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脱钩跑鱼的几种原因分析

2020-06-03

脱钩跑鱼是垂钓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般很难避免,但是如果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话,还是能有应对方法的。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应对鱼儿脱钩跑鱼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饵料味型过重

好多钓鱼新手会在垂钓的时候将饵料的香味弄得非常浓,因为他们认为饵料的味道越浓,就说明诱鱼效果越好,但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水体中只有一种鱼的时候使用,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配制香味过浓的饵料,往往只会有青鱼或者是草鱼之类的大鱼中钩,如果这时使用的是短竿细线,很有可能就会折钩断线,甚至损失钓竿,所以在配制饵料的时候,并不是饵料的味道越浓越好。

线组配置不当

这个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钓鱼新手。好多钓友认为,钓鲫鱼线组越小越好,但实际上钓鲫鱼线组不能太细,否则遇到了大鱼咬钩,很容易发生脱钩跑鱼现象;但是线组也不能过粗,太粗的线组很容易被鱼儿察觉,增加它们的警惕性。

所以,钓友们一定要将线组搭配好。如果是在池塘或者是混养塘等较小的水域垂钓,则应该选择直径为0.22的主线,搭配直径为0.2的子线;如果是在水库这种大水面垂钓,则要用0.24的主线搭配0.21的子线。

中鱼后提竿过猛

好多钓友会在中鱼之后过于兴奋,而用了过大的力量提竿,跟鱼儿拔河,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很容易拉豁鱼嘴,造成脱钩跑鱼。钓友们一定要先用抖腕刺鱼,然后再用稳健的力度将鱼儿提上岸。

遛鱼技巧不足

钓友们在遛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和技巧,不然就跟鱼拔河,造成脱钩跑鱼了。台钓的8字遛鱼法只是对长竿粗线遛大鱼比较合适。钓鱼新手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在顺势牵引鱼儿前进的同时,要悄悄的使力,让鱼儿偏离前进的方向或者是向左向右一点运动,形成圆弧轨迹地运动,不断反复,就可以将鱼儿遛乏了,要记住,千万不能生拉硬拽。等遛翻之后,就可以用抄网抄鱼了。

小编推荐

溜鱼时切线跑鱼的多种原因分析


垂钓时,切线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切线事小,但如果跑鱼的话那可就是大事了,所以钓友们在用线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从绑线组到提竿中鱼,每一个小细节钓友们都要注意,否则很有可能就空手而归了。今天就跟钓友们分享几个会切线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绑法有问题

一般来说,十个钓鱼人里,至少有三个还不会绑线组,甚至连一些有好几年钓龄的钓友都不知道怎么绑线组。绑线组的时候需要钓友们注意四个地方,一是竿稍打结处,二是八字环打结处,三是钩子绑法和八字环打结,四是太空豆要对应主线型号,不要太紧。

线组老化

钓友们的线组都用多长时间呢?线组的使用寿命跟垂钓的次数和日常保养有直接关系,子线和主线都有延展性,当垂钓到一定次数之后,线组就会有些形变,变得更长,而且性能也会变差,遇到大鱼的时候很难应对,所以如果钓友们想钓大鱼的话,建议钓友们准备一套新的线组。

钓重过大

虽然钓友们都听说过,用小钩细线钓大鱼的说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成功的钓友并不多。因为主线和子线都是有固定的拉力值和结节力的,如果目标太大的话,必须要及时的更换线组。

钓竿硬度大

遇见大鱼的时候,如果使用硬竿操作不当的话,很容易切线。其实在钓大鱼的时候。软竿的优势很大,遛鱼也相对会轻松很多。现在很多钓友都喜欢抛满竿,中鱼来不及反应也很难扬竿,瞬间切线的情况时有发生。

操作不当

最后,在日常的垂钓中,有些小细节不注意,便会对线组造成损伤,像挂底、摩擦等。挂底的情况,虽然表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却会导致主线变长,延展性大不如从前。而线组摩擦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起毛刺,严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更换线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上就是跟钓友们分享的几个造成切线的原因,钓友们有没有中招呢?

中鱼后脱钩的原因,这里告诉你,脱钩原因详解


大家在垂钓过程中要根据中鱼情况随时调整浮漂的状态,这样才能再鱼情发生变化时及时的作出调整来保持中鱼的几率。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有些经验丰富的钓友即使是不调整浮漂,也可以凭借经验来保持较高的中鱼几率。但大多数钓友还是得调整浮漂来适应变化的鱼情。(我亲眼所见,一钓友黑漂不提竿,不知道他是怎么看漂的,中鱼率极,高真心的佩服。)下面就聊聊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技巧。说明一下,这种调整浮漂的技巧适用于台钓中,下面所说全部以台钓鲫鱼为例。

一,有口不中鱼。这种情况说明浮漂调的过于灵敏,有可能双钩是离底状态,或是下钩轻微触底。这样状态下,假信号就会增加,比如鱼儿经过你的钩饵附近就会引起浮漂的动作,这样提竿当然就不会中鱼。这时我们就要向上调整浮漂,也就是向钓钝调整,一直调到有动作提竿中鱼为止。

二,抛竿后没有口。这里只说关于浮漂没有调整好而引发的没有口的问题。这种情况就是鱼没有发现你的饵。很大可能是由于水底淤泥太厚,太软,浮漂调整钓得太钝,这就造成饵到位后会陷入淤泥中,造成鱼不能发现你的饵,当然就不会有口了。解决办法就是向下移动浮漂,向钓灵调整直到鱼口正常为止,注意要微调,不要一次调整太多。

三,上下钩中鱼的情况。在刚开始中前几尾鱼时,要看下是上钩还是下钩中的鱼,如果下钩比上钩多很多,那就把浮漂往上推一点,如果上钩比下钩多很多,那就把浮漂往下推一点。(本人觉得就应该下钩中鱼,这样才是正确的,但是在网上查的资料看的最多的就是前面所说的。所以就发在这里了。个人觉得上钩中鱼如果不是双尾,那就是钓钝了,就应该是下钩中鱼才对。)

四,中鱼偏口。如果中鱼是,鱼钩总是钩在鱼的嘴侧面。这种情况也是要向上移动浮漂,也就是要向钓灵调整。直到中鱼是钩在鱼嘴上唇为最好。还有就是可能子线有卷曲,要更换一下子线。

鲫鱼脱钩的原因详细分析


我们在钓鱼的过程中,往往会有鱼中途脱钩,让你白白的浪费了一个上鱼的大好机会。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什么原因会造成鱼脱钩。

一、钩子变形或变钝。

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二、绑钩有问题。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三、竿太硬。

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四、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

习惯于传统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

钓鱼时跑鱼原因详细分析


跑鱼对钓鱼人而言是常事,即使资历再深的钓鱼高手也难以幸免。如果能探明原因,避免失误,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这对提高钓技是有相当帮助的。笔者施钓多年,跑鱼经历较多,总结出跑鱼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主观方面的操作,二是客观方面的钓具。

先说主观方面的,在钓鱼中有人在中钩大鱼之后,由于过度的兴奋,就违背了正确的操作程序,急于将鱼拉出水面,看看中钩的鱼有多大,使鱼发现河岸上的钓者而拼命挣扎所以跑鱼,因此,中大鱼忌讳人鱼相见,对策是大鱼放在水下遛,中钩大鱼之后,不要让鱼浮出水面,不要让鱼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先将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消耗鱼的体力,经过引遛,使其疲惫,同时放线遛鱼,总之要与鱼周旋,直到它消耗完体力然后抄网擒获。

有不少的钓鱼人,提竿的力量过大,轻则会拉豁鱼嘴,重则导致钓线存受不住太大的拉力而断线跑鱼。对策是克服紧张的心理,钓鱼时注意力集中,不要心有旁骛,做到轻提轻放,适度用力。识漂方面,不能正确地把握提竿时机,漂讯看不准,有鱼咬钩,不能够在恰当时机提竿,过早提竿会造成空竿,过晚提竿容易脱钩跑鱼,对策是,传统钓的漂讯当漂下沉往上抬时,是最佳的提竿时机。钓悬坠钓时当浮标出现半目的下顿,这就是提竿时机,如果再迟一些就很可能出现脱钩。

在主观方面还有一个不能忽视地方,也是出现跑鱼频率较高的一个原因。选择钓位的落差不宜过大,有很多使用悬坠钓法的钓者,在水库湖泊自然水域选择钓位时,往往会不太注意河岸与水面的落差,特别是在水相对较深的地方,这样很容易使钓者中鱼时产生跑鱼,原因是钓者的位置相对较高,提竿中鱼时容易使竿线形成一条直线,使竿的弹性丧失,将负荷集中在主线上,形成拔河而跑鱼。对策是,河岸与水面落差较大的地方,钓者不应将竿打满线,以保证中鱼后有足够的空间将竿挑起并绷好,防止断线跑鱼。

钓具方面的原因就比较多了,首先是钓竿:钓竿的调性选择不当往往会造成断线跑鱼,使用过硬的钓竿,提竿时力量会集中在线上,增加使其不堪重负而断线。竿的调性太软,虽然不容易跑鱼,但是会消耗太长时间遛鱼。对策是:先了解鱼情,因鱼配竿,钓小鱼选用调性偏软的钓竿;钓大鱼选用调性偏硬的钓竿;混养塘选用中硬调性的钓竿。

第二是鱼线:鱼线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脱钩跑鱼,细线隐蔽性好,中鱼机会多,但碰上大鱼容易拉断;用粗线隐蔽性差,中鱼机会少,但是相对有保证。对策是:因鱼配线,钓大鱼可用粗线;钓小鱼用细线;在有大鱼的条件下可配渔线轮,这样仍旧可以钓大鱼。对线的外表也有讲究,发黄、发灰、线体上混浊不透明,拿在手上有一种涩涩感觉的线要一律淘汰。

第三是鱼钩:鱼钩的号数的大小,钩尖的锐钝,钩条的坚韧程度都是造成跑鱼的原因,小钩碰上大鱼,挂上嘴边一点就很难对付;大钩碰上小鱼,钩不住也会跑。对策是:根据钓场内主要的对象鱼,选择大小鱼兼顾的钩,用人工来测试检查鱼钩的强度韧性和钩尖的锐钝。先仔细看看钩弯、钩柄是否粗细一致,如果钩光滑圆整,有无疵点拉力较大则可以考虑使用。

其他原因:用饵方面。使用长竿短线传统钓法的人,大多数用蚯蚓作钓饵,但是有不少钓鱼人往往会因为装钩的方法不当而跑鱼。笔者在写此文的前两天,在南京江宁的毛虎农庄钓鱼时就亲眼目睹了,我的一个传统钓鱼的朋友,因挂钩方法不对而屡屡跑鱼,他用蚯蚓时,随便将蚯蚓往钩上勾好,留了一个很长的尾巴,这样就造成小鱼吞不下,提竿不中鱼的现象,这些小节都是钓鱼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怎样避免这些问题,对策是:

用整条蚯蚓挂钩,钩尖从蚯蚓头部一厘米处穿进,将蚯蚓缠在钩条上,再反复穿进,将钩尖顶在蚯蚓的尾部,成团蠕动的蚯蚓不仅诱惑力强,而且中钩率还高。在使用悬坠钓法时也应注意,钓饵的大小,软硬都决定了鱼的脱钩跑鱼现象,特别是有的传统钓法转悬坠钓法的钓者,往往担心钩挂不住钓饵而将饵开得很硬,这样很容易跑鱼,对策是,先仔细看鱼饵袋上的说明,了解了该饵的用法,按照鱼饵袋上的提示开饵,钓饵的状态要做到软硬适中。

最后还有细节部分,要注意检查自己使用的钓具,避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去年,我与我的一位于姓朋友,在秋天时前往安徽一个收费50元钓一天的小水库,那天天气很好,我那个于姓的朋友钓了有近40斤的鱼获,到晚上五点钟收竿时,他用力提鱼护,没想到鱼护的底通了,一天的辛苦白费了,再想挽回已经没有时间了。总之,钓鱼是件非常仔细的娱乐活动,要想减少跑鱼,一定得注意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

如何找到鱼脱钩的原因?


脱钩原因不能全怪钩,与整个钓组都有关系。下面虽然没说竿,其实与竿也很有关,软竿、硬竿、长竿、短竿起鱼时使出的力气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力度起竿,必然会造成过重或者过轻的后果。

一、钩

1.钩太大,鱼不能吸进嘴里或只能咬住一部分,钩尖无法刺入鱼嘴。

2.钩太小,或不能刺入鱼嘴或刺入很浅,加上钩小,材质细软,刺入了也容易脱落。

3.钩门太宽,相当于钩太大。

4.钩门太窄,相当于钩太小。

5.钩尖内弯,难以刺入鱼嘴。

6.钩尖不锋利,同样难于刺入。

7.材质太软,或难以刺入鱼嘴,或者在提竿过程中因钩材太软被拉直而跑鱼,尤其是跑大鱼

8.钩后倾,即悬坠时,钩身偏向一侧,钩背向天,钩尖向下或向侧,鱼咬钩时,由于前面有线拦着,往往只能从后面或侧面进行。提竿时,鱼钩常常只能刺入鱼的下腭,而下腭很薄。最容易挂破,而造成脱钩

9.钩柄太短,提竿时因作用力在钩柄一边,倘若钩尖挂饵太重(如糠饼颗粒),就有可能造成钩后倾,从而跑鱼

二、线

1.线皱折,鱼咬钩信息传递迟缓,造成提竿不及时。

2.风线太长,提竿时劲使在举竿和收风线拉直上,到达钩尖的力变小,难以刺入鱼嘴。

3.脑线过长,咬钩信息反应迟钝,提竿不能掌握火候。

4.线太粗或吸水性太强,同样造成鱼讯失真,错失提竿良机。

三、坠

1.过重,鱼咬钩无反应线反应迟缓,提竿过慢。

2.过轻,鱼讯太明显,常常提竿过早。

四、漂

1.漂的浮力太小,鱼讯反应迟缓,提竿不及时。

2.漂的重心偏离,不能直立水中,斜向漂反应的鱼讯失真,提竿难以掌握最佳时期。

当然,漂与坠有个搭配问题,是坠的原因还是漂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

五、饵

1.饵没挂在钩尖上,鱼咬钩时钩尖没有入口。

2.饵太大,鱼只能咬住其一部分。

3.饵太长,鱼咬住的是钩外部分或只将部分钩饵吸入。

4.饵太厚实,钩尖没有外露,无法深刺鱼嘴。

六、提竿

1.如对各种鱼讯不熟悉,或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鱼讯失真,都有可能使钓者提竿过早或过迟。过早,鱼钩没有全部入嘴;过晚,鱼钩可能已被吐出或半吐出。

2.过重,常将鱼嘴挂破,甚至可以将整个鱼唇挂下,造成跑鱼。

3.太轻,提鱼使的劲不够,鱼钩没有刺入鱼嘴。

4.空中飞鱼,即提竿一次到位。由于鱼离水后在空中悬留时间较长(尤其是长竿最明显),因惊吓而拼命挣扎后最终脱逃。

5.太斜。一般提竿应该是垂直向上,这样,鱼钩刺入鱼的上腭,鱼无法脱逃;若斜着起竿,特别是倾斜角度太大的话,鱼钩容易从鱼嘴边溜出或仅挂住一点点口角,当然会跑鱼。

垂钓时跑鱼原因及应对方法分析


秋天到来了,钓鱼人也不错过良机,在一年中最后一个钓鱼的黄金时段,抓紧时间,好好过一把钓鱼瘾。

前几天,我和钓友张全中、老杨一起在宝鸡长寿沟一号库抛竿,一天时间里,张全中钓友就跑鱼七八尾,入护的才四尾鱼。下午收竿,我们一起在西关的小饭馆用餐,利用吃饭时间一起谈到了今天跑鱼的原因。我们共同总结了以下几点,供钓友们在秋钓中参考。

大家知道,发现浮漂有鱼讯,第就是要迅速扬竿,从发现动作到中鱼,也就几秒钟时间。当我们发现动作,首先传送到人的大脑,再由大脑反映到手上,钓竿的长度,加上线组的长度,到钓针刺透鱼嘴,这个过程最少也需要三秒多钟时间。对于扬竿的速度和力度,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在我们的实钓中,有人扬竿轻微,中鱼后,稳稳当当遛鱼,就很少看见人家跑鱼,原因是他们刺鱼的动作比较轻微,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遛翻入护了。

如果我们双手扬竿,刺鱼的一瞬间用力太猛,鱼就会感到特别疼痛,它会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挣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切线跑鱼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钓针是按照鱼的个头大小来选择的,钓大鱼用大一些的钓针,钓小鱼就用小点的钓针。也可以说是按照鱼嘴的大小来决定的。(在我们的实钓中,小钩细线钓上大鱼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也说明所有事情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我们钓小鲫鱼,用大号钓针,小鲫鱼本身嘴就小,太大的钓针加上饵料团,小鲫鱼是吸不到嘴里去的。如果我们钓大型鱼类,用较小的钓针,饵料再开的稍微硬一些,当看见浮漂有动作,扬竿时就会把饵料和钓针一起从鱼的嘴里抽出,经常发生有动作而不中鱼的情况发生,或者感觉挂住鱼了,又脱了钩,使鱼逃之天天。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钓针使用时间太长,钓针已经很钝了,造成扬竿的那一瞬间,钓针并没有刺透鱼嘴,只挂住了一层薄薄的鱼嘴皮,鱼稍一挣扎,就会撕裂嘴皮而逃。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钓友们不要可惜一副子线两个钓针而跑了鱼,应更换一副新子线、新钓针。

一部分休闲钓的钓友有个习惯,都喜欢用较硬一些的钓竿,这种钓竿中鱼后比较容易控鱼,能在较快时间内,把鱼遛到跟前来,也比较节省时间。这对于打比赛钓混养是个较好的选择,但对于平时休闲钓的钓友来讲,我建议选用较软一些的钓竿,上一条鱼不容易,时间也不很紧张,中鱼后不要着急,慢慢遛,中一条是一条。如果我们选用一支太硬的钓竿,又急于把鱼遛到跟前来,就很容易造成跑鱼现象。

线组的选用也是一门科学,有些钓友,无论钓什么鱼,老是一个线组,那是不科学的,一般情况下,钓大鱼所用的线组要稍微大一点,钓小鱼所用的线组要稍微小一些,大线组钓小鱼,因小鱼的觅食动作比较轻,所以显示在浮漂上的动作也就很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顿,浮漂反应出的动作不很真实,扬竿吧,不中鱼,不扬吧,又怕耽误中鱼机会,往往会给人们造成犹犹豫豫,想扬竿又不敢扬竿。如钓大鱼用小线组,很容易造成中大鱼后切线跑鱼的情况。

所以,在混养池塘抛竿,线组的选用要讲究适中,我一般用的是1.0主线、0.6子线,这样的线组,可以说是大小通杀,钓两三千克左右的鲤、草鱼,只要溜鱼方法得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钓250克左右的小鱼,也不失浮漂的灵敏度。要么,就不要怕麻烦,准备两支钓竿,一个大线组,一个小线组,依据窝子里的鱼星和漂相来分析,什么鱼进窝子,就用什么线组来应对。

在我们平常钓鱼的过程中,依据鱼情,我们要不停地调整着我们的浮漂,如气候较冷,鱼口很差,我们就要调灵钓灵,如小杂鱼闹漂,我们就会调灵钓钝,或采用跑铅的办法,抓鱼在水下觅食的真实动作。

浮漂的动作是千变万化的,从浮漂入水到着底,在浮漂下摆的过程中,程宁老师能讲出十几种浮漂语言来,在我们平时的垂钓中能够掌握的就是拉黑漂、送高目、有力的下顿、中途截口、颤漂、磨漂、下沉过程中和上送过程中的停顿等。但在特殊情况下,鱼口也会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了,如天气的因素,热天的鱼类大部分觅食的动作比较大一些,而冷天鱼觅食的动作就相应小一些。

还有天气变化时鱼口也会发生变化,天气晴朗,气压合适,鱼的觅食动作就比较明显些,相反气压太低时,鱼的觅食动作就小而轻了。这就要靠我们平时经验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了。

饵料的状态是一门科学,有的钓友把饵料开的太散(雾化太快),加上小杂鱼闹漂,没等饵料落底,就没有饵料了,钓了半天连底都找不到。而有一部分钓友却把饵料开成了一团死面疙瘩,抛竿出去不到位,提回来还是一团,十几分钟过去了提竿回来饵料还在钩上。

还有一些钓友,不太注意饵料的比重,加上饵团搓的太大,入水后饵团直接扎进淤泥层,鱼闻到吃不到,只见窝子里鱼星不断的冒,就是不见浮漂有动作,即便是有动作,也是鱼在窝子周围游动,偶尔碰漂所造成的现象,扬竿还是钓不上鱼来。所以,我们在开饵时一定要依据鱼情,适当添加雪花粉和拉丝粉来调整饵料的雾化、比重和黏性。

扬竿时机和浮漂动作的正确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钓鱼经验和实践的积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气候,不一样的鱼类,它们觅食的动作就会有所不同,出现在浮漂上的漂相也不定相同,除了平常经验的积累,主要还要靠我们在实钓中摸索规律,掌握出鱼类觅食的真实动作,如点漂没鱼,就要抓顿口,下顿半目不中鱼,就抓一目,抓一目不中鱼,那我们就立即改变战术,把浮漂往上推,开始钓钝。

如果一开始抓一目能中鱼,就应该坚持抓一目的顿口,天气变化,鱼口也会发生变化,那我们就要根据鱼情的变化改变我们的调目和钓目。如钓鲫鱼时,有时送漂没鱼,中途停漂时有鱼,有时候送起来有鱼,有时候刚一开始送漂就能中鱼。总之,哪个漂相有鱼,就抓哪个动作。扬竿动作的快慢,直接决定着中鱼能否成功有效,扬竿太早.鱼还没有将饵吸进嘴里,就会出现空竿。相反,如扬竿太晚,鱼已经把饵料吐出来,又会出现空竿。只有在摸索中掌握好最佳时机,才会有把握的刺透鱼嘴,稳稳当当的中鱼。

对于有经验的钓友,中鱼后他们不慌不忙,以柔克刚,充分利用钓竿的弹性和线组的柔性,把鱼慢慢遛到岸边,再用抄网抄鱼入护。有些初学钓鱼而实践经验不足的钓友,见中鱼了,非常激动,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将钓竿往回挑,甚至离开钓位往后退,加上钓竿比较硬,所用线组也细,很容易造成切线跑鱼的情况的发生。还有一些钓友,懒得用抄网,对自己的钓竿和线组很有自信,执意将鱼飞上岸,结果鱼刚飞到中途,就落入水中,得不偿失。

当然,抄鱼或飞鱼,也要根据鱼的大小来决定,不过我还是建议无论鱼大鱼小,只要用抄网去抄,就比较有把握,不会造成跑鱼之憾。这一点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平时的休闲钓,都应该养成习惯,比赛跑一尾鱼,就有可能丢分,休闲钓本来一天钓不上几尾鱼,好不容易中了,再跑掉也真有些后悔。

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我们要尽量减少跑鱼,既然是去钓鱼,就要把鱼钓回来,钓上又跑掉,就有些划不来。有人说:跑了的鱼是最大的。也有人说:跑鱼虽是遗憾,但也有其吸引力,今天让鱼跑了,明天你还回再来的。总结经验,减少跑鱼,也是每一个钓鱼人所希望的。

钓鱼时经常脱钩怎么办防止脱钩方法分享


鱼脱钩的原因,钓鱼时明明判断鱼在咬钩,可是一提竿,钩上却无鱼,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多次出现,是什么原因呢?

1、风线太长:

竿梢至浮漂之间的风线过长(有的超过2米以上),起鱼时会减慢提钩的速度,因线的晃动惊跑了鱼,或是鱼并未吃牢钩,提线时鱼脱钩了。

2、水中的鱼被钓猾了:

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较猾,吃饵时警觉性很高,钓鱼人稍不注意提前扬竿,鱼就吐饵游走。钓鱼人对鱼咬钩的特点并未十分了解,有时,只有浮漂倾斜或沉没水中时才说明鱼已中钩,否则,过早提竿肯定无鱼。

3、自然因素影响鱼的食欲:

由于气温,水中溶氧量或气压的原因,鱼不舒服、厌食,偶尔去咬饵料,引起浮漂的动态变化,此时鱼中钩不牢,提竿容易造成鱼脱钩。

4、钓具的原因:

绑钩是有窍门的。钩柄与线的连接状态是,线应在钩柄的内侧而不应该在外侧。在内侧时钩的稳定性好,鱼易中钩。而在外侧,鱼钩的稳定性差,从而减弱了刺鱼的力量,容易造成鱼脱钩。

5、鱼线卷曲,钩在水中姿态不正:

尼龙线容易卷曲,若是子线卷曲,钩在水中不是呈垂直状态,而是歪斜状,角度不正,鱼吃钩费力,因而不易中钩,中钩后易造成脱钩。

6、鱼出水后脱钩鱼被拉出了水面,但在空中脱钩了

其主要原因是提竿太早,钩子只钩住了少部分鱼唇,并未穿透。另一个原因是钩子太小或太大,也可能是钩尖不锋利,或是钩绑的不牢。若鱼体较大,线老化,也会出现断线跑鱼的情况。

7、抄鱼、装鱼时脱钩跑鱼:

即使鱼到了近岸处也有脱钩跑鱼的情况发生,通常是较大的鲤鱼,草鱼,鲢鱼。一是鱼道了岸边后发现了岸上的人,受到了惊吓,突然挣扎,挣扎力过大造成脱钩跑鱼。二是钓鱼人用网抄鱼的方法不正确,用抄网去追鱼,抄网没沉入水中,鱼发现了抄网,受到了惊吓,便急速窜游,造成脱钩。

避免鱼脱钩的办法:

针对上面说的鱼脱钩的集中原因,首先应检查钓具,如钩的大小,钩尖是否锋利等。若钓住了大鱼,应先遛鱼,把鱼遛的精疲力竭,到岸边已无挣扎力时在用抄网抄鱼。抄网应沉入水中,网口对准鱼头,把鱼牵到网中。

若钓具没问题,那就是钓鱼技巧的问题了,如挂饵方法的问题,挂蚯蚓时,钩外留的蚯蚓过长,鱼吃钩时仅咬住了钩外的那段蚯蚓,并未被钩尖刺中,若是面团饵,饵团可能过硬,鱼并未触及钩尖。扬竿时力度要适中,不能用力过猛,否则竿尖可能挂破鱼唇,造成跑鱼。扬竿时跑鱼是许多钓鱼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造成鱼脱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不断提高钓技,才能减少脱钩跑鱼。

新手钓鱼导致跑鱼的五大原因分析


一些新手钓友钓中大鱼后非常激动,会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鱼身上,进而会在操作上出现一些纰漏,在慌乱之中可能会导致跑鱼,留下遗憾。其实钓中鱼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能把握好一些细节,就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下面我分析几个新手在中鱼后容易犯的错误,希望钓友们加以注意,减少跑鱼率。

1、中鱼后牵着鱼往后退

有的钓友中鱼后急于把鱼牵到岸边,生怕鱼跑掉,于是一边遛鱼一般往后退,想让鱼尽快靠岸。这样操作是不妥的,因为人越往后退,在水中遛鱼的范围就越小,就越难控制住游动中的鱼。鱼触碰到岸边后可能会逃窜,就容易形成拔河状态导致断线。

2、遛鱼时竿尖过度弯曲

有的钓友在遛鱼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鱼上,进而忽视了竿尖的弯曲程度。如果鱼竿只是竿尖在弯曲,那么其整体韧度是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的,鱼竿的最大拉力也就不能发挥出来,当鱼的拉力过大时,就容易把竿尖折断。在实践中,当我们把鱼遛到岸边时,如果鱼再次发力,我们不能一味的向斜后方举竿牵鱼,以免竿尖受力过大导致过度弯曲,我们可以转向两侧牵鱼,让鱼竿各竿节受力恢复到均衡状态。

3、使用蛮力遛鱼

有的钓友对自己的线组过分自信,所以遛起鱼来简单粗暴,喜欢用蛮力和鱼硬碰硬。这样做会让鱼感到非常不适,然后会拼命挣扎,这势必会让线组接受更大的考验。当这种情势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要么断钩线,要么拉豁鱼唇,最后导致跑鱼。在实践当中,中鱼后我们首先应该根据鱼的拉力判断鱼的大小。如果鱼小,可以缩短遛鱼时间,以免拖泥带水;如果是大鱼,我们就应该沉住气遛鱼了,要尽量让鱼舒服一些,等鱼的体力消耗殆尽后再抄鱼。

4、不用抄网直接用手拽线上鱼

把鱼遛乏之后,有些钓友认为鱼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为了图省事儿,便抱有侥幸心理想把鱼直接拽上来,这样操作断线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鱼看似已经遛乏了,但是倘若你刺激它,出于逃生的本能它还是会拼命挣扎的,如果鱼线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力,那就很容易断线了,而且鱼线还可能会把你的手割伤。

5、抄网太小或者抄鱼技术欠佳

在抄鱼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抄网太小或者抄鱼技术欠佳,都可能导致跑鱼,功亏一篑。在实践当中,抄小鱼用大抄网没问题,抄大鱼用小抄网就不合适了,所以抄大鱼我们尽量要使用网口大一些的抄网,这样才容易把鱼抄到。此外,要先把鱼遛乏之后再抄,抄的时候要先抄鱼头。抄中鱼后不能直接往上抬,以免抄网杆受力过大导致断裂,应该用手去抓抄网口的硬箍或者抄网杆头部,把鱼顺势兜拉上来。

钓鱼时经常脱钩怎么办


对于钓友们来说,最让人开心的事儿就是能够钓到大鱼了,但是很多时候,都会由于技术不当造成脱钩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造成脱钩跑鱼的原因有哪些吧!

鱼钩不合适

鱼钩的重要性可是不容小觑的,如果鱼钩不给力,刺鱼不深的话,就很容易跑鱼。当鱼钩过大,而对象鱼是比较小的鱼时,那么鱼儿吃饵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很有可能产生虚假信号,导致提竿空竿;如果鱼钩过小,虽然鱼儿能够正常吃钩,但容易出现鱼钩没有办法刺穿鱼嘴的情况,造成挂钩不稳、强度不够,从而导致脱钩。

线组搭配不当

当线组搭配不当的时候,也会出现脱钩现象。在出钓之前,钓友们一定要确定一个目标鱼种,然后根据所要垂钓的目标鱼,合理搭配线组。如果线组比较粗,那么在水中就会比较明显,很容易被鱼儿发现,使鱼儿的警惕性增加,同时鱼讯也会比较弱,从而错过最佳的提竿时机。

饵料使用不正确

针对不同状态的饵,绑挂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像红虫颗粒饵,钓友们应该将钩尖部位挂住颗粒拉饵;搓饵的话,把饵料搓成团之后,将钩包住,最好能让鱼钩在饵团的最底部,比较方便鱼儿吸食。如果饵料的挂法不正确,那么就很容易造成鱼儿吃饵后,溜之大吉的现象。

提竿过猛

当中鱼之后,如果提竿过猛,也会造成鱼儿脱钩的现象。当鱼儿中钩之后,靠手腕的力量就能成功的刺鱼,如果用力过猛,鱼儿会因为疼痛感而更加努力的挣扎,所以想要控制住鱼儿难度就变得非常大了。钓友们要尽量用柔软的力量刺鱼,这样一来,鱼儿的挣扎力度也不会特别强,就比较容易上鱼了。

遛鱼不对

中鱼之后,钓友们要谨慎遛鱼,否则很有可能使鱼儿脱钩。钓友们在遛鱼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随着鱼儿挣扎的方向,利用鱼竿的腰力控制就可以了,千万不能生拉硬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