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鱼的索饵方式与钓法之浅见

2020-08-07

记得在三月的初期在一紧水做了一鱼窝。之后,隔一差三的施钓。起先也是以以往的方法垂钓,空钩调四,挂钩平水或一目,钓三或四目。尽管吃口频频,其漂象却多为轻轻的往上送标,即便有顿口,也是极其微小,既要紧盯漂象,起竿又要迅速及时,一天下来,真的是眼花腰酸,渔获也不甚理想,好累好懊恼。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日后,我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有关钓黄尾钓组组合和钓法的帖子。其钓组的组合异处在于短子线(57厘米)。钓法的异处是无钩调3或4目,挂钩调平水或没水;施钓时,将铅坠上提(离8字环约2030厘米),钓3或4目,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况是钩饵及子线的部分或全部卧底。漂象依然是有个缓慢的上送,然后一个下顿。其优点是假信号减少,顿口明显,上鱼基本上是钩入正口。按此钓组和钓法,鄙人作钓了几日,虽吃口真实,但还是要抓那个下顿动作,且假信号还是有。

一日,到了午时。虽有吃口,但真实有效的吃口却不多,人也累了。我就将原来钓3目调到810目,心想就钓死口,钓几条算几条,不求鱼只求轻松。然而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这样发生了。此时,假动作几乎不见了,其漂象偶有轻轻的往上送13目,然后就是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或是直接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而且都是正口,钩刺入深。约4个小时,渔获21尾,单尾大的有8两。之后,时不时的午时出发,施钓约4-5个时辰,均按此法施钓,渔获都在20尾以上。

一、钓黄尾的一点思考

近日,鄙人对此法作了一点思考。认为确有合理之处

1)是符合黄尾索食的习性特点

在水库的陡坡,黄尾索饵的身体姿态是头触底,尾部斜着向上并不停的摆动,漂象经常看到的轻轻且不断的上送,大多为黄尾索饵时尾巴触碰主线,或尾巴摇摆形成涡流致主线抖动,在浮漂浮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拖动铅坠和钩饵顺着陡坡上移。

由于因黄尾尾部的触碰主线或涡流搅动主线,黄尾刚要吸入钩饵,钩饵在黄尾索饵动作的作用下又移动了,故它就不停的追逐饵料,反应到浮漂上就是不断的慢慢的上升,或慢慢的下沉。而下顿的动作也就是它追逐到钩饵时,为不使钩饵再次移动的一个快速的吸入的一个动作在浮漂上的漂象。

如果钓5目以上,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态是钩饵、子线、连接环,甚至主线的一部是横卧水底,钩饵离垂直水底的主线就有了一定的距离,黄尾索饵时,其尾部就不易触碰到主线,黄尾索饵游动造成的水流对主线影响也不大,故假动作几乎很少,且钩饵也几乎是顺着陡坡静静的停留在一个位置,这就大大的方便黄尾索饵,当它吸入钩饵后,不致同类或其他鱼类抢食,就会快速的游离,故反应到浮漂上的漂象就是匀速的大幅度的下沉(上浮的情况极少)。

2)是短子线

(0.6号,57厘米)的作用就是提高钓组的灵敏度,以弥补钓顿的不足。如果子线过长,入水后就会呈弯曲状,,当黄尾吸入钩饵后,反应到浮漂上信号就要比短子线的钩组慢,,甚至入水后还会折返到垂直水底的主线附近,而短子线几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平直的卧于水底。

3)是不易惊动窝里的鱼

这样的钓顿法,黄尾可以稳稳当当的吸食,吸入钩饵后游动,带动浮漂匀速下沉,此时提竿,无需抓顿口那样突然有力,而是顺势的提竿,由于平卧水底的线组较长,提竿后就有一个缓冲,不致使黄尾突然的受惊,当它明白被擒,此时黄尾已离底有一定的距离了。

以往抓顿口,钓者是精神高度集中,目光紧盯浮漂,突然见到顿口,本能的就会猛的起竿,黄尾在原地突然被钩住,也会本能的激烈挣扎,这就势必惊动窝里的鱼群。

4)是这一钓法让钓者轻松了许多

钓时,不必紧盯漂象去抓那只有半目或一目,甚至是一个轻轻的不甚明显的微小的下顿,且一有风浪就更不易抓口。而此钓法,虽要看住漂象的变化,但不必紧盯那个顿口,只要黄尾有吃口,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大幅度的下沉,且不是一下沉就起竿。

可以待其下沉3目以上再起竿也不迟,有时候甚至是没漂也能稳稳当当的中鱼,且大都为正口,钩刺入都较深。即便有些风浪、暗流也无碍,因为露出水面的浮漂目数较多,非常显眼,下沉动作也是如此。

在具体垂钓中,打窝后,先以34目施钓,搓大饵。当发现有吃口了,即调高目数致68目,改拉饵,并不时的以包食的方法施以几竿,做补窝。漂微动大致可不理,且往往是黄尾索饵后准备游离的前兆。如果,漂微动后久不见漂大幅度下沉,则提竿换饵时稍用点力,因为当窝里黄尾不多时,单个黄尾往往会将钩饵含在嘴里,在原地停留悠然的吸食,此时起竿偶有意外的收获。

二、关于对黄尾鲴索饵方式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从黄尾鲴嘴型特征的角度分析,对其索饵方式始终持这样的观点,即由于黄鲴鱼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吃食轻微。如果钓灵,在钓饵未吸进嘴的那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故导致假信号多。这一分析,在鄙人看来,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黄尾鲴索饵时的身姿及索饵方式。

大家也许了解,黄尾鲴的食性较杂,主要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硅藻、绿藻、兰藻等为主,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而上述食物大多与水底的泥土混合,或埋于水底的泥层之中,或粘附在岩壁上,这就导致黄尾鲴索食时不能像其他鱼类,如鲤鱼、鲫鱼那样贴着水底的地面保持与地面水平的泳姿到处觅食,而只能以与水底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或垂直的泳姿不停的啃食地底下的食物,其扁平细长的体型也为它以这种泳姿索食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垂钓黄尾鲴时,假信号多的原因了。原来是黄尾鲴索饵时是以头部触地觅食,其身躯是与水底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并不断的摇摆尾巴保持平衡,而假信号正是黄尾鲴尾部触碰主线,或黄尾鲴游动形成的涡流搅动主线摇晃,并在浮漂浮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使钓组不断的顺着水底陡坡上移或下移所产生的信号。

由于钓组的不停移动,拉动钩饵也在水底不停的移位,而黄尾鲴也不断的调整身姿追着钩饵啃食,当钩饵一旦被吸入嘴中,这就给正在上升的浮漂一个反作用力,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下顿动作。

在实际垂钓黄尾鲴过程中,还有个现象也让众多的钓友百思不得其解,即中鱼有相当部分不是被钓上来的,而是被钩上来的。而且钩的部位大多是黄尾鲴的尾部和腹部,正中肛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我们从黄尾鲴索食时所持的身姿来分析的话,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人认为是窝里鱼多抢食所致,起竿时偶然钩住其中的一条。其实不然,钩住的那条就是正在啃食钩饵黄尾鲴,之所以被钩住,也正是它在啃食钩饵时的身姿与垂直水底的主线形成了0角度,且尾部的朝向也正是主线的方向,当其在不停的啃食的时候,或有一个产生下顿或上升的信号,钓者迅速起竿,钩饵顺着黄尾鲴尾部的方向快速的向上,期间双钩在子线的带动下向上飘动触碰到了黄尾鲴的腹部或尾部,并在向上作用力的作用下刺入鱼身。

鄙人认为,正确认识钓对象鱼的索饵方式,对改进和提高施钓方式和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往对黄尾鲴的索食方式的认识是不是存在误区,鄙人认为值得广大钓者反思。而缘由就是这么多年来,黄尾鲴难钓怎么会一直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鄙人作此文,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质疑而作的思考。对与错,恳望各位钓界英杰交流,讨论,并予赐教。

延伸阅读

传统长竿的双坠悬钓法之浅见


传统钓法的魅力在于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传统钓中,既有长竿短线钓法,又有短竿长线钓法、齐竿线钓法;既有重坠钓法,又有轻坠钓法;既有粗线大钩,又有细线小钩;既有沉底坠,又有悬坠;既有星漂,又有立漂;既有有漂,又有无漂;既有手竿,又有抛竿等等。种种不同的钓法,正是针对着种种不同的地域、水域和鱼情。

大家知道,台钓的钓组,主要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非常的灵敏。它使漂的浮力和系统重力平衡,采用细的漂尾,使漂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系统浮力变化很小。即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现有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是它灵敏的原因。而过去的传统钓法多以困钩钓或星漂钓。

随着科技的进步,十三~二十米以上的传统长竿已被许多钓友广泛使用,虽然七星漂的悬坠钓在朝天钩作用下其灵敏度也很高,但在十三米以上的钓点垂钓,视漂比较困难,往往受到局限。其实,传统长竿钓法也在与时俱进。钓者把台钓的悬坠钓法转移到以往传统立漂卧钩钓法之上,成效极其明显。

从众多钓友的实践经验看,真正能把台钓运用在传统野钓中并屡获佳绩的结果,是野钓手们尊重悬坠钓的科学性,并在施钓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运用了厚实的野钓技法,使之传统与现代融汇贯通,从而实现了悬坠钓法与传统野钓的完美结合。

我通常采用的是传统双钩双坠平水悬钓法。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原来的主线只是一个铅皮座,这时只要在底钩子线上多加一点铅皮就行了。方法是将坠分成两部分,一大一小,一上一下,大坠为上坠,重量占4/5~3/4,小坠为下坠,重量占1/5~1/4。

即:大坠为特快别针,根据所用浮标的大小,可在特快别针上加减铅皮;特快别针下挂的双钩一上一下,在长子线底钩上约一厘米处加一小坠,小坠可用铅皮或保险丝代替,小坠不可以用铅皮坐,直接卷在子线上为好。小坠距上钩2~3厘米,大坠距小坠约为4~5厘米(也可适当加大间距),如此匹配的双钩双坠悬钓的组合与台钓的组合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般情况下,上下钩距在3~4公分之间。双钩在下沉的过程中,上坠下沉快,下小坠与底钩受到水的阻力作用下沉稍慢,上钩遇到水的阻力下沉更慢。其优点:一是抗风浪,风浪大时,由于双坠的重量大,抛竿容易且位置准确,更重要的是不走漂。二是双钩不易缠绕。三是时常出现翘嘴半路截食现象。

四是双坠优于单坠,漂相灵敏。双坠反应比单坠灵敏,能迅速及时地将鱼儿咬钩的信息传递到浮漂上,而且漂送得高,便于及时掌握提竿时机。五是双钩优于单钩。双钩的目标比单钩大一倍,双钩一上一下,能使鱼容易发现钓饵而咬钩。双钩还可以挂两种饵,不同色味的饵料任鱼儿挑选,双钩有时会有两条鱼同时咬钩。

通常传统钓线略粗于台钓钓线,可以利用长竿上的小线轮作用,有效防止大鱼逃跑,减少切线的发生。如果主攻大鱼,主线用3号线,子线可用2.5号;如果主线用2.5号线,子线可用2.0号或1.5号。大家知道,台钓的子线有讲究,其实传统悬钓的子线学问同样高深。子线的长短也可以说是上铅坠到钩的那段线。

因为它决定了钩在水下的姿态,无论沉底钓还是浮钓,都要保持钩尖向上,其学问就在子线和下小坠上,子线的硬软、长短和下小坠距底钩的远近直接关系到钓组的灵和钝,其影响比调漂几乎相同。就主攻鲫鱼而言,脑线要短,双子线中短的子线三厘米,长的子线5~6厘米即可。钓鲤鱼脑线要长,长的子线不低于10公分。

通常子线用两种:一种是大力马软线,主钓池塘等水底不挂钩且鱼比较滑的水域,另一种是比主线小1~2个号的普通线,主钓水底情况不明的水域。现在有人为了鱼吃钩阻力变的更小,用胶丝线当主线,用多缕线(如大力马)当子线,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浮漂以实芯长尾漂1-3号为宜(浅水也可用短漂),实芯长尾漂有较好的抗风作用,坠漂调试应在挂双钩的情况下进行,以底钩空钩背触底而不卧为准,钩尖向上(起到立钩的功效),而上钩离底(起到钓浮的作用)。通常在调平水的情况下,无论是底钩空钩背触底,还是底钩悬浮,施钓时只要露出一目底钩就会触底。

在双钩挂虫饵的情况下,底钩如不触底,漂头就会沉入水下,可向上调漂,直至平水或露出一目为止。漂子的目数有两种调法:一是浪弱或无浪时,调平水钓平水或1~2目;二是刮风有浪时调平水钓2~3目或更多目数。其实,野钓的复杂水底绝不是你想调多少目就调多少目,要以钓者的钓法适应环境水势,做到随机应变。

总之,钓目越小越灵,顶漂或黑漂中鱼的概率很高。

经多年实战的验证,感觉双钩双坠钓组特别适合用蚯蚓、红虫等虫饵,也适合使用软而粘的素饵或商品饵。如果主攻翘嘴,可以采用三钩或多钩双坠钓。其它钩子应绑在特快别针上方的主线上采用串钩绑法,并适度加大脑线的长度和钩距(如果浮钓,采用减上坠铅皮的方式即可),采用拖、逗之术效果很好。

主攻翘嘴和大鱼时,还可以施用包食钓法。包食是钓大鱼的一大绝技,需要用长杆短线大漂才能实现。金包银是一种底钩用泡沫(面芯或蚯蚓、红虫)挂钩,外加一种胶合剂(如职业杀手,红虫伴侣)再粘小米,另一个钩子挂蚯蚓或红虫。

如果采用麦麸包食,可以在底钩或特快别针部位捏麸坨,其它钩子挂蚯蚓或草虾,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钓草眼或水底情况复杂,可用单钩双坠。

深水筏钓黄尾鱼的钓线与用漂选择


深水笩钓,尼龙线弹开,不要说刺鱼不力溜鱼不力,提鱼出窝更是万万不能,可以这么说,同样是高手用尼龙线的永远超越不了用PE线的,也许用尼龙线更有富艺术性但,我的观点是稳、准、狠、快!

1.关于漂,按常理深水用大漂长漂似乎没有错但,我们的对象鱼是黄尾,所以选择了大漂你技术再好也钓不出好效果,如果按照网上说的无钩调平水那更是雪上加霜!干嘛用大漂?抗风浪防走水吗?傻瓜都知道水下体积越大阻力越大,那么你还用大的?大漂重铅的利弊,饵到底快可逃过中途小鱼的拉截,就算是惟一的好处了,坏处呢?多了去了,饵料过程脱落快,状态拌的越好就越容易丢失,只有拼命的加拉丝粉大漂重铅想钓口动的话那你钓竿搁着慢慢等好了,等到空军回去再论坛里大呼1000黄尾没吃口网上流行双铅垂我想的晕死,因为阻力问题我几乎绞尽脑汁,没办法如今只能双铅合一以减少阻力,人家说的双铅距离三十到五十公分?你觉得你手上分开拿二把伞的阻力大还是二伞重迭在一起的阻力大?傻子都知道!

2.关于调漂,网上神传的无钓调平水钓二三目我不认同,如果是下面黄尾抢食的话你也会错失好多机会,更何况如今的1000,你钓体动漂是不是觉得每条黄尾巴都是叼着饵就跑?什么上嘴巴长下嘴巴短,什么吃饵前上嘴先触到子线,难道触到了还停一下等你挥杆?难道触线吸饵不是一连贯的动作?难道你有这么神速的反应在触线与咬钩的间隙里挥杆,那你真是神了,本人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出了带钩调漂的最佳调目与钓目,且漂象清晰强,凢乎全部是下沉甚至黑漂,上次在1000在人家没口的情况下我用这组合连连上鱼,还一度上了几次双飞,,我在想我要不要和盘托出,因为我的钓法跟以前网上流传的很不协调,会不会被人家攻击

3.塘料:黄泥巴拌草莓香精,捏拳头大小十个,一次性投入一平方范围水厎,软硬以保证诱饵到底为标准,注,只适用于水下环境平坦的钓位,再以此诱饵不成团撒向钓点为中心十五平方范围,再把剩余的黄泥巴加水稀释倒向钓点,这样整个钓点一片混淆芳香,哈哈大功告成!!

4.钓饵:化氏6号一包,疯钓鲫半包,长拉丝短拉丝各一份,多少你懂的。短拉丝可填补长拉丝网络里的空隙,使饵料更饱满,同样拉出一团饵掺短的那个里面内容更密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再加水0.9份,就是水与料比例水O.9比1,之后在水中倒入少许草莓香精拌匀后倒入料中搅拌,哈哈大功又成!!注...疯钓鲫不返水,对拉丝与钩的附属性强,然后保证了有饵到底,特谢谢疯钓鲫哈哈

5.调与钓:

1、调漂前先说说铅垂吧,这是必须的,我用的是铁芯铅皮坐,目的就是同样体积比塑料的要重,这在整体上缩小了铅垂的体积,然后用一张铅皮把二铅皮坐卷起来,用文字表达我是外行呵呵,意思就是二铅皮坐中间不要加太空豆,注意铅皮要横的卷哈哈,调漂时尽量把铅垂修成流线型,即浮漂的型状,这样鱼吃饵时阻力会大大好隆低,那怕是很轻微的口!!!

2、废话一大对现在说说调漂吧,其实整个钓鱼过程所有的成败全取决于调漂,上面如此精打细琢就是为调漂打下坚实基础,浮漂我选用鱼作的大号鲫鱼芦苇漂,用了十多年了,因为是大号所以平时用的比较少,也就手杆钓鲢时用用,当时化了我180大洋,中间曾自己修复过,如今灵敏度依旧呵呵。调漂前先拌好饵料,子线连接上主线后剪掉一钩,用单钩拉饵调2目,调漂时钩铒尽量接近水底,因为水下每层的水运动不一样还有主线长短所显示的份量不一,离底越远偏差越大,调好后放水里观察至少五分钟,因为底下水的波动浮漂会有上下半目甚至一目的波动,这属正常,但无论怎么波动都应该是以二目为中心的,之后大功告成可以下杆垂钓了!钓目以一目到三目为佳,钓二目更是上上佳,三目也是上好佳,理论上一目最灵但实际上上鱼没二三目多,其核心机密就是鱼不太吃食时直立的子线会让鱼犹豫不决,触饵不吸饵,兄弟们都是台钓高手,都明白这个道理,平时钓上的鲫鱼是不是都是吃下钓的,哈哈。单钩带饵调二的水底状态应该是上钩轻触底,下钩斜卧,起到了既有动态诱鱼又有静态让鱼放心吃饵,注意尽量别钓四目以上,底下有鱼时很容易双飞哦,不是双飞不好,是因为很容易吵窝跑鱼,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子线不要超过12厘米,长了容易缠线,钩要偏小,份量越轻越方便鱼儿吸入,另外再教你一招化解缠线的绝招,收线上来如果子线缠住了不要急着提上来用手解,而是放在水中轻轻的上下提杆,一般重复几次线就解开了,呵呵奇怪吧,多试试保你管用,切记哦,

6.还有教你一个永不缠线的手势,远抛近钓,饵料入水的一刹那回杆拖回铅垂一点点,这样铅垂不会压着饵入水,就绝对不会缠线了,我的主线是0.6的Pe线子线0.6尼龙线,鱼吃口好时子线换成0.8,棉线结是自己打的打上二个,换钓点时方便定位,哈哈,我想我的话说差不多了,中间有点小保留兄弟们别见怪,不影响你正常上鱼,我所保留的只是个人喜好与习惯,主要精髓全写上面了,谢谢朋友们,祝大家鱼获多多,挣钱多多,哈哈!!

7.补充一点,照上面的方法垂钓浮漂以下顿半目到黑漂为主,切记,只要有下顿的迹象,那怕是半目中的半目,不要迟疑,立即提杆,必中鱼,而且绝对都是正口,浮漂上顶时不用理会,坚决抓顿口,浮漂超出常规快速大幅度下顿不要挥杆,鱼儿碰线容易挂到,挂到就容易吵窝也容易断子线,很是得不偿失,还有,本人讨厌锚鱼,但是不怕你在我边上锚鱼,你锚我钓看谁上的多,万一我上的多那就拜托以后别锚了好好学钓做个文明钓鱼人。

野钓技巧之传统诱钓之我的浅见


善钓者必先善诱的道理几乎所有钓鱼人都知道的常识。特别是在水广鱼稀的野钓中,是否善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钓法有着不同的诱鱼方法,而窝饵是诱鱼、留鱼的关键。窝诱不来鱼又何谈钓鱼?绝大多数钓友尤其是老鱼鹰,多在用饵上下功夫、费心思。

诱鱼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饵诱、味诱、光诱等;诱鱼的方法以诱为主(先打窝)、诱钓结合。不论采取那种方式或方法,诱鱼是前提,上鱼是结果。上佳的窝料对鱼儿有着难以抵御的诱惑,窝料色、香、味俱全,在水下形成一个香甜味区,鱼闻味而聚,才有鱼可钓。

通常,人们把台钓使用商品饵的钓法看成为典型的诱钓饵结合法。台钓粉饵在下降和到底停留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化、扩散,吸引鱼,粉饵到底完全融化或者鱼儿吸食扬竿后,需要重新抛饵,这样的循环过程就在钓点中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聚鱼点。实际上,野外休闲,在水广鱼稀的湖库台钓也可事先打底窝,而后再不停喂饵起到继续打窝的作用。

对于传统钓而言,野钓环境综错复杂,池塘、水库、河堰、湖泊差异很大,且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不相同,如何在野钓时诱鱼就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诚然,迅速有效诱鱼是能否创造好成绩很关键的一环,特别是在大型水域传统钓时人为诱鱼进窝更非易事。相信很多钓友都有尝试商品窝料,自制窝料方面的体会。

传统钓的诱饵分为谷香、腥香、浓香或浓腥香几大类,无论哪一类,必须具有色、香、味、散的特点,颗粒状与粉料相结合。色,以红、白、黄三色最佳;香,指诱饵要有香味,才有诱鱼的魅力;味,指诱饵的味道,在诱饵中加入冰糖、白砂糖、蜂蜜或曲酒等成分,诱鱼效果最好;

散,指诱饵入水后能迅速扩散。以钓鲫鱼为例:麝香米、中药米、西药米、酒糟、豆粉末、麸皮等就不错;也有在小米、麸皮中加入适量商品饵的。草鱼则以青草、菜叶或混合发酵料为主。鳊鱼和翘嘴以麸皮、粉料为上,把麸皮加点水浸湿后,再加点白酒,放置一两天,使之适度发酵。这样酒香、麦香、曲香齐全,入水即散,诱鱼效果极佳。

特别是对那些被钓猾了的鱼儿或在较冷的水域,重在一个诱字。诱得好、诱得对路,就会有好的收获。如果是用红虫钓饵,也可在窝饵中加入少量红虫。无论是普通饵,中药饵,还是商品饵,其根本用意就是引鱼进窝。

在实际布窝时,环境、季节,鱼情的因素很大,并不是我们投放了诱饵,鱼就会进窝。过分依赖打窝诱鱼而忽视了钓场、钓位、天气、风向、涨落水、钓点深浅、钓饵的选择及实战经验的发挥也会导致空飞现象。通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布几个窝,有主有副,优于单窝。

如果在大型水域垂钓,宜采用重窝施钓,而小水域还是采用少喂勤喂的办法较好。补窝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有鱼吃钩时,一个小时补一次窝,没鱼吃钩就延时补窝,决不可越不咬钩越补窝。而主攻翘嘴或白鱼时,采用少喂勤喂的办法更加有效。

总之,既要根据鱼种用诱饵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又要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实际上,传统包食钓法和少喂勤喂的方法就是较好的诱钓结合。包食钓法作为一种非常科学、先进的钓法,在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芯饵可用面饵、蚯蚓、红虫、药麦粒、嫩玉米或酒泡玉米粒挂钩,而后再包粉饵。

鲫鱼、草鱼、鳊鱼等鱼类最喜吃的钓饵一般为:鲫鱼:蚯蚓、红虫、小虾、蚕豆粉、商品鲫鲤饵。草鱼:草尖、酒泡玉米粒,嫩玉米粒生、熟均可;玉米粑、红薯粒、药麦粒、麦芽等。鳊鱼:以红蚯蚓、小虾、蝇蛆、蚂蚱、面团、红薯粒、浸泡的麦粒、大麦芽、桑葚等为佳。玉米、面饵、蚯蚓、红虫或多种商品饵组合的钓饵,都是兼顾不同水域里的鱼类,可因鱼施饵。

在野生环境下一般可钓鱼的种类很多,打窝诱鱼是钓鱼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手段,要想钓好鱼,多钓鱼,必须诱好鱼。应该根据对象鱼来选择有针对性的诱饵和钓饵。而钓饵则应优于诱饵,要适时、适情,灵活应变,切不可盲目。

路亚沿岸标点的分析与选择之浅见


路亚中的标点,可能在鱼路,也可能在鱼窝。由于对水纹学和本土鱼性所知甚少。所以我很难判断鱼儿的游曳路线,只能靠观察沿岸地形来寻找它们可能聚集的地方,然后选择相对应的方式去钓获。我的渔获并未因为这种不得已的行为而减少,反而在不断的猜测和验证中还收获了一些对沿岸标点的浅见,分享给大家。

我没有船,所以姑且以岸钓的行进难度为标准,来区分沿岸地形。

1)走得很舒服的浅滩

2)走不了爬不上的峭壁

3)想爬又不敢爬想来想去又不得不爬的阶梯式崖岸。

浅滩钓点

正常情况下这类缓慢延伸的崖岸,因为方便人类活动,鱼类很少停留。那浅滩没鱼么?当然有!关键是它什么时间有鱼、有什么鱼、什么情况下鱼最多。

深夜,大部分鱼类都会借着天色掩护靠边觅食。在我的老家湖北,渔民常在岸边放置地钩钓肉食性鱼类。 所以在晚上路亚钓时,选择动静稍大的饵,在浅滩也会有不错的收获。南方酷热的中午,浅滩会大量游曳着 因为爱情的罗非。用表层的crank或是小亮片去挑逗他们,经过其巢群时往往会遭遇凶猛的攻击。在正常时间,以翘嘴、鳜鱼这些比较广泛的对象鱼为例。当什么事情发生时,鱼儿会不顾一切的向浅滩进军把它打造成我最爱鱼窝呢?

如下图的钓点,一片刚被水淹没的草滩。各种新鲜的虫子小虾云集于此,还有水草的掩护。实在是掠食者们的天堂,所以即便在大中午我都钓到了好几条生猛的鳜鱼。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标点一定要新鲜新鲜的意思是:此点突然多了很多水里没有的植物或动物,他们都是食物或能带来食物。才能吸引其他掠食者。

在这种环境虽然帮我钓到鱼的是一枚米诺,但是我更推荐大家使用铅头钩或无铅钓组,把钩尖包裹在软虫体内,会大大减少钓组挂失的几率。

同类型标点如浅滩中各种障碍物、出水口、垃圾堆,只要能给对象鱼带来食物的必须去试一试。这是钓点的时间、对象鱼、水底构造的改变对钓点的影响。

陡峭的悬崖

陡峭的悬崖,一般水相对深。所以往往藏着部分畏光鳜鱼、鲶鱼。大体型的罗非也常选择在这类水面休息。如果峭壁上再多一点草木,落下的树叶行成了一层有效的遮蔽。那就更妙了翘嘴一点会选择它作为游曳进食的路线。

看,从树底漂浮物中打捞出的翘MM。

峭壁中我最钟情于下图的地形,缓缓的岸延伸过去,靠近悬崖时突然一段深沟。

请看峭壁下那段水色略深的区域,那是一段深沟。鱼儿往往聚集于此。不少朋友在这个标点收获过现在溪流中难得一见的军鱼。在高州爆过几次扣的朋友,也都是在对岸那片陡岸。

悬崖因为不方便行进,也很难总结出一些很有意义的鱼窝。只能是看到了就钓一钓。更多的时候是去碰运气,找惊喜。这类标点延伸开来无外乎一句广告词:不走寻常路。

仔细下面的收获细心的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是的,聪明的你肯定发现了,中鱼的水底都是各种大小不等的石块,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鱼窝,那些想爬又不敢爬,想来想去又不得不爬的阶梯式崖岸

阶梯式崖岸

石块组合成慢慢向下延伸的阶梯。

这类钓点,沿岸的深度变化明显,鱼儿可以很轻松的从深水区快速游到浅水区;沿岸的石头提供了良好的遮蔽;石块中间的缝隙给食物链底端的物种留下了藏身的空间,大的掠食者往往巡视周围。真的,我曾经见过一只为了觅食水生物将头部卡在里面的鸭子。

福州的春季体感温度已经达到了二十多度,但水里依然冰凉。鱼儿大多都埋伏在沿岸3米以内的区域。相对来说鱼的反应速度会慢一些。所以建议大家使用长舌板的crank,慢慢的挖,一来不易挂底,二来可以给还没回过神的它们多一点反应时间。

如果感觉钓场内的鱼非常活跃,也可使用感度较高的竿子,配合缓沉小米诺。抛出去后,让饵沉到刚刚好贴一点石头的位置。然后做字形 逃窜动作 好几次饵落水后刚做动作就遭遇攻击!

用这种玩法能快速钓上那些最活跃的鱼,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缓沉米诺卡入石缝的几率非常大!所以要求竿子的感度、钓者精神的集中度、挂底后的当下反应都非常高。但是往往都有惊喜!!

此类标点虽然好,也要懂得区分其中的山寨版。如果水底没有延伸的,也只是悬崖的另一种变形;如果太过平缓,即便有石头也不符合聪明的鱼类进可攻退可守的捕猎习惯。今天河东,明天河西。无鱼的浅滩可能因为涨水变成鱼类觅食的天堂,现在幽深的悬崖也能因为水量减少变成鱼窝。

所以路亚运动大可以反过来读作运动路亚。不仅动脚,还得动脑。去寻找最佳的标点、用最符合情况的技法、钓最活跃的鱼;拒绝散弹打麻雀的方法,精准猎鱼。此之谓路亚运动的精髓!end

儿时的记忆之黄颡鱼的独门秘籍钓法


一次与同事聊起了各自的钓鱼经,不知不觉中有人提到小时候在家乡钓鱼的往事,这到是让我想起了儿时的钓鱼经历。

小时候放暑假我爸总会把我送爷爷家,在那个小山村里,一条不大的小河从爷爷家门前流过,也成了儿时最美好的记忆~~我的三爹最喜欢去河里捕鱼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帮着提渔篓子什么的。

三爹捕鱼有两种方法,可以说是他的独门密籍了,我极少见别的大人用这两种方法,有也远不及三爹的收获多。一种称之为锤鱼,就是用一大铁锤子猛锤河中的大石头,锤几下后搬开大石头,底下的鱼早被震晕了,直接就可以用手捉。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贴要介绍的一种钓鱼方法,主要的目标鱼是黄鲴头。

记得那个时候,大夏天最热的日子,三爹下午三四点钟就开始准备了,鱼杆、钓线一切都是自制的,而鱼杆和线组也比较特别一些,为了说清楚一些,我画了几张示意图,画得很粗糙,就是表达个意思,大家凑和着看吧~

鱼杆选择2米左右的细竹杆,与杆等长的线,钩直接绑在线上,在离钩2寸左右的位置缠上铅皮做坠,坠子要重一些,这是要求钩子沉底的同时不会被水流冲动,实际上有个锚的作用。同时鱼杆要配一根附杆,比鱼杆稍短一些,附杆也用竹子做,在其顶部要保留一小段枝叉,这个枝叉是干什么用的呢?听我慢慢的说。

总之鱼杆和附杆做好后,要一起插在河岸上,这插杆也是有讲究的,鱼杆和附杆成X形插好,鱼杆杆尖要高于附杆,如上图所示。

插好后,将鱼杆杆尖部下压,一直要压到附杆顶部特意留下的枝叉之下,松手后鱼杆尖就被附杆固定好了,并会弯成一定的弧度,如上图所示。

当有鱼吃食拉动渔线,弹性很好的竹鱼杆尖部也会被拉动压低,直到拉到了附杆顶那个枝叉之外,如上图所示。

鱼儿游一会儿就游不动了,停下来,这时鱼杆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弹,并会弹到附杆之上,回弹的距离比下压时更远,实际上是完成了提杆的动作,鱼儿就会被钩住了。

呵呵~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吧,这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自动提杆系统,做法超简单而且效果很好,其要点是钓杆和附杆插的角度,要保证固定好两根杆时,钓杆杆尖压在附杆枝叉内,回弹时又正好弹在枝叉外,调整很重要。

三爹每次都会做上十几根鱼杆附杆,傍晚六七点钟天还没黑时出发,他抱着一大推的杆子,我在后拎着渔篓子和饵盒,钓饵就是蚯蚓或蛆,到河边后挂饵,插杆,布置好一根杆后在插下一根杆,鱼多的时候刚布置好一根杆上根杆子就有鱼了,就这样忙到天黑透了,十点钟左右鱼口不好了就收了,能收获大半篓子的黄鲴头和射蜂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儿时的钓鱼经历就象是昨天的事一样,历历在目,可惜的是现在的老家,那条小河电鱼炸鱼的祸害了,特别的毒鱼的,有段时间小河的水都是黄的,再也钓不到鱼了。

(射蜂子是一种无鳞鱼,家乡的叫法,不知道学名叫什么,身体象泥鳅,呈暗红色,头部有尖刺,据说尖刺还可以象蜜蜂一样射出来,所以名叫射蜂子,不过我没碰到过,这种鱼味道极美,可惜已绝迹了,不过听朋友说邻县有农家乐推出过射蜂子火锅,有时间一定去尝尝)

钓鲴鱼的技巧与常识(黄尾鲴、圆吻鲴等)


据资料介绍,鲴鱼种类多,主要有四种: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鲴鱼是它们的统称,其食性、钓法基本相同。朱俊芝钓友说的黄鲴鱼应当时黄尾密鲴,汉中地区四个品种都有,但以细鳞斜颌鲴适量最多。黄尾密鲴和细鳞斜颌鲴是鲴鱼里最有经济价值的物种,适宜规模养殖,汉中地区所产的鲴鱼都是野生,没有专门养殖。鲴鱼脾气暴躁,上唇前突似鹰钩,我地钓手给他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鹰鱼。以前我还以为他是白条的变种,不了解其真实身份,不知其习性,所以难以钓获。经过不断研究学习,特别是与周围钓友经常交流,我不但摸清了鲴鱼的习性,也掌握了他的基本钓法,现在钓鲴鱼不再是件难事,关于鲴鱼钓法,朱俊芝钓友的文章已经说得十分详细,我认为再把我地钓友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钓技,是件锦上添花的事。

一、做窝

尽管鲴鱼对食物不挑剔,但垂钓高手做窝却十分讲究。首先窝料就与众不同:廉价的小鸡饲料加上一半黄泥巴就足以把鲴鱼乐得晕头转向。鲴鱼特别喜欢在水质干净但有一溜浑水的地方活动,能找到这样的钓点最好,多数时候要靠人工制造。打窝也有技巧,有时钓的好好的,突然出现断口,排除鱼稀的因素,主要原因是窝子里没食了,鲴鱼脾气暴躁不愿意久等;窝子也不能做大,否者这些好动的家伙吃饱了就会扬长而去,因此开始做窝时不要一次投足,拳头大的两团就行了,窝料要松散不要攒紧,以制造雾化效果,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撒上两团窝料,这点很重要。不要嫌麻烦,也不要担心频繁补窝会惊散窝子,脾气暴躁的鲴鱼可不像老成稳重的鲤鱼那么刁滑。

二、饵料

不要总以为钓鱼高手都有秘密饵料,其实他们对使用哪种品牌的钓饵都没有特别的偏好,多用的都是普通钓鲫鱼的商品饵。野战蓝鲫加小鸡饲料开出的拉饵时我地钓手最常用的饵料,效果不错,这款饵料有粗有细,既有雾化成分又有留鱼颗粒,还能和窝料保持一致。其次野战蓝鲫色泽鲜红非常醒目,容易引起鱼儿注意。要说高手一定有秘诀,那就是他们上饵很讲究手法,手上饵分成两半,一半拉饵一半搓饵,通常上钩搓松散大饵,下钩拉大饵,要求饵料从水皮就开始雾化,到底后只要保证一个钩子上有残留就可以了,如果能控制下钩到底后只有米粒大的一点残留效果最好,鲴鱼最喜欢在浑水里追逐那一丁点醒目的食物。钓鲴鱼是个力气活,不要死等,越是口稀抛竿越要勤,这样才能把鱼诱来并留住。

天气变化气温下降的时候要加大饵料气味,加腥可以加虾粉,加香我认为就不必了,普通国产浓香及鱼饵料香味已经够浓了,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提到化学合成小药,建议不要使用。有鲴鱼的地方通常都是水质很好的自然钓场,大部分是人畜饮用水源地,化学合成小药污染环境害人害己,如果你一定要使用,至少不在天然钓场使用。

三、调漂观漂

基本观点是可以照搬鲫鱼的钓法,这没问题,完全可以上鱼,但如果你总想比周围钓友多一点钓获,那就得做更加细致的探索,毕竟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鲴鱼的嘴巴很特别,上唇厚而突出,这就造成了它索饵时上唇首先碰到脑线,如果脑线绷得很直,饵料还没进嘴,浮漂就出现动作,是钓手做出误判。有钓手说钓鲴鱼靠挂,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垂钓鲴鱼一定要钓钝,可以调水平钓2目,调4目钓5目、6目。在小杂鱼多和大风大浪的天气,还可以采用钓跑铅的方法,效果不错。有时即使钓钝也要放口,等黑漂或者上顶至停顿时再提竿,几乎正口。钓钝、放口的程度要通过饵料残留和鱼口轻重来控制。有时天气和地形迫使我们钓离底、钓浮,这样漂相更成问题,普通钓手可就惨了,频频提竿,不是空竿就是挂鱼,究竟逮哪一口?我的经验:上顶然后下顿命中率最高,其次是上顶至停顿,突然加速下滑也可逮。大的动作不必抓,不是小鱼闹钩就是游鱼带动了线组。有位钓鱼大师说:提竿准确及时,不如放慢半拍。这对钓鲴鱼非常适用。

四、钓点

鲴鱼对水质和周围环境要求高,找不到鱼窝,想靠饵料的气味来吸引它们很难,所以钓鲴鱼最重要的环节是钓点的选择。这一点朱俊芝钓友做了特别强调,他说的很详细很到位,我很赞同。我啰嗦一点的是书本知识只能参考。实际情况是:即使坝基下、乱石堆、黄泥坡前这些地方都出鱼,也只有某一两个钓位上鱼最好。比如我们常去的汉中石门水库上游春桥铺,近200米范围里的浅湾都能下竿,但就伸向河中间的那块巨石上面最好。我去混家沟水库钓鱼,只有大坝上能钓到鲴鱼,而且每次是坝基中段投料点钓获最多。这样的钓点,谁会告诉你呢?现在钓鱼环境那么差,有点秘密多难,要养成多观察多总结的习惯。

关于用竿用线等常识,朱俊芝钓友说的很详细。很赞同的观点,我不再赘述。

秋季垂钓黄尾鱼的技巧


黄尾鲴鱼,南北地方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梢等,属鲤科,鲴鱼鲴亚科。它的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

由于黄尾鲴鱼味鲜肉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尾鲴在水底的冲劲有如一斤多的鲤鱼),给人以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广大钓鱼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之一。但垂钓黄尾鲴的难度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我多年来一直喜欢与黄尾鲴打交道,总结了不少实战经验,现特别献与同好之钓友。

一、黄尾鲴的习性

黄尾鲴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这些年来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养殖塘里也能见到其踪影。黄尾鲴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两年可长至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习性是春秋浅水、夏入深潭。黄尾鲴食性杂,多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藻类等为食,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虽说黄尾鲴一般在0℃-38℃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既适低温又耐高温,但它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水温变化密不可分。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正是黄尾鲴为了产卵需要大量进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其实,夏天黄尾鲴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

二、黄尾鲴的钓法

南北地区休闲钓爱好者,多以手竿传统钓法钓取黄尾鲴,局限性较大;加之对黄尾鲴以下颌具角质边缘刮吸食物的独有习性鲜有了解,往往难有好收获。即便上鱼,大多也是钩子挂到的。使用手竿悬坠钓法就不同,因该钓法灵敏与稳定性兼备,可调性强,所以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钓取黄尾鲴的上佳利器。

1、钓位的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钓位,对垂钓黄尾鲴来说非常关键。原则上应根据黄尾鲴的生活习性,选择黄泥坡、华尖、陡岩、深浅交汇及库内大弯处。不过,随季节的变化,钓位的选择也略有差异。每年清明节前,可找向阳、陡坡、水底有乱石杂物、水深1.83米且不太挂钩的地方。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深浅结合处、坡度较平缓等水深在1.21.5米的钓点下钩。初夏、秋季,阴天时钓浅;仲夏,晴天亦可钓深水。

2、钓具的配备

黄尾鲴虽然属中小型鱼类,但中钩的瞬间冲劲儿十足。竿子太硬,容易断线跑鱼;竿子较软,又不能轻易抄之入护。因此在钓竿选用方面,要结合鱼的大小和挣扎力定调性。通常我钓150克以下的黄尾鲴,多选用三七调竿;对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调竿。钓竿长短也要适宜。竿子太长会造成扬竿过迟,以我的经验;水浅、鱼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鱼大,用十五尺亦足够。钓线选择方面,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根据鱼情配置0.5---0.8号;子线也应使用结节力强、有一定伸缩性的优质线,以0.3---0.6号为主,长度12---18厘米为宜。钓线选择同样要视水温高低、鱼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只要主、子线能承受住鱼的拉力即可。

鱼钩的选择方面,由于黄尾鲴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就饵表现轻微(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所以用钩不能大,13.5号袖钩比较适合它吸入口;双钩距正常在一到两个钩左右为宜,如果鱼的密度大、个体又小时钩距要适当加大,可以增加中双尾的机会。另外,所选鱼钩要具备一定的锋利度(刺鱼快)和坚韧性(要能抗住黄尾鲴的冲力),这样才能减少鱼脱钩的现象。

浮标的选择,要依据天气的变化和鱼情的快慢而定;鱼摄食强烈时,选择标身适中、翻身快、稳定性强的23号硬尾标(1113目)或软尾标;鱼开口小时最好选用细长身、短碳脚、细长硬尾的灵敏度较高的小号浮标,这样可以有效放大鱼咬钩的信号。

3、钓饵的调配

钓饵一直是众多钓友关心的话题,根据鱼的食性、季节、水温变化合理搭配鱼饵,是提高黄尾鲴钓获量的重要因素。黄尾鲴主要以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为食,所以基础饵应以地方盛产的植物、作物本味香为主。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往饵料中添加50%左右的高动物蛋白腥饵,则具有较强的诱食力,实战钓效明显。气温、水温较高时,要降低饵料中的腥饵,加大超级诱等粗颗粒一类的成分。在鱼食欲弱时,可添加适量草梅香或是奶香的饵料,进一步调节诱食性,作用亦非常明显。除此之外,鱼饵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是;搓饵要比重适中,柔软,便于鱼一吸进嘴;拉饵所拉出的饵球要圆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钩性。

(南北鲫+速攻+拉丝+冻饵)

4、技法的运用

黄尾鲴的体征和吸食习惯决定了钓法,如果按常规悬坠钓法,浮标调几钓几,(如调4钓2;调3钓3等等),浮标有动作,提竿却难中鱼。这是因为鲴鱼吃饵时先是嘴唇上部触及子线,造成了许多假动作,所以浮标应调低钓高,让子线适当弯曲,这是钓上黄尾鲴的关键。另外,钓黄尾鲴,要敢于放口,浮标轻微地一上一下急速回标或快速黑标的中鱼率都不会高,一般情况下,浮标上升1至半目到2目浮标下顿时中钩率最高,浮标慢慢上升中不要扬竿,等浮标瞬间停顿时才能扬竿中鱼。再有黄尾鲴下颌具角质边缘较硬,故需要用稍大点力提竿,有利于钓钩的刺入。

钓黄尾鲴手法上更讲究搓拉结合,黄尾鲴鱼喜欢群居生活,在钓上几条鱼后,要及时补窝。当窝中的鱼被我们钓了几条后感觉要停口了,要搓松软的大饵团及时补窝,将远处的鱼群再次引到窝中,等窝中有口后,又可以改为拉饵垂钓,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钓友会比你少钓几条鱼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根据黄尾鲴鱼的上下口裂长短不一的这一生理特点,钓底比钓浮略胜,子线在水底弯曲形成一定角度,更适合和方便黄尾鲴鱼吸食,信号也很真实,我个人认为调灵钓顿比较好一些。因为黄尾鲴鱼的上口裂长,在钓饵未吸进嘴的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浮标就会出现信号,此时手脚快的钓友就去扬竿了,结果一无所获,这就是许多钓友认为黄尾鲴鱼难钓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尾鲴鱼口裂小,鱼的个头也小,吸食的力度相对来讲比其他鱼类的吸食力要弱一些,在深水区浮标产生的信号也就相对比较弱,因此个人认为采用拉饵垂钓,比搓饵垂钓略胜一筹。

最后要提醒下钓友的是,黄尾鲴鱼弹跳力大,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方法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另外,黄尾鲴的性情比较急躁,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鱼护以用大口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因为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了小口鱼护,鱼在鱼护里不能自由游动,它很快就会死亡。

黄尾鱼的钓组配置及选位用饵、抄鱼技巧


黄尾鱼又叫黄尾鲴,是淡水生长的小型鱼类,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靠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附着生长藻类为生,在夏天4~6月份左右很好钓。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黄尾鱼的钓组配置及选位用饵抄鱼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垂钓黄尾鱼带来一些帮助,也愿钓友们每次出钓都能渔获满篓而归。

一、钓黄尾鱼的钓组配置

钓黄尾鱼首先必须具备合理的钓组,既钩、线、漂、竿、拉饵盘。

黄尾鱼是小型鱼类,摄食爱靠近水体边缘群游觅食,钓黄尾鱼使用悬坠钓组最为合适。

3.6米超硬竿,线组11.5号做主线,0.40.8号做子线,用12号无倒刺钩,选用34号细尾漂,调6钓4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漂的习惯和天气的变化选择浮漂。

温度高时可选择大漂,温度低最好使用小漂,这样可以放大有鱼咬钩的信号。

二、钓黄尾鱼的钓位选择

钓黄尾鱼选择钓位是非常关键的,因季节不同而使选择钓位略有差异,在每年的早春之后,清明前选择向阳、坡度较陡、水底有烂石杂物,水深在34米的地方。

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及深浅结合部,坡度较平缓的位置,水深在1.21.5米处下钩,钓法上先找底后钓浮,根据鱼群所在的泳层,钓不定位的深度,既在哪个泳层有鱼就钓那个泳层的鱼。

三、钓黄尾鱼的饵料选择

确定钓位后,可用虚实相间,雾化性能好的诱饵做窝,钓饵可使用商品鱼饵,腥饵腥香饵都可,从施钓的效果上看,红虫是钓黄尾鱼的最佳钓饵,其次是红蚯蚓。

因为黄尾鱼的嘴小,用钩也很小,故而穿蚯蚓很不方便,同时也影响上饵的速度,为了提高钓获可以用龙王恨的野战蓝鲫+老鬼918,钓离底20公分,注意一点,大鱼的漂相一般是顿,小鱼的漂相是送。

如果要用蚯蚓作钓,可分断挂钩,并醮少许豌豆粉,这样可以克服蚯蚓湿滑,即可以保持窝点雾化诱鱼,使钓点诱惑力持久。

四、钓黄尾鱼提竿抄鱼技巧

黄尾鱼游速快、性急、力大,一条三两重的黄尾鱼在水底的冲击力相当一条一斤多重的鲤鱼。

上鱼后与钓鲫鱼提竿有所不同,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因鱼弹跳力大,所以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能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拉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

这时可以提鱼如护,也可用抄网抄取,但用抄网往往影响上鱼的速度,由于此鱼性情急燥,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所以宜采用无倒刺钩,大口长鱼护为佳,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小口鱼护,使鱼在鱼护里不能游动,鱼很快就会死亡。

小议台钓调漂的理解之浅见


调漂是台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台钓的基本理论,就是一个平衡,动态的平衡,反映鱼情主要是靠这种平衡被打破时漂反映出来的变化动作。所以要钓好鱼,调漂非常重要,调得到位,上鱼飞快,调得不到位,见动作打不到,甚至有时候连动作都见不到,也有可能经常跑鱼。调漂的几个误区如果不解决,就不是真正会调漂。我将我个人对调漂的理解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不当之除,忘大家指正。

一、调四钓二不是死教条,也不是标准

有许多人掌握了简单的调四钓二,于是在什么地方都调四钓二。调四钓二是早期台钓的理论基础,调四钓二仅仅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有条件的,如果你的钓组完全满足条件,就可以调四钓二,但也要分季节,所以简单的调四钓二是满足不了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和气温、季节变化需求的。

调四钓二的理论产生于精养竞技塘环境,用漂是达摩7目软尾浮漂,在钩重为2目,饵重为2目的情况下,调四目钓两目,达到不灵不顿的状况。这个时候双钩在水下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轻触底。如果你的调组跟这个前提不吻合,那么调四钓二就不是这个状态。

二、调漂调的不是漂本身

漂本身的属性在漂做好就已经确定了,漂本身的灵敏度是固定的,我们调漂的目的其实调整的是钩饵在水底的姿态,无非几种情况,从灵到顿依次为,(1)、双悬,(2)、一触一悬,(3)、双触(一卧一触),(4)、双卧,(5)、铅躺底(跑铅时)。当然,也有人在这5种姿态中还细分,但基本是属于这个范围的细小的变化,冬天钓轻口滑口时有用。

三、并非越灵越好

台钓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灵敏,但上鱼效果并非越灵敏越好。台钓的理论产生于竞技环境,如果我们钓鱼的环境与竞技环境不一样,如果完全照搬竞技理论,会死得很难看。竞技环境中鱼的数量是不用你发愁的,有的是鱼给你钓,所以竞技钓普遍比休闲钓要钓得灵敏,经常调高钓低,一触一悬甚至双悬都用得不少,如果你在野钓中也这么干,很容易见到口打不到,也容易滑鱼,本来鱼就不多,一跑鱼就炸窝,再引过来又要好长时间,收获可想而知。因此在休闲钓中,我认为最好采用双触底,这样口实在很多,如果能调整到上下钩都中鱼的情况为最好。特殊情况还要调整成双卧或者跑铅。

四、调4钓6有时候并不顿

喜欢休闲钓野钓的台钓朋友,在学习调漂的时候,光学会5步调漂其实并不够,陈宁的调漂法光高灵还是低灵、剩余浮力、全浮力点等一大堆新名词就够你喝一壶的,不晕才怪。建议学习一下李保安的无钩调漂法,这种调漂方法对钩重、饵重、灵顿变化范围、钩饵在不同的调钓目数下的姿态以及饵料比重对钩饵姿态的影响等许多方面都能给出清晰的显示,而且对灵顿的认识更为全面,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对休闲钓的指导意义更加实际,真正理解了钩漂线饵之间的关系后,你就不会简单的认为调4钓6一定顿了。

灵与顿是相对的,并不是好与坏的关系。网上李保安无钩调漂的视频详细演示了这个变化过程,但并没阐明原因和道理,需要自己去琢磨。我们调漂的目的是找到能准确反映鱼吃钩动作在漂上的调钓变化范围,找到一个小小的区间,在这个区间里,鱼一给口就基本能中鱼。

只有完全掌握了、钩、漂、线、饵之间的相互搭配,掌握了不同鱼情、水情、温度、季节对调钓的变化要求,才算会调漂。那种简单的能上鱼就行的观点并不是不对,也对,但那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情况变化,调整的时候就会很茫然,如果调整方向反了,效果会更差。

我也不敢说我对调漂十分精通,在实际垂钓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困惑,欣喜的是,在明知道下面有鱼的时候,大概知道怎么去调整,去适应各种变化。

春末夏初钓黄尾鱼的技巧


黄尾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鲴鱼,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川条子等。黄尾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生长快,能集群产卵,自然增殖快。是生活在中底层鱼类,它的鳃耙排列紧密,滤食性极强,肠相当长,是体长的10倍。消化力极强,故生长速度较快。它的饵料在天然水域主要以固着藻类,有机碎屑,腐泥等为主。但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养殖方法不同,它的饲料又有所改变。

那么春季我们应该怎么来钓黄尾鱼呢? 下面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天气

最好持续多日的晴好天气.有钓友并不喜欢钓黄尾鱼太累了,一般说越热越好钓.大雨前一天不好,但也能钓.雨后涨水厉害一般不好钓,要等水位稳定后2-3天再钓。有风比无风好,2-3级风力最好,除西风外任何风向都好钓。黄尾鱼比较谨慎,一般不用近岸钓。钓竿的选择一般偏长一点。

二、浮漂的选择

如果浮钓黄尾应该选择漂尾短的浮漂,短尾浮漂入水后的状态好,且漂身到位的行程短稳定。特别是在野外作钓,它的抗风、抗走水性更佳。因为与钓底长尾浮漂相比,短尾能将漂尾减去的重量,转移到铅皮上面。这种浮漂经过手工打磨所以十分细,入水之后阻力减小。其漂脚虽短,但是漂脚比漂尾长,这样的浮漂翻身之后,下降速度缓慢,饵料在水中降落的状态诱鱼力强。钓黄尾第一步应该是根据天气和鱼情来调漂,以确定一个调钓方式。

三、鱼饵

大多钓友主要还是用蚯蚓钓黄尾鱼,小编觉得蚯蚓也是不错的选择。窝料选择就比较广泛了,经济实用一般以菜籽饼,面粉为主,剩饭,碎米,小鸡料等等都不错的。推荐一个小配方搭配:200克酒泡米,300克小鸡饲料,2公斤菜籽饼,1公斤面粉,500克剩米饭,150克曲香型白酒。提前一天拌匀并密封进行12小时以上时间的发酵。施钓时取钓场水拌和至用力捏紧不会散开为宜,也可以在水边做散化试验(入水5-8分钟开始化,20分钟内全化开)。嫌麻烦可以直接选择购买打底窝料,这里推荐舟三公底窝料,试用几次了效果都还是比较理想!这个底窝料,直接加水做窝就可以,水的比例不宜多,0.5:1即可。

钓黄尾时,不一定开竿就上鱼,有时候需要等很久.相信给位钓客都是爱钓鱼的人儿。这样的耐心还是有的。所以给位钓客心态要好,耐心守侯,稍安勿燥。一旦有黄尾到了那就是爆护的开始了。

垂钓鲢鳙鱼的细节探讨之浅见


关于钓鲢鳙鱼的方法,其实感觉大体上都不错,对鲢鱼的习性和钓法也都有一定的见地。不过有的钓友忽略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可能就是钓鱼的致命伤,同样都是钓鱼,可能你就不上鱼,别人就咣咣上。想起来就说两句,不一定对,前两天还与坛子的钓友讨论过钓鲢鱼的话题呢。说的对大家就借鉴,说的不对大家就一起研究研究。

一、关于钓鲢鱼应该集中还是应该分散的问题

我原来一直同意雾区的观点,现在也支持。但是在实践中,我也碰到过鲢鱼不成群,有的时候就是上钩情况不好。有的钓友能钓到,你却钓不到的情况。那时候就说因为天气风向和水域的关系,后来坛子里也有朋友说不一定雾区就好,因为鱼的密度很低,再大的雾区也没用。现在我有时也不得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了。

把几个杆子打到一个小的范围内,几个浮标相隔很大的距离,这虽然背离了钓鲢鱼雾区的规律,但是却顺应了鱼密度小,把饵送到鱼嘴边的事实,鱼少我们就找鱼钓。我认为说的也很有道理,那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也就应该灵活掌握钓点是应该分散还是集中了,不管分散还是集中,以钓上鱼为最好方法。

二、关于钓鲢鱼钩应该多还是应该少的问题

我看到过很多人都用爆炸钩或狼牙棒钓鲢鱼,有时上面挂了很多的小白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感受。这个方法虽然可以上鱼,但效果不好。因为爆炸钩上边的脑线很短,但相对于长脑线它是硬的,小鱼一扑腾就挂上了,小鱼挂上有的鲢鱼中钩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他又不是鲶鱼。我们钓鲢鱼一般一个钩就够用了, 最多也就用两颗,钩子多了,中白鱼的几率就大,再多钩鱼也就吃到嘴里一两个,剩下的全都没用、那就是给白漂子预备的。

我一般自己做,找一个大一点的弹簧,上下用那种打针小瓶橡胶瓶盖定位,中间用线穿起来,下面一个1214公分长脑线,钩很大,伊势尼1314好用,钩一定要锋利。脑线一定用软线,方便鲢鱼吸入,我一般用牛筋线,如果用两个钩两个钩要并列,二个钩要比一钩短点,靠自己体会一般都有多大鲢鱼,多大的嘴,钩子能被鱼喝到嘴里为好。长脑线小白鱼也不是完全不上,但是上百鱼机会很小,这样就把钩留给鲢鱼了。

如果不愿意做,就用爆炸钩改一个,把尾钩留下,上面五个留下一个,把剩下的绳头一定处理好别开了。这样就能用了,勾上什么也不要挂,就在饵团外面当啷着。这样还省下四个钩。有的钓友也说够多也有钩多的好处,上鱼后鲢鱼嘴上脑袋上,全是钩不容易跑 ,这点我也同意。但是我还是用一个钩吧。

三、关于鱼饵应该在近处还是在远处的问题

很多钓友都愿意把海竿抡圆,猛劲抛到很远的地方。有时候我也是一样的,包括到现在我也愿意远抛,就因为这个海竿都断过。后来我在逐渐发现不一定远了才好,有很多朋友不用杆子,就用手线,抛出去也就15米远把,上鱼也不比我少,后来我也观察,总结这个问题,掌握一点就行,如果在深水区,就是3步下去人就没影的地方近点没关系,浅的地方就不行了,就得往远一点了。

还有海竿钓鲢鱼可以前后排列几把,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吗。因为钓鲢鱼的饵很渣,附着力不好,抛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就会天女散花,这就相当于打窝了。还有就是中鱼后或换饵时钩上还没有完全化开的饵,会在回来的途中一点一点的掉下来,在海竿主线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饵料带,所以我有时会让海竿前后排列。有时会有不凡的效果啊!

2020秋季垂钓黄尾鱼的技巧


黄尾鲴鱼,南北地方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梢等,属鲤科,鲴鱼鲴亚科。它的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

由于黄尾鲴鱼味鲜肉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尾鲴在水底的冲劲有如一斤多的鲤鱼),给人以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广大钓鱼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之一。但垂钓黄尾鲴的难度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我多年来一直喜欢与黄尾鲴打交道,总结了不少实战经验,现特别献与同好之钓友。

一、黄尾鲴的习性

黄尾鲴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这些年来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养殖塘里也能见到其踪影。黄尾鲴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两年可长至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习性是春秋浅水、夏入深潭。黄尾鲴食性杂,多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藻类等为食,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虽说黄尾鲴一般在0℃-38℃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既适低温又耐高温,但它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水温变化密不可分。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正是黄尾鲴为了产卵需要大量进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其实,夏天黄尾鲴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

二、黄尾鲴的钓法

南北地区休闲钓爱好者,多以手竿传统钓法钓取黄尾鲴,局限性较大;加之对黄尾鲴以下颌具角质边缘刮吸食物的独有习性鲜有了解,往往难有好收获。即便上鱼,大多也是钩子挂到的。使用手竿悬坠钓法就不同,因该钓法灵敏与稳定性兼备,可调性强,所以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钓取黄尾鲴的上佳利器。

1、钓位的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钓位,对垂钓黄尾鲴来说非常关键。原则上应根据黄尾鲴的生活习性,选择黄泥坡、华尖、陡岩、深浅交汇及库内大弯处。不过,随季节的变化,钓位的选择也略有差异。每年清明节前,可找向阳、陡坡、水底有乱石杂物、水深1.83米且不太挂钩的地方。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深浅结合处、坡度较平缓等水深在1.21.5米的钓点下钩。初夏、秋季,阴天时钓浅;仲夏,晴天亦可钓深水。

2、钓具的配备

黄尾鲴虽然属中小型鱼类,但中钩的瞬间冲劲儿十足。竿子太硬,容易断线跑鱼;竿子较软,又不能轻易抄之入护。因此在钓竿选用方面,要结合鱼的大小和挣扎力定调性。通常我钓150克以下的黄尾鲴,多选用三七调竿;对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调竿。钓竿长短也要适宜。竿子太长会造成扬竿过迟,以我的经验;水浅、鱼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鱼大,用十五尺亦足够。钓线选择方面,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根据鱼情配置0.5---0.8号;子线也应使用结节力强、有一定伸缩性的优质线,以0.3---0.6号为主,长度12---18厘米为宜。钓线选择同样要视水温高低、鱼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只要主、子线能承受住鱼的拉力即可。

鱼钩的选择方面,由于黄尾鲴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就饵表现轻微(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所以用钩不能大,13.5号袖钩比较适合它吸入口;双钩距正常在一到两个钩左右为宜,如果鱼的密度大、个体又小时钩距要适当加大,可以增加中双尾的机会。另外,所选鱼钩要具备一定的锋利度(刺鱼快)和坚韧性(要能抗住黄尾鲴的冲力),这样才能减少鱼脱钩的现象。

浮标的选择,要依据天气的变化和鱼情的快慢而定;鱼摄食强烈时,选择标身适中、翻身快、稳定性强的23号硬尾标(1113目)或软尾标;鱼开口小时最好选用细长身、短碳脚、细长硬尾的灵敏度较高的小号浮标,这样可以有效放大鱼咬钩的信号。

3、钓饵的调配

钓饵一直是众多钓友关心的话题,根据鱼的食性、季节、水温变化合理搭配鱼饵,是提高黄尾鲴钓获量的重要因素。黄尾鲴主要以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为食,所以基础饵应以地方盛产的植物、作物本味香为主。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往饵料中添加50%左右的高动物蛋白腥饵,则具有较强的诱食力,实战钓效明显。气温、水温较高时,要降低饵料中的腥饵,加大超级诱等粗颗粒一类的成分。在鱼食欲弱时,可添加适量草梅香或是奶香的饵料,进一步调节诱食性,作用亦非常明显。除此之外,鱼饵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是;搓饵要比重适中,柔软,便于鱼一吸进嘴;拉饵所拉出的饵球要圆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钩性。

(南北鲫+速攻+拉丝+冻饵)

4、技法的运用

黄尾鲴的体征和吸食习惯决定了钓法,如果按常规悬坠钓法,浮标调几钓几,(如调4钓2;调3钓3等等),浮标有动作,提竿却难中鱼。这是因为鲴鱼吃饵时先是嘴唇上部触及子线,造成了许多假动作,所以浮标应调低钓高,让子线适当弯曲,这是钓上黄尾鲴的关键。另外,钓黄尾鲴,要敢于放口,浮标轻微地一上一下急速回标或快速黑标的中鱼率都不会高,一般情况下,浮标上升1至半目到2目浮标下顿时中钩率最高,浮标慢慢上升中不要扬竿,等浮标瞬间停顿时才能扬竿中鱼。再有黄尾鲴下颌具角质边缘较硬,故需要用稍大点力提竿,有利于钓钩的刺入。

钓黄尾鲴手法上更讲究搓拉结合,黄尾鲴鱼喜欢群居生活,在钓上几条鱼后,要及时补窝。当窝中的鱼被我们钓了几条后感觉要停口了,要搓松软的大饵团及时补窝,将远处的鱼群再次引到窝中,等窝中有口后,又可以改为拉饵垂钓,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钓友会比你少钓几条鱼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根据黄尾鲴鱼的上下口裂长短不一的这一生理特点,钓底比钓浮略胜,子线在水底弯曲形成一定角度,更适合和方便黄尾鲴鱼吸食,信号也很真实,我个人认为调灵钓顿比较好一些。因为黄尾鲴鱼的上口裂长,在钓饵未吸进嘴的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浮标就会出现信号,此时手脚快的钓友就去扬竿了,结果一无所获,这就是许多钓友认为黄尾鲴鱼难钓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尾鲴鱼口裂小,鱼的个头也小,吸食的力度相对来讲比其他鱼类的吸食力要弱一些,在深水区浮标产生的信号也就相对比较弱,因此个人认为采用拉饵垂钓,比搓饵垂钓略胜一筹。

最后要提醒下钓友的是,黄尾鲴鱼弹跳力大,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方法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另外,黄尾鲴的性情比较急躁,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鱼护以用大口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因为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了小口鱼护,鱼在鱼护里不能自由游动,它很快就会死亡。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黄尾鱼的索饵方式与钓法之浅见》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