的目标鱼的同时,也会吸引到同样喜欢这种味道的小杂鱼来闹窝。所以我们要多加注意。

我们在开始打窝子之前,就要先考虑清楚水里面有很多的小杂鱼的情况。从而放弃使用带有浓烈腥型气味儿的饵料,还要放弃添加同样气味儿的添加剂。尽量都是采用气味儿比较清淡,不腥不香没有雾化效果的本味饵料来聚鱼。当然,这样做是可以避免小鱼闹窝,但是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聚鱼,但是这也比较值得的一件事情,凡事欲速则不达。

也有的钓友会比较喜欢在饵料里面添加一些虾粉或者是相类似的添加剂,这样的聚鱼效果还有诱鱼效果会好很多,似乎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收获,但是这样做之后小鱼闹窝的现象也会更严重。

建议大家采用干硬的小麦、碎玉米或者是大米来做饵料,这样不会招来小杂鱼,但是因为没有腥香气味,我们需要等待的时间要长一点,多一点耐心。如果我们在水底发现了闹窝现象,那么表明窝子里面是虎头鲨或者是罗汉鱼,也不用担心,这表明窝子里面还没有大鱼进窝,等到大鱼进窝了,这些小鱼会自己跑开的。

要是我们是在小杂鱼多的环境当中来进行传统钓,在选择饵料的时候,可以使用米饭粒或者是被水泡过的小麦,又或者是酒泡过的玉米粒。这些饵料在进入到水里面之后,也会因为气味招来一些小鱼,但是时间不会长,小杂鱼尝过之后就会因为不对口而离开。

我们还可以自己来配制饵料,其中麦麸占六成的比例,面粉占两成,菜籽饼占百分之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五是拉丝粉。要是我们是有针对性的钓鲫鱼,还可以往里面加一点小米。钓饵的状态是不雾化,比重大。至于钓组,采用大漂大坠,因为大坠的重力大,可以迅速落底,避免小杂鱼。

掌握这4个方法,再也不怕找不到鱼道呢


钓鱼最大的兴趣莫过于上鱼的那一瞬间。为了有好的鱼获,我们就要找到鱼儿,为了能找到鱼儿,我们就要找到鱼道,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找鱼道呢。

一,在钓鱼的时候,我们要多观察钓场的地形,一般来说,河沟底下较为平整处,会有凹槽,或者是斜坡,亦或是深坑,这样的地方多为鱼道。

二、如果是在浅水区作钓,要就多注意深坑和深沟。如果是在深水处,就要多注意观察高台和土炕,特别是那些坡边和平缓处的交界地带。

三、如果是在一些比较宽的河道作钓的话,就应该多注意观察水场处狭窄鹅地方。如果是在比较平缓的岸边作钓,就要多注意一些有凹凸的地方。

四、如果是在有有多条河流汇集的水域中作钓,就应该多注意在河水拐弯的地方,尤其注意拐弯处的深水区,或者是在有2条河流合二为一之处。

冬季钓鱼:学会这些找鱼绝活,不愁钓不到鱼


喜欢钓鱼的人,在任何季节任何时候,只要有时间都会去钓鱼,对于这个寒冷的冬季来说,依然不会停下钓鱼的脚步!当然有这样的信心是好的,但如果经常钓不到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今天我给钓友们分享一些找鱼的绝活,掌握这些不愁钓不到鱼,因为你找到了鱼藏身的地方了,随便搞点饵料就可以钓到。掌握了这些有了参考,总比你盲目的乱钓用容易得多。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做好笔记哈!

活水处:鱼在水中也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哪里氧气多鱼就在哪里。一般河道的进出水口的位置,这里氧气量比较高,因此钓鱼的时候认准这个地方,钓到鱼的几率是很高的。而且冬季有些鱼儿也会逆流而上,这个地方的鱼一准少不了,试想在鱼群中钓鱼,这得多过瘾啊!

水草处:鱼的胆子天生就胆小,因此鱼儿不会轻易开口,大部分时候鱼儿都会找有遮挡物的地方藏身,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一般钓场有水草的地方,就是鱼所在的区域了。无论是暗草还是明草,这个区域都是鱼藏身的地方,找鱼认准这处,上鱼率不会低!

浑水处:鱼所在的地方气泡比较多,而且鱼的密度比较大时候,就会导致水底变浑浊,有些时候就会在水面呈现,因此水面部分区域出现了浑浊的情况,这样的区域就是鱼所在的地方,钓鱼的时候认准这里,上鱼率不是一般的高,当然可以围绕它的边上,不一定要钓中间。

光照处:冬季并不是一直下雪或者是阴天,有些时候也会有晴天,晴天的时候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水温也会回升,因此鱼儿也会选择此类区域活动,所以钓友们冬季钓鱼的时候,认准这里也是可以的。这里也是鱼的所在之处,当然记得要随着太阳的变化去变!

背风处:冬季或多或少会有些风,风吹过的地方水温低,因此鱼不会在风吹过的地方,钓友看到这里应该知道怎么找了。没错,就是被风的地方。这里水温适宜,鱼儿也会在这里扎堆,这是就是鱼藏身的地方。看完这些钓友们知道了怎么找鱼了吧,冬季钓鱼认准这些地方,就不会为渔获发愁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请正视浆层问题,怕鱼找不到钩饵,可以这样解决》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逛鱼钓鱼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