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体力的漂相,一种是没体力的漂相,我说的是钓鱼人的体力。
14.1.:对于体力好的人
或者不吝体力的,只要浮漂有微小的异动就要飞速提竿,这样也不是没有道理,钓鲢鳙不像钓鲤鱼,鲤鱼直奔饵料而来大嘴一张往下一扣把饵料吞进去,鲢鳙是围绕着饵料下方在空钩的附近大嘴一张一合,直到那个空钩浑水摸鱼的进了嘴。这事一想就闹心,你倒是麻溜一口赶紧吞钩啊。
可它就是不吞钩,就那么吸啊吸,吸得浮漂轻微的晃动,或者在铅皮座以上的位置游来游去的蹭了钓线引起浮漂左右晃动,也不排除鲢鳙刚把钩子吸进嘴里就感觉异样就要轻轻把钩子吐出来,这个时候,猛力提竿,雷霆一击,是极有成效的,是有很大可能钓不着也刮着鲢鳙的。即使刮不着那动作也很有气势,也能吓旁边一跳一跳又一跳。这种方案很累人的,第二天膀子会疼。
体力指数:10
敬业精神:10
疲劳度:大
饵料消耗:多
成功率:小
造型:刚猛
总收获量:多(包括鳞片)
14.2.:体力不好的,
或者比较懒的,那就等大顿口和黑漂。
鲢鳙比猪还傻,只要有吃的,他就在那不停的吃吃吃,直到把钩吸进嘴里,感觉异样往外一吐,嘿,没吐出来,挂在唇边了,它轻轻一摆头,那就是一个大顿口,或者黑漂了,
这时候柔和的抬竿,短促的一刺,轻轻的牵离窝子是最明智的选择,等鲢鳙感到疼痛和恐惧的时候会加速逃逸,但绝不是草鱼那种奋力一冲,也不会鲤鱼那样誓死顽抗,也就三五回合就翻白了。
还说我跟牛牛瞎吧吧在朝阳这次,我们试验了一下,没有三目以上的顿口不提竿,浮漂就在那不断的颤动,最后总会有个大顿口,每一口都上鱼,从不跑鱼,当然,也许那个水库的鲢鳙密度太大了。这种方法很悠闲,不紧张。
体力指数:5
敬业精神:8
疲劳度:小
饵料消耗:少
成功率:高
造型:潇洒
总收获量:还行(不括鳞片)
14.3.小鱼儿的黑漂和鲢鳙的黑漂
有很多时候,黑漂了,振臂一抬,空竿,还差点把手崴了。经常可见钩尖上有细小的鳞片,我们就说鲢鳙来啦,都刮到鳞啦,有时候钩尖上还有不明条状物,我们就说刮到鲢鳙肉啦。我真不忍心打破这美好想象,我真不忍心说出实情,其实,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小麦穗鱼的悲惨遭遇。拿钩子穿过麦穗的肚子实践一下马上豁然开朗,有点残忍。
这种不上鱼的黑漂多数是白鲦、麦穗这种小鱼造成的,特点是比较贼比较快,往往还是加速进行的,加速度还不固定,视觉上像暗夜里墙角的小偷没等看清就不见了,因为小鱼吃饵就像馋嘴的孩子或者见到骨头的野狗,唰一下冲上来,唰一下跳出去,又像原子里面的电子,围绕中心做剧烈的不规则运动。
而鲢鳙的黑漂是从容的、优雅的、仪态万方的,鲢鳙在饵团下像一位英国绅士喝汤一样不紧不慢的吸,钩子在嘴里的异物感的时候,也应该是轻轻摆头、慢慢黑漂,沉稳的漂相就像伸手拂去脸上的柳絮,绝不是挥掌拍死腿上蚊子的感觉。
同理,那种三目四目的下顿或者横漂斜走或者顶漂不停,只要是从容的、优雅的、仪态万方的,绝大多数都是鲢鳙造成的。
具体小鱼儿的漂相是如何贼、鲢鳙的漂相是如何从容,在V=V0+at中真的难以给出量化的数字,只能靠自己来慢慢品位。
原则上有体力的漂相和没体力的漂相都是可以追求的。
当你是个老手了,当你说麦穗的漂相真贼,咱俩就能相视会心的一笑。钓友们讨论或交流在采用台钓鲫鱼过程中,浮漂的送漂现象,而且更多的是对此漂相的出现感到极为苦恼和困惑,竭力欲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此,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台钓实践及体会谈点个人看法。
一、送漂现象在台钓中正常吗?
从多数钓友的文章或跟帖看,似乎认为台钓不该出现送漂,是不正常现象,也有人在聊天室问过我此类问题。我的体会和看法是再正常不过了。当然首先有个界定条件――就是送漂能中鱼,这是个讨论的基点,不中鱼的漂相无所谓正不正常,应属于读漂的另一码事。
那正常的理由何在:台钓虽说标准的漂相是有力的一顿,但并非唯一,就象台钓不是只能调四钓二一样,否则其先进性和生命力就无从谈起。台钓较之传统钓的漂相可以说更为丰富和多样,除送漂和下顿外,由于漂的高灵敏度及较大的动态范围还会出现诸如半水的滑漂、停顿、加速、点动等漂相,这些漂的异常情况在能中鱼前提下均属正常。
当然玩台钓的钓友都清楚,以台钓法过程中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反复不断地对浮漂进行调整,其中除为保证和提高中鱼率外,在此前提下也有为促使或放大浮漂出现有力一顿的漂相用意,但有力的一顿不可能孤立出现,应是在漂的调钓,线组配置,鱼的吃饵习惯状态,饵的适口性等适当时候的必然出现。
若是不出现或出现了不中鱼,就不能认为其它能中鱼漂相属不正常。我常遇到有力的一顿空杆连连,而其它漂相却能准确中鱼的情况,你能说漂不下顿我不提杆,或是说其它漂相情况下的中鱼不算数?此外在众多的台钓技术中有一个让口术语,实际上让的就是不中鱼的漂相,这其中排除的可能有有力的一顿,因此正常的漂相应是能中鱼或准确率较高的漂相,而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漂相。
二、送漂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确实是个让人比较困惑和说不太清的话题,更主要是对实战的指导意义不大。但出于好奇我也做过一些试验,并结合实践我认为大体有这么几种可能(仅指钓底)
1、漂的浮力较大,调钓的又偏上迟钝,如调高钓低,造成剩余浮力较鱼的吞饵力度要大,鱼吸饵入口的动作反映不出来,吃死钩抬头后漂在失去下压目数的饵重后向调目复位出现送漂;
2、浮漂调钓的目数较接近,即钓的较钝,子线偏短偏硬,鱼吃饵又较活跃,在此情况下鱼吞饵入口的同时若抬头过铅坠即会造成送漂;
3、选用的浮漂属溜肩长身硬尾漂,因重心偏上又是属较猴的漂,若遇钓点水较浅会有较多的送漂出现。以上几种情况任一种存在都可能出现送漂中鱼,几种情况若复合存在送漂中鱼的可能性将更大。
三、送漂的解读体会
1、浮漂出现快速地上送一般是小鱼闹漂或鱼撞上入水的风线所致,小鱼闹漂尤其在使用彩色太空豆时较多见;
2、送漂较缓且幅度不大,跟着浮漂以自然下降的速度复位,一般是浮漂调钓的灵敏度较高,鱼吃饵前水压变化造成;
3、饵入水一段时间后缓缓地间断上升,一般是饵料的溶散过程;
4、浮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停顿后扬杆不中鱼,多半是小鱼吃饵但因饵太硬或太大无法入口的顶饵所致;
5、浮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停顿后方可扬杆,最好稍等一下看是否接着出现下顿若有,此时扬杆中鱼率极高,上升过程中一般中鱼率很低。
鱼咬钩往上送漂,有的称托漂、拱漂,而这正是钓鲫鱼时鲫鱼咬钩的主要特征。有人说鲫鱼是撅着尾巴游,咬钩就抬头,它咬钩抬头,漂子就向上升。它的这种表现,不分水域,不分季节,始终如一。钓手们将这种送漂的特点,作为判断是否鲫鱼咬钩的主要依据。当然,送漂也不是鲫鱼的专利,草鱼、鲂鱼都有向上送漂的习惯,就是爱拉黑漂的鲤鱼,有时也有不守规矩的时候。不过其他鱼咬钩送漂,另有特点,不如鲫鱼送漂平稳。
鲫鱼咬钩送漂,也随水温、水中含氧、水的肥瘦以及鱼的饱饿程度的不同,有高低快慢之分。如水温等外部条件合适,鲫鱼个头大,又饿,那它送起的漂子又快又高,反之则表现为低和慢。如春秋季节以及冰钓鲫鱼,漂子只要轻轻点动一下,提竿就有鱼。所以在这种时候钓鲫,要选用反应最灵敏的漂子,而且钓手要全神贯注盯着漂子,还要眼疾手快。否则鲫鱼吐饵,信息消失。
随着钓鲫的方法不同,漂态也有变化,如采用长脑线配悬坠的钓法,漂子的表现大多为黑漂;如用短脑线配擦底坠,则为送漂,就是用朝天钩配七星漂,鲫鱼咬钩,漂粒也是一粒一粒往上拱。
跳逗
跳逗又叫快逗跳逗有水下跳逗和水上跳逗两种技法。水下跳逗是利用竿尖的弹力.将钩饵从水下弹跳起来约20-50厘米,然后让其自然下落,制造出钩饵的动感,形成活食一个过程可以连续弹跳2-3次.相隔一段时间再跳逗。也可以有间隔跳,在浑水和流水中使用跳逗,鱼容易咬钩。水底跳逗的关键要掌握好力度防止出现挂鱼动作,造成惊鱼。水面跳逗是利用钓竿的弹性,使钩饵在水面上跳,模仿昆虫蛙类落水状.诱鱼咬钩。笔者平时用小青蛙作饵.在荷叶中用跳逗的办法钓黑鱼十分有效。
移逗
移逗又叫慢逗。移逗有两种:一种是垂直移逗,一种是横向移逗。垂直移逗的作法是:用钓竿将钩饵慢慢地提上约20-30厘米,让其自然下落,可反复多次垂直移逗容易使鱼接钩.发现鱼漂停住或不下沉就应立即扬竿。横向移逗将钩饵缓慢地在水下约为5--15厘米的范围划半圆.可划两到三个半圆.每划一个半圆应等待片刻.观察鱼漂判断是否有鱼咬钩.划完三个圆.如无动静,可如法炮制在浑水和深水中使用此法.极为有效.笔者加大钓饵用此法在浑水和深水中逗鱼,屡试不爽.多次获益值得一提的是慢逗是逗鱼中最好玩最有趣.最富想象空间的,当鱼在吸食鱼饵时,钩饵没有进口不要扬竿挂鱼.而是轻轻地把钩饵拖动,让鱼来追饵鱼吸入,再将其拖出。此法要求钓者的细心和反应敏捷.梢有不慎.鱼便可能夺饵而逃或弃之离去,慢逗钓法主钓鲫鱼,鲤鱼、草鱼等。
悬逗
悬逗又叫手逗。不用浮标.全凭手上感觉钓鱼。悬逗的作法是:将钩饵停在水中或水面不动,时间可长可短,感觉鱼咬钩饵拉动鱼线再扬竿,悬逗持竿费力.精神集中,容易使人疲劳.极要耐心耐力,此法可改用带漂悬钓,但其乐趣有别.悬逗主要用于钓鲫鱼、鳊鱼、鮊鱼、草鱼等
拖逗
拖逗分为两种:一种是定向拖逗,一种是任意拖逗。定向拖逗将钩饵抛向窝子前方沉底后.将钩饵分段拖至窝中.定向拖逗容易惊鱼.极要小心,无特殊情况.不宜采用;任意拖逗则是将钩饵向任意方向抛出.或是向鱼群抛出.可在水面往回拉.也可将钩饵沉下一段高度往回拉.其速度的快慢距离根据对象鱼来确定拖逗的钩饵不宜大.大容易产生水花会惊扰鱼.拖逗宜抛远主线要放长.必要时.可减坠去标.拖逗常用于钓的鱼、鳊鱼、草鱼等。
静逗
静逗也叫饵逗,是将钩饵放置于水底后不再移动.全凭饵料的气味颜色来逗鱼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钓友喜欢采用此法,可能是展示钓鱼的耐心而为,确实在一般情况下.此法相当普遍有效.特别是钓大鱼.现在的长竿长线钓法,多数是采用静逗。但是,在浑水和深水中此法效果明显地差所以.静逗必须根据水质和水深来采用.静逗还会有一种意外.如果钩饵落在不便鱼吃的位置.无法上鱼.钓友不可不察。
轻逗
轻逗也叫微逗。即将钩饵在原地作轻轻地上下移动。具体的作法是轻轻地将钩饵提上3-5厘米放下(距离比慢逗短).可快可慢.可连续多次.也可断续进行。此法的优点是无论清水和浑水.深水和浅水都能产生良好效果.且不易惊鱼。许多钓友喜欢采用此法可见钩饵移动在钓鱼之中的重要性
交叉组合逗
交叉组合逗钓即采用两种以上逗鱼的方法同时进行.如静水逗与轻逗相结合,悬逗与拖逗相结合等,运用交叉逗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应尽量防止因使用方法不当而惊鱼。
浮漂的漂相反应多种多样,反馈出的信息也不相同。在垂钓过程中,能否通过不同的漂相来预判鱼情,是钓者是否熟练的表现,且能否根据所判鱼情正确安排后期操作,是影响钓鱼人收获的关键。下面笔者整理了一些常见漂相代表的鱼情特点和常见鱼的漂相特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漂相反应的鱼情特点
漂相是指鱼类在水中的活动影响到浮漂的动作,是指示垂钓活动的指向标,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漂相。
第一种:抛竿后,浮漂稳定下来,过了一会,浮漂缓缓上升一目后,突然短促的下顿。面对这种情况,中鱼的可能性不小,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在浮漂缓慢上升时,就开始着手准备提竿,在浮漂下顿时,及时扬竿。若是遇到了上升途中,未出现停顿或下顿,尝试提竿也可以,也有可能是双鱼咬钩,那可就好了。
第二种:抛竿后,浮漂刚入水就开始平躺水面,数秒后依然如此,这种情况中鱼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有也是中上层小鱼接口。最常见的就是挂钩或鱼线被草挡住了,应该及时扬竿,更换钓点,重新抛竿。
第三种:浮漂直立水面,漂尾两目左右,浮漂开始缓慢上升,目数在半目不到,然后开始缓慢下沉。全程的速度都很慢,钓鱼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不要急于提竿,这种情况中鱼的可能性不大,多是鱼类在钓饵附近活动,带动水流造成的漂相反应,提竿容易惊扰鱼群。
第四种:抛竿后,浮漂未稳定,就开始快速的移动,八成是中上层的小鱼截胡,应该立即提竿。
第五种:浮漂定位,露出水面的目数达到两目,然后突然下沉黑漂。这种情况看似是大鱼上钩,实际上多是鱼类蹭线,水体下的鱼类在鱼线附近经过,不小心剐蹭到钓线。不过为了不错过大鱼,可以耐心等待一两秒,因为蹭线的情况下,钓线会快速的回归原位,而大鱼咬钩,则会持续黑漂。
第六种:抛竿后,浮漂在两目左右不断的晃动,漂尾还伴随不断的小幅度抖动,这种情况容易和截胡搞混,其实小鱼在咬食漂座上的太空豆,不用提竿,直接无视。
第七种:抛竿后,浮漂不断的上升下降,从两目到三目,再到两目,一目,在回升到两目,并且不断重复。这多是有虾、螃蟹之类的水下生物在闹窝。这种情况,在发现浮漂下移时就快速提竿,能够钓起虾、螃蟹,还能稳住窝子。
常见鱼咬钩的浮漂动作
鲫鱼的漂相比较典型,无论鱼体大小,都是上下浮动为主,幅度不大,稍微浮动一会后,浮漂开始缓慢上升,最后横躺在水面上。这种漂相下,只要不是在一开始的上下浮动时提竿,其后的一系列活动提竿都不会错过漂相。钓鲫鱼要稳,要受得住,不能急。
鲤鱼比较谨慎,在漂相的反应上最考验时机的把握能力,它的漂相常是上下微微晃动,然后快速的下沉,或者走漂,典型的会隔一段时间浮动一次。这是由于鲤鱼在水下不断的试探,多次触碰钓钩造成。
草鱼的漂相很好辨识,因为它们食量大,不挑食,吃食迅猛。浮漂要么是点跳后下沉,要么是点跳后走漂,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作为提竿的指向标。虽然不是肯定能上鱼,但草鱼只要咬钩了,基本都不会错过,稍稍等一会,也不耽误事。
用海竿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咬钩呢?也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可探讨的呢,一动就提竿嘛。这当然也能钓起来一些鱼,但是如果不了解鱼儿咬钩的习惯,每动就提,有可能出现提竿过早过晚,或提竿不当,丧失一些上鱼的机会。因此,了解一些鱼咬钩的习惯及海竿摆动时的各种语言,大有好处。
用海竿垂钓时,鱼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气压水温的不同等等,鱼咬钩的反应大有区别,应予以分别对待。钓友们常说:提竿无模式,贵在随机应变。下面就是用海竿垂钓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就个人的看法简介如后。
海竿尖单点头。就是竿尖往下闪动一下,马上又恢复正常,不再摆动。此大多为过路的鱼,在游动中身体碰线或压线;或是游动中的鱼见到钓饵叼一口就过去了,当它发现是食物时,还会回过头来作第二次咬钩。所以第一次见到竿尖闪动,可以不理睬,但应引起注意,作立即提竿的准备,待竿尖出现第二次摆动时,即迅速提竿。
白条咬钩最典型的动作就是哐啷一口,竿尖闪动一下当然,它也有不守规矩的时候。如果是春秋季节水温低,或气压低。水中缺氧,或鱼儿已吃饱无食欲等,它会出现含食的情况,只将钓饵含在口
中,竿尖的表现只是轻轻一点而且必须是比较软的海竿,才能将这种微弱的信息反应出来。
对海竿一次点头,即使是在一些老钓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小动注意观察,大动立即提竿。究竟如何提,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判断。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竿尖点头,一定是鱼之所为,有些新钓手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动就提,有时真能钓上鱼来。不过这是最难判断的事,如果是竿尖连续不断地点头颤抖,或是大弯腰,这些都可以说是没有商量的:迅速提竿。还有一种反应:不见竿动,只见原来绷紧的线突然软塌,这应判断为鱼咬钩,就是鱼咬钩后,叼着饵往回游,这时由于钩线已经松塌,提竿的力量应相对加大。
鱼咬钩后竿尖摆动的大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在这里列出几种不同的差别。
大小鱼咬钩,其反应有明显的区别。大鱼咬钩时,竿尖的摆动深沉有力,节奏慢,即使是一次点头,竿尖下弯的速度慢而有力,如一条4千克重的大鱼,一般来说它不会乱窜,只是以巨大的力量坠着线。
小鱼咬钩拉竿时,快速短促轻飘,好像谁将钓线弹了一下,瞬间又恢复正常,还有一种反应,就是竿尖微微地颤动,给人明显的一种小鱼拉不动饵料的感觉。当然,以上这些表现,也不是小鱼的专利,有时大鱼也可能出现这种与它体重极不般配的非正规动作,这就要靠钓手的经验和识别能力。有时宁错提白费饵料和气力,也不要漏掉大鱼。
鱼的种类不同,咬钩的反应也不一样。
鲢鱼吃食,开始是轻嘬轻喝,手竿漂子的反应是忽上忽下的点动,而这些小动作用海竿垂钓时,反应不出来,如果用硬饵飞钩钓鲢时,一定是鲢鱼叼着饵或被钩子挂住了,这时它会逃窜,反应是海竿被拉得大弯腰。所以钓鲢鱼时,鱼咬钩非常好判断。鲤鱼咬钩也是非常有力,尤其是鲤鱼拉竿沉重有力,但速 度不快。有些500克左右的小鲤鱼,拉竿迅猛,但无后力。用海竿钓草鱼,开始它拱食、嘬食那些微小的动作看不出来,能看到的就是草鱼凶猛的拉竿动作。一些肉食性鱼类咬钩,动作都比较粗野,如黄钻(鳡)、狗鱼、黑鱼等咬钩动作大。
季节不同,鱼咬钩拉竿的力量不一样。
夏季水温高,鱼儿食欲旺盛,表现为抢食快,拉竿有力。当春秋季节水温低时,鱼儿行动迟缓,见到钓饵后,它也有反应,但不是大口吸吞,而是只拱不咬,只食不咽,即使是大鱼摄食,也宛如小鱼闹漂。所以春秋垂钓,盯漂要牢,动作要快。
天气湿闷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会出现厌食,拉竿无力。
鱼儿对氧的需求,也和人一样,一刻也不能离开,一般淡水鱼要求每升水含氧量应在3毫克以上,鲢鳙草鱼等对氧的要求还要高一些。当水中含氧量达不到这个标准时,鱼儿是不愿进食,即使勉强咬钩,力量也很轻。
此外,关于竿尖摆动的幅度,与海竿的粗细软硬有关,与支竿的方法也有关系。
另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事,就是提竿的轻和重的问题。这在钓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海竿钓线长 提竿用力宜大一些。可也有人认为鱼已咬钩抻线,其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力量,如再用力提竿,可能将鱼嘴钩豁,或竿折线断。总的来说,提竿的轻重,不应从某种模式出发,要根据现场情况,按实际需要,去确定提竿的力度,例如钓线短,线绷得又比较紧,或海竿较硬,或鱼已将竿拉成大弯等,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下,提竿适当的轻一些是可取的。遇到与上述相反的情况时,加大一些提竿的力量,也是必要的。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
鱼不咬钩,打窝一两个小时浮标仍是没有动作。鱼不咬钩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确定是窝里有无鱼,还是有鱼不咬钩,需要认真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般应从钓点、用饵、钓组等几个方面查找: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一:钓窝点之外。有很多的时候为了能钓获更多的鱼,有不少钓友喜欢采取打大窝打重窝的方法来诱鱼。殊不知,诱饵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大量的诱饵可以诱来很多鱼,但是鱼多了咬钩频率便会下降,众多的鱼集中在一起,时常会蹭线蹭钩影响鱼讯的识别,加上鱼与鱼之间的争饵会频频出现假信号,使空竿频率上升,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时,你不妨将钩饵抛至窝点之外,以便施钓窝点之外的鱼,如用提竿的方法使钩饵悬浮在离底的位置,或是不停地拖带,加强钩饵的诱惑力,就可以改善上鱼不佳的情况。钓点选得是否合适也是鱼是否咬钩的前提。如果钓位选择不当,水下有隐蔽的暗草,既使窝里有再多的鱼,鱼也没办法咬钩。对于陌生的钓场,垂钓前,不要急于下钩,一定要先转一转,看一看,或是跟其它的人打听一下水情,用钩试出水深水浅,通过轻拉回拖,观察判断水底有无坑沟坎和暗草。如果发现有不利于钓鱼的地方,便要立刻更换钓位。这样可以避免饵落在水草中,造成鱼不咬钩的错觉。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二:试钓各个泳层。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天刚放亮时,鱼大多数都潜在较深的水下,这时施钓咬钩率较高,但一到上午9-11时,伴随着日照的加剧,温度上升使水体上下出现明显的温差,有趋温习性的鱼就会趋温上浮,或悬浮在钓点的上方,这就需要钓手悬钩试钓不同的泳层,以找出鱼实际底浮的高度,将钩饵稳定在鱼的视线之中,一旦找准鱼所上浮的泳层,通过逗口鱼仍是会咬钩的。然而能导致鱼改变泳层的原因不仅仅只局限在温度上,轻度缺氧和水体上层有鱼类可食的饵料时,鱼也会离底上浮,因此,垂钓时鱼不咬钩就应尝试钓不同的泳层,针对不同的鱼情采取逗钩、拖钩、引钩等不同地手段诱其咬钩。如果,浮标在水中既没有蹭线也没有蹭标的,而且水面上连鱼星也没有,那你就不妨继续诱鱼,再向窝点里抛投一些鱼饵,再耐心地等待一些时间。直到窝里出现鱼星,便能够证明鱼在窝中。窝点里有鱼星,浮标便会出现轻微的晃动,主线也会有微微的晃,此时证明窝点里有鱼。但是,鱼就是不咬钩,就把你带去的饵料逐一做个试验,看哪一种上鱼。只要有一条鱼咬钩,就说明该种饵食是对路的。
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三:换饵改钓组钓饵。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饵料可能不适应鱼的口味,或是鱼从未食过这种饵(鱼对饵有认熟不认生的习性),应考虑到改换钓饵,或在鱼饵中添加腥味或香味来刺激鱼的感官,激起鱼的食欲,直到鱼开口咬钩。但需注意不同地方的鱼口味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鱼种口味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个地方用某种饵钓得好,盲目地迷信这种饵的作用,换个地方钓鱼,就算鱼不咬钩也认为问题不是出在钓饵上,这样想法是错误的。在确定可钓的对象鱼中有不少鱼是没有咽齿的,鱼饵太硬不适合这类鱼的口感,适口性差,鱼就不爱咬钩。故此开饵时,尽可能将钓饵调得稍软一些,这对多上鱼是有帮助的。此外,鱼对钓线还有一定的戒心,在常见鱼中,除草鱼、青鱼、黄颡、鲶鱼等鱼种不在乎线径的粗细,鲫鱼、鲤鱼是有认线的说法的,在能确定钓点内有鲫鱼、鲤鱼时,不妨换一根线径较细的线或小钩试试。这样的尝试可为你增加钓获。再者,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机械的、均匀的,在一处无鱼咬钩的地方不要死守,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当鱼咬钩迟缓时,可适当地将钩饵抛远一些(过钓点),或是抛近一点(不超过钓点),或许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浮漂是钓鱼人最重要的装备之一,如果是用手竿垂钓,浮漂对于垂钓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浮漂可以传递鱼类吞食鱼饵的信号,浮漂的样式有多种多样,有立式浮漂、球形浮漂、卧式浮漂等等,本篇内容就为大家图解立式浮漂的种类与用途。
浮钓时浮漂的信号语言分析:
1、浮漂站立超时。正常站立时间为三秒,超过四秒以后还没有站立起来。
2、浮漂站立不在正常位置。比喻应该站立在4目,却站立在了8目的位置。
3、浮漂下沉时间超时。浮漂站立以后比喻应该三秒开始下沉,而到了四秒以后还不见下沉。
4、浮漂站立以后有轻微的抖动。
5、浮漂下沉过程突然加速。
6、浮漂下沉过程突然停顿。
7、浮漂下沉过程不下沉反而上浮。
想要钓好鱼,垂钓结束以后能有一个好的鱼获,这需要充分的垂钓经历得来一个经验,其次更需要扎实的垂钓方面知识点来做支撑,这次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爆炸钩的使用、种类还有其上饵方式。
带簧有尾型带簧有尾型的爆炸钩,中间会系着一个金属质地的弹簧,起着固定还有承托饵料的作用,同时还能起着诱鱼的作用,因为能在弹簧中间增添味料。带簧有尾钩的尾除了能增加上鱼几率之外,还容易刺中上钩之后还在挣扎的鱼,体现一个固定的作用。
无簧无尾型无簧无尾型就是指,用子线把几个钓钩等量长度的绑在一起。又因为此时没有弹簧可以承托住饵料,所以无簧无尾型钓钩需要黏硬度高的饵料,不然就等着在甩投的时候饵料都散开吧。
上饵方法(图解)1
2
3
4
5
6
7
以上内容就是爆炸钩的种类、上饵方式以及使用,它分为带簧有尾型以及无簧无尾型两种,其次小编也已图解的方式阐述了爆炸钩的上饵方法,希望上述内容对各位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