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环境判断鱼类是否在咬钩?

2020-06-02

大自然母亲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预兆,帮助我们能够预知鱼类将会咬钩,钓鱼时,钓鱼人能否在水上是否可以通过眺望天空、嗅闻空气来获知天气的变化?

答案是肯定的。有经验的钓手会说他们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嗅觉来感知鱼类将会咬钩。

一、闻

几年前笔者美国访学期间,曾经与朋友、职业钓手斯彭斯皮特斯一同外出钓鱼。当我们某日午后驾船外出钓取小口黑鲈。皮特斯突然说道:鱼正在咬钩,你能闻到吗?

我能。空气的味道很重,而且带有这一种鱼的气味。当我们将钓线提起来时,这种气味弥漫在整个船甲板周围。这一天我们的钓获不断,手臂最后都酸疼了。

在那之后,我曾经多次闻到这种气味,但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性。每个人都知道当风暴来临时鱼类会变得更具有侵略性,特别是在经过数日的稳定天气之后到来的风暴情况下。

当大气压处于高点时(良好的天气状况下),空气的重量使得气味紧贴在地面层。当气压下降时(风暴迫近),这些气味就会从沼泽、海湾以及沟渠中散发开来。在湖泊附近,空气闻起来会带有鱼腥味。古代的天气谚语也证明了这一点:水沟气味刺鼻,大雨暴风将至。

二、看

而看在钓鱼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的经验告诉我,光亮的水体是死亡之吻。光亮的水体是指水体表层波浪起伏,所反射出的光芒会对钓手的眼睛产生相当大的危害。

而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在天气状况稳定的几天,大气中充满湿气,它们如同太阳镜一样对阳光辐射有所阻隔。暴雨的降临通常使得大气中的湿气散尽,这就会导致强光的产生,对眼睛造成伤害。而这显然也会对鱼类的眼睛产生影响,因为在这种状况下我的垂钓成绩会严重下降。

这种判定是钓鱼好时机或者不好时机的能力来自于多年的垂钓经验。正像皮特斯所说的那样,经过足够时间的锤炼之后,你就会对这些事情有所感悟。这是一种源自过去经验的感觉。如果你在某种环境下钓到了鱼,这些记忆就会长期存留在你的脑海中,你就知道什么情况会有好的收获了。

三、垂钓时机

那么什么才能算作是在水边最好的垂钓时机呢?大多数的职业钓手认为带有微风、高湿气和阴云密布的冷天是效果显现最快的。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数日的稳定天气状况之后。

数日炎热而平静的天气之后,一股强风也能促成好的钓获。风对于湖泊会产生很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是好的影响。风刮过之后的数小时,鱼类不会对食物有太大的欲望,但当湖泊水体恢复平静后的一或两天,它们却会变得非常的活跃。

波浪大的时候会将藻类以及浮游生物夹带起来,这对草食鱼类具有着巨大诱惑力,而它们的活跃也会相应地吸引掠食性鱼类聚集。而在平静、阳光充足的天气状况下,也能够在特别浅的水体中发现活跃的鱼类。

关键是要找准有风天气中被风吹拂的水域。而如果钓手很难有所收获,通常可能是因为船只的运行将鱼类驱赶至深水区。职业选手知道这些情况,所以喜欢抛投至浅水区,而船只与钓点保持一段距离。

除此之外,相关信息还包括温度、风向与风力、气压、云层覆盖等。而更具有价值的信息还包括空气气味、光亮度、昨日的天气状况甚至于之后的天气状况。通过这一系列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整套的感官系统,从而轻而易举地寻找到钓鱼的绝佳时机。

编辑推荐

如何判断线组大小与目标鱼是否匹配?


我们有时候钓鱼搭配的线组,不知道自己的线组是否与已经上钩的鱼大小相匹配,有时用粗线上的是小鱼,或者小线却上了大鱼,这时候我们就会是否纠结线会不会断的问题。其实钓组能够拉上来多重的鱼是有一个估算公示可以计算的,虽然我们不是说每次上鱼都要去算一算,如果是那种自己没有太大把握的可以做到心里有个底。

一般来说,线号乘4(斤),就是大致的极限钓重,这个线号主要指的是在子线和主线相差一个号的情况下,以子线的线号为准的一个大致算法,如果是28调的杆子,那么大体上要在这个基数上相对精准,如果是37调的杆子,则应该是线号x4x1.2左右,如果是19调的杆子则应该是线号x4x0.9。那么接下来,需要大致上分析一下什么原因,以及这个算法是否精确。

一般来说,鱼线的拉力值分为顶钓拉力值和打结拉力值,打结拉力值一般是顶钓拉力值的60%~70%。

什么是打结拉力值呢?简单的说就是鱼线打结比如八字环处、子线和八字环处、竿稍固定处,这几处都属于打结处,一般如果出现切线,基本上优先这个几个位置,如果不是这几个位置,那说明断裂处已经伤线了。

其次,主子线搭配,不一定是按照子线比大线少一个号来配置,比如春季钓鲫,常见的搭配则是0.4子线+0.8主线,那么理论上顶钓值应该是多少呢?

我认为这个公式仍然成立,0.4x4,如果是鲫鱼竿,则0.4x4x1.2=1.92,那么基本上手法没问题,没有生拉硬拽,正常溜鱼的情况下,2斤左右的鱼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如果是标准19调鱼竿,则是0.4x4x0.9=1.5,那么大体上1.5斤应该就是线组的极限值,依次类推,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主子线线号搭配不超过2个线号差的情况下,这个公式基本上都适用的。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不管是塘钓还是野钓,都不排除遇见大鱼或者挣扎力度非常大的鱼,比如野钓时遇见的鲤鱼草鱼,基本上都会比塘钓的鱼挣扎力度要大,那么这个公式同样在在线号不超过2倍的情况下复合,但是如果遇到了青鱼、罗非、鲶鱼、黑鱼、鲟鱼等凶猛鱼种,这个公式基本没什么用,切线必然。

通过不同鱼类的咬钩动作 充分分析浮漂的信号语言


钓鱼的目的是钓鱼,是一场和鱼类的搏斗,但是前人教过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越是重视敌人,了解敌人,才能更好的战胜敌人。在钓鱼活动当中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但需要了解不同的钓具,饵料之间的区别和效果,对于鱼类本身也需要足够的了解。

正因为对鱼类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明白不同鱼类之间的细节区别,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对象鱼的钓鱼战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不同鱼类的咬钩表现,通过不同鱼类的咬钩活动表现,我们才能够了解到浮漂代表的意义,以及何种的漂相会代表哪种鱼类。

鲫鱼

作为一种底层鱼类,鲫鱼捕食的动作还是非常特殊的,和很多鱼类挺身朝上咬食饵料不同。鲫鱼它的动作是伏头翘尾,出现一个半月形的形状,在将食物吸入到鱼嘴中后,鲫鱼会立刻的抬头上浮,然后立刻远远的游开。

从漂相上的反应来看,首先是浮漂会有轻轻的颤动,然后紧跟着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浮情况,浮漂直接上浮几个位置,然后才会出现下沉,或者漂动的表现。在钓鲫鱼时,提竿的最好时机,就是在浮漂上浮的过程中,趁着鱼钩入嘴,还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将其提出。如果是小鲫鱼,而且钓竿的调性足够,还是可以飞鱼的。

鲤鱼

作为和鲫鱼同样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也是底层鱼的一种,虽然鲫鱼和鲤鱼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是涉及到捕食的动作,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鲤鱼因为天生较为谨慎,所以在咬食之前,往往会提前试探一番,很少有直接入口的情况发生。

它们总是在滤食前要判断安全与否,品尝一番以后,根据安全性再吸入口中。入口后立即游开远走,很少会有停留。所以体现在漂相上面,就是浮漂会有一个轻微的晃动,然后突然出现大幅度的下沉,一般是黑漂的表现,当浮漂全部进去水中后,再进行提竿。这时鱼钩基本已经全部入鱼嘴当中,扎入的是否牢固已经是定局,再迟疑就有被吐出嘴的可能。

草鱼

草鱼和鲫鱼,鲤鱼还有所区别,它们的生产空间主要是中下层范围内,经常游走在各个的中层水域当中。它们因为游速猛,相对更加凶猛,但是在捕食时,却出现了一种先慢后快的表现,虽然入口较慢,但是入口后反应迅猛,食物进嘴离开遁走。

所以从浮漂的反应上来看,基本不会出现上浮的表现,都是直接下沉,然后瞬间转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钓鱼人想要抓住提竿的时机,往往就在浮漂全部入水的那一瞬间。

青鱼

青鱼作为淡水鱼的一种,它捕起食来非常的凶猛,多数时间吃饵没有迟疑,吃饵后立刻遁走。所以漂相上也是突然上下大幅度活动,然后斜下移动,提竿的时机也是此刻,基本都能有所收获。

鲢鳙鱼

同样是中下层鱼类,鲢鳙鱼是一种非常绅士的鱼类,它们在觅食时动作最为轻微。浮漂稍有下沉,就需要立刻提竿,不然就要错过鲢鳙了。尤其是夏季,一旦发现黑漂就赶快提竿,不要迟疑,夏季的鲢鳙咬钩即跑,迟疑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还有鳊鱼,罗非鱼等,它们虽然都有着不同的咬钩区别,但初始表现都是上下剧烈抖动,很容易弄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都需要钓鱼人慢慢熟悉才行。

怎么判断当日天气是否适合钓鱼?


很多钓友寄希望于各种天气预报软件对钓鱼的适宜程度来判断当天天气是否适合钓鱼,其实有时候预报是不准确的,甚至背道而驰。现本人根据多年垂钓经验向钓友们介绍一种预测方法,不喜勿喷。

在春天最关键的是气压的变化,而冬天最关键的是气温的变化〔温差〕。阴晴、风雨等等的变化都会影响气温,而气温变化通过水温变化直接作用于鱼体。鱼是变温动物,有趋暖避寒的习性,又有调节体温使其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的本能。调节体温的过程可能是一个痛苦的生理过程,

会引起鱼不吃懒动。所以,钓鱼和温差就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温差有很多种,有昼夜温差、夜间温差、时段温差、水层温差、季节温差、气温水温差等等。昼夜温差和夜间温差也可以包括在时段温差之内。在此着重探讨冬季特别是最寒冷的元旦前后时段温差〔一两天或者一段时间的气温变化〕对鱼情的重要影响。

气温的变化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直线下降,而是波浪式上升或者波浪式下降。在波浪式气温变化中,可能找到鱼情变化的切入点。

判断天气是否适合钓,要做到四看。

一、看夜间温差

一天之中,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气温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我们把黄昏以后,晚上8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6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冬季最寒冷的时段,室温在10度左右,夜间温差值大于5℃时,很难钓鱼,很可能打白板(当空军)。去到塘边、河边,常常看到岸边的浑水变清了,甚至清澈见底。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不会游动到岸边,所以岸边水特别清澈。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动懒开口。出钓一天,常常是不见浮子动一下。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夜里降温很少,鱼儿不觉得特别冷,夜间仍四处游动,笫二天正常觅食。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

二、看昼夜温差

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最低值大约在拂晓前0时以后。24小时之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越大,越难钓鱼。温差差值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晴天,大太阳。红日高照,使水表层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拉大,影响鱼的觅食活动。从表面上看,大太阳,气温升高了,似乎鱼儿应该比较活跃,其实不然,因为水层温差的原因,魚情也是很差。

天气预报提供的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可作参考。如果两者之差较小,比较适宜出钓。反之,如果昼夜温差值很大,出钓的收获可能不大。

冬日,无冷风的阴天或只有花花太阳(微有阳光)的多云天,之所以易上鱼,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值较小。相反,艳阳高照,晒得人脱衣服,昼夜温差大,鱼儿几乎不咬钩。

夜间温差值大,昼夜温差值也大,就简直休想上鱼了。

三、看两天最低气温差

今天的最低气温比较昨天的最低气温下降1-2℃,魚情很不活跃,是钓鱼的坏天气。相反,今天的最低气温比较昨天的最低气温上升1-2℃,魚情活跃,是钓鱼的好天气。

四、看时段温差

在最寒冷的季节,鱼儿猛咬钩的日子,就是:最低气温连续上升(幅度大最好)又在降温之前而且气压平稳(阴有小雨最好)。而气温上升过程中,开始还是难钓,或者钓效一般。

看最低气温的变化是关键的关键。最低气温等等怎么知道?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中国天气网的天气预报。中国天气网有整点天气实况,可以看到我们需要的数据。

知道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选择最佳出钓时机。如果最低气温下降1-2℃,特别是几天连续下降,或者夜间降温4-5℃,那就不必出行了;相反,如果最低气温上升1-2℃,夜间温差小于2℃,应该是出钓的好天气。如果最低气温连续攀升,切莫坐失良机。

有种说法,应该选择暖和的日子、晴朗的日子出钓。这种说法,比较抽象,而且不一定恰当。如果最低气温下降,越是晴朗偏偏越难钓鱼。

调漂技巧:判断是否到底,有公式


我们在野钓中多数情况下都是钓底,钓浮的机会不多。除非鱼情的原因导致鱼上浮,才会考虑钓浮。比如夏季钓鲢鳙,钓草鱼,是因为夏季高温,深水中溶氧不足,所以在夏季这两种鱼经常在溶氧更充足的浅水层。再比如春季钓鲫鱼,由于春季乍暖还寒,由于阳光的照射的原因导致上层比下层暖和,鲫鱼也有可能上浮,这时候也可以选择钓浮。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以钓底为主,因为我们的目标鱼多是底层鱼类,计算是中上层的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也形成了底层进食的习惯,所以野钓钓底才能钓的多。钓底,就要涉及到找底的问题,所以今天聊聊关于找底的话题。

一、从物理学生说找底

找底对于很多钓鱼老司机来说非常简单容易,但是对于部分新手来说就变的困难。已经也曾经多次举例过,新手钓一天都在钓浮的情况绝对有,其中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没有把调漂搞明白。调漂无非就是物理学上的重力和浮力平衡问题,在这种平衡的状态下,如果有外力进入,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好像说的很玄乎,其实很简单,就是水底对线组产生了支撑力,原来的重力浮力平衡就被打破了。也可以说,水底对线组有了支撑力,那说明线组已经触底了,而对应的变化就是露出水面的漂尾目数变了。不是因为改变浮漂的目数,实现了找底,而是到底后浮漂的目数变了。

二、各种找底的情况

1、空钩找底

空钩找底通常用于挂虫饵的情况,主要是鱼饵太轻,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完全可以采用空钩来找底的方法。如何判断空钩是否到底呢?要从空钩半水调漂来说,比如空钩半水调2目,在半水状态下线组达到了重力和浮力的平衡,如果水底对线组有了支撑力,钓目就会增加,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当浮漂目数变成2目多的时候,下钩就到底了。至于细线是绷直还是弯曲,这个跟子线的柔软程度也要关系,所以不好判断。

2、带饵找底

最多的找底情况是带饵找底,如何判断饵料已经到底,也是从浮漂的目数上来分析。比如说空钩调6目,挂双饵后目数变成2目,那说明双饵重4目。在重力浮力平衡的状态下,挂双饵,半水,浮漂露出2目。挂饵开始找底,浮漂目数露出2目多的时候,下饵也是到底了。不过由于需要考虑饵料雾化变轻的缘故,通常会选择带双饵调目+1的办法,这样基本可以确认找底。

所以说,只要钓目大于挂双饵的调目,那下饵肯定是到底的。同样,对于空钩找底,甚至是无子线的铅坠找底,也同样适用,钓目大于半水状态下的调目,线组肯定就触底了。这个公式只是判断下钩是否到底,想要判断上钩是否到底就需要把单饵称重。比如上面的例子,空钩调6目,挂双饵后目数变成2目,那说明双饵重4目,单饵重2目,钓目大于2目下饵到底,钓目大于4目的时候下饵也到底了。最后还需要说明下,找底一定要用饵料。

判断调钓是否正常的方法及应对技巧


在钓鱼过程中,调钓是否正确对渔获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而定,但钓却要根据鱼情的变化而变。一天之中,鱼情不断变化,钓鱼人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钓好鱼。一般来说,我们钓鱼人可以通过浮漂的变化、中钩的位置来判断调钓是否正确,通过合理的调钓,能够让我们有很好的钓获。

一、通过观察浮漂来判断

1、钓灵敏的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半水调3目钓3目,从钓不灵不钝开始,通过观察浮漂来体会水下的鱼情。

如果在我们开始钓鱼后,浮漂的讯号很好,但是提竿不中鱼,那么说明我们钓得灵敏了。或者在提竿的时候,感觉钩上有鱼,但是咯噔一下就跑了。

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向上推漂,以1/3~1/2目为基础逐步调整,直至稳定中鱼即可。

2、钓钝的解决办法

当没有浮漂动作,我们提竿准备换饵的时候中了鱼;或是提竿中鱼,但是出水的时候就掉了这这种情况。说明我们钓钝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浮漂往下拉,一点点的找,直到上鱼稳定了,也就找到正确的钓目了。

二、通过中钩位置来判断

很多钓友都习惯钓上鱼后直接挡到护里,然后换号饵直接再钓。这种做法如果在休闲钓中倒是可圈可点,但若是对渔获有些要求,那么这样做就有可能错失辨别调钓是否正确的最佳时机。

在钓头几条鱼的时候,我习惯用手摘钩,这样就可以观察中钩的情况来判断钩是用大了还是用小了;根据中钩的位置来判断调钓是否正确。

首先,我们先观察下中钩的是上钩还是下钩,如果是上钩连续中鱼,那么说明我们钓的钝了;如果是下钩连续中鱼,那么说明我们钓得有点偏灵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的调整。

至于怎么调,上文说了,这里就不重复了。一般调钓很正常的情况,上下钩的中鱼率几乎差不多。

怎么根据鱼中钩的位置来判断我们是否调钓正常呢?一般经常钩住上唇,说明我们调钓正常,鱼的吃口正常。而经常钩住下唇,说明我们钓得钝了,这个时候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让我们垂钓的效果变好。

通过鱼星判断水底鱼种和重量技巧


钓鱼人去水域垂钓,会发现水面上会出现有气泡,这些气泡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水底植物发酵分解,或者冒出沼气等自然现象产生,也有可能是我们打窝搅动水体产生。还有一种就是鱼星,鱼星是鱼的呼吸或者摄食拱动水底淤泥所产生的气泡。它跟自然现象产生的气泡也很好区分,自然产生的气泡往往大小形状比较均匀,而且不会移动,打窝搅动的气泡稍等一会就会消失。

鱼产生的气泡就没那么稳定,会在一定范围内移动,还有一定持续性。鱼类不同品种,摄食方式不同,所形成的鱼星有明显的区别。我们通过鱼星可以大致判断鱼的品种、数量、大小。进而对我们的钓鱼带来很大便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种不同的鱼产生的鱼星是怎样的。

一、鲫鱼

鲫鱼的鱼星由摄食引起,水泡细小而密集,范围小,一次连续多泡,大小基本一致,形若小米。有时一大一小。有绿豆至大黄豆般大小。鱼星的大小、多少,决定了底层鲫鱼的大小和多少。在鲫鱼较多的池塘里,喂窝点的水面上不时泛起鱼星,比较集中,一层接一层。在水域底质不同的情况下,喂窝后出现的鱼星也不相同。

淤泥较多的地方,有时鲫鱼贴底吸食饵料,吻部触动淤泥和沉淀物,就会出现枯叶草茎随气泡上浮水面的现象。星泡不固定一处,层层直径10~20厘米,大小不一;在硬沙滩底水域,风平浪静时常见到窝内不断有一串串细小星泡泛出,到水面即破灭成针状小水柱,这是鲫鱼在水底摄食,并且通常是条个体较大的老滑头。鱼星多,底层鲫鱼就多;星大,鲫鱼也大。

二、鲤鱼

鲤鱼寻食时喜欢拱动河底污泥,会产生大小均匀的密集水泡,有如撑船时竹篙插入腐烂的淤泥之中,一连数十个同时往上冒,持续不断向前移动,此伏彼起,常伴有浊水上升。鱼星群的直径在20厘米左右,鲤鱼体重就在千克上下;星泡群泛出的直径有40~50厘米大,往往是一尾4~5千克以上的大鲤鱼。

三、草鱼

草鱼的鱼星比鲫鱼的多而大,但又不像鲤鱼的鱼星多而成团。有时先冒一个或几个较大的水泡,然后冒出一些小水泡。如果见到窝点冒出的水泡,有一元硬币大小,这条草鱼差不多在3千克以上。如果窝区间断有几个、十几个大豆般大小且较均匀的鱼星冒出,过一会儿又重复出现,说明草鱼已经进入窝中觅食,应小心施钓。

四、青鱼

青鱼鱼星常常是大豆粒般大小,一阵阵泛上来。星泡群直径15~20厘米,走走停停,运动速度较缓慢者多是4~5千克重的大家伙。

五、鲢鳙鱼

鲢鳙喜食粉末状饵料,由腹鳍擦动河泥形成细小密集的水泡,形态较为紊乱。鲢鳙喜欢群栖,所以星团范围有时较大,甚至成片覆盖水面。如铅坠较重,提竿的速度又快,会突然发现窝内泛起一大片密密的气泡群,这是提竿时钩坠惊动群鲢贴底逃窜时掀动淤泥产生的鱼星。

六、其他

鱼星小而密,上升极快,位置不断更换,露面很快破灭,这是黑鱼在攻击小鱼群。小白鲦的鱼星多是单个绿豆般大小。若有稀稀落落数个小泡不断泛出,那一定是一群小白鲦在下面摄食。

甲鱼爬行或拱食产生水泡,范围与其形体等同,呈圆形,不断移位呈明显的爬行路线。似鲤鱼星泡,区别在于星泡群中间空旷无泡,呈圈状;爬行时鱼星不断冒出,连续性比鲤鱼星明显。

鳝生活在河岸边缘洞穴内,常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气泡,泡个体如豌豆大小,三四个不等,往往同时伴有唧唧掠食声。鳊鱼鱼星气泡个儿较小,且范围很小,陆续上冒,常分散不集中。

通过各种漂相来判断鱼的吃口技巧


浮漂,对钓鱼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技巧。要通过各种漂相来判断鱼的吃口,鱼的大小,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特别对新手,见口就抓,这样容易把鱼吓跑或者鱼被钓滑。为了避免和较少这种情况,我就分享几种比较经常遇到的漂相,希望能够帮助到钓友!

1.慢拉黑漂:

缓慢黑漂顾名思义就是浮漂慢慢下沉、没入水中,这种漂相通常是个体较大的草鱼或者鲤鱼所为,这些大鱼吃钩之后,浮漂会突然被拉入水中消失不见,动作非常的明显。

温馨提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通过提竿刺鱼的手感来判断上钩鱼儿大小,做好遛鱼准备,把鱼儿及时带出草丛区或者是障碍物区。

2.抖漂:

钓场中小鱼的数量远比大鱼多,尤其是野外水域,小鱼数量更多,闹钩现象更加的疯狂,当浮漂出现上下左右飞舞的混乱动作时,通常是因为窝点小杂鱼太多导致的。

温馨提示:个人建议更换钓位,或者另外选择吃铅量大一点、稳定性好一点的浮漂。

3.小送漂:

若是钓友看到浮漂缓缓上升超过调目,然后处于停顿状态,不升也不降,这个时候要抓住提竿刺鱼的时机,立即采取行动。

温馨提示:如果少有延迟的话就很可能错过上鱼时机。

4.大送漂:

若是钓友看到浮漂在水面浮起,然后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慢慢的在水面平躺,这种动作的出现表明鱼儿已完全把钩饵吞入口中,吞的比较牢,此时得赶紧扬竿刺鱼。

温馨提示:这种动作属于比较稳的咬死钩现象,只要提竿命中率几乎是百分百。

注意:

1、建议各位钓友不要抛满竿,以防止遇到大物断线跑鱼。

2、如果钓友上了大鱼,在遛鱼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区,还需钓友及时带出。

环境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导致鱼口变轻


所有外界因素刺激下鱼吃口变弱都是鱼应急性反应的体现。造成应急性反应,让鱼口变轻的因素很多,比如我们所知道的,水质突然变坏、气温水温上升或者下降 幅度大和变化速度快、气压降低、水中缺氧、强降雨,水位变化、人为干扰,受到惊吓,另有丰富的饵料融入,鱼的饥饿程度,鱼的消化功能变化以及环境改变等, 都可能导致鱼的适应性较差,靠口较轻的正常反应。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轻口。鱼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已经与其生存环境浑然一体。同时他们也是高等动物,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这是所有动物生存和进化的基础。生存环境突变它们就会应对,有时它们的应对方式是减少摄食,或减缓。这种应急情况下,就出现轻口了。

因天气和季节变化出现的低温天气造成鱼吃口轻。如冬季或早春、深秋低水温期,因鱼体代谢缓慢,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而表现出吃食绵软无力,俗称张不开嘴的鱼情。

温度突变出现轻口。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后,鱼不爱吃饵。原因是鱼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只比水温高一点点,温度突然下降后, 首先是它们的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其次是运动能力受到干扰。这样的结果就是鱼不爱活动,对食物失去了兴趣。如果温度骤然上升,也同样会造成鱼口变轻。这是由 于过高的温度使得水溶氧量下降,使鱼泰然在乏氧状态下,而变得有气无力。同时,由于温度过高会使鱼体内代谢速度加快,而发生紊乱,表现出病态特征,这样的 情况如果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死鱼。病入膏肓的鱼哪还有力气和心思使劲吃饵呢?于是就表现出了轻口现象。在这样的天气垂钓时就应该挑选温度影响最小的钓场去垂 钓,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如果没的选择那么就要准备了,这样的鱼不但轻口,而且口会很不确定。

强降雨和水位变化出现轻口。在雨季,强降雨和 水的涨落直接影响着鱼口。原因与突然降温类似,不同的地方是,水的导热速度慢,在水的垂直方向上造成很明显的温度断层。这样溶氧就不能穿透,造成水底缺 氧。另一方面,鱼为了应对水面的突然躁动和水位的变化,会很本能的寻找安全的地方,即使出游,由于在这样的应激状态下,吃什么东西都是会很小心的。那么水 位的变化又是怎么样对于产生影响的呢?这也是一个鱼的生理特性在控制着鱼的行为。就是鱼的洄游性。涨水意味着水面扩大,食物增加,就会刺激鱼的食欲,相反 落水鱼就会缩减体能支出,口也就相对弱了。简单地说,降雨天气我们去钓鱼,一定要准备钓轻口,水位变化也一样会对鱼口产生影响。这样的轻口鱼虽然口轻但信 号相对真实。

人为干扰下鱼口会变轻。很多口轻的鱼情都是人造成的。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人能控制的水域,为了达到目的,很多人学会了人工 影响鱼。表现最突出的是出现的黑坑(竿坑),黑坑老板利用鱼的天性或其他手段,致使鱼食欲不振。其方法花样百出,让垂钓者无从下手;如果水太肥,水中浮游 生物多或水体污染,水中饵块丰富,水中溶氧量低,也会造成鱼不吃饵或吃口轻;还有就是管理不当,鱼生病,这样鱼口也会十分轻;再有就是跨区投放鱼种,放养 外来鱼种,这样的鱼在投放初期会有一段适应过程,在这一时期鱼口就比原来轻多了;更有些是垂钓者训练出来的鱼,比如被钓伤,被钓怕的鱼,同样会表现出轻口 来。钓鱼人一般把被钓伤、反复钓放后鱼不正口吃饵的叫做猾鱼,其实叫轻口鱼应该更合适。大家看到的大动作,对于这样的鱼来说,都不是真正在吃饵,它们吃饵 动作其实很小。被钓怕的鱼则是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下,虽然害怕而口轻,但这样的鱼吃口还是真实的。

鱼的来源不同也会造成轻口。特别是大鲫和 混养。如果是粗养(从不喂养,靠天收)水面清塘送来的鱼,这样的鱼与人打交道少,特别惊,吃口又小又轻。对经常喂养的混养塘,鱼已形成条件反射,对人及外 界胆子会大些,吃口相对会重些。对于静养塘送来的鱼,鱼基本上是不怕人的,吃口最好。有一种按斤收费的精养塘清塘鱼最难钓。这样的鱼不但惊,吃饵小心,而 且口还滑,因为这样的鱼虽不是被反复钓放的但却是在水底反复脱钩了。

判断调钓是否合理的两个技巧


在钓鱼过程中,调钓是否正确对渔获的影响是巨大的,调和钓是相互结合的,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而定,但是钓是要根据鱼情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天内的鱼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或者更短的时间里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那么产生变化的鱼情,就要钓鱼人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钓好鱼,只有通过我们钓鱼人,留意浮漂的变化,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调钓的调整,才能有更好钓获。

初学钓鱼的朋友很多是到了一个钓场,调漂后一天不会做出钓目的调整,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可能在一个时间段里上鱼很好,但是时间不长就会出现停口或者不中鱼,或者提竿就跑鱼等等现象,会满头雾水。

很不理解,为什么钓的好好的忽然就不好用了呢?因为你们两个窝里的鱼情不可能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来交流一下如何用简单方法。通过观漂,观察钓上来的鱼反映给我们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我们的调钓是否正确,作出合理的调整。

判断调钓是否正常的技巧一

通过观察浮漂来判断我们半水调3目钓3目,钓不灵敏,不迟钝开始,通过观察浮漂来体会水下鱼的情况,在我们开始钓鱼后,讯号很好,但是提竿不中鱼。证明我们钓的灵敏了,或者,提竿的时候感觉挂到了鱼,但是咯噔一下就跑了。

解决的方法。向上推漂,以1/3-1/2目为一个标点,直到稳定中鱼。如果提竿中鱼,出水就掉了,或者根本没有看到浮漂动作,提竿换饵的时候,却中鱼了,证明我们钓的迟钝了,这个时候应果断的向下拉漂,要一点一点的找。上鱼稳定了,也就找到正确的钓目了。

判断调钓是否正常的技巧二

通过我们钓上来的鱼来判断,有的钓友钓上来鱼后直接的挡到护里,这么做是不正确的,我的习惯做法是钓到的头几条鱼要用手摘钩,观察中钩的情况来判断钩用的大小,鱼中钩的位置来判断调钓是否正确。

首先我们来观察中钩的是上钩还是下钩,如果是上钩连续中鱼,证明我们钓的钝了。如果是下钩连续中鱼证明钓的偏灵敏了,做出合理的调整,以上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调钓正常应该是上下钩中鱼率几乎差不多,接下来我们在通过鱼中钩的位置来判断水下鱼的情况,通常钩上唇证明我们调钓正常,鱼吃口正常。经常钩下唇,证明我们钓的钝了,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了。

判断鱼窝里是否有鱼的五个表现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都知道打窝诱鱼是钓鱼是否有收获的第一要素。而判断窝里是否有鱼则是我们下钩垂钓是否有功的关键。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鱼窝里是否有鱼的五个表现作为参考吧。

一、观浑水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在浅水区的浑浊地带,一般聚集着鱼群。因为相对浑浊的水体,水底光线比较弱,鱼类可以更好的去隐蔽自身,而不被捕杀,并且,鲫鱼、鲤鱼等底息鱼一般都会在水体中下层游动,经常将水底的淤泥搅动、掘食。

二、观水草

钓鱼要钓草。野钓的时候,钓友选择水生植物周边作为钓点。这是因为,较为密集的水生植物会成为鱼类天然的自我保护屏障,同时,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在此处,鱼类的食物也是最多的,很多鱼儿都会在此栖息觅食。

在这附近打窝诱鱼时,我们可以观看水草、水葫芦、浮萍的运动状态判断窝里是否有鱼,如果这些水生植物呈不规则晃动时,那么代表鱼儿已经到窝了。

三、观鱼星

鱼呼吸或者游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被称为鱼星。通过观察鱼星,钓友也可以判断窝中有没有鱼。所以首先钓友需要区分鱼星和地星。地星是水底淤泥、沉积物等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它会导致水底缺氧和鱼类起伏,地星气泡大小不等,露出水面后容易破裂,位置也相对固定。而相比较来说,鱼星自身含有鱼类的粘液,通常大小均匀,对于地气不言破裂,位置也不固定。垂钓时,窝子周围有慢慢移动的鱼星,钓友们就得做好钓鱼的准备了。

四、观水花

垂钓的时候,钓友们需要留意下钓点附近的水面。如果是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钓友们发现水面有大的水花翻动,波纹交织或者突然有较大的涟漪时,说明钓点周围的中上层水域有鱼类搅动水面或者翻花。

如果多加观察的话,钓友们可以区分鱼类的体型大小。一般水表层翻花的都是中上层鱼类,假如钓友想垂钓鲫鱼、鲤鱼等中下层的鱼类,着实需要下点功夫,从垂钓对象鱼的习性去分辨了。以鲤鱼为例,鲤鱼翻花的时候,会跃出水面,甚至整个水的表面,当它入水时候,会因为尾部击打水面而发出极大地啪啪声。

五、鱼漂反应

窝里有鱼的时候,浮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表现。这是因为鱼类在水下游动,搅动水体或鱼体刮蹭到钓线的漂相动作。比如,浮漂连续的颤动、抖动;缓慢的上浮或者下沉以及突然的黑漂,都说明窝里已经有鱼了。

当发现浮漂出现动作后,钓友们要打起精神来区分是小鱼闹窝还是对象鱼上钩。一般而言,闹小鱼时浮漂会出现反复上浮下顿感,哆哆嗦嗦等非常不稳定的漂象。如果闹的太凶,那么大鱼很有可能不会进窝,钓友们就要调整自己的窝料,减少小鱼闹窝。当然换个钓点打窝诱鱼也是不错的方法。

通过两个技巧,可以判断漂调得准不准


调漂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比较复杂,调几钓几,调得准不准,这都是技术活,这里有两个技巧,可供大家学习参考一下。

第一个,我们暂时不要调高钓底,或者调低钓高,也就是说不要管调灵还调顿,就按照整个漂目的1/2作为钓目,比如12目的漂,我们就调目设为6目,钓目也设置为6目,同理,如果是15目的浮漂,调目就是7目或者8目,钓目也放到7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只要能精准找底后,这样调目和钓目处于一个灵钝相对平衡,但是适不适合当前的水情和鱼情那肯定是不知道的,然后我们在带饵精准找底后,耐心观察,如果有漂讯,而且漂总是时不时左右摆动一下,那十有八九是鱼在水底撞线,然后有个顿口,提竿感觉应该是挂上什么东西了,但是提竿时空竿,这说明漂调顿了,浮漂上推1/3钓目,再试,这个试的过程可能要持续半小时以上,一直到顶漂、顿口、黑漂等漂相非常明确,提竿有鱼,能刺中,这就说明漂调好了。

第二个,必须要看看钓上来的鱼,首先我们要观察,双钩上鱼,是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如果是连续性上钩中鱼,灵钝这个暂时不好确定,但是肯定需要把漂往上推至少一个钩距(钩柄到钩底的距离)的目数,因为说明上钩全躺底了;如果是连续下钩中鱼,那说明上钩离底了,最好是下推一下浮漂,让上钩往下,也是推一个钩距,一直到上下钩都能中鱼,当然双钩中鱼那是最好不过;紧接着要观察鱼唇,看看是上唇中钩还是下唇中钩,还是鱼身中钩,或者是鱼腮中钩,如果是上唇中钩,那漂就非常合适,打的都是正口,如果都是下唇,那说明漂明显钝了,往上推半目即可,再观察下;但如果是经常是鱼身或者鱼鳃中钩,那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偏口,双钩明显都躺底了,这时候需要往下推漂,每次推1目,一直到钓到正口为止。

可能有钓友说能上鱼就行,管他正口偏口,打灵还是打钝呢,照你这么个做法,饵要不停的试,漂也要不停的试,试好了天就黑了,还钓个什么鱼啊,这话呢其实也对也不对;钓鱼本来就是休闲娱乐,像我们这么较真似乎确实有点不合适,但是钓鱼其实不难,难的是经常钓上鱼,钓上大鱼,而每一个经常性能钓到鱼的钓鱼,所有的基本功其实都是通过反复测试这些小技巧锻炼出来的,说个自己的糗事,最早的时候刚接触钓鱼,抛竿抛不准,动不动抛竿就甩到别人的钓点,每次都被钓友们善意嘲笑,后来下了苦功,每次出钓,只要鱼口一停,就联系抛竿到钓点,一直练了大约一年左右,基本上做到微风和无风状态指哪打哪,其他的诸如开饵、调漂每次基本上都是这样,也许刚开始水平不行,被钓友们笑话,但是这些笑都是善意的,只要坚持练练,基本功都能很快的提升起来。

通过饵料外包装判断饵料性状的小窍门


钓鱼饵料有很多,每年都会有新品面市,很多钓友都想尝试一下这些新品饵,但这些新品饵根本没用过,也没有一定的了解。还有好多朋友也不知道如何通过饵料的外包装去了解饵料的性状。下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如何通过饵料外包装快速了解饵料的性状:

许多饵料生产商都会在饵料包装袋上说明这款饵料的性能,例如某品牌会以三条框框表示饵料的小麦蛋白含量,一般会有3~4个选项(最多,多,中,少),雾化性(最强,强,中,弱),比重(重,中,轻)。而例如某些品牌则会直接表示比重(中),溶散性(中),纤维量(中)。

如果钓友们看到包装袋上有这样的说明,一般都可以相对直接地认识到这款饵料的状态,但是如果碰到包装袋上并没有明确表示出饵料性状的,那又该如何认识这款饵料的性能呢?

举例说明,比如某品牌的全能3号,包装袋上出现搓饵二字,背面的饵水比例表示饵1份,水1.2份,除此之外并没有详细介绍饵料的性状,好了,我们就从刚才两条参数上来理解。首先,饵料袋上说明是搓饵,那么说明饵料里面的拉丝粉含量很少甚至没有。

饵料所要添加的水量大于饵料量,那么说明这款饵料是一款富含薯粉类(雪花片类)的饵料,既然是这样一款饵料,那么它的比重就会相对较轻,溶散性就会相对较好。

再如某品牌的全能4号,包装袋上出现醒目的蛋白拉丝饵,背面的饵水比例表示饵1份,水0.9份。好了,我们依旧从这两条参数来理解一下。首先,饵料袋上说明是蛋白拉丝饵,那么说明饵料里面一定含有大量的拉丝粉,这样的饵料就会比较容易上钩。不需要过分的打揉就已经具有一定的粘度。而饵料所要添加的水量小于饵料量,说明这款饵料是一款以小麦胚芽为主的大比重饵料。

换个牌子来看这些问题,比如某品牌的千里香,包装袋上没有写搓饵,也没有写拉饵,更没有写可搓可拉,那这是什么样的鱼饵?

千里香这款饵料我们可以暂且定义为没有拉丝粉或拉丝粉很少的饵料,接着看一下饵水比例,饵1份,水1.1份。我想,大家看到这里都应该明白这是一款什么类型的饵料了,对!这就是一款富含或者说是纯的薯粉类(雪花片类)的饵料。

某些饵料,包装袋上赫然醒目的四个大字:可搓可拉。好了,前面的例子已经举得够多了,饵料里面肯定有大量的拉丝粉,即使真拉不出来,新手用这样的饵料也可以很容易的上钩,再看包装袋背后的饵水比,饵1份,水0.8份。这其实也是一款以小麦胚芽类为主的饵料,且是大比重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我看见某些饵料上写着饵水比1:1,那这样饵水比一样的饵料又是属于哪一种饵料呢?饵水比1:1的饵料不仅含有一定量的小麦胚芽,其实还含有一定量的薯粉类(雪花片类)饵料,是一种经过调配的饵料。

掌握了以上的一些小技巧,就可以简单快速地通过饵料包装袋上的说明了解袋子里饵料的基本性状。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如何通过环境判断鱼类是否在咬钩?》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