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等好长时间无鱼吃饵的原因

2020-06-24

好不容易才打好了窝,下钩施钓却无鱼问津。一种情况是一直守候,半天无鱼;一种情况是刚开始有鱼,钓获几条后就中止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窝点有鱼,浮漂有动作,但提竿却为空钩。

针对这几种现象,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一下原因。

一、打窝后下钩施钓,久候无鱼

我们常常碰到在打窝后下钩,却久等无鱼的现象,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钓位根本没有选好,窝点没有诱来鱼儿,水下既然无鱼,就要更换窝点。

二是我们打窝在草区边缘,虽然草区边缘的水面看起来没有水草,但水底可能有暗草生长,打窝料全部掉落在暗草丛中,没有起到诱鱼的作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钓者在施钓前空钩试探,确保底下无暗草才可打窝,若水底有暗草生长,也需要更换窝点。

三是饵料不符合对象鱼的味口,发生这种情况的条件是,窝点必须有鱼星冒出,窝点有鱼而不咬钩,此时就要考虑钓饵的味型,应及时更换合适的钓饵。

二、上鱼正欢,却突然中止,不见鱼口

我们也还经常碰到这类情况,上鱼很正常,钓得正欢,却突然中止上鱼,不再见浮漂有动静。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判断。

1、鱼群到处游荡,进窝没有准确的时间。尤其是鲫鱼喜欢结群活动,个体较小的鲫鱼成群地到处游荡觅食,说不定其中一群进了窝点,已被钓者钓光,下一群还没有发现窝点,根本没有进窝。此时需要续好窝,持续诱鱼,等待下一拨鲫鱼的光顾。

2、窝点的鱼群受到了惊吓。窝点中的鱼在正常觅食时,有可能窝点附近有食性凶猛的大鱼到来,个体较小的鱼避之而不及,纷纷作鸟兽散,垂钓被迫停止。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观察窝点附近的水面而发现,有时小鱼一哄而散,就是大鱼驾到的信号,很容易就能从水面看出来。钓者此时可换窝施钓,若是体型大的草鱼或者鲤鱼驾到,我们不妨临时改钓草鱼或鲤鱼,抓紧时间快速换用钓大鱼的钓具。

3、钓饵沾上了让鱼觉得危险的气味。上了鱼,钓者取钩上饵时,或许会使钓饵沾上了鱼的液体,抛钩入水后,窝点的其它鱼嗅到了这种味道,就会觉得此处有危险,纷纷逃离窝点,或者只在窝点游荡而不吃钓饵。所以钓者最好在上鱼、取鱼后将手洗一洗,再将钓饵挂钩,以免钓饵沾上气味。

三、浮漂有讯号,但提竿却为空钩

如果窝点很少有小杂鱼闹钩,明明浮漂有讯号,但就是提竿不中鱼,这也有诸多原因可以排查。

有时是提竿过于急切,太早了,钩饵还没有被鱼吸入嘴中,我们可以看到浮漂有动作后,等待数秒再提竿。也有可能是调钓过于灵敏,此时不妨将浮漂上移一点。

有时是钓钩使用时间较长,钩尖已然变得不太锋利,钓者应定期检查,必要时就更换新的钓钩。再就是钩子的号数太小或者钩门实在窄小,可根据对象鱼的大小使用稍大的钓钩。

有时是饵料的穿钩方式不正确,比如穿上钩子之后,钓饵挤压蜷缩成一堆,不利于鱼嘴的吸入。也有可能是钓饵做得过硬,或者钓饵体积过大,鱼儿吸入嘴中时,钓饵阻止钩尖,使钩尖不能顺利刺中鱼嘴,就只能见浮漂有动作,而不能上鱼了。所以,一定要注意钓饵的形状与大小,挂钩的原则是,保证鱼儿能顺利地吸入,而且钩尖能不受阻碍地刺穿鱼嘴。

四、其它常见原因

野外施钓久候无鱼,还有很多其它常见的原因。

比如气压低,天气闷热,能见到鱼儿浮头,但很难钓到;窝点有黑鱼吓跑了我们垂钓的对象鱼;水底的淤泥层太厚,小鱼多使水底浑浊不堪,鱼儿不能发现钓饵,自然不能将其吸入嘴中;鱼被钓滑,滑鱼有了历险的经验,不会轻易吃钓饵,我们可以更换细小的线组,用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饵料施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垂钓的水层不对,比如有时底层无鱼,鱼儿集中在中上层水体,此时可以钓半水试一试效果。

精选阅读

鱼不吃饵的原因很多 简单分析吃不进饵料的情况


大多数钓友们都遇到过鱼不吃饵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应该先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判断是钓具的问题还是鱼饵的问题,一般鱼不吃饵的原因有很多,天气、钓具以及鱼自身的原因等都会影响鱼的吃饵。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鱼吸不进饵料的原因。

1、饵料雾化过好,鱼诱太多点太大太乱,水里的能见度差,鱼儿只闻得到气味而食不到饵。有时钓饵过大过硬过重,鱼儿都难以吸进饵料。

2、鱼饵的味道太重,不合口。如果是这种情况,你会明显感觉窝中鱼很多,很杂,但是只在窝边游动,不进窝中食饵。

3、鱼饵是否对路,在有特殊饮食习惯池塘中。最好用常喂的饵作为钓饵,注意不要把饵料做的太硬或者太松。太硬,适口性差,信号微弱,提竿时,整个饵原样从鱼嘴中提出,过松,钩饵到底,只剩空钩。

4、窝料是否合适。窝料打少了,鱼不不容易聚窝,窝料打多了,容易留在水底,尤其是天气闷热的时候,窝料发酵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就不爱进窝,在窝外游动寻找氧气,也就不咬钩。

5、水底淤泥。水底淤泥过多也是影响鱼儿进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水底的淤泥过厚,则应用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的饵料。

6、子线和钩子是否合适,钩条的粗细,钩子的重量,子线的粗细,软硬,任何一样不合适都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狡猾的鱼,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

7、浮标的牵引力是否适合,如果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太大会造成钓饵晃动,鱼咬不住钩。

8、鱼在半路截饵,到底后又不吃。这时必须改为拉饵,因为拉饵的饵重只有撮饵的一半但体积没有变化,使饵的下降速度变慢,鱼的截口信号就有明显的钝口,这时将标调高,用钓翻身的方法就更好了。

9、鱼层变化。垂钓中鱼层的变化也是常有的事,鱼层一变,你的作钓方法技巧也要随着一起变,如果鱼层较乱,可以尝试打穿程。尽量使钓棚和鱼层一致。

10、鱼儿自身原因。有时鱼的自身原因也会影响食饵,比如鱼儿受惊,或者自身食欲不强。突然的震动和响声都会让鱼收到惊吓,有时提竿跑鱼,有时是因为鱼被钓的次数过多受伤等等。

11、气候的骤变和综合因素等大自然环境的影响。质的问题导致鱼儿不爱进食,天气闷热,大气压低,水里的氧气含量少,鱼儿在水里缺氧。季节原因比如秋季鱼儿为了过冬比较活跃觅食多,但是春夏就相对较少,有环境污染鱼儿存活都成问题更别说吃食了。

下竿还没多长时间,鱼为啥突然就停口


对于钓友来说,大家钓鱼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渔获多多,尤其是在垂钓的过程中,有个慢连的过程,这样的感觉比较爽,不仅如此还会被身边钓友夸张。当然这仅仅是希望,有些时候我们刚刚下竿时间还不长,鱼出的好好的,突然鱼就停口了,好像是商量好一样,半天没鱼在来吃。很多钓友呢都归根于是水里没有鱼了,其实这只是借口而已,钓友没有找到原因只能是干瞪眼,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问题,都是因为钓友自己导致的。接下来呢钓友们就随着我的分享往下看,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垂钓时哪些问题会导致鱼突然停口。

1:钓友们应该都知道,钓鱼的时候我们会打窝诱鱼,等窝内的鱼来了,下竿一条一条的垂钓,但是很多钓友在享受上鱼的同时,疏忽了一点,窝内的窝料少了,聚集的鱼在停留,但不能在诱更多的鱼来了,你一直垂钓,那么只会把窝内的鱼越钓越少,很多时候都是忘记了补窝导致,所以钓友要记得补窝不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鱼在水中相对是比较灵活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些时候外界发出是一些声音就会吓到鱼,很多时候钓友们抛竿提竿的时候都会大喊大叫,这其实就是鱼闭口的问题,你都吓到鱼了怎么可能钓到它呢,当然有些钓友肯定会说,说个话提竿就吓到了,钓友不要小瞧哟,还有就是手机铃声要小,钓位保持安静,就能规避这个情况,

3:钓鱼的时候饵料是少不了的,很多人呢都会提早开很多,前期使用的时候,状态是不错的,但是在光照下饵料水比就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饵料状态就会变差,不能满足鱼的需求了,这样的情况下鱼就会出现停口了,比如说饵料比较散或者雾化太快了等等,所以不要开过多的饵料,哪怕是用一会钓友在开,也别一次开很多,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用不完的饵料尽量用,毛巾盖住不要把玩,要不也会导致状态差鱼停口的情况。

4:钓友们在钓鱼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压或者温度升高等等,鱼突然停口很有可能是因为鱼改变了水层,当然不一定会上浮,但是会改变水层,所以导致鱼停口的问题找到了,钓友们就可以尝试从找鱼层入手,一点一点的上调,直至鱼给口,这样钓友们就可以解决了。怎么样钓友们这下知道是什么问题导致鱼突然停口了吧,所以钓鱼的时候的灵活运用,不要那么死板干等,不然遇到问题了你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希望上面分享对大家有帮助,下期分享再见了!

浅谈钓鱼过程鱼吃饵的偏食现象


鱼天生就有一种趋食的特性,哪里有吃的就会到哪里去。长时间重复在一个地方觅食,吃某种事物,就会鱼寻食的一种特殊现象偏食(条件反射的原因)。就象从小喝奶粉长大的小孩子有个有趣的现象,喝惯了一种品牌的牛奶,乍一换牛奶就不愿意喝了,这就是偏食的现象。鱼儿也一样偏食。吃惯了什么就喜欢吃什么。下面就给大家说一说钓鱼过程鱼吃饵的偏食现象吧。

鱼儿偏食分先天性偏食和后天性偏食。

一、先天性偏食

先天性偏食和鱼的自然天性有关:

1.鱼的种类不同,口味就不同。如大家熟知的:草鱼酸、鲤鱼甜、大头酸臭等等。

2.季节性偏食。如春秋季节鱼儿喜食荤饵,夏季喜欢清淡的素饵

3.地域性偏食。多和当地的特色物产有关:长江流域用酒糟打窝效果不错,但四川多用曲酒糟,而到了浙、闽一带就用红酒糟了。

二、后天性偏食

这是人为原因导致鱼儿偏食习惯性偏食。

通俗的说就是给鱼儿喂惯了什么它就喜欢吃什么。

比如,鲶鱼和黑鱼本来都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在天然水域里以鲜活的小鱼小虾为食。可是人工塘养的鲶鱼和黑鱼由于从小就喂食含动物蛋白比例大的颗粒饲料,它们也就习惯性的偏食颗粒料了。

鱼儿的习惯性偏食,又有以下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

1.塘主的喂养习惯

在人工喂养的鱼塘里垂钓,大家都有的共识:塘主用啥喂鱼,咱就用啥钓鱼。效果不错简直好极了。比如时下流行的用饲料颗粒做基料,在商业鱼塘垂钓的方法。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很大原因就是商业鱼塘多喂鱼颗粒饲料养成了鱼对饲料的习惯性偏食。

程宁老师在教学里举过一个例子:他曾经到过一个鱼塘钓鱼,塘边堆着好大一堆鱼饲料,塘主也说就是用这饲料喂的鱼。程老师就用这饲料开钓,好长时间也不开钩,一看,别的钓友也都是用这饲料钓鱼,基本都是光头。他就多了个心眼到塘主屋旁转转,发现了屋子后面有个猪圈。他就弄了一下猪饲料,装钩开钓!这下好了:大鱼频频上钩。塘主赶紧跑过来,想看看大师用的是啥料。程老师有意把猪饲料藏起来,用开始的鱼饲料钓鱼,塘主一看大惑不解。悻悻而去。程老师最后总结:塘主表面摆的鱼饲料其实是骗人的。屋后的猪饲料才是真正的喂鱼饲料。这里就是鱼塘的和猪吃同样的伙食。所以偏食了,只认猪饲料。故而在鱼塘没有收获时,对比下钓友,然后多转转多看看指不定就会有方法了。

2.垂钓者的用饵习惯

垂钓者长时间使用饵料打窝垂钓,也会形成了鱼的习惯性偏食。

举个典型的例子:

某位钓友所在的小镇,镇子中心有条河穿街而过,往前一个来月的时候,在一里多长的中心流域,每天钓鱼的人得有百十号子。不管是谁来钓,都是用酒泡小米或者大米打窝,除了有限的几个老手每天打窝只用2、3两酒米,其余的钓友多数得扔个斤八的,保守的估算了一下,那两个多月每天喂鱼的小米子在这百十米河道上得好几十斤!哈哈,大家想想都知道,这种情况下贸然用别的饵料打窝钓鱼,效果肯定不佳。有位老伙计不信邪,用蚯蚓效果也不明显,还赶不上用大米粒和面食钓得好。

鱼的偏食具有稳定性(一旦偏食某种食物后,对别的食物就兴趣不大了),同时又具有可变性(后天人为的有意识的连续喂食某种食物,使鱼的食性改变,导致它们偏食于最近投喂的食物)。

比如在鱼稀水大的水库或者江河等自然水域垂钓,连续多日定点打重窝诱鱼的效果很好。就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四位钓友去一个鱼塘7天,每次都是三四十斤的打窝,每次还都钓不到2条,到了第八天去了四个人连窝都不打,下杆就上,没有间断,平均5分钟一条。最后把一鱼塘的鱼钓得就剩下了15条。

由于鱼有偏食的特性,所以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垂钓,除了要观察水情地形、听听当地垂钓者的建议和情况介绍之外,千万别忘了问问那的鱼喂什么?喜欢吃什么?先要了解鱼的饮食习惯,就象开饭店一样先要了解客人的口味,投其所好,然后再配制好美味适口的美餐。

鲫鱼吃饵四个表现及涮饵原因


鲫鱼是垂钓中常见到一种鱼类,钓友们如果能了解鲫鱼在吃饵时的表现,相信可以更好的帮助钓友上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鲫鱼吃饵的表现:

鲫鱼在吃饵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

1、鲫鱼在吃饵的时候用唇部轻轻的触碰钓饵或者是将钓饵吸到唇边,进行探啄;

2、鲫鱼在吸食钓饵闭嘴之后,发现饵有异常,会再张嘴将饵出来;

3、鲫鱼将饵吸入嘴里面,随即就会吐出,做一次或者是多次的涮饵;

4、鲫鱼在将饵料吃进嘴后下咽。

针对鲫鱼在吃饵的时候这四种不同的表现,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竿动现象:当鲫鱼在探啄饵料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浮漂并不会造成比较明显的升降,所以这个并不是非常容易看出来,而且只有这一种吃饵的表现不容易被钓者观察出来,其它的三种吃饵表现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竿动现象,尤其是上面说的鲫鱼第四种吃饵的方法,中鱼率是特别高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鱼是在涮饵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空竿的现象。

假如在钓鲫鱼的时候,出现了涮饵的表现,将有极大的可能是因为以下的几个原因造成的:

1、鲫鱼感觉到饵料比较硬,不是特别容易下咽,希望能够通过涮饵的方式,使饵料溶化;

2、鲫鱼在吃饵之后,可能感觉到饵料在进嘴的时候,有异常,所以会选择通过涮饵的方式来筛选可以食用的部分;

3、可能鲫鱼感觉鱼饵的味道不合意,所以在进食之后又吐出来了;

4、鲫鱼对钓饵有怀疑,所以进行试探性的吸食饵料。

钓友们在垂钓的时候,如果在调整了浮漂之后,依然出现连续空钩的现象,也许就是钓饵出问题了,需要要做出调整,再就是在钓涮饵鱼儿的时候也是有办法的,在这个时候如果采用的是传统的台钓的方式,采取前推上扬的提竿动作,因为这个动作比较慢,可能就不太适用了,在钓涮饵鱼时,动作应该尽量的做到又小又快,需要保持握竿的姿势,然后抖腕拉钓竿,注意抖腕的速度也要快,要有爆发力,后拉的幅度也要相对小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上鱼

钓黄花鱼的技巧(习性、钓点、时间等)


怎么巧钓黄花鱼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简单的说一下。黄鱼属六线鱼科,栖息在近海离岸较远的岩礁海草中,属近海肉食鱼类。就其栖息处的海草颜色的不同,而其保护色也不同,可分为黄肚子、绿肚子、红肚子等。

黄花鱼百科:

黄花鱼又名黄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

黄花鱼的生活习性:

每年春天,谷雨、立春前后,海水温度在十五摄氏度左右,为黄鱼靠岸洄游、觅食较为活跃的时期,到小暑、大暑、立秋这段时间,陆地为高温期,海水温度也在20-25摄氏度左右,黄鱼活动量减小,处于半休眠期。

到处暑以后至霜降前后陆地气温开始下降,海水温度又降到十五摄氏度左右,它们又开始靠岸边洄游,拼命觅食,为产卵作准备。

至霜降前后开始找窝产卵,秋末冬初,海水温度降至十摄氏度左右,黄鱼开始由潜水游向深水,在岩礁海草等地穴居冬眠。

钓黄花鱼钓点的选择:

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如潮汐的变化,水温的影响等。选沟不选滩,在海边礁石上垂钓,应把钓点选在礁石的周围,和潮流通过对海沟里,而不要选浅水滩地。

钓黄花鱼的时间选择:

因为大多数鱼类都有不喜欢强光的特点。因此,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它们为了避光往往潜入海沟深处。早晚或夜间才游到浅水域活动。

出现鱼吃饵时鱼钩挡口现象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鱼儿天生胆小谨慎,想让一条鱼儿吃到钩饵是要经历很多准备和一波三折的变化,然而鱼儿好不容易发现了食物想要把钩饵吃入口中的时候,却出现了挡口的现象,挡口轻的话只是吞钩稍微困难,影响到上鱼的速度,而挡口重的话鱼儿吃不到口中,察觉到食物有异样就会受到惊吓,对垂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了解挡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来说下解决的办法。

第一、钩型和饵团

1、在垂钓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挡口原因是拉饵时拉丝的残留和搓饵的大小以及饵料的硬度问题,但是归根结底的来看,最直接的影响还是钓钩的大小和钓钩造型所导致的。

2、正常情况下垂钓大鱼的话会用大钩,垂钓小鱼需要用小钩,这是因为鱼儿开口幅度的限制,如果鱼儿张口最大也无法把钓钩吞入口中,就会出现挡口的现象,所以说垂钓多大的鱼使用多大的钩是一个基本的标准,也有钓友为了让鱼口更好,使用小钩钓大鱼,虽然大鱼吃钩方便了很多,但是脱钩的风险也高了很多,这样未免就得不偿失了,所以钓钩选好是关键。

3、当然钓钩选好之后,如果把饵料搓的太硬太大,或者是拉饵的饵团做的过大,拉丝太多都会出现档口现象,这就会导致有漂相动作产生却频繁空杆的现象,这个时候就要把搓饵做的小一点软一点,鱼口就好了很多,命中率也高了很多。

第二、拉丝的残留

1、在拉饵钓的时候,如果拉丝有残留也会出现档口,但是有的钓友会认为是钓钩型号没有选对,认为钓钩使用的太小,所以就会认为加大钩型加大拉饵团,鱼儿一样能吞得下,就不会出现档口问题。

2、而调钓方面出了问题,鱼儿咬钩的时候浮漂没有动作产生,但是吐钩的时候浮漂出现了信号,如果此时钓钩上残留有少量拉丝的话,受到影响不大,鱼儿吐钩的时候浮漂出现动作的话,此时提杆钩尖很可能刺到鱼嘴上,但是钓钩上残留的拉丝比较多,就会影响钩尖挂到鱼嘴,也就会出现档口,刺不到鱼儿。

3、所以说在垂钓时拉饵钓鲫鱼的时候,调制饵料时添加的拉丝粉比例以及开饵之后做出的状态都会影响到鱼儿吃口,并且挂饵操作方面也需要注意,减少拉丝出现的,并且每次换饵都要把钓钩上的拉丝残留给清除掉,让钓钩始终处于锋利无比的状态,另外选用的钓钩钩尖要锋利。

第三、引逗的次数不要太多

1、在垂钓的时候如果鱼口不好,钓友通常都会采用挑逗的方式引起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升鱼口,但是也有钓友引逗方式不正确也会影响到垂钓效果的。

2、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挑逗三两次如果没有吃口动作的话就会提杆更换饵料,而如果操作不合适的话,挑逗太多次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影响诱钓效果。

3、因为拉饵整体看起来用骨肉来形容的话,饵料属于是肉,而拉丝属于骨,不管在垂钓的时候拉饵的状态做的再好,经过三五次的挑逗之后,钓钩上的肉渐渐脱落散尽,也就是饵料渐渐散落,鱼儿主要吃的是肉,而剩下的是骨,也就是拉丝,对于鱼儿的吸引力就下了很多。

4、所以说挑逗是需要注意一些技巧的,要合理安排挑逗的时间以及挑逗的频率,要根据自己的节奏和窝点鱼口状况来进行调整,如果鱼口较差就加强挑逗频率,若是鱼群密集比较活跃就需要减少挑逗频率,并想方设法给鱼儿一个好的进食环境,不然一味挑逗的话,不仅会累的慌,并且鱼口也不见的好。

上述的现象主要是针对鲫鱼的吸口进行的探讨,而垂钓草鱼或者蓝刀以及鲮鱼等其它鱼儿的时候需要灵活改变,了解这些问题,知道解决办法之后,别忘了带上合适的钓竿哦。

有鱼吃饵却钓不上来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野钓最烦恼的事情莫过于有鱼吃饵,却总钓不上来,当然用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也就是所谓的中鱼率低!根据以往的作钓经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就比如本人而言,如果碰到十次扬竿才一次有鱼,就会立马采用以下这些狠招,所以希望钓友学会后,中钩率至少提高了三倍多。

一、饵料状态不够好

经验丰富的钓鱼人都明白,一款好饵料不仅味型要对路,同时它入水之后的状态要符合当时的鱼情!就比如热天垂钓鲫鱼时,如果钓饵雾化过大,势必会招来大批杂鱼,之后钓上目标鱼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而空竿率也会明显增多。

所以要想提高上鱼率,最好还是将饵料化散,然后通过打揉来控制它的雾化,当然如果作钓水域的杂鱼较少,就要适当添加轻质状态饵来降低比重,从而提高饵料的入口性。

二、浮漂调钓不合理

虽然台钓的出现,给钓鱼人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可还是有不少新钓手会进入一些误区,比如整天就喜欢把“灵敏度”挂在嘴边,无论在哪里钓鱼,都喜欢将浮漂调钓的很灵。

尽管这样会使漂相增多,但这样漂相的真实度并不高,因为钓的太灵,两子线在水底处于垂直状态,只要鱼轻碰鱼线就会有漂相出现,所以要想在野钓中提高上鱼率,浮漂调钓绝不能太灵。

三、鱼钩选择不恰当

虽然在野钓大鱼过程中,钓组搭配宁可大一号也不能过细,但如果垂钓鲫鱼的时候,鱼钩选用过大,势必会造成有口而钓不上鱼,空竿率高,其实这也就是钓鱼人常说的挡口现象。所以要想既不跑鱼,同时又能提高上鱼率,最好还是根据鱼情的变化,以及气温高低来正确选择鱼钩号数和款式。

浮漂晃动提竿无鱼的3个原因


钓鱼人外出垂钓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浮漂有动静提竿没有鱼,这是困扰很多钓友的问题。可能许多钓友会说是不会看漂相的原因,但事实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有以下3种原因导致。

1.错失提竿良机

鱼吃钩太狡猾都容易错失提竿时机,这种情况就拿鲤鱼来说,鲤鱼就饵的时候,钓鱼人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

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牵动鱼线,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

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这时反馈到浮漂的信号是轻微点动然后缓慢下沉,最后回升,要在下沉两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回升说明鲤鱼已经吐钩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扬竿角度有误

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角度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静水、缓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静水,因水流较平稳,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水流始终处于运动状态,钩饵落入钓点后,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手竿本身线短些可能没那么明显,如果是抛竿移动个几十米很正常,这时的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

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钓友们可能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

正确的姿势是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3.钓具、钓饵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

比如说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垂钓前最好检查鱼钩的情况,如果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那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鱼因素。

然后是子线。很多钓鱼人为了提高钓小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特意留短绑钩的子线,甚至只有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结果就是难以命中。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首先钓饵太硬不行,比如用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于是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团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用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此外像挂蚯蚓,鱼类捕食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蚯蚓的头部或者尾部,提竿必空无疑。

常见的空钩、无口、跑鱼、断线的原因


很多新手钓鱼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上钩中鱼和下钩中鱼有什么不同?经常出现空钩、无口、跑鱼、断线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上钩中鱼和下钩中鱼的不同

双钩垂钓可能会出现上钩中鱼或者下钩挂鱼两种不同情况。如果是多上钩中鱼,则说明钓的钝了;如果是多下钩中鱼,则说明钓的过灵了。

在钓混养鱼的时候如果经常是上钩中鱼,则说明钓点的水底脏乱、塘底浆层厚可能将下钩埋没了,此时应减轻饵的比重,让钩饵不至于陷入淤泥底。

二、空钩的原因

1、线组调的过钝或过灵

2、使用的子线太粗

3、使用的浮漂小、大不适合

4、饵料不对鱼的口味,或者是状态不对,过硬或过软

5、调漂不准确没有抓住信号

6、提竿过于机械,没有把握住提竿时机

三、无口的原因

1、饵料不对路,所以无口

2、抛竿落点不准确

3、钓法不对

4、窝子做得太大,鱼顾不上钓饵

5、其它外界因素:天气不好造成气压低等等因素出现异常鱼不开口、水温变化大,造成鱼深感不适、人为因素(如有人捕鱼、电鱼等)。

四、跑鱼的原因

1、饵料过硬,鱼还没有咬中钓钩,就提竿,跑鱼

2、拉漂钓水线出现倾斜或风线绷得过紧

3、提竿过早或钓的过于灵敏(表现形式为:出现在水底跑鱼的现象,应上推浮漂);提竿过晚或钓的过于迟钝(表现形式为:在水面或水上跑鱼的现象,应下推浮漂)

五、断线的原因

1、提竿发力过猛导致断线断竿

2、鱼线太硬切线

3、鱼线质量差垂钓过程中出现磨损

4、抛竿太满,造成拔河状

有鱼无口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在垂钓中,都会遇到窝中有鱼,但就是很少有口甚至无口的现象,窝中鱼星明显、浮漂语言清晰,可就饵率和上钩率却极低,常常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有鱼无口的现象发生,又怎样从容化解,考验着钓手的渔事综合素质。

从垂钓实践中看,有鱼无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目标鱼错位,小杂鱼闹漂

浮漂缓慢下沉1--2目或徐徐上送1--2目左右,有时出现点动或快速抖动,浮漂语言较为紊乱,多次提竿却为空竿,这种现象表明窝中已是小杂鱼的天下,目标鱼没有进窝;

2.诱饵优于钓饵,鱼不吞钩

当诱饵、钓饵不同一时,若诱饵的适口性强于钓饵,或者对象鱼对诱饵有偏食性,鱼会弃钓饵而不顾;

3.钓饵物理性差,鱼儿无法就饵

钓饵太硬、太大或太黏,鱼儿不感兴趣或吞不进;

4.调钓关系运用不当,钓饵被隐匿

窝底淤泥厚积或杂草、树叶等障碍物堆积,一旦钓目等于或高于调目,调低钓高主钓钝,钓饵到底后会被水底杂物遮盖,甚至会被埋掉,鱼儿难以发现钓饵;

5.钓饵不对路,鱼不就饵

用饵不当、饵料搭配不当或钓场对象鱼因多种原因形成偏食性,目标鱼对不对路的钓饵会置之不理;

6.鱼身擦线,浮漂语言虚假

浮漂出现有力的顿感鱼讯语言,但提竿却无鱼,大多为鱼身擦线所致;

7.泳层判断不准,鱼儿上浮

窝中对象鱼的活动特征明显,但底钓却无鱼问钩,说明鱼儿上浮,泳层已经发生变化;

8.钓组搭配失当,鱼儿不敢或无法吞钩

鱼钩型号过大、子线线径过粗,致使鱼儿警觉不敢近钩饵或吞不了钩饵;

9.钩饵未到底,底层鱼发现不了钓饵

因调漂出现问题或找底不准,调高钓低且目数差悬殊太大,以至于钩饵未到底,底层鱼儿发现不了钓饵;

10.天气原因,鱼不开口

因天气原因,气压低、闷热、寒冷等因素,鱼的活性不高,鱼不开口,鱼在窝边逗留不就饵。

一旦出现有鱼无口现象,首要的是迅速准确研判出是哪一种原因所致,方可对症施策。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具体对抗办法有:

1.加重浮漂吃铅量是避开杂鱼闹漂的最佳办法

换型号大、浮力大的浮漂,加重铅坠,让钩饵快速到底,缩短钓组在水体的两次钟摆时间,从时间上最大限度地挤压杂鱼抢食的空间;

2.充分运用浮漂的调钓关系化解部分难题

(1).浮漂语言紊乱时,调低钓高,主钓钝,过滤虚假信号,抓实口、逮正口;

(2).浮漂语言微弱时,调高钓低,主钓灵,不放过轻口鱼、滑口鱼、涮口鱼的就饵信号;

(3).窝底不干净时,调高钓低,调至一饵轻触底、一饵离底或一饵卧底、一饵轻触底状态,便于鱼儿发现钩饵并方便就饵;

(4).鱼离底上浮时,调高钓低,调至双饵离底状态,直至找到鱼儿的就饵泳层为止;

3.给鱼儿做份美餐

(1).必须遵循饵料配制基本原则:主攻饵+基础饵+状态饵;

(2).必须尊重鱼的基本味型规律:冬春主腥味、夏主清淡味、秋主香甜味;

(3).必须尊崇一方水土养一方鱼的科学道理:准确研判钓场鱼儿的食物链;

4.钓法上要善变

(1).换钓位、找不同泳层布钓;

(2).走钓+逗钓,死饵变活饵;

(3).商品饵与天然饵混合使用;

5.钓组搭配要适当、调漂技巧要娴熟

(1).要根据水情、鱼情和季节及对象鱼的不同科学搭配钓组,不能犯一些低级错误;

(2).调漂技巧要娴熟,运用调钓关系得心应手,不能违背一些基本常识;

(3).在分别确定调目和钓目时两次找底都要精准,不能在渔事细节上有所马虎。

鱼的吃口无力与浮漂下顿动作不清晰的原因


看着旁边钓友上鱼又多又快,上鱼效果非常好,羡慕之极。于是放下脸面,向旁边钓友索要了一了团鱼饵,心想着这样一样的东西,鱼儿你总得吃了吧,哪知道,仍然没有很好的鱼口出现,浮漂下顿动作无力,吃口不清晰。这可急死人,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人品有问题,长相决定待遇吗?

其实啊,并不是老天对你不公,也不是鱼儿喜欢帅哥,是因为你自己对钓鱼细节的把握不够严谨,对鱼情分析不够准确,对用饵用漂用线过于大意,对钓鱼理念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如何变化才能有更大的钓获呢?请听以下分析。

鱼儿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见饵就吃,对饵料没有什么要求啊?事实并非如此,饵料味型不对路,饵料状态不好,饵料过大过硬,都会影响鱼儿的食欲,都会让阻碍鱼儿的正常吃食。小鲫鱼喜欢腥、奶香,大鲫鱼喜欢香腥,鲤鱼喜欢发酵味,喜欢腥香甜,草鱼喜欢酸香味,鲢鳙喜酸臭味。这些不同鱼类所喜欢的基本味型原则你得清楚吧。我们的窝料味型和钓饵味型要一致,才能更好的降低鱼儿的警惕性,用什么材料做窝打窝,就用什么做为钓饵。比如我们常见的用红薯麦粒发酵打窝,那我们可以在钩子上也挂这些做为我们的钓饵。

如果是面对黑坑喂养池的鱼,我们就要使用原塘颗粒搭配商品饵方法来进行垂钓。对于那些长期被钓放的鱼,对我们的浓香的商品饵已经产生了警惕性和厌恶感,虽然用商品饵能把鱼儿引过来,但要想它们正常的进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我们就要使用原塘本味的饵料,或搓或拉,来降低它们的警惕性,以便更好的吃食。

味型对路了,饵料的状态就变得尤其重要了。做成一款好的拉饵,这款拉饵开制出来就要雾化性佳、松散性佳、附钩性要佳、适口性要佳,鱼儿吃起来才不挡口,毫不费力。做成一款搓饵,那它要软粘,不能太硬,能随心所欲的搓大搓小。这就对我们的开饵技术有一定要求了。

鱼儿吃得不顺畅,有可能出在我们浮漂的选择上,浮漂号数选择过大,吃铅过重,特别是在冬季,鱼儿吃口轻的时候,浮漂用得过大,会出来浮漂动作出现得不够干脆,上下蠕动,抬钓竿又不中鱼。这时我们就要换一支小号的浮漂,一定会有出奇的效果。

鱼儿吃得不顺畅,可能和钩线有关系,钩子是不是大了一号,鱼儿吞食时有一挡口,吃到嘴皮一拉就拉破鱼嘴跑鱼了。子线过粗过硬,鱼儿同样吸食起来费力挡口,警惕性增加,同样影响我们的鱼获。

所以,影响你不上鱼,影响你上鱼多少的因素有许多, 我们要是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际垂钓中多变化,是很难取得好收获的。

鱼吃饵时吃口的轻重与浮漂漂相分析


鱼在不同条件下吸食钩饵的方式是不同的,对各种鱼的吃食动作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漂,也便于钓者准确地把握扬竿的时机。当然,本文所涉及的对象是淡水鱼类。

一、几种淡水鱼的吸食特点

首先来看底层鱼,拿鲫鱼来说,它们在吃食时喜欢头朝下尾朝上,吸食到钩饵之后就会上浮,表现在浮漂上则为轻轻抖动后上送,钓者可在见到浮漂上浮时提竿。

鲤鱼最喜欢在泥中拱食,吃食时比较小心,首先需要试探一番,觉得没有什么危险,或者对其口味,才将饵料吸入嘴中,吸食入嘴后就会走开。钓者看到浮漂先是微微晃动,然后就开始下沉直至黑漂,当看到浮漂没入水中即可提竿。

再来看看水体中下层的鱼儿,比如草鱼,它们吃食的特点是先慢后快,起先是试探性地尝味,觉得合适就会一口吸入,拉着钩饵游走。钓者看到浮漂下沉的机会多于上浮的机会,当漂下沉时,须等到漂的整体浸入水中后才可提竿。

青鱼吃食则比较狠与猛,只要它们发现有食物,就会一口吸走,钓者看到浮漂是上下抖动的幅度很大,继而很快地斜着下沉,此时需要赶紧扬竿。

罗非鱼比较贪吃,只要吃到了饵料是不会松开嘴巴的,钓者看到浮漂很快地颤动,然而又突然停止或者突然斜着上浮,这时就要赶快扬竿。

鲢鳙在水温较为合适的时候吃食比较温柔,喜欢将饵料含在口中,所以浮漂只是很轻地晃动,如果不及时扬竿就会错过机会。到了炎夏鲢鳙吃食的特点是咬着钓饵转身就走,浮漂一般是黑漂或者是拉倒海竿而钓者就要立即扬竿。便于吃食比较像鲫鱼的动作,浮漂先是上下颤动不已,接着立即上浮,最后漂子斜向水面,此时最好及时扬竿。

二、吃口轻重须看季节

冬末初春鱼口较小,因为水温低使它们活动显得比较迟缓与呆板,吃食时动作就十分轻微,浮漂反应的就很不明显,有时浮漂只是轻微地抖动就有鱼中钩了。

夏季与秋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水中鱼儿最为活跃,动作比较迅猛,漂相呈现为动作幅度很大,不管是上浮还是下沉,或者斜向运动,都是很明显的动作,看到这样的漂相要当机立断地提竿获鱼。到了冬季水温低,鱼口轻则浮漂有轻微动作即可扬竿。

三、根据水深看吃钩动作

如果钓场的水较浅,在一米以下,此时的水线是很短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立马就会有反应,上送与下顿的讯号出现时,可延迟几秒提竿。

如果钓场的水深超过了两米,此时的水线是较长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反应时间稍慢,看到有上浮与下顿就要及时扬竿获鱼。

四、钓饵不同,漂相有区别

一般情况下素饵较小,鱼儿进食比较容易,浮漂只是轻轻抖动,钓者可及早提竿;荤饵送至鱼儿嘴边,鱼儿有时有试探性的动作,或者咬到钩饵的边缘,提竿应稍微迟一点,看到浮漂上浮与下顿明显才可提竿。

五、根据子线的长度来判断

比较长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长,钓者不可急于提竿。比较短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短,钓者应及时提竿。

六、根据铅坠来判断

重坠适用于卧钩、流水与浅水,轻坠适用于立钩、静水。适用重坠时浮漂上送的速度较慢,需要早一点提竿;适用轻坠时浮漂上送较快较高,需要迟一点提竿。还有,高坠提竿应早一点,低坠提竿要迟一点。

七、根据水质判断

水质较肥,鱼儿吃食动作慢,浮漂上送与下顿迟缓;水质较瘦,鱼儿吃食动作较急,浮漂动作快而明显;水体不流动的情况下,鲫鱼一般是送漂,水体有流动一般是黑漂现象。滑鱼要么是点漂,要么是缓缓地送漂与平移浮漂。而在少有人钓的水域送漂一般都很明显。

八、看鱼情读漂

小鱼中钩后浮漂是上下不停地颤动,这是小鱼在争抢饵料时出现的难以入口的表现,也有可能使浮漂有较大的被拉走的动作,这是小鱼吃到了钩饵就游走的表现。

鱼群密度很稀时,它们会不慌不忙地试探钩饵,犹豫之后才吞吃钩饵;而鱼群的密度较大,就会发生争抢,鱼儿凭本能快速地进食,所以浮漂动作反应快而大。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等好长时间无鱼吃饵的原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的时间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