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投放诱饵窝料的一些技巧

2020-09-02

到了盛夏,气温高的让人不适,就算是再喜欢钓鱼,笔者都建议大家待在家里,以防中暑。不过,在夏季温度还不是很高的初期,大家还是可以去水库钓鱼的,毕竟大水面下,温度还是宜人的。在大水面野钓,还有上大物的惊喜,钓友一定要在诱饵窝料上下足功夫。笔者今天要讲的部分,恰巧也是这些内容,希望一下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大家!在纯天然的大水面下,存活的鱼种虽比坑塘多,但却分散在各个角落。所以,在正式开始野钓前,大家要将其聚起来,诱饵窝料的主要作用就是这个,但大家要注意使用量,并非是投饵多,在水下扩散快就能一定能将鱼聚集在钓点中。大量的窝料会将目标鱼喂饱,它们根本顾不上吃鱼钩上的饵料。

还有就是,钓友选到好的位置后不要掉以轻心,跟别的地方相比,这里鱼确实多,但操作失误,也不会有很好的收获。这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忘记给钓点补充诱饵窝料。导致鱼儿离窝。在水库钓鱼,只有及时补窝才能让鱼儿停留在窝中。如果窝中的鱼饵被它们吃光,想要再次引它们入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所以,夏季钓鱼,钓友要及时观察窝中饵料情况。每个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无论大家在哪里作钓,开始前都要查看一下情况,比如说钓点的深浅、鱼种开口情况、水情、鱼情变化等。诱饵窝料的量,也要在这些客观基础上进行灵活变化,有时候,为了上鱼,钓友还得不断调漂、重新配制鱼饵,只有全方位了解鱼群,大家才能更好作钓。

如果大家能抓住恰当的时机补充食物,鱼群就有很大可能一直留在窝中,这是作钓者愿意面对的理想情况。在上鱼情况比较好的时候,大家也不要忽略补窝,量可以不多,但是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频率撒窝料。在水库钓鱼时,当窝子中的鱼群变的不是很活跃的时候,钓友更应该补窝,这时动作要轻,避免将鱼儿吓跑。在不同的时间段中,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大家的投饵方式也要符合相应的作钓情况,这样才有可能上更多鱼。诱饵窝料本质是为了诱鱼,投放的位置自然是鱼群喜欢待的地方,这时候,大家就要对水温、鱼种等情况进行了解。在低温的时候,鱼儿进食量不大,就食动作也轻,钓友不仅要用灵敏的线组作钓,还要诱惑它们开口。在夏季,大家也需要注意水温、气压、天气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了解更多作钓详情,大家才有可能收获更多!

在很多时候,诱饵稍微加工一下还可以挂到鱼钩上作钓,这种情况省时省力,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种作钓情形。钓饵跟诱饵不同时,大家需要做的工作就比较多,但是,为了能上鱼,多辛苦都是值得的。感谢大家阅读这篇关于诱饵窝料的知识,希望钓友在野钓路上都能打出好窝!

相关推荐

钓鱼时诱饵窝料的投放方法分析


诱饵是用来引鱼集中于某一点的饵料。它的作用是尽量使垂钓者能够有的放矢获得较好成绩。至目前为止,国内使用最多的是食物诱饵,还较少使用其他诱饵广如化学诱饵)或其他诱鱼手段(如低频诱鱼器)。

食物诱饵又可分为撒饵和蘸饵两类。可作撒饵的食物很多,原则上只要鱼爱吃的都可使用。目前用得较多的大致有:碎米、麸皮、菜籽饼、豆饼、棉籽饼、粗玉米粉、粗黄豆粉、芝麻粉、米糠、麦片、粟米、酒糟、酒酿、豆渣、面包屑、蚕蛹粉、鱼粉、蚯蚓粉,鱼虫干、饲料等。此外,作为香料或味料的大致有:麻油、.菜油、黄酒、高梁酒、油渣、食盐、白糖、糖精片、香料、香精等。为了能较好的发挥诱鱼作用,撤饵最好具备下列一些条件:

一是香:诱饵具有香味,可以提高诱鱼作用。然而诱饵的香和它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鱼和人的嗅觉存在着某些差异,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人闻了感到不好受,鱼倒反而合胃口。例如有人用牛粪或馊粥、馊饭配制诱饵获得一定效果,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是味:鱼的味觉也很灵敏,特别是对甜味。因此在饵料中加入适量具有甜味的物品,有可能提高诱鱼作用。此外、加入适量的咸味或使饵料发酵变酸,也可能提高对某些鱼的引诱作用(如鳙鱼、鲢鱼等)。

三是色:由于河水的透明度较差,因此鱼的视觉一般都不敏锐。为了使饵料容易被鱼儿发现,最好具有比较显眼的色泽。

四是散:散是指饵料入水后能够立即扩散,增大目标并使鱼吞吃不便,借以突出钓饵作用并延长诱饵的有效时间。目前钓友较多使用的是用几种饵料按大致比例搭配而成的混合诱饵。它的作用比单一诱饵有所提高也比较全面。下面介绍数种以供参考。

1.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或麸皮、玉米粉、芝麻粉等调和使用。

2.以碎米为主,与菜籽饼、麸皮,或与菜籽饼、玉米粉,或与豆饼、麸皮等搭配调和使用。

3.以玉米粉为主,与菜籽饼、碎米等搭配调和使用。

4.以玉米粉为主,加入黄豆粉和芝麻粉等,用熟山芋捏合使用。

5.以黄豆粉为主,与碎米、玉米粉等调和使用。

6.碎米、麸皮、玉米粉各约三分之一,用酒酿调和使用。这种饵料如加以密封,可以长期贮存,随时取用。

在一般情况下,配制时对碎米的要求是白和碎。如无碎米,也可以用整粒米加水浸泡六小时以上,用力捏碎。为了更好地发挥诱饵作用,打窝方法也应有所讲究。除非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手投而用工具投放。投放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1.水面投放。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将助投器夹在鱼竿竿梢上,在水的表层将饵料慢慢倒入水中,任其自然下沉并扩散至一定范围。

2.水底投放。投放时首先装好鱼竿、鱼线,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进入投饵点后,放低鱼竿直至助投器挂钩脱离小圆桶,提起鱼竿,使圆桶翻身将饵料倒在河底。用此法投饵目标较准,饵料不容易被水流冲散,但可能过于集中,因此最好在圆桶翻身后,立即上下提放几下,迫使饵料扩散至一定范围。

3.水体中下层投放。将助投器牢挂在鱼钩上,当接近河底时,用力上下提放数下,借助水的冲力,将饵料自圆孔压出扩散至河底。用此法投饵可以避免饵料被水冲散,也可避免堆积,但对鱼群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诱饵窝料每次投放多少合适


想要钓的多必须先打窝,打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本站有篇文章“制作诱饵窝料要掌握八个技巧”详细介绍了诱饵窝料的制作过程,饵料制作完了到底每次钓鱼要投多少窝料呢?诱饵的投放量取决于钓情,少时用鸡蛋那么大一团即可,多时可一次投放十多千克,甚至数十千克。怎么样才算投的适量呢?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讲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鱼种决定投放量:鱼种不同,鱼的大小不同,其食量差异较大。鲫鱼的食量比草鱼,鲤鱼的食量小的多,草鱼,鲤鱼的食量又比不上青鱼,若钓鲫鱼,每次投放的诱饵少则几十克就可以了,多则不超过150克。因为诱饵量过大,鱼吃饱后就无食欲了,对钓饵也不感兴趣。若钓青鱼,鲢鱼,诱饵的用量就应大很多,少则数千克,多则可一次可投放数十千克。

(二)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投放量:鱼的食欲鱼季节,气温有很大关系。温度适宜时,鱼生活的轻松舒畅,食欲旺盛,对饵量的需求量大。最适宜鱼生活的气温为15~30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正是春天,秋天,在此期间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在夏季,冬季,秋末,早春垂钓时,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投多了也没多大效果。

(三)根据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投放量:春末夏初,是鱼的发育排卵期,鱼体需要的营养多,在此期间钓鱼,可增加鱼饵的投放量。秋末,由于水生植物的枯萎,水生小动物的减少,鱼的食料来源减少,鱼为了过冬,需增加营养物质,对饵料的需求量也增加,此期间钓鱼也应增加投放量,而且饵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一些。

(四)根据水情决定投放量:水情包括水面的大小和水的肥瘦,水面大,水中的鱼活动的范围广,鱼的分布分散,密度小,为了招来更多的鱼,必须提高饵料的诱惑力,水面宽大,用饵量宜大,反之,用量宜小。水质有肥瘦之分。所谓肥水,水中的微生物,小昆虫,小软体动物多,水中的腐殖质多,这些都是鱼的食料。在肥水中,鱼的食料并不缺乏,甚至过生,鱼的食物得到满足,对外来之物不感兴趣。在此水质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不宜过多,而且应以植物类的素饵为主。瘦水水色清澈,能见度高,在此水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诱饵的质量也应高一些,就是说,诱饵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应丰富一些,如用颗粒饲料,小鸡饲料时,把蚯蚓,面包虫,家禽内脏剁碎,拌入饵料中。

(五)根据施钓环境决定投放量:施钓环境指的是经常有人设钓点的水域和很少有光顾的水域,经常有人设钓点施钓的水中,饵料投放的多,在此设钓点,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而那些很少有人施钓的水域,水中的鱼食食料比较匮乏,若有人光顾的水域不一定就不是钓点,只是尚未被人发现,或许本来就是好的鱼窝,窝子还靠“养”,所谓养,就是不断的往钓点投放诱饵,三天两头的投,连投数天,鱼会不断的前来觅食,形成了鱼窝。

(六)根据水的动、静状态决定投放量:动水,即流动的水,或是水面有风,风使水生浪。在动水区施钓,若饵料少,易被水冲散,所以用饵量要大,而且应有黏性,少用粉末状物,多用颗粒状物,这样的饵料有一定的重量,可减少被水冲走的数量,若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施钓,可减少诱饵用量,可适当加些粉状物质。粉状物质在静水中易雾化,散开,影响面光,易诱鱼进窝。

诱饵窝料每次投放多少合适分析


想要钓的多必须先打窝,打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饵料制作完了到底每次钓鱼要投多少窝料呢?诱饵的投放量取决于钓情,少时用鸡蛋那么大一团即可,多时可一次投放十多千克,甚至数十千克。怎么样才算投的适量呢?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讲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鱼种决定投放量:鱼种不同,鱼的大小不同,其食量差异较大。鲫鱼的食量比草鱼,鲤鱼的食量小的多,草鱼,鲤鱼的食量又比不上青鱼,若钓鲫鱼,每次投放的诱饵少则几十克就可以了,多则不超过150克。因为诱饵量过大,鱼吃饱后就无食欲了,对钓饵也不感兴趣。若钓青鱼,鲢鱼,诱饵的用量就应大很多,少则数千克,多则可一次可投放数十千克。

(二)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投放量:鱼的食欲鱼季节,气温有很大关系。温度适宜时,鱼生活的轻松舒畅,食欲旺盛,对饵量的需求量大。最适宜鱼生活的气温为15~30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正是春天,秋天,在此期间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在夏季,冬季,秋末,早春垂钓时,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投多了也没多大效果。

(三)根据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投放量:春末夏初,是鱼的发育排卵期,鱼体需要的营养多,在此期间钓鱼,可增加鱼饵的投放量。秋末,由于水生植物的枯萎,水生小动物的减少,鱼的食料来源减少,鱼为了过冬,需增加营养物质,对饵料的需求量也增加,此期间钓鱼也应增加投放量,而且饵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一些。

(四)根据水情决定投放量:水情包括水面的大小和水的肥瘦,水面大,水中的鱼活动的范围广,鱼的分布分散,密度小,为了招来更多的鱼,必须提高饵料的诱惑力,水面宽大,用饵量宜大,反之,用量宜小。水质有肥瘦之分。所谓肥水,水中的微生物,小昆虫,小软体动物多,水中的腐殖质多,这些都是鱼的食料。在肥水中,鱼的食料并不缺乏,甚至过生,鱼的食物得到满足,对外来之物不感兴趣。在此水质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不宜过多,而且应以植物类的素饵为主。瘦水水色清澈,能见度高,在此水中垂钓,诱饵的投放量可大一些,诱饵的质量也应高一些,就是说,诱饵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应丰富一些,如用颗粒饲料,小鸡饲料时,把蚯蚓,面包虫,家禽内脏剁碎,拌入饵料中。

(五)根据施钓环境决定投放量:施钓环境指的是经常有人设钓点的水域和很少有光顾的水域,经常有人设钓点施钓的水中,饵料投放的多,在此设钓点,诱饵的投放量可少一些,而那些很少有人施钓的水域,水中的鱼食食料比较匮乏,若有人光顾的水域不一定就不是钓点,只是尚未被人发现,或许本来就是好的鱼窝,窝子还靠养,所谓养,就是不断的往钓点投放诱饵,三天两头的投,连投数天,鱼会不断的前来觅食,形成了鱼窝。

(六)根据水的动、静状态决定投放量:动水,即流动的水,或是水面有风,风使水生浪。在动水区施钓,若饵料少,易被水冲散,所以用饵量要大,而且应有黏性,少用粉末状物,多用颗粒状物,这样的饵料有一定的重量,可减少被水冲走的数量,若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施钓,可减少诱饵用量,可适当加些粉状物质。粉状物质在静水中易雾化,散开,影响面光,易诱鱼进窝。

什么是诱饵窝料以及钓鱼打窝一些注意事项


诱饵是用在垂钓下钩之前撒入预定的钓点,以引诱鱼群来到窝点周围聚集,便于将其钓获的一种饵料。它的名称既然称之为诱饵,可见它的作用只是在于诱,而非为作为供鱼食用的。因而制作诱饵,还必须注重诱饵的颜色和香味。

由于鱼类的视力有一定局限,通常的视称只有1米左右,比较迟钝。因此,诱饵的颜色要选择鱼类较为敏感的颜色,如黄色、绿色等。

诱饵除了必须注重颜色之外,还应具有香味。因为只有使鱼闻到诱饵的香味,激发它的食欲后,鱼儿才能被诱到钓点附近来。

诱 饵一般都以很细碎的粉状和较大的颗粒形式投入水中,用细碎的诱饵,是使鱼儿不能吃饱,如果吃饱了,鱼儿就游走了,达不到钓获的目的。用较大的颗粒或固体诱 饵,也是让鱼吞食不近,只能闻闻味,只能在钓点的周围徘徊游曳,这就打到了不让鱼走的目的。当鱼儿正由于吃不到喜爱的鱼食而焦急烦躁的时候,若垂钓者将钓 饵放入水中,出现在窝点附近时,鱼儿就会迫不及待的扑上去大口咬饵而上钩。

作为撒窝用的诱饵,必须根据不同的水域、不同鱼种的食性特点来选择,不能随便乱用,否则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垂钓者目标是钓鲤鱼,那么,诱饵中就应多用些玉米粉和豆饼粉以及一些颗粒类的饵料窝料。如果是以钓鲫鱼为主,就要考虑到鲫鱼喜好有香味和甜味的食物,应以浓香型诱饵来引诱,诱饵的组成应以黄豆粉和蚕豆粉、芝麻粉为主要原料。或者是酒米中药米之类的窝料。若是以钓草鱼为主要目标,就应该用的酸味的槽食投放做窝,而且还可用鲜嫩的青草扎成一个靶子,下面挂一块石头,将它沉到窝子中去。如果以诱钓鲢鱼和鳙鱼为主,诱饵就应含有酸味或者臭味的雾化性好的诱饵。

此外,还有一种长效果的诱饵,一次投入后,可以在半天甚至一天之内不需要再补饵,但仍能使诱饵保持着对鱼的吸引力。长效诱鱼有很多种,而且有荤素之别。在大型水域用的比较多的一款诱饵窝料就是豆饼块,在钓位扔上一两块大豆饼就能坚持很长时间,诱鱼效果还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